变形测量试验

合集下载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位移计法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位移计法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位移计法单轴压缩变形试验是土力学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于研究土体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形特性。

在单轴压缩试验中,位移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设备,以测量土体的变形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轴压缩试验中位移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位移计的工作原理位移计是通过测量试样两个特定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来确定土体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位移计主要包括德安拉尔位移计和内底仪。

1.德安拉尔位移计:德安拉尔位移计是由一个基座和一个高度可调的丝杆组成。

丝杆上装有一个螺母,螺母上方连接一个带有两个小孔的金属带。

试样上面会钻两个小孔,一个在上部,一个在下部。

位移计的基座固定在上部孔上,丝杆通过下部孔紧固在试样上。

当试样受到压力时,土体会发生变形并导致试样上下部的相对位移,通过调节位移计丝杆的位置,可以测量到土体的变形量。

2.内底仪:内底仪是一种通过测量试样内部变形来确定土体变形情况的位移计。

它由一个液位计和一个内底箱组成。

内底箱通过螺旋推进器安装在试样内部,内底箱与试样内部相连。

液位计用于测量试样内部土体的变形高度,通过读取液位计的指示值,可以得到土体的变形量。

二、位移计的使用方法1.德安拉尔位移计的使用方法:(1)将试样放在单轴压缩仪上,将位移计的基座固定在试样的上部孔上。

(2)调整位移计丝杆的位置,使其与试样下部孔对齐,并通过紧固螺母固定位移计。

(3)启动单轴压缩仪进行试验,压缩试样,通过读取位移计丝杆的变化量,可以得到试样的变形量。

2.内底仪的使用方法:(1)将试样放在单轴压缩仪上,取下试样顶盖,将内底箱通过螺旋推进器安装在试样内部。

(2)将液位计的管道插入内底箱,并固定好。

(3)启动单轴压缩仪进行试验,压缩试样,通过读取液位计的指示值,可以得到试样内部土体的变形量。

三、位移计的注意事项1.位移计应该安装在试样边缘以外的地方,以避免试样边缘的影响。

2.在进行试验前,应该校准位移计,确保其准确度。

3.试验过程中,位移计的读数应该以稳定状态为准,当试样仍在压缩过程中时,其变形量会持续增加。

变形监测有哪些内容

变形监测有哪些内容

变形监测有哪些内容变形监测是指对物体的形状、尺寸、位置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的技术手段。

在工程领域中,变形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隧道、地铁、水利工程等领域,以及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

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变形监测原理。

变形监测的原理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或测量仪器对目标物体的形状、尺寸、位置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全站仪、GPS、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片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目标物体的各项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变形情况的监测。

2. 变形监测方法。

变形监测方法包括静态监测和动态监测两种。

静态监测是指在目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监测,通常用于建筑结构、桥梁等工程领域;动态监测是指在目标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下进行监测,通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

根据监测的具体要求和目标物体的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变形监测。

3. 变形监测技术。

变形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是变形监测的核心技术,传感器的选择和布设对监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数据采集技术是指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获取和传输;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展示,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变形情况的准确监测。

4. 变形监测应用。

变形监测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建筑结构的变形监测、桥梁的变形监测、隧道的变形监测、地铁的变形监测等。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也可以利用变形监测技术对飞行器、汽车等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其安全运行。

变形监测还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海洋工程监测等领域,为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持。

5. 变形监测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变形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变形监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自动化,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对变形监测的需求。

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研究。

以下是一份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报告,供参考。

1. 实验目的通过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测定材料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2. 实验原理弯扭组合变形是一种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方法。

它是将拉伸和剪切两种应力作用于材料上,使其产生弯曲和扭转的复合变形。

在弯扭组合变形中,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可通过计算与测量获得。

3. 实验装置和材料实验装置包括弯曲扭转试验机、电子称量仪、应变计等设备。

试验材料为直径为10mm、长度为50mm的圆柱形铝合金试样。

4. 实验步骤(1) 根据试验要求,调整试验机工况参数,如加载速度、加载次数等。

(2) 将试样装入试验机,并进行预紧力的加载。

(3) 开始弯曲扭转试验,记录下相应的载荷、位移、时间等数据。

(4)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采集应变计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 实验结果通过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得到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测量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三轴应力状态下,铝合金试样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与加工方向有关。

6. 结论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铝合金试样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与其加工方向有关。

该方法可以用于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7. 实验总结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需要选用适当的试验装置和材料,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实验。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实验方法对于材料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设计测量物体的弯曲弹性模量的实验

设计测量物体的弯曲弹性模量的实验

数据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测量仪 器、实验条件、操 作人员等
误差类型:随机误 差、系统误差、粗 大误差等
误差分析方法:残 差分析、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等
误差处理:剔除异 常值、修正数据、 增加样本量等
数据图表绘制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确保数据准确性:检查数据输入是否正确,避免误差 调整图表样式:设置图表标题、轴标题、图例等,使图表更清晰易懂 导出图表:将绘制好的图表保存为图片或PDF格式,以便在PPT中展示
安装阶段
准备实验材料: 组装测试仪: 安装待测物体: 调整测试参数: 检查安装情况:
弯曲弹性模量 按照说明书将 将待测物体固 根据待测物体 确认测试仪和
测试仪、待测 测试仪的各个 定在测试仪上, 的特性和测试 待测物体的安
物体、测量工 部分组装起来。 确保其稳固。 要求,调整测 装是否正确,
具等。
弹性模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 到
弹性模量的大小会影响材料的 使用性能和设计参数
弯曲弹性模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目的:测 量物体的弯曲
弹性模量
实验原理:利 用材料的弹性 变形来测量其 弯曲弹性模量
实验设备:弯 曲试验机、应 变片、数据采
集系统等
实验步骤:加 载、测量、计
算、分析
实验结果:得 到物体的弯曲
弹性模量
05 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对比分析
实验数据:测 量值与理论值
的比较
误差分析:测 量误差的来源
和影响因素
数据处理:如 何消除或减小 误差,提高测
量精度
结论:根据实 验结果得出的
结论和启示
结果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实验设备、操作人员、环境因素等 误差计算:采用适当的误差分析方法,如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等 误差处理:根据误差来源和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校准设备、改进操作方法等 误差评估:根据误差处理结果,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如何测量弹性系数和材料变形

实验如何测量弹性系数和材料变形

实验如何测量弹性系数和材料变形弹性系数是描述材料对外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的能力。

材料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形状和尺寸发生改变的过程。

测量材料的弹性系数和变形特性是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关键,它们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来测量材料的弹性系数和变形情况。

一、测量弹性系数弹性系数通常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来测量这些弹性系数。

1. 杨氏模量的测量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受拉或受压时产生应变的能力。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拉伸实验和弯曲实验。

拉伸实验:将材料样品置于拉伸试验机上,施加拉力使其发生拉伸变形。

根据拉力和产生的变形计算出应力和应变,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得到杨氏模量的值。

弯曲实验:将材料样品固定在两个支座上,在中间施加力矩使其产生弯曲。

通过测量样品的弯曲量和力矩的大小,结合理论公式计算出杨氏模量的值。

2. 剪切模量的测量剪切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受剪切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剪切实验。

剪切实验:将材料样品固定在剪切试验机上,施加剪切力使其发生剪切变形。

根据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计算出剪切模量的值。

3. 泊松比的测量泊松比是描述材料在线性弹性变形过程中,横向收缩应变和纵向伸长应变之间的比值。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动态应变测量法。

动态应变测量法:通过施加振动加载,测量材料样品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变值,结合测量得到的应力值,可以计算出泊松比。

二、测量材料变形材料变形通常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下面将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来测量材料的变形情况。

1. 弹性变形的测量弹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变形。

测量弹性变形的常用实验方法是回弹实验。

回弹实验:在材料样品上施加一定的应力后,移除应力并观察其回弹变形。

通过测量回弹的变形量,可以得出材料的弹性变形程度。

2. 塑性变形的测量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力后无法完全恢复原状的变形。

测量塑性变形的常用实验方法是压缩实验和拉伸实验。

混凝土徐变测量方案

混凝土徐变测量方案

混凝土徐变测量方案实验原理:要测恒温干燥下的混凝土徐变,须知总变形分两大部分。

一部分,受荷载下的变形(实验试件),包括加荷载时的瞬时变形和随加荷时间的延长产生的的徐变;另一部分是未受荷载的干缩变形(对比试件)。

由此可以得出:徐变=总变形—瞬时变形—干缩变形。

定义依据规范GBJ82-85规定的试验方法, 混凝土徐变与收缩试验都属于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的范畴。

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如:徐变是在有荷载下的变形,收缩是无荷载下的变形),但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的。

徐变和收缩的关系:徐变是在持续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变形值,在相同的条件下,经过相同时间, 与收缩值之间的差值称之为徐变变形。

所以有a t =LL bt ∆ —LL b∆0—b t ;其中a t 加荷t 天后混凝土的徐变值;L∆0加荷时混凝土的瞬时变形值(mm);L t∆加荷t 天后混凝土的总变形值(mm );L b混凝土试件标距(mm);b t同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值。

干缩值b t =LL L bt -0,这里,L t t 天后混凝土试件的长度值(mm );L混凝土试件的初始长度值(mm );实验方案:由于在测定混凝土徐变的同时需要测定混凝土的收缩、抗压强度、抗压弹性模 量等性能指标,所以制作徐变试件时应同时制作相应的棱柱体抗压试件及收缩试件以供确定实验荷载大小及测定收缩之用。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相关规定,决定用以下试件,每个指标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

三个徐变试件 :100×100×515mm 三个收缩试件:100×100×515mm三个棱柱体抗压强度试件:150×150×300mm 三个抗压弹性模量试件:150×150×300mm 三个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150×150×150mm其中,测定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参考吗《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1. 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具体试验步骤如下:(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2)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机械连接残余变形试验方法

机械连接残余变形试验方法

机械连接残余变形试验方法引言:机械连接是工程中常用的连接方式,而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评价机械连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机械连接残余变形试验是用来评估连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程度,从而判断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连接残余变形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试验目的机械连接残余变形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连接的变形程度,判断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试验,可以了解连接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变形情况,进而优化连接设计和改进连接工艺。

二、试验装置1. 试验机:用于施加力和测量变形。

试验机的负荷范围和位移精度应符合试验要求。

2. 夹具:用于固定连接件,保证连接在试验过程中不松动。

3. 测量仪器:如应变计、位移计等,用于实时监测连接的变形情况。

三、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连接的具体情况选择试验装置和测量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2. 安装连接件:将待连接的零件安装到夹具上,并按照连接要求进行固定。

3. 施加载荷:通过试验机施加预定的载荷,可以是拉伸、压缩或剪切力,根据连接的工况选择合适的载荷类型和大小。

4. 测量变形:在载荷施加的过程中,利用测量仪器实时监测连接的变形情况,记录下载荷-变形曲线。

5. 卸载:在达到预定载荷后,将载荷逐渐卸除,记录下连接在卸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6. 数据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连接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残余变形,并进行变形分析和评估。

四、试验注意事项1. 试验过程中要保证连接件和试验装置的刚性,避免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 试验时要保证载荷施加均匀稳定,避免突然加载或卸载导致连接损坏。

3. 试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试验结束后,要对试验装置进行清理和保养,确保下次试验的可靠性。

五、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可以计算出连接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残余变形。

通过分析残余变形的大小和形态,可以评估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如果连接的残余变形较小,说明连接质量较好;如果连接的残余变形较大,说明连接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频响法绕组变形试验

频响法绕组变形试验
分析 变化时,通常预示着绕组发生扭曲和鼓包等局部变
形现象,因为在频率范围内,绕组的分布电感和电 容均发挥作用,其频率响应特性具有较多的谐振峰, 故而根据其各个谐振峰频率的变化情况能够较灵敏 地反映出绕组分布电感、电容的变化情况。对于那 些遭受突发短路电流冲击的变压器,如果其谐振峰 频率的分布与短路冲击前的有较大改变,例如谐振 峰频率左右移动或谐振峰数目减少或增多,通常可 认为绕组发生了局部变形现象。
频响法绕组变形试验
2014年 2月
试验专业【一】
频响法绕组变形试验
壹· 定义及危害 贰· 产生原因 叁· 测量方法及分析 肆· 注意事项
目录
定义及危害
定义
电力变压器绕组在机械力或电动力作 用下发生的轴向或径向尺寸变化,通常表 现为绕组局部扭曲、鼓包或移位等特征。 变压器在遭受短路电流冲击或在运输过程 中遭受冲撞时,均有可能发生绕组变形现 象,它将直接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分析
对变形 图谱的 分析微 观上通 常分低、 中、高 三个频 段进行 分析
测量方法及分析
低频段(1kHz~100kHz)的谐振峰发生明显变
化时,通常预示着绕组的电感变化或发生整体变 形现象。因为频率较低时,绕组的对地电容及饼
分析
间电容所形成的容抗较大,而感抗较小,如果绕
组的电感发生变化,势必会导致其频响特性曲线
贰 核心 叁 关键
在运输、 安装、 吊罩中 受到意 外冲撞
继电保 护不完 善,定 性能差, 抗短路 能力不 够
产生原因
作用在变压器上的电动力可分为轴向 和径 向 力两种。径向力的作用方向取决于线圈 相互位置及其电流的方向, 对双线圈变压 器而言, 径向力拉伸外部线圈, 压缩内部 线圈。为了提高内部线圈对径向力的刚度, 通常是将线圈绕制在由绝缘筒支撑的撑条 上。 此时, 该线圈不但要承受到压缩力作 用, 还会同时受到撑条所产生的弯曲力作 用。 如果所受到的合应力超过线圈刚度的 屈服点, 必将导致线圈发生永久变形,出 现经常见到的梅花状或鼓包状绕组变形现 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测量实验
面向建设学部各专业二年级,共三个实验,总课时66小时。

验,总课时
实验一NI005A精密水准仪认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设备与实验计划
94
86 386
37876
68 36866
2、准备实验数据并在3号实验楼后空地上现场
准备实验数据并在
完成测量任务。

注:老师事先要固定好仪器和尺子的位置,并注老师事先要固定好仪器和尺子的位置并进行读数验算
实验计划3学时
三、方法和步骤
三方法和步骤
观测时,待圆气泡居中后,转动测微轮,
使十字丝的楔形分划正好夹住某一分划线段,
并使整分划相对楔丝上、下对称,上述步骤并使整分划相对楔丝上下对称上述步骤
完成后,先从视窗中的标尺卡住右侧楔丝读位数再从测微窗读出后位数
出前3位数,再从测微窗读出后三位数(最后
)
一位估读,二者相加除2,全部读数为最终
值(测微窗读数为毫米后数值)
四、注意事项
实验二T3精密经纬仪认识
二、设备与实验计划
1、T3仪器一套。

见下图
2、试验计划:
准备实验数据并在3号实验楼后空地上现场完成测量任务。

成测量任务
注:老师事先要固定好仪器和指定观测的两个方向,并进行读数验算
个方向并进行读数验算
实验计划
3、实验计划3学时
四、注意事项:
实验三OTS812精密测距仪认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设备与实验计划
1、设备:
OTS812仪器套。

见下图
仪器一套见下图
2、实验计划:
实数据并实楼完 准备实验数据并在3号实验楼后空地上现场完成测量任务。

注:老师事先要固定好仪器和对中杆,并进注:老师事先要固定好仪器和对中杆并进行读数验算。

实验计划
3、实验计划3学时
四、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