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河南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河南师范大学816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
A. 了解乙醇的结构、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B.体会到研究醇类物质的意义和价值
C.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协作精神
D.合作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3. 下面关于“化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B,研究物质创造物质
C.研究原子核和创造原子核
D. 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4. 化学教育的总目标是要切实体现下面的理念(
第2页,共 7 页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D. 向 NaA10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02: C02 + A102~+ 2H2O= A1(OH)3J,+ HCO3~ 7. 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 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 为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三、 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试论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2. 什么是问卷调査方法?以“髙中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调査”为例,设计一份调査问卷。
四、 案例分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 案例一:
在学习“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实验: 1 取 6 支试管,分别加入 0.2mol/L 的 Na2S2O3 溶液 ImL、2mL、3mL、4mL、5mL 和 6mL,再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201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与名称:816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适用专业或方向:学科教学(化学) 考试时间:3 小时 满分:150 分 试题编号: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复试:746专业主科 加试:①747视唱练 耳 ②748复调
复试:881思想政治 教育学原理 加试:①760伦理学 ②761中国现当代史 复试:758中国化马 克思主义 加试:①760伦理学 ②761中国现当代史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 1、《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 师范合编 2、《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3、《当代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 德、陈琦 4、《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5、《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 娜
(专业学位)
②204英语二
技能综合(含素描和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③333教育综合
色彩)
④869美术教育基础理 加试:①735艺术概
论
论
②664中外美术史
014音乐舞蹈学院 复试科目746专业主科,具体要求见参
045111学科教学(音乐)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18马克思主义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思政教学论
位)
②204英语二
加试:①715教育哲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③333教育综合
学
④859学前教育原理 ②716教育心理学
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713教育经济
01教育经济学
②201英语一
学
02教育管理学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 加试:①715教育哲
03教育法律与政策
综合
学
②716教育心理学
复试:507数学分析 与高等代数 加试:①505概率论 ②504常微分方程 复试:507数学分析 与高等代数 加试:①505概率论 ②504常微分方程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课程与教学论 ( 数学 )专业代码( 040102 )主要研究方向1.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2.初等数学研究课程设置和课程讲课类别公共学位课学位基学础课位课学位专业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学开课学期核查备注时分1 2 3方式10285001英语144444考试1028500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812考试10285007自然辩证法1812考试10285009政治专题讲座362207010101代数基础5433考试07010102实解析与泛函解析10845考试07010103微分流形与Riemann 几何7234考试04010241数学教育心理学5433考试04010242数学教育丈量与评估5433考试04010243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433考试04010244数学教育学5433考试-课程设置和课程讲课(续)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学开课学期时分 1 2 3 04010245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文化概论543304010246数学教育国际比较543304010247中学数学建模与CAI543304010248奥林匹克数学543304010249中学数学现代基础543304010250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5433非选07010304概率论基础7244 10285002日语(二外)144310285003俄语(二外)1443学10285004法语(二外)144310285005德语(二外)1443修位课课核查备注方式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第二学年考试第二学年考试第二学年考试第二学年10285010文件阅读1察看必修学术商讲和学术报告1察看10285011环节210285012实习活动察看。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050101 汉语言文学 3-7年文学学士 160学分二、专业介绍和特点该专业现为省级特色专业,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
1985年复建,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省级优秀课程。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为其成为中等教育的骨干教师和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有关部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施,资料室藏书5万册,期刊310种,建有多媒体教室,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成套的音像资料。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交流广泛。
先后聘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放,著名语言学家张静、王宁、戴庆厦、陈绂,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詹福瑞、莫砺峰,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富仁、刘增杰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作家二月河、刘震云、张承志、周大新等先后来院讲学。
该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能力强、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在30%左右,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2020年河南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大全

②504常微分方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①507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
②204英语二
②专业技能测试
③333教育综合
加试:①505概率论
④803数学教育学
②504常微分方程
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01微分几何
②201英语一
或502近世代数
③611数学分析
或503实变函数
④801高等代数
③632基础日语
④832日语写作与翻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65法语综合测试
②240日语或241俄语
不招同等学力
或243德语或244英语
③633基础法语
④833法语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58英汉互译
②211翻译硕士英语
加试:①561综合英语
③357英语翻译基础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或562综合日语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或564日汉翻译与写作
复试:556英美文学(方向01-02) 555英语语言学(方向03-11)
加试:①561综合英语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57日语综合测试
②241俄语或242法语
加试:①562综合日语
或243德语或244英语
②564日汉翻译与写作
复试:624细胞生物学 加试:①625生物化学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②824遗传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①624细胞生物学
②204英语二
②专业技能测试(说课)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9生物教学论
河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

河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范围及参考书目音乐舞蹈学院复试科目746专业主科考试内容及要求130200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方向01钢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所有乐曲应为独奏作品,背谱演奏。
●演奏四首作品:①技术性练习曲一首(相当于车尔尼740以上程度);②古典时期奏鸣曲或变奏曲一首(相当于贝多芬奏鸣曲快板乐章程度);③复调乐曲一首(巴赫平均律曲集中任选赋格一首);④中外大型乐曲任选一首●视奏方向02中国音乐史研究:●现场论文写作●专业面试方向03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民族方向演唱四首作品:①中国民族风格作品一首②中国歌剧咏叹调一首③大型民族声乐作品一首④中国改编或创作歌曲一首。
美声方向演唱四首作品(其中至少有一首中国作品):①其中原文演唱咏叹调二首②原文演唱外国艺术歌曲一首③中国作品一首●新声乐作品视唱方向04民族音乐学研究:●现场论文写作●专业面试方向05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①舞蹈基本能力测试;②表演二个舞蹈作品●命题编舞045111学科教学(音乐)专业任选声乐作品二首或钢琴作品二首。
135101音乐专业方向01钢琴演奏艺术:(所有乐曲应为独奏作品,背谱演奏。
)●演奏四首作品:①技术性练习曲一首(相当于车尔尼740以上程度);②古典时期奏鸣曲或变奏曲一首(相当于贝多芬奏鸣曲快板乐章程度);③复调乐曲一首(巴赫平均律曲集中任选赋格一首);④中外大型乐曲任选一首●视奏方向02声乐演唱艺术:●民族方向演唱四首作品:①中国民族风格作品一首②中国歌剧咏叹调一首③大型民族声乐作品一首④中国改编或创作歌曲一首。
美声方向演唱四首作品(四首作品中至少有一首中国作品):①其中原文演唱咏叹调二首②原文演唱外国艺术歌曲一首③中国作品一首●新声乐作品视唱方向03琵琶演奏艺术:●演奏四首作品:①传统曲目二首;②现代曲目二首●视唱方向04古筝演奏艺术:●演奏四首作品:①传统曲目二首;②现代曲目二首●视唱方向05合唱指挥:●指挥不同风格中外合唱作品四首●钢琴视奏合唱谱方向06小提琴演奏艺术:(所有乐曲应为独奏作品,背谱演奏。
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

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说明:统考科目考试范围参照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大纲;自命题科目没有列在该表中的不限参考书,显示为暂未定的科目,随后根据有关规定补充修正
音乐学专业复试科目内容及要求:
一、专业主科方向01考试内容:
1.技术性练习曲一首(相当于车尔尼740以上程度);
2.复调乐曲一首(巴赫平均律曲集中任选赋格一首);
3.古典时期奏鸣曲或变奏曲一首(相当于贝多芬奏鸣曲快板乐章程度;手风琴方向不复试此项);
4.中外大型乐曲任选一首(手风琴方向复试要求中外大型乐曲各一首)。
所有乐曲应为独奏作品,背谱演奏。
二、专业主科方向02考试内容:
1、笔试(中国音乐史全程内容,形式为卷面考试)。
2、报名时须提交本人撰写的、所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论文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论文)。
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可以以习作(学期论文)替代学位论文。
所提交的论文仅做参考。
三、专业主科方向03考试内容:
演唱四首作品,复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唱相应曲目的部分或整个曲目。
1、民族唱法:中国作品四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民族歌剧曲目二首);
2、美声唱法:咏叹调二首,艺术歌曲二首(不得演唱外国民歌和流行歌曲)。
四、专业主科方向04考试内容:
合唱指挥(指挥不同风格中外合唱作品四首)
学科教学(音乐)复试科目内容及要求:
专业主科可根据自己的主科方向任选一项,钢琴、声乐、器乐、舞蹈、指挥任选作品两首,作品形式不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一、学科简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本学科在语文教学领域体现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统一。
课程论研究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论研究怎么教的问题,二者必须统一,而以课程论为主。
本学科在继承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体现当代国际教育界课程科学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力图揭示语文教育的规律,凸现课程与教学理论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本学科根据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给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师提供直接的、具体的帮助。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师德优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热爱教育事业,有为语文教育事业献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
4.具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的实践能力,能够承担语文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领导和管理语文教育实践,能够进入学科前沿并找到创造发明的突破口,具有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5.经过三年的培养,成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创造性人才,能够适应高等师范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适应文化、出版、宣传部门的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
三、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四、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要求至少修36学分。
其中:1.公共学位课修8学分;2.学科基础课至少修6学分;3.专业主干课至少修6学分4.选修课至少修12学分;5.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修2学分。
要求1—4个学期修满学分,5—6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见附表)六、课程简介(见附表)七、教育实习与社会实践教育实习主要面向中文系本、专科教学,适当面向中学语文教学。
实习方式包括上课,辅导,作学术报告,辅导毕业论文等。
二年级第二学期集中进行教育实习8周。
社会实践包括查阅学术资料,进行学术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参加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等。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在二年级或三年级进行。
八、学位论文学位课程修满36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的撰写要在导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
论文撰写前学生要写出开题报告,经导师组论证后开始撰写。
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内容要具有学术性和独创性,表达要规范而有个性。
九、学分的计算方法以硕士研究生实际参与学习的课程计算学分。
参与学习指:1.按方案要求参与学习(见“学习年限”部分的“学分要求”);2.按规定课时进行学习;3.综合考试及格以上。
十、培养方式与方法1.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在研究生处、教科所及院(系)的指导下,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专业学习、科学研究、教育实习、社会实践、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保证完成培养计划。
2.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结合。
导师要把学生引入本学科的前沿阵地,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寻找创造发明的突破口。
学生要按时完成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任务,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要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地研究,成为创造性人才。
3.导师面授、学生自学、师生讨论、外出访学相结合。
在学术上要加强交流和碰撞,避免近亲繁殖。
要实行开放式办学。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中联系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本采用案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5.因材施教。
导师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发挥自己的学术特长。
十一、考核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以安排为考试或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具体考试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的五、六月份进行中期考核,即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科研究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具体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十二、其他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的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
语文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必修课(学位课程)公共课11_00000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 1 18学分09_000003 英语216 5 6 6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2学科基础课09_002001 教育原理54 3 3 至少修6学分09_002002 教学论54 3 3专业主干课09_002003 教育心理学36 2 2至少修6学分09_092011 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54 3 309_092002 语文教育发展史36 2 2选修课09_090001 文学研究专题54 3 3至少修12学分14_092016 语文学习与科研方法36 2 209_092004当代语文教学流派和教学艺术36 2 209_092014 语文发展前沿专题36 2 209_092006先秦语文教育和教育理念36 2 214_092017 计算机与语文教学36 2 214_092018 语法、修辞专题36 2 2教学实践09_099001 2 *修2学分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 090001 课程名称:文学研究专题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通过对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重点介绍,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文学创作之间的传承关系,掌握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诸子文学思想研究二、《诗经》研究三、乐府诗歌研究四、唐诗研究五、唐宋文研究六、宋词研究七、元曲研究八、明清小说研究九、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转型十、鲁迅研究专题十一、左翼文学思潮专题十二、京派文学研究专题十三、海派文学专题十四、“百花文学”研究专题十五、文化寻根文学研究专题十六、先锋小说研究专题主要参考书: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2、《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3、《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63年4、《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5、《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6、《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许志英邹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百年中国文学丛书》谢冕孟繁华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8、《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编号:09-092011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总学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教学的发展演变;语文课程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同版本的教材演变及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掌握语文教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为以后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打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14.《张志公自选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黎锦熙《新国文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1课程编号:092002 课程名称:语文教育发展史课时:36 学分:2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单位:文学院本课程主要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专题考察。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语文教育的发展的几个必然规律和趋势,即:一、现代文取代文言文在语文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但不能完全排斥文言文,如果完全抛弃了文言文,那就是断流。
二、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主要目的,取代古代语文教育中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是历史的必然。
三、在处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中,实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训练,是历史的必然。
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共同承担发展学生完美个性的任务,是历史的必然。
五、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育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先秦时期语文教育第二章秦汉时期语文教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语文教育第四章隋唐时期语文教育第五章宋元时期语文教育第六章明清时期语文教育第七章近现代语文教育(1840-1949)第八章当代语文教育(1949-)第九章港澳台语文教育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了解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传统语文教育理念,增强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功底。
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为将来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教材:1.王文彦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远方出版社2006版2.耿红卫著:《革故与鼎新——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主要参考资料:1.张志公著:《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2.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5.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8.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9.林治金主编:《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0.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编号:14-092016 课程名称:语文学习与科研方法总课时:36 学分:2开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语文学习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准备;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类型;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写作过程的思维方法;写作的方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