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发情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两种控制母猪同期发情的方法

通过控制母猪同期发情,可以实 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养 殖效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孕激素处理法通常在母猪的耳后进 行注射,注射的剂量和时间需要严 格控制,以确保效果和安全性。
前腺素处理法
前列腺素是一种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 可以促进母猪的发情。通过注射前列腺素, 可以诱导母猪同期发情,使其在特定的时间 进入繁殖周期。
前列腺素处理法通常在母猪的耳后进行注射 ,注射的剂量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 效果和安全性。同时,需要注意前列腺素的 稳定性,避免长时间存放和使用过期产品。
两种控制母猪同期发情的方 法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同期发情技术简介 • 激素处理法 • 生物钟控制法 • 两种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 问题与对策 • 研究展望与实际应用前景
01
同期发情技术简介
同期发情的概念
同期发情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使一群母猪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
这种方法在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配种效率,便于规模化养殖。
06
研究展望与实际应用前景
研究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两种方法 的适用性
对于不同的品种、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母猪, 两种方法的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进行 针对性的研究。
探索新的控制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能有更加高效、安全和简 便的控制母猪同期发情方法出现,需要密切关注相 关研究进展。
完善操作规程和标准化
同期发情的技术分类
01
根据实施方法的不同,同期发 情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 用激素处理,另一类是利用环 境控制。
02
激素处理主要包括使用孕激素 、促性腺激素等,通过调节体 内激素水平,达到控制发情的 目的。
膘情控制及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上的研究应用_许栋

膘情控制及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上的研究应用许 栋1 刘 炜1* 李何君1 吴昊旻1 张和军2(1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103 2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上海 201302) 养猪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供生猪产品,而母猪繁殖性能的好坏(年可提供活仔数等指标)将对养猪生产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均表明,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其发情、配种和产仔等繁殖性能,而母猪的肥瘦与膘情直接相关。
因此,母猪膘情评定和调控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1 膘情与繁殖的关系 膘情与母猪繁殖性能密切相关。
膘情是母猪机体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的是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状况和体能储备〔1〕。
研究表明,母猪配种期过瘦,会严重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卵数量,甚至影响胚胎在子宫里的附植,导致配种率和受胎率降低;而过肥会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和基础代谢水平的降低,从而影响母猪发情和配种。
妊娠期母猪过瘦,会因营养不足导致仔猪发育不良,影响下一次发情甚至不发情,致使被提前淘汰;妊娠期过肥,往往由于多余脂肪的挤压,影响胚胎发育,造成分娩困难,在炎热夏季,母猪过肥还会导致散热困难,影响自身生长和胎儿发育〔2〕。
2 影响母猪膘情的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母猪膘情容易受到品种、营养水平、胎次、不同生理阶段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表现。
2.1 品种 膘情在国内外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国外瘦肉型品种之间(如大白、长白)母猪最适膘情范围区别不大。
陈方琴使用B型超声波对100kg后备母猪进行活体背膘测定时,发现背膘范围均在11.00~11.90mm之间的母猪初情期最早(P<0.05)〔3〕,且大白猪、长白猪的结果一致。
而国内一些繁殖性能比较优异的地方品种,背膘普遍较厚,例如属于太湖猪类群的梅山猪,6月龄种猪6~7肋间背膘厚可达38mm以上〔4〕,上海地区浦东白猪85kg体重背膘厚为42mm〔5〕。
2.2 营养水平 合理的日粮水平是维持母猪膘情的重要因素,母猪日粮营养水平应满足最低限度增重和体躯活动及胎儿增重,营养不足是后备和成年母猪繁殖紊乱的主要原因,而日粮营养水平过高,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影响母畜发情因素及其内分泌机理的研究进展

影响母畜发情因素及其内分泌机理的研究进展1.1 光照变化光照是生命过程中的极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能够引发动物机体的各种生态学反应。
光照可显著影响羊的发情,其主要是通过暗期松果体褪黑激素(Melatonin, MLT)的生理周期性分泌来进行调控,如生活在热带和赤道地区的动物没有光照和温度的变化,与生活在温带和极寒地区的动物相比就会表现较长的繁殖季节。
大量研究证明,MLT 可通过激活或抑制HPG 轴(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来调控繁殖。
在绵羊非繁殖季节模拟繁殖季节的光照信息或给予外源性MLT 模拟繁殖季节的激素信号,可使绵羊排卵并发情。
自然条件下,绵羊的性活动显著受光照长短的影响,配种季节通常是在白昼逐渐变短的秋季,也称为短日照动物(Short-day Animals)。
虽然有一些品种的绵羊(如小尾寒羊、湖羊)常年发情,但其群体发情率、个体排卵数仍是在日照时间由长变短的秋季最高。
Malpaux 等指出,春夏两季的长光照对绵羊生殖活动起着协调内源节律的作用,从而使绵羊在秋季自发启动生殖活动。
对雄性绵羊进行的试验也证明,只有经受一段时间的长日照后,皮下埋植MLT 才能引起睾丸的重新发育。
对于猪的研究也表明,青年母猪初情期到来具有季节差异,与短日照相比,长日照的初情期会出现推迟。
1.2 品种及年龄不同品种的母畜具有不同的发情特征。
安哥拉山羊和Mossi 山羊发情持续期最少,分别只有22 h 和20 h,波尔山羊的平均发情持续期比较长,可达到37 h,而马头山羊达58 h。
Johnson 等发现,白色富拉尼母牛的发情持续时间要明显少于杂交系的母牛(3.6 h vs 8.2 h)。
不同品种猪的初情年龄也存在差异,我国的二花脸母猪64 日龄即进入初情期,比国外的猪种(如约克夏、大白、长白及杜洛克等)平均提早约100 d。
年龄也会影响发情行为。
对猪来说,总体上是随着胎次的上升断奶至再发情的间隔逐渐缩短,其中差异最大的在前2 胎与以后的胎次;对于绵羊而言,处女绵羊由于繁殖经验不足,在发情中大多存在发情特征不明显、持续时间短等现象。
如何使母猪同期发情

如何使母猪同期发情
在规模较大的集约化猪场,要求繁殖猪群实行整批管理,使整批母猪同期发情排卵、同期配种、同期产仔。
因此,发情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要使整批母猪同期发情,仅靠上述诱导的方法是不够的,还需采取抑制发情措施,目的在于使被处理的母猪明显地达到同样的生理状态,当消除抑制发情影响时,母猪将大体在同一时间内全部恢复发情。
1.同期断奶对于正在哺乳的母猪来说,同期断奶是母猪同期发情通常采用的有效方法。
一般断奶后1周内绝大多数母猪可以发情,如果断奶同时注射1000 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发情排卵的结果会更好。
2.类孕酮物质每天给母猪饲喂20~40 mg,共18天,处理后4-6天出现发情,繁殖力正常,而且不会出现卵巢囊肿。
虽然这些药的开支较大,但很适合于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养猪场,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安排生产,减少劳动强度,而且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都可以用,很具有吸引力。
3.非类固醇的周期调节因子这种药物使用后虽然也能引起母猪同期发情排卵,但使用后往往引起胎儿骨骼的畸形。
当采用孕酮处理法对母猪进行同期发情时,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卵巢囊肿,且影响以后母猪的繁殖性能,甚至导致不育。
另一方面,前列腺素只在发情周期的第12~15天处理,黄体才能退化。
因此,不能用于同期发情。
从机制分析母猪发情条件及促发情方案

实践Practice84生产现代工业化养猪生产中,母猪发情率对繁殖场的生产性能和经营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猪不发情,会导致饲料和栏舍等资源的浪费而增加养殖成本,影响流程化生产,还会导致母猪群胎龄结构不合理而影响猪场的免疫稳定性。
1 发情的概念发情是指性成熟的雌性哺乳动物,在特定条件下表现的生殖周期现象。
在生理上表现为排卵、准备受精和妊娠;在行为上表现为吸引和接纳雄性,并急欲交配的现象。
哺乳动物新生命的诞生源于受精卵,由成熟的卵子与精子结合而形成。
卵子和精子是繁殖的物质基础,两者结合是产生受精卵的必需条件。
2 发情的机制雌性哺乳动物的性腺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它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调节垂体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释放,FSH和LH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卵巢,与卵泡颗粒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并刺激卵泡分泌雌激素。
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与少量孕酮共同作用,经由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母猪发情。
此外,其他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产素、褪黑激素、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多巴胺等和营养成分,通过各自的作用方式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母猪发情的启动、维持发情表现和排卵的调节,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雌性动物幼龄时期,极少量的雌激素就能抑制GnRH的合成和释放。
此时,卵泡不能生长和发育。
随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其下丘脑对雌激素(性腺类固醇激素)的负反馈敏感性降低;同时,雌激素分泌的增加引起下丘脑和垂体的正反馈刺激,使得GnRH的分泌增加。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启动初情期。
3 发情启动的条件与促发情方案根据发情的机理,发情启动的条件概括而言,即需要通过各种作用方式,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好相关的神经内分泌,为母猪发情启动的准备条件。
3.1 日龄因素3.1.1 发情的条件不同品种的母猪,初情启动的时间有差异。
乏情青年母猪的诱导发情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固鸯 牧袈 I 是 I i
维普资讯
团豳
・erui d h i g Rp d t a yo y o c nn P sl o o
20 0 6年 第 4 2巷 笼 2 3期
摘 要: 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G 、G 0 P MS ) 60及 H G P C +苯甲酸雌二醇分别对乏情青年母猪进行了诱导发情
研 究。结果表明 : 乏情青 年母 猪经上述 3种 激素制 刑处理后 , 情率分 别为 6 .%、5 发 25 8 %和 8 %; 75 情期 受胎 率分别
为 6. % 8. % 5 . % 0 0 、8 4 和 7 4 。与 自 0 2 1 然发情的青年母猪相比, 乏情青年母猪肌注 P G后, MS 其窝产仔数、 窝产活仔数
不 显著 ( . ) 户>O 5;试验 2 的情 期受 胎率 显著 ( 0 组 户<
O 5高于试验 1 .) O 组和 3 , 组 而试 验 i 和 3 问差 异 组 组
不显著 ( 00) 户> . 。说明肌注 P 60对青年母猪 的诱 导 5 G0
发 情效 果 ,明显 优 于肌 注 P G 80I MS 0 U、肌注 4 0U 0 I
肌 注 4 0 UHC 0I G和 2 苯 甲在肌注激素后 2 5 — ,观察母猪 的 d内
发情表现, 比较不同激素的催情效果。 记录母猪出现外 部发情症 状 日期 、 交配 日期 、 期受 胎率 , 娩 E 接受 情 分 t 期 、 仔数 、 数以及 断奶一 产 活仔 发情 间隔。 窝产仔数仅记 录第 1 发情就 受胎的母 猪 ,对重复发情 的母猪则排 次
中图分类号 : 88 ¥2.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28 73() ) 一 (7 0 05— ( 3 (6 3 (1— 2 ) 2( 2 ) ) )
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母猪发情状态的重要性 (2)1.2 发情诊断的技术需求 (3)1.3 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4)2. 母猪发情的生物学基础 (5)2.1 女性生殖生理学概述 (6)2.2 母猪发情周期与表现 (7)2.3 发情状态的判定标准 (8)3. 现有发情诊断技术分析 (9)3.1 传统视觉检测法 (10)3.2 行为学分析技术 (11)3.3 物理信号检测技术 (13)4. 智能诊断技术的研发进展 (14)4.1 机器视觉技术篇 (16)4.1.1 基于图像识别的发情诊断 (17)4.1.2 其他视觉分析技术 (18)4.2 神经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19)4.2.1 利用大数据优化诊断系统 (20)4.2.2 神经网络在发情检测中的应用 (22)4.3 感官设备与传感器的应用 (23)4.3.1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24)4.3.2 可穿戴设备在发情检测中的应用 (26)5. 智能诊断装备的创新设计和应用 (28)5.1 智能装备的总体架构设计 (29)5.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诊断装备中的应用 (30)5.3 智能诊断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31)5.4 智能诊断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 (32)6.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33)6.1 技术方向的展望 (35)6.2 市场机遇与挑战 (36)6.3 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结合 (37)7. 结论与建议 (39)7.1 研究成果总结 (40)7.2 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未来前景 (40)7.3 推荐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41)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进展,首先,对母猪发情生理机制进行概述,阐述发情识别的重要性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随后,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包括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生理参数监测以及行为学分析的方法。
接着,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母猪发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优势与局限性。
母猪发情周期的激素调控

60生产计划的密集化,对母猪生殖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与早期的母猪相比,现在的母猪饲养追求更早的性成熟、更高的配种成功率、更高的产仔重、更多的断奶仔猪数、更短的断奶发情间隔、更持久的繁殖利用时间。
但在实际生产中,母猪很难达到这些理想的目标。
除了健全的管理和饲养外,生产者可以使用生殖激素帮助母猪保持并提升繁殖效率。
这些激素可用于诱导后备母猪初情期同步发情,缩短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治疗乏情母猪等。
为了有效地提升激素治疗效率,必须清楚地了解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简要概述了母猪的生殖解剖结构,并阐述了发情周期中所涉及激素的变化和相互影响。
此外,还讨论了几种调控母猪发情周期的激素疗法。
1 母猪生殖系统解剖结构1.1 下丘脑下丘脑位于大脑底部,产生并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该激素刺激垂体前叶释放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GnRH的产生和释放受卵巢激素反馈的控制。
1.2 垂体垂体位于下丘脑下方,分为前部和后部。
垂体前叶合成并分泌FSH和LH。
FSH刺激卵巢的卵泡生长和雌激素释放。
LH负责排卵、黄体的生成和维持功能。
猪是多文 ⊙ 宁慧波1,温菲菲2,曾容愚1 ,石明1 1.天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2.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计划的密集化,对母猪生殖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健全的管理和饲养外,生产者可以使用激素帮助母猪保持并提升繁殖效率。
为了有效地提升激素治疗效率,必须清楚地了解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简要概述了母猪的生殖解剖结构,并阐述了发情周期中所涉及激素的变化和相互影响。
此外,还讨论了几种调控母猪发情周期的激素疗法。
母猪发情周期的激素调控胎动物,每个卵巢上会有多个黄体。
垂体后叶负责催产素的释放,催产素参与分娩和泌乳。
1.3 卵巢卵巢是雌性生殖道的一部分,位于腹腔和盆腔。
卵巢产生卵子和两类雌性激素:雌激素和孕酮。
卵子在充满液体的卵泡内发育,这些卵泡产生激素。
排卵时,成熟卵泡的壁破裂,卵子连同周围的液体被释放到生殖道的管状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发情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加快母猪发情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猪生产有重大的意义。
使用发情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猪场生产效率,但经常遇到母猪不发情、乏情等情况。
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母猪采用调整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形成一套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母猪发情率。
通过本文主要分别介绍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发情控制;后备母猪;经产母猪。
母猪群的生产能力是决定一个猪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新技术,诸如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的应用提高了母猪生产效率。
猪的发情周期控制研究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
但相对于牛的运用,猪的生产能运用的方法相对较少。
然而,有效的管理和一些生殖类药物的运用还是对同期发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虽然同期发情并不适用于所有能产母猪,但普遍成功率还是有保证。
控制猪同期发情的基本原理无外乎控制卵泡成熟、排卵以及黄体周期[1]。
运用同期发情的母猪主要分为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
合理运用运用药物、饲养管理等手段诱导后备母猪初情是技术要点。
经产母猪着重于缩短间情期、减少乏情等。
通常运用手段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二者合理的结合运用形成了母猪诱导发情的系统方法,达到提高发情率的效果[2]。
1.对后备母猪的诱导发情1.1.营养水平对后备母猪的影响管理(公猪效应)、营养(如能量水平和来源)和自身发育(日龄、体重、体组成成分、代谢信号和基因型)。
其中营养又会影响到猪自身的发育,进而影响后备母猪的初情启动与后继的繁殖性能。
繁殖系统的发育是后备母猪培育的关键问题所在,即及时启动初情期、促进卵泡的发育,是能否按时或者提前进入初情期的关键[3]。
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合理的饲料配方为此奠定了基础。
母猪在初情期前和初情期间对营养物质和环境管理的变化比较敏感,可能会影响到达初情的时间和第一胎产仔数。
故营养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功能,低营养水平会对繁殖性能造成负面的影响。
据报道,日粮摄入增加会导致体重的增加,体重增加快,有利于发情。
Eliasson 等发现日增重降低100g,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延迟3d。
日增重高的母猪可能更早进入第一个发情期[4]。
Tummaruk等的研究表明,90kg之前的日增重和134Kg之后的日增重影响后备母猪的第一次发情日龄,90kg的生长率高的母猪更早进入初情阶段;后备母猪日增重低,则初情日龄延迟。
增重快且较肥的母猪更容易进入初情期[5]。
研究发现能量来源可以显著影响母猪食后血液葡萄糖的浓度。
日粮中增加脂肪酸可显著提高血液脂肪酸浓度,并影响葡萄糖的代谢。
而血液葡萄糖浓度与LH 的快速分泌有关。
有研究表明,不同能量来源的日粮可引起母猪血液葡萄糖浓度变化,进而影响血液胰岛素的浓度,相比于含脂肪的日粮,淀粉日粮能提高母猪食后血液胰岛素的浓度。
胰岛素对动物繁殖功能的影响重大,缺乏胰岛素可能会导致不育。
体外试验表明,胰岛素作用于垂体细胞可增强LH和FSH的释放,外源注射胰岛素能够增加母猪的LH脉冲频率数[6, 7]。
在初产母猪上,血液胰岛素浓度与LH脉冲存在正相关关系。
患糖尿病的后备母猪缺乏胰岛素时卵泡闭锁率增加, 并且小卵泡的数目减少;如果去除患糖尿病的母猪的胰岛素理疗,中等和大卵泡的闭锁率增加。
另外,胰岛素促进粒层细胞黄体化,并与FSH协同起作用。
饲粮增加脂肪含量促进血液E2分泌,提前后备母猪初情期的日龄。
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与淀粉相比,饲粮中添加脂肪,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热较低,有利于提高饲粮脂肪向体脂转化的效率,增加了体脂储备;另一方面饲粮中增加脂肪含量提高了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浓度,而血液胆固醇是体内卵巢合成雌激素的前体物,从而有利于促进E2的分泌及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启动[8]。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提高母猪的基础代谢也可以促进母猪发情,因此可以在诱导发情前饲喂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D、E来改善母猪的体况。
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与维生素一起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这也可能是通过词喂硒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硒或者纳米硒,在配种前饲喂20d,均能有效促进后备母猪发情,并提高受孕率[9]。
1.2.公猪对于后备母猪的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生理成熟决定后备母猪对公猪接触的反应,一定的体重、接触公猪的时间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的影响很大。
在适当的管理、营养、环境情况下,后备母猪与公猪接触后可在 5 月龄时出现初情期。
如果后备母猪与育肥猪一起饲喂,则要到7 月龄只有1%在体重达到100千克左右进入初情期。
大多数140 日龄以上的后备母猪在接触公猪后会发情[1]。
从160日龄到200日龄的后备母猪在接触公猪到发情的时间会缩短。
而在160日龄前接触公猪进行刺激反而会延缓其发情,但体重会增加。
因此,应该在后备母猪达到160 日龄时让其接触公猪进行刺激。
一般与成年公猪(8~11 月龄)接触5~30分钟/ 日可迅速引起后备母猪达到初情期。
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公猪刺激的效果。
来自公猪的刺激可以分为两类,即嗅觉刺激和触觉刺激。
据报道,通过对后备母猪接受公猪刺激之后的激素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身体上的刺激可以传递公猪的外激素。
若破坏后备母猪的嗅觉系统,则公猪效应会完全消除。
据报道,公猪发挥公猪效应提前与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开始主要可能是通过公猪颌下腺分泌的外激素发挥作用。
另据报道,公猪唾液中的外激素3-α- 雄烯酮和5-α- 雄烯酮及唾液中的其他成分在公猪效应上发挥主要作用。
如果嗅觉在公猪效应上不发挥主要作用,则公猪效应的刺激可能不是来自唾液或者尿液。
公猪效应的嗅觉刺激也可能涉及到公猪不同来源外激素的综合作用。
还据报道,公猪效应是由于多种刺激共同作用所引起,例如与后备母猪身体接触的触觉刺激对外激素发挥嗅觉刺激也发挥重要作用!嗅觉刺激可能是由尿液中的一些不明成分及唾液中的16- 雄烯二酮、3-α- 雄烯酮和5-α- 雄烯酮共同发挥作用[10]。
另外,公猪的刺激在不同季节的需求存在差异,应该在夏天多进行而春天少进行。
据报道,若后备母猪与公猪每日有紧密的物理性接触比隔着栅栏接触,发情的比例会更高。
栅栏的隔开对于后备母猪与公猪接触不是很充分。
1.3.对后备母猪初情的药物运用母猪的发情、排卵和卵泡发育有赖于生殖轴的调控,特别是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类固醇激素E2和孕酮(P4)的信号作用。
在后备母猪中,LH是调控卵巢发育的主要激素,调控初情日龄[11]。
最为常用的诱导后备母猪发情的药物是P.G.600(eCG 400IU,hCG 200 IU)。
对5.5至7.5月龄的后备母猪注射P.G.600,发现其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发情率(57.5%对比未处理组40.9%)[12]。
虽然后备母猪在120-130日龄时对P.G.600处理也可出现反应,但此时的处理之后很难持续表现出正常的发情周期。
据报道,可以采用PGF2a或其类似物,提早、同步或诱导后备母猪的排卵。
如果采用eCG(750IU)和hCG(500IU)处理初情期前后备母猪,在hCG之后34-36小时注射500微克的氯前列烯醇,可使78%的排卵前卵泡排卵而未处理的对照则为零[13]。
另外,后备母猪用PMSG和GnRH处理的间隔短于78小时易造成尚未完全成熟卵泡排卵,而导致卵子的受精力和发育率下降。
因此,对于后备母猪母猪进行PMSG和GnRH处理的间隔应保持在80小时;经产母猪处理间隔55—72小时比较理想[14]。
初情期前(164士5日龄)的后备母猪也可在7-8天的时间内波动性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诱导发情。
GnRH虽然能诱导排卵但排卵后难以再次出现有规律的发情周期,说明初情期并非总与诱导发情有关。
而运用雌激素类固醇的效果则差强人意。
雌激素也可用来激活下丘脑一垂体轴系而用于猪的诱导发情。
注射雌激素可在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引起L日释放和排卵但受胎率一般都比较低。
苯甲酸雌二醇(EB)的剂量为5-15ug/kg体重,注射3天,可在10天内引起大多数后备母猪发情,但只有50%左右的处理母猪会怀孕[15]。
由于反应的差别很大而且诱导发情后繁殖性能不高,因此应用雌激素诱导初情期受到一定的限制。
2.对经产母猪的诱导发情经产母猪的发情问题多是母猪乏情引起的,造成母猪乏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母猪自身原因、饲养管理原因、疾病等因素。
2.1.饲养管理对经产母猪的影响2.1.1.环境控制猪属于常年繁殖生产的动物。
但在夏季高温季节,母猪的乏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据研究,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1-15℃,上限为22℃,引起流产的临界温度是32℃。
温度在29.4℃以上时,会明显干扰母猪发情行为的表现,并降低采食量及排卵数。
当环境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会造成热应激,在这种热应激的持续影响下,母猪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各种性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其正常发情,使乏情率上升,甚至不发情[16, 17]。
平时应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夏季可通过喷雾、湿帘、排气扇进行降温。
饲养密度控制在每舍300-500头,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母猪采食不均,母猪过肥或过瘦,也会影响母猪正常发情周期的到来[18]。
为母猪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减少应激。
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母猪的发情更加明显。
在夏季降温设备如风机等,以及人为制造的噪音如驱赶、设备维修等均会导致母猪发情规律混乱影响母猪发情[18]。
2.1.2.饲料品质控制若饲料存在保存不当,或配制饲料时采用的原料存在质量问题。
母猪被霉菌毒素、赤霉烯酮等毒素感染,可导致其外阴肿胀、分泌黏液而呈现类似发情现象,但事实上母猪并未产生排卵反应。
需要在饲料投入使用前进行化验,保证饲料质量[19]。
2.1.3母猪群体状况控制母猪群体健康情况的调控是一套综合措施,包含了平时的保健、日常饲喂、调教、疾病防治等。
母猪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感染了猪繁殖障碍综合症(PRRS)饲养过程中感染了慢性子宫内膜炎以及感染了猪圆环病毒Ⅱ型(PCV-Ⅱ)等,都可导致母猪发情不正常。
而疾病因素的最终结果是导致母猪的卵巢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卵巢囊肿[20]。
有繁殖疾病的母猪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淘汰,以提高群体繁殖率。
引起母猪乏情的最常见因素之一有母猪营养不足[11]。
对母猪而言断奶后发情的状况与哺乳期的营养摄入有非常大的关联。
母猪在哺乳期要尽量减少体重损失。
由于妊娠末期母猪采食量会大大减少,进入哺乳期后要通过合理的饲喂加料方式在3-5天内达到自由采食,则母猪发情排卵规律较为正常,断奶发情现象一般较为明显。
对于妊娠母猪要严格分阶段饲喂,控制膘情。
断奶母猪虽食欲差,但要尽快恢复其体能,故采取自由采食。
对于妊娠母猪体况瘦弱的母猪妊娠前期不限喂,反而加强营养,增加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对于过肥的母猪应进行限喂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