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天文概论---宇宙
宇宙等级的划分

宇宙等级的划分一、宇宙的总体等级划分天体系统(宇宙各星系统称)从低到高的级别排序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1)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
(2)太阳系: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
(3)银河系: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人们可以观察到太空有一条如云的光带为银河,这条光带实际上是由数以千亿颗恒星和星云组成。
(4)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用最先进的观测手段观察宇宙,已经能够观察到距地球200亿光年的天体。
二、太阳系星体的具体划分及条件(1)被认可为行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星体要围绕太阳运动。
②有足够大的质量,要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达到近似球。
③该星体在公转区域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不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
(2)被认可为矮行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星体要围绕太阳运动②有足够大的质量,要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达到近似球③星体无法清除其轨道周围的其他星体④此星体不是某行星的卫星(3)卫星卫星也称为自然卫星,它围绕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运动。
我们的太阳系中有200多个卫星。
大多数的卫星都分布在巨大的行星(士星和木星)周围。
但是,即使如冥王星这样的矮行星,至今也发现了至少5颗卫星。
(4)小型太阳系天体除行星、矮行星、卫星外,所有围绕太阳运行的星体统称为“小型太阳系天体”,例如: 彗星、流星、百万计的小行星。
三、宇宙文明等级划分早在1964年,苏联就有一位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对外星文明等级进行了划分,依据为其所掌握的“能量控制技术”。
具体被划分为七个等级:母星文明、恒星文明、星系文明、宇宙文明、维度文明、平衡宇宙文明、创世者文明。
(1)一级文明:母星文明该文明有能力开采和利用所处行星上的所有能源,即可利用母星上所有可用的资源。
宇宙星系相关知识点总结

宇宙星系相关知识点总结宇宙是我们生存在其中的一切,是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奇迹的世界。
其中,星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结构之一,由恒星、恒星团、星云、行星、行星卫星和其他天体组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宇宙星系的知识点,包括星系的类型、形成和演化、以及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1. 星系的类型宇宙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星系,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螺旋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螺旋星系通常由一种呈螺旋形状的盘状结构和一个中心明亮的球状结构组成,最著名的螺旋星系是仙女座星系。
椭圆星系则呈椭圆形状,没有明显的盘状结构,而不规则星系则没有明显的对称形状,通常由星云和星团组成。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不规则螺旋星系的类型,它是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的混合体。
2.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观测数据和理论模拟来看,恒星的形成和星系的形成有很大的联系,一般来说,星系是通过气体云的重力坍缩和演化形成的。
而星系的演化则受到宇宙学膨胀和引力相互作用的影响,一般来说,星系会经历融合、碰撞等过程,最终形成我们现在观测到的不同类型的星系。
3. 太阳系与其他星系的关系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一个星系,它位于银河系的外围,包括太阳和所有绕太阳公转的天体,比如地球、火星等行星以及彗星、小行星等。
而银河系则是由数百亿颗星星和大量星系云组成的一个庞大的星系系统,我们的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
相对于银河系而言,太阳系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我们所处的星系也只是宇宙中数以亿计的星系之一。
4. 我们对宇宙星系的认识对宇宙星系的认识主要通过天文观测和理论模拟来进行。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的形态、亮度、运动等特征,从而了解它们的性质和演化历史。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理论模拟来模拟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宇宙膨胀、引力相互作用等因素对星系的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宇宙星系的结构、演化和性质,从而推进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关于宇宙的资料

关于宇宙的资料宇宙是指包含一切物质、能量、时空和物理法则的巨大空间,包括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其他无数的星系、恒星和行星。
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充满了未知和谜团。
宇宙的组成据现代天文学的研究,宇宙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星系:星系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和其他天体组成的巨大星际结构。
最著名的星系包括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以及其他近邻星系,如仙女座星系和大麦哲伦云。
2. 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是通过核聚变反应在内部释放能量的巨大气体球体。
恒星的大小、亮度和寿命各不相同,其中一些恒星会在耗尽燃料后发生爆炸,形成超新星。
3. 行星:行星是绕恒星轨道运行的天体,通常分为类地行星和巨大气态行星两大类。
类地行星类似于地球,有岩石表面,而巨大气态行星则拥有庞大的气体大气层。
4. 星云: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大规模云状结构。
它们是恒星诞生的地方,包括行星的原始物质。
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起源仍然是一个科学界争论的话题。
目前,有两个主要的宇宙起源理论:1. 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巨大的爆炸,即大爆炸。
这个理论得到了大量观测数据的支持,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星系红移。
2. 多元宇宙理论:多元宇宙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多元的系统,包含了无数个平行宇宙。
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法则和初始条件。
宇宙的未知尽管人类对宇宙已经有了很多认识,但宇宙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以下是一些仍然困扰科学家的问题:1. 黑暗物质:大约占宇宙总质量的27%,但我们至今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暗物质是什么。
2. 黑暗能量:黑暗能量是推动宇宙膨胀的一种未知形式的能量,占据宇宙总能量的68%。
3. 暗能量:暗能量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但我们对其本质知之甚少。
4. 宇宙背后的理论:目前我们尚未找到一种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宇宙中的所有现象,如引力和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
总结起来,宇宙是一片浩瀚神秘的领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宇宙中的星系

宇宙中的星系一、星系的定义星系是由恒星、气体、尘埃以及暗物质等组成的巨大天体组合体,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结构单位。
根据其形态的不同,星系共可分为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三种。
二、螺旋星系螺旋星系是一种相对年轻的星系,其内部恒星和气体形成了旋臂结构,呈现出螺旋状。
螺旋星系通常含有大量的星际物质,可以促进气体和恒星的形成。
目前已知的最著名的螺旋星系是银河系,其尺寸约为10万光年,含有数以百亿计的恒星。
三、椭圆星系椭圆星系是由在相互作用下合并形成,没有旋臂结构的星系。
椭圆星系中的恒星通常比螺旋星系中的年老,其总体密度也较高。
因此,椭圆星系常常包含巨大的黑洞,并且其周围的物质会逐渐向黑洞中聚集,形成放射线和等离子体喷流。
四、不规则星系不规则星系是一种无明显对称的星系,通常由两个或多个星系的相互作用所形成。
它的星云也没有旋臂结构,而呈现出不规则的外形。
不规则星系中的恒星和气体比较稀薄,但是它们通常会发生大规模的星际物质爆炸,产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云,这些云后来可能会成为新的星系。
五、星系的发展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演化和死亡是整个星系演化的核心问题。
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星系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生阶段、成熟阶段和末期阶段。
在初生阶段,星系几乎没有气体和尘埃云,恒星的形成被限制在小范围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星系内的气体和尘埃可以形成新的恒星,整个星系的质量和亮度开始增加,进入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星系内恒星的形成速度逐渐下降,而其中的恒星逐渐老化,爆发超新星,释放出大量气体和尘埃云。
这些云对恒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星系演化中的重要环节。
最后,星系进入末期阶段,恒星的形成速度逐渐减缓至极低。
星系内的气体和尘埃云很难形成新的恒星,整个星系的质量和亮度也逐渐降低。
在此期间,星系可能会被并吞或产生黑洞等物质结构,散发出大量太空射线和X射线。
六、结语总之,星系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结构单位之一,它不仅是月亮和星星出现的地方,更是包含了宇宙中大部分物质的存在。
天文宇宙星球知识点总结

天文宇宙星球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天文宇宙是一个永恒而神秘的话题。
我们的宇宙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美丽和奇迹,我们也对它的探索从未停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天文宇宙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1. 星球的形成宇宙中的星球大多数都是在星云中形成的。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状物质,当这些物质收缩时,就可以形成新的星球。
在星云中形成星球的过程中,一些气体会被引力吸引到一起,形成了恒星,而剩余的气体和尘埃则会在恒星周围旋转,最终形成了行星。
2. 恒星的分类我们的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恒星,这些恒星根据它们的光谱特征和温度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系统是根据恒星的表面温度来划分的,按照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将恒星分为红巨星、白矮星、超新星等等。
3. 星云的结构星云是宇宙中非常常见的天体,它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在我们所见到的宇宙中,星云大约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
星云的结构包括分子云、行星状星云、超新星残骸等等。
4. 星际物质宇宙中的星际物质是宇宙物质的一部分,它包括了气体、尘埃以及由这些物质组成的星云。
星际物质是宇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恒星形成和星系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5.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在宇宙中,星系是由大量的恒星、星际物质以及暗物质组成的结构,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是宇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据目前的研究,宇宙中大部分的星系都是在宇宙早期形成的,而它们的演化过程通常需要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年。
6. 宇宙的扩张根据天文观测的数据,我们得知宇宙正在以加速度进行膨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膨胀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宇宙在大约137.5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后开始膨胀,而至今它仍在不断地膨胀。
7. 星际尘埃星际尘埃是宇宙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物质,它主要由碳、硅等元素构成,通常是由恒星的外层物质形成的。
尘埃对于恒星的形成和行星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收和散射光线,在宇宙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尘埃。
宇宙天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宇宙天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起源是宇宙天文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广泛认可的宇宙起源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138亿年前,整个宇宙都处于极高密度和温度的状态,突然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宇宙从此开始膨胀。
大爆炸后,宇宙中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并逐渐凝聚成各种天体和结构。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逐渐发展出了宇宙起源、演化、扩张等更加详细的理论和模型。
二、恒星的形成恒星是宇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天体,它们是宇宙中的光源,也是宇宙中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产生和储存地。
恒星的形成通常发生在分子云中,分子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团。
在分子云中,由于引力的作用,云团开始逐渐坍缩,并形成了密度更大的核心。
当核心的温度和密度足够高时,核聚变反应会开始发生,从而产生了恒星的光和热。
恒星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分子云的坍缩、原恒星的形成、主序星阶段等。
在主序阶段,恒星以宇宙中的氢为燃料,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光和热,继而维持恒星的运行。
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是宇宙天文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黑洞黑洞是宇宙中一种极其奇特的天体,它的引力极其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黑洞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恒星坍缩所形成的。
当一个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死亡后,会发生坍缩并形成黑洞。
黑洞的特点是具有极大的质量和密度,会产生极强的引力场,使周围的物质被吸引到黑洞内部。
黑洞的研究已经成为宇宙天文学中的热点话题,因为它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宇宙物质和引力场的性质,而且还与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都有密切的关系。
四、星系星系是由恒星、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
在宇宙中,星系是宇宙结构的基本单位,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包括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
星系中主要的构成部分是恒星和星际介质。
恒星是星系中最主要的天体,它们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形成了星系内部的结构和运动。
星系中的恒星还会通过星际介质和恒星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很多复杂的现象,例如星系的形成、演化、运动等。
百科全书-天文篇-宇宙 简介

百科全书-天文篇-宇宙简介
宇宙,是指包含了所有物质、能量、时空和信息的广阔空间。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课题。
宇宙中最大的结构是宇宙。
如今,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38亿年前的一个非常高密度且异常热的状体,称为“宇宙大爆炸”。
通过对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分布的研究,科学家们得知,宇宙在大爆炸后出现了极度均匀的物质,但也有一些微小的不均匀,这些不均匀逐渐演化成为宇宙中所有天体的形成之初。
这个过程被称为宇宙膨胀和演化模型。
在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和天体,例如星系、恒星、行星、行星际云、暗物质等等。
根据观测和理论预测,宇宙中大约有1000亿个星系和约1兆个恒星,但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质是暗物质,它们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从而无法被观测到。
宇宙中还有一些奇异的天体,如黑洞、中子星、脉冲星等等,它们是在极端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星体,对于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也属于相对论范畴,这就意味着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弯曲、扭曲等等奇特的现象。
宇宙中的最大尺度——宇宙本身也在膨胀,而且这个膨胀也在不断加速,这是由于暗能量的存在。
宇宙的膨胀也导致我们观测到的宇宙背景辐射向红移,这就是宇宙膨胀的另一个基本迹象。
天文学家们通过各种手段和仪器对宇宙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观测和研究,从而不断深化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将越来越深入。
宇宙天文学_第 4 章_星系

第四章 星系
➢4.1 银河系 ➢4.2 河外星系
注:本幻灯片所用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
星系是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以及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星系的运动包括两方面:一是星系内部的运动,二是星系整体的运动。
4.1 银河系
一. 银河系的结构
➢ 银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银盘和银晕两部分: 银盘是圆盘状的恒星密集区 ➢ 银晕是一个范围更大的、比较接近球状的区域。 ➢ 银河系具有旋涡状结构。 ➢ 银河系的基本参量 • 银河系总质量:10 11 M ⊙ ~10 12 M ⊙ • 银河系恒星数:1.2×10 11 颗 • 银河系年龄:10 10 年 • 银河系直径:30 000秒差距 • 太阳距银心距离:10 000秒差距 • 肉眼可观察恒星:6000颗
二. 银河系的运动
三. 星族
四. 银河系经典理论与起源学说简介
➢ 18世纪中叶,人们普遍认为银河系中的恒星是对称分布的。1785年赫歇耳用恒星计数法描绘出银河的结构, 认为银河是扁平状的结构1930年最终确立了现代银河系的结构。银河系的起源理论同宇宙起源理论紧密相关。 按照大爆炸宇宙论,原星系是由于宇宙中物质密度起伏以及和起伏有关的引力不稳定性形成的。按稳恒态理 论,星系是连续形成的。从研究太阳附近年老恒星的运动资料得出,富含金属的恒星在坍塌过程中最先形成, 原银河系中的大部分物质则保持气态并继续沉降,在损失若干能量后变成银盘。
➢ 根据迄今为止的有关银河的观测资料,可大致给出银河系可能的起源和演化史:100多亿年前,有一个巨大的 星系际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分成了若干云块,其中一块大云形成了后来的银河系, 其他云块则形成大、小麦哲伦星系和其他河外星系。系的分类 星系形状的四种不同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工学院
公选课结课论文
作者: 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 星系天文概论的收获认识----------------
论宇宙与生命的意义
2015 年11 月
评分表
公选课论文外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
2 宇宙中生命的诞生 (1)
2.1 生命的构成及作用 (2)
2.2 生命的发展 (2)
3 宇宙的诞生发展 (3)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1 引言
从古至今,天空都总是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繁杂的思索。
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夸父逐日;从太阳神阿波罗到月神阿尔忒弥斯;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
古代人对天象都有极大的兴趣。
他们或观今夜天象,已知天下大事,或以星座占卜。
人类都把自己的构想和希望寄托给力天空。
2 宇宙中生命的诞生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生命诞生是普遍现象。
宇宙星系内部有大量含氮有机物存在。
近日美国宇航局寻找地球以外生命物质存在证据的科研小组研究发现,某些在实际生命化学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有机化学物质,普遍存在于我们地球以外的浩瀚宇宙中。
研究结果表明,在宇宙深处存在生命物质、或者有孕育生命物质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在浩瀚的宇宙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上述研究来自“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个外空生物科研小组。
在该小组工作的科学家道格拉斯-希金斯介绍时称:“根据科研小组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类在生物生命化学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中广泛而且大量地存在着。
”
作为该外空生物学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道格拉斯-希金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撰文发表在10月1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上。
希金斯在描述其研究结果时介绍:“利用美国宇航局spitzer space telescope(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最近的观测结果,天文学家在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内,到处都发现了一种复杂有机物‘多环’(hs)存在的证据。
但是这项发现一开始只得到天文学家的重视,并没有引起对外空生物进行研究的天体生物学家们的兴趣。
因为对于生物学而言,普通的多环芳烃物质存在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问题。
但是,我们的研究小组在最近一项分析结果中却惊喜的发现,宇宙中看到的这些多环芳烃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氮’元素(n)的成分,这一意外发现使我们的研究发生了戏剧性改变。
”该研究小组的另一成员,来自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体生物学家路易斯-埃兰曼德拉说:“包括dna分子在内,对于大多数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而言,含氮的有机分子参与是必须的条件。
举一个含氮有机物质在生命物质意义上最典型的例子,象我们所熟悉
的叶绿素,其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起着关键作用,而叶绿素分子中富含这种含氮多环芳烃(panhs)成分。
”据介绍,在科研小组的研究工作中,除了利用来自斯皮策望远镜得到的观测数据外,科研人员还使用了欧洲宇航局太空红外天文观测卫星的观测数据。
在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中,研究人员对这类特殊的多环芳烃,利用红外光谱化学鉴定技术对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到其中氮元素存在的证据。
同时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含氮多环芳烃,进行了红外射线光谱模拟分析。
路易斯-埃兰曼德拉同时还表示:“除去上述分析结论以外,更加富有戏剧性的发现是,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中还显示出,在宇宙中一些即将死亡的恒星天体周围,环绕其外的众多星际物质中,都大量蕴藏着这种特殊的含氮多环芳烃成分。
这一发现从某种意义上似乎也告诉我们,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即使在死亡来临的时候,同时也孕育着新生命开始的火种。
2.1 生命的构成作用
所谓生命,必须由生命物质构成。
而最主要的生命物质就是蛋白质。
蛋白质又属于有机物;最初的有机物是由无机物进行了大量的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这个过程是在早期地球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通过早期地球大气(当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等气体,而没有氧气,氧气是后来有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才慢慢积累起来的),这些大气成分在地球表面高温的条件下剧烈反应,产生了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又出现了复杂的有机物,从而为蛋白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所以简单地说,无机物在特定环境下合成了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有进一步合成复杂结构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这四大生命物质。
这些生命物质又进一步有机地组合形成了早期的不具备细胞形态的病毒生物,另一部分则形成具有简单细胞形态的原核细胞(即不具备明显的细胞核),原核细胞中的一部分进一步进化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形态清晰,功能也非常明确)。
于是有了单细胞生物,一部分单细胞生物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但不分开,于是有了早期的细胞分化,这样就构成了多细胞生命。
2.2生命的发展
如此往后继续发展进化不断有更高级的生命形式出现了。
具体地说,其中的动物界的进化顺序是:原生动物(早期单细胞或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如水
母,海蜇也属于水母)、棘皮动物(如海星)、软体动物(所有贝类动物如河蚌以及螺类动物、蜗牛、还有乌贼章鱼都属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虾、蟹、所有昆虫和蜘蛛等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人类生命方程局限在三维时空,生命是有限的。
所谓生命有限,只是有形生命、有感知生命的有限。
一个人从生到死走完人生过程,一种物质能量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能量。
一个事物、一个星体,包括地球,最终都是要毁灭的,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人类面临着这种挑战。
我们已获得的知识、现代的教育框架和体系、科技发展模式,包括依据我们的认识创造的其它人工复杂系统都向我们提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定义是什么?我们认为:时空就是生命,只要有时空过程就是生命。
无论是事还是人,只要经历时空过程就是生命,不见得只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才是生命。
比如一场报告会从九点半开始,到十二点结束,这就是生命,凡是有开始和结束,经过这样一个时空过程的就是生命。
这个生命的定义,是从时空演化规律来规范的,以此来认识不同的生命系统以及不同生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太阳系和地球有形成的过程,必然有毁灭的过程,所以它也是生命,太阳系就是一个生命系统。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邦交关系、这一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的关系,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系统生命的关系。
地球运转过程就是一个生命系统,它的失调即是地球中的生命和地球本身的生命这两个系统在变坏,或者在互相破坏,以至两败俱伤。
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失调也是如此。
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或者在人生道路上突然遭到沉重打击,个体生命系统就会失调。
一个人脾气暴躁,对事不能容忍,固执己见,自己一切正确,天下人都是错的,这个人的肝脏肯定会失调,很可能会得神经衰弱、高血压。
最大的危险就是生命系统的失调。
3 宇宙的诞生发展
宇宙的空间和物质是无限的,也是自然存在的。
远古的宇宙,物质和空间是一个混沌整体,物质是以原始物质的形式存在,原始物质稳定且蕴含完整的能量,原始物质充斥在整个宇宙空间,原始物质是均匀透明的,所有原始物质受到万有引力总和为零。
原始物质被压缩在、宇宙无限空间,在宇宙压强的作用下,原始物质经历了无限长的时间,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宇宙空间内没有星系物质,没有尘埃,没有光。
宇宙空间内只有原始物质。
直到137亿年前的一天,宇宙孕育着
一个空洞。
由于宇宙空洞的出现,原始物质的稳定和万有引力平衡被破坏,在反万有引力作用下,原始物质以宇宙空洞为中心向外扩散。
由于原始物质的挤压、使得原始物质,形成高温高压,当原始物质某个层面的温度和压强,超过原始物质临界聚变的温度和压强时,原始物质发生聚变爆炸并高速向外延续,原始物质聚变爆炸生成原子物质、并释放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压强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消失。
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原子物质慢慢汇聚成很多星系。
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星系空间向外膨胀,星系之间越膨胀,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会越弱,星系空间的膨胀速度会慢慢加快。
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物质大约已经扩散了137亿年。
星系物质之间的膨胀、实际就是反万有引力作用过程,物质在反万有引力作用下,宇宙星系物质的移动是向外的。
这一现象、是因为星系内的物质少、星系外围物质多促成的。
结论
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诞生,我们就知道了生命的意义。
没有宇宙,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也就没有宇宙。
宇宙为生命而存在;生命为宇宙而存在。
我们建造一座大楼,其目的是为人提供活动环境,若无人在这个大楼里活动,这个大楼就毫无价值,有人在大楼内活动,这个大楼就可以相对长久地存在,若无人到大楼内活动,这个大楼很快就会坍塌。
地球上若没有生命活动,太阳系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太阳系就不会诞生;银河系中若没有生命,银河系也就不会诞生,整个宇宙中若没有生命,宇宙就毫无价值,宇宙也不可能出现。
参考文献
1 宾尼,星系天文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卢炬甫,周又元,天文学的新飞跃,《科学》,1995,第3期
3 胡文瑞,李竞,乔国俊编天文学的新进展,科学出版社,1983
4 杨轶,星系天文学的奠基礼,《天文爱好者》,2012
5 Stephen Pincock, The Origins of the Universe for Dummie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