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2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的具体方法及步骤(1)复制方法健康大鼠,雌雄不限,体重为300~350g。
1)落体撞击装置①有机玻璃管:长为2m、内径为19mm、外径为26mm的有机玻璃管,3点固定于墙上,其下端距地面15cm,以放海绵床和大鼠。
并在管壁上每10cm 钻一直径为5mm的小孔,对应两排,以减少空气阻力。
②打击垫片:直径为10mm、厚为3mm的圆形不锈钢片,用以制作弥漫性轴突损伤模型,另一种在其不锈钢垫片距中心2.5mm处钻一直径1.5mm的小孔,置入一不锈钢圆柱,使之高出垫片平面3mm以制作弥漫性脑损伤同时合并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2)脑损伤的方法大鼠经腹腔注射水合氯醛(按350~400mg/kg体重的剂量)或戊丨巴丨比丨妥丨钠(按50~60mg/kg体重的剂量)麻醉。
手术区域皮肤消毒,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股动脉插管以记录动脉压,并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
将大鼠俯卧固定于一已知弹性系数的海绵床上,移至有机玻璃管下端,垫片正对有机玻璃管中央,有机玻璃管上方置一滑轮,在铜柱上端系一小绳,将滑轮调整至绳索跨过滑轮后铜柱处于有机玻璃管中央为止。
待动物开始苏醒,有肢体活动时,将400g重铜柱由1m 高处自由坠落于不锈钢垫片上,立即移开海绵床以免再次损伤,将大鼠移至手术台上接呼吸机给以呼吸支持。
观察打击中及打击前后动物的呼吸、心率及血压。
记录肢体活动、尿失禁、瞳孔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
敲击后可选取3~24h间的时间段,快速断头取脑,记录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肉眼所见的脑挫伤情况。
并将全脑浸泡于甲醛液中24h,固定好的脑作冠状切片,层厚2mm HE染色。
也可作心脑灌注,分别取左右顶叶皮层、海马、胼胝体、脑干等组织,处理后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
(2)模型特点敲击后动物的死亡率在25%左右。
1)一般症状伤后动物表现为竖毛、尿失禁、四肢抽搐、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呼吸抑制等症状。
血压立即出现平均动脉压上升,然后是一段时间的低血压,并在30~60min内恢复到伤前水平。
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的应激性变化

【 关键词】创伤 ; 脑损伤 ;肠黏膜屏障 ;D乳 酸 ; 一 二胺氧化酶 ;内毒素
【 中图分类号】R611 ; 33 .5 R3 . 5 3
【 文献标识码】A
St e sr l t d c a e fi e tn lmuc s r i r f l wi g g a d r s -e a e h ng so nt si a o a ba re o l n r de o
D O活性均明显升高( 0 0 ) 至伤后 7 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0 0 ) A P< . 1 , 2 P< . 1 。中度 T I 上述指标介于轻 、 B组
重度 T I B 组之间。结论 并持续至伤后 7 h 2。 大鼠不同程度 T I B 后发生不同程 度肠黏膜结构损伤和屏障功能障碍。轻度 T I B 伤 后 2 h出现一过性肠黏膜结构损伤和屏 障功能 障碍 。中、 4 重度 T I 黏膜结构损 伤和屏障功能 障碍发生早 B肠
・
2 58 ・
创伤外科杂志 2 1 0 2年第 l 4卷第 3期
J ru ug2 1 , o.4 N . amaSr,0 2 V 11 , o3 T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 著 ・
文章 编 号 :09— 2 7 2 1 】3— 2 8— 4 10 43 (02 0 0 5 0
大 鼠不 同程度 创 伤 性脑 损 伤 后肠 黏膜 屏 障 的应 激 性 变化
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

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高思淼;吴晓光;韩雪;许士奇;李葵花;彭勇【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4(28)26【摘要】背景:目前关于Feeney自由落体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探讨减轻开颅过程中持续磨骨损伤因素的文献较少。
目的:通过改变开颅骨窗方式改良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
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
改良模型组造模过程中改良了开骨窗的方式,用小钻头磨骨钻低速2 m/s,在打击的损伤区域边缘打6-8个小孔,每圆孔直径为0.3-0.5 mm,感到空腔而不触及脑实质后立即抽出。
改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开骨窗,模型组按常规开骨窗方法,实施的打击参数相同改良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实施打击。
造模后第1天对大鼠进行mNSS评分;造模后第1,7天扫描T2WI磁共振成像,测量T2值;造模后第7天,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并检测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改良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001),改良模型组评分低于模型组(P<0.0001);②造模后第1,7天,模型组、改良模型组T2值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改良模型组T2值低于模型组(P<0.05);③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的血液黏度值、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改良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④基于Feeney自由落体法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改良模型较好地控制了创伤性脑损伤大鼠造模中开颅骨的损伤因素。
【总页数】6页(P4164-4169)【作者】高思淼;吴晓光;韩雪;许士奇;李葵花;彭勇【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承德医学院河北省医工结合国际研究中心;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燕山大学河北省智能康复及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6;R318;R-332【相关文献】1.大鼠脑损伤分级自由落体打击模型的建立2.改良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昏迷模型3.一种改良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4.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模型及评估5.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w o x e m n. eu t: h r tig n er b a n f l t nm l w r a etd 0 sc n s f r uc jc o f % K 1 h l ep r e tR s l T e e h dh a et g l h a i a ee r s o d t i i e t no e i s b a n a t i o a e s r e3 e ae q k n i 2 C.
Wat t w r i et i % K 1 uc l t id c r tig n r i r s: e h s a d me n p o h i p i a a is s r a ee n ce w t 2 e rs j d h C i y o n u e e h dc da ar tt nc e t b o nsa —nc e a s n boi q k b a n a a c e h — r s s
Afe bo 1 i n b o i t e d xr c r ig a r c v r d,h lc re c p lg a b c me fat trt e he r tpp d be tn tra ut 0 r n a a i ss,h e to a do r m e o e e t e ee to n e hao r m e a t a l en a e h atso e a ig, f a d i ddn t e o e 0 n t i rc v r6 mi at ra a o i.The a tra b o d r s u e e c n d u c l o 0 n fe n biss re l l o p e s r d s e de q i ky t mmHg at rt e c r ic a r s nd i e h a da re ta f a c n d t b u 0 — 9 mHg 1 ri fe na o i. t mao o y e a ia in s o d h tt e e r. u g a d b a n r s n e s e de o a o t8 0m 0 a n at ra biss Pahe tlg x m n to h we ta h h a 1 n n r i p e e t d t ie e e a n xc d s h mi nd a o i ama e 6 mi fe a d a re t t e r n un m a e d d no v b iu l i r v me ta d t r i g n atrc r i c a s ,he h a ta d h g da g i tha e o vo sy mp o e n n he b a n
大鼠脑损伤后NMDAR1表达及其认知障碍变化的关系

c nrlgo p,h o x rsin lv l fNMD o to ru telw e p eso e e o AR1wa b ev d T e ep e s n o so sre . h x rsi fNMD o AR1a t1 d
a e jr w shg e a esa o ea o o t l ru n tre aa lvl t d h f r nu a ihr h nt h m— rt ncnr o pa dr un dt bslee a 2 .T e t i y t h p i og e o
7d 免 疫 组 化 S B 以 A C法 检 测大 鼠 额 叶皮 质 、 马 区 、 底 前 脑 区 基 MD R 表 以 平
轻、 中型脑损 伤组 大 鼠于伤 后 2 d认知 障碍最 严重 , 分别 于伤后 3 ,
7d 基本恢 复正常。轻型 、 中型脑 损伤组脑额 叶皮 质 、 马区 、 底前脑 区 N A 1均于伤后 1d升高 , 2d 海 基 MD R 于
【 关键词 】 创伤性脑 损伤 ; 认知 障碍 ; N一甲基 一D一天冬氨酸受体 1
大鼠脑损伤模型评价表

课题名称 时间
体重 自主运动
项目
地点
评价人
一般情况
状态
毛发颜色
二便情况
姿势
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
得分
项目
组别 活动量
得分
提尾实验(正常=0;最大=3)3分
平衡木测试 (正常=0;最大=6)
前肢屈曲 1分 后肢屈曲 1分 转头≥10°在30s内 1分 将大鼠放于水平面上 (正常=0;最
无法保持平衡但滑落 (>60s)6分
反射缺失和异常运动 (正常=0;最大=4)
耳廓反射 1分 角膜反射 1分 惊吓反射 1分
本体感觉实验(深感觉实验)1分
癫痫、肌痉挛或肌力异常 1分
总分 大鼠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鼠2
大鼠3
步错实验 大鼠4 大鼠5
大鼠6
平均分
大鼠1
大鼠2
大鼠3
步态分析 大鼠4 大鼠5
大鼠6 平均分(足背拖地比)
大=3)3分 正常行走 0分 不能走直线 1分 向轻瘫侧转圈 2分 倒向轻瘫侧 3分
感觉测试 (正常=0;最大=2)
放置实验(视觉和震动觉测试)1分
步态稳定 0分 抓一侧平衡木 1分 抱平衡木且一侧肢体滑落 2分 抱平衡木且两侧肢体滑落,或在 平衡木上打转(>60s)3分
试图保持平衡但滑落 (>40s)4分 试图保持平衡但滑落 (>60s)5分
大鼠1
攀绳实验 0-5分 (积分与运动协调能力的损伤程度成正比)
大鼠2 大鼠3 大鼠4 大鼠5 大鼠6
平均分
基于Nrf2

基于Nrf 2/HO-1信号通路探讨虾青素对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Δ易宇光*,刘昌平,何佳佳(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萍乡 337000)中图分类号 R 965;R 651.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20-2490-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20.08摘要 目的 探讨虾青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 )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SD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虾青素低剂量组(20 mg/kg )、虾青素高剂量组(40 mg/kg )、虾青素+ML 385组[虾青素40 mg/kg+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 2)抑制剂ML 385 30 mg/kg],每组14只。
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按改良的Feeney 自由落体撞击法复制TBI 大鼠模型。
各药物组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相应药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
分别于药物干预后第1、3、7天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于药物干预后第7天,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炎症浸润评分,观察其脑组织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检测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丙二醛(MDA )、一氧化氮(NO )]、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和Nrf 2、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 (P )H 醌氧化还原酶1(NQO 1)蛋白及mRNA 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水肿明显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细胞的细胞器形态受损、数量减少且超微结构破损严重;其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SOD 、CAT 、GSH-Px 、NO 含量和Nrf 2、HO-1、NQO 1蛋白及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炎症浸润评分、MDA 含量和炎症反应指标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
2日龄大鼠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

早产 、 ( ) 出 生 体 重 儿 得 以存 活 , 活 的患 儿 极 超 低 存 中早 产 儿脑 白质 损伤 及 随后相 伴 随 的远 期 神经 发育 障碍 发生 率较 足月 儿显 著 增 高 , 3 % 遗 留慢 性 神 约 5 经损 害 , 脑 瘫 、 痫 、 习 困难 和 认 知 障碍 等 ¨ 。 如 癫 学 j 对早 产儿 脑 白质 损 伤进 行 深 入 研 究 , 立 合 适 的动 建 物模 型 十分必 要 。该研 究 应用 21龄大 鼠结 扎双 侧 3
15 体 重 测 量 .
术 后 12 3 7 1 、5d测 量 各组 、 、、 、4 3 术 后 1 、
大 鼠体重 , 比较 3组之 间差 异 。 16 标本 制 备及脑 组 织病 理 形态 学检 查 . 2 37 1 3 、、 、4、5d取每 组存 活大 鼠各 6只 , 测量 体 重后
MB P蛋 白表 达 及 学 习 、 忆 能 力 情 况 , 湿 法 测 定 术 后 3d 记 干
1 1 实 验 动 物 新 生 2 日龄 ( 2 出 生 当 天计 为 0 . P, 日龄 ) 洁级 S 清 D大 鼠 18只 , 雄 不 限 , 0 雌 体重 6~8 g均 由体 格健 壮 的母 鼠带 养 , 自安徽 医科 大学 实 , 购
备 脑 白质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 2大 鼠无 水 乙醚 吸 入 麻 P 醉 , 仰 卧位 , 取 四肢 固定 于小 手术 板 上 , 尔碘 消 毒 安 颈部 皮 肤 , 菌 条件下 颈部 正 中切 口 , 层分 离皮 下 无 逐 组织 , 到血 管 神经 束 , 离 出双 侧 颈 总 动 脉 , 手 找 游 假
术组 缝 合皮 肤 , 型组 用 90丝 线 永 久 性 结 扎 双 侧 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BI模型建立步骤
一.麻醉。用20% 乌拉坦注射液,按5 ml/kg在 实验前半小时腹腔注射麻醉。
二.暴露大鼠颅骨,固定撞垫。
大鼠顶枕部毛剪,常规 消毒后于顶部中线切开头皮 ,钝性剥开软组织、骨外膜, 暴露颅骨,在冠状缝与人字 缝中间置放撞垫,撞垫为一 直径10 mm、厚3 mm的不锈 钢圆片,通过一薄层牙科水泥 固定于大鼠颅顶。
二.脑创伤的模型
脑创伤的常用 建模方法
1.液压 冲损伤 模型
2.控制性皮 层撞击 模型
3.重物坠落 模型 (自由落体 脑损伤法)
4.爆炸冲击 波致脑外伤 模型
实验动物选择:雄性SD大鼠
30只(SPF级,川北医学院动物 实验中心提供),平均质量(30025)g,共分2组,脑损伤组15只, 打击重力为250 g×1 m,假手 术对照组15只。
实验用品:
• 1.TBI落体损伤装置(支架、落体砝码、导引管、 定向光和撞垫5部分组成) • 2.外科操作器械3.20%乌拉坦注射液、注射器。 4.碘伏、75%酒精等常规消毒液。5、牙科水泥
4 6 5
TBI落体损伤装置
1.底座
2垂直住 3.连接条 4.砝码
3
2
7
5.定位孔 6.导引管 7.泡沫床
1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讲解: 陈 怡 制作: 闵旭立 课题设计:夏中友
2013级3班
创伤性脑损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专指由外伤引
起的脑组织损害, 又称颅脑损伤或头部外伤。 社会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交通、工矿机械所致创伤性 脑(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研究其 致伤机制,对于救治TBI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模 型的复制一直是探讨TBI发生机制和研究神经损伤 后修复的 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用简易行的方法创建TBI模型将使科研 事半功倍。
五.行为学评价。
在1、3、5、7、28 d 5 个时相点, 借助ZH1 自动记录水迷宫 ( 淮北, 正华) 进行行为学试验, 每一时相点试验完成后, 每个时相 点测试4 次, 上、午各测试2 次, 每次试验时间120 s。正式试验前, 所有大鼠先自由游泳120 s。根据随机数字表, 选择东、南、西、 北四个方位中的一个为入水点, 面向池壁放入水中, 仪器自动记录 大鼠到达隐藏平台所需时间( 即逃避潜伏期) 。如果大鼠在120 s 内未找到平台, 由实验者将其引致平台, 并使大鼠在平台上停留 10~ 20 s, 以便大鼠日后对平台的记忆, 且其逃避潜伏期记为120 s。每次试验完成后, 迅速将大鼠洗净擦干, 置于温室内, 以防造成 大鼠体温过低。对比撞击组与假手术组找到平台间,评价撞击组 大鼠记忆、认知功能,计算有无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兵;金建波 ; 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华南;大鼠创伤性脑 损伤模型的建立;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 院, 南昌330013, 江西;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南 昌330006, 江西 2. 宋扬 ;韩一生 ;毕龙 ;王树森; 张振宇;侯 巍 ;黄兆松(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动物模型及其评 价体系的建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 (710032) 陕西
三.实施撞击。
将大鼠俯卧固定于塑料泡沫床 上,头不固定。将大鼠头部移至 导引管下,使经导引管的光斑中 点正对撞垫中心。让250 g落体砝 码分别从1 m高处经导引管下落, 直接撞击撞垫,撞击后立即移开 塑料泡沫床以避免二次撞击,致 脑损伤。假手术对照组不予撞击, 其它过程同实验组。
• 四.消毒缝合,适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