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特征及其分析
我国的三大城市群课件

交通网络
03
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
航空运输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01
02
03
经济总量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 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强 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
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 构。
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 竞争,吸引大量外资和企 业进驻。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城 市运行效率。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 与的城市治理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规划目标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推 动社会事业发展等。
04
北京-天津城市群
北京-天津城市群简介
北京-天津城市群由北京、天津 两大直辖市为核心,辐射周边 河北、山西等省市的部分城市 。
北京-天津城市群地处华北平原 ,环渤海湾,是中国北方最大 的城市群之一。
发展前景展望
经济增长潜力
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潜力均不可小觑。长三角城市 群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 强优势,未来有望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发展。珠三角城 市群则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民营经济,成为 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城市群则以强大的 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为支撑,有望在未来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比较

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比较三角城市群包括长三角和环渤海三角洲,这两个城市群都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广泛的产业布局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
珠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珠海、深圳、广州和香港等地。
长三角地区人均收入较高,企业众多,经济体量大。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全球城市影响力持续扩大。
此外,江苏和浙江省也有很多发达的经济重点区域,如苏州、杭州等,这些城市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珠三角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临近香港特别行政区,能够吸引大量投资和资源。
深圳是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其经济实力和城市影响力在中国范围内举足轻重。
此外,广州和珠海等城市也在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总体来说,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虽然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产业,但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长三角城市群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综合能力。
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些地区的居民受益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社会治安相对较好。
此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氛围浓厚,有许多艺术、文化和娱乐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然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也存在一些社会发展问题,如人口过密、交通拥挤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在环境发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尤其是空气和水质方面,都需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提高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效能,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等。
总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较高。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珠三角地区毗连香港、澳门,是我国陆地上唯一
与这一远东金融、制造业中心相联系的地区,而且珠江 纵贯其整个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具有相当优越的 地理条件。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 、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 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珠三角经济圈起步最早 ,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毗邻香港,当地华侨众多, 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 期国家就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资很早就大规 模涌入,香港传统加工业也早就向该地区转移,奠定了 该区域坚实的工业基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全 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 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 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 三角,九个城市中有六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长 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三 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 ,仅有三个城市介于20000和30000元之间。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珠三角及长三角两大城市群比较研究

珠三角与长三角两大城市群比较研究纲领:近三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度迅速推动,并形成了规模弘大的城市群地区,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
本文对这两个地区城市群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城市化进度进行了比较解析,并提出了加速形成世界级大城市群的有关对策建议。
要点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经济最丰饶活力和活力的两大城市群。
比较研究它们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特色,商讨其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原由,不仅可以为进一步推动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度提出建议,并且还可以为其余地区以致全国的城市化进度供给参照和借鉴,这对加速形成我国拥有世界级水平的大城市群也有重视要的战略意义。
一、两个三角洲主要自然地理特色的比较珠江和长江两个三角洲都位于西太平洋边沿的中纬度地带,其发育和形成有好多共同性,但毕竟两河所处的流域面积等自然地理因素是不一样样的,这又造成两个三角洲发育特色上的差异。
对两个三角洲主要自然地理特色进行比较,有助于进一步对两个三角洲城市群进行比较研究。
珠江和长江入海后,水面比降迅速减小,在径流、波涛、潮汐和流场系统等互相作用下,大批泥沙在河口区有规律齐集,形成了相对不一样样的三角洲。
两个三角洲都有着相似的发育过程,都有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水资源、基本构造平易候上也都有必定的相似之处。
但因为地形地貌不一样样、发育程度不一样样而又表现出显然的差异性,如珠江三角洲的地貌形态不规则,发育程度也相对较低;在天气和生态方面,两个三角洲也表现出显然的不一样样。
两个三角洲在入海口的地形地貌有显然不一样样,珠江三角洲以基岩海岸为主,而长江三角洲已多是淤泥海岸了,这使得建港条件发生差异。
从自然地理条件看,固然两个三角洲都是我国大江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但是两个三角洲在全国形成的辐射面倒是不一样样的,珠三角偏居南方一隅,位于珠江的下游,地点处于广东省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境内,远离中原和内地地区;而长三角则地扼大陆的中东部,是由把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的长江冲积而成的,处于整个国家海岸的中点,它对于我国南北两翼和以长江为纽带的中西部发展都简单产生兴盛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大城市群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
1、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 平原,平原上散布着丘陵、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 的低山。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1776毫米。但夏 秋多台风和暴雨,仍有洪涝威胁。
⑤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
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 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 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 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20多年这个区域 已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全面转变成工业社会,成为我国著名的4大工业 基地之一,该区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与长江三角洲并称 中国经济两大发动机。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 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 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 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 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 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株潭城市群

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
教育资源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长株潭城市 群均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高等教 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等。这些地区 的高校数量和教学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 地位,吸引了大量优秀学生和教师。
VS
教育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地区 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 率、职业教育培训以及基础教育的质量等 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
社会治理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长株潭城市群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创新,积极探索 适合本地实际的社会治理模式。例如,推广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等模式,提 高了社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
社区建设
这些地区还注重社区建设和发展,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社区居民 的生活品质。通过建设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以及加强 社区文化建设等措施,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繁荣。
02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1 2
珠江三角洲
以制造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 服务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长江三角洲
以制造业和金融业为主导,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和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3
长株潭城市群
以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积极发展 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增长动力
珠江三角洲
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大量国内外 投资和技术转移,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经济 增长极之一。
长江三角洲
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链,成为全球重 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商业中心。
长株潭城市群
依托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 极。
第三~五节 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

科目地理班级课时备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三~五节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该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该区域的核心及两翼城市。
教材分析学习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位置联系。
学习难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板书设计一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三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总第11、12课时)【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一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 地理位置与范围:⑴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省,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与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
⑵范围: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2 外向型经济:⑴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为。
⑵珠江三角洲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①位置优势:。
②人文优势:。
③政策优势:。
3 主要城市:⑴广州:别称“”,省省会,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著名的侨乡,重要的工业基地,外贸通商口岸,文化教育发达。
⑵深圳:毗邻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1 长江三角洲概况:⑴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简称“”,是长江及钱塘江冲积而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的河口三角洲。
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是举世闻名的“”和“”。
⑵范围: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包括市、省东南部及省东北部。
该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的区域。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主要城市:①本区域的核心城市是,也是全国最大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2398(2003)04—0079—05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特征及其分析Ξ林先扬,陈忠暖(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州 510631)AN ANALYSIS ON URBAN AGG LOMERATIONS FUNCTION FEATURES BETWEEN YANGTZE RIVER DE LTA AN D PEAR L RIVER DE LTAL IN Xian 2yang ,CHEN Zhong 2nuan(Depart ment of Geography ,South China Norm al U niversity ,Guangz 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Function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mostly show some effe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lso embody their radiant energy and formative power.Function features that are synthetically described can help us better master the developmental states of urban agglomera 2tions as a whole.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otal 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 employees as well as its in 2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urban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China ,is to discuss the function features betwee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hole cities of China ,it starts with the urban basic economic activities as the confirming basis of the urban function followed by Morr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orem and then takes advantage of methods of factor 2analysis.The au 2thors summarize their function features as follows :Administrative and educational 2cultural 2welfare function are main one of the former and its prominent functions include scientific 2technology and social 2service ,transportation and commercial finance.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latter are manufacturing ,and then transportation ,commerce and educational 2cultural 2welfare are its prominent functions.On the detailed comparisons of two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y actually have some similar and di 2vergent function features.The former apparently lie on :①The functions of them are both variety ;②social 2service function is really important within the second main factors ;③Transportation and com 2merce function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among the ones ;④Mining ,architecture and real estate aren ’t prominent.The latter mostly include :①The manufacturing function that belongs to urban agglomera 2tions of Pearl River Delta is more prominent than the other one.②Administrative func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s more characteristic than the other one ;③Moreover ,The scientific 2technology 2service functions as well.Finally ,the authors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ir functions.The macro 2devel 2opment environments of China has really changed followed b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and entry to the WTO.The two urban agglomerations should find their developmental position and improve their function with integrating and developing super industries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nd then involve the global cities.K ey w 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s ;function features ;factoranalysis 第18卷 第4期2003年8月 人 文 地 理HUMAN GE OGRAPH Y Vol 118,No 14 Aug 12003 Ξ收稿日期:2002—03—06;修订日期:2002—06—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61004)作者简介:林先扬(1978—),男,海南文昌人,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
提 要:城市群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和分工状况,体现着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城市群的职能特征是对城市群职能的综合概括,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群的发展状态。
笔者运用Morre回归分析法原理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主因子的解析,将它们的职能特征分别归结为:行政中枢和教育文化福利事业职能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主要的职能,科研技术和社会服务职能、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金融职能是其比较突出的职能;制造业职能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最主要职能,物流与交通枢纽职能,商业贸易职能、科教文化事业职能是其比较突出的职能。
笔者围绕它们职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差异,同时从它们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历史基础、文化传统、形成机制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展开成因分析。
最后,讨论了它们的职能发展态势。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特征;因子分析中图分类号:K92815 文献标识码:A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群发展迅速,其中超大型的城市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城市群(Urban Ag2 glomerations)是区域空间上具有网络性特征的发展实体,为开放的复杂系统,包含了一定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1]。
城市个体担负不同层次的职能,在空间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强劲的内外集聚和扩散功能。
城市群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和分工状况,体现着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城市群的职能特征是对城市群职能的综合概括,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群的发展状态。
本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指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2];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惠州、肇庆、中山和东莞等9个城市[3]。
这些城市在空间上的组合分别构成了统一的复杂开放系统。
笔者主要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主因子的解析,探讨它们的职能特征,并对此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差异。
1 两大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特征分析 笔者依据基本—非基本理论着眼于城市的基本活动部门来确定城市的职能,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4]的按行业分组人口中选取反映城市职能活动的部门,选择了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探与水利管理业、交通仓储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福利业、教育文化广播影视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14个行业部门。
运用Morre回归分析法原理[5],确定出各城市上述部门的基本活动部门,进而采用因子分析方法[6],演算出城市群职能主因子的载荷及贡献率表,获得反映城市群职能特征的信息。
11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特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1%,包含了职能特征信息的大部分。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的第1主因子以机关和社会团体、教育文化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福利、房地产业四部门的载荷很高,可以看作行政中枢与文化职能因子,突出地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行政中枢和教育文化福利事业职能特征,是最具共性的职能因子;第2主因子以科研综合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业、电力煤气自来水三部门的与建筑业、房地产业为对极的状况,表现科学技术和社会服务职能;第3主因子以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仓储邮电业和金融保险业载荷很高,属于城市的金融商业贸易职能和交通枢纽职能因子;第4主因子,为城市的能源管理职能因子;第5主因子以采掘业和制造业互为对极,属于城市的制造业职能与采掘业职能(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