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浅析
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徐玉萍;唐青;付来美;陆宇【摘要】High-speed railway is the bond of cites and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For population, it drives the rural-urban migration, promotes migration movement and attracts talent inflow; for land and regional space, it drives a portion of non-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ring to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nhances the accessibility between cities and strengthens the effect of the same city and chang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city; for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ptimi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hanc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focusing on the population subsystem, land and regional space subsystem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sub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o as to fully explore 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with multi-level and various effects.%高速铁路是联系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群、城市群与城市群的纽带,长三角经济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方面,带动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促进人口的流动,吸引人才的流入;土地和地域空间方面,促使一部分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增强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增强同城化效应,改变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方面,带动经济的全面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根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分别从人口子系统,土地和地域空间子系统、产业子系统三方面系统分析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各个因素,全面探求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化发展促进作用.【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06【总页数】9页(P124-132)【关键词】高速铁路;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化;系统动力学【作者】徐玉萍;唐青;付来美;陆宇【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1自2008年铁路中长期规划实施以来,中国铁路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经济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地区,每年几乎都有新线开工或通车。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影响分析摘要:本文以长三角为背景,分析了高铁建设与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铁会以其快速、大运量和高质量服务的优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观念,提高了区域交通效率,并引发以核心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为中心的同城化效应,有利于破除城市行政策壁垒,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高铁可达性一体化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long triangle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iron to long triangle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 Research shows that high iron at it fast, big volume and high quality service superiority, changing the people’s life and travel concepts, improve th 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nd trigger to core cities (such as Shanghai, Hangzhou, Nanjing, etc) as the center of the city effects, which could break the city line policy barrier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Key Words: high iron, accessibility, integration1、引言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之间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心得体会

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心得体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构成的长三角区域,以占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由城市化、高铁、互联网等因素促发的同城化、流动性,迫使三省一市主动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共建跨省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大都市圈”,这是全球巨型城市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在2018年11月5日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被宣布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借此机会全面树立跨界理念,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区域治理新格局,构筑跨界融合共享的大都市圈,是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金钥匙。
一、大都市圈经济:中国“行政区经济”演化升级的新经济形态在我国,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与相对落后的区域交通体系和社会联络方式相适应,中国的区域经济呈现独特的“行政区经济”格局(20世纪90年代由刘君德教授提出),显著特征就是政府承担区域经济的利益主体、政府对微观经济具有显著的干预或控制、行政区边界对要素自由流动及共同市场的形成具有刚性约束。
封闭的“省区经济”、“市域经济”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和常态。
实践表明,作为特殊时期的行政区经济,它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竞争活力、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也不可否认,它带来了资源过度集聚于高等级行政中心城市、横向行政割据加剧、跨省市交界地区相对贫困落后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格局。
全球化发展表明,尽管行政边界具有政治控制功能,但在商贸业跨边界发展的内在需求前面,地缘政治地理必然让位于跨界互联互通的功能性地理,特别是在区域交通和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巨变的时候,在超大城市地区,将会率先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经济功能区,例如,当今的全球经济竞争主要在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为核心的几大巨型城市区域之间展开。
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
长三角地区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长三角地区具有经济发展蓬勃的优势,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城市群建设是必然的选择,因为这有助于加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此外,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将来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现状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在国内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也成为了全国性的经济发展重心。
不仅如此,长三角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除此以外,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和财政部共同发文,提出了“加快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意见”。
根据这个意见,长三角地区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群建设的重心之一。
三、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呢?首先,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将继续扮演核心引领作用,其他城市将围绕上海发展,形成一个“轴-辐”模式,从而实现城市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合作。
其次,长三角城市群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协同发展。
现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未来,这个趋势还将继续。
各个城市将打破地域限制,把产业链进行梳理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
同时,也将不断推进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多元化。
最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也将不断加强城市之间的交通和联通。
在现有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基础上,也会推广更为先进的交通手段和技术,比如高铁、轨道交通等,从而提高城市群的整体交通效率和服务水平。
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作者:韩曙平孟欣欣来源:《大陆桥视野·上》2018年第10期摘要:本课题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系统研究高速铁路的开通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收集各地区各个年份的经济数据和高铁运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后带来的社会效益,在时间和空间的整体把握上研究高速铁路的开通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影响,最后,基于高速铁路发展模式与国家宏观政策,提出通过高铁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相应对策,几点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速铁路线性回归分析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引领了世界潮流,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空间距离感受,成为中国近年来的中国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百余年来,我国铁路事业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是非常落后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于铁路运输的巨大需求常常不能满足。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集合有关专家正式开展高速铁路技术和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示范领头区域,在国家高铁发展战略开始,长三角地区就能够顺应国家高铁发展战略,京沪高铁是中国较早,最重要的高速铁路线。
高铁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交通方式,其影响力不断放大。
长三角地区通过构建完善高铁网络,改变了时空距离,贯穿了东西南北,打破了各地因空间距离而导致的相对封闭、分割状态。
展现出城市圈、城市带、城市群为一张彼此纵横、互联互通的网络,从而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市场统一和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铁线路的不断完善,该地区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
一、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机理高速铁路作为一种便捷、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方式,它的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高速铁路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有两种方式:一方面,高速铁路的投资产出增加直接引起区域经济社会基础总产出的提高;另一方面,高铁流量投资的增加对外贸和社会其他部门生产成本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外贸和产出的增加,区域经济社会总产出被间接推动增长。
高铁时代的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分析

高铁时代的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研究苏娜(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31)摘要:当下中国已进入高铁经济时代,在改变人们出行模式的同时,高铁的飞速发展将对中国城市之间,包括区域性大都市圈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长三角地区高铁所带来的重构效应及新的挑战,提出政策性的看法:高铁时代的长三角发展需要错位竞争。
关键词:高铁时代;错位竞争;长三角地区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2)07-0039-02The research of the regional c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uring high-speed rail era ———based onthe analysis of the Yangtze Delta RegionSU NA(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31)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into a high-speed rail era.With the changing travel pattern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 between cities inChina will have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the regional Metropolitan.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analyz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gh-iron effect and brought about new challenges,and proposed views of policy:during the high-speed rail era,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Delta region need dislocation competition.Key words:high-speed rail era;dislocation competition;Yangtze Delta region收稿日期:2012-06-04作者简介:苏娜(1982-),女,河北景县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服务外包、高铁经济。
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影响评估——基于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An Evaluation on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ity Cluster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Model 作者: 方大春[1,2];孙明月[1]
作者机构: [1]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华东经济管理
页码: 42-4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高速铁路;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双重差分模型
摘要:高速铁路建成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从实证角度验证。
文章以长三角城
市群为例,运用2006-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
城市群人均GDP增长率和城乡差距的影响。
单变量分析结果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人均GDP增
长率有显著性提高,可能对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单变
量分析结果: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
增长有促进作用;高速铁路建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铁城市城乡差距。
基于部分控制变量在统计
检验上不显著,对高铁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中,要结合自身特征来考察。
高铁对长三角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1
高铁建设快速发展,对经济空间格局产生的影 响备受关注。
2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 之一,研究其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具有重要意 义。
3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而对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意义
01
探究高铁对长三角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提供了新的动力。
人口流动与分布
高铁的建设改变了人口的流动 和分布格局,加速了人口向长 三角地区的集聚,为城市发展 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高铁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产业升级促进
高铁的建设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 平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 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书籍名称:《高铁对长三角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评估结果与分析
高铁开通后,长三角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多中心 结构,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网络中心度 显著提高。
高铁对长三角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程度存在差 异,沿线城市的受益程度高于非沿线城市,且 受益程度与城市等级和区域位置有关。
高铁促进了长三角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要素流 动,推动了区域一体化和产业协同发展。
02
通过研究高铁对长三角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为其他地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铁对长三角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经
03
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时代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浅析李伟魏㊀吴映春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㊂其中长三角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㊂长三角区域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经济份量大,既是沿海经济也是内地经济的最大引擎,对国际国内市场反应灵敏,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㊂但是,在经济㊁文化都飞速发展的 高铁时代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病也如影随形,如何使长三角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和研究㊂首先,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几个主要条件:一、强化城市群内外经济社会的流动性一个城市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本地市场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㊂要实现这种产品和服务,实现城市有效生产和增长,则产品和服务必须通过城市之外的广大生产和消费者来实现㊂因此,流动性对城市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㊂为了增强城市的流动性,我们可以通过资源和产品的输入输出实现城市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或者是通过人流的流出流进实现市场服务和物品的消费循环㊂同时,只有通过城市间的流动性,才能体现城市经济社会真正融入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的程度,而这又将决定城市发展空间的大小㊂流动性程度决定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和能力㊂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两个层次的流动性:一是加强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与国内外市场之间的流动性,提高长三角城市群对国内外市场的渗透程度;二是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流动性,提高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活力程度㊂㊃411㊃二㊁增强城市间的互动性将城市之间的流动性比作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是再合适不过了㊂企业之间只有具有很强的协作关系时,才能建立起稳固的流动性,产品和零部件㊁技术㊁信息㊁人员㊁资金等才能持续地在企业之间流动㊂这种流量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㊁企业的市场价值以及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空间㊂一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改进,必然会对与其协作的另一方企业产生强烈的提高跟进的要求;一方企业扩大市场规模后,也会对另一方协作企业产生扩大生产协作规模的要求㊂当这样的互动效应顺利扩散时,就对合作双方的企业产生了发展提升的互动效应㊂城市间的关系也正是如此㊂城市的发展首先依靠与周边城市因流动性而形成的互动效应㊂因此,上海要与周边地区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间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如此一来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将会产生明显的乘数效应㊂三㊁突出各城市功能定位的独特性城市功能因独特性而产生互补性,又因强烈的互补性而产生互动性,所以,互动性来源于各城市在功能定位方面的独特性㊂因此,城市功能定位的独特性与城市间的发展互动性是成正比关系的㊂相反,当一个城市各方面的需求都由城市自身的生产来满足时,这一城市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封闭性的㊂没有独特性,缺乏互补性,就形成不了互动性㊂当然,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状况可以是 形似 ,但必须是 神异 ,必须具有独特性㊂首先,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一个城市的生产能力不可能是全面领先的,必定在某些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大多数产业方面则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竞争力㊂由此城市的发展将逐步集中于其具有相当优势的产业方面,并且通过这一优势产业来与其他城市和优势地区形成因互补流动性而产生的互动性㊂其次,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一个城市实质上不可能进行所有的产业活动,不可能把所有的产业都做大,只有把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在能进行外向辐射和流动性的产业上㊂按照规模经济的原理,城市如果其产业结构过分完备,结果是导致企业虽然产业齐全但规模不大,最终将导致竞争力的衰退㊂因此,城市在功能定位方面的独特性考虑对城市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各城市来说,同样如此㊂四㊁加强城市群的整体性发展趋势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对整体经济功能及产业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共识及一致的行动,这样就会因发展的相关性而产生和增强流动性和互动性㊂如果城市群的各城市发展缺乏明确的一致方向,在功能定位㊁产业发展方面过于分散,缺乏相关性,那么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效应将无法得到实现㊂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向必须以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方向为主导,以自身独㊃511㊃特性优势为基础,以产业相关性㊁流动性和互动性为依据,从而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并逐步形成进一步向长三角城市群以外市场和区域辐射扩散的能力㊂对长三角城市群来说,建设和发展上海 四个中心 的地位应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方向,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应从这一大框架下考虑㊂以上是长三角地区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为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长三角城市群必须做出进一步的努力㊂五㊁进一步加强城市群内部大流通格局对长三角这样的大城市群来说,大流通开放格局不仅不能是被动的,而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㊂交通网络连接是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大流通格局的基本因素,需要进一步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立体化互通互联的交通设施,包括公路㊁内河㊁海运㊁航运㊁铁路等交通体系的连通,同时考虑长三角城市群内异地工作和居住等对交通设施的特殊要求,并从价格㊁速度㊁便捷㊁舒适㊁频率等多方面全方位考虑长三角城市群交通设施建设㊂特别在长三角城市群间可以考虑开通城市间的 公交式 短途航空班机和交通轻轨系统,这是迅速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中相对偏僻城市的地位和价值的重要策略㊂六㊁加强内部城市和产业的协作共建关系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作的重点是加强对增量的协作关系,通过逐步做大协作性的增量比例,来相对压缩原来具有竞争性冲突的产业比重㊂注重增量协作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加强区域协作的路径㊂因此,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提出产业共建联营㊁城市合作共建的观念,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协作发展㊁利益共享的关系㊂对城市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特色功能镶嵌和上下游一体化考虑,将加速长三角城市群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㊂如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的开发区共建㊁城市服务功能共建㊁产业发展共建联营等,都是区域协作深化趋势下的内在要求㊂七㊁积极协调新兴城市的建设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新型中小城市将不断涌现㊂如何考虑和规划新兴中小城市的建设㊁中小城市的功能定位及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㊂如果大量的中小城市无序地林立,将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㊂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的新兴城市应该首先放在区域产业协作平台的高度来认识㊁规划和建设,通过培育产业基础来更好促进新兴城市的发展㊂并且把长三角城市群㊃611㊃的新兴城市作为增量协作基地来加以规划和开发㊂八㊁将城市做优㊁做强㊁做特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对各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大城市要做优,中等城市要做强,小城市要做特㊂大城市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主导性城市,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引领㊁组织和带动作用㊂因此,大城市必须在产业水平㊁发展城市㊁科技创新㊁市场服务㊁产业引领等方面做优㊂只有大城市的先导性引领组织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弱化竞争而强化合作㊂对中等城市来说,则在于做强,成为城市群的重要支柱㊂当然,中等城市不可能把什么都做强,关键在于以城市群的发展导向为参考,加快形成以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㊂小城市做特,主要是指在参与城市群分工协作体系中,发展最能体现小城市比较优势的配套协作行业,发展与本地资源要素相关的特色加工业㊂九㊁超前规划城市群产业发展前景和导向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定位㊂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不仅仅是交通㊁基础设施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核心内容之一应是对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经济功能和主导产业有明确的规划㊂这样做,一是有利于主导产业的形成㊁发展和提高,二是有利于产业合理分工协作体系的构建,三是有利于各城市及早谋划自身在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资源要素的针对性配置,四是有利于及早在城市群城市间进行协作沟通㊂在 高铁时代 ,无论从抓住外部机遇㊁解决自身结构性矛盾来分析,还是从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来考量,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转型都势在必行㊂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㊁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是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㊂按照国际上典型的发展道路,在这个发展阶段,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为主,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㊂因此,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长三角城市群必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和转型时期㊂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在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已经减缓,各种结构性㊁素质性的矛盾开始显现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以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为主的长三角城市群带来了严重冲击,外部需求萎缩,外贸出口持续下降,工业增长低迷,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等㊂在结构性矛盾与金融危机的交错影响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明显羁绊㊂研究分析表明,长三角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㊁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难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前行㊂㊃711㊃二㊁近年来回报率趋于减缓,国际资本出现转移趋向,致使主要依靠投资㊁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㊂三㊁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四㊁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长三角城市群已经走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无论从长三角自身的发展出发还是从全国战略统筹考量,长三角的转型发展都迫在眉睫㊂但是一些制约因素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所产生的路径依赖使得长三角城市群的转型发展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羁绊㊂主要的制约因素有经济增长效率有待提高㊁体制机制一体化有待创新㊁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有待加快㊁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待优化等㊂因此, 高铁时代 对于长三角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要求㊂长三角需要在中国国内率先 超越GDP ,强化公共服务㊂在区域公共交通体系先行的背景下,长三角综合性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应该加紧跟上,公共交通 叠加 公共服务,形成区域内公共服务保障与市场化力量的 双轮驱动 ㊂高铁设站的都是大中城市,必须刻不容缓地把小城市的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连接到 设站城市 ,并选用多种公共服务方式,让小城市 融入 长三角公共交通网㊂另外,长三角城市应进一步深化区域的一体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形成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城市转型升级的空间,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功能不同的产业集聚区,提升长三角城市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整体实力㊂长三角城市群的转型发展,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是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与质量问题的需要,也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自觉适应与应用㊂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率先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对促进其自身发展以及发挥引领全国的示范效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1]左学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㊂[2]徐长乐㊁朱元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转型发展研究“㊂㊃811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