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实验课后习题答案《精品》.doc
教师资格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模拟题及答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意义通过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模拟题,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模拟题1.化学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总有少量的癌细胞依然能存活,因而常常引起肿瘤的复发。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肿瘤干细胞,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组织中各细胞的致癌能力及对化学药物的抗性有很大差别B.肿瘤干细胞的形成可能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C.肿瘤干细胞具有持续分裂.分化的能力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黏着性高,容易聚集形成肿瘤2.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 细胞)获得成功,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等。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B.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核DNA完全相同C.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hiHep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血清白蛋白运出细胞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B.细胞的自然更新和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涉及到细胞凋亡过程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D.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4.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在细胞皱缩的过程中,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效率上升C.图示过程只发生在机体衰老的时候D.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5.DNA分子结构比较稳定,但其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教案:6.2细胞的分化 Word版含答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
2、特点:
持久性
稳定性
普遍性
遗传物质不变性
3、意义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指已经分化了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的有机体或其他各种细胞的的潜能和特性。
2、应用:脐带血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等。
3、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少数具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分化习题标准答案

分化习题答案————————————————————————————————作者:————————————————————————————————日期: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① 砝码受腐蚀;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⑤试剂含被测组分;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答: ①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砝码②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天平③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做校正实验,使其体积成倍数关系④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做对照实验,估计分析误差并对测定结果加以校正 ⑤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⑥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防止样品吸水,用减重法称样,注意密封⑦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用合适的指示剂,使其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⑧ 偶然误差⑨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波长精度⑩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用合适的流动相,使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分开。
5. 进行下述计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1)341054.21016.614.1510.452.2-⨯=⨯⨯⨯ (2)61098.20001120.010.514.2110.3⨯=⨯⨯ (3)02.4002034.0512.21003.40.514=⨯⨯⨯- (4)12103.5050.11012.21.80324.0⨯=⨯⨯⨯ (5)144.35462.31050.78940.142.551.22856.23=⨯⨯-+⨯- (6))]lg[(/109.7][3pH H Lmol H =-⨯=+-+Θ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⑴ 0.3 –0.2 –0.4 0.2 0.1 0.4 0.0 –0.3 0.2 –0.3 ⑵ 0.1 0.1 –0.6 0.2 –0.1 –0.2 0.5 –0.2 0.3 0.1①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解: ①())0.4(31.01101.03.02.05.02.01.02.06.01.01.0)0.3(28.01103.02.03.04.01.02.04.02.03.01)0.3(24.0101.03.02.05.02.01.02.06.01.01.0)0.3(24.0103.02.03.04.01.02.04.02.03.022222222222212222222221212211==-+++++++++===-++++++++=--===+++++++++===++++++++=-=∑∑S S S n x x S d d d n xx d ii修约后修约后修约后修约后②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相一致.而后组数据的标准差较大,这是因为后一组数据有较大偏差(0.6),标准差可突出大偏差的影响. ③S 1﹤S 2 ,前一组数据的精密度较高。
课后习题答案 (全)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一.名词解释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又称兼性分子,是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的磷脂既有易溶于水的磷脂酰碱基头部,称为亲水头端,又有不易溶于水的脂肪酸链尾部,称为疏水尾端,我们把这种既有亲水头又有疏水尾的磷脂分子称为双亲性分子。
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又称外周蛋白,完全位于脂质双分子层之外,分布在胞质侧或胞外侧,一般通过非共价键附着在脂类分子头部极性区或跨膜蛋白亲水区的一侧,间接与膜结合。
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又称跨膜蛋白,指部分或全部穿过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三种类型。
单位膜(unit membrane):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均可呈现三夹板式结构,上下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而中间为电子密度低的明层。
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将具有两暗一明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
如今,单位膜仅是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结构特点的质膜和胞内膜的代名词。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被动扩散,指小分子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跨过细胞膜像低浓度一侧进行运输,且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是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最简单的方式。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是细胞膜中的膜转运蛋白无需消耗代谢能(ATP)而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一种物质转运方式,其动力来自于膜内外存在的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所具有的势能。
根据所需条件不一,被动转运又可分为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通道扩散等。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是细胞膜中特定的载体蛋白在消耗能量(由水解ATP获取)的条件下逆浓度梯度(即逆电化梯度)转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是细胞膜转运小分子物质的基本形式之一。
完成这种转运过程的基本条件有:①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载体蛋白;②需消耗代谢能。
高中生物62细胞的分化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62细胞的分化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师说】2021-2021高中生物6.2细胞的分化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后,共60分后)银川一中期末乳腺细胞能够合成乳蛋白,1.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a.唾液腺细胞没制备乳蛋白的基因b.乳腺细胞没制备唾液淀粉酶的基因c.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d.两种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解析】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以唾液腺细胞含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乳腺细胞也含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ab错误;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c不符合题意;两种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是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符合题意。
【答案】d武清区期中以下出现了细胞分化且能够彰显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就是2.()a.玉米种子萌生孵出崭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崭新植株【解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其标志是产生新个体,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全能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玉米种子本身就是一个幼体,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a项错误;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分化,但没有发育成个体,没有体现出全能性,b项错误;小麦花粉属于配子,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c项错误;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是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经历了脱分化和再分化,最后发育成新个体,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d项正确。
【答案】d嘉定区调研下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为()3.a.细胞融合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d.细胞分化【解析】图中就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差异的过程,属细胞分化,d项恰当。
分化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 321n++++=0.241=d 0.242=d12i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nx x ②0.00121)(2i =--∑=n x x s③0.00038==ns 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tns tx u8、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精品课件

D.只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
高一 生物
3.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的时期是 C
A.有丝分裂间期
B.受精卵时期
C.胚胎时期
D.受精作用时期
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
A.已经分化的细胞,仍有发育的潜能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增殖
D.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5.动物细胞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
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 胞那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细胞生物体吗?
高一 生物
细胞的全能性
植给此予物方一离法定体条细:件胞,, 高物植细度物胞分仍化具的有植 发组育织成完整植
株的能力。
培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 糖类等培养液
高一 生物
一个细胞分裂 形成的细胞团 (愈伤组织)
分离的细胞
胡萝卜的 韧皮部
高一 生物
构成人体的细胞 有二百多种
细胞分化的意义: 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是生
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使多细胞 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 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高一 生物
下列事实说明细胞分化具有哪些特征?
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
持久性
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 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 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点
形态 结构
功能
细胞分裂
增加
相同
细胞分化
不变
差异
相 同
遗传信息都不变
点
联 共同完成生物个体发育过程
系
高一 生物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细胞的分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下图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经诱导形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不能说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B.图中各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相同C.①过程可发生遗传信息的传递D.②过程的实质是遗传物质的改变,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图示造血干细胞经培养、诱导得到肝细胞和神经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项错误;①过程是细胞增殖,可发生遗传信息从DNA→DNA的传递,C项正确;②过程是细胞分化,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改变,B、D两项错误。
2.细胞分化不同于细胞增殖的主要特点是()A.细胞数量增多B.细胞体积增大C.细胞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D.能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增殖的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
3.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几项?()①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②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③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④从细胞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⑤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⑥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4项B.3项C.2项D.1项,如造血干细胞,①正确;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有一些是相同的,如呼吸酶等,②错误;细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③正确;结构决定功能,细胞的功能与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以及细胞核等细胞结构有关,从细胞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④正确;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⑤错误,⑥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点缺点?有什么情况下选用这2种方法?
答: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递减称量法。
固定质量称量法:用于称取某一固定质量的试剂,要求被称物在空气中稳定、不吸潮、不吸湿
减量法:一般用来连续称取几个试样,其量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可用于称取易吸湿、易氧化或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试样。
2.分析天平称量时,应尽量将物体放在天平秤盘的中央,为什么?
答:因为天平有四角误差,所以最好是放在中心来称量。
3.使用称量瓶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不损失试样?
答:称量时一定要用小纸片夹住称量瓶盖柄,将称量瓶在接受容器的上方,倾斜瓶身,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当敲落的试样接近所需要时,一边继续用瓶盖轻敲瓶口,一边逐渐将瓶身竖直,使粘附在瓶口上的试样落下,然后盖好瓶盖去称量。
4.分析天平实验中要求称量试样量偏差小于0.4mg,为什么?
答:因为分析天平的无耻范围是+-0.2mg,称量时有2次称量所以偏差就瘦0,4mg。
滴定分析操作
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秤取试剂?为什么?
答:用托盘天平称量,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不稳定,氢氧化钠固体也会吸湿,也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并不是根据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来计算溶液的准确浓度的,而是配制完成后用基准物质对它进行标定
2.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溶液与NaOH溶液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HCL义挥发,NaOH易吸潮,有杂质。
3 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滴定管,移液管为何需要用滴定液和要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是否也要
用滴定剂润洗?为什么?
答:因为()()()用清水洗涤过后内壁会有水珠,若不润洗,水珠会稀释溶液,使实验所用的溶液量增多,而后几次实验的浓度与前面不一样,造成误差增大。
锥形瓶不用润洗,因为被滴定的试剂是取的定量的,不管怎么稀释,它所含的溶质不变,所以不需要润洗。
4为什么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时一般采用甲基橙指示剂,而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时以酚酞为指示剂?
答:酸滴碱,终点酸过量,溶液弱酸性,所以要选择变色范围在3.1-4.4的甲基橙
碱滴酸,终点碱过量,溶液弱碱性,所以要选择变色范围在8.2-10的酚酞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1,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没有影响,因为溶液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也是1:1 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一样的,所以没有影响;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因为是终点时是碱性,所以溶液中的碳酸钠只与盐酸发生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使溶液使用量偏低,所以有影响。
2,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多元酸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答:若浓度达到0.1mol/l左右,且cKa>=10-8,则可以用氢氧化钠滴定.
3, 草酸钠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为什么?
答: 不能,,它的碱性太弱。
只能做为氧化还原滴定的基准物质。
草酸钠的酸碱反应不够完全,不能按化学计量的系数彻底完成。
另外生成的草酸属中强酸,终点指示剂也不好选择
EDTA溶液的标定
1.在中和标准钙溶液中的盐酸时,能否用酚酞代替甲基红来指示?为什么?
答: 不能。
在缓冲剂NH3-NH4Cl环境下,pH=10,酚酞显红色,会干扰EBT由红色变为蓝色时的终点观察。
而甲基红此时显黄色,可以被红色和蓝色掩盖,不会影响终点观察。
2.简述Mg—EDTA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答:这是因为:测定钙(镁)等离子时,常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而Ca2+与EBT的反应显色不如Mg2+与EBT的反应显色敏锐(变色易观察)。
所以测定时,常加入Mg2+-EDTA,这样,在含Ca2+的溶液中加了Mg2+-EDTA 后,由于Ca2+-EDTA的稳定性比Mg2+-EDTA强,所以,Mg2+-EDTA中的微量Mg2+能被Ca2+取代出来,而Mg2+与铬黑T的稳定性又大于Ca2+与铬黑T的,所以,最终是Mg2+与铬黑T显色了,终点时,就变成了Mg2+与铬黑T之间的变色了,更敏锐了。
3.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答:控制PH,避免其他离子的影响,指示剂显色也与PH有关。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1.本实验中最好采用哪种基准物质来标定EDTA,为什么?
答:用碳酸钙,水硬度的分析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基准物质与被测物质一致,相同的分析方法,相同的分析元素,所以造成的误差最少。
2.答:加三乙酸胺目的是掩蔽铁与铝干扰,但需要在酸性环境下加入,如果先加入缓冲溶液,则三乙酸胺起不来
掩蔽作用,铁,铝离子存在会消耗多的EDTA,并使终点不明显。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1,重铬酸钾(k2cr2o7)为什么可以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
答:因为重铬酸钾性质稳定,纯度高。
是一种典型的常用基准物质。
2.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的铁时,滴定前为什么要加入H3PO4?加入H3PO4后为何要立即滴定/答:滴定前加入磷酸能络合滴定过程中生成的三价铁,使之成为无色的磷酸络合物,使滴定终点的颜色不受干扰,同时降低三价铁电位数,使终点不至于提前,使终点更加敏锐、突跃。
时间长了,被掩蔽的铁离子也会被释放出来,达不了理想的状态。
3. 用SnCL2还原铁离子时,为何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加入的SnCL2量不足或过量会个测试结果带来什么影响?
答:加热是为了将溶液中的溶解氧清除防止其氧化生成的二价铁离子,加热还能让反应充分进行:不足的话使铁离子不能还原完全,过量的时候存在还原剂SnCL2,使测量结果偏低
4. 分解铁矿石时,如果加热至沸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答:FeCL3会升华,使其损失,使结果偏低
5. 本实验中用甲基橙起什么作用?
答:起指示剂的作用,指示铁的还原的终点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1. 因为溶液有铁离子,加入NH4HF2来掩蔽铁,并且维持PH在3—4之间;;用来解离碘离子
2. 由于生成CuI,还原型[Cu(+)]降低,使Cu(2+)/Cu(+)的电极电势升高,于是可将I(-)氧化成I2
3. 能cu+hcl+h2o2=cucl2+h2o
4. 中性或碱性环境Cu2+直接水解为Cu(OH)2,沉淀,无法进行。
只有弱酸性环境才能顺利完成Cu2+ +3I-==I2+CuI
的反应。
稀释Cr3+其有的颜色不影响终点的判断。
5.使标定的浓度偏低,因为过氧化氢会与S2O3(2-)反应
6. K2Cr2O7, KIO3, KBrO3都可作为Na2S2O3溶液的基准物质;;;终点是Cr3+的亮绿色。
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
1.使Baso4的颗粒变大,且不规则的颗粒变规则,对过滤有利;如果加多,过滤后洗涤工作会变麻烦,不易洗
取,使产品中混有Bacl2
2热溶液中沉淀BaSO4的目的是增大产生晶核时硫酸钡溶解度,降低过饱和度,避免沉淀过于细碎,在冷却后过滤,使沉淀更完全。
陈化的目的是通过溶剂的溶解-结晶过程减少杂质的吸附和裹夹,纯化沉淀。
3. 倾泻法过滤,即将沉淀上澄清液沿玻棒小心倾入漏斗,尽可能使沉淀留在杯中。
少量是为防止洗涤后溶溶液太多,多次是为是清洗的更干净
4.800—850oc烧一次,在重复1-2次,使产品一般是将含有水分的固体或是加热易分解或发生某些化学反应的固体,进行灼烧至恒重后,水分完全蒸发掉,剩余的物质全部是反应后的物质。
因为反应已经完全了,所以重量不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