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9大历史事件

合集下载

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

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

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中国屈辱的历史事件你知道分别有哪些吗?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一)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中日战争及中日21条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於1894年~1895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发生於1937年~1945年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

《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

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

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

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地点:中国结果:英国胜利起因:虎门销烟领土变更:割让香港岛予英国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国际道义责任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国际道义责任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国际道义责任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残暴事件。

在1937年至1938年期间,日军在南京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抢劫。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悲剧,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耻辱。

本文将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国际道义责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底,当时日本侵略军已经攻陷中国大部分领土,南京成为其进攻的目标。

日军对南京的围困和进攻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平民死亡。

他们没有区分妇女、儿童和老人,屠杀了无辜的人们。

此外,日军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奸和抢劫,使南京成为人间地狱。

这场残暴的暴行持续了长达数周,直到中国军队收复南京。

南京大屠杀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

首先,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野心和扩张主义思想是导致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

他们不仅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获取经济资源和政治利益,更试图通过残暴的手段来震慑中国人民,达到瓦解中国抵抗力量的目的。

其次,南京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交通要道,对日本军队的进攻具有战略意义。

最后,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对中国人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日本军队希望通过摧毁南京,削弱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力量。

二、国际道义责任南京大屠杀发生后,国际社会对此事件的反应各不相同。

一些国家和组织对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表示谴责,并采取了一定的制裁措施。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对此事件保持了沉默,甚至继续与日本合作。

这引起了人们对国际道义责任的思考。

国际道义责任是指各国应当遵守的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准则,包括尊重人权、保护弱势群体、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等。

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日本军队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这些准则,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强奸,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严重践踏。

因此,国际社会有责任采取行动,对此类罪行进行谴责,并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国际道义责任不仅限于谴责和制裁,更应包括对受害者的赔偿和历史记忆的传承。

中国耻辱的历史资料

中国耻辱的历史资料

中国耻辱的历史资料当时间进入抗战胜利的第70个年头,我们又一次以极其隆重的方式来纪念。

我们选择了一个特别的角度,那就是日本对中国东北50年侵略历史当中的文化侵略部分。

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中国耻辱史--鸦片战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中国近代史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耻辱史--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屈辱历史事件简介

中国屈辱历史事件简介

中国屈辱历史事件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家,经历了很多辉煌与苦难。

其中,“屈辱历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痛苦和耻辱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遭受了来自外部强国的压迫和侵略,国家与民族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下面就是中国屈辱历史事件的简介: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屈辱历史的开端。

在1839年至1842年期间,英国侵略者侵占中国广东、福建等十余个港口,贩卖鸦片,致使中国人民瘾痴不已,国民经济严重受创。

中国政府派遣林则徐等人奋力抗击。

最终,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天津条约中国在1860年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向英国交出北京等重要城市,并赔款2000万两白银。

此次条约,打通了外国势力侵占中国的大门。

3、辛丑条约中国在1901年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向8个国家支付赔款4500万两白银,恭请天子子弟出京道歉,外交权交出,海关在中国境内实行洋人管理等不平等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英、美、法、俄、日、德、奥、义)入侵中国,烧杀抢掠,在北京等地留下了深重的历史伤痕。

5、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中国和日本两国发生了战争。

由于中国国力减弱,军备腐化,导致战败。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放弃对朝鲜的宣传和传教、割让台湾,开放旅游、商贸等领域,并赔款2.30亿两白银。

6、中日战争1937年,中日两国爆发了全面战争。

日本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了30万中国平民。

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

7、二战期间的侵华罪行日本侵略者在二战期间非常暴虐,他们在中国大规模实施了袭击和战争罪行,包括轰炸、焚杀、屠杀、强征和侵占等行为,造成了大量无辜生命的损失,造成了历史性的痛苦。

总的来说,中国屈辱历史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痛苦。

这个时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如今的中国,已经重现了昔日的繁荣和强盛,但这段痛苦而耻辱的历史,永远都不应该被遗忘。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被誉为二战中最残忍的一幕。

它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当时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并对中国平民和士兵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性侵和掠夺。

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人权灾难。

一、历史背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背景下,其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中国的清朝以及之后的民国政府相对薄弱,国内处于割据的状态。

这给日本提供了机会,他们利用这种混乱局势并以扩张军国主义为借口,试图实现对中国的完全统治。

二、事件经过1. 日本侵略南京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当时,中国的首都是南京,而南京正好是连接北方和长江流域的重要交通要道。

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上海,并向南京逼近。

2. 南京城被围困1937年11月中旬,日本军队发起对南京的总攻击。

南京城陷落后,中国军队及大部分市民撤退,留下了一部分仍然想要保卫南京的士兵和平民。

3. 大规模屠杀和性侵进入南京后,日本军队对南京城内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性侵。

据估计,有几十万人被杀害,包括老人、妇女、儿童以及无辜的男性。

同时,南京市内也发生了大量的强奸和性虐待行为,许多妇女被迫成为慰安妇。

4. 掠夺和破坏与暴行行为并行的还有对南京市的掠夺和破坏。

日本军队洗劫了南京市内的财产和文化遗产,大量文物被抢走。

南京市内的房屋、商店和建筑物也被纵火焚烧。

5. 报道和国际反响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愤怒。

当时在南京的外国记者通过报道揭示了日本军队的暴行。

这些报道以及留下的照片和电影记录成为后来审判和调查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

6. 日本战犯被起诉二战结束后,南京大屠杀的战犯开始接受审判。

1946年,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南京大屠杀负责人进行了审判,其中包括侵华日军第六师团长松井石根。

他们被判有罪,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总结: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它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恐怖和痛苦。

400字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30篇)

400字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30篇)

400字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30篇)400字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精选30篇)400字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叫《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段屈辱的历史,你们还记得1860年10月6日吗?那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最后还一把火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这是作为中国人一辈子的耻辱。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对我们泱泱大国施以兽行。

看过《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和电影的同学,一定难以忘记日本人的凶残。

他们杀害了将近35万人,连老人、妇女、儿童一个都不放过。

日本人还举行杀人比赛,看谁杀的多。

真是禽兽都不如!为什么?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些侵略者有这么大的胆量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因为我们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振兴中华,让中国更加强大。

经过无数中国人的努力,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的怀抱;2019年“神州五号”载着中国人的梦想探索宇宙。

2019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实力。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强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为了不再让伟大的祖国再受磨难,不让悲剧重演。

作为龙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腾飞而奋斗!”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400字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篇2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

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无情岁月悄然流过,让我们去看看20世纪的中国吧!回首20世纪的五星红旗,它承受了太多太多。

中国屈辱历史事件简介

中国屈辱历史事件简介

中国屈辱历史事件简介中国屈辱历史事件是指主要指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来列强遭受的一系列不公平、无理的耻辱性处境。

历史令人痛心,最著名的屈辱历史事件如下:一、《马关条约》1842年中国就清末第一次鸦片战争接受英法的压力,只好让出香港,在马关条约中宣布外国贸易船只可在全国各港口自由进出;外国客商可以在中国各城市自由居住,外国人被赋予的特权比中国人高出许多;中国政府还被迫承认外国使、商在中国境内具有独立的管辖权。

二、《照宪条约》1858年,清朝迅速接受了英法联军的威胁,不得不签订《照宪条约》,将长江三角洲和广东省完全开放,并建立外国商场;另外,中国政府还被迫承认其他五国在中国境内的银行,承认他国当地法律及领土上的管辖权。

三、《天津条约》1860年,在照宪条约大破坏中国领土的基础上,又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被迫让出海南岛,容许英法等四国平均分列海南岛,英法还被赋予在沿海闰地建立领土的权利;此外,中国还被迫给予英法等国永久的宗教自由权,以及免除其在中国境内的关税。

四、《伪满洲野史》1898年,英俄联军在南沙群岛强行侵占;最终被迫签订《伪满洲野史》,把中国北方以及海内外的18个省份拱手相交给满洲,把中国青藏铁路的铁路线也拱手把持;另外,在不利的经济条款中,中国被迫承认外国企业在中国永久的宗教和经济特权。

五、《九·一八条约》1915年,日本迫使中国签订《九·一八条约》,这是对中国实施“21条要求”中最有影响力的条约,包括放弃宣扬“民国”,中国政府向日本让出了台湾,并在若干有关台湾主权争端问题上签订了无效条款;中国被迫拆除主权抵押地,并允许日本在中国境内各地建立军事基地,允许日本永久的宗教自由权。

六、《华盛顿条约》1922年,中国被迫在《华盛顿条约》中,签署不平等的经济条款,其中包括:放弃限制外国人在华居留的义务、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自由居住、自由结婚、经商,并免税出口各种产品到外国;此外,中国还被迫采取大补贴等措施。

铭记历史918事变个人感悟和心得6篇

铭记历史918事变个人感悟和心得6篇

铭记历史918事变个人感悟和心得6篇篇1历史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民族的荣耀与苦难。

918事变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沉甸甸的份量。

今年,正值918事变发生之际,我深感纪念与反思的重要性,特此撰文,以表铭记。

一、铭记历史,不忘国耻918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武装侵略的开始。

这一天,不仅是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走向抗争与觉醒的起点。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有尊严。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国耻。

铭记历史,是为了警示后人,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铭记民族的苦难和耻辱,从而更好地珍惜和平,奋发图强。

二、感悟民族精神,凝聚力量在918事变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面对外敌的侵略,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奋起抵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民族的伟大和力量。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民族精神依然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我们要感悟民族精神,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反思历史,珍爱和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918事变的发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要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努力强大自己。

同时,我们也要珍爱和平,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们要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悲剧重演。

四、传承红色基因,担当使命918事变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斗争,谱写了壮丽的史诗。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担当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学习先烈们的英勇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共同守护家园918事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9大历史事件对一个国家来说,一个重大的打击或是一次比较大的失败,都可以归纳为耻辱的一页。

在中国近5000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国家。

但与此同时,耻辱也时刻伴随着我们。

大部分的耻辱事件,都是由于外敌入侵导致的,但还有一部分,则是中国人自身内斗的恶果。

透过这些惨烈的历史,我们能从中得出历史的教训吗?1.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蛮族所灭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死,幽王宫涅继位,这是一个昏庸无能的暴君。

幽王继位后,天灾人祸纷至杳来,社会上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周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周王朝心脏地带关中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山崩地裂,川源堵塞,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

地震之后又遭旱灾,寸草不生,土木枯萎,老百姓饥荒严重,对于危机日重的周王朝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周幽王仍倒行逆施,他任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士,朝政昏暗,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周幽王酷爱美女褒姒,为博得褒姒一笑,竟将军国大事视同儿戏。

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

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

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

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

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

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后人把幽王的这场焰火晚会称之为“烽火戏诸侯”,大概也是看成了“狼来了”的另一版本。

据载,当冷美人褒姒看到二十多座烽火台燃起冲天的烟火,临近诸侯带着士兵在黑夜里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到骊山脚下,前来勤王,那鼎沸的人声、战马的嘶鸣,再加上无数条游动的火龙向焰火晚会中心集中之时的那种养病壮美景观,真是大开眼界,联想起这是宠爱自己的天子谎报的战警,不由得莞尔一笑。

但这一笑,却让西周付出了亡国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周幽王破坏宗法制度,废正妻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妾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往其外祖父申侯家,幽王兴兵讨伐申侯,欲杀宜臼,申侯大怒,联合北方的游牧部落犬戎,吕(今河南南阳),缯(今河南方城)等国举兵攻周,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

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

这些诸侯上次上了当,这次又以为是国君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

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

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

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残留的大臣复立宜臼为太子,继承王位,即周平王。

平王后迁都于洛邑。

从此,西周灭亡了。

在与中央王朝的对抗中,游牧民族第一次占到了便宜。

这样愚蠢的王朝,灭亡了倒也活该。

2.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文化大革命”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

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

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但就算是这样,仍然有相当多文化价值的古籍都被焚毁。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

事情的起因是秦始皇雇佣的几个术士,一直没有炼出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后又逃出宫去。

秦始皇一怒之下将咸阳400多名书生全部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将他们全部坑杀。

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3.最软弱的王朝结局:公元316年西晋悲惨地灭亡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十多万饥肠辘辘的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

至此,西晋灭亡。

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煌时刻,不过短短37个年头,大统一就迅速演变成了覆灭悲剧。

西晋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松散、最无能的王朝。

它始终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外没有巩固国家的边疆,对内没有整治好各路诸侯。

它亡国的速度之快,堪比秦、隋。

但秦、隋都曾经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灭亡以后的农民领袖都建立起了强大的帝国,开启了汉、唐盛世,而西晋王朝的覆灭,却使得刚刚结束汉末近百年分裂局面,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华大地又重新陷入了比此前更为惨烈动荡的乱世深渊,中国历史也随之堕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漫长黑暗时期。

西晋上层统治阶级荒淫腐败,而下层百姓则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西晋的灭亡,是情理之中的事。

只是苦了老百姓,在司马邺向匈奴投降后,长安城里的男人几乎被匈奴人全部杀光,女人成了他们玩乐的工具。

在那个黑暗的历史中,鲜血染红了华夏的天空。

4.王朝的丧钟:公元612年隋军远征高丽的惨败公元611年,隋炀帝发动了远征高丽的战争。

此前虽然他的老子也曾征讨过高丽,但惨败而归。

隋炀帝决心吸取父亲后勤补给不足的教训,亲自动员全国上下做出征前的准备工作。

从全国一百九十个郡征集了大量粮食和武器,五万辆运送物资的车排满了道路。

大运河中塞满了几万只船,几乎到了船首接连船尾,连水面都看不见的程度。

大批征战人员与物资都集中到远征的根据地——位于大运河北端的话郡。

只可惜如此壮大的场面,却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泪之上的。

为了征收到足够多的军粮,强行收刮农民的口粮,此时在黄河沿岸与中国南方,频频发生天灾,官员又贪污腐化,致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而隋炀帝却把大量物质和钱财都规划到对高丽的战争中。

在军队内部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厌战情绪十分严重。

这注定将是一场大劫难。

隋军度过鸭绿江,没有遇到棒子的大规模抵抗。

隋炀帝得意洋洋,认为棒子不堪一击。

殊不知这是高丽人的诱敌深入之计。

随后朝鲜北部下起了大雨,而高丽军队也开始了反击。

人生地不熟的隋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隋炀帝被迫下令撤军。

此次远征高丽,使隋王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损失,有10多万人战死。

事后高丽人将隋军阵亡士兵的尸体码在道路两旁,延绵达数公里之长,作为向中国人炫耀的胜利资本。

对高丽的战争几乎掏空了隋朝的国库,6年后,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就像秦朝一样,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5.靖康之难:“南京大屠杀”的翻版公元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余国土归金。

后来金兵攻破辽中京,而宋朝二十万大军大败。

燕京被金人所攻占,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

金灭辽之役严重暴露宋军的腐败。

金国统治者认为宋朝的防御力量不堪一击,决心趁胜追击,南下攻宋。

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

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

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

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在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北宋军队兵败如山倒,一路溃败。

1126年12月,金军前锋已经抵达开封城下。

1127年1月,金军攻破外城。

2个月后,金军攻入内城,北宋宣告灭亡。

金兵开始大肆抢劫财物,屠杀平民。

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

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

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金人在开封犯下的暴行,堪称又一次“南京大屠杀”的翻版。

6.第一次被外族统治:1279年南宋灭亡1234年,金国被蒙古所灭。

次年,蒙古人挥兵南下,但被宋军阻击在长江北岸。

1267年,登上大汗宝座的忽必烈再次率精兵卷土重来。

1273年,襄阳失守。

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南宋都城杭州。

此后,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江《今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

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9年3月19日,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在广东崖山被蒙古军队包围。

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

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

十余万具尸体浮海。

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

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南宋的抵抗势力宣告瓦解。

至此,中国已经全部沦陷。

蒙古能够占领整个中国,与其说是蒙古骑兵有强大的战斗力,倒不如说其实是宋朝与西夏、辽国、金国相互恶斗的结果。

在面临外敌时,中国人不能团结一致,才导致蒙古人有机可趁,进而影响世界格局。

这个惨重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7.领导人被俘的最大耻辱: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蒙古被赶出中国后,逐渐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部。

鞑靼主张与明朝修好,而瓦剌则希望重现蒙古帝国的辉煌,不断侵扰明朝边境。

1449年2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

遂于当年7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

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决定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

7月17日,明英宗和王振带着50万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出发了。

出发前只把北京交给弟弟朱祁钰留守,也不管敌情如何,也不商量作战方略,连后勤保障都没安排好,简直把亲征当作小孩子玩游戏一般。

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

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

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

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

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

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