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展指标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综合指标

即几何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的反对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某工业产品产量平均发展速度计算表 逐年发展速度(X) 年份 产品产量 逐年发展速度 逐年发展速度的 (亿吨 亿吨) (各年产量为前一年的 各年产量为前一年的%) 对数 对数(lgX) 亿吨 各年产量为前一年的 1997 9.80 1998 10.54 107.6 2.0319 1999 10.80 102.5 2.0107 2000 10.87 100.6 2.0025 2001 11.16 102.7 2.0115 2002 11.41 102.2 2.0094 10.0660 合计
总体单位总量表示总体单位总数,反映规模大 小;总体标志总量则说明总体特征的总数量。
( ) (二)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 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 量;时点指标则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状况 总量。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 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时点指标 的数值则是间断计数的。 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则不具有。 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时期长短的制约; 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 接关系。
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 比较相对数 = × 100% 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作为比较基数的分母可取不同的对象,一般 有两种情况: 1、比较标准是一般对象。 2、比较标准(基数)典型化。
(五)强度相对指标 1、强度相对数的概念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数 =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数的两种表示方法: (1)一般用复名数表示。 (2)少数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注:强度相对数不是平均数,不是同质总体的 标值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第三章综合指标

例:某地区有人口60万人,商业网点数600个。说明该地区的商 业繁荣程度
正指标:600个/60万人=10个/万人(每万人拥有的商业网点数) 逆指标:60万人/600个=1000人/个(每个商业网点服务的人数)
110~115
112.5
5
562.5
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小结
1、总量指标 (1)概念 (2)分类: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3)计量单位 2、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情况=实际数/计划数 (2) 结构相对指标=部分/总体 (3)比例相对指标=部分/部分 (4)比较相对指标=a的指标/b的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指标a/指标b (6)动态相对指标=a时指标/b时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概念:某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 公式:
动态相对数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100 %
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
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
注意:(1)分子分母属于同一个总体,口径一致 (2)算术平均数计量单位与标志值的计量单位一
致 3、分类: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 计算公式:
加权算术平均数
计算公式
某企业5组
105~110
组中值x 107.5
频数f 3
xf 322.5
第三章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第三章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Aggregate indicators)是指衡量经济、社会等领域整体状况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环境状况等。
总量指标能够提供宏观的概览,帮助决策者了解整体情况,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可以理解为反映整体状况的综合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整体情况。
一般来说,总量指标会通过归纳和统计大量细节指标的方式得出。
这些细节指标可以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健康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
总量指标可以用于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用于纵向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趋势。
总量指标的作用:1.提供宏观的概览:总量指标能够帮助决策者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
通过总量指标,决策者可以了解经济的整体增长情况、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环境的整体状况等。
这有助于决策者全面把握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
2.提供决策依据:总量指标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总量指标了解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例如,一个国家的总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扶持政策来促进就业。
3.评估政策效果:总量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
政府实施政策后,可以通过观察相关总量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政策的成效。
例如,一个国家实施减贫政策后,可以通过观察人均收入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4.比较国家发展水平:总量指标可以用于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总量指标可以对这些差异进行比较。
这有助于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和不足,为经济合作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5.识别问题和挑战:总量指标还可以帮助决策者识别问题和挑战。
通过观察总量指标的变化,决策者可以发现一些不利的趋势,比如环境污染指标的上升或者社会不平等指标的增加。
发展类指标

发展类指标
发展类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展类指标:
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
指标。
GDP越高,代表经济发展越好。
2. 人均GDP:将总GDP除以总人口,衡量一个人的平均经济
财富水平。
人均GDP越高,代表人均收入越高,生活水平越好。
3. GNI(国民总收入):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减去给予国外的收入,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4. 劳动力参与率:衡量劳动力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
高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
5. 失业率:衡量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的比例。
低失业率通常代表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6. 学术成果:衡量教育水平的指标,包括教育程度、课程质量和学生表现。
7. 公共卫生指标: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指标,如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疾病发病率。
8. 基础设施建设:衡量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包括道路、桥梁、港口、电力供应等。
9. 技术创新指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和发展情况,包括研发支出、专利申请和科技产出等。
10. 收入分配不平等指数:衡量财富和收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分配是否均衡,包括基尼系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为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之一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之一
第5小题可先不做,讲完平均指标再做
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l/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试确定算术平均数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2.如果所有标志值都减少为原来的l/5,而频数仍然不变,试确定算术平均数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3.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多少。
4.某企业7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多少?
5.现有一数列:3,9,27,8l,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应该用哪一种平均数?为什么?
6.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根据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推算表中空白处的数据。
试计算:
(1)各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2)上半年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3)上半年累计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8.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0万吨,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吨
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9.某地区2009-2010年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2009年和201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
(2)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动态相对指标及增长百分数。
发展情况。
发展能力指标公式

发展能力指标公式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
1. 公式。
-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 - 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100% - 例如,某企业上期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本期营业收入为1200万元。
- 则营业收入增长率 =(1200 - 1000)/1000×100% = 20%
二、净利润增长率。
1. 公式。
-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 - 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 假设某企业上期净利润为80万元,本期净利润为100万元。
- 净利润增长率=(100 - 80)/80×100% = 25%
三、总资产增长率。
1. 公式。
- 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 - 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100%
- 若某企业期初总资产为5000万元,期末总资产为5500万元。
- 总资产增长率=(5500 - 5000)/5000×100% = 10%
四、资本保值增值率。
1. 公式。
- 资本保值增值率 =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 例如,期初所有者权益为3000万元,期末所有者权益为3200万元。
- 资本保值增值率 = 3200÷3000×100%≈106.67%。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2.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
(3)衡量指标:城市腹地范围。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1)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2)作用①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②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二、纽约的发展港口→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 000万的城市。
三、纽约的辐射功能1.影响地区(1)周边地区;具体表现: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2)城市带;具体表现:与其他城市之间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3)美国;具体表现: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4)世界;具体表现: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第三章 课题的操作化

江苏现代化指标体系
江苏现代化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结构指标、生 活质量指标构成。 经济发展指标有5个:人均DGP、科技进步贡献率、进出 口贸易总额与DGP之比、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 值占DGP比重。 社会结构指标2个:产业化水平(非农劳动者占社会劳动 者比重)、城市化水平。 生活质量指标13个:人均纯收入、人均预期寿命、恩格尔 系数、人均居住面积、千人拥有医生人数、万人拥有大专 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失业率、贫富差距 (20%高收入人口与20%低收入人口收入之比)、人口自 然增长率、城市人均拥有道路、“三废”处理率、刑事案 件发案率。
发展质量指标由经济发展质量、集约化程度、社会运行质量、生态化 程度构成。 经济发展质量指标有3个: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 产贡献率; 集约化程度指标4个: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三废 排放当量、全员劳动生产率: 社会运行质量指标7个: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寿命、大专以上受教 育人口比例、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千人拥有医生数、人均住房面积; 生态化程度指标5个:废气综合处理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固体废弃 物综合利用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 发展公平指标由收入公平度(城乡收入差距)、就业公平度(男女就 业公平度)、教育公平度(男女受教育公平度)构成。
概念变量常量指标1指标2指标3社会阶层收入方面文化方面职业方面周薪月薪年薪文化程度职业作为变量的概念维度指标1列出概念维度2发展测量指标社会阶层收入方面文化方面职业方面月薪年薪文化程度职业作为变量的概念维度指标四概念的操作化1概念
第三章 操作化
一、概念 二、变量 三、指标 四、概念的操作化 五、概念操作化的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15
知识拓展: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
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知识
等)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
3. 多维贫困指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MPI 是反映多维贫困人数 以及每一个多维贫困家庭 所遭受的多维剥夺的平均 数量 MPI 适用于分析帝发展中 国家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31
三、贫困指数
3. 多维贫困指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生活标准
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 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
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 府调控的补充。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16
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三)GDP和GNP的区别
GDP
国土原则: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 成果是否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生产作为判断的标准。只要 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都纳入核算范围
(3)“绿色GDP”的实施困难
技术难点:如何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环境要素并未进入 市场买卖 观念难点:“绿色GDP”建立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之上,将取代原来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24
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贫困指标 二、基尼系数 三、贫困指数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25
11
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2. GDP的涵义: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GDP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GDP是反映一国贫富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GDP是确定一国承担国际义务的轻重、享受优惠待遇的多
用于测量世界最贫困国家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方面所取 得的成就 由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三个指标组成,是 “需要”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广泛的国际可比性 PQLI = 识字率指数 + 婴儿死亡率指数 + 预期寿命指数 3
21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2. “绿色GDP”——对GDP的修正:
(1)定义: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 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 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 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降级成 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第一节 指标
7
二、指标的特征
具体的:能反映出人们想知道的特定方面的结果
可测量的:是定量的,也有排序、打分类的定性指标 可用的:能对管理和决策进行有效指导 敏感的:能够对环境的变化进行迅速反映 可获得的:需要收集必要的一手数据
有成本效益:获得数据方面的成本必须是划算的
第一节 指标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22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2. “绿色GDP”——对GDP的修正:
(2)分类:
总值(GGDP):GDP扣减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 净值(EDP):GDP扣减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和 固定资产折旧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23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2. “绿色GDP”——对GDP的修正:
HDI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 GDP的对数,以此来反映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 平
第四节 综合发展指标
34
二、性别平等相关指数
1. 性别发展指数(GDI):侧重测评男女两性在基本行 为能力方面的差距。由三个指标构成:分性别的预期寿 命、分性别的受教育程度、调整男女两性的实际收入 2. 性别赋权指数(GEM):侧重测评男女两性平等参与 政治、经济等社会公用事务的状况,也意味着女性是否 真正拥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包括政治参与及政治决策权、 经济参与及经济决策权、经济资源支配权
按人口计算的贫困指数:生活标准或经济福利在贫困线以 下的人口的比例 贫困差距指数:贫困线以下人口距贫困线差距的均值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27
二、基尼系数
等于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等于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小于0.2:高度平均 0.3~0.4:比较合理 0.4:收入分配贫富差距“警戒 线” 0.4~0.6:差距偏大 大于0.6:高度不平均
少以及该国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12
知识拓展:通货膨胀和CPI
1.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 CPI: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 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 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
GNP
国民原则: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是否 属于本国国民所有作为判断标准。只要收入的初次分配 被本国国民所有,就纳入核算范围。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17
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三)GDP和GNP的区别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18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 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因 此,GDP有三种核算方法: 1. 从生产角度核算:
第四节 综合发展指标
35
二、性别平等相关指数
3. 性别不平等指数(GII):发展成就在那女女之间分 配的差别。
三个维度:劳动力市场、赋权和生殖健康
五个指标:劳动力参与率、受教育程度、议会席位中 女性达标比例、未成年人生育率、孕产妇死亡率
第四节 综合发展指标
36
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贫困指标
失业率
按人口计算的贫困指数、贫困差距 指数、平方贫困差距指数、收入不 均基尼系数、男女平均工资比例
驱动力指标
贫 困
状态指标 响应指标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26
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贫困指标
失业率:失业人口(在观察期没有工作、有工作能力和愿 望的那部分人)占总劳动力的比率
财产、屋内地面、电、饮用水、 厕所、做饭用燃料 儿童入学率、受教育年限
儿童死亡率、营养
多 维 贫 困
教育 健康
第四节 综合发展指标
32
一、人类发展指数 二、性别平等相关指数 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四、可持续发展指标(自学) 五、社会进步指数(自学)
第四节 综合发展指标
33
一、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1. 指标的概念 指标是反映较大系统 状况的信息向量,是系 统内部各种性能的度量 指数
第一节 指标
6
一、指标的概念与内涵
2.指标的内涵
当人们无法直接全面地看清某物时,需要借助指标 一个指标侧重于某一体系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提供信 息的某一片段,让人们对较大的图景有所认识 指标不能反映一切,但足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可以引导人们制定特定的行动方案或政策
低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生存维度(40岁/60岁以前 亡人口的比重)、教育维度(成人文盲比重)、体 面的生活维度(缺乏医疗服务保障的人口比重、尚未 用上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重、5岁以下营养不良的人 口比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社会排斥 (空白/长期失业率)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30
三、贫困指数
1. GDP的局限性:
GDP统计核算存在较大偏差 GDP不能衡量社会成本,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 的影响 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方式 GDP不能衡量经济发展效率、效益和质量,不能准确反映 社会财富的积累 GDP不能全面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第三章 发展指标
1
章节内容
2
第一节 指标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第四节 综合发展指标
课堂讨论
3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贫困水平、性 别平等水平可以用什么来反映?
第一节 指标
4
一、指标的概念与内涵 二、指标的特征 三、指标的常见错误
第一节 指标
5
一、指标的概念与内涵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28
三、贫困指数
1. 阿玛蒂亚森的贫困指数 P = H • [ I + (1 - I) • G ]
P:贫困指数 H:贫困人口的百分比 I:贫困人口收入差距的总和除以贫困线,即贫困距 G:贫困人口的基尼系数
第三节 贫困发展指标
29
三、贫困指数
2. 人类贫困指数(Human Poverty Index) HPI 是衡量健康长寿、知识以及以免生活方面被剥夺状 况的综合指数
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13
知识拓展:通货膨胀和CPI
1. CPI = 当年一蓝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基年一蓝子的价格 ×100
2. 第二年的通货 膨胀率 =
第二年CPI–第一年CPI 第一年CPI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