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
抗美援朝之:志愿军第38军参战概况

抗美援朝之:志愿军第38军参战概况抗美援朝之:志愿军第38军参战概况1950年38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38 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 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112 师(辖第334,335,336团)师长: 杨大易政委: 李际泰第334团;团长:牟立善副团长:朱家礼(1952年10月升任长)政治处主任:武鸿年第335团;团长:范天恩(50年10月任,52年调离)政委:赵霄云副团长:孙洪瑞政委:刘鸣鹄第336团;副团长:董福元第113师(辖第337,338,339团)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第337团;团长:温之印朱月华(1951.4任)政委:徐辉参谋长:温克迪政委:苏章第338团;团长:朱月华胡光(51.4任)政委:邢泽副团长:谢春林参谋长:胡光政委:崔浦第339团;团长:裴飞正(51年升任)副团长:裴飞正邱大兴(51年任)第114 师(辖第340,341,342团)师长:翟仲禹政委: 李伟第340团;团长:关豁明(1951年调离)政治委员:苏承高第341团;团长:蒋德富政治委员:张镇铭第342团;团长:孙洪道政治委员:王丕礼政治处主任:王志远副主任:孙永章38军是原东北野战军1纵,司令员为:李天佑,是东野的头等主力部队,一直跟着林彪作战。
在1947年夏季的四平大血战中,1纵3个师全部投入,顽强奋战。
虽最后攻坚失利,但从战斗精神和战斗力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辽沈战役中,1纵作为全军预备队,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很是遗憾。
不过,要不是最信得过的部队,也很难成为林彪的预备队。
在国内战争中,相对于其他野战军的兄弟部队来说,38军虽然战绩赫赫,但要说全军排头,那肯定会有许多部队不服气。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38军就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
38军入朝时军长为原东野10纵司令员:梁兴初,外号“梁大牙”。
初入朝鲜第一仗就是打熙川,本来是要包了韩8师,结果却夹生了。
《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大全) 》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大全)》~~~~~~【本表根据我军正规军史史料采集,并给予重新综合整理。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一、抗美援朝战争共计长达为两年零9个月,时间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至。
这既是我志愿军首次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6日至。
以《第一次战役》于朝鲜北部西线温井,古场,云山地区;东线荒草岭、赴战岭地区,共歼灭敌人1.5万余人,开始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截止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生效之日算起。
二、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总共进行了10次大规模的战役和'战役过程’。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大的阶段;运动战阶段和阵地战阶段。
从1950年10月25日起至51年6月10日至,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进行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战役。
这一阶段,为运动战时期。
从1951年6月11日起至53年7月27日至,志愿军又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作战。
这一阶段,为阵地战时期,分别为:(1)、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1年6月11日至11月30日止);(2)、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与反飞机轰炸'绞杀战’、及反'细菌战’(1951年12月1日至1952年8月31日止);(3)、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和上甘岭防御战役作战(195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止);(4)、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1952年12月1日至1953年4月30日止);(5)、1953年夏季金城反击进攻战役的作战(1953年5月1日至7月27日止);一、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炮兵司令部〕辖炮兵第1、2、8师及高炮第1团〔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6团〔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分部〔第13兵团〕〈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950年10月25日,第13兵团部改组为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彭德怀(兼),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
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中、美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入侵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焦灼状态。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名称: 抗美援朝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 时间: 1950-1953年 参战方: 中国、朝鲜、苏联;韩国、联合国军 结果: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参战方兵力: 中、朝、苏军队1,066,000 韩军、联合国军队1,205,605 伤亡情况: 中朝方面伤亡63万人 韩国、联合国军伤亡57万以上 主要指挥官: 彭德怀、金日成 主要指挥官: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 战争简介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而毛泽东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
斯大林随后给毛泽东电报,希望他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
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而当6月25日战争爆发时,毛泽东并未事先得到消息,这点和美国一样。
多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_抗美援朝时间开始至结束时间

多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_抗美援朝时间开始至结束时间多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总计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25日,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的名称。
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兼总政委是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陈赓为副总司令,解方任总参谋长。
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分批从朝鲜撤离。
1958年,剩余部队分三批全部撤回国内。
1959年1月,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建制均被撤销。
抗美援朝时间开始至结束时间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到1953年7月27日结束,历时两年十个月。
中国抗美援朝结果是什么经过长期的矛盾和冲突积累,1950年6月25日,朝鲜在苏联的支持下进攻韩国,爆发了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
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将战事扩大到中国境内的鸭绿江。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开始与联合国军事代表进行休战谈判。
经过多次谈判,《朝鲜停战协定》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
抗美援朝介绍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
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抗美援朝中国牺牲了多少人青海56人,海南91人,新疆93人,宁夏441人,天津808人。
福建1173人,甘肃1259人,北京1551人,上海1576人,云南1604人,内蒙古1995人,贵州2957人,江西3258人,广东3307人,浙江3361人,陕西3387人,广西3418人,山西5488人,安徽6375人,湖北7183人,江苏8444人,黑龙江8683人,重庆9468人,河南11048人,湖南11541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第一次战役将美军击退到清川江以南。
1950年10月19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侵占平壤后,气焰十分嚣张。
他调集13万人的兵力,从东西两线多路向朝鲜北部边境地区冒进。
西线由美军第8集团军指挥1军和南朝鲜2军团等共6个师、1个旅、1个团的兵力,于10月25日推进到清川江以北的博川、云山、温井、熙川,其中南朝鲜军一部于26日进到鸭绿江边的楚山等地。
英军27旅由博川继续向新义州前进,其先头部队进至新义州东南20多公里的南市洞。
美军24师由博川继续向朔州前进,其先头部队进到距中朝边境40余公里的大馆以南的院兴洞。
南朝鲜军6师主力由温井向北镇、碧潼前进。
东线由美10军指挥5个师向北进犯,南朝鲜军首都师和3师占领五老里、咸兴后,继续向北部边境图们江推进;美军陆战1师经咸兴向长津、江界迂回前进;美军7师经咸兴向北部边境惠山镇方向前进。
美机到处扫射轰炸,地面部队和坦克到处袭击窜扰。
麦克阿瑟妄图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全歼朝鲜人民军,占领全朝鲜。
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定方针和部署是,先敌进至德川、宁远东西一线组织防御,初期只打防御战,稳住战局,待补充新的武器装备后再配合人民军举行反攻。
由于美军已抢先占领志愿军预定进占的地区,因此,原来的防御部署方案已不可能实施。
10月21日,彭德怀在北镇西北的大洞里会见金日成,研究了战场形势,商讨了作战问题。
10月21日至25日,彭德怀在大榆洞指挥所根据敌情的发展变化和毛泽东的一系列电报指示,适时地定下转变战略的决心,会同邓华等研究制定战役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应急作战措施。
首次战役的作战方针是,将原定的阵地防御改为以运动战为主,从运动中寻机歼敌。
为不贻误战机,以各军、师分别歼敌一两个团,争取全战役歼敌一两个师的兵力,制止"联合国军"向中朝边境的进攻,稳定战局。
具体打法是,先打推进速度快、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军,后打美、英军。
从熙川向德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割断东、西两线敌人的联系,不让其互相支援,集中主力打击西线进犯之敌。
抗美援朝大事记:1951年1月

抗美援朝大事记:1951年1月1月1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反映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向朴一禹提出的10个问题,其主要内容是:中朝军队此役后休整两个月,南朝鲜人民军和游击队受到镇压如何解决;北京已宣布“三八线”不存在,打过“三八线”又退回“三八线”,政治上如何解释;中国指挥官目前的决心是继续作战有利,还是待两月后雪化路滑时再作战有利;第三次战役人民军应与志愿军齐头并进,不要突出;为什么命令人民军2、5两军团回到“三八线”以北等。
△ 志愿军第42军124师在道城岘至济宁里地区,对南朝鲜军第2、第5师各一部发起进攻战斗,共歼其2700余人,缴获各种炮92门,各种枪1600余支(挺)。
2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江青,告以毛岸英因遭到美军空袭而牺牲一事。
信中说:“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
”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3日志愿军第50军149师在碧蹄里、高阳、仙游里、佛弥地地区,对英军第29旅、美军第25师各一部发起追击战,毙伤美、英军500余人,缴获和击毁坦克31辆。
△ 志愿军第39军116师参谋长薛剑强,在釜谷里战斗中光荣牺牲。
薛剑强,江苏省涟水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
△ “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在中朝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向南溃退,当天,“联合国军”前线指挥官李奇微下令部队于下午3时自汉城撤退。
4日中午,志愿军第39军116师和人民军第1军团占领汉城。
△ 彭德怀致电各军并报中央军委、东北军区司令部:汉城于今日为我第39军116师一部占领,守敌向汉江南岸撤逃。
春川已于3日为我第66军占领,守敌向洪川及以南撤逃。
“如让敌仍踞守汉江南岸,控制金浦机场和利用仁川港口维持运输,则汉城虽入我手,仍然随时在敌机与炮火轰击之下,对我准备春季攻势非常不利。
如我乘胜再鼓一把力气,继续歼敌一部,逼退汉江南岸之敌,则不仅巩固汉城,且可取得金浦机场,控制仁川港口,对我准备春季攻势,将会造成更为有利条件。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入朝各军大全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入朝各军大全
张立文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围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总页数】7页(P45-51)
【作者】张立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5
【相关文献】
1.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记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3.钢铁运输战线主力军——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贡献4.没有归档的“档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二三事5.浅析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打赢美国牢军的原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政治委员刘西元、吴岱(代)。
辖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
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
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
胜利完成任务后,于1953年7月10日回国。
该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万岁军"。
志愿军第39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9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吴信泉、张竭诚(代),政治委员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
辖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
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
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
1953年5月7日回国。
志愿军第4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
辖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
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
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
1953年7月回国。
志愿军第42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郭成柱。
辖第124师、第125师、第126师。
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
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10月30日回国。
志愿军第66军:1950年10月由华北军区第6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
辖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
隶属志愿军总部。
该军于1950年10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1年4月10日回国。
志愿军第5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5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
辖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
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
该军于1950年10月26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和辽宁安东(今丹东)两地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2日回国休整。
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担任朝鲜西海岸防御及抢修机场任务,11月参加西朝鲜湾渡海攻岛作战。
1955年4月19日回国。
志愿军第20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谭佑铭。
辖第58师、第59师、第60师及第89师。
隶属第9兵团。
该军于1950年11月7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防御。
1952年10月11日回国。
该军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27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曾如清。
辖第79师、第80师、第81师及第94师。
隶属第9兵团。
该军于1950年11月12日由吉林临江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
1952年10月14日回国。
志愿军第26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
辖第76师、第77师、第78师及第88师。
隶属第9兵团。
该军于1950年11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
1952年6月5日回国。
志愿军第64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员王昭、黄文明。
辖第190师、第191师、第192师。
隶属第19兵团。
该军于1951年2月16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
1953年8月回国。
志愿军第63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
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
隶属第19兵团。
该军于1951年2月17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
1953年9月回国。
志愿军第65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肖应堂,政治委员王道邦,后军长兼政治委员王道邦。
辖第193师、第194师、第195师。
隶属第19兵团。
该军于1951年2月22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
1953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60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6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韦杰、张祖谅,政治委员袁子钦。
辖第179师、第180师、第181师。
先后隶属第3兵团、第20兵团。
该军于1951年3月1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
1953年9月回国。
志愿军第12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曾绍山,政治委员李震。
辖第31师、第34师、第35师。
隶属第3兵团。
该军于1951年3月21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术、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
1954年4月25日回国。
该军100团2连班长伍先华(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04团4连副排长杨春增(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91团5连战士胡修道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15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治委员谷景生。
辖第29师、第44师、第45师。
隶属第3兵团。
该军于1951年3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
1954年5月回国。
该军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87团9连邱少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47军:1951年4月由第4野战军第4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治委员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
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
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9兵团。
该军于1951年4月1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3年春上浦防东山作战。
1954年9月24日回国。
该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志愿军第67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李湘、邱蔚,政治委员旷伏兆。
辖第199师。
第200师、第201师。
隶属第20兵团。
该军于1951年6月2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
1954年9月29日回国。
该军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68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
辖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
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6月24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
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
1955年4月9日回国。
该军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