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建筑节能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空调系统用电量大,耗能高,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建筑行业逐渐采用高效的冰蓄冷系统,用冷媒液蓄冷,从而在炎热的夏季节约节能。

下面从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冰蓄冷系统的设计1. 系统配置冰蓄冷系统的基本构造包括冷媒系统、储冰系统、换热器系统。

冷媒系统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指冷却剂在冷热介质之间循环运行,通过制冷剂蒸发和冷凝而实现制冷目的。

而储冰系统则是为了在夜间低谷时段进行储存,冰锥、冰塞等可以储存冷能的设备为储冰系统的核心部分。

同时,换热器系统是为了通过冷冻水与室内需要冷却的空气、水进行换热,为整个冷却系统提供热交换。

2. 系统管线的设计对于冰蓄冷系统管线布置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还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故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管道的直径、材质、安全装置的配置,同时对于高耗能部分要进行特别设计,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冰蓄冷系统的施工1. 施工前期准备在施工前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购买施工材料和设备。

在材料和设备的购买时要格外注意其质量,购买替代品和保修期较短的材料和设备肯定是不可取的。

和其他施工项目一样,冰蓄冷系统的施工前期准备也同样重要。

2. 施工细节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点:(1)在进行储冰坑施工时,要严密注意立体交叉面的协调大大提升建筑蓄冰块的密度。

(2)在冷水机组的制作、交插时必须使用电焊进行连接,绝不能使用螺栓连杆。

(3)在冰蓄冷系统的管道施工和焊接时,电焊的零部件和电缆都要检查一遍,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焊接时也需注意防火,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4)在验收过程中,要检查每一个节点,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详细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巧。

蓄冰工程施工总结

蓄冰工程施工总结

蓄冰工程施工总结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工程测量:在进行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工作,确定施工的位置、规模、形状等参数,以便后续的施工工作。

2.设备准备:根据蓄冰工程的具体要求,合理配置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人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安全措施: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计划,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4.人员配备:合理配备施工所需的工程人员及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二、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土地准备: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蓄冰工程的土地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土地、清除杂草等,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冰雪收集:在冬季,需要进行冰雪的收集工作,包括采集、挖掘、压实等,确保冰雪的储存质量。

3.水源准备:在夏季,需要确保蓄冰工程的水源充足,可以通过引水、蓄水等方式来解决水源问题。

4.设备调试: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蓄冰工程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5.监测与调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监测和调控工作,确保蓄冰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施工后的运行管理1.设备维护:定期对蓄冰工程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水源管理:合理管理蓄冰工程的水源,确保水源的充足,并进行合理利用。

3.数据监测:持续监测蓄冰工程的数据,包括水质、温度、压力等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4.运行调控:根据蓄冰工程的运行状况,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保障蓄冰工程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蓄冰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准备、密切监测和合理管理。

只有严格执行施工计划,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做好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才能确保蓄冰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

希望今后在蓄冰工程的施工中,能够更加注重细节,提高施工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服务。

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措施(全文)

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措施(全文)

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措施(全文)模板一: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措施一:引言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系统设计和节能优化措施。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原理1. 概述冰蓄冷空调系统利用夜间电力溢价时段,通过将低温蓄冷剂储存为冰块,然后在白天高峰用电时段,利用冰块的蓄冷效果制冷,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2. 系统组成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组成:- 蓄冷装置:用于储存冰块的蓄冷装置,包括冰蓄冷槽、冷却设备等。

- 制冷蒸发器:用于吸收室内热量并进行制冷的设备。

- 冷凝器:用于将制冷剂释放出去,使其重新循环的设备。

- 制冷剂循环系统:负责将制冷剂在各个设备之间循环运行的系统。

-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和节能优化的系统。

三: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1. 冰蓄冷槽的设计- 冰蓄冷槽的尺寸和容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制冷负荷进行合理设计。

- 冰蓄冷槽的材料应选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强度的材料,以减少冷量的损失。

2. 制冷蒸发器的设计- 制冷蒸发器的选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场所和制冷需求进行选择。

- 制冷蒸发器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建筑物内部气流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3. 冷凝器的设计- 冷凝器的选型应考虑制冷剂的特性和建筑物的冷却需求。

- 冷凝器的热交换面积应根据制冷负荷和建筑物冷却需求进行合理计算和设计。

4. 控制系统的设计- 控制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功能,以实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

- 控制系统的算法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能耗数据,优化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四: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措施1. 蓄冷装置的优化- 进一步提高蓄冷装置的保温性能,减少冷量的损失。

- 优化冷却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提高能效和性能。

2. 制冷蒸发器的优化- 优化制冷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

- 选择高效制冷剂,减少制冷剂的损失和能耗。

冰蓄冷设计与施工

冰蓄冷设计与施工

冰蓄冷系统1、空调蓄冷技术空调蓄冷技术,即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制冷机制冷,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或潜热特性,用一定方式将冷量存储起来。

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把存储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

2、空调蓄冷系统的特点优点:转移制冷机组用电时间,起到了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

空调蓄冷系统的制冷设备容量和装设供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

一般可减少30%~50%。

空调蓄冷系统的运行费用由于电力部门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比常规空调系统要低,分时电价差值越大,得益越大。

空调蓄冷系统中制冷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比例增大,状态稳定,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缺点:空调蓄冷系统的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要高。

如果计入供电增容费及用电集资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不多。

3、冰蓄冷系统与一般制冷系统的对比一般制冷电能需求的峰值问题:由于电能的大量消耗,电厂的成本越来越高,在紧张时间段内,电能费用更加昂贵,有时电能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离峰以外时间,电力需求减少,生产过剩形成浪费。

冰蓄冷系统用于消除用电高峰,将空调负荷转移到峰值以外的时间。

选择较小的冷水机获得最佳“参差率”,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收率。

4、冷水机组负载冷水机组负载24小时分布系统冷量是按建筑物最高负荷设计。

全日制冷周期中有负荷波峰出现,即14:00-18:00之间机组的“参差率”低。

5、电能需求曲线6、电能需求曲线分析从电能需求曲线中可以看到一天中冷凉需求的高峰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那么为了满足最大需求冷量就要求制冷机组的制冷量达到最大需求冷量。

这样就需要大制冷量的机组,而如果采用冰蓄冷系统就不需要采用那么大冷量的机组,这既节省了在制冷机组上的投资,也可使机组全天均匀平稳的运行。

这一点可从以下的原理是一种看出来。

7、原理冷水机组在夜间离峰时段制冰储存,储存的冷量供次日空调负荷的应用。

图中晚上18点到早上8点的深蓝色区域为制冰储存的冷量,早上8点到晚上18点的深蓝色区域为用储存的冰制冷的冷量。

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1 本资料由“江南雨”整理总结 共1页冷蓄冷系统特点:1、电力移峰填谷、均衡电力负荷,社会效益显著;2、享受峰谷电价,与常规空调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3、降低电力设施投资(无电力增容费),冷机无需按峰值负荷造型,冷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一般可减少30%~50%,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容量减少,降低电力建设费用;4、充分利用设备,冰蓄冷空调制冷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提高冷机COP值和运行效率,冷机工作状态稳定,提高设备利用率并延长机组寿命;5、投资比较,冰蓄冷空调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略高(仅机房部分,末端设备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同),但若计入配电设施建设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不多,甚至可能投资降低。

效率比较:夜间冷机制冷工况进行时,由于气温下降带来的得益可补偿由蒸发温度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全负荷蓄冰空调系统运行电费最省,但由于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主机高峰期不运行),所需的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较大,与主机配套的冷却塔和电力设备也大,一次投资费用最多。

因此全负荷蓄冰空调在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部分负荷蓄冰空调在日间电力高峰期,由储冰器和制冷主机联合供冷,设备的使用效率高,相对于全负荷蓄冰模式,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最多可减少至近一半,可实现最少的初投资和最短的投资回收期。

但该模式的运行电费比全负荷蓄冰模式高。

新建项目的投资比较:水蓄冷空调增加了水蓄冷槽、蓄冷放冷泵,但减少了主机系统的配置容量,因此初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基本相当,甚至低于常规空调系统。

冷蓄冷空调由于需增加双工况主机、冰蓄冷设备、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泵、低温板换等设备,因此初投资明显高出常规空调系统。

系统效率比较:水蓄冷空调系统在蓄冷时比常规系统出水温度低3℃左右,主机的COP值降低有限,考虑到整个系统节能性(如蓄冷时夜间气温比较低,冷却效率高)水蓄冷系统基本不增加耗电量,多数系统甚至可节省电量,真正做到节钱又节能。

冷蓄冷空调系统在制冰时,其乙二醇溶液温度需降至‐6℃左右,比常规空调系统温度降低了13℃左右,因此冰蓄冷空调比常规空调的COP值下降了30%~35%。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节能中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冰蓄冷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其设计原理和施工步骤。

然后对冰蓄冷系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节能技术进行了比较。

结论部分强调了冰蓄冷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总结了建筑节能中冰蓄冷系统设计与施工的关键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冰蓄冷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为推动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设计原理、施工步骤、效益分析、比较、重要性、发展前景、总结1. 引言1.1 引言冰蓄冷系统利用低峰时段制冷,将大量冷量贮存到蓄冷设备中,然后在高峰时段释放冷量,实现建筑冷热负荷的平衡。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用电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对冰蓄冷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分析其设计原理和施工步骤,评估其效益,并与其他节能技术进行比较。

总结冰蓄冷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展望其发展前景,并对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进行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冰蓄冷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及意义。

2. 正文2.1 冰蓄冷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冰蓄冷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制冷,然后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水箱中,在白天高峰时段使用这些储存的冷量来降低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负荷,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冰蓄冷系统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商场、办公楼等大型建筑中,冰蓄冷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荷,节约能源消耗,减少运行成本。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建筑的竞争力。

冰蓄冷系统也在居住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将冰蓄冷系统与太阳能光伏系统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夏季高温季节,冰蓄冷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住户的生活成本,提高居住舒适度。

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1.蓄冰槽容量不宜过大年夜,会使蓄冰槽因自重变形,必须增长槽的壁厚以及进行加固,还会给制造安装和运输带来困难,同时也增长了费用。

在蓄冰槽的扩散管的排布上,会因扩散管的排布过密而白费大年夜量的空间,还会阻碍冻冰及融冰的后果。

2.冷冻站平日位于大年夜厦的地下部分,而地下部分又往往是泊车库、站房、办公集中的部位;应用面积专门重要、造价昂贵;在蓄冰槽的设置及排布上应尽量应用可应用的空间地位。

3.乙二醇溶液100%的价格大年夜约是7100元/吨,价格昂贵。

在体系中,假如因为检修或体系渗漏会造成专门大年夜的不须要的经济损掉,同时对情形造成污染。

在施工中,管道及设备用设立稳固的支、吊架,同时体系应进行严格的严密性实验。

假如有可能在乙二醇溶液充注进步行水溶液的试运转,不雅察全部体系的运转情形;及自控体系的测点及电动阀门的动作合营。

4.蓄冰槽在安装过程中,槽与下面的支撑必须进行隔冷处理,以免局部形成冷桥,槽的本体必须进行绝热保温设计以削减冷损掉。

乙二醇溶液在蓄冰过程中平日在-2.19℃/-5.56℃范畴内,与四周情形的温差大年夜;假如隔热后果不行,在日常平凡的运行中会造成专门大年夜的白费。

因此蓄冰槽的本体的保温厚度应大年夜于标准工况的冷冻水的保温厚度,保温层应严密尽量削减冷损掉。

5.蓄冰槽不管是立槽照样卧槽在设计中必须推敲载冷剂(即25%的乙二醇溶液)的分派平均性。

在槽的进口和出口设均流管。

本工程采取了DN200扩散管,均流管供、回各一根,在体系冻冰及融冰过程中流向相反。

将载冷溶液平均有效地传给槽内蓄冰球。

6.在蓄冰槽的设计中还推敲人孔以便填充球,在填充蓄冰球时,对高于2M的卧槽或立槽,应预先在槽中充入1/3槽的水以削减填球时的冲击使球平均地填充(因为冰球的密度比水小,冰球浮于水面有利于冰球的扩散);同时水不宜过多,晦气于冰球填满全部冰槽(造成冰槽底部无冰球);槽的底部设卸球孔,也可作排污用。

(42)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42)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42)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42)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1本资料由“江南雨”整理总结共1页冷蓄冷系统特点:1、电力移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社会效益明显;2、享用峰谷电价,与常规空调较之,运转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明显;3、减少电力设施投资(并无电力增容费),冷机无须按峰值负荷造型,冷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大于常规空调系统,通常可以增加30%~50%,电力高压两端和扰动两端容量增加,减少电力建设费用;4、充分利用设备,冰蓄冷空调空调满负荷运转比例减小,提升冷机cop值和运转效率,冷机工作状态平衡,提升设备利用率并缩短机组寿命;5、投资比较,冰蓄冷空调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略低(仅机房部分,末端设备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同),但若扣除配电设施建设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减少不多,甚至可能将投资减少。

效率比较:夜间冷机空调工况展开时,由于气温上升增添的获益可以补偿由冷却温度上升所增添的损失。

全负荷蓄冰空调系统运行电费最省,但由于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主机高峰期不运行),所需的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较大,与主机配套的冷却塔和电力设备也大,一次投资费用最多。

因此全负荷蓄冰空调在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部分负荷蓄冰空调在日间电力高峰期,由储冰器和空调主机联手供冷,设备的采用效率高,相对于全系列负荷蓄冰模式,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最多可以增加至近一半,可实现最少的初投资和最长的投资回收期。

但该模式的运转电费比全负荷蓄冰模式低。

新建项目的投资比较:水蓄冷空调增加了水蓄冷槽、蓄冷放冷泵,但减少了主机系统的配置容量,因此初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基本相当,甚至低于常规空调系统。

冷蓄冷空调由于需增加双工况主机、冰蓄冷设备、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泵、低温板换等设备,因此初投资明显高出常规空调系统。

系统效率比较:水蓄热空调系统在白唇热时比常规系统水温度高3℃左右,主机的cop值减少非常有限,考虑到整个系统节能环保性(例如白唇热时夜间气温比较高,加热效率高)水蓄热系统基本不减少耗电量,多数系统甚至可以节省电量,真正努力做到节钱又节能环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1.蓄冰槽容量不宜过大,会使蓄冰槽因自重变形,必须增加槽的壁厚以及进行加固,还会给制作安装和运输带来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费用。

在蓄冰槽的扩散管的排布上,会因扩散管的排布过密而浪费大量的空间,还会影响冻冰及融冰的效果。

2.冷冻站通常位于大厦的地下部分,而地下部分又往往是停车库、站房、办公集中的部位;使用面积非常紧张、造价昂贵;在蓄冰槽的设置及排布上应尽量使用可利用的空间位置。

3.乙二醇溶液100%的价格大约是7100元/吨,价格昂贵。

在系统中,如果因为检修或系统渗漏会造成很大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施工中,管道及设备用设立牢固的支、吊架,同时系统应进行严格的严密性试验。

如果有可能在乙二醇溶液充注前进行水溶液的试运转,观察整个系统的运转情况;及自控系统的测点及电动阀门的动作配合。

4.蓄冰槽在安装过程中,槽与下面的支撑必须进行隔冷处理,以免局部形成冷桥,槽的本体必须进行绝热保温设计以减少冷损失。

乙二醇溶液在蓄冰过程中通常在-2.19℃/-
5.56℃范围内,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大;如果隔热效果不好,在平时的运行中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

所以蓄冰槽的本体的保温厚度应大于标准工况的冷冻水的保温厚度,保温层应严密尽量减少冷损失。

5.蓄冰槽无论是立槽还是卧槽在设计中必须考虑载冷剂(即25%的乙二醇溶液)的分配均匀性。

在槽的入口和出口设均流管。

本工程采用了DN200扩散管,均流管供、回各一根,在系统冻冰及融冰过程中流向相反。

将载冷溶液均匀有效地传给槽内蓄冰球。

6.在蓄冰槽的设计中还考虑人孔以便填充球,在填充蓄冰球时,对高于2M的卧槽或立槽,应预先在槽中充入1/3槽的水以减少填球时的冲击使球均匀地填充(由于冰球的密度比水小,冰球浮于水面有利于冰球的扩散);同时水不宜过多,不利于冰球填满整个冰槽(造成冰槽底部无冰球);槽的底部设卸球孔,也可作排污用。

7.在冰蓄冷系统流程中系统与用户的联接方式有直接连接(即整个系统全部充满乙二醇溶液)和间接连接(即乙二醇溶液系统仅限于一定范围内,通过板式换热器与二次水进行热交换)。

本工程在设计中采用了间接连接,乙二醇溶液仅限于在制冷机房内循环;外部空调水系统仍是水系统。

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
A、乙二醇溶液仅限于制冷机房用,用量少;
B、减少在大楼内部存在因检修和维护造成乙二醇溶液泄漏的问题。

C、尤其是高层建筑能起到隔断高层建筑冷水系统静压以保护空调制冷主机;提高蓄冰系统安全系数,减少乙二醇溶液泄漏概率;减少设备及阀部件承压稀疏的作用。

其代价仅仅是增加了一台热交换器。

8.本工程采用了部分蓄冰的控制策略而且是制冷机优先,这样制冷主机的容量可以大大减少,同时也减少了电力增容费,在负荷较低时尽量利用所蓄的冰。

9.在系统设计中还应考虑到:乙二醇溶液受球内介质相变时的影响而体积膨胀,在系统中他的相变膨胀量是2%~9%。

为此系统应设置膨胀水箱,而且还设置了溶液补给箱作为膨胀水箱外的溢流箱。

在系统亏液或浓度降低时进行补液。

设置溶液补给箱有以下作用:
①既可方便地给系统补充乙二醇溶液,又便于检查乙二醇溶液浓度。

②当蓄冰球相变时,体积膨胀使膨胀箱中的溶液容纳不下而溢流至补给箱。

③在系统检修或维护中的补液及乙二醇液体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以环保要求。

10.蓄冷系统的水处理:乙二醇水溶液系统管路为防止腐蚀,需加防腐剂使钢管内形成保护膜,防腐剂须符合环保要求。

11.阀门的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
①电动调节阀、开关阀门的密闭性能应严格要求;在整个系统冻冰及融冰的过程中,乙二醇侧在一定阶段内会运行在-2.19℃/-5.56℃温度范围内,在板换的另一侧的冷冻水通常在7℃/12℃运行;如果板换的乙二醇侧关闭不严有泄漏,会造成板换冷冻水一侧结冰,冻裂设备。

本工程采用KEYSTONE和SIEMENS的电动蝶阀。

②电动阀门的两侧应设置检修阀、旁通阀;以便系统检修,和人工手动运行。

③电动阀门必须有方便的手动调节装置。

12.设备投资及运行比较
①冰蓄冷系统冷冻站房初投资高于常规空调工况冷冻站房初投资;
②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可以节约运行费用;
③以空调设备运行年限20年计,蓄冰系统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④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温度较低,安全可靠。

机组采用智能控制,实行远程监控,无须专人值守,便于管理;
⑤采用蓄冰系统削峰填谷,可避免变压器夜间空载运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⑥随着国家电力政策对削峰填谷的进一步倾斜,鼓励用户使用蓄冷空调技术,电力部门将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用户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⑦蓄冰系统作为相对独立的冷源,增加了集中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13.运行管理:
①乙二醇溶液的浓度的监测:乙二醇系统在运行时,乙二醇溶液会有部分变质和挥发。

使乙二醇溶液的浓度降低,凝固点温度提高;无法保证冷水机组的防冻保护。

在系统运行中要求管理人员定期检测乙二醇浓度的变化,及时进行补充。

主要观测点:1、冷水机组出口处;2、板换乙二醇侧出水口;3、蓄冰槽的泄水口;4、水泵的进水口。

②板换的冰冻保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板换冷冻水侧的运行情况。

如发现水流速度过低,出口温度过低;因及时进行检查。

以防止由于水温过低;发生板换冷冻水侧的冻结,从而损坏设备。

③冰球的保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冰球完全封闭在槽体内。

只能通过检测参数了解运行情况;无法直观进行监测。

一旦冰球损坏,封装液体进入乙二醇溶液;将严重降低抗冻能力。

依靠简单的乙二醇补充是无法弥补的。

所以在冰球的灌装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冰球的完好率。

在冰球的选择上,应考虑到冰球的使用寿命及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