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90例心脏外科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的对比

90例心脏外科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的对比目的对比分析9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
方法选择90例于2013年1月~6月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行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比较和分析两种血压监测方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结果。
结果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患者术后12 h内监测结果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2 h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监测方式所监测到的患者舒张压任何时间段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心脏外科术后的患者早期采用有创血压进行监测效果更佳。
标签:无创血压;有创血压;监测几年来随着医疗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监测和发现高血压,在靶器官损伤前开始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创血压监测作为血压监测的金标准在一些大型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和麻醉科室开展实施[1]。
但是由于其对人体有损伤,对技术与环境要求较高,无创血压因为其易操作性和无创伤性等优点在众多的医院临床中广泛应用[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90例于2013年1月~6月在我院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先心病患者5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1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3例,夹层动脉瘤患者10例。
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在3~81岁,平均年龄(49.5±11.9)岁。
所有患者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有创血压监测方式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患者同侧桡动脉、股动脉以及肱动脉等动脉进行套管针置入,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后铺巾做局部麻醉,将套管针置入患者动脉与传感器和监测仪连接后进行监测[3]。
无创血压监测方式采用袖套法行无创血压测定,常规将套袖式血压计缚于有创血压监测所测患者肢体的同侧上臂肱动脉处进行监测。
入院后对所有9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行血压监测72 h,监测期间严格按照临床医师的医嘱操作,每隔30~60 min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的收缩压压和舒张压值以及患者的心率。
无创与有创中心动脉压一致性研究

实用心电学杂志
JournalofPracticalElectrocardiology
Vol.28 No.3 June2019
无创与有创中心动脉压一致性研究
熊艳霞 段敏 朱初鳞 程彦玲 孙兴华 尚广配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 造影的 66名患者,利用有创导管测量受试者升主动脉根部的有创中心动脉血压(CSP),包括 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及平均动脉压(CMAP);同步采用美国 DP5000A无创动脉血 压监测仪,测量受试者无创中心动脉血压(NCSP)的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及平均动 脉压(CMAP)。结果 采用组内配对 t检验,分别比较 NCSP与 CSP的 CSBP、CDBP、CMAP的 一致性,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SP与 CSP一致性较好,NCSP可以 替代 CSP用于中心动脉压的测量。 [关键词] 无创中心动脉血压;有创中心动脉血压;肱动脉压;动脉血压;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9354(2019)03-0190-02 DOI:10.13308/j.issn.2095-9354.2019.03.008
中心动脉压一般指升主动脉根部的收缩压,正 常生理状态下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脉压高于中心动 脉压;但是,由 于 肱 动 脉 压 还 受 其 他 多 种 因 素 的 影
响,因此并 不 能 准 确 反 映 中 心 动 脉 压[1]。 由 于,中 心动脉压升 高 的 幅 度 与 心、脑、肾 等 重 要 脏 器 损 害 的程度有着 密 切 的 关 系,因 此,仅 凭 治 疗 后 肱 动 脉
有创动脉压监测

Company Logo
有创动脉血压测压途径
1 桡动脉 首选途径 Allen 试验 2 肱动脉 3 尺动脉 4 足背动脉 5 股动脉
Company Logo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禁忌症
●出血倾向: ●穿刺局部感染: ●A11en试验阳性:
Company Logo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
血管痉挛
导管脱落
感染
出血
穿刺部位用 透明敷贴粘好后, 再用胶布加固, 标明穿刺时间, 并且用约束带和 纸板进行固定, 避免患者躁动及 为患者翻身、吸 痰时,套管针折 叠、脱出。
末梢循环差时,调 整房室温, 肢体 保暖热敷, 观察 穿刺侧手掌部有 无疼痛及皮温、 颜色的变化, 通 过同侧手指套血 氧饱和度动态监 测手部的血运情 况。在进行肝素 冲管时,速度不可 太快,以免血管收 缩,引起缺血、疼 痛。
文本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设备
连接管道
连接从病人到传感器之间的管道水力学传递通道,可显著 改变整个测压系统的效能,有研究表明最理想的连接是用大口 径尽可能短的硬质导管,不用三通开关直接与传感器相连便可产 生良好的频率效应,但这种连接法临床应用很少。“Paulsen通过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长6英寸(1英寸=2.54cm)的连接管和84英寸 的相比,可以使血压升高10mmHg~25mmHg,但是在临床中用6 英寸的连接管将传感器与动脉插管的末端连接时,会给系统校零、 动脉采血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故在临床应用中应选择高频效应 文本 文本 ,用内径为2.0mm~3.0mm 文本 文本 的传感器 、长约 60cm的硬质连接管为 宜,至多不超过120cm,并保证测压系统内不能有气泡。
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shows high accuracy in comparison to invasive intra-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Sackl-Pietsch 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Landeskrankenhaus Bruck an der Mur,AustriaI.简介连续血压监测是众多临床监护设备的参数之一,尤其对于围术期监测。
对于外科住院病人来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要求至少对患有严重系统疾病的病人在围术期进行连续血压监测,这需要用有创的方法在动脉内放置导管测量。
在其他情况下,监护常规使用无创间隔血压监测。
因此,许多病人的血压监测并不是连续即时的。
最近来自奥地利和德国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显示,82%的外科住院手术是使用无创血压监测,其中,25%的病例特别是一些可预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或可能需要有创测压的病人(例如,泌尿系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整形手术或血管手术、妇产科手术、肠道手术、择期或急诊外伤手术)也是采用无创测压法,麻醉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以便更好管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
在剩余的18%外科住院手术中,有创测压主要用于可预测的心血管不稳定的病人。
因此,ASA推荐指南特别要求不管是否需要反复血气分析,都必须进行连续血压测量。
请注意,在有创血压监测的病例中,有26%的病例进行有创插管仅仅是为了连续血压监测(并没有血气分析的需要),这是一个费时、费钱的方法,既导致病人痛苦又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如果有可能,须用无创测压来取代有创测压。
有大量的研究强调在围术期连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例如,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使用上臂袖带间隔测压,20%以上的低血压不被发现,另外20%的低血压发现被延迟。
腹腔镜手术中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压监测的一致性

腹腔镜手术中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压监测的一致性李雨泽;陈小杏;招伟贤;洪庆雄;邵兰【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6(037)001【摘要】目的:在腹腔镜胃肠癌切除手术中观察无创连续血压监测( CNAP)与动脉有创血压监测( IBP)的一致性。
方法选择20例择期在腹腔镜下实施胃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
采用CNAP血压监测仪和Philips MP60监护仪连接FloTrac传感器分别连续监测无创和桡动脉有创血压,并以麻醉诱导期( T1)、气腹手术期( T2)、术毕拔管期(T3)以及低血压(Low)、正常血压(Nor)和高血压(Hi)等不同时期和血压状态对比分析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20例血压监测获得匹配数据3721对。
两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Bias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6.7±21.3)(-35.0~48.4)、(8.4±10.8)(-29.6~12.7)和(3.8±13.0)(-29.2~21.6) mmHg。
CNAP在T1和T3的收缩压及在T2的平均压与IBP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ias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2.8±23.7)(-49.3~36.2)、(3.6±31.8)(-65.9~48.7)和(1.7±13.3)(-27.8~20.3) mmHg。
两种血压监测在3种血压状态时的监测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000),其Bias平均值及95%置信区间变异较大。
结论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不同麻醉手术阶段或不同血压状态下,CNAP与IBP血压值均存在较大的偏离性。
CNAP监测的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consistency between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CNAP) and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during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Methods Twenty cases of elective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with CNAP monitor and invasive radio-artery blood pressure with FloTrac sensor and Philips MP60 Monitor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at the following peri-ods,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1), during pneumoperitoneum (T2), extubation (T3), hypotension (Low), normal blood pressure ( Nor) and hypertension( Hi) .Results 3 721 pairs of matching data of blood pressur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20 cases.The systolic, diastolic and mean blood pressure, when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monitoring method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00 ) , with bia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being ( -6.7 ±21.3 ) (-35.0~48.4), (8.4 ±10.8) ( -29.6 ~12.7) and (3.8 ±13.0) ( -29.2 ~21.6) mmHg respectively.In the comparison of CNAP with IB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1 and T3 and the mean pressure in T2, with Bia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being (2.8 ±23.7) ( -49.3 ~36.2), (3.6 ±31.8) (-65.9~48.7) and (1.7 ±13.3)(-27.8~20.3) mmHg respectively.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ere found in the Low, Nor and Hi blood pressure states (P=0.012~0.000), with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Bias and 95%confidence interval.Conclusion Significant inconsistency exists between CNAP and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different surgical stages of lapar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resection or different bloodpressure states.The reliability of CNAP monitoring requires further improvement.【总页数】4页(P27-30)【作者】李雨泽;陈小杏;招伟贤;洪庆雄;邵兰【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连续无创动脉血压(CNAP)与间歇动脉血压监测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一致性分析 [J], 赵鹏;卫娜;王倩梅;李平方;尹文2.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J], 程本春3.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J], 程本春4.危重症患者床旁无创与有创血压监测的一致性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J], 杨晓军;冯涛;李桂芳;李元贵;柳明;周文杰5.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 [J], 蔡莉萍;王警卫;陈晓茜;曹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围术期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 1319 ·
骨 科 侧 卧位 手 术 患 者 围术 期 有 创 血 压 与 无 创 血 压 的相 关 性 分 析
吴廷 丽 ,徐 鑫 ,马正 良,顾 小 萍
tients with lateral position. 死ng—li,XU Xin,MA Zheng—liang,GU Xiao—ping.Department ofAnesthesiology, Afi liated Drum —Tower Hospital of Medical Col ̄ge of Nanfing University,Nanf ing 210008,Jiangsu,China
南 京 鼓楼 医 院 麻 醉 科 (江 苏 南 京 210008)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体位为侧卧位的骨科 患者桡动脉有创血压(IBP)与双上肢无创血压(NIBP)的 相 关性 。方 法 选择手 术体 位 为侧 卧位 的骨科择 期 手 术 患者 80例 ,记 录 围术 期 同 时点 NIBP及 IBP,根 据 有 创 收缩 压(ISBP)分 为 4组 :ISBP≤90 mmHg(A组 )、90 mmHg<ISBP≤120 mmHg(B组 )、120 mmHg<ISBP≤ 150 mmHg(C组 )、ISBP>150 mmHg(D组 )。 分析 IBP和 NIBP的差 异及 线性 相 关性 。结果 左侧 卧位 时 ,A 组健 侧 无创 收缩 压 (NISBP)与 ISBP差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P>0.05),B、C、D 3组健 侧 NISBP均低 于 ISBP(P< 0.o5),且血 压愈 高差值 愈 明显 。A、B、c 3组 健侧 无创 舒 张压 (NIDBP)与有 创舒 张压 (IDBP)间均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0.05),D组健侧 NIDBP与 IDBP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P>0.05)。4组 术侧 NISBP与 ISBP、NIDBP 与 IDBP差异均 有统 计 学意义 (P<0.05)。4组术侧 NISBP、NIDBP分 别低 于健 侧 NISBP、NIDBP,差异 有 统计 学意义 (P<0.05)。右侧 卧位 时 ,A组 健 侧 NISBP高 于 ISBP(P<0.05),B、c、D 3组 健 侧 NISBP低 于 ISBP (P<0.05),且 血压 愈 高差值愈 明显 。A组健 侧 NIDBF高 于 IDBP(P<0.05),B、c、D 组健 侧 NIDBP与 IDBP 差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P>0.05)。4组术侧 NISBP均低 于 ISBP,术侧 NIDBP均低 于 IDBP(P<0.05)。4组健 侧 NISBP均 明显 高 于术 侧 NISBP(P<0.05);4组健 侧 NIDBP明 显 高 于 术侧 NIDBP(P<0.05)。健 侧 ISBP与 NISBP明 显相 关(r=0.926,P<0.01);健 侧 IDBP与 NIDBP明显相 关(r=0.945,P<0.01)。结 论 手 术体 位 为侧 卧位 的 骨科手 术 患者 ,健侧 上肢 NIBP与 IBP相 关性 最好 ,当收 缩压 为 90~120 mmHg时 ,健侧 NIBP值 可
60例心脏外科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对比分析

病 灶较大且有食道侵犯 ,心肺功能许 可条件 下,可选择 经左胸路径手 术 。总 之 ,贲门癌术前需认真分析病情 ,合理选择 手术入路 ,经腹途 径创伤小 ,恢复快 ,病情允许者经腹 可为首选 。
参 考文 献
贲 门部位肿瘤 涉及胸 、腹两个部位 ,其手术径路不少于 l 0 种 ,由
【 关键 词】 心脏 外科 术后 ;有创血 压 ;无创血 压 中图分 类号 :R 5 4 4 . 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3 4 — 0 1 7 4 ~ 0 2
血压是心脏 外科术后的重要监 测指标 ,由于心脏 外科术后的患者
[ 1 ] 肖建安 , 王青兵 . 不 同手术 路径 对贲 门癌 治疗 的影 响[ J 】 . 中国现代
医生, 2 0 0 9 , 4 7 ( 7 ) : 2 8 .
[ 2 ] 潘 开云, 张文山, 戴 益 智. 胸腹联 合 切 口治疗 贲 门癌 1 0 6 例报 告 [ J ] . 中华肿 瘤防治 杂志, 2 0 0 7 , 1 4 ( 2 4 ) : 1 8 9 6 — 1 8 9 7 .
住院时 间2 种手术径路 比较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经腹手
术组的心肺 并发症 发生率明显 比经胸手术组 低 ,且患者术后平均住 院
时间也低子经胸手术组。
表1 2 种 手术径路 的比较
需考 虑手术的安全性 。通过两组资料分析我们认为 :贲 门癌手术径路
缘癌残 留率 、平均清扫淋 巴结数 目、淋 巴结转移率和术后 1 、3 年 生存
率 、吻合 口瘘 发生率 等方面 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但 经胸 比经腹组 相
早产儿桡动脉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测量结果比较

早产儿桡动脉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测量结果比较李容丹;谢巧庆;司徒妙琼;黄科志;李智英【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24(38)2【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桡动脉有创动脉血压(IBP)和无创血压(NIBP)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行IBP测量的93例危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的IBP和NIBP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分析IBP和NIBP相关性、一致性,并根据体重和胎龄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收集93例患儿的IBP和NIBP共1771对,排除无效血压,最终纳入IBP和NIBP为1455对。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BP收缩压和NIBP收缩压(r=0.754,P<0.001)、IBP舒张压和NIBP舒张压(r=0.747,P<0.001)、IBP平均动脉压和NIBP平均动脉压(r=0.791,P<0.001)均呈正相关。
IBP收缩压和NIBP收缩压差值为(7.20±5.59)mmHg,95%一致性界限为-3.75~18.16 mmHg;IBP舒张压和NIBP舒张压差值为(0.09±4.34)mmHg,95%一致性界限为-8.41~8.60 mmHg;IBP平均动脉压和NIBP平均动脉压差值为(1.03±4.27)mmHg,95%一致性界限为-7.34~9.39 mmHg。
体重>2.0 kg的患儿IBP收缩压和NIBP收缩压偏倚均值、IBP舒张压和NIBP舒张压偏倚均值、IBP 平均动脉压和NIBP平均动脉压偏倚均值均小于体重≤1.0 kg的患儿和体重>1.0~2.0 kg的患儿。
胎龄>32~<37周的患儿IBP收缩压和NIBP收缩压偏倚均值、IBP舒张压和NIBP舒张压偏倚均值、IBP平均动脉压和NIBP平均动脉压偏倚均值小于胎龄≤28周的患儿和胎龄>28~32周的患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董志英
(浙江省绍兴二院,浙江绍兴312000)
[关键词]有创血压;无创血压
[中图分类号]R04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06)03-0327-01
近年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及各种先进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有创血压(A rterial Blood Pressur e,ABP)监测已在各大医院ICU和麻醉科陆续开展。
而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 e,NBP)作为传统的测量血压方式有着简单、无痛苦、安全等优点,仍被广泛应用。
理论上讲,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较无创血压接近于正常值[1]。
国外曾有人对休克患者进行了A BP和N BP的比较,认为N BP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A BP却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实际的血压状态[2]。
为了了解血压正常和高于正常患者A BP和N BP间的关系,笔者对两者监测值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择42例ICU非休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31~68岁。
所有患者均未应用任何血管活性药物,且均无外周血管疾病。
112方法患者测试Allen.s实验(此实验主要用于估计掌弓侧支循环,判断对有创置管有无禁忌证,与血压值无相关意义)均为阴性。
同一患者同一时间点取ABP和NBP各一组。
11211ABP A BP测定为直接持续测压法,每位患者分别行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迅速通过无菌管道连接于传感器和监护仪(philips M P70)上。
调整传感器高低使之位于左或右腋中线水平。
保证各管道连接紧密,无漏液、漏气。
排除管道及传感器内气泡。
严格校零,仔细观察监护仪屏幕上的压力波形满意方开始取值。
11212N BP N BP采用监护仪自带标准成人袖带(philips M1574A27~35cm),常规缚于同侧上臂,患者肘部位于心脏水平,患者袖带松紧度以能置入1指为标准,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cm。
另一端连接于同一监护仪。
1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
2结果
ABP测压结果:收缩压(140.45?46.94)mmHg(1mmHg= 01133kP a),舒张压(72.14?24.05)mmHg;NBP测压结果:收缩压(123.55?31.60)mmHg,舒张压(65.90?20.70) mmHg。
两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068, 6.739,P均<0.01)。
P earson相关系数:收缩压0.869,舒张压0.872,呈显著正相关(P<0.01)。
3讨论
N BP监测是临床上监测心血管功能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是根据柯罗特#柯夫医生提出的/断、续、流0的原理进行测压[3],并通过监护仪模块内的电子换能器将动脉搏动的声强转化为电信号,输入监护仪而得出。
它的特点是方便、安全、无创,但其灵敏度易受外界影响。
而ABP监测是直接将血液的压强通过传感器的传输经电子换能器转化为电信号,输入监护仪转译成数据和波形,而且它为持续动态过程,不受人工加压或减压的影响,故其值准确、直观。
基于两者测压原理不同,上述数据也证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笔者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较差。
这可能是由于ABP监测所得的数值不仅仅包括血液的净水压,同时也包括了血流产生的动能而转化的动压力。
而NBP并不包括动压力且动脉搏动的声强通过皮下组织时或多或少会有所衰减,因此其值往往小于A BP值[4]。
笔者注意到有几组数据N BP略大于ABP的,而这几组数据多来源于手臂粗、皮下脂肪较多的患者,因其皮下组织丰富,要使动脉断流则相对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所以使得其值相对略高,在临床中应注意。
虽然A BP和NBP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反映患者当前血压,两者间存在着明确的正相关性,此高彼亦高。
在临床中,笔者可以根据医院医疗条件和患者循环状况选择测压方式。
而对于危重病患者,应尽量开展ABP监测,因其循环往往不稳定,持续的A BP监测对于观察病情是有利的。
但A BP监测可能出现出血、局部血肿甚至血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对它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利华,崔素雯.危重病护理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3:30
[2]Beverly Campbell.Arteral waveforms:monitoring changes in con-
figuration[J].Heart Lung,1997,26(3):204-214
[3]王士昌,胡金生.护理医学问答(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1:186
[4]徐道妙,蔡宏伟.非心脏手术中直接和间接测量动脉血压在不
同血压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1997,12(3):173-175
[收稿日期]2005-06-26
[参考文献]
[1]张建宏.脑卒中后肩部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12-
714[2]石学敏.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M].天津科学出版社,
2000:219-220
[收稿日期]2005-05-28
#
327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6Feb,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