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重点试验室-北京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合集下载

2015年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单

2015年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单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武汉大学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南大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吉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吉林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吉林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河海大学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南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南京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五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单

第五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单

附件第五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单序号机构名称1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2 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 南京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 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5 北京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高技术中心7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8 齐鲁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9 吉林大学工业技术研究总院10 中国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11 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2 安徽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3 中山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4 云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5 长江大学科技处16 深圳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7 江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8 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9 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 南京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1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创业育成中心22 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3 石家庄铁道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4 三峡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5 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6 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集团有限公司27 青岛海大新星计算机工程中心28 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29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30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31 中国科学院青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32 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33 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34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35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36 莱芜市泰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37 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38 北京中蔬园艺良种研究开发中心39 中国科学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40 上海电力学院技术转移中心41 中国科学院成都技术转移中心42 中国科学院海西育成中心4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44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5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4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光电技术研发中心47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 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49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50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51 新疆民族药关键技术及工艺工程研究中心52 中国科学院南京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53 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科技研究中心54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55 深圳市对接平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6 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57 湖南阿凡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8 蚌埠市科技情报所59 青岛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青岛技术交易市场)60 青岛蓝色科技信息管理有限公司61 东营市大势石油装备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62 太原市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63 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4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65 太原科创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66 北京华清科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67 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68 重庆工业服务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9 金华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70 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71 宁波市鄞州德来特技术有限公司72 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73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推广中心74 通辽市常设科学技术转移中心75 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76 常熟紫金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77 杭州绿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8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79 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80 杭州科畅科技咨询有限公司81 南通市通州区家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82 杭州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有限公司83 石河子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84 扬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85 长沙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86 温州市科技合作交流中心87 兰州西北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88 宁波高新区浙达技术转移咨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89 宝鸡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90 新医药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91 合肥三祥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92 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93 天津泰普医药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有限公司94 北京恒冠国际科技服务中心95 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

北交大通信专业综合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和网络协议部分

北交大通信专业综合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和网络协议部分

指导教师:周春月实验一主被叫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号码为空号时的信令流程。

3、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时的信令流程。

4、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的信令流程。

5、掌握移动台被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6、掌握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7、了解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二、实验仪器1、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台式计算机一台;3、小交换机一台:三、实验原理处于开机空闲状态的移动台要建立与另一用户的通信,在用户看来只要输入被叫号码,再按发送键,移动台就开始启动程序直到电话拨通。

实际上,移动台和网络要经许多步骤才能将呼叫建立起来。

以移动台和移动台进行通信为例,就包括主叫移动台和主叫MSC建立信令链接、主叫MSC通过被叫电话号码对被叫用户进行选路,即寻找被叫所处的MSC、被叫MSC寻呼被叫MS并建立信令连接过程等三个过程。

本实验主要是让掌握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主叫时MS和MSC之间的信令过程、以及为了完成通话连接,主叫MSC和被叫MSC之间的信令过程(即七号信令中的部分消息)。

四、实验内容1、记录正常呼叫的过程中,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2、记录被叫关机时,移动台主叫部分的信令流程3、记录被叫振铃后无应答时,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4、记录被叫号码无效时,移动台主叫的信令流程5、记录通话结束后,呼叫链路释放的信令流程五、实验步骤主叫实验: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

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

在主界面上双击“主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

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3、移动台主叫实验需要某一个被叫移动台的配合,在教师的协调下,选择一个作为被叫的实验箱,并了解此被叫的电话号码。

北京交通信息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处

北京交通信息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处

关于申报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一)我校参加完成的“城市公共交通精细化运营组织与精准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申报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特进行公示。

公示期:2017年3月21日至2017 年3月27日,公示内容见附件。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科技处反映。

根据相关要求,为了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何笑冬,51688552特此公示。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处2017年3月21日附件:1.项目名称:城市公共交通精细化运营组织与精准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2.候选单位(含排序):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祥龙公交客运有限公司3.候选人(含排序):黄建玲、汪波、李想、于海涛、姚恩建、肖冉东、何志莹、白云云、黄坚、孙蕊、杜勇、徐会杰、黄悦、张绍波、白霞4.项目简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拥有常住人口2100余万,公共交通工作日客运量超2100万人次,轨道交通最大日客运量突破1300万人次。

为解决北京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两千多万人次的运营组织与信息服务问题,本项目创新性地开展轨道交通动态客流精细化清分与精准预测等成套技术研究,地面公交时空运行状态精准化计算方法和智能化调度等关键技术研究,首次在北京发布实时公交信息服务和轨道交通实时拥挤度信息,有效地解决了复杂交通网络条件下运力运量自适应匹配,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1)创建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人车动态运营信息的实时、精准提取技术,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动态网络客流清分模型和多场景预测应用技术,提出了地面公交时空运行状态计算方法,为精细化运营组织和精准化信息服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11.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12.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13.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14.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5.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6.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17.天津火炬创业园协调服务中心
18.国欣棉花技术转移中心
19.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
21.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63、四川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64、山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65、安徽省科技研究开发中心
66、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67、济南市产学研协作管理服务中心
68、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
69、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70、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市场中心
71、陕西省民办科技服务中心
72、浙江火炬星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2.长春中俄科技园
23.吉林省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24.大庆市科技专利成果转化中心
25.上海电缆研究所
26.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
27.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28.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9.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30.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31.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无锡江大技术转移工程公司)
36.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37.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38.绍兴中纺院江南分院有限公司
39.浙江长三角与欧洲波罗的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40.安徽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41.芜湖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42.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43.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福建省技术转移中心)

技术转移研究报告

技术转移研究报告
- 清华科技园:“孵化+创投”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科技园,作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为创业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发展空间和优质服务。清华科技园发挥的作用包括提供创业环境和有效增值服务,促进高校成果产业化;通过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帮助企业跨越资金链条“死亡谷”;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支持企业研发,使其跨越实验室到产品之间的“死亡谷”;通过跨洋创业实现国际间技术转移,促进校企互动发展;建设科技条件平台,实现多方共赢局面;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促进校企学科共建、资源共享和人才互动。
1
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各种从事技术转移活动的主体,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若干活跃的技术转移创新型组织和有效的创新模式。
目前中关村园区里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的机构多种多样,创新型组织不断涌现。有来源于大学或国家科研院所的新型机构,有政府主导建立的一批技术转移中心,还有源自市场的独立承担技术转移服务的中介机构。创新型的组织是有效的技术转移的载体。
1.2孵化器与大学科技园
在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中,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作为技术转移的有效载体快速发展起来。到2004年底,中关村有孵化器46家,这些孵化器为创业型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提供了创业阶段所需的各类商务服务,引进了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甚至自己设立了创投资金)等多种金融服务机构,承担了大量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工作。一些专业孵化器如生物医药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等,还设置了专业化的公共实验和检测设备为企业提供服务。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成功实现技术转移提供了良好环境。
清华大学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简称企合委)成立于1995年7月,是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并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该组织通过与180余家国内外成员企业在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技术与经济结合,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窗口”作用。目前,企合委改变了以往“等企业上门”的工作方式,主动走访了二、三十家合作企业,真实地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并开始了相应的新的服务工作。

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重点试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处

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重点试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处

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以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信息科学研究所为依托、由北京市教委支持和批准开放的市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后流动站,“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两个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铁道部重点学科,可为硕士、博士、博士后及客座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

实验室面积约1200平方米,各种仪器设备总值达1110万元。

实验室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均已建立相应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育条件和研究环境。

现有固定人员31名,教授11名,副教授13名,讲师6名,包含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国家级专家2名,部级专家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

2012年,“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团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

该实验室研究领域有数字媒体处理与内容理解,智能感知与人机交互等,具体包括:图象处理、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数字水印的版权管理、其于内容的信息检索、流媒体技术、移动与普适计算、多媒体通信、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综合业务多媒体通信网、多维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语音编码、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NGN关键技术、信号处理与检测、神经元网络与应用、高阶谱分析、生物信号处理与检测、小波变换及其应用、压缩感知与稀疏表示等。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导师分组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导师分组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导师分组情况2012硕士研究生复试分组情况表分组IP 电磁光波导师招收专业张宏科、周华春、秦雅娟、罗洪斌、高德云、董平、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与安全、电苏伟、陈佳、郜帅、宋飞、杨冬子与通信工程闻映红、周克生、朱云、王国栋、崔勇、陈嵩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子与通信工程简水生、王均宏、延凤平、裴丽、宁提纲、李唐军、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陈根祥、任国斌、简伟、魏淮、王目光、张建勇、电子与通信工程刘艳、谭中伟、王春灿、陈美娥、苏晓星、张展刘云、孙玉、何德全、吕家国、李勇、毕红军、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与安全、电春月、卢燕飞、杨文考、张振江、王根英、沈波、子与通信工程穆海冰、贾凡、李兴华钟章队、朱刚、李旭、艾渤、姚冬苹、吴昊、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与安全、电焱、许荣涛、熊磊、雷蕾子与通信工程刘颖、杨维、荆涛、孙昕、娄淑琴、田洪现、赵军辉、霍炎陶成、谈振辉、赵友平、徐少毅、王海波、黄清郭宇春、孙强、赵永祥、张立军、张星、郑宏云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与安全、电子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与安全、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网无线1 无线2 无线3 有线电路陈后金、侯建军、刘颖、娄淑琴、黄琳琳、杜普选、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赵红、陶丹、周航、田慧袁小龙、李金城、李力南、周晓波、李修函集成电路工程微电子骆丽、刘章发、杨华中、李哲英、李晓光、郑陶雷、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自控1 唐涛、宁滨、穆建成、王化深、董海荣、郜春海、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李开成、马连川、王海峰、步兵、黄友能、徐田工程、智能交通工程、控制工程蔡伯根、赵会兵、邱宽民、陈德旺、王俊峰、赵林海、张勇、王剑、刘中田、上官伟、王忠立蒋大明、戴胜华、张三同、单冬、周永华、付文秀、叶唏、李国斌、衣法臻、王秀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工程、控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工程、控制工程自控2 自控3 自控4 自控5 自控6 侯忠生、刘泽、张严心、程轶平、郏东耀、金尚泰、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柳向斌工程、控制工程徐洪泽、魏学业、杨世武、尹逊和、陈福恩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工程、控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交通工程、控制工程宋永端、李润梅、刘峰、宋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概况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是由北京交通大学与国内知名企业深圳中兴通信公司合作建设的科研、教学、培训基地,占地面积450平方米,设备投资总额超过2500万。

自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来,实验室在科研、教学、培训等各个方面工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验室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与安全)、通信工程国家重点本科专业、四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

目前实验室具有教授5人,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占总数的80%。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通信网络理论、网络舆情传播及物联网技术。

1、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安全,主要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交网络、新闻、博客、论坛、微博客等用户行为分析技术,信息获取技术,高性能内容聚类分类技术,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热点话题与敏感话题发现技术,网络舆论传播与演化规律建模,以及话题趋势发展预测与引导技术。

2、通信网络安全技术
在网络安全研究方向,实验室侧重于网络安全认证技术、图像篡改信息检测、多媒体信息检索与认证、云计算安全、信息安全产品评测、软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3、宽带移动通信网络
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实验室在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方面研究集中在资源配置技术、网络资源优化、QoS控制技术、无线网络管理技术、无线MESH网络等方向。

4、物联网
物联网研究主要分为基础性研究、安全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基础性研究主要是以WSN和RFID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涉及到WSN的路由、覆盖、控制、节点移动、节能等。

安全研究主要分为WSN安全、RFID安全和软件安全三个部分,软件安全研究的重点在于实时软件安全测评、轨道系统软件测评和可持续现象的研究。

另外,实验室对应用性研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主要是把组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等相关行业进行结合,开发出一系列的应用产品,实现轨道交通,路政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二、设备平台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以下科研教学平台:
1、网络舆情科研平台
根据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实验室于2006年建立了网络舆情研究平台,该平台可以针对主流在线社交网络与BBS论坛等媒体社区中的网络数据流与信息流,及其话题高发性与高传播速度等特点,采用热点话题数据监测模型,实现实时抓取捕获,在进行大数据的清洗与预处理后实现互联网舆情数据的高效的存储、索引与管理。

此外,系统平台实现了针对获取到的网络舆情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社会关系挖掘、网络社区发现、网络热点与突发舆情发现、网络中舆情的传播与演进以及网络舆情预测功能。

图1 网络舆情科研平台
2、现代通信网科研教学平台
该平台是北京交通大学与国内知名企业深圳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建设的科研、教学平台,占地面积450平方米,设备投资总额超过2000万,在科研、教学、培训等各个方面工作中均发挥了重
要作用。

该平台主要是电信网络中业务应用、传输技术及网络支撑技术的研究教学平台。

图2 现代通信网科研教学平台
3、数字集群通信研究平台
本平台是新一代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研究应用平台,提供多种TETRA数字集群系统相关的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

图3 数字集群通信研究平台
三、成果
2011年至2014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铁道部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奖一等奖2项。

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5项、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7项、北京市科委项目5项。

主持或参与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共计56项,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共计74项。

四、可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专利等
1、网络舆论感知平台
互联网与在线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带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使得针对网络突发事件以及舆情信息的传播及演化的系统能够为政府以及各企业提供服务。

网络舆论感知平台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功能、数据预处理功能、大数据存储与索引、自动分类聚类功能、舆论话题分析功能、智能预测功能以及系统管理。

系统平台提供对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中的不同组织、结构、主题的站点以及动态网页,进行网络信息的过滤与采集;系统采用多种数据检索方式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检索所需信息,包括组合检索、二次检索、联想检索、模糊检索、纠错检索、标题检索、分类检索、日期范围内检索、专题检索、信息外部属性检索等;针对
网络舆情大数据的特点,采用基于矢量分析的分类算法以及自动对信息进行的相关性聚类,具有学习速度快,样本空间的需求少,准确率高的优点;针对实时采集与处理获取的网络舆论数据,系统实现了敏感信息感知、监控与报警功能,通过自由定制敏感信息字典以及监控规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动态感知的信息主动推送到系统管理员手中;此外,通过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分离与提取成分分量,特征分析,参数估计与调整,系统能够建立合理的预测模型,提供对舆情发展趋势的合理预测。

2、无线传感器节点及系统平台
无线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供电模块、处理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收/发模块等,相比于其他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由于受到能量、体积等各方面的固有限制,其各个模块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由于处理器模块计算能力有限,节点的操作系统通常较为简化,能够实现的功能有限;由于数据存储模块存储能力有限,传感器节点难以长时间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存储;由于供电模块能量有限,传感器网络的节能问题是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之一。

目前,随着节点各模块成本的不断下降,传感器节点的整体价格也不断下降,为大规模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提供了经济条件,使得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电子技术的日益成熟,节点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
至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仍然能够正常工作,这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此外,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节点的体积不断减小,微型化、美观化、精致化、智能化成为了无线传感器节点演进的另一个方向,这为发展人体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平台。

五、实验室主任介绍
刘云,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IET FELLOW,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互联网舆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主任等。

此外,刘云教授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HTRDP)评审专家,计算机网络协会高级会员、系统仿真学会高级会员、铁道学会高级会员,铁通公司高级顾问,北京市网宣办高级顾问。

刘云教授主持过国
家级、省部级,包括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课题等重大课题。

刘云教授曾主编多本专著和书籍章节,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检索检录。

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网络安全、智能交通等。

办公电话:51684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