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机床数控技术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3020103

总学时:36 学分:2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等。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现代数控技术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液压气动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的发展和运用,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使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机床数控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

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还定为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入学考试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数控系统、数控原理、插补原理、伺服系统、检测原理、数控编程概念、数控机床等有关基本知识,并通过基本实验增加感性知识。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论了解(2学时)

1.1 了解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

1.1.1了解数字控制和数控机床的概念。

1.1.2理解机床数字控制的原理。

1.1.3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特点。

1.2 了解数控机床分类

1.3 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历程。

1.3.2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3.3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1.4 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1.4.1了解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1.4.2了解数控编程技术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5了解中北大学《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团队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理解(4学时)

2.1概述

2.1.1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

2.1.2了解数控编程方法简介。

2.1.3理解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

2.1.4理解数控编程的工艺基础。

2.1.5了解编程的内容与步骤。

2.2数控编程的标准

2.2.1了解数控编程的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

2.2.2了解程序结构与程序段格式。

2.3数控系统的指令代码

2.3.1理解准备功能指令——G指令。

2.3.2理解辅助功能指令——M指令。

2.4手工编程

2.4.1理解数控孔加工程序编制。

2.4.2理解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编制。

2.4.3理解数控铣削加工程序编制。

2.5数控编程的数学处理

2.5.1理解基点和节点计算。

2.5.2理解刀位点的计算。

2.5.3理解非圆曲线刀位轨迹的计算。

2.6自动编程简介

2.6.1了解自动编程的基本概念。

2.6.2了解语言程序编程系统。

2.6.3了解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系统。

第三章数控系统的加工控制原理理解并重点掌握(6学时)

3.1概述

3.1.1了解计算机数控系统的组成。

3.1.2理解数控系统的工作过程。

3.2 插补原理

3.2.1了解插补的基本概念。

3.2.2理解脉冲增量插补的概念,掌握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算法。

3.2.3理解数据采样插补概念,掌握直线函数法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算法。

3.3刀具补偿原理

3.3.1了解刀具补偿的基本概念。

3.3.2理解刀具半径补偿的计算方法。

3.3.3理解刀具半径补偿的方法。

3.4 CNC装置的加减速控制

3.4.1了解加减速控制意义。

3.4.2了解开环和闭环半闭环进给速度计算方法。

3.4.3理解开环CNC系统进给速度控制方法:程序延时法和中断法。

3.4.4 理解数据采样系统CNC装置的加减速控制方法:前加减速控制和后加减速控制。

第四章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了解(4学时)

4.1 概述

4.1.1了解数字控制系统软件和硬件的总体组成,理解软件和硬件各自的功能,掌握CNC装置的工作过程。

4.2 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

4.2.1了解数控系统硬件综述。

4.2.2了解CNC装置的体系结构。

4.2.3理解单微处理器数控装置的硬件结构。

4.2.4理解多微处理器数控装置的硬件结构。

4.2.5了解开放式数控装置的体系结构。

4.3 数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4.3.1了解CNC系统的软硬件界面。

4.3.2理解CNC系统控制软件设计思想。

4.3.3理解CNC系统两种典型的软件结构。

4.4可编程控制器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4.4.1了解数控机床的控制信息。

4.4.2了解数控机床中PLC的形式。

4.4.3掌握PLC在数控机床上的基本应用。

第五章位置检测装置理解(4学时)5.1 概述

5.1.1了解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

5.1.2了解位置测量装置的组成与作用以及分类。

5.2 旋转变压器

5.2.1理解旋转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2.2了解旋转变压器的应用。

5.3 感应同步器

5.3.1理解感应同步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3.2了解感应同步器的应用。

5.3.3了解感应同步器检测装置的优点。

5.4 脉冲编码器

5.4.1理解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5.4.2理解绝对式脉冲编码器。

5.5 光栅尺

5.5.1了解光栅尺的结构。

5.5.2理解光栅检测的工作原理。

5.5.3理解光栅位移-数字变换电路。

5.5.4了解光栅尺检测的特点。

第六章数控伺服系统理解(6学时)6.1 概述

6.1.1了解伺服系统的组成。

6.1.2了解对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

6.1.3了解伺服系统的分类。

6.1.4了解伺服系统的发展。

6.2 伺服电机

6.2.1理解直流伺服电机及其工作特性。

6.2.2理解交流伺服电机及其工作特性。

6.2.3理解步进电机及其工作特性。

6.3 速度控制

6.3.1了解进给运动的速度控制。

6.3.2理解主轴驱动的速度控制。

6.3.3理解交流进给运动的速度控制。

6.3.4了解交流伺服电机的矢量控制。

6.4 位置控制

6.4.1了解位置控制的基本原理。

6.4.2理解数字脉冲比较位置控制伺服系统。

6.4.3理解全数字控制伺服系统。

第七章数控机床结构了解(4学时)7.1 概述

7.1.1了解数控机床结构组成。

7.1.2了解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主要特点。

7.2 数控机床的总体布局

7.2.1了解数控车床的布局形式。

7.2.2了解加工中心的布局形式。

7.2.3了解高速数控机床的布局形式。

7.2.4了解虚轴数控机床。

7.3 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

7.3.1了解主传动的基本要求和变速方式。

7.3.2理解直流或交流电动机的无级调速。

7.3.3理解主传动系统机械结构。

7.3.4了解高速主轴单元。

7.4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7.4.1了解进给传动系统的特点。

7.4.2了解滚珠丝杠螺母副。

7.4.3理解传动齿轮间隙消除机构。

7.5 数控机床导轨

7.5.1了解数控机床对导轨的基本要求。

7.5.2了解数控机床导轨的类型与特点。

7.5.3了解滚动导轨。

7.5.4了解静压导轨。

7.6刀具交换系统

7.6.1了解自动换刀装置。

7.6.2理解工件自动交换系统。

7.7 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

7.7.1了解数控回转工作台。

7.7.2了解分度工作台。

三、学时分配

五、大纲说明

1.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的由王爱玲教授主编的《机床数控技术》为主要参考书。

2.其他参考书有:王爱玲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3版的《现代数控系列》六本。

3.考试可采取开卷、闭卷、口试等方式,灵活掌握。

制定大纲:

王爱玲,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9月11日

大纲修订:张吉堂、马维金、刘永姜 2015年7月20日

《电气控制实训》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实训》教学大纲 《Electrical control training》 课程编号:030151003 学时/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自动化专业2010年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自动化专业 (二)性质 电气控制实训是在学训常用低压电器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控制环节、典型机床电气控制原理等章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用以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为学生今后取得中级工技能鉴定证书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电机学、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2、后续课程:无 二、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教学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的应用。通过对一些常用的控制电器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的认识和了解,达到对其能够正确的使用和选择。掌握电器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和分析的方法,并且能够设计出电器控制线路。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创新、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达到了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三、内容及安排 1、电工安全知识 教学要求:讲解人体触电知识、安全电压,讲解电气防火知识,重点介绍电气控制,触电预防措施。 教学目的:掌握电气控制回路触电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2、电工工具使用 教学要求:介绍测电笔、螺丝刀、钢丝钳、电工刀、剥线钳的使用方法并演示。 教学目标:会正确使用电工工具。 3、配线工艺 教学要求;讲解电器控制板导线配线具体要求,讲解并演示元件与元件连接,元件与端子连接,导线分裂把线的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配线基本原则,会进行安装,单位的编号,元件编号,能合理布置导线,正确进行电气控制板的配线。 4、设备元件介绍及元件的工作原理 教学要求:讲解各个元件在电器控制回路的应用及选择方法,重点讲解元件的选择。 教学目标:会选择设备元件,会设备元件的应用。 5、几种电气控制电路的接线图 教学要求:了解电动机常用的启动控制回路。 教学目标:接触器联锁的控制电路图,接触器控制Y—△降压起动电路图,时间继电路控制Y—△降压起动电路图。 6、查找各电气控制图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现代制造业中,数控加工技术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课程由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并探讨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与数控技术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数控机床的结构、操作使用及维护技术,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了解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和特点;掌握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和组成及按进给伺服系统的分类; 第二章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了解程序编制的内容和步骤;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加工方法;掌握程序编制代码及程序格式、坐标系定义;掌握各G指令、M指令功能及格式定义和编程方法;掌握程序编制中非圆曲线的节点计算方法;了解自动编程系统; 第三章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 掌握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和鉴相型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旋转变压器工作原理;掌握磁尺位置检测装置工作原理;了解光栅位置检测装置和激光干涉位置检测装置;掌握脉冲编码器工作原理; 第四章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 了解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逐点比较法和数字积分法插补法;掌握刀具补偿原理;了解STD80数控系统的硬件掌握步进电机的接口和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设计;了解操作面板接口和显示器接口设计;掌握数控指令输入处理;了解STD80数控系统的软件和直流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原理; 第五章进给伺服系统 了解开环、闭环和半闭环进给系统;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及驱动电路;

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教学大纲 编号:YJJX-QD-12-14 版本号:B/1 流水号:2008-3- 掌握直流伺服电机的调速控制;了解大惯量直流伺服电机的高速方法;掌握机械传动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及传递函数;掌握数控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六章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和总体布局 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及数控机床的总体布局 第七章数控机床的主运动部件 了解主运动变速系统的参数和主运动有级变速系统的设计;掌握主运动无级变速系统的设计;了解主轴部件设计; 第八章进给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 了解传动齿轮副、丝杠螺母副、导轨及回转工作台; 第九章数控机床的刀具与工件交换装置 自动换刀装置的形成刀库刀具的选择形式刀具交换装置带刀库的自动换刀装置实例柔性制造单元的工件交换装置; 四、实践环节 ●操作内容 1.操作面板及其功能应用 2.开机及原点复位:数控车床的开机及回原点操作方法与步骤。 3.机床的手动控制:方法与步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工件安装:液压卡盘的选择,卡爪直径的调整,夹持力大小及其调整,尾座位置的调整,工件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5.刀具安装:生产中常用的车刀及其选择,刀座及其选择,刀具安装方法、刀具干涉问题及其注意事项。 6.对刀与刀具补偿:试切对刀方法及步骤,接触式对刀与非接触式对刀。 7.程序输入与调试:程序输入方法与修改方法及步骤,程序调试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提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电子工艺教学大纲

《电子工艺》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320017 总课时:3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实践22学时)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工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限定选修课。讲授电子产品的基本装配工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电子工艺的一般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为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电子技术安全知识,科学的认识元器件及焊接技术,以及印制电路的设计与制造工艺,对国内外电子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以信号技术为支撑的制造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注:上表中,前一部分为理论学时,后一部分为实践学时。 四、主要仪器及设备 计算机、打印机、焊接机、制版机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附后) 1、元件测试10% 2、焊接练习(造型焊接10%,万能板焊接10%) 3、印制线路板的制作及电子小产品制作40% 4、FM收音机装配及调试30% 六、教学参考书目

焦辎厚电子工艺实习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4 张立鼎周志春先进电子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会2001.4 王卫平电子工艺基础电子工业2000

《电工技能实训》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修订时间:2006年4月 课程名称:电工技能实训 课程分类:实践教学 适用专业:机械、电气、机电专业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总学时:30学时课程总学分: 开课单位: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气、机电专业的一门独立实践课,学生在学习电路、电工技术、低压电器、电机等技术课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着重于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后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达到的熟练程度,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实践,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术;能独立完成一般的室内照明配线安装;能看懂电动机的一般基本控制线路,并能独立安装与检修。 另外,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文明生产习惯,克服困难,勤学苦练。 二、教学条件 1.教学条件符合电工作业条件(如场地、绝缘鞋、绝缘胶垫等); 2.有专用的电工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电力拖动实验室; 3.有各种电工仪表和工具及材料。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电工技能实训〉〉总学时为两周,实训项目为十一项,具体分配如下:实训项目内容学时 实训一电工基本操作 6 实训二照明电路的安装 6 实训三双重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12 实训四参观电机厂 6 总学时30 实训一:电工基本技术及电工常用仪表的使用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单股导线、多股导线的连接方法 2.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安全教育及考试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教学大纲(56课时) 西门子S7-200系列PLC版1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职业核心能力课 课程归属:信息与控制技术学院 编制人:徐文 编(修)制日期:2008年10月 审定组(人): 审定日期:2008年10月 适用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目前PLC集三电(电控、电仪、电传)为一体,性能价格比高、高可靠性的特点已使其成为自动化工程的核心设备。PLC作为具备计算机功能的一种通用工业控制装置,其使用量高居首位。PLC目前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支柱(PLC、机器人、CAD/CAM )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典型电路的基本原理,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阅读电气系统图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系统构成、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包括开关量控制、模拟量控制、数据通信及网络),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 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一种典型的PLC设备进行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设计、I/O 地址分配设计、以梯形图为主的PLC程序设计、控制系统的软件调试以及故障分析。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低压电器(模块一)、电气控制基本环节(模块二)、PLC 基础知识(模块三)和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实现(模块四)部分。其中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实现(模块四)部分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师资源选择三菱FX2N系列或西门子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1本教学大纲中涉及PLC实际教学的部分均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教学大纲

《数控车床操作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学时数: 75学时 适用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加工专业 曾用名:《数控车床实训》、《数车实训》 二、实训配套教材: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 主编:任国兴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本实训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数控车床操作实训》课是一门为产品加工工艺过程实现现代化的实践课,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加工专业、数控加工专业学生重要的技能实训课程,是今后学习其他数控加工不可缺少的基础技能课程。其任务与目的是培训学生掌握数车的基本操作技能及设备的调整;正确使用工具、夹具、量具、刃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结合数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本实训课的基本理论 本实训课基于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材料学、金属切削刀具与切削原理、机械制造工艺、数控编程等理论,以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展开实训。 五、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训方式:以实际操作为实训方式。

2.、基本要求:了解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的任务和特点;了解本工种的工作内容及机械加工的知识;了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设备管理制度;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编写加工中等难度零件的程序。 3.、分方向中级考证的专业通过考核达到数车中级的操作技能水平。 六、实训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课题内容,应进行相应水平的实际操作考核(实践考核)。 (2)学期考核,按平时作业成绩占50%,考核成绩占50%进行成绩评定。 (3)职业技能鉴定: 1、本大纲规定考核的职业资格名称:数控车床操作工 2、考核等级:四级/中级工 3、考核标准:按“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考核。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电子工艺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工艺基础》教学大纲学时数:拟定7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专业的一门工艺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气电子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子工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 2.掌握常用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印制线路板的制作 3.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工具、材料及工艺 4.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电子装配工艺 5.掌握电路的阶段调试及整机调试 6.整机装配实例操作 7.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规范与国家标准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附:整机装配实训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常用电子元器件 1.掌握电阻器、电位器的主要种类、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识别、检测和使用方法。 2. 掌握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的主要种类、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识别、检测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种类特性、主要技术参数、检测方法与识别以及集成电路的封装等。 4.掌握电声器件、光电器件和压电器件的种类特性、主要技术参数、检测识别方法以及工作原理。 5.掌握片状元器件的相关知识。 课题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1.主要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的结构与种类,认识常用材料,了解先进的PCB以及相关知识。 2.掌握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基本原则。 3.简单了解手工制作线路板。 课题三焊接工艺 1.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 2.掌握焊料与焊剂的种类、特性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3.掌握手工焊接技术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技能。 4.掌握自动焊接技术、表面安装技术的设备、工艺流程、注意事项 等相关知识。 课题四电子产品的防护与电磁兼容 1.了解电子产品的防护与防腐、电子产品的散热、电子产品的防震的相关知识。 2.了解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的知识,掌握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了解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的知识,掌握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 课题五整机装配工艺 1.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相关技能。 3.掌握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的分类、编制以及格式和填写方法。 4.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要求及过程。 课题六电子产品的调试与检验 1.掌握调试的相关知识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 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程内容: 1、货币的起源 2、形形色色的货币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的定义 5、货币制度 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 2、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3、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 本章重点:货币的定义和职能 本章难点:货币制度的理解 第二章信用 课程内容 1、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2、高利贷信用

3、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4、现代信用的形式 5、信用与股份公司 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 2、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 3、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4、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5、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本章重点:信用的概念和现代信用的形式本章难点: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课程内容 1、利息 2、利率及其种类 3、单利与复利 4、利率的决定 5、利率的作用 基本要求: 1、掌握利息、利率的一般概念 2、掌握利率的种类 3、理解复利公式的运用

4、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和作用 本章重点:1、利率的决定 2、利率的种类本章难点:复利的运用 第四章金融市场 课程内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 3、证券市场 4、金融衍生工具 5、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 基本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 3、了解证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本章重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本章难点:证券市场的概况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 课程内容 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电气控制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Array主要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及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电气控制线路及设计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主要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员掌握常用控制和保护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型号及选用方法,掌握电动机起动、反转、制动控制的基本环节,熟悉一般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使学员对电气控制设备具有一定的应用、维 护、改造与设计能力。 第一章常用低压电气 内容:常用手动控制电器;常用自动控制电器;常用保护电器。 重点:接触器、继电器、自动开关

难点:自动开关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常用控制电器的原理,熟记各常用电器的符号及用途。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Array 内容:电气制图和电气图的分类;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笼型多速异步电动 机控制电路;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电气控 制线路的其它典型环节。 重点: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制动控制的线路与原理 难点:星形—三角形起动;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控制电路 教学要求:掌握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降压起动、制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熟悉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控制 线路的原理。 实验: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第三章典型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内容:车床、钻床、磨床、万能铣床、锻压机、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重点:车床、钻床、磨床、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难点: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车床、钻床、磨床、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了解锻压机、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原理。 第四章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 内容: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原则;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中的元器件的选择;电气控制系统中保 护环节;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举例。 重点: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原则;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中的元器 件的选择;电气控制系统中保护环节。

《数控技术》教学大纲.doc

《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35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与编程 总学时数:45 学分:2.5 讲课: 39 实验: 6上机:课外: 适合专业:机械制造及工业自动化(本科)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向学生传授数字控制机床的控制原理、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发展趋势;熟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和时间分割法等插补计算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种插补计算的工作流程;掌握刀具补偿原理及算法;熟悉数控机床常用的检测元件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性;熟悉典型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以及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了解典型的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理论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逐点比较法等插补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各种插补计算方法的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建立、插补计算的工作流程、不同象限的插补计算方法的处理;掌握刀具半径补偿原理和计算,转接计算条件以及计算流程;掌握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工作特性及选用原则。 理解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特点,初始化程序、程序段的输入控制模块、预处理模块和插补计算模块的工作处理原理;理解光栅、脉冲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工作原理,理解步进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理解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调速工作原理。 了解数控机床的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及数控机床的使用特点,数控机床坐标系、指令代码的有关规定。了解典型数控机床的典型板卡(主板,存储器板,开关量输入、输出板,步进电机位控板,速度、位置控制板等)结构框图及工作原理。 三、实践教学要求 本课程安排3次试验,共6学时,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电工学 实验报告 实训时间: 2012/3/26 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 11 广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报告 no1 科目电子电工技术班级 1 报告人:同组学生日期 2012 年 3月 26日 f u1 图1-38直流电路基本测量实验电路 u2b +e1 -r4 510ω r5 330ω c 解 解:由图中可知,图中共有3个支路,afed,ad,abcd, 因为流经各支路的电流相等,所以 e2 i1=i4i2=i5 图中有两个节点a和d根据基尔霍夫定律(kcl)节点个数n=2,支路个数b=3对节点a有i1+i2=i3 对于网孔adef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1r1+i3r3+i4r4?e1 i1510??i3510??i4510??6v 对于网孔adcb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2r2+i3r3+i5r5=e2 i21000?+i3510?+i 5330?=12v 联立方程得 i1510??i3510??i4510??6vi21000??i3510??i5330?=12vi1+i2=i3 i1?i4i2?i5 i1=1.92mai2?5.98ma i3?7.90mai1=1.92mai2?5.98ma i3?7.90ma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u1=i1r1=1.92?10-3?510=0.9792vu2=i2r2?5.98?10-3?1000?5.98vu3=i3r3=7.9?10-3?510=4. 029v u4=i4r4?u3=i3r3=7.9?10-3?510=4.029vu5=i5r5=i2r5?5.98?10-3?330=1.973v 以a点作为参考点则va=0 uad=0?u3?0?4.029v??4.029v ubf?uba?ufa?5.980v?0.9792v?5.0008v uce?uca?uea?1.9734v?4.029v??2.0556 以d点作为参考点则vd=0 uad??u3??4.029v ubf?ubd?ufd=5.980v?0.9792v?5.0008vuce?ucd?ued?1.9734v?4.029v??2.0556v 1实验目的 (1)学习万用表的使用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6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6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6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年7月第2版

(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2070080 使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计划学时:54 学时计划学分:3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一般工业领域中电气控制技能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现场中多种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典型结构及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典型设备对电气控制的要求及控制方法,能够分析、设计基本的控制系统。 主要任务是: 1.学习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2.学习典型电气传动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线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及原理; 4.学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指令系统; 5.学习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 各种低压电器的原理,功能及符号表示,电器控制系统原理图的识读方法,电器控制典型环节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常用电器的选择方法,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电气控制的方法。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起动、调速、制动电气控制的原理,经验设计法继电接触控制线路的一般方法;OMRON PLC、三菱PLC及西门子S7-200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设计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能力,常见工业设备及建筑施设备电控原理的识图、分析能力,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能力。 2、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规律,常用电器的选择及经验设计法,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设计方法。难点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和PLC为中心组成的控制系统的读图和设计。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先修课程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应掌握单片机的组成及各部分工作原理,逻辑代数以及电动机的特性。 三.课程内容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数控数控机械系统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零件与部件、机构与夹具、液压、气压传动控制、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相关知识,数控机床主传动及进给传动系统、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及其他装置的结构介绍以及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及其维护与维修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结构,了解相关部件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机械部件的知识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一下几个方面要求:(1)掌握各零件与部件的种类、布局、机械结构特点与组成,了解机构与夹具。 (2)掌握数控机床主传动与进给传动的结构、特点与组成。 (3)掌握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种类与结构、特点与组成。 (4)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因而适宜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充分采用实物示教、演示实验等直观的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合理调节教和学中的比例,做到精讲多练,重在应用。教学中,注意将“讲练结合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用好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独立地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中应针对行业动态,时刻注意数控机床及其系统的变化与发展,生产实际现状,使教学不落后于数控技术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五年制)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工程训练Ⅱ教学大纲

《工程训练Ⅱ》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训练Ⅱ 课程代号:1535105* 总学时数:120学时学分数:5 适用专业:近机类、电类各专业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工程训练Ⅱ》是针对近机类、电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一门以制造技术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实际生产,认识工艺及其发展历程,学习技能的实践性技术基础课。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拓宽工程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实践基础。学生通过工程训练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1、了解机电工程基本知识,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常用的机电设备及工艺过程,初步形成正确使用通用设备和专用工具的能力及工艺分析能力。 2、了解数字化制造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编程;了解特种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体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3、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形成市场、技术、产品、销售、成本、效益、环保、安全等工程意识。并具有严谨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劳动意识、群体意识等。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基础》),《电工技术》(或《电子技术》)等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工程训练导学 工程训练导学安排在第一次课,内容主要包含:工程训练概述、安全教育和熟悉训练场地等。 工程训练导学要点 1、工程训练概述:工程素质的内涵;工程训练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等;明确工程训练的重要性及与其它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 2、安全教育:分析工程训练的特点,重点强调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教训,解读工程训练有关管理规定,如:训练纪律、安全规则、考核办法等。 3、熟悉场地:参观训练场地,熟悉各训练项目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对工程训练场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教学大纲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机电方向)的选修实践课之一。 1、知识目标 在课程试验的基础上,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原理、控制软件编制。 2、技能目标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调试与操作。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 3)培养学生素养,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 4)培养学习热情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选修实践课之一,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自动编程实训(实践)、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等课程的综合应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以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实训。可按项目化单元组织实训。各教学点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两项以上(包括两项)的实训项目,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实训内容。并以此为据,制定出实施性教学计划。 实训项目一 PLC应用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征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备(技术性能指标)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主要内容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动与动作特征 2、PLC的选型与配置 3、系统连接与调试 4、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实训项目二单片机控制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征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备(技术性能指标)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主要内容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动与动作特征 2、单片机的选型与硬件配置 3、系统连接与调试 4、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实训项目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目的要求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征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备(技术性能指标)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4、掌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动与动作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