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200道布森反射式望远镜的设计与制作
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望远镜的制作方法望远镜是一种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节,是天文爱好者和科研人员常用的工具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两块透镜、两个镜筒、一个三脚架、一个支架和一些固定工具。
第一步,我们需要将两块透镜分别安装在两个镜筒上。
首先,在一个镜筒的一端固定一块透镜,确保它安装得牢固并且不会晃动。
然后,在另一个镜筒的一端固定另一块透镜,同样要确保它的稳固性。
第二步,将两个镜筒分别安装在三脚架和支架上。
三脚架可以帮助望远镜保持稳定,支架则可以调整望远镜的高度和角度,以便更好地观察远处的物体。
第三步,调试望远镜。
将两个镜筒对准同一个物体,然后通过调整支架的高度和角度,使得透镜能够清晰地将物体的影像投射到眼睛所在的位置。
这一步需要耐心和细心,确保望远镜调试得到位,可以清晰地观察远处的物体。
最后,我们需要测试望远镜的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远处的物体,如树木、建筑物或者天空中的星星,来观察望远镜的成像效果。
如果发现有模糊或者畸变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透镜或者支架的位置来进行微调,直到达到理想的观测效果。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望远镜。
当然,如果想要制作更加精密和高端的望远镜,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但是,对于初学者或者DIY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制作方法已经足够满足日常的观测需求了。
总的来说,望远镜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有耐心和细心,就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望远镜。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制作望远镜,更好地了解天文知识,享受观测的乐趣。
如何制作一个自制的天文望远镜

汇报人:
目录
01
准备材料
02
制作过程
03
注意事项
04
制作建议
准备材料
PART 01
望远镜镜片
材质:光学玻璃或反射材料
尺寸和精度:根据望远镜规格和观测需求选择
镀膜:增加透光率,减少反射光
形状:抛物面或球面
镜筒
镜筒长度:根据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和观测目标来选择合适的镜筒长度
镜筒口径:根据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和观测目标来选择合适的镜筒口径
考虑望远镜用途
观测天体:选择合适的镜片和倍数,考虑安装赤道仪
拍摄照片:选择合适的相机和镜头,考虑安装导星系统
观看风景:选择合适的倍数和视野,考虑安装三脚架和防抖装置
其他用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望远镜类型和配件
参考专业制作教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习教程中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掌握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组装流程。
材料:通常采用高精度的铝合金或碳纤维材料,以确保轻便、坚固和耐用
镜筒的精度:镜筒的精度对望远镜的性能有很大影响,需要选择高精度的镜筒
调节螺丝
用途:调节望远镜的焦距
材质:不锈钢或铝合金
规格:根据望远镜的规格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螺丝
数量:根据望远镜的组装需求确定螺丝数量
固定装置
平衡锤:用于平衡望远镜重量,防止晃动
镜片保护
镜片清洁:使用专用的清洁剂和布料,避免划伤镜片
镜片移动: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保持稳定
使用环境
避免阳光直射
避免潮湿环境
避免高温环境
避免强磁场干扰
维护保养
定期清洁望远镜表面,保持镜片的清晰度
Φ200道布森反射式望远镜的设计与制作

Φ200道布森反射式望远镜的设计与制作20CM反射望远镜可以说是目视天文观测的一种标准配置,国内外很多知名的爱好者都拥有这种望远镜,他们用这种望远镜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观测。
多年以前河南开封的张大庆先生就给我磨制了一块Φ200抛物面反射镜(焦距107CM),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没能动手制作。
同好会的寇文也有同样口径和焦距的一面反射镜,他的望远镜已经快完工了。
北京另一位天文同好何景阳先生还热情地帮我做了一个铝质镜筒,我想现在该是动手的时候了。
我计划99年上半年制作一个道布森式的反射望远镜,下半年逐步完善它,同时作为一种尝试,为它加装两个步进电机,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
我将把我的每一个设想、每一步实践放在这个网页上,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与我分享制镜的快乐,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欢迎与我联系。
现在我手头的主要配件如下:•抛物面反射镜(主镜):焦距1075mm,直径198mm,厚20mm•小平面反射镜(副镜):短边直径35mm,厚12mm•铝质镜筒:内直径229mm,长度1000mm,壁厚1.5mm•目镜:接口31.7mm各种类型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其光学结构都是一样的(见上图),这里就不再罗嗦了。
装配望远镜的镜身首先要解决三大问题:•物镜的安装•目镜调焦座的安装•副镜的安装在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中,镜筒的内径一般比物镜直径大20~30mm,以方便物镜的安装和调节;另外镜筒的长度一般至少应等于物镜的焦距长度,这样目镜开口离镜筒端面有一定距离,可以避免杂散光的干扰,而且主镜焦点伸出镜筒不会太长,否则除非副镜尺寸足够大,当用广角目镜观测时,视场边缘肯定会有光线损失。
(然而我的物镜焦距和主镜筒长度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改变物镜焦距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加长镜筒长度难度也很大,外观也不好看。
所以设计时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必要时得在某方面作出牺牲。
)只有当主镜的光轴和目镜的光轴完全重合时,望远镜才能达到最好的成像效果。
然而即使在家仔细调整好光轴,经过长时间使用或长途运输后,光轴仍可能会歪,所以装配镜身时,主镜的指向、副镜的位置和指向以及目镜的指最好都是可以调节的。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及材料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及材料自制天文望远镜的魔法之旅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那种站在阳台上,仰望星空,幻想自己是探索宇宙的宇航员的感觉?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如何用家中的小物件,变身成一台迷你版的天文望远镜,让你也能在自家后院,享受追逐星辰的乐趣。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这段奇妙的旅程吧!你得准备一个足够大的透明玻璃罐子,这个小家伙就是我们的“天文台”啦。
别小看这小小的玻璃罐子,这可是制作望远镜的关键所在哦!记得要选个圆润光滑的瓶子,这样光线才能更均匀地照到镜片上,让星星们看得更清晰。
接下来,我们要准备一些特殊材料来装点我们的“天文台”。
找一块黑色的软布或者旧T恤,剪成几个小条,这些就是我们的“星图”,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辨认星座。
别忘了还有几块彩色的塑料纸,这些是“装饰品”,它们能让整个装置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现在,我们要把玻璃罐子倒置过来,把黑色软布或者旧T恤铺在罐子的底部,就像铺了一张神秘的星图。
然后,我们把彩色塑料纸贴在软布上,就像是给这张星图加上了边框,让它看起来更加完整。
我们把那些小条星图小心翼翼地固定在软布上,确保它们不会在移动过程中脱落。
搞定这一切后,我们的自制天文望远镜就大功告成了!你可以把它放在窗台上,对准夜空,就能看到那些平时看不见的星星、月亮和星座啦。
是不是感觉特别神奇?制作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小挑战,比如调整软布和塑料纸的角度,确保光线能够均匀照射到镜片上。
这时候,你可以尝试用镜子反射光线,让光路更加顺畅。
如果遇到难题,不妨上网搜一搜,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你哦!我想说,这次制作天文望远镜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我们对星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下次,当你再次仰望星空时,不妨想一想,那些遥远的星球,曾经是多少古人的梦想和追求。
让我们一起,用这份独特的方式,去追寻那些古老而美丽的星辰故事吧!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趣,不妨也试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天文望远镜吧!相信你会发现更多关于星空的秘密,也许还能发现隐藏在夜空中的某个特别的星座呢!记得分享你的发现给我哦!。
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望远镜的制作方法望远镜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它在天文观测、观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果你对望远镜感兴趣,那么你可以尝试亲手制作一台望远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望远镜制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两个镜片、一根纸管、胶水、剪刀、黑色纸板、透明胶带和一些细小的螺丝。
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望远镜。
首先,将两个镜片用胶水粘在一起,确保它们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然后,将这个组合好的镜片固定在纸管的一端,使用胶水或者螺丝来固定。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望远镜的光学部分。
接着,我们需要制作望远镜的外壳。
用黑色纸板和透明胶带制作一个望远镜外壳,确保外壳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完全覆盖住纸管和镜片。
外壳的作用是防止外界光线的干扰,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果。
最后,将制作好的外壳套在纸管上,用透明胶带固定好。
然后,我们的望远镜就制作完成了。
当我们使用这个自制的望远镜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选择一个光线较暗的地方观测,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
其次,要注意调整镜片的角度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观测效果。
最后,使用完后要注意保护好望远镜,避免镜片受到损坏。
通过以上的制作方法,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制作一台望远镜。
这样的望远镜虽然简单,但是在观测远处物体时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体验一下亲手制作望远镜的乐趣。
总之,望远镜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有耐心和细心,就能够完成一台简单的望远镜。
制作完成后,我们可以利用它观测星空、观鸟等,体验到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希望以上的制作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到望远镜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及材料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及材料1. 引言嘿,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咱们也能像牛顿那样,抬头看看星星?想要一台天文望远镜,但又不想掏空钱包?没问题,今天就来聊聊如何自制一台超酷的天文望远镜,跟着我,我们一起“捣鼓”起来!用简单的材料和步骤,搞定这件事情,保证让你在星空下,一展身手,成为小小天文学家!2. 材料准备2.1 主要材料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些材料。
这就像煮一碗面,材料可不能少。
你需要一块大约100毫米直径的凹面镜,或者说“聚光镜”,这是整个望远镜的心脏。
接着,一块相同直径的凹面镜,别忘了,这可是咱们的“眼睛”,负责把光线聚焦到一起。
再加上一根大约80厘米长的PVC管,这可是望远镜的“身体”,得坚固耐用。
2.2 辅助材料除了主材料,咱还得准备一些小配件,比如两块镜子支架、一些胶水和螺丝,当然,剪刀和尺子是必备的工具。
还有,咱可以准备一些黑色的喷漆,给PVC管来个“化妆”,让它看起来更专业,嘿嘿,细节决定成败嘛!3. 制作步骤3.1 组装镜子好啦,材料准备妥妥的,咱们可以开始动手了!第一步,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把PVC管平放。
接下来,拿出凹面镜,把它固定在管子的一端,确保它的曲面朝向管内,这样光线才能正确进入。
然后,咱再把凹面镜固定在另一端,注意要保持它们的中心对齐,避免光线跑偏,这样就能看到“星空大秀”了。
3.2 完成调试接着,咱们得调试一下。
把望远镜指向一颗远处的星星,慢慢转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这里需要点耐心哦,调试的过程就像是抓住那只“滑溜溜”的鱼”,需要一点技巧。
看到清晰的星星后,心里那叫一个美,仿佛成了宇宙的主人,嘿,感觉就像“抓住了星星的尾巴”!4. 小贴士4.1 保养与维护制作完成后,咱们可别忘了保养。
保持镜面干净是关键,定期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别让灰尘影响视野。
还有,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材料变形。
就像“细水长流”,只要平时多留心,望远镜就能陪你走过一个个星空之夜。
4.2 体验与分享最后,别忘了,观星的乐趣在于分享。
望远镜制作方法

望远镜制作方法简介望远镜是一种用来观察遥远物体的工具。
它可以放大物体,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本文将介绍望远镜的制作方法,让你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一台简单的望远镜。
材料准备制作望远镜所需要的材料有:1.两个塑料筒2.一段塑料管或纸质卷筒3.两块透明塑料片4.一块镜片5.胶带或胶水6.一根木棍或金属杆可选的材料包括:1.黑色卡纸2.亮铝箔制作步骤步骤一:准备外筒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较大的塑料筒作为望远镜的外筒。
取一个塑料筒,将筒壁剪去一小段,使其开口处略大于镜片的直径,这样镜片可以被放置在开口处。
步骤二:制作焦点将塑料管或纸质卷筒剪成一小段,将其固定在塑料筒的开口处,作为焦点。
焦点的长度应适当,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步骤三:添加透镜在焦点的另一侧,将一块透明塑料片固定在塑料筒上,以覆盖整个开口。
这块透明塑料片相当于望远镜的目镜,用于放大物体。
步骤四:制作目镜取另一个塑料筒,将其底部剪去,将一块透明塑料片固定在底部开口。
这块透明塑料片相当于望远镜的目镜,用于放大物体。
步骤五:安装镜片将镜片放在外筒的开口处,并固定在焦点的周围。
可以使用胶带或胶水将镜片固定好。
镜片的选择对望远镜的放大效果有很大影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镜片。
步骤六:调整焦距调整焦点与目座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可以用木棍或金属杆作为焦点的支撑,使其固定在外筒上。
可选步骤可选步骤一:增加遮光装置使用黑色卡纸或亮铝箔制作一个遮光装置,将其固定在外筒的开口处,可以减少光线的干扰,提高观察效果。
可选步骤二:添加三脚架如果你想要更稳定的观察体验,可以制作一个三脚架来支撑望远镜。
你可以使用木材或金属材料来制作一个简单的三脚架。
结论通过制作望远镜,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遥远的物体,并且加深对天空的了解。
制作望远镜的过程简单易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你能够成功制作一台属于自己的望远镜。
如何制造望远镜

如何制造望远镜望远镜被广泛应用于船只观测、海事检验等领域,它是研究宇宙的重要工具。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自己制造望远镜,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制作望远镜。
一、准备材料1.望远镜的镜面:一般是准确的透镜,也可以使用反射镜;2.机壳:一般是金属的,也可以使用木质的,用以固定望远镜的支架;3.螺丝:用以拧紧固定镜面和机壳;4.支架:望远镜支架支撑望远镜镜面;5.望远镜架:望远镜架支撑望远镜支架;6.磨光机:用以磨掉制造过程中望远镜镜面表面的瑕疵。
二、制作过程1.安装支架:首先,要把镜面、机壳和支架连接起来,需要用到固定螺丝。
需要注意,镜面要贴紧机壳,不要太宽松;2.磨光镜面:把镜面置于光学磨光机上,小心地研磨它,直到镜面表面光洁无瑕;3.安装架体:将支架安装在望远镜架上,以确保望远镜稳定固定;4.连接望远镜:将望远镜连接在调焦机上,以控制望远镜的聚焦功能;5.安装完毕:检查望远镜的连接,使用螺丝将望远镜架体贴合,如果发现螺丝松动,应及时加固;6.测试望远镜:安装完毕后,就可以测试望远镜的效果了,测试的内容包括望远镜的聚焦功能、图像质量等。
三、望远镜的维护1.避光:望远镜不能被阳光照射,这样会影响观测质量;2.避水:防止望远镜被雨水淋湿,造成望远镜镜面变色,影响观测效果;3.清洁:及时清洁望远镜镜面,以避免镜面积聚灰尘,降低观测效果;4.及时检查:定期检查望远镜螺丝是否松动,如发现松动,应及时加固;5.保护望远镜:使用望远镜时,一定要小心,以免发生意外,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要拆开望远镜,望远镜是由复杂的结构组成,拆开就会影响望远镜本身的性能。
总之,望远镜的制作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好准备工作,并且按照步骤操作,望远镜就能很快制作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Φ200道布森反射式望远镜的设计与制作20CM反射望远镜可以说是目视天文观测的一种标准配置,国内外很多知名的爱好者都拥有这种望远镜,他们用这种望远镜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观测。
多年以前河南开封的张大庆先生就给我磨制了一块Φ200抛物面反射镜(焦距107CM),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没能动手制作。
同好会的寇文也有同样口径和焦距的一面反射镜,他的望远镜已经快完工了。
北京另一位天文同好何景阳先生还热情地帮我做了一个铝质镜筒,我想现在该是动手的时候了。
我计划99年上半年制作一个道布森式的反射望远镜,下半年逐步完善它,同时作为一种尝试,为它加装两个步进电机,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
我将把我的每一个设想、每一步实践放在这个网页上,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与我分享制镜的快乐,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欢迎与我联系。
现在我手头的主要配件如下:•抛物面反射镜(主镜):焦距1075mm,直径198mm,厚20mm•小平面反射镜(副镜):短边直径35mm,厚12mm•铝质镜筒:内直径229mm,长度1000mm,壁厚1.5mm•目镜:接口31.7mm各种类型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其光学结构都是一样的(见上图),这里就不再罗嗦了。
装配望远镜的镜身首先要解决三大问题:•物镜的安装•目镜调焦座的安装•副镜的安装在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中,镜筒的内径一般比物镜直径大20~30mm,以方便物镜的安装和调节;另外镜筒的长度一般至少应等于物镜的焦距长度,这样目镜开口离镜筒端面有一定距离,可以避免杂散光的干扰,而且主镜焦点伸出镜筒不会太长,否则除非副镜尺寸足够大,当用广角目镜观测时,视场边缘肯定会有光线损失。
(然而我的物镜焦距和主镜筒长度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改变物镜焦距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加长镜筒长度难度也很大,外观也不好看。
所以设计时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必要时得在某方面作出牺牲。
)只有当主镜的光轴和目镜的光轴完全重合时,望远镜才能达到最好的成像效果。
然而即使在家仔细调整好光轴,经过长时间使用或长途运输后,光轴仍可能会歪,所以装配镜身时,主镜的指向、副镜的位置和指向以及目镜的指最好都是可以调节的。
这一点在整个望远镜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不能忘记。
首先设计物镜座。
《天文爱好者》杂志曾两次连载杨世杰先生的文章《怎样自制天文望远镜》,其中介绍了两种物镜的固定方法。
第一种是最简单的方法(下图A):找一个与镜筒内径相同的木板(底板),先用三个金属片弯成的小钩将物镜固定在底板上,然后用三个角铁把底板固定在镜筒上即可。
这种方法制作简单,镜片固定稳固,但物镜的指向调节很困难。
对于强光力的望远镜,校准光轴是很重要而且时常需要做的事,所以这种方法不太合适。
第二种方法(下图B)首先将物镜固定在一个小板上,小板通过三个螺栓与底板相连,螺栓中间加上弹簧,通过调节底板背后的螺母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物镜的方向。
这种方法制作相对复杂些,但使用效果却非常好,也是现在国际上很流行并且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而随着物镜口径的增大,其重量也在增加,上述第二种方法中所用的螺栓和弹簧的强度必须增加,这最终会导致物镜座的重量随物镜口径的变大而急剧增加。
因此对于较大口径的物镜(我理解应是大于30cm的)又有了一种新的固定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一块底板,没有小板,没有弹簧,但底板上却保留三个螺栓,螺母嵌入底板中,物镜片是直接放在螺栓的三个顶点上的,调节螺栓可以调节物镜的指向(螺栓顶点要打磨光滑,与镜片之间要垫上薄的皮革,以防止划伤镜片);为防止镜片滑动,要在底板上钉三个小木块挡在镜片边上,为防止运输时物镜片翻倒(正常观测时镜筒开口都是朝上的,物镜重量落在三个螺栓上,不会翻倒),三个小木块上还要各加一个木片,木片末端要超出物镜边缘3、4个毫米(见下图)。
观测时,物镜片只与两个防侧滑木块接触,与三个防翻倒木片不接触,没有任何外力卡住物镜,因此物镜不会产生任何形变。
这第三种方法制作难度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物镜变形最小,可运输时固定不太牢靠。
只要解决物镜固定问题,这还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另外,由于我的镜筒比较短,这种方法可以省出1~2cm的空间,我决定采用这种设计。
目镜调焦座和副镜的安装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它们都是依附于固定在镜筒内壁的一块钢质托板上的,请参见下图,具体设计想法下次再谈。
托板由一块120mm×100mm×2mm的钢板制成(见下图),两侧折弯,各打四个安装孔,然后只要在镜筒上打上相应的孔,就可以将托板牢牢地固定在镜筒的内壁上。
考虑到将来会接照相机,托板上会受较大的力,所以安装孔较多,所用材料也较厚。
有了托板,目镜调焦座的安装就容易多了。
常用的方法是做一个法兰盘,一端用螺栓与托板连接,另一端接目镜。
因为我手头有几个摄影用的M42螺口近摄接圈,所以我采用了更简单的方法,直接在托板中央挖一个直径42.5mm 的孔,找一个比较短的接圈,将它的外螺纹一端从这个孔中穿过,与另一个长一些的接圈的内螺纹相接,拧紧后两个接圈便与托板紧密连接,再做一个M42螺纹到31.7mm目镜的转接口,便可以固定目镜了。
副镜的安装我采用了比较独特的设计,简单易做,固定牢靠,而且副镜的各个自由度都可调节。
副镜由副镜托架固定,如2月8日的图所示。
副镜托架主要由四个零件组成,详见下图:1.T型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面构成,其椭圆面与副镜连接(可用胶粘或其他方法,注意不要让副镜受力太大而产生形变),另一面厚3mm,钻Φ4孔。
可以用铝合金型材制成。
2.圆柱体:直径8mm,可用铝棍车制,一端洗一个3mm宽、15mm深的槽,在与其垂直的方向上钻Φ4孔。
3.副镜托杆:用6mm钢棍制成,长度约大于镜筒半径,一端套扣(刚好能插入托板上的副镜托杆安装孔)。
4.连接件:用长方体铝块制成,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钻两个孔,一个8mm,另一个6mm,用以将圆柱体和副镜托杆连接。
为保证连接牢固,要在每个孔旁边打孔攻丝,安装紧固螺丝。
装配方法如下:T型体的一面插入圆柱体的槽中,用一个M3螺栓连接T型体和圆柱体。
将圆柱体和副镜托杆用连接件连接,副镜托杆的攻丝的一端用两个螺母固定在托板的副镜托杆安装孔中。
副镜托杆安装孔实际上不是孔而是槽,副镜托杆可以左右移动;连接件可以沿着副镜托杆上下滑动;圆柱体可以在连接件的孔中前后移动,左右转动;副镜可以绕圆柱体的螺栓转动以调节仰角。
副镜指向的方便调节为以后光轴的精确调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镜筒设计完成,马上开始动手制作。
首先将托板和副镜托架(除T型体)的图纸送给作机加工的师傅,几天后取到货。
T型体可以自己制作:锯两截角铝(可以从铝合金型材上锯下,与角铁一样,它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面),将它们的楞边对齐,另一面用环氧树脂紧密粘合,胶干后用钢锉锉成所需的形状,然后用手电钻打眼,T型体就做好了。
为了将副镜固定在T型体的椭圆面上,通常用的方法是先在T型体上固定一块长方形薄铁皮,薄铁皮的四个角弯上来就可以紧紧钩住副镜。
而我的副镜厚度很厚,超过其短边直径的1/3,不会产生形变的问题,所以我干脆在副镜的背后呈品字形涂上三小块环氧树脂,然后直接将它与T型体粘在一起了。
安装托板的工作主要就是打孔。
首先根据物镜焦距和焦平面伸出镜筒的距离可以确定托板的位置,然后在镜筒上作好记号,用手电钻打8个孔。
因为目镜调焦座一端固定在托板上,另一端要穿过镜筒,所以镜筒上要打一个大孔。
这个孔也可以用手电钻完成:先在镜筒上画好孔的边界线,选用较细的钻头(2mm),沿着线打一排孔(孔间距约1mm),然后用小的什锦锉将这些小孔锉通,大孔就完成了。
用8副螺栓将托板固定在镜筒内壁,安装上目镜调焦座和副镜托杆,然后用螺丝将连接体、圆柱体等零件安装并固定好,一切都是按照原设计进行,非常顺利。
在制作物镜座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底板是一个圆板,本打算找10~12mm 厚的木板用机器加工出来,但我最终只找到了8mm厚的胶合板,一时也没找到木工,我就自己在板上划好线,然后用钢锯锯出了这个圆板,不圆的地方最后用木锉修理修理,效果居然还挺好。
连接镜筒和底板的角铁必须牢固,我选用了2.5mm厚的角铁,每边各钻了两个孔。
因我的底板较薄,所以选用了螺栓将角铁和底板连接(其强度比直接用木螺钉要大得多)。
我买了三个M5的螺栓安装在底板上用来调节物镜的方向,本打算将螺母嵌入底板,但这样制作难度大,螺丝也容易松动。
我最后在底板上钻了三个直径略小于螺丝直径的孔,将螺丝直接旋入,借助木头的弹性和张力,可以将螺丝紧固,不会松动,同时借助改锥(起子)也可方便地对其进行调节。
在原设计中,防翻倒木片是固定在防侧滑木块的顶端的,这样防侧滑木块的高度至少要比镜片厚度大1厘米(达到3厘米),而它的厚度却受底板和物镜相对大小的限制只能略大于1厘米,其强度十分有限,将来物镜的安全要大打折扣。
最后我更改了设计,防侧滑木块的高度减小到1.5厘米,我另外找了三个2厘米宽、0.7mm厚的铝片,一端钻孔,借助固定角铁的螺栓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折弯,与物镜侧面平行,在安装完物镜后将铝片的末端再多折过来一些,这样,平时物镜与铝片不接触,当物镜要翻倒时就会被铝片钩住。
为防止划伤镜片和产生杂散光,铝片最后包上了一层黑色的电工胶布。
通过角铁将物镜座固定在镜筒底端后,镜筒部分就基本完工了,下一步是制作道布森支架。
没有支架望远镜用起来十分不便,但好的支架制作起来有很麻烦,于是我决定先做一个简单的支架。
虽然简单,可这还是标准的道布森结构。
首先给镜筒装两个“耳朵”:车两个10厘米直径1厘米厚度的圆饼(材料可以是铝或塑料),找7厘米宽的那种铝合金型材锯下长12厘米(略大于圆饼的直径)的一段,从其短边对剖开,铝板两侧面的高度留5mm,其余锯掉。
在镜筒重心部位两面对称的地方沿镜筒轴线方向各钻两个孔,孔距8厘米。
沿圆饼直径和铝板中心线也各钻两个相距8厘米的孔,用螺栓依次穿过圆饼、铝块和镜筒,拧紧后两个“耳朵”就安装好了。
有了耳朵,下一步是做镜架。
我将家中的一个旧方凳作了改造,去了一边的撑子,另两面加上木条锯出V型槽,镜筒的两各“耳朵”刚好能放在V型槽中。
这样,简单的道布森支架就完成了,虽然简陋,但现在用起镜子来方便多了,以后有时间再做一个好的支架。
除了镜筒内壁的无光处理,望远镜已大体完工了。
我调整了副镜和物镜的方向,当从目镜方向看过去,在副镜中物镜的像和副镜的二次像没有严重偏离圆心时,就认为光轴已经初步调整完成了。
天一黑我迫不及待地将望远镜搬到阳台上,终于在目镜中找到一颗星。
我开始调焦,期待着衍射环的出现,可令我奇怪的是,星像不但没有出现衍射环,甚至不能汇聚成一点,总是一团“小棉花”,亮星、暗星都是如此,对准月亮,更是模糊一片,什么细节都看不清。
怎么回事,物镜质量有问题?副镜变形?……大失所望!几天后又是晴天,我一下班就把望远镜拿到阳台上,我想到了望远镜内外温差导致的镜筒内空气的流动可能会影响像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