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小制作课程
1.5设计制作:简易望远镜-沪科教版选修2-3教案

1.5 设计制作:简易望远镜-沪科教版选修2-3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2.学会制作简易望远镜;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固定透镜的位置和角度;2.调试焦距。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出同轴的透镜和凝视器。
教学内容和方法一、引入1.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易望远镜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结构和原理;2.老师可以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
二、制作简易望远镜1.结对活动,每两名同学制作一个望远镜;2.老师提供所需器材:一根PVC管、两个透镜、一个胶管、两个卡扣、白胶和免洗胶等;3.学生根据老师讲授的要点进行制作:–镜筒制作:用PVC削出两段,长度分别为8cm和10cm。
将两段PVC管通过卡扣连接起来;–透镜准备:取两个光滑透镜,将其中一个放在PVC管内朝向远处,另外一个放在胶管朝向眼睛(需要将胶管稍作切割,以适应透镜直径);–定位透镜:固定在8cm的PVC管末端处安装一个透镜支架,将朝外的透镜固定在里面。
拧固时需要注意透镜的角度;–调试焦距:将10cm的PVC管套在另一端,根据自己的视力和距离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和角度。
三、实验探究1.拆开自行车手电筒,拿出其中的凝视器,调试恰好可以安装在制作好的简易望远镜上;2.进行实验观察:学生可在校园内寻找适合观察的物体或者借助教师提供的观察目标;3.总结发现:观察后可进行学生间的互动,总结优缺点和改进意见。
教学评估1.学生制作完简易望远镜后,进行小组间互评和自我评价;2.学生填写“制作过程记录表”,落实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和所发现的问题;3.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并进行简要分析。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的是大量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不断地尝试、失败和尝试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勇于创新的”能力。
在课后总结时,学生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对于课程的持续开展进行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DIY制作简易望远镜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DIY制作简易望远镜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DIY制作简易望远镜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了解自然规律,发展观察能力,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本文介绍了一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DIY制作简易望远镜,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光学原理和望远镜的构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准备材料:纸管、凸透镜、小支架、黑色纸板、牛皮纸、胶水、剪刀、铅笔等。
2.准备环境:选择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或者户外活动场所,保证活动安全。
3.制定活动方案: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活动过程1.介绍光学原理:教师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向幼儿介绍光学原理,让幼儿了解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制作望远镜: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望远镜的流程和材料,并一步一步地指导幼儿制作。
(1)将黑色纸板剪成两个圆形,直径分别为纸管的一半,用胶水粘在纸管的两端。
(2)将凸透镜固定在小支架上,然后将小支架粘在黑色纸板上。
(3)将牛皮纸剪成两个小圆形,直径略小于黑色纸板,用胶水粘在黑色纸板上,遮住镜筒两端的光线。
3.装配望远镜:教师让幼儿将两个镜筒对接,然后调整凸透镜的位置,让幼儿看到远处的景象。
4.观察天空:教师带领幼儿走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星星、月亮等天体,让幼儿体验到望远镜的功能和魅力。
四、活动总结1.回顾活动过程: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制作望远镜的过程,让幼儿对光学原理和望远镜的构造有更深入的理解。
2.分享成果: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欣赏和学习。
3.思考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幼儿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反思和总结。
五、活动效果本次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光学原理和望远镜的构造,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活动也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幼儿园自然观察——小小望远镜制作教案

幼儿园自然观察——小小望远镜制作教案幼儿园自然观察——小小望远镜制作教案导读:自然观察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幼儿可以培养对环境的关注和好奇心。
而为了更好地进行自然观察,制作一个小望远镜能够帮助幼儿们更近距离地观察大自然。
本文将介绍一个简单的小望远镜制作教案,帮助幼儿们制作属于自己的小望远镜。
一、材料准备(4个步骤)1. 两个纸杯2. 一根塑料管(长度约为15厘米)3. 透明胶带4. 一个小圆镜片(可在手工店购买)二、步骤详解(7个步骤)1. 将一个纸杯底部剪下,并且将剩余部分剪成一条宽度约为3厘米的带状物。
2. 将此带状物从一端开始缠绕在塑料管上,用透明胶带固定。
这个部分将成为望远镜的伸缩部分。
3. 在另一个纸杯的底部剪一个小洞,将塑料管的一端插入这个洞里,用透明胶带固定。
4. 将小圆镜片固定在另一个纸杯的底部,可以用透明胶带或胶水固定。
5. 将两个纸杯的口部对准,并用透明胶带固定在一起。
6. 轻轻伸缩塑料管,调整焦距,使得看到的物体更加清晰。
7. 小望远镜制作完成,可以开始观察大自然啦!三、使用技巧(3个步骤)1. 鼓励幼儿们去户外,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进行观察。
2. 在观察之前,给幼儿们一些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观察的对象,比如花朵、树叶、蚂蚁等。
3. 引导幼儿们关注观察对象的细节,比如它们的颜色、形状、运动等。
四、总结回顾小望远镜的制作给了幼儿们更近距离、更清晰的观察大自然的机会。
透过小望远镜,幼儿们可以发现原本难以察觉的微小细节,增强他们对环境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通过观察不同的对象,幼儿们还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植物、动物和自然界的知识。
制作小望远镜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直接参与自然观察的方式。
个人观点与理解小望远镜的制作教案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望远镜,幼儿们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制作完成后,望远镜的使用也能激发幼儿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地进行观察和探索。
初2年级科学实验:制作简易望远镜

初2年级科学实验:制作简易望远镜初二年级的科学实验:制作简易望远镜
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将探索一个令人兴奋的实验——制作简易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能帮助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仪器,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更近距离地探索天空中的奥秘。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两个透明的透镜,一个较长的纸筒,胶带和剪刀。
这些材料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它们将组成我们的望远镜的重要部分。
首先,让我们把两个透镜放在一起,确保它们能够准确地聚焦。
透镜之间的距离越远,我们的望远镜将能够看得越远。
接着,把这两个透镜固定在纸筒的两端,确保它们不会移动。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望远镜的主体部分。
现在是时候来测试我们的望远镜了!拿起你制作好的望远镜,找一个可以看得远的地方。
将望远镜对准远处的物体,通过看远处的物体来检验望远镜的效果。
你会发现,通过这个简易的望远镜,原本模糊的物体会变得更加清晰,好像它们离我们更近一样。
制作这个望远镜的过程不仅仅是手工技能的展示,更是科学原理的实践。
透镜的光学特性,使我们能够看到被放大的影像。
而调整透镜之间的距离,也是对光学焦距和放大倍数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望远镜,还深入了解了光学的基本原理。
希望大家在家也能尝试制作这个望远镜,探索更多有趣的实验,让我们的科学之旅更加精彩和充实!。
5.5制作望远镜(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假设物体距离物镜很远,请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推理并 论证成像的最佳距离。
最佳成像间距约等于物镜焦距
与目镜焦距之和,即f物+f目。
通过两个凸透镜组合使用,两次成像,可以使我们看清楚 远处的物体。通过光具座可以实现共轴调节。相较于手持望 远镜,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制作及使用望远镜
观察手持望远镜,尝试使用凸透镜、瓦楞纸、剪刀、胶带 等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望远镜,实现望远功能。
如何准确知道成像 的最佳距离?
确定最佳成像距离
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调节光源、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使三者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②将F型光源放在 98 cm刻度线处,物镜(f =10 cm)放在20cm 刻度线处,前后调节目镜(f =5cm)直至透过凸透镜看到F型 光源最大、最清晰的像。记录物镜与目镜之间最佳成像距离。
组装好望远镜,测试,看到倒立的实像
[课后学习拓展建议] 1. 为什么用手持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如何使自制望远镜成正立的像? 2. 如何让望远镜成的像更清楚? 3. 查阅资料,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及其成就。
制作及使用望远镜
①如图所示,分别用瓦楞纸包裹物镜、目镜,制作镜筒。
②根据测算的最佳距离,确定镜筒的长度范围。裁出凹槽, 作为目镜和物镜前后调节的轨道。 ③将两个镜筒嵌套在一起。根据需要,调整目镜镜筒的粗细, 以便实现共轴调节。
物镜
展示: 1. 自制的望远镜能否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2.简要介绍如何制作的镜筒; 3. 介绍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 该望远镜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简要谈一谈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认识物镜、目镜
望远镜的 放大倍数
f物
= ——————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学习新课一、制作望远镜望远镜种类很多,其中一种是由两组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组成。
1. 探究望远镜的原理【实验器材】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实验步骤】①先用一个凸透镜(焦距大的)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注意成像情况。
②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焦距小的)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③将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再观察远处的物体,对比两次成像的大小。
【分析论证,归纳结论】①将焦距较大的透镜放在焦距较小的透镜前面,观察物体,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
②将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将焦距较小的透镜放在焦距较大的透镜前面,再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
【演示实验】——《模拟望远镜》2. 望远镜的构造【播放ppt进行讲解】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比较长,叫物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比较短,叫做目镜。
望远镜示意图双筒望远镜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
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
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另一方面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3. 望远镜的原理【边画光路图边讲解】(1)物镜与目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2)望远镜的成像光路图注意: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
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
最后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等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
(由于物体距望远镜的距离很大,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且无限靠近焦点,可以近似地认为在焦点处,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尽可能靠近焦点)。
(3)视角【提出问题,引出视角的概念】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这样的像应该是缩小的,为什么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像被放大了?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视角越大,对物体观察越清楚。
幼儿园动手制作简易望远镜教案实施与反思

幼儿园动手制作简易望远镜教案实施与反思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动手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共享一篇幼儿园动手制作简易望远镜的教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案实施1. 教学目标1.1 认识望远镜的作用和原理。
1.2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 教学准备2.1 准备材料:空纸卷筒、双面胶、透明胶带、彩色透明塑料纸。
2.2 准备实物展示:展示一些望远镜的图片、实物,让幼儿对望远镜有初步的了解。
3. 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向幼儿介绍望远镜的作用和原理,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第二步:指导幼儿用纸卷筒和透明塑料纸制作望远镜的外壳。
第三步:幼儿用双面胶粘贴透明塑料纸,并用彩色透明塑料纸装饰。
第四步: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使用制作好的简易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
4. 教学反思4.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基本掌握了望远镜的作用和原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4.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亮点是教师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制作的环节很受欢迎。
不足是部分幼儿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操作需要更多耐心的指导。
4.3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意见下次实施时,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讲解,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望远镜的原理。
5. 总结通过动手制作简易望远镜的教案实施,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对望远镜有了初步的认识。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发现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观点和理解动手制作简易望远镜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教学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既能够在动手制作中锻炼操作能力,又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增加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讨论,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我们应当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幼儿园探索者:简易望远镜手工制作教学案例

幼儿园探索者:简易望远镜手工制作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启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兴趣非常重要。
通过手工制作简易望远镜,可以引导幼儿对天文、自然等领域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本教学案例将介绍如何在幼儿园中进行简易望远镜手工制作教学,以及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天空、观察自然景观等活动来增强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
一、材料准备1. 空纸卷筒、纸盒或塑料瓶;2. 透明塑料薄膜;3. 胶带、剪刀、彩色纸、胶水;4. 帽子或头带。
二、制作步骤1. 将纸卷筒或纸盒的一端粘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望远镜的镜片;2. 在望远镜的另一端剪一个小圆孔,这是幼儿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的窗口;3. 用胶带将望远镜固定在帽子或头带上,让幼儿能够戴在头上进行观察。
三、教学活动1. 介绍望远镜的作用和原理,引导幼儿对望远镜产生兴趣;2. 组织幼儿进行望远镜的手工制作,引导他们动手操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加强对望远镜的认知;3. 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日月星辰等,让他们感受望远镜的魅力;4. 带领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使用望远镜观察植物、昆虫等,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5. 结合幼儿园的科学游戏和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运用望远镜进行简单的科学观察和实验。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手工制作望远镜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在动手操作中增强了对望远镜的认知,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中,可以引导幼儿围绕望远镜展开更多的科学探索活动,比如观察天体、观察微观世界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
我对这个教学案例的理解是,通过手工制作简易望远镜,不仅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索,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这个教学案例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开科学探索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教学案例,幼儿可以在趣味中学习,增强对自然和科学的认知,同时也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