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光学望远镜设计基础

合集下载

光学课程设计方案-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方案

光学课程设计方案-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方案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二设计目的及意义(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相差;(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三设计任务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

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M)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一般特性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d=o。

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

作为一般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

图9—9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

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示。

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第5节--制作望远镜-课件(含视频)精选全文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第5节--制作望远镜-课件(含视频)精选全文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思考:位于图中的位置,两个物体谁看起来会大一些呢?
2
1
视角:从眼睛的光心向观察物体的两端所引的 两条直线的夹角。
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它在视网膜上所 成的像就越大,观察起来越清晰。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视角及视角大小的 影响因素
视角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和物体到人眼的距离有关。 说明: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f物/f目,。其中,f物是物镜的 焦距,f目是目镜的焦距。
为了让成像质量好一些,其放大倍数不过
大,取放大倍数为2至3倍即可。
如果要制作一个望远镜,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凸透镜 做物镜,什么样的凸透镜做目镜?
制作望远镜
2.选择物镜和目镜
(1)焦距:根据放大倍数,选择焦距合适的两块凸透 镜。 (2)直径:物镜的直径还要比目镜的直径大一些。 测量凸透镜的直径,以便于制作直径合适的镜筒。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5节 制 作 望 远 镜
观察与思考
活动1:1.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提前写好的小字,得到 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况。2.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上 面看到的像,进一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观察与思考
活动2:1.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注意成 像情况。2.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前面所成的像,注意 成像情况。3.调换两个透镜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课堂练习
3.对于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通过望远镜最终看到的是正立的天体的像 B. 所成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小,但相对于眼睛的视角增大了, 最终会感觉天体变大了 C. 最终看到的是一个实像 D. 最终所成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制作原理

望远镜制作原理

望远镜制作原理
望远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用于观测远处物体,提供高放大倍率和清晰度。

它的制作原理基于光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术。

首先,望远镜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目镜、物镜和支架。

目镜是望远镜的眼睛部分,负责放大和聚焦观测所需的光线。

物镜是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元件,负责收集和聚集来自观测目标的光线。

支架是望远镜的结构框架,用于固定和支撑目镜和物镜。

在望远镜中,物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设计和制作决定了望远镜的光学性能。

物镜通常由一定曲率的透镜或反射镜组成。

透镜望远镜使用透明物质如玻璃制成的透镜,反射镜望远镜则使用镜面反射光线的反射镜。

当光线进入望远镜时,首先经过物镜。

物镜收集光线并将其聚焦在焦平面上。

焦平面是光线汇聚的地方,也就是图像形成的地方。

接下来,目镜将焦平面上的光线再次聚焦,使图像放大并可见于人眼。

通过目镜观测图像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放大倍率来获得所需的视野和细节。

放大倍率取决于目镜的焦距和物镜的焦距之比。

较大的放大倍率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观测图像,但可能会降低视野范围。

此外,望远镜还可能配备附加的设备,如滤光器和减震装置,以提高观测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望远镜的制作原理涉及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制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协同工作,聚焦和放大远处物体的光线,使其形成清晰可见的图像。

这些原理和技术使我们能够观测到远处的天体和其他物体。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

第5节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课堂互动探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PPT展示各种望远镜图片.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人类离不开什么观测仪器呢?对,那就是望远镜.仰望灿烂的星空,借助望远镜可以将遥远的星空拉近一些.为什么望远镜可以帮助人看得更远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研究望远镜的光学原理,并制作简易望远镜.进行新课知识点1 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1.望远镜教师播放PPT,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望远镜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作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的叫作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学生实验】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一个放大镜,焦距短的放在眼前作为目镜,焦距长的作为物镜.远离眼睛,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呢?【现象分析】利用距离物体较近的凸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距离眼睛较近的凸透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了.【教师提问】这就是自制简易望远镜了.你能总结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特点吗?【教师总结】备课笔记拓展延伸进行新课【教师PPT展示】成像光路图,并播放视频总结望远镜的相关知识.2.视角与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教师提问】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呢?【点拨】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教师PPT展示】影响视角的因素:物体大小与物体远近.记忆口诀:距定物大视角大,物定距大视角小.【教师板书】1.视角的定义:从物体从物体两端向人眼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2.视角的影响因素: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3.开普勒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分析表明,开普勒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比.备课笔记深度理解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望远镜,第一次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第二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立”是相对于第一次所成的像而言的.所以人眼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的像.深度理解使用望远镜时感觉物体被放大的原因我们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取决于被观察的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所以感觉物体被放大了.进行新课拓展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像落在目镜焦点以内;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实像再次放大.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如图所示.知识点2 设计与制作简易望远镜【项目提出】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系的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来越深入了.根据透镜成像的知识,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望远镜.【项目分析】要自己制作望远镜,同学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2.设计一个望远镜,能够用它观察校园内远处的物体.3.根据你的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器材,制作一个望远镜.【项目实施】1.设计简易望远镜自制的望远镜可以采用单片的凸透镜作为目镜和物镜.(1)确定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了让成像质量好一些,其放大倍率不宜过大,取放大倍率为2~3倍即可.进行新课(2)选择物镜和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可以选择老人阅读用放大镜的镜片,也可以使用老花镜的镜片,还可以直接购买凸透镜.利用本章所学知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并根据放大倍率的要求,选择适当焦距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在选择两块凸透镜时,除了需要满足焦距的要求,物镜的直径还要比目镜的直径大一些.测量凸透镜的直径,以便制作直径合适的镜筒.应选择焦距较长、直径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焦距较短、直径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3)设计镜筒:在用望远镜对不同远近的物体进行观察时,需要调节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如图所示,镜筒可以设计成两段,让物镜的镜筒较目镜的镜筒粗一些,这样套在一起,便于在使用时调节.观察最远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约等于两块凸透镜的焦距之和;观察较近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2.制作及调试望远镜(1)制作:根据所选凸透镜的焦距和直径制作镜筒.例如,可以选用焦距约为20cm,直径约为5cm的物镜;焦距约为10cm,直径约为4cm的目镜.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对于上图所示的制作方案,你有没有办法减小望远镜两个镜筒间的缝隙?另外,还应注意每段镜筒的长度需合适,以便留出前后调节的空间.根据凸透镜的焦距、直径等数据,以及对镜筒长度的要求,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圆筒状物品(如装羽毛球的筒),也可以通过截取适当尺寸的长方形纸板(如瓦楞纸板或其他材料),并把它卷起来制成镜筒.(2)试用与调整:把目镜镜筒插入物镜镜筒内,把目镜放到眼前,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在观察时要通过对镜筒长度的调节,改变物镜与目镜间的距离,直到在望远镜中看到远处物体清晰的像为止.【展示交流】同学们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你的制作方案,分享你的收获.例如,在制作望远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改进的?还要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解,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比一比谁的望远镜更完善.备课笔记使用望远镜看到正立的像的方法(1)使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反射装置把所成的像先上下颠倒一次,再左右颠倒一次.(2)物镜使用凸透镜,目镜使用凹透镜.方法指导减小望远两个镜筒间的缝隙的方法:(1)截取适当尺寸的长方形纸板,在目镜镜筒上进行缠绕以填充缝隙;(2)选用的两个凸透镜的直径不要相差过大注意:观察最远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约等于两块凸透镜的焦距之和;观察教近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

光学设计-第15章--望远镜物镜设计

光学设计-第15章--望远镜物镜设计

第十五章 望远镜物镜设计望远镜一般由物镜、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构成。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方的物体成像在目镜上,经目镜放大后供人眼观察。

如图15-1所示。

图15-1 望远镜系统§1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一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参数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由焦距、相对孔径、视场等参数表示。

1 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物f 等于目镜焦距/目f 与望远镜倍率的乘积,因而,一般望远镜的倍率越高,物镜的焦距越长。

高倍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一米左右,天文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数米。

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多在mm 500~100之间。

2 相对孔径在望远系统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仍然为平行光束,因此物镜的相对孔径/物f D 与目镜的相对孔径/目f D /是相等的。

目镜的相对孔径主要由出射光瞳直径/D 和出射光瞳距离/p l 决定,目镜的出射光瞳直径一般为mm 4左右,出射光瞳距离/p l 一般要求mm 20。

为保证出射光瞳距离,目镜的焦距/目f 一般大于或等于mm 25,这样,目镜的相对孔径约为71~41。

所以,物镜的相对孔径不大,一般小于51。

但当物镜的焦距很长时,物镜的光瞳口径却可以很大,如天文望远镜中有口径为几米的物镜。

3 视场望远镜物镜的视场ω2与目镜的视场/2ω以及系统的视放大率Γ之间有如下关系:ωωtg tg ⋅Γ=/目镜视场因受结构限制,目前/2ω大多在070以下,这就限制了物镜的视场不会很大,一般在012以下。

二 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要求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同时允许视场边缘成像质量适当降低,因此它的结构型式比较简单,故望远镜物镜要求主要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而不校正对应于像高/y 二次方的各种单色像差(像散、场曲、畸变)和倍率色差。

由于望远镜要与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组合起来使用,所以在设计望远镜物镜时,应考虑到它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像差补偿关系。

在物镜光路中有棱镜的情况下,物镜的像差应当与棱镜的像差互相补偿,即棱镜的像差要靠物镜来补偿,由物镜来校正棱镜的像差。

利用光学原理构建简易望远镜设计

利用光学原理构建简易望远镜设计
断创新和改进
追求卓越
在望远镜设计领 域,我们应该追 求卓越与创新, 不断挑战自己, 提高产品质量和
用户体验
希望启发和 帮助
希望本次内容能 够为望远镜爱好 者和从事相关领 域的人士带来启 发和帮助,促进 望远镜技术的发

感谢观看
THANKS
望远镜的定义和作用
观察远处物 体
望远镜是一种利 用光学原理观察 远处物体的设备
光学设备
望远镜是光学设 备的重要代表之

视野放大
通过望远镜,我 们可以放大远处 物体,观察更清

多种用途
望远镜可以帮助 人们观察天体、 观赏景物,也可 以用于科学研究 和军事侦察等用

望远镜的分类
01 折射望远镜
包括折射望远镜和折射望远镜
军事应用
远距离目标锁定 隐蔽作战支持 智能辅助系统
娱乐行业
虚拟现实体验 全景观景功能 交互式观测模式
教育领域
实时观测教学 远程教学支持 互动学习体验
结语
广阔而有趣 的领域
光学原理构建简 易望远镜设计是 一个广阔而有趣 的领域,值得更 多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探索和
研究
持续关注发 展
未来,望远镜的 设计及应用将持 续发展,需要不 断关注科技进步 和市场需求,不
● 02
第2章 折射望远镜的设计原 理
物镜的设计
物镜是望远镜中负责 接收和聚焦光线的部 分。物镜的曲率半径、 折射率和口径会影响 成像质量。设计优秀 的物镜可以提升望远 镜的成像效果和清晰 度。
目镜的设计
放大物体
目镜负责放大物 体使其更清晰可

设计考量
需考虑放大倍数 及透镜材质等因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成本优化设计:在满足性能要 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提高性价比
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 确定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
优化望远镜系统结构
验证望远镜系统结构优化效 果
望远镜系统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了望远镜的成像质量、分辨率和观测效率。
优化方法:采用了光学设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望远镜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空间探测:探索宇 宙、研究天体物理
望远镜系统向更高分辨率、更大视场、更高灵敏度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多波段、多目标、多任务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智能化:实现自动跟踪、自动聚焦等功能 望远镜系统小型化:降低体积和重量,提高便携性 望远镜系统多功能化:集成多种观测功能,如红外、紫外、X射线等 望远镜系统网络化: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提高观测效率和共享性
优化效果:优化后的望远镜系统结构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分辨率和观测效率,满足了科研 和观测需求。
优化建议: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望远镜系统的整体性能、成本和制造工艺等因素,以实 现最优的设计效果。
望远镜系统制造与 检测
材料选择:选 择合适的光学 材料,如玻璃、
塑料等
切割成型:将 材料切割成所 需的形状和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无线电波进 行观测,如射电干涉仪、射电望远 镜阵列等
地面望远镜:在地面上运行的望远 镜,如凯克望远镜、甚大望远镜等
口径:望远镜的直径,决定了望远镜的 集光能力和分辨率
焦距:望远镜的焦距,决定了望远镜的 放大倍数和视场大小
光圈:望远镜的光圈,决定了望远镜的 进光量和成像质量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docx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docx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设计目的: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

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V法基本原理。

二、设计原理: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

为了观察远处的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 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

常见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

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

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

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

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首次拍摄的船底座大星云 2.6米VST望远镜,视场1°×1°,宽度达到满月的2倍。
45
天文学对光学望远镜的基本要求
聚光本领:反映望远镜能够探测暗弱天体的能力,通常用望 远镜能观测的极限星等来表示。
m是星等,f是星的辐射能强度。星等越大,到达地球表面的光 辐射能量密度就越小。聚光本领越大的望远镜才能获得微弱辐 射信息。 光学望远镜聚光本领表达式:
13
伽利略望远镜
3倍 8倍 32倍 口径44mm,焦距1.2米,放大倍率32。 1610年1月7日,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成为哥白尼日心说 的第一个观测依据。为了纪念伽利略,4颗卫星称为“伽利略 卫星”。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 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 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 的新时代,近代天文学的大门被打开了。 缺点:视场小。
有效视场:是指能够被望远镜良好成像,并进行观测的天 空区域对观测点所成的角度。 有效视场越大,信息量越大,使用效率越高。 不同科学目标,有效视场不同。 常规系统(球面、抛物面、双曲面等),有效视场在 1°左右。 可采用非二次曲面像场改正器增大有效视场。 增大焦比可增大有效视场,但不利于结构设计。 配备CCD相机成像观测,有效视场取决于CCD的尺寸。 配备光栅做光谱观测,有效视场与光栅尺寸相关。
30
格雷戈里反射望远镜
1663年,英国数学家格雷戈里(J.Gregory)发明。
主镜抛物面,副镜面型为椭球面。 能够避免折射望远镜的不足。 通过副镜放大,以及折叠光路,较短的镜筒能够获得较长的 系统焦距。 焦点在主镜后面,便于观测。 但由于当时工艺水平的限制,该系统没有做出。现在有些太阳望 31 远镜采用该系统。
17
复消色差系统
望远镜主镜是萤石或超低色散(ED)玻璃的透镜。
能让三种不同的颜色(通常是红色、绿色和蓝色)汇聚在相同 的焦平面上。 颜色的残差(二级光谱)比消色差透镜低一个数量级。
18
1米(40〞)折射望远镜
最大的折射望远镜,1897年建成,叶凯士天文台(海
尔创建,叶凯士资助)。 消色差光学系统,光学大师克拉克(Alvan Clark) 建造。焦距19.4米。
47
天文学对光学望远镜的基本要求
分辨率:能分开两个相邻天体位置 的能力。影响望远镜空间分辨率的主 要因素是望远镜的几何像差、望远镜 口径的衍射极限和地球的大气扰动。
光学望远镜种类: 折射式望远镜:伽利略、开普勒。 反射式望远镜:主焦点系统、牛顿系统、 卡塞格林系统、耐施密斯系统等。 折反射望远镜:施密特式望远镜。
12
伽利略望远镜
1609年秋天 ,身兼帕多瓦大学数学、科学和天文学 教授,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人类 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6
望远镜的发明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塞在偶然的机会中发明望 远镜。 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发明并制成世界上第 一架投入科学应用的、放大倍率40的双筒天文望远镜, 并作出一系列重要的发现。 伽利略首次证实:夜晚天空中的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 肉眼无法分辩的恒星所形成的图案。 400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指向天空。这 个小小的动作成就了天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从 此,人们的宇宙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多波段天文望远镜
γ射线望远镜(致密天体碰撞、中子星并合) X 射线望远镜(黑洞、中子星、脉冲星) 紫外望远镜(高温星、类星体) 光学望远镜(恒星) 近红外望远镜(红巨星、尘埃、星系核) 远红外望远镜(尘埃,原恒星,行星) 毫米波望远镜(冷尘埃,分子云) 射电望远镜( 21cm氢谱线,脉冲星)
卡塞格林系统
1672年,法国科学家卡塞格林发明。
凹抛物面主镜,凸双曲面副镜。 主镜有中心孔,光线经副镜后成像中心孔后,便于观测。 由于副镜的放大作用,且采用折叠光路,这样较短的镜筒 就可以获得较长的系统焦距,简化了结构。 视场较窄,像散较牛顿式严重,同时有少许场曲。
26
卡塞格林系统
1668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明,避免了主焦点系统的
缺点,45°平面镜将焦点移出镜筒,能量损失略多于主焦点 系统,但易于接近,观测方便,且转动平面镜,可以获得不 同的焦点位置安装仪器。 球面主镜。 牛顿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口径25mm, 镜筒长150mm,观测效果与当时2米长的折射望远镜相当。 25 但牛顿焦点不适合放大型终端设备。
19
国际上折射望远镜
20
国际上折射望远镜网站
https:///w iki/List_of_largest_optical _refracting_telescopes
21
折射望远镜不足点 有色差。
对红外、紫外光线吸收。 镜面(双面)磨制,加工困难。 随着镜子直径增大,很难保证材质的一致性。 大尺度的玻璃在熔铸过程中,很难保证没有气 泡等问题。 镜子支撑困难。
39
天文 望远镜 发展 历程
40
41
光学望远镜主要性能参数
有效口径 有效视场 来自光本领 分辨本领42
天文学对光学望远镜的基本要求
有效口径:物镜起集光 作用的直径,常用D表 示。 口径越大能收集的光量 越多,即聚光本领就越 强,口径越大越能观测 到更暗弱的天体。
43
天文学对光学望远镜的基本要求
施密特 折反射望远镜
ESO施密特望远镜 (1000/1620)
36
帕洛马天文台 1.22米 施密特望远镜50年代对 北天进行了照像巡天, 对亮于21m的天体全部 拍了照片,每张照片是 6.°6×6.°6。 著名的“帕洛马天图” ,对天体物理和天体测 量工作都有极大的推动 作用。
37
LAMOST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
A:望远镜口径面积;t:观测积分时间;△λ:频谱宽度; np:到达地球表面的光子数。Q:综合量子效率。
46
极限星等计算
极限星等是指望远镜所能见到最暗的星的星等。人眼所见的星 最暗为6等,而50mm口径的望远镜则为10.3等。口径愈大所能 见的极限星等愈暗。 望远镜口径(mm) 50 100 150 200 250 300 500 极限星等 10.3 11.8 12.7 13.3 13.8 14.2 15.3 分辨力(角秒) 2.28 1.14 0.76 0.57 0.46 0.38 0.23
地 面 、 空 间 观 测 10 空 间 观 测
人眼: 最早的光学望远镜
瞳孔: 可变2—8mm 细胞: 光探测器 响应波长: 4000—7000Å 极限探测率:5×10-17W (10个光子/秒) 极限分辨率: 1角分 人脑: 电脑
11
光学望远镜: 工作波段:0.4~0.7微米。
光学望远镜设计
第一讲:望远镜设计基础
本讲提纲
天文学概述 望远镜类型及其特点 望远镜的主要性能指标 望远镜研发过程和常用软件 望远镜通常的验收方法和指标
2
天文学: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结构和发展
的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命 科学等同为基础学科,具有6千多年历史。
3
研究意义:
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服务,如授时、编历、 导航、人造卫星轨道计算、大地测量、太阳爆发预报等空间气象。 认识自然规律,如宇宙形成、结构以及演化规律等。
研究方法: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
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试验室很难模拟。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 法主要依靠观测。观测有地面观测和空间观测。天文学的理论常 常由于观测信息的不足,天文学家经常会提出许多假说来解释一 些天文现象。然后再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修改 或者用新的理论来代替。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 的地方。 现象 观测 修正 初步模型 实测数据 改进模型
27
耐施密斯系统
1839年,英国工程师耐施密斯发明。在卡塞格林系
统中增加45°平面镜,将焦点移到镜筒外的赤纬轴或 高度轴。 这类系统通常用于地平式望远镜,这时焦点位置不 随镜筒的转动而变化,这样可以放置大型焦面仪器。
28
耐施密斯系统
29
折轴焦点系统
耐施密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焦点相对于望远镜完全不 动,适合于放置大型终端仪器,如光谱仪等。
1673年,约翰内斯·海维留斯( Johannes Hevelius )制 作的开普勒望远镜,焦距46米。
16
消色差系统
1733年,英国律师切斯特·穆尔·霍尔发明。
1758年,英国光学专家多兰德用两片玻璃(有不同色散 度的“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做物镜,降低了色差 和球面像差。 消色差透镜可以让两种不同波长(通常是红色和蓝色) 的光,都能聚焦在相同的焦平面上。
4
天文学分类:
其他更细分的学科: 按类型来分:
理论天文学 观察天文学 天文学史 宇宙学 星系天文学 高能天体天文学 太阳系天文学 远红外天文学 伽马射线天文学 无线电天文学 紫外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天体地质学 等离子天体物理学 中微子天体物理学 行星物理学
按研究方法分:
天体测量学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22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23
主焦点系统
最基本的光学系统,系统简单。 只有一个反射镜,光能量损失小。 旋转抛物面镜面系统,没有球差。 配像场改正镜后,可获得较大的视场。 焦比小,过大焦比增加镜筒长度,增加造价。 焦面仪器在光路中,操作不方便,且不宜放置大型仪器。 24
牛顿系统
7
国际天文学年
2009年,是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星空 400周年,因此,2009年被定为国际天 文学年。 “望远镜的使用,无疑是一场天文学的 革命,天文学的意义因此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