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附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就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②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③提高可靠性④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⑤集中管理⑥综合信息服务2. 略3. 用户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通信子网为用户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用户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的。
网络书稿第二版-(附习题答案)4. 星型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
星型网的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但可靠性差,中心节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出现故障则全网瘫痪。
网络中节点计算机连成环型就成为环型网络。
环路上,信息单向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传送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问题。
环型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
由于信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都要经过环路中的每个节点,任何节点的故障均导致环路不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较差。
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树型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与星型结构相比,由于通信线路长度较短,成本低、易推广,但结构较星型复杂。
网络中,除叶节点极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网状结构又称为不规则型,网络中各节点的连接没有一定的规则,一般当节点地理分散,而通信线路是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时,采用不规则网络。
目前,实际存在的广域网,大都采用这种结构。
5. 服务器操作系统:它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提供网络操作的基本环境。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2009-12-14 18:16:22)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含含答案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第七章网络安全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对哪几种威迫?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差别是什么?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举措都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面对以下的四种威迫:截获(interception ),中止 (interruption),窜改(modification), 假造( fabrication )。
网络安全的威迫能够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结中经过的PDU 进行各样办理。
若有选择地改正、删除、延缓这些PDU。
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假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结中去。
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三种,即改正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假造连结初始化。
被动攻击是指察看和剖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PDU 而不扰乱信息流。
即便这些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经过察看 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认识正在通讯的协议实体的地点和身份,研究 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认识所互换的数据的性质。
这类被动攻击又称为通讯量剖析。
还有一种特别的主动攻击就是歹意程序的攻击。
歹意程序种类众多,对网络安全威迫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应付被动攻击可采纳各样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应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合适的鉴识技术联合。
7-02 试解说以下名词:( 1)重放攻击;( 2)拒绝服务;( 3)接见控制;( 4)流量剖析;( 5)歹意程序。
(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 replay attack )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诈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
(2)拒绝服务: DoS(Denial of Service) 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断地发送大批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没法供给正常服务。
(3)接见控制:( access control)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
一定对接入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题(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B )A.主机-网络层B.互联层C.传输层D.应用层(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C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三、问答题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2章以太网组网技术一、填空题(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2)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3)非屏蔽双绞线由4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X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1)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B )A.内存中B.网卡上C.硬盘上D.高速缓冲区(2)关于以太网中“冲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A.冲突时由于电缆过长造成的B.冲突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C.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D.是一种正常现象(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C )A.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第3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一、填空题(1)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3类。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2009-12-14 18:16:22)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第二版)杨云江编著 的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第二版)云江编著的课后习题答案试卷题型:单选10 ×1 多选 5×2 填空15×1 简答9×5 分析10×2知识重点:异地备份,异地容灾的方案。
分析题:主要是知识的窜连,比如SNMP协议的几个版本第一章不考,第四章关于IP不考第二章1 网络管理的任务:网络管理包含两大任务:一是对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二是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2 网络管理的目标:是尽量满足网络管理者和网络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3 网络管理的基本容:(1)数据通信网中的流量控制;(2)网络路由选择策略;(3)网络的安全防护;(4)网络的故障诊断;(5)网络的费用计算;(6)网络病毒防;(7)网络黑客防;(8)网络管理员的管理与培训;(9)部管理制度。
4 故障管理的基本功能:告警报告;事件报告管理;日志控制;测试管理功能5计费管理的功能:l 以一致的格式和手段来收集、分析和表示计费信息;2 在计算费用时应有能力选取计算所需的数据;3 有能力根据资源使用情况调整价目表,根据选定的价目、算法计算用户费用;4 有能力提供用户帐单、用户明细帐和分摊帐单;5所出帐单应有能力根据需要改变格式而无需重新编程;6便于检索、处理、费用可再分配。
6 性能管理的主要功能:1工作负荷监测、收集和统计数据;2 判断、报告和报警网络性能;3预测网络性能的变化趋势;4评价和调整性能指标、操作模式和网络管理对象的配置。
7 安全管理的基本容安全告警管理;安全审计跟踪功能管理;安全访问控制管理。
习题:1.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网络管理包含两大任务:一是对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二是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通过对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可以了解网络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瓶颈和潜在的危机;通过对网络运行状态的控制可以对网络状态进行合理的调节,提高性能,保证服务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后习题答案 第2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浏览区
⑵ 用IE浏览器访问网站 在地址栏中输入要访问Internet网站的网址,然后按回车键。
20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3)IE的基本操作方法 主页: WWW服务器(Web站点)存放的是网页和在这些网页中插入 的其他多媒体信息文件的集合。当用户初访问这个站点时看到的 第一个超文本文件叫“主页”,一般情况下用index.html来命名 “主页”文件。 网页:组成网站的所有超文本文件都叫“网页”。 起始页:浏览器点开时自动链接访问的第一页称“起始页” 。 A 、设置起始页
1.通过联机终端方式接入
在以联机终端的接入方式中,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 的主计算机与Internet直接连接,并作为Internet的一台主机, 它可以连接若干台终端。用户的本地计算机通过通信软件的终端 仿真功能连接到ISP的主机上并成为该主机的一台终端,经由主机 系统访问Internet。
11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4.高级浏览WWW
万维网服务采用了称为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技术,它基于Internet的查询、信息 分布和管理系统,是人们进行交互的多媒体通信动态格式。
5.其他服务 ⑴ Gopher
它是菜单式的信息查询系统,提供面向文本的信息查询服务。
⑵ 广域信息服务器WAIS
WAIS(Wide Area Information System)用于查找建立有索引的资料(文件)。
④ 最后,本地终端对远程主机进行撤消连接。该过程是撤销一个 TCP连接。
9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3.FTP服务
访问FTP服务器有两种方式: 一种访问是注册用户登录到服
务器系统,另一种访问是用“匿名”(anonymous)进入服务器。 FTP建立连接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对于一个FTP服务器来说他会自动对默认端口进行监 听(默认端口是可以修改的,一般为21),当某个客户机向这个专 用端口请求建立连接时便激活了服务器上的控制进程,通过这个控 制进程进行用户名密码及权限的验证。 第二步:当验证完成后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还会建立另外一 条专有连接进行文件数据的传输。 第三步:在传输过程中服务器上的控制进程将一直工作,并 不断发出指令操作整个FTP传输,传输完毕后控制进程发送给客户 机结束指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网络管理的概念是什么?答:通俗地讲,网络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状态进行调整,使网络能正常高效的运行。
使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作出报告和处理,并协调保持网络的高效运行。
2.什么是TNM?TNM在电信网络的管理中有何重要作用?答:⑴TMN是电信管理网的英文缩写,是为保持电信网正常运行和提供服务,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所建立的软硬件系统和组织体系的总称,是现代电信网运行的支撑系统之一。
⑵功能:①根据各局间的业务流向,流量统计数据,有效地组织各链路上的流量分配;②根据网络状态经过分析判断进行电路调度、组织迂回和流量控制等,避免某一条网络链路过负荷和阻塞;③在出现故障时,根据报警信号和异常数据采取封闭、启动、倒转和更换部件等,尽可能地使通信及相关设备恢复和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3.分析集中式网络管理、层次化网络管理和分布式网络管理3种不同模式的特点。
答:⑴集中式网络管理系统可以统管全部网络,该模式是目前网络管理系统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优点是网络管理系统处于高度集中、易于全面做出判断的最佳位置,易于管理、维护和扩容;其缺点是可扩展性差,当管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时,网络管理不能相应的扩展,另外,管理节点是单一的失效点,一旦管理节点出现故障,将导致全网瘫痪。
此外,网络管理系统链路承载的业务量很大,有时将超出负荷能力,该模式的一种变形是基于平台的集中式管理;⑵层次化网络管理模式下,由各管理者各自所管辖的域,而由总管理者总的管辖对其他管理者所应管辖的部分,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分散了网络资源的负荷,使各个网络管理更接近被管理单元,降低了总网络管理系统需收集传送的业务量;其缺点是比集中式系统更为复杂,系统设备价格也相应有所提高;⑶分布式网络管理是一种与管理系统设备位置无关的网络管理系统,其优点是完全分散了网络资源的负荷,网络管理系统的规模大小可按需要来任意调整,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缺点是系统设置较为复杂。
4.什么是FCPAS?答:FCPAS是网络管理的五个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
5.试分析比较CMIP和SNMP之间的区别,并说明为什么在计算机网路中广泛使用SNMP?答:⑴区别:①CMIP变量不仅用于转发信息还可以完成各种作业,而SNMP不具备这种功能;②CMIP更加安全,它内置了安全机制;③CMIP功能强大,在单个请求下可以实现多种功能;④CMIP在异常网络下具有更好的报告功能;⑵SNMP是Internet组织用来管理TCP/IP互联网和以太网的协议,实现、理解和排错很简单。
6.结合实际应用谈谈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网管软件。
答:应考虑以下几点:⑴网管软件应该具有扩展性,并支持网络管理标准;⑵多协议支持和支持第三方管理工具;⑶使用说明详细使用方便;⑷是否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⑸集成性和灵活性;⑹是否具备尽可能大的管理范围和尽可能小的系统开销;⑺是否具有较强的开发工具。
7.在网络管理中主要的故障集中在哪些方面?应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排除?答:⑴物理故障,一种是使用专用的线缆测试仪来测试网线是否存在物理故障,另一种常见的物理故障就是网络插头误接,另一种情况与网路没有关系,一般要依靠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⑵逻辑故障,可以使用Traceroute工具;⑶主机故障,一种是主机的配置不当,还有一些故障与服务器的设置有关。
第二章1.简述网络管理协议的功能及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
答:SNMP是网络管理中实现各类操作的一种通用协议,其功能是保证各类操作的正常进行;通过SNMP管理员可以与各种支持SNMP的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设备的统一管理,不管这些设备是由哪些厂商生产,也不管具体的型号,只要支持SNMP就可以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进行统一的管理。
2.与ICMP相比,SNMP的特点是什么?答:SNMP为管理员提供了一个网络管理系统,负责网络管理命令的发出数据存储及分析等操作。
3.一个SNMP系统有哪三部分组成?并介绍每一个部分的功能。
答:⑴网络管理系统即系统的总控台,向管理员提供操作界面,以获取或改变被管理设备的配置参数、状态信息等;⑵代理介于SNMP与设备之间,代理与NMS通信并相应NMS的请求,从设备获取相应的数据,或对设备进行相关配置等操作;⑶代理服务器,在对非IP网络以及不支持SNMP的设备通过SNMP进行管理。
4.介绍MIB、SMI和SNMP之间的关系。
答:MIB是网络管理协议访问的管理对象数据,它包括SNMP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上的代理进行设置的变量,SMI用于定义存储在MIB中的管理信息的语法和语义,对MIB进行定义和构造;在SNMP系统中SNMP协议属于MIB和SMI的下层。
5.介绍SNMP的五种操作GetRequest,GetNextRequest,SetRequest,GetRequest和Trap的功能。
答:GetRequest:读对象操作,使管理进程向代理发起读的操作读取管理对象的值;GetNextRequest:读取当前对象的下一个可读取的对象实例值;SetRequest:管理进程更新代理中对象的值;GetResponse:代理对GetRequest/GetNextRequest/SetRequest这三种操作的应答;Trap:代理向管理进程发送事件值。
6.为什么在SNMP中要使用不可靠的UDP来传输信息?答:因为考虑到TCP对系统的开销大,不利于网络管理环境的要求,且UDP非常高效。
7.说明SNMPv1、SNMPv2和SNMPv3之间的不同。
答:SNMPv1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安全问题,SNMPv2对SNMPv1进行了改进,增加了GetBulkRequest和InforRequest两种操作,提供了安全管理规范;SNMPv3最突出的特点是安全性。
第三章1.什么是RMON规范?它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SNMP存在的哪些问题?答:⑴是对SNMP功能的一个扩展,主要是针对SNMP中管理进程与管理代理之间的通信缺少实时性以及轮询开销太大这种缺陷而提出来的一组MIB变量;⑵运行RMON的管理控制台和RMON代理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2.RMON具体实现了哪些功能?答:⑴;离线操作;⑵主动监视问题监测和报告;⑶提供增值数据;⑷多管理站操作。
3.与RMON相比,RMONII在网络管理中有何特点?答:⑴RMONII提供对OSI数据链路层以上的监控;⑵RMON可以分析MAC 层以上各层的通信;⑶RMONII可以提供不同层的网络应用所占用的带宽情况;⑷RMONII可以监控某一节点使用何种通信协议将数据发送到另一个节点;⑸是对RMON的补充。
4.共享式网络与交换式网络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管理上有何不同?答:⑴本质区别是用交换机来替代原来共享式网络中的集线器;⑵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它可以通过每一个端口对应的下连设备的MAC地址进行点对点的通信。
5.在SMON中,端口复制是如何实现的?答:将运行的管理站直接连接在交换机的复制端口上,将交换机与Internet连接的端口设置为被复制端口,通过端口复制可以将交换机中的所有的流量通过一个特定的端口复制到一个镜像端口。
6.在SMONII中如何实现对VLAN信息的统计分析?答:SMONII可以根据交换机的路由情况记录数据信息,这种信息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单一的数据源。
第四章1.试对比分析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统的特点。
答:FAT是用来在一些操作系统的磁盘中维护的表格或者列表,用来跟踪存储在磁盘中的各种文件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FAT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名必须以字母户口或数字开头并且不得包含空格;FAT32文件系统支持最大的27B的驱动器,可以更高效地使用空间,更稳定可靠更灵活;NTFS文件系统所提供的新增特性包括容错性和增强安全性等方面。
2.结合ext2文件系统存在的不足,说明ext3日志文件系统的功能特点。
答:⑴高可用性;⑵保证数据的完整性;⑶文件系统的速度快;⑷数据转换方便;⑸有多种日志模式。
3.名词解释:基本磁盘,基本卷,动态磁盘,动态卷。
答:基本磁盘是指物理磁盘,即一个物理磁盘在安装到计算机后,操作系统默认将其设置为基本磁盘;基本卷是指基本磁盘内的每一个磁盘分区或逻辑驱动器;动态磁盘是基本磁盘的一种;动态卷是指所哟动态磁盘上的卷都称为动态卷。
4.名词解释:RAID0, RAID1,RAID0+1,RAID3,RAID5,RAID6.答:RAID0也称之为“带区集”,它是一种冗余无校验的磁盘阵列;RAID1,即通常所讲的磁盘镜像,也成为镜像磁盘阵列;RAID0+1是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的产物;RAID3是一中带奇校验或偶校验的磁盘阵列;RAID5是一种带奇偶校验的带区集,它是在RAID0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写入数据的安全恢复功能;RAID6为了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一种RAID方式,是一种扩展RAID5等级。
第五章1.简述用户管理和目录服务之间的关系。
答:目录服务就是按照树状信息组织模式,实现信息管理和服务接口的一种方法,目录服务是一个代表网络用户及资源的基于对象的数据库。
2.试分析比较常见的几种目录服务NDS、AD、iPlanet、OpenLDAD和LDAP的特点。
答:NDS是能够人管理的角度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进行管理并能跟踪网络用户,网络管理员通过使用, NDS可以创建和控制用户数据库,并能够通过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目录管理它们;AD的造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存储了当前网络环境中所有资源的信息; iPlanet目录服务为大量用户开发外联网应用提供所需要的可伸缩性和信息控制;OpenLDAP是一个通过Internet进行集体开发的项目;LDAP是实现目录服务的一个协议,具有查询效率高的优点;树状的信息管理模式,分布式的部署框架以及灵活而详细地访问控制。
3.举例说明域目录树与域目录林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不同域之间是如何建立信任关系的。
答:当一个域被加入到域目录树时,这个域会自动信任上层的父域,同时父域也会自动信任这个新域,而且这种信任关系具有双向性。
4.域控制器在Windows 2000/2003操作系统网络管理中扮演什么角色?答:当用户从位于域中的一台计算机登录时,域控制器根据其活动目录内的账户数据来审核用户所输入的账户密码是否正确。
5.什么是全局编录?全局编录与域控制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⑴全局编录由域控制器扮演,其中包含着在活动目录内的每一个对象;⑵一个域目录林内的所有域目录共享相同的全局编录,而域目录林内的第一台域控制器就是默认的全局编录服务器。
6.本地用户账户和域用户账户有什么区别?在具有域的网络中如何管理用户账户?答:⑴本地用户账户是创建在非域控制器的“本地安全账户数据库”内的用户账户信息,本地用户账户只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上,而无法复制到其他计算机内;域用户账户存储在域控制器的活动目录数据库内,用户可以利用域用户账户登陆域,并访问网络上的资源;⑵在域控制器上为该用户创建域用户账户,然后让用户的计算机加入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