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栽护方案
竹类养护管理方案

竹类养护管理方案1. 简介竹类是一类多年生植物,具有快速生长、高度可塑性和美观等特点,在园林设计和绿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竹类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美观效果,需要进行定期的养护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竹类养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管理方案。
2. 竹类养护原则竹类养护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光照、通风、水分以及合理施肥等方面的需求。
以下是具体的养护原则:2.1 光照竹类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应选择光线充足的种植位置,并定期修剪周围的树木和灌木,确保竹类植物可以获得足够的阳光。
2.2 通风竹类植物对通风的需求较高,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在种植竹类植物时,应避免过密的植株布置,保证植株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以利于空气流通。
2.3 水分竹类植物喜欢湿润的环境,但对水分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
应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引发根部病害。
定期浇水,并保持土壤的湿润,但切忌积水。
2.4 施肥竹类植物需要适量的营养物质才能保持健康的生长。
应在植株生长期定期施肥,使用含有丰富氮、磷、钾的复合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竹类养护管理方案竹类的养护管理需要进行常规的植物观察和维护工作。
以下是竹类养护管理方案的具体内容:3.1 常规观察定期对竹类植物进行观察,包括生长状况、叶片颜色、病虫害情况等。
如发现生长异常或有害虫感染,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2 定期修剪定期修剪竹类植物可以促进分枝和新芽的生长,使植株保持紧凑的形态。
修剪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枝叶比例,并及时清除病态或死亡的枝条。
3.3 病虫害防治竹类植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竹蠹虫、竹斑病等。
在生长季节定期喷洒防治虫害和病害的农药或生物农药,防止害虫的繁殖和疫病的传播。
3.4 清除杂草定期清除杂草可以减少竹类植物的竞争压力,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
3.5 加强施肥在竹类的生长期进行适当的施肥,可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生长发育。
施肥时应根据品种和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种类的肥料,并按照施肥量和频次进行施肥。
竹类植物管养方案

竹类植物管养方案竹类植物是一类生长迅速、形态优美的植物,常常被用于园林绿化、庭院装饰以及盆栽养护。
为了确保竹类植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管养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竹类植物管养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土壤和盆器竹类植物喜欢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添加适量的腐叶土、河沙和园土的混合土作为培养基。
同时,在选择盆器时,应考虑竹类植物的根系特点,选择较深、较宽的盆器,以便根系的生长和扩展。
二、合理浇水竹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多的浇水导致积水。
一般情况下,每周浇水一次即可,但具体的浇水量要根据竹类植物的品种、生长环境和季节来调整。
在夏季高温时,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
三、适度施肥竹类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需要适度施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进行施肥,每个月施肥一次即可。
但要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养分过剩或根系烂根。
四、控制温度和光照竹类植物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8摄氏度。
在冬季寒冷时,应将竹类植物放在室内保暖,避免受冻。
此外,竹类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以选择阳光充足的位置进行摆放,但要避免长时间暴晒。
五、及时修剪和整理竹类植物生长迅速,容易长出过长的枝条和叶片。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进行修剪和整理,保持植株的形态美观。
修剪时要注意保持竹类植物的自然形态,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六、防治病虫害竹类植物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竹蚜、竹蛾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我们可以定期检查植株,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竹类植物的管养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水分、肥料、温度、光照、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等因素。
只有在合适的生长环境和科学的管养方法下,才能让竹类植物健康生长、茁壮成长。
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让您能更好地管养竹类植物。
竹子栽植实施方案

竹子栽植实施方案一、选址竹子适合生长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
选址时应选择离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较远的地方,以确保竹子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
二、准备工作1. 土壤改良:在选定的地点,需要先进行土壤改良工作。
将土壤中的杂草、杂物清理干净,然后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松土并平整表面。
2. 竹子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竹子品种。
常见的有短节毛竹、长节毛竹、黄金竹等。
三、栽植过程1. 挖坑:根据竹子的品种和规格,挖掘相应大小的坑洞。
一般来说,小型竹子的坑洞深度为50厘米左右,大型竹子则需要更深的坑洞。
2. 移栽:将竹子从原地小心移栽至坑洞中,注意保持其根系完整。
在移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竹子的生长方向,确保其竹笋朝上。
3. 填土:将挖出的土壤填回坑洞中,轻轻拍实,并在周围筑起一定高度的土丘,以便于灌溉和保湿。
4. 浇水:栽植完成后,需要充分浇水,以确保竹子的根系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
四、养护管理1. 灌溉:栽植后的竹子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造成积水和根部腐烂。
2. 施肥:每年春季和秋季,可适量施入有机肥料,促进竹子的生长。
3. 修剪:定期修剪竹子的枝叶,保持其整洁美观,并促进新的生长。
4. 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竹子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以保持竹子的健康生长。
五、注意事项1. 栽植时避免将竹子栽植在水稻田、菜地等农作物旁边,以免竹子的竹根扩展对农作物造成影响。
2. 栽植时避免将竹子栽植在狭窄的地方,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展开。
3. 栽植时避免将竹子栽植在建筑物、管道等地下设施旁边,以免竹根对地下设施造成损坏。
六、总结竹子是一种生长迅速、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栽植时需要注意选址、准备工作、栽植过程和养护管理等方面,以确保竹子能够健康生长。
希望以上的竹子栽植实施方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竹子栽植施工方案

竹子栽植施工方案1. 引言竹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资源,不仅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较高的环境价值和观赏价值。
竹子的种植施工过程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竹子能够良好地生长和发展。
本文档将介绍竹子栽植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准备、土壤改良、种植方法和养护管理等内容。
2. 选址准备2.1 选择适宜的场地在选择竹子种植的场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光照条件:竹子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因此选址时应选择光线较好的地方。
•土壤条件:竹子适宜生长的土壤是疏松、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应避免选择土质过于湿润或贫瘠的地方。
•水源条件:竹子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因此选址时应考虑水源的便利性。
2.2 场地清理在选定场地后,应进行场地清理工作,包括清除杂草、石块、残余物等。
清理完成后,可进行土壤改良工作。
3. 土壤改良3.1 基础肥料施用在进行土壤改良之前,首先需要施用基础肥料,以为竹子提供充足的养分。
常用的基础肥料有有机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等。
根据土壤的养分分析结果,控制好施肥量以避免过肥。
3.2 有机质添加为了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质,例如腐熟的堆肥、腐叶土或腐殖质等。
有机质的添加应与基础肥料的施用同时进行。
3.3 土壤翻松为了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松软度,可以进行土壤的翻松工作。
翻松时应将土壤中的杂草和根系清除干净,并将土壤松散开来,以利于竹子的生长。
4. 种植方法4.1 竹子种苗选择在进行竹子的种植时,应选择良好的种苗。
种苗应有较高的成活率和抗逆性,无病虫害。
可以选择成熟的竹子种子、竹子苗木或竹子分株等。
4.2 栽植孔准备在栽植孔准备时,应根据竹子的根系大小和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栽植孔规格。
栽植孔的大小通常为竹子的根系范围的2-3倍。
栽植孔的深度应略大于竹子的根系深度,以保证竹子的根系能够充分扎根。
4.3 栽植操作栽植时首先将竹子种苗放入栽植孔中,然后将土壤填埋到栽植孔中,注意将土壤填埋均匀,并轻轻拍紧,以保证种苗与土壤之间的接触紧密。
(完整版)竹子种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完整版)竹子种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竹子种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项目概述本施工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竹子种植施工方案,包括技术措施,以确保竹子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施工准备在进行竹子种植施工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 确定种植区域:选择适合种植竹子的地块,并考虑土壤条件、水源和采光情况。
2. 土壤改良: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包括调整pH值、施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竹子选种: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竹子品种,确保种植成功率高。
4. 所需设备:准备好必要的种植工具和设备,如锄头、铲子、浇水工具等。
种植技术措施在种植竹子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竹子处理:将竹子的顶部修剪掉,以促进分枝生长,并确保幼苗的生长走向直立。
2. 割断和移植:将竹子幼苗割断,使之与母体分离,并将其移植到预先准备好的种植孔中。
3. 深植:确保竹子幼苗的生长部分埋入土壤中,以增加其稳定度和抵御风吹的能力。
4. 适时浇水:根据竹子的需水量,在早晚进行适量的浇水,并且要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积水。
5. 施肥管理:定期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以提供竹子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竹子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影响竹子的健康生长。
安全措施在竹子种植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佩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和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 防止中毒:使用农药和化肥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避免直接接触和误食。
3. 预防意外伤害:在使用锐利工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及自己和他人。
结束语本施工方案涵盖了竹子种植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希望能为竹子种植工作提供指导,并确保竹子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在施工过程中,请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并注意安全问题。
祝愿竹子种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实施竹子绿化的实施方案

实施竹子绿化的实施方案竹子是一种生长迅速、具有良好的绿化效果的植物,其在城市绿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实施竹子绿化,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选址规划。
在进行竹子绿化时,首先需要对选址进行规划。
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是竹子生长的关键。
应优先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选择盐碱地或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选择适宜的位置进行竹子绿化,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城市的绿化效果。
二、竹子种植。
在选定好种植地点后,需要进行竹子的种植工作。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竹子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竹子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密度和间距,保证竹子的生长空间和充足的光照。
同时,要进行科学的施肥和浇水管理,确保竹子的健康生长。
三、生长管理。
竹子的生长管理是竹子绿化的关键环节。
在竹子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修剪和管理,保持竹子的整齐美观。
定期的施肥和浇水也是竹子生长管理的重要内容,保证竹子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持竹子的健康状态。
四、宣传推广。
在竹子绿化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的宣传推广工作,增强社会公众对竹子绿化的认识和支持。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竹子绿化的意义和效果,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竹子绿化工作中来。
五、监测评估。
竹子绿化实施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评估工作,了解竹子的生长情况和绿化效果。
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保证竹子绿化的效果和成效。
六、总结反思。
竹子绿化实施方案的总结反思是竹子绿化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总结反思,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竹子绿化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以上就是我们制定的竹子绿化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努力,为城市绿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竹子绿化成为城市美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绿化工程栽植竹类方案

绿化工程栽植竹类方案一、选取竹种竹类植物是一类生长迅速、耐寒、耐旱、喜阴的绿化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因此在城市绿化工程中广泛应用。
竹类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绿化植物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种植容易且生长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城市中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进行绿化工程栽植竹类时,首先要选取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竹类种植。
1. 高温地区:适宜选取如毛竹、石竹等耐高温的竹种。
2. 寒冷地区:适宜选取如冷竹、溪竹等耐寒的竹种。
3. 湿润地区:适宜选取如水竹、箬竹等能耐水的竹种。
4. 干旱地区:适宜选取如笋竹、刚竹等耐旱的竹种。
二、竹的选种原则1. 当地气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竹类植物。
2. 土壤条件:对于土壤条件较为苛刻的地区,要选择对土壤要求不高的竹种。
3. 用途:根据绿化的具体用途,选择相应的竹类种植。
三、竹类植物的栽种1. 场地准备:在进行竹类植物的栽种前,要对栽种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施肥等。
2. 栽种季节:竹类植物一般适宜于春季或秋季栽种,这两个季节的气温、降雨量和土壤湿度较适宜。
3. 栽种距离:竹类植物的栽种距离要根据不同的竹种和栽植地点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竹类的生长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来进行合理确定。
4. 栽种方式:竹类植物的栽种方式有分段式栽植、整株栽植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 养护管理:栽种后的竹类植物要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修剪等。
6. 生长环境:要根据竹类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进行合理的调适,保证其能在土壤、气候等方面得到合理的满足。
四、竹类植物的养护管理1. 浇水:竹类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水分,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浇水,既不能过浇,也不能干涝。
2. 施肥:对于竹类植物来说,适量的有机肥料对其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修剪:在竹类植物生长期间,要进行适当的修剪,清除老枝老叶,保持植株的整洁和通风。
4. 防治病虫害:竹类植物的病虫害主要有竹螟、竹蛾、甲虫等,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绿化竹子施工方案范本

绿化竹子施工方案范本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绿化竹子施工方案的范本,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竹子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该方案适用于城市公园、社区绿化、园林景观等项目,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2. 绿化竹子的选择2.1 竹子种类选择在绿化项目中,竹子种类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合的竹子品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化竹子品种:•黄金竹(Phyllostachys aurea)•刚竹(Bambusa oldhamii)•乌竹(Phyllostachys nigra)•湘妃竹(Dendrocalamus macclurei)2.2 竹子健康状况检查在选择竹子之前,应仔细检查竹子的健康状况。
检查竹子的叶子是否鲜绿、茎秆是否完整无损,并注意是否有虫害等问题。
只有健康无病虫害的竹子才适合进行绿化工程。
3. 绿化竹子的种植3.1 土壤准备竹子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竹子之前,应进行土壤测试,确保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符合种植要求。
若土壤条件不佳,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良,如施加肥料、改善排水等。
3.2 种植季节竹子的种植季节通常选择在春季或秋季。
在种植时,首先挖掘足够深度和宽度的孔,将竹子根系放入孔中,填土并轻轻拍实。
种植竹子时要注意株距和行距的合理安排,以确保竹子的生长和光照。
3.3 养护管理在种植竹子后的养护过程中,应定期给竹子浇水并施肥。
根据竹子的品种和生长环境,确定合理的浇水和施肥频率。
同时,需要定期修剪竹子的枝叶,以保持竹子的整洁和美观。
4. 竹子绿化的设计和布局4.1 竹子的用途和功能竹子可用于景观绿化的多个方面,如景观点缀、绿色屏障、遮阳、风景廊道等。
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在绿化设计中合理选择竹子的品种和布局。
4.2 竹子的景观效果竹子具有独特的姿态和韵律感,可为景观提供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设计中应将竹子与周围环境、其他植物和建筑物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竹子的栽植第一节选好栽植地点2.1.1选背风向阳、土层厚、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灌溉方便,不积水的地点。
第二节整地2.2.1栽竹子必须全面整地,深翻30-40cm,清除砖头瓦块。
每公顷施有机肥37500公斤。
第三节挖坑2.3.1 用品字形配置坑位,株行距各一米,坑直径50×50cm,坑深20-25cm。
第四节挖竹2.4.1选好母株:母株要选二年生,节间短,分枝低,竹竿不粗,无病虫害的立竹作母竹。
2.4.2 挖母竹时根据竹杆上最下一盘枝的方向,挖开土壤,找到去鞭,按来鞭短,去鞭长的原则挖竹坨,来鞭(按北面)留20cm,去鞭(南面)留30cm,坨宽20cm,土坨厚20-25cm。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坨还可以再适当增大。
坨上带几杆竹不是主要的,但必须在一根以上。
坨要用草绳包扎,北方竹子移植包坨应用蒲包再用草绳缠绕。
第五节栽植2.5.1栽植时期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
雨季移植以7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宜。
2.5.2运坨时应抱住土坨搬运,一人搬不动时要两人抬土坨,绝不许用手提竹杆。
装卸车时不准拖,压,摔,砸。
2.5.3栽植时:坨入坑要求原土面与新地面平,四周填土,踏实时不得踩土坨。
2.5.4填土:埋半坑土时扶植竹杆,浇透水,待水下渗后再埋第二次至满坑,然后作堰,再浇足水。
第三章竹子的养护管理第一节竹林的管护3.1.1竹林不准游人进入践踏,因此必须设置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各种铁质的、竹质的围栏,围栏高度、形式可根据当地环境决定,但以不能进入为主要依据。
3.1.2施肥:竹林以施有机肥为主。
时间以11-12月为宜,每亩可施有机肥5000市斤,设围栏,积竹叶是重要的施肥措施。
3.1.3浇水要抓住关键季节,春季出笋前(4月)要浇足催笋水,5、6月要浇拔节水,夏季雨水充沛可不浇或少浇,秋季(11月、12月)上旬浇孕笋水,冬季过于干旱的可适当喷水,竹林浇水要看天、看地、看竹林长势而定。
3.1.4培土:竹林要每年培土,厚度以5厘米为宜,时间利用冬季。
第二节竹子的扩繁与出圃3.2.1诱鞭:在计划延伸的位置,深翻土地,并压入青草或填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杂肥。
3.2.2竹林过密应适当出圃,出圃后应用土杂肥回填土坑。
第四章病虫害防治第一节原则是: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4.1.1坚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经常检查,掌握虫情发展规律。
4.1.2竹林应加强抚育管理,保留适当密度,砍除老竹,病竹,倒伏竹,使竹林通风透光。
使竹林健壮。
4.1.3引种时注意不从有病虫疫区引竹。
第二节消灭竹林虫害4.2.1注意消灭鳞翅目,舟蛾科的竹青虫。
可人工捕捉幼虫、茧、蛹。
4.2.2夜蛾科的竹笋夜蛾,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越冬虫卵。
4.2.3螟蛾科的竹卷叶螟,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老熟幼虫或蛹。
第三节消灭竹林病害4.3.1竹丛枝病:加强抚育管理,3-4月清除病竹,烧毁病枝。
4.3.2竹杆锈病:合理砍伐,使林内通风透光,及早砍除病竹烧毁。
4.3.3竹子都是外引种,应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如由于干旱、水湿、冷冻、日灼、风害、缺肥等所致。
(详细请参照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第五章竹子的间伐(修剪)5.0.1竹林的间伐应在晚秋或冬季,间伐的原则是“存三”(三度竹)就是四、五年生的立竹。
“去四”(四度竹)就是砍六、七年生的立竹。
“不留七”(七度竹)就是十年以上的老竹不留。
5.0.2砍伐量的依据是:砍密留稀,不是过密不砍。
砍小留大。
使留竹分布均匀。
5.0.3健壮竹林其立竹年龄组成应为1-2度竹占40%左右,3-4度竹占45%以上,5度竹占15%(5度竹主要养空)。
5.0.4适当钩梢:过密竹林冬季遇雪要压倒,因此应于11月适当钩梢。
未钩梢的密竹林,应于降雪后及时抖掉竹林冠部积雪。
附录一主要参考:1、毛竹北移技术图册农业出版社2、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竹子专辑) 1974(2)3、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竹子专辑) 1978(1)4、北方竹林生产科研资料汇集 1977年山西林科所1、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
造林地选择:以坡度平缓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乌砂土和砂质壤土为好,一般的普通红壤、黄壤都适宜栽培,要求微酸至中性。
盐碱土、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
整地:一般采用全垦整地,深度30厘米左右,清除林地中的树桩、石块,然后每亩挖60个定植穴,穴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
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挖平。
坡度在15°以上,采用水平阶梯整地。
2、造林季节的选择。
根据绍兴县10多年的实践,以选择梅季6月种植为最佳。
梅季种竹得用当年生新竹为母竹,种苗来源丰富,种后能立即发鞭,次年通常能出笋成竹,效果较好。
3、母竹的选择。
母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成林的快慢,所以选择好母竹非常重要。
确定母竹的好坏有四条标准。
(1)年龄:母竹的年龄以当年新竹及1~年生的好,因为这样的母竹所连的竹鞭处于壮年阶段,具有饱满的笋芽,有较强的发笋及抽鞭能力。
(2)母竹的粗度,一般以胸围2.0~3.5厘米为好。
(3)母竹分枝要低,生长健壮,节间匀称,枝叶繁茂,当年新竹幼叶齐全,竹竿硬实。
分枝低可降低母竹高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4)无病虫害、无开花枝。
4、母竹的挖掘与运输。
挖掘:在竹林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母竹(在林缘或稀疏竹林中挖的母竹质量较好),然后确定母竹的竹鞭分布方向,一般量下一盘分枝的方向与支鞭的方向大致相同,根据竹鞭的方向,按来鞭半尺,支鞭1尺挖取母竹,挖时注意不要扳摇竹竿,以免扭断螺丝钉,并且避免鞭芽损伤。
带土15千克以上,挖起后立即斩梢,切口要平,呈45°角,带枝叶7档。
运输:母竹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鞭芽与螺丝钉,远距离要进行包扎,装卸车子要尽量小心,缩短途中运输时间,路途远的要对母竹进行遮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
5、栽植要求。
1~2年母竹,6月上旬种植。
当年生新竹,要竹竿硬实挖掘。
母竹运到后应及时种植,种植时应掌握四点:(1)穴底要平;(2)竹鞭放平;(3)适当浅栽;(4)鞭土密接。
种竹时要根据母竹蔸的大小,适当修整穴塘,填回表土,穴底要平,解去母竹包扎物,放下母竹,放平竹鞭,使鞭根自然舒展,种竹不指望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大成林。
所以母竹竹竿不强求直立,而竹鞭一定要种平。
种竹的深度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5百米厘米为宜,可比原来略深,不宜深栽,栽得过深,容易引起烂鞭而不出笋,竹蔸下部要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然后回入表土,自下而上,分层踏实,注意不要使竹笋和竹鞭脱开。
基本种好后,每株再浇5~10千克淡水粪,再覆土培成馒头型,上盖松土。
再覆盖杂草保温。
高大的母竹要打桩固定。
天气久睛,土壤干燥经常浇水。
选择适生品种竹类适生或较适生气候的年平均气温12至22℃,一月平均气温5至10℃,极端最低温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至82%。
而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虽然七八月降雨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过500至600毫米,并不是竹子生长的理想气候条件。
因此,应选择抗寒性比较强的散生竹品种,如黄槽竹、金镶玉竹、黄杆京竹、紫竹、早园竹等。
上述品种不仅抗寒力强,而且在北方园林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科学栽种根据竹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栽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点,如假山、楼房、山丘的阳面。
栽种点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最好,若土壤过于黏重或是纯沙地,要进行改土。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地大约施用4立方米左右),进行耕翻,深度不低于40厘米。
我国北方栽种的竹类多为散生竹,一般采用移竹或移鞭的方法。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选择1至2年生长很壮、无病虫害、竹鞭鲜黄、竹芽饱满的竹鞭。
移竹时也一定要带地下的竹鞭,否则难以成活。
栽种季节以春末夏初为最好。
若太早会因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多风而影响成活;若栽种太晚竹子已进入速生期,伤根太多对成活也不利。
若采用当地苗源,也可在多雨夏季移种,但必须带坨。
栽种的深度应根据土壤的黏重程度而定,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
栽种后的管理竹子喜湿润,栽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特别是出笋期或幼竹生长期必须及时灌水。
移植栽种时,对地上植株要及时喷水,在有条件的每天9时前,下午3时后对竹叶进行喷水,也可用30%至5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
若是平坦地栽植,需在西北、北、东北三面搭防风障。
移竹栽种时,有“假死现象”,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竹叶可部分或全部脱落。
但只要枝干始终保持鲜绿色,注意保湿,均能重新发芽展叶。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竹蚜虫是危害竹子主要害虫之一,全年发生高峰期在北方多在8至10月份。
可用50%锌硫磷、50%杀蜈松各1000倍液喷杀。
另外还有白粉虱等虫害的危害,均要及时防治。
竹叶煤污病是竹叶病害之一,多由竹虫所引起,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除加强竹园管理,改善不良环境条件外,消灭竹蚜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二、种植地整理竹子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
整地是竹子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
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
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
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
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三、母竹的要求母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
优质母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
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
①母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
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
老龄竹(3年以上)不宜作母竹。
②母竹粗度:中径竹(哺鸡竹类、早园竹等)以胸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金镶玉竹、斑竹等)以胸径1~2cm为宜。
③母竹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
④土球直径以25~30cm为宜。
土球过小,母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
土球过大,则不便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