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作业
2018-阮玲玉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4页)

2018-阮玲玉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阮玲玉读后感
阮玲玉读后感,一代名人,红颜薄命,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阮玲玉读后感,
欢迎阅读!
阮玲玉读后感【1】
阿阮死后五十余载,一个叫翁美玲的女子重复了这个悲剧,也是在夜里,
在自己家中,只是吞安x药变成了开煤气自尽。
死前同样没有人知道明天这个女子就香消玉陨,都以为她能在风言风语中
继续支撑下去,那最后的狂欢不过是坚强的表现。
人言可畏,竟成了可怖的咒语,触咒即亡。
就在几年前,港星陈宝莲跳楼自杀,影响虽不如前,那两个名字却又被提起。
由此想到,如今娱乐圈这些女人怕也是不易。
赵薇穿了一次军旗装,成为众矢之的,虽然后来拍了抗日题材的《京华烟云》,却仍有人念念不忘地咒她早死。
谢霆锋的粉丝中看不上王菲的,又何尝不心心念念地盼着她交霉运?再说那章子怡,演了一部和日本军国主义毫不沾边的美国电影《艺伎回忆录》,国内
便有多少人要杀之而后快。
我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里是不是真的成天装着民族大业,以至于思想过度,成了鲁迅笔下的狂人,只不过那狂人只是害怕吃人,而如今这些新兴“狂人”
则整天嚷嚷着要把人给吃了。
阮玲玉XX资料范文

阮玲玉XX资料范文阮玲玉(1910.4.26—1935.3.8),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著名影星,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出生于上海。
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阮玲玉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代表作有《野草闲花》、《神女》、《新女性》等。
阮玲玉成名后陷于同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诬陷 * ,因不堪舆论诽谤于1935年妇女节当日服安眠药自尽,噩耗传来震惊电影界,鲁迅曾为此撰文《论人言可畏》。
阮玲玉生前出演电影29部,但历经乱世战火,目前仅发现9部幸存。
代表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最高水平,有中国英格丽·褒曼之称。
出演摩登女性引起轰动,被誉为“新兴电影运动第一只报春之燕”。
阮玲玉生平事迹出生成长阮玲玉一出生,她的父亲就被女儿的美丽深深折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阮玲玉二十五年的短暂生命中,第一个为她倾倒的是父亲。
踏足影界十六岁的阮玲玉迫于生计,不得不从崇德女校退学。
依着报纸上招聘启示,到明星影片公司考《挂名夫妻》的女主角。
她从那条直通大门,两旁盛开桃花的走道上,姗姗走向导演室时,所有的人都精神一振,助理导演要她做欢乐表情时,便轻盈地把头一侧,薄唇轻启,嫣然一笑;眼睛笑得更弯,也更妩媚,在唇角边还浮出一个逗人的浅涡。
当助理导演要她做悲伤表情时,原来留在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流丽的眸光顿时蒙上一层水盈盈的泪花,从泪眼中露出哀怨的神情。
卜万苍导演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她考取了。
这果断而迅速的决定使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和惊异。
望着姗姗远去的倩影,卜导演兴奋地说:“你们看,她像永远抒发不尽的悲伤,惹人怜爱。
一定是个有希望的悲剧演员。
”卜导演像个巫师,他的话,在阮玲玉九年的银幕生涯二十九部电影中得到了印证。
她从《挂名夫妻》开始,在影片中饰演各类不同角色,塑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妇女形象,其中有农村少女、丫头、女工、女学生、小手工艺者、女作家,以至交际花、歌女、舞女、* 、尼姑和乞丐,有正派角色也有反派角色;由少女演到老年,从旧社会的殉葬者一直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先进女性。
话剧_阮玲玉_戏中戏_结构分析

2010年/第6期(总第325期)●戏剧文学◆雷丽平内容摘要:话剧《阮玲玉》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剧中阮玲玉的私人生活和她的戏剧生涯重叠在一起,阮玲玉的戏剧生涯就是戏中之戏。
这种结构在勾连剧中人物之关系、推动戏剧情节发展、凸现人物性格特征、彰显和拓深剧作主题意蕴等多方面,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阮玲玉戏中戏结构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戏就是人生的写照,是人生的镜子。
可是戏中如果还有戏,那它意味着什么呢?所谓“戏中戏”(也称为“套层结构”),即是指一部戏剧作品之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
由于“戏中戏”具有直观性与双关意味,往往能够适当扩充并拓深戏剧作品固有的内涵意蕴。
而且其新奇别致的“横插一杠、节外生枝”的独特表演形式,还可以大大激活观众的欣赏兴趣,获得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良好戏剧审美效果。
话剧《阮玲玉》采用了“戏中戏”这一手法,剧中阮玲玉的私人生活和她的戏剧生涯重叠在一起,阮玲玉的戏剧生涯就是戏中之戏。
那么,《阮玲玉》“戏中戏”仅仅是作为一种戏剧结构编排的技巧,还是有更深刻的意义包含在其中呢?笔者认为,《阮玲玉》“戏中戏”的结构,在勾连剧中人物之关系、推动戏剧情节发展、凸现人物性格特征、彰显和拓深剧作主题意蕴等多方面,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以下试分别讨论之。
一、勾连剧中人物之关系,有力地推动甚至直接牵制了戏剧情节的发展演变,在局部乃至整体情节结构上发挥巨大效用。
话剧《阮玲玉》“戏中戏”的结构在勾连剧中人物关系,推动、牵制局部乃至整体情节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阮玲玉》“戏中戏”在局部性情节结构上发挥其效用的情形。
在《阮玲玉》片段5、6中,张四达让阮玲玉给自己的爹吊寿,希望得到母亲对阮玲玉的认可,但是当在灵堂阮玲玉哭述时,非但没有得到张家母亲的同意,反而得到一顿谩骂。
接下来的一个场景说的是阮玲玉脱下孝服,穿上红衣裙。
对空诉说:阮玲玉:(对空诉说)人们啊,世界呀,当羽毛刚刚丰满的孔雀第一次开屏,半羞涩半恐惧地展现自己美丽的时候,多像一个少女第一次悄悄地向着人世敞开自己的心扉!她们当中,哪一个的心灵里没有一方神圣的祭坛?哪一个不把自己视作一朵洁白浑圆初绽的花?当她向这个人世献出一切的时候,她也理应得到一切……腥臊的人世,不公平的天地,我把什么都给了人家,可连一个堂堂正正却又平平常常的女人都作不成,作一个侍奉人、伺候人、给人家又当牛马又生儿女的妻子都不可得,苦哇,苦哇……话剧《阮玲玉》“戏中戏”结构分析096这里,从局部来看,阮玲玉的独白,既勾连了上面张四达母亲对她侮辱之后的不满和控诉,同时也是阮玲玉考试《挂名夫妻》中的一幕情节,可以说是典型的“戏中戏”结构,当阮玲玉述说完,〔灯光大亮。
阮玲玉作业

阮玲玉作业一、《阮玲玉》中独白的作用。
独白是指在一定的场景或片段中,舞台上只有一个剧中人物或对观众或对自己说着台词。
此时的独白者可以是对刚才发生的事件作评论,也可以是进行自我表白,是一种特别的台上台下的交流。
纵观《阮玲玉》全剧,阮玲玉的独白虽然只有寥寥几处,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阐明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性格。
戏剧中使用人物独白,就可以将戏剧中主人公或其他人物的内心活动用语言的形式尽情地、毫无隐蔽地、完全公开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这样就能够清晰地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使读者能从灵魂心底的层面上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
在戏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阮玲玉在哭东家老爷的过程却转换为其入选演员的舞台过程中的独白“人们啊,世界呀,当羽毛刚刚丰满的孔雀第一次开屏,半羞涩半恐惧地展现自己美丽的时候,多像一个少女第一次悄悄地向着人世敞开自己的心扉!她们当中,哪一个的心灵里没有一方神圣的祭坛?哪一个不把自己视作一朵洁白浑圆初绽的花?当她向这个人世献出一切的时候,她也理应得到一切……腥臊的人世,不公平的天地,我把什么都给了人家,可连一个堂堂正正却又平平常常的女人都作不成,作一个侍奉人、伺候人、给人家又当牛马又生儿女的妻子都不可得,苦哇,苦哇……”略带哭腔的声音中,透露出阮玲玉受到东家太太尖酸刻薄地嘲讽后,对遭到不公平对待的愤恨以及对等级分明的社会的厌恶,也显露出阮玲玉作为新时代女性身上所展现出的不屈从于命运的反抗精神。
在全剧末尾阮玲玉服药后阮玲玉以“来吧,敌人们、友人们、仇人们、爱人们,都来吧,来呀!”为开头用略带嘲讽的话为一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做总结。
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都曾付诸感情,只是男人有男人的弱点:初恋的张四达,曾经海誓山盟,却最终敌不过距离的考验,赌场的欢乐远胜于自食其力;另一个是唐文山,他可以满足阮玲玉作为女人的虚荣心,可是却是在用自己的虚伪掩饰,重视的不是阮玲玉的人,而是自己的财产;还有就是风流倜傥的穆天培,才华横溢,却始终是大男孩的心态,缺少担当的气概,给不了阮玲玉想要的安全感。
复活的神女:阮玲玉的银幕人生与当代意义

复活的神女:阮玲玉的银幕人生与当代意义dean5 发布于: 2012-04-29 03:20阮玲玉在她那个时代也是玩“四连拍”的高手阮玲玉,一个被美丽与哀愁所缠绕的名字。
尽管她所指称的一代名伶早在多年前就已香消玉殒,但她身后依然源源不断地被各种文化经验和历史记忆所反复阐释和定义,以至于迄今为止,阮玲玉这个名字仍是一个足以激发人们文化想象力和意义再生产的灵感之源。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昔日“老上海”为标志的怀旧文化中,阮玲玉再次与30年代上海城市空间一起成功复活,化身为一尊人们赖以重建并分享记忆,与往昔岁月展开精神对话的时光女神。
今天,“阮玲玉”三个字或许早已脱离了她的历史本体,被各种当代话语所叠加、所渗透,更多只是一种“关于过去的形象,而不是过去本身”。
但这不妨碍我们经由她来遥想当年,把自身的文化经验投注到对她的怀想和叙事当中,以此达成历史和当下的对话和交融。
1927年刚出道时的阮玲玉,罕见的短发照【默片神女:银幕和人生的双重传奇】阮玲玉,小名凤根,学名玉英,祖籍广东香山县南蓢左步头乡。
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虹口朱家木桥祥安里。
父亲阮用荣(1871-1916)是浦东亚细亚油栈的工人,因积劳成疾,罹患肺痨而殒于英年。
年仅六岁的阮玲玉被迫随家母何阿英(1885-1962)到一家张姓富户帮佣,为后来她与张家四公子——张达民之间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纠葛埋下了伏笔。
1917年秋,阮玲玉先入私塾开蒙,后转入崇德女校住读。
1925年,因张阮两人恋爱不见容于张家长辈,阮氏母女被逐出张家,随张达民迁入位于北四川路鸿庆坊的张家外宅暂住。
阮玲玉由此辍学,于次年元旦开始与张达民同居。
京剧大师梅兰芳(左四)和一代默片影后阮玲玉(右三)1926年春,阮玲玉为求自立,考入明星影片公司,首次在影片《挂名夫妻》中出演角色,以其朴素自然的表演赢得导演卜万苍的赏识,被“明星”聘为基本演员,接连拍摄了《血泪碑》(1926)、《杨小真》(1927)、《洛阳桥》(1927)、《白云塔》(1928)四部影片。
阮玲玉

死亡的控告-------《阮玲玉》有感看完话剧《阮玲玉》给我的感觉就是“人言可畏”,我很真实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和妇女地位的低下,话剧最后以阮玲玉的自杀为结尾,深深的触动了我,触动了整个社会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一张张黑白照片闪过眼前,一个美丽女子的身影却深深印进心里。
她是阮玲玉。
她只为爱而生。
16岁出道。
25岁便香消玉殒,在她生命最灿烂的时候让时间停止前行。
她的死,关乎时代,关乎社会,但追根究底,关乎她自己,关乎爱情.故事讲述了我国三十年代影星阮玲玉短促而坎坷的一生。
阮玲玉自幼家境贫寒,其母在张府做佣人时,张家少爷张四达对阮产生了爱慕之情。
16岁时,步入影坛并很快走红。
一次出外景时,大茶商唐文山闯入了阮的生活,他决心要娶阮。
永远失去了阮的张四达恨自己无能,也恨阮弃他而去,结果在阮与唐的婚礼上,他竟收买小报记者制造了一起“桃色事件”的轩然大波。
一朝春尽,花落人亡。
阮玲玉痛恨这个世界的冷酷无情,最终以死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她以穷苦人家的出身,以二十五岁短暂生命,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充满忧郁与伤感的人生话剧。
她曾有鲜活的青春,在最鲜活的时候,她把它掐死;她曾有饱满的生命,在最饱满的时候,她把它窒息,她曾有最自然无痕的表演,在最自然无痕的时候,她停下脚步。
男人把她当“镜花水月”,她却要把男人当依靠。
她一生的使命,似乎就是找到这个依靠,演艺反而成为一种“业余”。
找不到,再找;再找不到,还是找;找到二十五岁的时候,她决定不找了······话剧一开始就是一个一袭红衣的小女孩和一个男人的对话,对话内容和情感都很深刻,不禁让人联想到这两个人是谁,和女主角阮玲玉有怎样的关系,为后面的剧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阮玲玉的悲惨遭遇让我们不得不感慨那是时代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
毕竟在那样一个社会还保持这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在面对曾经的少爷张四达一次次的要挟和恶语中伤,她选择忍气吞声,毕竟他曾经帮过自己,也爱过自己,对他始终心存感激吧。
重大社2024《银幕建构—导演创制的艺术》教学课件2 制作篇:导演的基本拍摄能力

利用人物大动作,通过强化观众对人物动作的注意 力,强化观众的观影心理,利用人物大动作作为转折 点,突破原有轴线,重新建立拍摄的总角度,形成新 的轴线关系。
金镶玉在左,伸手向右打斗 金镶玉在右,伸手向左打斗
《龙门客栈》
03 第三节 越轴及其合理方式 二、合理越轴的方法
(十)硬跳轴
虽然双人关系的硬跳轴本身没有太多理解上的障碍, 但采用一些技巧,如小景别的使用,拍摄角度的选择 等仍可以尽量避免画面空间、环境及人物视线、位置 等因素的改变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混淆和理解障碍。
制作篇: 导演的基本拍摄能力
主讲人:XX
时 间:20XX年X月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现场拍摄基本原则 第二章 提升现场拍摄效率
01
第一章 现场拍 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轴线使用的原则 第二节 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第三节 越轴及其合理方式 第四节 轴线及三角形机位综合运用
01
第一章 现场拍 摄基本原则
内反拍优势
加强对演员情绪的表现 前斜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演员的立体感 配合不同景别的使用,可以表现出交流对象之间的关系及地位,突出戏核人物。
内反拍
《我不是药神》
02 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三、外反拍机位布局
外反拍三角形布局重点强调画面中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确定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轴线及总角度机位布局后, 利用三角形底边两个顶端的摄像机分别在其中一个被摄对象后斜角度进行拍摄,镜头透过一个被摄对象的肩 膀(或其它身体部位)拍摄另一名被摄对象的前斜角度形象。因此,外反拍又常被称为“过肩镜头”。
三人对话轴线处理方式主要是根据被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处理。
04 第四节 轴线及三角形机位综合运用
阮玲玉:“民国女神”的美丽与哀愁

阮玲玉:“民国女神”的美丽与哀愁云集的美女,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显得分外的香艳。
美,几乎是全天下女子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而阮玲玉,她是中国电影百年中最美丽的女人之一,她永远身着旗袍的美丽身影,她演的多部电影,穿越冰冷的碑石,至今依然震撼着人们。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阮玲玉着迷的人何止千万。
据说阮玲玉有一只小藤箱,里面装满了青年男子对她吹捧甚至求爱的信,她把这些信称为“小孩子的信”。
这样的女子难怪万千人痴迷。
1992年,由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公映,在国际影坛引发了反响。
当时就有人问张曼玉:“你在演阮玲玉的时候,一定是研究过阮玲玉的,你觉得阮玲玉这个人的特征是什么?”张曼玉说:“我觉得阮玲玉的骨子里有一种讲不出来的妖媚。
”确实,阮玲玉的美丽是别人学不来的。
于是,在她16岁的时候,母亲帮佣的财主家的有钱少爷,阮玲玉生命当中的第一个男人张达民,就开始对她发起了进攻。
他们的爱是炙热的,不久后,他们就同居了。
从16岁到25岁近十年的时间里,阮玲玉为他付出了青春和用血汗换来的金钱,而他则愈来愈像魔影似的追随着阮玲玉,笼罩着她,直至将她送给了死神,这是阮玲玉悲剧命运的开始。
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而又贫困的家庭,父亲在油站做苦力,每天早出晚归。
阮玲玉一出生,她的父亲就被女儿的美丽所深深折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阮玲玉二十五年的短暂生命中,第一个为她倾倒的是父亲。
然而就在阮玲玉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便到了一户张姓人家做佣人,靠微薄的收入把女儿养大成人,因此,母亲也是阮玲玉一生的知己。
母亲做佣人的自卑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阮玲玉要摆脱与母亲的苦难生活,在母亲的苦苦哀求下,张家老爷帮阮玲玉进入私塾学校读书。
母亲时刻叮嘱阮玲玉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自己是在人家做佣人的。
住在学校的阮玲玉却时常偷偷的溜回张家的后院,看望自己的母亲帮着做一些家务活,这也是她对母亲最大的宽慰,也就是在那里,阮玲玉遇见了大她六岁的张家少爷张达民,也正是这个男人,开启了阮玲玉悲剧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阮玲玉》中独白的作用。
独白是指在一定的场景或片段中,舞台上只有一个剧中人物或对观众或对自己说着台词。
此时的独白者可以是对刚才发生的事件作评论,也可以是进行自我表白,是一种特别的台上台下的交流。
纵观《阮玲玉》全剧,阮玲玉的独白虽然只有寥寥几处,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性格。
戏剧中使用人物独白,就可以将戏剧中主人公或其他人物的内心活动用语言的形式尽情地、毫无隐蔽地、完全公开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这样就能够清晰地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使读者能从灵魂心底的层面上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
在戏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阮玲玉在哭东家老爷的过程却转换为其入选演员的舞台过程中的独白“人们啊,世界呀,当羽毛刚刚丰满的孔雀第一次开屏,半羞涩半恐惧地展现自己美丽的时候,多像一个少女第一次悄悄地向着人世敞开自己的心扉!她们当中,哪一个的心灵里没有一方神圣的祭坛?哪一个不把自己视作一朵洁白浑圆初绽的花?当她向这个人世献出一切的时候,她也理应得到一切……腥臊的人世,不公平的天地,我把什么都给了人家,可连一个堂堂正正却又平平常常的女人都作不成,作一个侍奉人、伺候人、给人家又当牛马又生儿女的妻子都不可得,苦哇,苦哇……”略带哭腔的声音中,透露出阮玲玉受到东家太太尖酸刻薄地嘲讽后,对遭到不公平对待的愤恨以及对等级分明的社会的厌恶,也显露出阮玲玉作为新时代女性身上所展现出的不屈从于命运的反抗精神。
在全剧末尾阮玲玉服药后阮玲玉以“来吧,敌人们、友人们、仇人们、爱人们,都来吧,来呀!”为开头用略带嘲讽的话为一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做总结。
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都曾付诸感情,只是男人有男人的弱点:初恋的张四达,曾经海誓山盟,却最终敌不过距离的考验,赌场的欢乐远胜于自食其力;另一个是唐文山,他可以满足阮玲玉作为女人的虚荣心,可是却是在用自己的虚伪掩饰,重视的不是阮玲玉的人,而是自己的财产;还有就是风流倜傥的穆天培,才华横溢,却始终是大男孩的心态,缺少担当的气概,给不了阮玲玉想要的安全感。
透过这三个男人与阮玲玉的对照之间,显现的是阮玲玉始终如一的重情重义。
面对张四达的控告、唐文山的决绝、穆天培的幼稚,在绝路之前,她选择的依然是感恩之心,显现的是阮
玲玉始终如一的真诚。
她悲呼“人们,用你们的善心和良知听我说一句话,在这个叫做人世的地方,我活了25年,检点我的所作所为一丝一毫无愧于心。
我应该是原告,原告”中,可以展示出她自杀前被男人的欺骗,新闻之黑暗,司法之流弊,小市民的无聊心理压得喘不过气,不得以死来寻求超脱的绝望心理,反衬出阿阮的心灵的美好与崇高。
②转换时空,牵制剧情的发展,巧妙地构成“戏中戏”的结构。
在《阮玲玉》片段中,张四达让阮玲玉给自己的爹吊寿,希望得到母亲对阮玲玉的认可,但是当在灵堂阮玲玉哭述时,非但没有得到张家母亲的同意,反而得到一顿谩骂。
接下来的一个场景就是阮玲玉对空独白,这处的独白既勾连了上面张四达母亲对她侮辱之后的不满
和控诉,同时也是阮玲玉考试《挂名夫妻》中的一幕情节,巧妙地进行时空转换,可以说是典型的“戏中戏”结构。
它也直接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交代了阮玲玉由此试镜成功,开始了自己的明星生涯,可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③渲染气氛,升华全剧,引人深思。
阮玲玉在自杀前的独白是全文的吸睛之笔,也让观众对阮玲玉的死因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张四达对她的指控和唐文山对她的情感欺骗是直接导致阮玲玉自杀的两个凶手,究其深处,更是那驱人自杀的黑暗环境——新闻之黑暗,司法之流弊,小市民的无聊心理,流言之可怕导致的。
“亲爱的的影迷们,你们爱着的阿阮去了,在今后无穷的岁月里,我将睡在黑暗的胶片上,躺在冰冷的盒子里,若有机缘,我的容貌能在银幕上重现的时候,那眯眯的眼,甜甜的笑,总是对你们的祝福”阮玲玉的这一独白更是将全剧的悲情气氛推向了高峰,悲伤之余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在探究阮玲玉死因的根本原因上。
二、《阮玲玉》中穆天培和红孩儿的作用。
①引导主人公出场,提示情节重要转折,巧妙进行时空转换。
开头出现的穆大师与红孩儿,以叙述者的角度引阮玲玉入场。
在穆天培的回忆中,未见其人,却先听到对阮玲玉的评价“那是她的脚印吗,多么美的脚印啊”,“倘若她有一张麻脸,那就不会有人妒忌她,嫉恨她,污损她,伤害她,当然也
就不会有人如痴如醉地爱她,她便会有一个完整的人生”以假设性的语言概括了阮玲玉悲剧的一生,引人入胜。
穆天培在与红孩儿的对话中说道“命运的陷阱,岁月的砒霜,时时盯在她的身旁”以此提示下文的阮玲玉试镜成功却成为了悲剧的开始。
出人意料的是这二者去以剧中人物的身份进入阮玲玉的生命中,穿脱棉袄的过程和诸如“红孩儿:那天是什么日子?穆天培:你妈妈的婚礼”之类的对话巧妙地提示了时空切换。
过去的大孩子般穆天培与现在感伤的穆大师的切换,在全知与限知之间,留给观众无限的空白去遐想,小玉的出与入,透过孩童的天真,道出了阮玲玉的凄苦与无奈。
而这种时空的切换本身与阮玲玉的生活就构成戏中有戏的结构,再一次挑战公众去区分何时是演员,何时是生活。
②塑造人物形象
全剧中穆天培对阮玲玉的爱慕自普陀茶山开始,一方面通过青年穆天培的动作形态展现,另一方面在老年穆天培与红孩儿的对话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通过穆天培的回忆,从侧面映衬出阮玲玉的勤奋,善良。
红孩儿作为阮玲玉的养女,是阮玲玉由于从小出身贫寒,饱受剥削因而想要救她于水火之中,表现了阮玲玉的善良淳朴。
③服装颜色的对比,印证话剧主题。
开场红孩儿的一身鲜艳艳的红展示了其青春的活力,而穆大师的深灰色的大衣,则显示了其心情的凝重,二者的对照,则显示了曾经活力四射的大男孩,如今活力退却,剩下的只有凝重的心伤。
而随着二者对话的展开出场的阮玲玉一身白色旗袍,则与二者再次构成对比,突出显现了阮玲玉短暂的一生始终是纯洁的白色。
同时在戏剧的尾声部分,身披白色婚纱的阮玲玉与周围黑色同样构成强烈对比,在这黑白的对照之中,突出了大喜的欢乐却为外物所压抑,欢喜退去,剩下的只有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