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阮玲玉人物分析
阮玲玉生前身后事

阮玲玉生前身后事阮玲玉,是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而她生前和身后的事迹更是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阮玲玉的生前和身后事迹,让读者更加了解这位传奇女性。
阮玲玉于1910年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是当地一个名门望族的女孩子。
她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演艺天赋,尤其是在舞蹈和音乐方面。
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阮玲玉开始接受专业的舞蹈和表演训练,并很快在当地儿童剧团中崭露头角。
1927年,阮玲玉16岁的时候,她凭借着出色的表演技艺进入了上海电影界。
她的美丽和出色的演技很快吸引了当时的电影界人士的关注。
1930年,她出演了由李舜臣导演的《红楼梦》系列电影,在片中饰演黛玉一角,深受观众喜爱并成为一时的风头人物。
阮玲玉在电影里的成就迅速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她的名字很快就家喻户晓。
就在她的事业看似蒸蒸日上的时候,阮玲玉却在1931年不幸离世,享年仅21岁。
她的过早离世让无数影迷感到悲痛,更让人永远沉浸在对她生前事迹的怀念之中。
阮玲玉的去世对中国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突然离世让人们焦虑不安,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但她留下的影片和心灵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她生前的传奇事迹和英年早逝的命运更是深深触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影迷。
阮玲玉去世后,她体内的骨灰被带回了家乡苏州,并安放在了当地的阮公祠庙内。
她的坟墓成了中国电影迷和爱好者们朝圣的地方,每年都有大批的观众前来悼念这位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女演员。
在阮玲玉逝世8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频道还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缅怀活动,全方位回顾了阮玲玉短暂但辉煌的一生。
在活动中,很多与阮玲玉合作过的导演,演员和影迷都纷纷慨叹她的才华和美丽。
在今天,阮玲玉对中国电影界的影响一直存在着。
她的形象和作品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深深影响了多代影视人才的工作和创作。
她的一生仿佛就像她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戏剧色彩和传奇意味。
回顾阮玲玉的生前和身后事迹,我们无法不感叹她的才华和魅力,也无法不为她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
话剧《阮玲玉》

话剧《阮玲玉》第一幕(玲玉着一件洁白旗袍,时在妙龄,黑发及耳,面若春花,喊着'妈妈'跑进屋来,扑在阮母怀中)阮玲玉:妈妈,昨天晚上学校的恳亲会,你什么原因别去?阮母:你看妈妈这身装扮,如何进得了你们那学堂的大门哟!人啥时候都别该忘了自己的身份。
阮玲玉:学校的大门,就只该让他们坐汽车的进吗?论身份,我是崇德女校的学生,妈也是学生家长呀!阮母:昨天晚上妈伺候张家太太打牌,如何能离得开呢?可是,耳根子边上真看起来听见你在歌唱呢,有两次张太太喊我,都没有听见。
阮玲玉:妈,如今我就来唱给你听张母:几时别见,阿玉成了金枝玉叶啦!怪别得我那别成材的亲孩子这些生活嘴里总阿玉阿玉的--阮妈,来我这个地方几年了?阮母:多亏太太收留,阮妈带小女进府八年了。
张母:当初你死了男人,吃住没有着降,怀里的孩子瘦得像要死的猫儿--阮姑娘,对别起!这些年,主家待你别薄吧?(语气忽转严厉)我咨询你,什么原因要偷我的钞票?阮母:啊……没有,没有,太太的钞票,我没见着!张母:太太所有的钞票固然你想见也见别着,我咨询的是放在梳头匣子边上的那二十块光洋哪去了?早晚可是你伺候我梳头的!阮母:求太太再想想,别要一时记错了。
这些年,我可是本本分分靠我的人工过活……张母:靠人工,一具老妈子能供女儿进洋学堂?穷人要说良心,世界早就别如此啦!阮姑娘,你娘要别把钞票交出来,我就告到你学堂去……(这时侯,张四达和杨若云从阮家门口浮现,张四达见阮玲玉和阮母跪在地上,急忙走到自己母亲周围)。
张四达:(轻轻地)妈,那二十块光洋是我拿的。
昨天晚上,你在牌桌上忙得别可开交,我急等钞票用,就把那钞票拿走了--这是你包钞票的手帕。
张母:如何会是你,别可能是你,就别是你……(对阮母恶狠狠)王妈,你给我滚蛋,立刻滚蛋!我别情愿再看见你!还有你!充什么阔姑娘……四达,少在这里呆着,走!(张四达和母亲推门出去,阮母目送他们离开,转身抹去眼泪,一回头看见杨若云同情的目光)。
《阮玲玉》话剧评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评话剧《阮玲玉》艺术特点人们常说戏就是人生的写照,是人生的镜子。
话剧《阮玲玉》讲述话剧演员阮玲玉与三个男人的一生,展示了一个女人的挣扎,将阮玲玉的无奈的一生尽现于眼前,不知活在舞台上的阮玲玉,到底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而这种拷问正是透过其独特的艺术方式来传达给人们的。
最为给人眼前一亮的是其戏中戏的结构。
身为佣人的阮玲玉,和东家少爷张四达的恋爱,但是却不被东家认同,哭东家老爷的过程却转换为其入选演员的舞台过程,戏中有戏,将其一生交叉展现在人们面前,体现了阮玲玉生活的不易,同时串联起这三个主要的男性,展示了其一生的爱恨悲喜。
入戏出戏,出入自然,极大的冲击了观众的视野,挑战了观众的接受思维。
这种戏中戏的结构,不同于《挂在墙上的老B》那般直截了当,也不是《关汉卿》中创作《窦娥冤》时那般有距离感,而是将阮玲玉的真实生活和舞台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果不是突然的提醒,分不清戏里还是戏外。
而这戏中有戏的产生却得益于其独特的穿插切换手法。
开头出现的穆大师与红孩儿,以叙述者的角度引阮玲玉入场,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二者去以剧中人物的身份进入阮玲玉的生命中,穿脱棉袄的过程,提示了其时空切换,过去的大孩子般穆天培与现在感伤的穆大师的切换,在全知与限知之间,留给观众无限的空白去遐想,小玉的出与入,透过孩童的天真,道出了阮玲玉的凄苦与无奈。
而这种时空的切换本身与阮玲玉的生活就构成戏中有戏的结构,再一次挑战公众去区分何时是演员,何时是生活。
此外,剧中另外一种独到的切换艺术是灯光的切换。
作为舞台的艺术,灯光的切换是舞台生命的一部分,此剧也不例外,比如台上正在哭爸爸的阮玲玉,突然灯光转为全舞台所有的工作人员,使得这种戏中戏的结构在灯光的帮助之下自由的切换。
在上述两者之上,锦上添花的是其对照艺术。
一是是颜色的对照:开场红孩儿的一身鲜艳艳的红展示了其青春的活力,而穆大师的深黑色的大衣,则显示了其心情的凝重,二者的对照,则显示了曾经活力四射的大男孩,如今活力退却,剩下的只有凝重的心伤。
曹禺日出的散点透视法

曹禺日出的散点透视法曹禺《日出》:为物欲出卖身体,为情欲交付灵魂,为良知献出生命“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曹禺《日出》著名剧作家曹禺继成名作《雷雨》之后,不满足于既定模式,想要超越自己,于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部凝聚作者无数心血的经典之作——《日出》——横空出世,引起了巨大反响和热烈讨论。
《日出》以抗战前夕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主人公“交际花”陈白露的所见所闻为线索,给读者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人生百态:金字塔顶端、无恶不作的黑老大金八、只知花钱和“恋爱”的富孀顾八奶奶、投机的银行家潘月亭陷入债务危机、初进城的孤女小东西遭受生命威胁......全剧人物数量高达15个之多,共同控诉了日出之前腐朽的上层社会种种罪恶勾当,同情贫苦的底层群众生不如死的黑暗生活,表现出作者曹禺对黎明的热烈渴盼和期待一轮红日升起的焦灼之情。
1935年中的一个晚上,曹禺受了伤,很惶急地躲在了朋友家,他当时的样子很惨,眼镜成了碎片,眼部受了重伤,身上更是伤痕累累,曹禺自己说这是让妓院的大茶壶带了几个龟爪子打的。
在妓院中,妓院老鸨的姘夫俗称大茶壶,养的流氓打手则被称为龟爪子。
清华毕业,年少成名的剧作家曹禺怎么会去那样的地方?而且竟然被打成这样?“很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小鸽笼里面讲情话或者做出各种丑恶的勾当,院子外面始终在叫嚣着:唱曲的姑娘,沿门唱“数来宝”的乞丐,或者哼一两段二簧的漂泊汉,租唱话匣子的,卖水果花生栗子的,抽着签子赌赢东西的,哑着声音嘶喊的卖报的,拉着丝弦逗人来唱的,卖热茶鸡蛋的各式各色最低的卖艺人,小买卖都兜揽生意,每个人都放开喉咙沿着每个小窗户喊,有时甚至于掀开帘子进去,硬要“客人”们替他们做点生意。
”酝酿创作的日子是痛苦的,曹禺大学时去五台山旅游,在太原无意中撞见了妓女的惨状,年轻的心灵受到极大冲击,后来影星阮玲玉绝望自杀也给他带来震颤。
曹禺有感于此,觉得自己应该创作出一部比《雷雨》更宏大、深刻、直面现实的剧作,于是就有了《日出》。
阮玲玉:怎么一个悲字了得_1

阮玲玉:怎么一个悲字了得
阮玲玉从影九年,主演过29部电影,塑造过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性情有正有邪,年龄有大有小,但相同的是,她们都没有好的结局:不是发疯、自杀,就是坐牢、病死。
民国女子的悲情人生,经由阮玲玉的表演裁剪浓缩。
很难说她所“代言”的这些悲剧人物没有影响到她的选择和生活。
曾有人问阮玲玉为何能把诸多悲剧角色演绎得如此真切动人,阮玲玉答道:“我如今虽然已经荣幸一身,但是不忘往昔的飘零。
”
可疑的亡故与遗书
纨绔子弟张达民后来露出狰狞面目,无穷的金钱索取令阮玲玉心灰意冷。
富商唐季珊趁虚而入。
后来张达民以阮玲玉丈夫名义将唐季珊告上法庭,唐为自保,与张在报章上展开骂战,曝露了阮玲玉许多生活细节。
这场争论将好面子的阮玲玉推入绝境。
唐季珊也有了新的女友,
对阮常常打骂相加。
1935年3月7日,那个夜晚喧嚣又宁静,一切没有先兆。
阮玲玉应朋友黎灼灼的邀请,与唐季珊一起去黎家赴宴。
她的妆扮十分明媚。
如果说有什么异常,那就是平时很少饮酒的她频频向同行们祝酒:“愿您长寿!”而当她向导演费穆敬酒后还问了一句:“费导演,我算不算好人?”费穆回答:“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相信你是一个好人。
我甚至认为你是个太好的人。
”阮玲玉闻言动容。
她终于得到了一个想要的答案,虽然于事无补,却可稍感慰藉。
世纪女生相阮玲玉·于蓝·巩俐

—023—♦“女性与电影”专题(学术主持人:龚艳)学术人语:本期专题为“女性与电影”,一共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关于张爱玲的电影改编,一篇是以女明星代际切入的文化生成讨论。
无论作为水银灯下的明星,还是银幕后的写作者,女性都以性别方式“在场”,女性与电影的话题关于性别,却不止于性别。
杨远婴教授的《世纪女生相阮玲玉*于蓝*巩俐》,从中国大陆三代女星中分别挑选出阮玲玉、于蓝和巩俐,将其个体生命和银幕形象、时代潮流、大众趣旨等因素进行了对照,为读者梳理了一条经由女性明星进入大众文化生产和价值塑性的路径。
《以热忱灵魂作光影书写——论许鞍华改编张爱玲作晶的作者性追寻》和《“目光”下的张爱玲影像创作》,则分别对电影中的“作者性”和“看与被看”问题进行了讨论。
出在许鞍华电影对张爱玲小说的改编中"所隐藏的某种创作的连贯性和个性表达的一致性”,从而指出许鞍华创作中的"作者性”。
后为“看与被看”与电影的观看机制、张爱玲的为平衡。
世纪女生相:阮玲玉$于蓝$巩俐杨远婴(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北京100088)摘要:21世纪陡然升温的粉丝经济}外引人注目,闪现于不同媒体的演艺人员作为时尚流变的风向标受到娱乐媒体的追逐与吹捧,并被冠以的!但种囿于短暂时髦的鲜肉流星与历经岁的、、无法并论。
在20世的电影图谱上,、于蓝、巩俐分别指称不同的历史年份,她们有着不一样的表演信念和不一样的银幕形象,但都在自己的时刻了国民的观影热情。
特的情境是生的,变的20世了的表演人生,而她们的活动影像也双重地进入公共领域与私人记忆,了比文字更义的细节表征。
关键词:世纪图谱;性别表演;明星境遇中图分类号:J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1-0023-08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ysb.2021.01.00520世纪初,电影刚刚传入中国时,女性还不能在社会上抛头露面。
那时的戏曲表演,男女不能同台,舞台上的女角大都由男性扮演,即使是进步的文明戏,戏里的小姐太太也全部是男演员反串。
《阮玲玉》

(1)《阮玲玉》中穆天培和红孩儿的作用?1.由他们两人的对话引出主要人物阮玲玉的出场。
开场红孩儿遇到穆天培,两个人进行对话,从而引出红孩儿对阮玲玉的好奇心,进而穆天培开始讲述阮玲玉作为演戏艺人的一生,主要人物出场。
2.提示剧情的发展,有时空之间的转换。
红孩儿和穆天培是两个时代的人,演绎着不同时代的阮玲玉的世界。
在演绎阮玲玉话剧的过程中,穆天培和红孩儿不只是作为旁白,还作为其中的主要人物参与进去,有时空方面的转换。
随着剧情进一步发展,在剧情出现疑惑的时候,红孩儿会发出疑问,穆天培就会解答,提示了剧情的发展。
比如“倘若她有一张麻脸,那就不会有人妒忌她,污损她,伤害她,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如痴如醉地爱她,她便会有一个完整的人生”暗示了阮玲玉将会有一个悲剧的人生。
3两人服装颜色、年龄、心态的对比,表现话剧主题。
红孩儿穿一身红,代表活泼、纯真、青春,而穆天培深灰色的大衣,表示其经历世事沧桑,心情沉重与曾经的自己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从侧面表现出阮玲玉的如戏的一生,让人产生悲苦与怜悯之心以穆天培和红孩儿的角度来叙述阮玲玉如戏般的一生,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阮玲玉自己,更易使人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2)本剧是如何呈现人物心理的?1.人物独白1)“腥臊的人世,不公平的天地,我把什么都给了人家,可连一个堂堂正正却又平平常常的女人都做不成,做一个侍奉人、伺候人,给人家又当牛马又生儿女的妻子都不可得,苦哇,苦哇……”这段话透露出阮玲玉作为下人被嘲讽,感觉到自己遭受到不公平的愤恨以及对社会的厌恶,也透露出她不屈服命运的反抗精神。
2)最后“来吧,敌人们,朋友们,仇人们,爱人们,都来吧,来呀!”是她自己一生的总结,自己一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人,就如同自己在戏中一般,到最后还是在如戏的人生中死去,实在悲惨。
2.侧面展现通过她的衣着,动作,以及穆天培和红孩儿的对话可以侧面表现出阮玲玉的额心理变化,她的衣着以白色为主,表明她纯洁无暇的心灵。
阮玲玉读后感

Fear of the unknow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human being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阮玲玉读后感阮玲玉读后感,一代名人,红颜薄命,下面是带来的阮玲玉读后感,欢迎阅读!阮玲玉读后感【1】阿阮死后五十余载,一个叫翁美玲的女子重复了这个悲剧,也是在夜里,在自己家中,只是吞安x药变成了开煤气自尽。
死前同样没有人知道明天这个女子就香消玉陨,都以为她能在风言风语中继续支撑下去,那最后的狂欢不过是坚强的表现。
人言可畏,竟成了可怖的咒语,触咒即亡。
就在几年前,港星陈宝莲跳楼自杀,影响虽不如前,那两个名字却又被提起。
由此想到,如今娱乐圈这些女人怕也是不易。
赵薇穿了一次军旗装,成为众矢之的,虽然后来拍了抗日题材的《京华烟云》,却仍有人念念不忘地咒她早死。
谢霆锋的粉丝中看不上王菲的,又何尝不心心念念地盼着她交霉运?再说那章子怡,演了一部和日本军国主义毫不沾边的美国电影《艺伎回忆录》,国内便有多少人要杀之而后快。
我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里是不是真的成天装着民族大业,以至于思想过度,成了鲁迅笔下的狂人,只不过那狂人只是害怕吃人,而如今这些新兴“狂人”则整天嚷嚷着要把人给吃了。
天桥的把式不能光说不练,再来一次抗日战争,这些狂人是不是真能上去跟小鬼子拼两下刺刀,存疑。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时下网络上鱼龙混杂,说什么话都不用负责任。
不过奉劝随意褒贬的诸君,口下留情,哪天赵、章二位小姐真寻了短见,你们就是不被人戳脊梁骨,心里怕也不大舒坦吧?走笔至此,也该停下了。
该说的都说了,人言可畏,也得给自己留点余地。
否则同情阮玲玉不成,倒成了挨骂的余秋雨,可就太不值喽!阮玲玉读后感【2】10月22日在首都剧场观看了话剧《阮玲玉》。
这是本学期书香艺韵社团的第一个活动。
下面谈谈自己对此剧结构上的一点感受。
这出戏,不分场和幕,设置了第三者视角,从红孩儿和穆大师(红孩儿是阮的女儿小玉,穆大师是阮进入影坛的引路人,电影导演)的对话中,展开了对阮玲玉短暂和悲剧人生的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剧《阮玲玉》观后感
戏剧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徐帆主演的话剧《阮玲玉》。
阮玲玉是中国早期影星,她幼年丧父,随母亲在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帮佣。
童年在这大院孤独的度过,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便日日节衣缩食供她读书,阮玲玉于1926年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她的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
然而,这位卓越的女演员婚姻生活却十分不幸。
虽然课上没有完整的看完这部话剧,但里面的一些情节仍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这部话剧是以穆大师的讲述开始,逐步将阮玲玉的一生娓娓道来。
其中还有红孩儿的参与,她与穆大师一同记录着阮玲玉的传奇人生。
话剧采取的手段是倒叙,先给观众设置悬念,然后再将情节展现出来,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阮玲玉。
这部话剧拍摄的布景转换很有格调和技巧,灯光若隐若暗,聚焦人物矛盾,烘托人物心情和气氛。
她的美,在绽放之初,是张家少爷对他的爱慕之情。
她的美,在华灯初上,在璀璨星光时,是财源滚滚的唐文山的追求。
她的美,是穆大师留于心间的一片温存。
她的美,留于世间,是无法停止的动人的悲戚的绝唱。
阮玲玉原是张家仆人的女儿,地位卑微,没有尊严。
但她又处在一个被五四新思潮影响的时代,这让她有幸结识了张少爷,但这究竟是悲?是喜?阮玲玉与张少爷从小在张府长大,初长成的阿玉有些女人的味道,被张少爷看中,于是他们慢慢地走到一
起。
阿玉的稚气与纯真深深地打动张少爷,他迷恋于她,爱的深,爱的切,阿玉也钟情于张少爷,所以说他们之间是有一段纯美的爱情的。
但阿玉的天生丽质是任谁都遮挡不住的,她在张少爷的建议下去考电影学院,很快就被录取了。
自她接完第一部片子起,她的光芒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走向大红大紫,一步步深入人心。
在拍戏的期间,阿玉结识了很多商人,比如说茶商唐文山,他给予阮玲玉物质上的大力支持,而且使用万般手段来使阮玲玉坠入他的爱河。
当然阿玉也认识了像穆大师这样正直、爱国的人。
阮玲玉扮演的角色,有女工、村妇、教员、舞女、妓女、艺人、作家等。
但人物大多身世悲惨,经历坎坷,屡遭磨难而一直奋斗不息,虽然最终都是以自杀、出家、入狱、惨死为结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纯洁美好的心灵。
期间穆大师给了她一个新青年的角色,让她不再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性。
但是她本人却没有逃脱同她扮演的女性角色一样的命运,最终落得自杀的后果。
阮玲玉事业达到巅峰时期,也是张少爷落魄的时候。
阮玲玉早已和张少爷结婚,但他们只有夫妻之名,而张少爷也不能被公众知道,他们算是一段秘密恋情。
过多的聚少离多,使他们之间的感情慢慢淡泊,剩下的只有一点点亲情。
张少爷丢了阿玉为他安排的工作,又大肆赌博,逐步沦为乞丐。
他一次又一次的向阿玉要钱,不给即抢,使阿玉想摆脱他,但又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与唐先生的恋情发展到结婚的礼堂,却又得知他已有妻室。
这一
切的一切,让这个单薄的女子,何以承受。
她的菩萨她的信仰她所相信的誓言,伴着那菩萨被砸碎的声音,似割在她的心脏,让她无力地喊着“你上天堂,我下地狱”。
就像话剧开头时,在废弃多年的摄影棚里,饱经沧桑的老人讲给天真好奇的红衣女孩这样一个故事听。
“是天堂?是地狱?”小女孩固执地追问。
“是天堂?是地狱?”老人浑浊的眼望天际。
是天堂?是地狱?谁又能回答。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阮玲玉的一生是生活在戏里?还是她所演的戏就是她的人生?她憧憬,她虚荣,她飞蛾扑火般地投身爱情与事业,她执着、她单纯,她渴望成为一名新女性,她挣扎、她顺从,她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结。
那使她成为万人瞩目的舞台,让她拥有了爱情、名利、事业,却无力鼓起她浴火重生的勇气。
最终她选择了自杀,她的自杀向我们证明了人性的脆弱,人性的复杂,以及那个旧时代女性的命运。
当然我们最后不得不看到,阮玲玉作为一名女性,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在自己的追求、挣扎、探索中,她一直没有跳出自己人生的局限,就是她所依靠的男人。
她贪着一点爱,贪着一点依赖,放不下那点虚荣,最终还是屈服于人言可畏上,用自杀向世人说明她是清白的,她是无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