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人物的性格分析

合集下载

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是由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的创作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中国20世纪20年代),政治经济形态的更替,道德价值观的交锋,深深地冲击着这一时代中人们的灵魂。

曹禺先生敏锐地捕捉了这些非常态的人性特征,在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后将其附着在适当的人物身上,再以话剧的形式阐释这种思考,这就使戏剧人物形象散发出了夺目的艺术感染力。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的阴险、狡诈、虚伪的一面。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

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侧面补充和丰富着他作为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周朴园与前妻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出他伪善的本质,年轻时他曾诱骗了侍萍,当他以为侍萍已经投河自尽后,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纪念自己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真,他精心保存和回忆着和侍萍的过去种种。

但当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佣母亲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考虑到可能会触及自身名誉,他竟马上翻脸。

尽显人性的虚伪冷酷。

周朴园是一位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他不惜牺牲任何人的。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摘要】《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表面善良,内心却充满着挣扎与犹豫。

周朴园对人情世故持一种理想主义态度,但却常常受到现实的打击。

他对女性的态度也充满着矛盾,既心怀善意又不免生出私欲。

周朴园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他陷入内心的挣扎,他在自私与无私之间徘徊不定。

周朴园的形象展示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让人深思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

通过分析周朴园的复杂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以及他所代表的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周朴园、《雷雨》、人物性格分析、复杂性格、善良、矛盾、人情世故、女性态度、梦想、现实、自私、无私、挣扎、时代背景、追求、内心。

1. 引言1.1 介绍《雷雨》中的周朴园角色《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该剧通过描绘上海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矛盾。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复杂性格在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周朴园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既有冷静沉着的一面,又有热情善良的另一面。

他身上同时具有各种矛盾的性格特点,这使得他成为剧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

周朴园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对家庭和朋友都非常负责。

他为人正直,重情重义,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

他又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人,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在剧中展现出对人性的信任和善良,但同时又被现实的残酷和人情世故所困扰。

周朴园的性格复杂多变,他的内心世界深受现实世界的影响,这使得他在剧中呈现出丰富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1.2 分析周朴园的复杂性格特点《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极具复杂性格的人物,他的形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人生态度。

在小说中,周朴园的性格特点不仅体现在他善良的外表下隐藏着内心的矛盾,还表现在他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对女性的态度、对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自私与无私之间的挣扎等方面。

简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简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在线课堂《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从1934年发表以来,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雷雨》中,作者塑造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下面,笔者就选取其中的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谈谈他们的性格特点。

一、周朴园:独断专行、冷酷无情《雷雨》围绕周、鲁两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开,集中反映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旧新社会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教似乎不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般可怕,新思想也似乎不再受人们的排斥。

周朴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家里,他是性格古板、思想落后、蛮横专断的封建大家长。

专制、自私、冷酷是他的标签。

三十年前,为了自己的前程,他遵循父母的意愿,抛弃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爱人鲁侍萍;三十年后,为了维护自己封建大家长的形象及家庭内部的秩序,他处处压迫妻子繁漪。

他尤其看重家庭秩序和自己大家长的地位,要求家人对他俯首帖耳,不得违抗和冲撞。

当繁漪不想吃苦药时,他就用不容拒绝的口吻强迫蘩漪喝药,并严厉地说:“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外面,他是唯利是图、压榨工人、冷酷无情的大资本家。

他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发生了冲突。

鲁大海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

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剥削工人,压迫劳苦大众,唯利益至上。

即使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他也毫无同理心,甚至纵容悲剧发生。

当亲情与利益产生了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作为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专横独断,眼里只有冰冷的秩序而无温情;作为大资本家,他阴险狡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

他的出身和经历,使其成长为一名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资本家。

二、繁漪:大胆叛逆、偏执乖戾一个被根植过自由、平等思想的人,一旦生活在现实的牢笼里,就会不断地反抗。

《雷雨》中的繁漪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新女性。

《雷雨》人物鉴赏

《雷雨》人物鉴赏

《雷雨》人物鉴赏1.繁漪的形象繁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

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繁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1 繁漪性格特征及种种表现繁漪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

聪明、美丽、狂热、人性、渴望自由、追求爱情。

她热情时像一团火;孤独冷酷时又像一柄犀利的刀。

她企图冲破一切桎酷,做一次困兽的斗争,但又深受着种种压制和精神折磨。

她竭力摆脱令人窒息的处境而又屈从于这种处境。

她的行为有时令人不能理解,她的处境又令人同情怜惜。

所以作者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又称她是最“雷雨”的性格。

繁漪久已受压抑的情绪,在周家父子软硬兼施的联合进攻下,不可忍耐的爆发了。

先是追求爱情与比她小六岁的前妻的儿子欢愉异常,以致“客厅闹鬼”;后与四凤争夺情人,施巧计,辞退鲁贵父女,企图夺爱;雨夜不辞辛劳跟踪追击,倒扣窗子迫使周萍在鲁家出丑;回归后又公然吓退周朴园,傲然而立。

四凤周萍欲双飞时,她不顾一切人伦关系,撕破面纱,暴露周家鲁家的一切隐私,而使人触目惊心,致使四凤周冲触电而死,周萍枪下亡。

敲响了标榜为“最完满家庭”的周家的丧钟。

从这个角度讲,繁漪不愧是一位封建家庭出色的叛逆。

2 造成繁漪性格的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诞生。

典型环境是通过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典型性格总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孕育、成长起来的。

所谓“一定的生活条件”就是受时代、阶级制约的具体社会关系。

繁漪的典型性格也只能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于周朴园、周萍、四凤等人的矛盾纠葛中加以显现。

剧本《雷雨》以1923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

那时中国已经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五四”运动,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国家政权仍被封建军阀把持着。

封建势力仍统治着中国的社会和家庭,反动势力仍甚嚣尘上。

《雷雨》人物分析

《雷雨》人物分析

1、繁漪:有人说她果敢阴鸷,有人说她魅惑野性,但无论世人怎样的爱恨褒贬,她却只是沉静一笑,任谁也看不到她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积郁烈火。

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肩负如此的多重身份,可想而知她的撕裂与挣扎。

然而,她这样的决绝却也正表明了她那“雷雨”般爆裂激荡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繁漪如是。

2、周萍:这是一棵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

也许它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有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如此渺小得不为人知。

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它,人们只有叹气,而他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

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

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而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而来的往往只是命运的无情嘲弄。

3、周朴园:坚毅和威严是他的外貌,虚伪和冷漠却是他的内心,自以为是控制住别人命运的人其实只是命运掌心的傀儡。

暴雨的午夜,孤单的时间,这个即将失去一切的老人是否正在思念记忆中的往昔,那朵永远成为心结的逝水梅花。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里,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而愚蠢的朴园却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能尽在把握。

愚顽得近于天真,虚伪得强装镇定,那么在最终一切毁灭后,也只能单留下他去苦尝辛酸。

4、鲁侍萍:灰暗的雪夜,只有我身孤影单,怀抱着一个儿子,思念着另一个儿子,被情人抛弃,把母亲气死。

于此之时年轻的侍萍才真正开始了她一生的悲惨。

“为什么不再次去死?不,我要活!为了活下去!”老天!这样的理由够不够充分简单?侍萍的悲剧在于她是所有真相的唯一见证者。

最终与儿女的别离,这位坚强的母亲承载了巨大的情感伦理双重压力,然而她还是决定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罪,只不过这个时候她的理由已然改变——“为了他们能活下去……”5、鲁贵:窥人隐私,以求一逞——这是鲁贵的原则,也是绝大多数没有顾忌敢做坏事人的准则,为了享乐于物欲,他们拜倒在金钱之下。

那万能而至高无上的物主,带给这世间怎样的寡言鲜耻与奴膝婢颜?像一只老鼠一样窥探,像一条蛇一样静观,像一只猪那样贪婪。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相关推荐《雷雨》人物性格分析《雷雨》刻画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比如周朴园,周萍,繁漪,鲁侍萍等等。

那么这些都是怎样的人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分享一下。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述曹禺戏剧的四大名著:《雷雨》(1933)、《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

二、《雷雨》线索(一)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鲁贵的多角关系;(二)周萍、蘩漪、四凤、周冲的多角关系;(三)周朴园、鲁大海的劳资关系。

三、《雷雨》人物性格分析(一)周朴园1、家庭中专制的家长:(1)对待妻子、对待儿子的权威性;(2)对待儿子的慈爱。

2、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1)为了利益不惜枪杀工人、收买罢工代表;(2)在德国的.时候曾经倾心社会主义。

3、真心怀念鲁侍萍的男人:(1)长久以来一直怀念鲁侍萍,有真心的悔恨;(2)当鲁侍萍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又取防范的态度。

(二)蘩漪1、反抗家庭专制:吃药和下楼两件事体现她的反抗和无奈。

2、追求爱情:(1)爱情追求是痛苦生命的自我拯救;(2)拒绝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追求自我;(3)爱情失败既想委曲求全,这又个疯狂报复,但终存善良。

3、在等级秩序和文化教养两方面看不起下等人。

4、外貌上:可爱与可怕两种风格相结合。

形象代表作家的反叛愿望,也包含作家对女性的期待。

(三)周萍1、外貌上体现出他具有理智无法控制热情、欲望的特点。

2、渴望拯救自己,所以真心爱四凤。

3、曾经反叛父权制,但是最终复归于父子伦理。

这个形象代表作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拯救。

(四)四凤1、青春纯美:具有拯救周萍精神忧郁的功能。

2、敬重、孝顺母亲:导致爱情与母女亲情的冲突。

3、自尊自爱:鄙夷鲁贵的奴才气。

代表作家对女性的形象期待。

(五)鲁侍萍1、外貌上:底层人的质朴自爱与上等人的教养相结合。

2、爱情上:一直深爱周朴园,但是又自尊自爱。

爱恨交织。

3、亲情上:热爱自己的子女。

4、命运感:害怕自己的女儿走自己的路。

论文《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指导老师评语模板

论文《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指导老师评语模板

论文《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指导老师评语模板1、周朴园: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年轻时,他对侍萍始乱终弃。

年老了,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为侍萍修墓,以表示自己的“纪念”。

成为绝妙的讽刺的是,与此同时,他还谎称侍萍是“贤慧、规矩”的“小姐”,只跟他“有点亲戚”关系。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是曾对温柔美丽的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关系”是有损门弟的,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孤独、寂寞,因此怀念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得精神得到自我解脱。

其实,他的怀念是十分“廉价”的,也是十分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立即声色俱变,以至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也不许到周家来。

”他对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侍萍的忽热忽冷、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伪君子。

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而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则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了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

周朴园使用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买通工贼,分化瓦解工人队伍,并开除了罢工工人代表鲁大海,残忍与狡猾集于一身。

鲁大海在愤怒申斥周朴园时,揭露了其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钱。

为了镇压罢工运动,他还唆使矿警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

他“绝子绝孙的昧心”的发家史,充分暴露了他的狠毒、残忍,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这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

她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年轻时在周家当女佣,被周朴园引诱,生了两个儿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1、周朴园:
周公馆的主人,出身于封建家庭,曾到德国留学,是一个当时所谓的“有教养”的人。

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纨绔子弟的时候。

他和家里的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他抛弃了侍萍,变得越来越狡猾和世俗。

2、繁漪:
周朴园的妻子,一个漂亮但性情古怪的少妇。

蘩漪成了专横自私的伪君子的玩物和花瓶。

她得不到爱情,更没有幸福,甚至还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她不堪父子两代人的欺侮与凌辱,她要报复。

当她落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时,她爆发出来的是一种“雷雨”般的性格。

她终于敢直接反抗周朴园,敢去揭露周萍的欺骗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做一次困兽的搏斗”。

蘩漪乖戾阴鸷极端的性格形成,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揭露了专制统治的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扭曲。

3、鲁侍萍:
鲁贵之妻,四凤之母。

三十年前,她只有四风那么大年纪的时候,就被周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残忍地遗弃,她被逼得抱着刚刚生下三天的小儿子投河自杀。

直到周朴园露出了残忍狠毒的本来面目。

她才又清醒过来,重新激发起对周朴园的仇恨,毫不迟疑地撕毁了周朴园写给她的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

使侍萍更为痛苦的是,她渴望一见的别离了三十年的亲生儿子周萍。

竟当着她的面,恶狠狠地动手打了自己的胞弟——她带走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

4、周萍:
周朴园的长子,周家大少爷,一度是继母蘩漪的情夫。

他精神卑下,意志薄弱,缺少一般人所具有的善良品德。

不仅早已和继母蘩漪发生的两性关系,还使侍女四凤怀上了他的孩子。

他害怕他父亲,害怕社会的舆论,他很自私,只顾个人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的性格分析《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

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人与人的交往就好比一只刺猬,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来自卫的。

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统一,总有一些关系,一些感情,始终纠结不清的。

凶狠狡诈的伪君子——周朴园篇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本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统治势力的代表,他天生地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他较早地接触了资产阶级文明,曾到德国留学,甚至接受过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

以其留学的经历和后来的经济地位而言,他本应发展为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式的人物,但他却转化为一个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

他自认为“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

”在他的身上,人们更多地嗅到了一种封建遗老的气息。

他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只要能弄到钱”“什么也做得出来”。

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极凶狠狡诈的伪君子。

他行为放荡,道德沦丧。

在周朴园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伪善、专横和冷酷。

30年前,周朴园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把遭受他凌辱、迫害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丫头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硬是从家里赶了出来。

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侍萍急得没法,只好跳河。

跳河而又不死,连孩子也被救起。

而后侍萍再也没有出现在周朴园的面前,于是周朴园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已经死了。

在这些年间,周朴园并非完全淡忘了这个曾经倾心过的女人,他记得她的生日,她不能在夏天开窗,珍藏着那个绣着梅花的衬衫等等。

在这些种种中,我几乎要错认为周朴园其实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当周朴园知道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他马上一反之前深情怀念的语气,忽然严厉地问道:“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单从这两句问话中,便推翻了我之前的理解。

他的确怀念那个带给过自己温暖的女人,但前提是在往事对他现在的地位、声誉、利益不构成威胁下,他尽可以去追念前情,一旦往事对他的名誉地位和“最圆满的家庭”构成直接的现实威胁时,他那伪君子面具下的丑恶嘴脸就原形毕露了。

有了这个“怀念”,不但没有模糊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反而通过前后反差加深了对伪善性的表现。

在他已解除了一切的恐惧和顾虑。

于是他就剥去了一切的伪装,赤裸裸地露出了他的本相。

所以他终于说出了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吧!”这句话充满铜臭气的话将他卑鄙丑恶的灵魂揭露无遗。

而他欠侍萍的,是他穷尽家财也无法弥补的。

在对待自己的妻子蘩漪的时候,周朴园也是如此。

他口口声声地说蘩漪有病,让她喝药、请医生来。

表面上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体贴和关心,实质上却是自己骨子里的专横使然。

在家庭生活中,他是一个封建暴君。

他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他的意见就是法律。

蘩漪再三强调自己没有病,但周朴园不允许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坚决认为她有病,而且病得不轻,强迫她喝药、看医生,接受自己的所有安排。

他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主,指挥着伏在他脚下的人们。

蘩漪对周萍说:“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表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

这些都是对周朴园最真实、最贴切的描述。

周朴园万万想不到的是,那个领导工人罢工,和自己对着干的鲁大海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鲁大海毫无保留地揭露了他的贪婪、冷酷、唯利是图。

鲁大海对周朴园,怀着极端强烈的憎恨。

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家仇家恨,而是阶级的仇恨。

周朴园在哈尔滨修一座江桥,故意让江桥出险,使几千个工人丧生。

他是承包商,从每个工人身上扣二百块钱。

周朴园就是这样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从此他才阔起来。

这种那别人的生命当儿戏,靠牺牲别人的血肉之躯来享乐的人,何来道德?何来人性?用严重一点的话来说,周朴园简直不是一个人。

隐忍者的悲哀——鲁侍萍篇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

她希望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

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

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为他生下两个儿子。

然而周朴园狠心的遗弃毁灭了少女的爱情之梦,失贞的耻辱永远地葬送了侍萍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

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力。

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折磨,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

可以肯定地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

没有了爱情,余下的就是必须生存的现实。

侍萍遇人不善地嫁了两次,与鲁贵的结合显然也不是幸福的。

鲁贵鄙贱失贞的侍萍,待其如奴仆般吆喝训斥,侍萍只能以沉默来拒斥这个她极端厌恶的男人。

因此,被迫选择的婚姻也没有结侍萍带来解脱,相反只是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作为人的尊严。

前半生的侍萍最诚挚地奉献过爱情,却遭到背弃;试图经营家庭,却倍受歧视。

沉重的现实境遇使她逐渐丧失了爱人的能力,侍萍生命的一半早早地枯萎了。

中年的侍萍悉心于照料儿女,作为一个母亲,她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她总是竭尽全力地张开羽翼为儿女们这风挡雨。

她毫无保留地将后半生的幸福押在儿女的回报上。

然而命运之神所安排的“回报”却彻底击垮了这个善良的母亲。

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侍萍的隐忍与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将母亲想认而又不能认子的悲哀浓缩到无尽的心灵空间中,侍萍清楚地意识到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儿子。

生长在两个不同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与鲁大海之间必然的阶级冲突又让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

可是命运还在步步紧逼这个满身疮伤、苦难深重的母亲,向她追讨三十年前的“旧账”。

女儿四风与异父兄长周萍的乱伦令侍萍猝不及防,前半生的“罪恶”由此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尽管待萍以最大的勇气独自吞咽着儿女们为她酿制的苦酒,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侍萍彻底失去了生命仅有的支撑。

如果说前半生失去爱情的侍萍还能麻木地生存,后半生失去亲情的侍萍则一无所有,她所奉献出的都成为前半生的赎罪,彻底绝望的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

活生生的侍萍在命运安排下逐步走向死寂的绝境。

她沉默的人生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她自始至终地关爱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别人给她造成的伤害,不断退让地守着生命的底线。

戏剧大师曹禺将所有苦难集中于侍萍一身,也许意义正在于证明:人必然会经受苦难,即使她默默无闻。

面对苦难,人无法选择,只有去面对、去接受。

为爱疯狂的女子——繁漪篇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

周朴园待她,以一个封建家长的姿态来统治这奴隶般的妻子,从他逼她“喝药”这个典型的戏剧动作可以看出,没有人可以违背周朴园的命令。

这样的精神折磨与压抑与蘩漪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追求自由的心相抵抗,最终使她追求自由翅膀被折断。

周萍背弃爱情的行为,又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追求中遭受抛弃,再一次陷入绝望的悲剧。

她在剧中的贯穿动作,便是抓住周萍不放,她不顾一切地追求周萍的爱情,不顾一切地反抗与报复,对生活与爱情热切渴望。

正是在这个女性的精神觉醒与所爆发出的力量,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她的内心向病态发展。

当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面对周萍的死亡时,她如何能不疯,不疯又如何生活下去,这样一个可恨又可怜的女子。

这双重的打击与痛苦,使蘩漪成为一个忧郁阴鸷,最“雷雨”性格的女性。

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在曹禺本人眼中,“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

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向死亡。

终究,“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此外,她在周冲面前又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她作为母亲的慈爱,她劝周冲打消娶四凤的念头,她明白自己的儿子太过天真,以为自己可以不服从周朴园的命令,终究是要失望的。

在与周萍乱伦的爱情和与周冲真挚的亲情之间,她没办法,她最终选择宁愿跟着周萍走,也不要留在周家,宁愿打破在周冲心目中的慈母形象,她也想追求爱情,她的内心是煎熬的,导致她的性格的复杂性。

对待自己的情敌四凤,她虚伪又高傲,她通过侍萍将四凤赶出周家,她嫉妒四凤,那些自己做不到的或者说不能做的,四凤却能。

她对自己潜在的情敌侍萍,可以说是有着同病相怜的同情,她明白周朴园这种人是不会有爱的,因此侍萍作为仆人终将被抛弃,而自己也是永远无法得到他的爱,同样可悲。

然而她能怪谁,只能怪生在这时代的不幸,怪这命运的残忍与冷酷,使她不得不沦落到周朴园这样的家庭中。

也许她本是一个温和又充满希望的女子,和她的儿子一样曾经充满了梦想,然而周园的时光磨去了她的光泽,使她暗淡地堕入地狱中去。

她的悲剧命运恰恰昭示着“五四”以后资产阶级女性单纯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必然失败的命运。

怯懦者,自私鬼——周萍篇怯懦胆小、犹疑不定、充满矛盾又希望获得拯救是《雷雨》中周萍的最大的性格特点。

下面具体来分析周萍的性格。

他是怯懦的,是一个胆小鬼,在这一点上他永远配不上繁漪。

但是,他从小生活在周公馆这样一个封建的大家庭,受到父亲周朴园专横的压制,使他永远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他对父亲唯命是从,父亲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当周朴园逼繁漪喝药时,要他跪下,他犹豫着,就要跪下。

父亲在他的心里,是一个偶像,即使父亲的倔强冷酷他也喜欢,因为那是他没有的,任何人都不能侮辱他的父亲。

当鲁大海大骂周朴园时,他打了鲁大海,他说:“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

他不敢正面面对他和繁漪的关系,也不敢承认与四凤的情意。

当无法承受时,他选择的是一个人逃离,即使最后没有成功。

他和四凤被发现后,他要半夜离开。

他说:“我忽然想起今天夜晚两点半钟有一趟车,我预备现在就走”。

就像鲁大海说的,他现在和四凤一起,但是会听他父亲的话,抛弃四凤而最后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

他是上海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新旧交替的时代的牺牲品。

因为怯懦,所以犹疑不定。

他一直无法果断和繁漪结束这段见不得人的“鬼”的关系,无法坚决地离开这个让他困扰的家,他想要获得解救,恰遇上了四凤。

四凤的青春纯洁正是他所渴求的,又燃起了他内心对爱的向往。

但是,由于身份的原因,他也不能光明正大地追求四凤,又有周冲夹在中间。

他是自私的,为了使自己获得拯救而追求四凤,却要独自一人逃离。

他也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