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人物分析
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是由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的创作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中国20世纪20年代),政治经济形态的更替,道德价值观的交锋,深深地冲击着这一时代中人们的灵魂。
曹禺先生敏锐地捕捉了这些非常态的人性特征,在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后将其附着在适当的人物身上,再以话剧的形式阐释这种思考,这就使戏剧人物形象散发出了夺目的艺术感染力。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的阴险、狡诈、虚伪的一面。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
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侧面补充和丰富着他作为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周朴园与前妻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出他伪善的本质,年轻时他曾诱骗了侍萍,当他以为侍萍已经投河自尽后,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纪念自己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真,他精心保存和回忆着和侍萍的过去种种。
但当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佣母亲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考虑到可能会触及自身名誉,他竟马上翻脸。
尽显人性的虚伪冷酷。
周朴园是一位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他不惜牺牲任何人的。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

《雷雨》是我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其情节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著名演员巩俐、周杰伦领衔主演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雷同,据说该片就是根据《雷雨》改编的。
《雷雨》全文以两个冲突为主线,一个是周家大家长周朴园与妻子蘩漪的冲突,表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矛盾;另一个是周朴园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表现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
两条线通过周家与鲁家两个家庭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可尖锐悲剧的戏剧冲突。
《雷雨》的人物关系如下这样的人物关系注定里这里的大部分人要悲剧了。
不过在曹禺先生设计的剧情下,所有的人都悲剧了。
下面是我就三个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一)周朴园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上升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
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
事业地点轨迹无锡—哈尔滨—天津步步上升。
精明狡黠、有手腕有“魄力”、残忍冷酷是周朴园性格的主色调。
在处理罢工事件中“大义灭亲”, 我们看到的是在自身利益面前,将亲情放在一边、铁碗残酷的周朴园. 既然我们承认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就应该允许他具备资本家的觉悟与“素质”。
生活在特定的环境,经过那个年代,面对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他理应心有余悸,知道心慈手软意味着什么,保持高度警惕、开除鲁大海符合他的身份。
但是这样一个大义灭亲的封建势力资本家却一直爱着自己的前妻鲁侍萍, 逝去真爱的周朴园不象一般的有钱人,家有三妻四妾,还要到外面寻花问柳,他在肉欲上对自己近乎残酷. 我们能看出周朴园一面行凶,剥削矿工,一面行善,忏悔,这两种行为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有机统一,周朴园正是“妄图”在这种矛盾的行为中通过后者作为补偿,寻求内心平衡。
、(二)蘩漪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简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在线课堂《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从1934年发表以来,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雷雨》中,作者塑造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下面,笔者就选取其中的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谈谈他们的性格特点。
一、周朴园:独断专行、冷酷无情《雷雨》围绕周、鲁两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开,集中反映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旧新社会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教似乎不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般可怕,新思想也似乎不再受人们的排斥。
周朴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家里,他是性格古板、思想落后、蛮横专断的封建大家长。
专制、自私、冷酷是他的标签。
三十年前,为了自己的前程,他遵循父母的意愿,抛弃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爱人鲁侍萍;三十年后,为了维护自己封建大家长的形象及家庭内部的秩序,他处处压迫妻子繁漪。
他尤其看重家庭秩序和自己大家长的地位,要求家人对他俯首帖耳,不得违抗和冲撞。
当繁漪不想吃苦药时,他就用不容拒绝的口吻强迫蘩漪喝药,并严厉地说:“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外面,他是唯利是图、压榨工人、冷酷无情的大资本家。
他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发生了冲突。
鲁大海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
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剥削工人,压迫劳苦大众,唯利益至上。
即使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他也毫无同理心,甚至纵容悲剧发生。
当亲情与利益产生了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作为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专横独断,眼里只有冰冷的秩序而无温情;作为大资本家,他阴险狡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
他的出身和经历,使其成长为一名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资本家。
二、繁漪:大胆叛逆、偏执乖戾一个被根植过自由、平等思想的人,一旦生活在现实的牢笼里,就会不断地反抗。
《雷雨》中的繁漪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新女性。
《雷雨》人物鉴赏

《雷雨》人物鉴赏1.繁漪的形象繁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
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繁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1 繁漪性格特征及种种表现繁漪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
聪明、美丽、狂热、人性、渴望自由、追求爱情。
她热情时像一团火;孤独冷酷时又像一柄犀利的刀。
她企图冲破一切桎酷,做一次困兽的斗争,但又深受着种种压制和精神折磨。
她竭力摆脱令人窒息的处境而又屈从于这种处境。
她的行为有时令人不能理解,她的处境又令人同情怜惜。
所以作者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又称她是最“雷雨”的性格。
繁漪久已受压抑的情绪,在周家父子软硬兼施的联合进攻下,不可忍耐的爆发了。
先是追求爱情与比她小六岁的前妻的儿子欢愉异常,以致“客厅闹鬼”;后与四凤争夺情人,施巧计,辞退鲁贵父女,企图夺爱;雨夜不辞辛劳跟踪追击,倒扣窗子迫使周萍在鲁家出丑;回归后又公然吓退周朴园,傲然而立。
四凤周萍欲双飞时,她不顾一切人伦关系,撕破面纱,暴露周家鲁家的一切隐私,而使人触目惊心,致使四凤周冲触电而死,周萍枪下亡。
敲响了标榜为“最完满家庭”的周家的丧钟。
从这个角度讲,繁漪不愧是一位封建家庭出色的叛逆。
2 造成繁漪性格的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诞生。
典型环境是通过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典型性格总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孕育、成长起来的。
所谓“一定的生活条件”就是受时代、阶级制约的具体社会关系。
繁漪的典型性格也只能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于周朴园、周萍、四凤等人的矛盾纠葛中加以显现。
剧本《雷雨》以1923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
那时中国已经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五四”运动,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国家政权仍被封建军阀把持着。
封建势力仍统治着中国的社会和家庭,反动势力仍甚嚣尘上。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涵盖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下面我们就对其中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一、贺矮子
贺矮子是《雷雨》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彻底的资本主义者,贪婪、残忍、自私而又有权力欲。
他用心计和阴谋迫害了女主角孔云露,并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
贺矮子的形象在作品中很深刻,他象征了当时变革时期的资本主义家族,反映了资本主义对旧式家庭结构的破坏和变革,对家族和信仰的否认。
二、孔云露
孔云露是贺矮子的妻子,在与贺矮子的爱情中毫无选择的她,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贺矮子的掌控和摆弄。
她最终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解脱了自己,摆脱了贺矮子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云露是一个女性的代表,在这个梦寐以求的男性世界中,她充满了对爱和自由的渴望。
三、明智
明智是一个重要的配角,他是孔云露的侍从,也是孔云露解脱的关键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内在美的现代人,有自己的个
性和思想,并且一直在为孔云露保护她。
他的形象象征了自由和平等,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
四、方片
方片是孔云露的妹妹,在作品中她是一个沉迷于生活琐事的小女生。
她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没有实际的想法和追求,最终她也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男人的手中。
方片的形象体现了旧传统对女性的依赖,她也象征了一种恋爱盲目和对未来不负责的态度。
通过对《雷雨》中几位重要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阐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使得作品不仅在当时时代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至今,仍是可以影响人们的思考和生活。
《雷雨》人物分析_共5页

雷雨中的喷薄火山——分析周蘩漪的人物形象“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这是雷雨里对周蘩漪的出场描写。
曹禺先生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
”而我更想说“蘩漪对我是个诱惑”。
看着蘩漪,我分明像看到了雷雨中的一座火山,“热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是她的人生哲学。
——我欣赏蘩漪,我疼惜蘩漪。
“果敢阴鸷”只是表面,在这副令人疏离的面孔之下,是敏感而炽热的灵魂。
蘩漪是美丽的,“静静的长的睫毛”,大眼睛,细瘦,“似乎是一个水晶”。
蘩漪也是“明慧”的,有着“对诗文的爱好”。
作为一个漂亮而受过教育的“中国旧式女人”,能被“正统”的周朴园娶进家门,想必至少是称得上小家碧玉吧。
我不禁想象,做姑娘的蘩漪在深闺里,“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或许轻吟《诗经》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时,也是含羞而热切地幻想过和未来丈夫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的。
然而现实粉碎了她的美梦。
她的丈夫是一个封建家长——专治、冷漠。
十几年的婚姻生活,蘩漪始终没有得到周朴园平等的爱。
看着周朴园拿着侍萍的旧照片,她轻蔑地说“哼,又是那个女人的照片!”而这一个“又”字,谁能说没有一丝醋意和心酸?纵使她不爱他,她到底是不希望他对其他女人心心念念的。
而我想,初入周家的蘩漪还有着少女的纯真,即使眼前的丈夫再不如人意,她多少还是试图过能感化他的,当她第一次发现周朴园保留着侍萍的照片和当年的摆设时,她不是没有愤怒和嫉妒的,一个年轻妻子,对此不会没有抗争。
但年复一年,周朴园没有变也不会变,蘩漪知道“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什么事都要依着他”,她麻木了,是周朴园十几年来的”凶横”,把蘩漪“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于是,她的大眼睛“灰暗”,“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压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诚然,蘩漪变得“阴鸷”,“令人觉得有些可怕”。
《雷雨》人物分析

1、繁漪:有人说她果敢阴鸷,有人说她魅惑野性,但无论世人怎样的爱恨褒贬,她却只是沉静一笑,任谁也看不到她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积郁烈火。
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肩负如此的多重身份,可想而知她的撕裂与挣扎。
然而,她这样的决绝却也正表明了她那“雷雨”般爆裂激荡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繁漪如是。
2、周萍:这是一棵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
也许它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有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如此渺小得不为人知。
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它,人们只有叹气,而他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
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
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而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而来的往往只是命运的无情嘲弄。
3、周朴园:坚毅和威严是他的外貌,虚伪和冷漠却是他的内心,自以为是控制住别人命运的人其实只是命运掌心的傀儡。
暴雨的午夜,孤单的时间,这个即将失去一切的老人是否正在思念记忆中的往昔,那朵永远成为心结的逝水梅花。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里,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而愚蠢的朴园却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能尽在把握。
愚顽得近于天真,虚伪得强装镇定,那么在最终一切毁灭后,也只能单留下他去苦尝辛酸。
4、鲁侍萍:灰暗的雪夜,只有我身孤影单,怀抱着一个儿子,思念着另一个儿子,被情人抛弃,把母亲气死。
于此之时年轻的侍萍才真正开始了她一生的悲惨。
“为什么不再次去死?不,我要活!为了活下去!”老天!这样的理由够不够充分简单?侍萍的悲剧在于她是所有真相的唯一见证者。
最终与儿女的别离,这位坚强的母亲承载了巨大的情感伦理双重压力,然而她还是决定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罪,只不过这个时候她的理由已然改变——“为了他们能活下去……”5、鲁贵:窥人隐私,以求一逞——这是鲁贵的原则,也是绝大多数没有顾忌敢做坏事人的准则,为了享乐于物欲,他们拜倒在金钱之下。
那万能而至高无上的物主,带给这世间怎样的寡言鲜耻与奴膝婢颜?像一只老鼠一样窥探,像一条蛇一样静观,像一只猪那样贪婪。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相关推荐《雷雨》人物性格分析《雷雨》刻画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比如周朴园,周萍,繁漪,鲁侍萍等等。
那么这些都是怎样的人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分享一下。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述曹禺戏剧的四大名著:《雷雨》(1933)、《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
二、《雷雨》线索(一)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鲁贵的多角关系;(二)周萍、蘩漪、四凤、周冲的多角关系;(三)周朴园、鲁大海的劳资关系。
三、《雷雨》人物性格分析(一)周朴园1、家庭中专制的家长:(1)对待妻子、对待儿子的权威性;(2)对待儿子的慈爱。
2、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1)为了利益不惜枪杀工人、收买罢工代表;(2)在德国的.时候曾经倾心社会主义。
3、真心怀念鲁侍萍的男人:(1)长久以来一直怀念鲁侍萍,有真心的悔恨;(2)当鲁侍萍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又取防范的态度。
(二)蘩漪1、反抗家庭专制:吃药和下楼两件事体现她的反抗和无奈。
2、追求爱情:(1)爱情追求是痛苦生命的自我拯救;(2)拒绝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追求自我;(3)爱情失败既想委曲求全,这又个疯狂报复,但终存善良。
3、在等级秩序和文化教养两方面看不起下等人。
4、外貌上:可爱与可怕两种风格相结合。
形象代表作家的反叛愿望,也包含作家对女性的期待。
(三)周萍1、外貌上体现出他具有理智无法控制热情、欲望的特点。
2、渴望拯救自己,所以真心爱四凤。
3、曾经反叛父权制,但是最终复归于父子伦理。
这个形象代表作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拯救。
(四)四凤1、青春纯美:具有拯救周萍精神忧郁的功能。
2、敬重、孝顺母亲:导致爱情与母女亲情的冲突。
3、自尊自爱:鄙夷鲁贵的奴才气。
代表作家对女性的形象期待。
(五)鲁侍萍1、外貌上:底层人的质朴自爱与上等人的教养相结合。
2、爱情上:一直深爱周朴园,但是又自尊自爱。
爱恨交织。
3、亲情上:热爱自己的子女。
4、命运感:害怕自己的女儿走自己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中的喷薄火山——分析周蘩漪的人物形象“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这是雷雨里对周蘩漪的出场描写。
曹禺先生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
”而我更想说“蘩漪对我是个诱惑”。
看着蘩漪,我分明像看到了雷雨中的一座火山,“热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是她的人生哲学。
——我欣赏蘩漪,我疼惜蘩漪。
“果敢阴鸷”只是表面,在这副令人疏离的面孔之下,是敏感而炽热的灵魂。
蘩漪是美丽的,“静静的长的睫毛”,大眼睛,细瘦,“似乎是一个水晶”。
蘩漪也是“明慧”的,有着“对诗文的爱好”。
作为一个漂亮而受过教育的“中国旧式女人”,能被“正统”的周朴园娶进家门,想必至少是称得上小家碧玉吧。
我不禁想象,做姑娘的蘩漪在深闺里,“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或许轻吟《诗经》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时,也是含羞而热切地幻想过和未来丈夫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的。
然而现实粉碎了她的美梦。
她的丈夫是一个封建家长——专治、冷漠。
十几年的婚姻生活,蘩漪始终没有得到周朴园平等的爱。
看着周朴园拿着侍萍的旧照片,她轻蔑地说“哼,又是那个女人的照片!”而这一个“又”字,谁能说没有一丝醋意和心酸?纵使她不爱他,她到底是不希望他对其他女人心心念念的。
而我想,初入周家的蘩漪还有着少女的纯真,即使眼前的丈夫再不如人意,她多少还是试图过能感化他的,当她第一次发现周朴园保留着侍萍的照片和当年的摆设时,她不是没有愤怒和嫉妒的,一个年轻妻子,对此不会没有抗争。
但年复一年,周朴园没有变也不会变,蘩漪知道“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什么事都要依着他”,她麻木了,是周朴园十几年来的”凶横”,把蘩漪“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于是,她的大眼睛“灰暗”,“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压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诚然,蘩漪变得“阴鸷”,“令人觉得有些可怕”。
可是这怎么能怪她?她不过是个弱女子——对鲁贵、四凤来说,她是太太,而实际上,她也不过是周朴园的奴隶,在这个封建家庭里讨着生活。
当看到第一幕里周朴园强制繁漪喝药时,周朴园的“被要求做冷峻”、蘩漪的“恳求”和最后被逼无奈的屈服,我们怎么能不同情、不愤慨、不震撼?他不是被周朴园当做妻子,而仅仅是“服从被的榜样”!蘩漪是多么的无助啊!曹禺先生说“《雷雨》里,宇宙正像是口残酷的井。
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在这样的环境里,蘩漪的脸上怎会不是布满阴云呢?可怜的蘩漪,我怜悯她。
这样一个孤独无靠的她,纵使她做了多错多恶的事,我都恨不起来。
她不是没有反抗,“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他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而来的力量”,她诅咒这个“永远是不干净”的、“活活地闷死人”的家庭的“罪恶”。
她“想起朴园严厉的脸”,却到底还是“厌恶”着让四凤把药倒掉;她能对周朴园“轻蔑地笑”,说“你忘了你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啦!”只是她在这个封建家庭里太势单力薄,每个人都被驯化成顺从的样子,她的斗争显得那么不“和谐”,她无力抗衡周朴园的家长权威。
她的反抗被认定为是“病”——她若不能成为“服从的榜样”,就要被塑造为“什么人都这样看”的“神经失常”。
何其悲凉!我心疼蘩漪,她曾经少女时期的活力、激情是被怎样非人性地压制了啊!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啊!或许很多人会质疑,蘩漪为什么会爱周萍——一个“美丽的空形,如生在田野的麦苗移植在暖室里,虽然也开花结果,但是空虚脆弱,经不起现实的风霜”。
在这个问题上,我很认同曹禺先生的回答,“这只好问她的运命,为什么她会落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里”。
我并非宣扬宿命论,只是不幸如蘩漪,被困顿在这样一个逼仄的环境,她又能投向谁呢?她“已经预备好棺材,静静地等死”,突然出来一个年轻的,“面目清秀,甚至可以说美”的周萍,并且也还有着“年轻”的“热”,她必然是要心猿意马的。
何况周萍也非安分守己之人,是“引诱”了蘩漪的。
他在他的心潭投下一枚石子,便激起圈圈涟漪,蘩漪的心是怎样也不能再平静了的。
我想蘩漪当时的心境是如同垂死的人看见稻草一般的。
蘩漪是被苦磨得阴鸷了,“但是当她限于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她见着所爱的,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脸上,两颊的笑涡也显露出来”——蘩漪本该是多么可爱的啊,“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她是“应当被人爱的”。
只是多么可恶的际遇,让她落在这样一个家庭。
若蘩漪是自由女性,她必然不会爱上周萍这样怯懦的男人的,但她无从选择。
我恨,恨腐朽的散发着死尸气的封建制度,它残害了多少青春活泼的心!单纯的蘩漪啊,做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我恨!蘩漪是个傻女人,爱就是她的信仰。
“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她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信信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蘩漪是那么傻,她恳求地让周萍带她走,甚至于日后把四凤接来一起住都可以,她只要周萍不离开她。
她的一颗心当真是低到了尘埃里。
我很赞同曹禺先生所说的,“爱这样的女人,需要有厚的口胃,铁的坚韧,岩似的恒心”。
——可是多么遗憾,她遇到的是周家父子。
蘩漪停顿片刻,难过地对周萍说“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时,我的心里像被大石压着,喘不过起来。
我尚是旁观者,隔岸观火,我简直不能想象蘩漪当蘩漪说着这话时,心里是何其悲痛屈辱!急管繁弦后是急管哀弦,是急景凋年,说不尽的苍凉。
在第四幕里蘩漪最后一次求周萍留下来时,曹禺先生用了一系列词对应蘩漪说话的语气。
“刺心、劝诱、阴郁、恐惧、不顾、恳求、故意恶狠狠、愤怒、爆发、失望、急迫、恳求、安慰、诱惑、酸楚、冷冷、绝望、沉郁、无表情、呆滞”,无需看蘩漪的语言,单是从这些形容词里,我们就能深切感受到蘩漪“强忍悲痛、心存幻想——惊恐、愤恨——绝望”的心路历程。
而当“周萍由饭厅下,蘩漪的眼泪一颗颗地流在腮上,她走到镜台前,照着自己苍白色的有皱纹的脸,便嘤嘤地扑在镜台上哭起来”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这样凄凉的画面真令我目不忍视,我心里有着“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
我无意责怪周萍,他也是个可怜人。
可是,当他狠恶地对蘩漪吼着“我要你死!”“你是我想不到的一个怪物!”时,我真是愤怒到了极点。
他不会明白,蘩漪躲在四凤窗外听着他们热烈的情话时,有多么煎熬,那一声叹息里饱含了多少忧愁。
我想象着蘩漪在黑夜里,踉跄地在泥巴路上走,还淋着雨,真是可是蘩漪呢?她一洗先前的激烈,“面无表情地望着他”,“沉静地站起来,走了两步”,喃喃道“奇怪,心里静得很!”周萍曾经“救活了”她,却“又不理”,如今只撇得她“枯死,慢慢得渴死“。
蘩漪是真的绝望了。
“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情感、郁热、境遇,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
我想起亦舒的《圆舞》里,傅于琛和承钰分别两年后重逢,傅于琛问承钰生活如何,承钰淡淡地问“你是指没有你的生活?”,又轻轻地回答“渴,没有什么可解决那种渴的感受。
”——蘩漪便是这样,她渴,她的心如同一片荒芜的沙漠,苦苦等候甘霖却始终滴雨不下。
这甘霖就是爱的雨露啊!蘩漪只是要一个人真真切切地爱她。
“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
”于是,一个年轻的妇人,本该是热情有活力的样子,她却是“沉静的,忧烦的,她会如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身边,他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很多人只看到了蘩漪阴鸷狂热的表面,批评她失了一个母亲的天职。
是的,我也承认,蘩漪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可是,她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
她记得叫账房拿四十块钱给周冲买书;她关心周冲脸色红,让四凤拿汽水;她也有温存的话语“傻孩子,妈永远是喜欢你的。
”从《雷雨》中,我们能看得出来,周冲是和母亲更为亲近的,她对蘩漪说“妈,我一向什么都不肯瞒过您,您不过是一个平常的母亲,你最大胆,最有想象,又,最同情我的思想的。
”还有什么比一个儿子的这番话更有说服力呢?而生活在周家那样专制冷漠的家庭里,周冲没有长成和他父亲、哥哥一样的“伪君子”,却天真活泼、有同情心,分明就是有蘩漪作为一个母亲在呵护和引导啊!只是,“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个阎王爷十八年了”,她早被“压死了,闷死了”,她“有时候都忘了自己在哪儿”。
所以,她才淡化了母性,成为一个“见了周萍又活了的女人”,而忘了多给周冲些关注和爱护。
但是,她依然是心疼她“有些傻气”的儿子的,最后那“我的孩子,我的冲儿!”的呐喊是蘩漪母性的复原。
激烈、决然如斯,蘩漪心已成死灰,活着的躯体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冲儿这个“糊涂孩子”是她最后的寄托。
冲儿没了,蘩漪也彻底疯了。
蘩漪也是善良的。
她对佣人不失礼节,哪怕她要四凤走,却也还送些旧衣服,并无恶声恶语,语气是平和的。
这绝不是虚假的慈悲,作为一个旧家庭的太太,她可以骄横跋扈,谁能说她什么呢?那在当时的社会并不少见。
可是蘩漪没有——这不仅是因为她受过很好的教育,更是因为她本性里是善良的,她并不真的是个可怕的女人,她也有女性的柔软的心。
“热情原是一片浇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理解的。
”诚如曹禺先生所说,“在受着这样不幸的女人里,蘩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里,也有这样一个和蘩漪一样“心偏天样的高”,却“在阴沟里讨着生活”的女人——曹七巧。
少女时,直率泼辣而不失可爱,有很多人喜欢。
而她却嫁了个“骨痨”丈夫,不仅在生理上极度压抑,还在封建大家庭里受歧视和压制——曹七巧也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她也和蘩漪一样,心里藏着一份见不得光的爱情,她热烈而绝望地爱小叔季泽,同样遭到拒绝。
在经历上,曹七巧和蘩漪是很相似的。
同是不幸的,受封建制度迫害的女性,蘩漪虽然有着冷漠阴鸷的一面,对于“周家家庭里所出的罪恶,听过,见过,做过”,可是她清醒地认识到,她始终不是周家的人,她做的事,她“自己负责任”,她并未和周氏家族同流合污,“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祸移在人身上,外面还是一副好面孔”。
可是曹七巧呢?她疯狂追逐金钱和权利,她戕害自己的亲生儿女,两个儿媳都被她折磨致死。
而在爱情上,季泽和周萍一样,都“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
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
”可她没有蘩漪的那一份单纯,她锱铢必较着得失。
——所以,蘩漪“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和尊敬么?”蘩漪就像是雷雨中的喷薄火山,喷涌着她的热情她的渴望,喷涌着她“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
然而这座汹涌勃发的火山到底是响雷暴雨的冲刷下,死灭成灰。
蘩漪,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美丽女性,却做了罪恶的封建制度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