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多幕剧。

它成功地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是周家的一家之主,也是剧中各种悲剧的制造者。

他是一个早年在德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封建社会刚刚萌芽的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带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巨大阴影不仅吞噬了善良的劳动者,而且吞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格、人性和价值。

周朴园身上主要有以下性格特征:一、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周朴园的发家史带有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

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一次就淹死了2200个小工,他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扣300块钱。

正如鲁大海所说,周朴园“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他对付矿上的罢工,也采取野蛮的手段,开枪打死三十多个工人,毫无任何“文明”可言。

周朴园在重见侍萍后,他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他害怕侍萍损害他的利益。

下面不妨用他的带有“好”字的七段台词加以说明:第一“好”:“那更好了。

”这是在稳定了对方情绪之后,没有了各种顾虑,准备“明明白白地谈一谈”;第二“好”:“那双方面都好。

”这是在得知最有嫌疑的知情人鲁贵并不知情之后说的;第三“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这是最能显示周朴园的阶级本质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金钱不仅可以给他带来地位、身份和享受,而且可以赎买罪恶,以求得心灵的安宁,这正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丑恶灵魂的表现;第四“好”:“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随之他提出了辞退鲁贵父女的计划,显得多么果断、多么周密。

第五“好”:“好得很。

”那是在得知侍萍表示在大后天就离开此地后说的,他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第六“好”:“好、好、好。

”表示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债,又不要他以金钱抵偿,他的最后威胁可以说已完全解除了,对他来说确实再“好”不过了;第七“好”:“很好。

”周朴园宣布:“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揭示了晚清时期上海滩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

其中,繁漪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繁漪的爱情繁漪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家庭条件也很好。

她深爱自己的表哥陈发科,即使知道他是个花花公子,对待其他女人都十分无情,但她仍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献给他。

她一度认为自己和陈发科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能够理解他和照顾他,在她看来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然而,在王熙凤的挑拨下,繁漪知道了陈发科曾经的背叛和抛弃。

她绝望了,认为自己的爱情是个笑话,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这时,廖若海走进了她的生命,他并没有像陈发科一样浪漫和优雅,却是一个值得托付给的男人。

繁漪在危机中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生命,她学会了珍惜爱情,并且找到了一个真正懂她、关心她的人。

二、繁漪的人格特质繁漪性格复杂,有时会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她。

她比较自我,对待其他女人不够友好甚至带有敌视情绪,这跟她自认为是陈发科唯一的真正爱人有关。

此外,繁漪还有些傲慢自大,喜欢炫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但在情感方面,繁漪十分专一,对陈发科的爱会让她放弃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并且她对待廖若海也非常真诚。

三、繁漪的命运繁漪的命运暗示了晚清时期女性的普遍处境。

繁漪在婚礼前夕得知陈发科的背叛,被迫面对一个不幸的结局,最终选择了离婚。

她深情而无助的表演也让她成为了《雷雨》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婚姻是管辖她们一生的命运。

繁漪的遭遇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而她在灵魂层面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女性走上平等道路提供了启示。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非常具有深度和多维度的角色,她的爱情、人格特质和命运都表现出了这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她的复杂性格和遭遇也为观众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和启示。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摘要】《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表面善良,内心却充满着挣扎与犹豫。

周朴园对人情世故持一种理想主义态度,但却常常受到现实的打击。

他对女性的态度也充满着矛盾,既心怀善意又不免生出私欲。

周朴园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他陷入内心的挣扎,他在自私与无私之间徘徊不定。

周朴园的形象展示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让人深思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

通过分析周朴园的复杂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以及他所代表的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周朴园、《雷雨》、人物性格分析、复杂性格、善良、矛盾、人情世故、女性态度、梦想、现实、自私、无私、挣扎、时代背景、追求、内心。

1. 引言1.1 介绍《雷雨》中的周朴园角色《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该剧通过描绘上海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矛盾。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复杂性格在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周朴园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既有冷静沉着的一面,又有热情善良的另一面。

他身上同时具有各种矛盾的性格特点,这使得他成为剧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

周朴园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对家庭和朋友都非常负责。

他为人正直,重情重义,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

他又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人,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在剧中展现出对人性的信任和善良,但同时又被现实的残酷和人情世故所困扰。

周朴园的性格复杂多变,他的内心世界深受现实世界的影响,这使得他在剧中呈现出丰富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1.2 分析周朴园的复杂性格特点《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极具复杂性格的人物,他的形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人生态度。

在小说中,周朴园的性格特点不仅体现在他善良的外表下隐藏着内心的矛盾,还表现在他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对女性的态度、对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自私与无私之间的挣扎等方面。

简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简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在线课堂《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从1934年发表以来,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雷雨》中,作者塑造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下面,笔者就选取其中的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谈谈他们的性格特点。

一、周朴园:独断专行、冷酷无情《雷雨》围绕周、鲁两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开,集中反映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旧新社会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教似乎不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般可怕,新思想也似乎不再受人们的排斥。

周朴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家里,他是性格古板、思想落后、蛮横专断的封建大家长。

专制、自私、冷酷是他的标签。

三十年前,为了自己的前程,他遵循父母的意愿,抛弃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爱人鲁侍萍;三十年后,为了维护自己封建大家长的形象及家庭内部的秩序,他处处压迫妻子繁漪。

他尤其看重家庭秩序和自己大家长的地位,要求家人对他俯首帖耳,不得违抗和冲撞。

当繁漪不想吃苦药时,他就用不容拒绝的口吻强迫蘩漪喝药,并严厉地说:“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外面,他是唯利是图、压榨工人、冷酷无情的大资本家。

他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发生了冲突。

鲁大海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

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剥削工人,压迫劳苦大众,唯利益至上。

即使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他也毫无同理心,甚至纵容悲剧发生。

当亲情与利益产生了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作为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专横独断,眼里只有冰冷的秩序而无温情;作为大资本家,他阴险狡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

他的出身和经历,使其成长为一名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资本家。

二、繁漪:大胆叛逆、偏执乖戾一个被根植过自由、平等思想的人,一旦生活在现实的牢笼里,就会不断地反抗。

《雷雨》中的繁漪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新女性。

《雷雨》人物鉴赏

《雷雨》人物鉴赏

《雷雨》人物鉴赏1.繁漪的形象繁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

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繁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1 繁漪性格特征及种种表现繁漪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

聪明、美丽、狂热、人性、渴望自由、追求爱情。

她热情时像一团火;孤独冷酷时又像一柄犀利的刀。

她企图冲破一切桎酷,做一次困兽的斗争,但又深受着种种压制和精神折磨。

她竭力摆脱令人窒息的处境而又屈从于这种处境。

她的行为有时令人不能理解,她的处境又令人同情怜惜。

所以作者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又称她是最“雷雨”的性格。

繁漪久已受压抑的情绪,在周家父子软硬兼施的联合进攻下,不可忍耐的爆发了。

先是追求爱情与比她小六岁的前妻的儿子欢愉异常,以致“客厅闹鬼”;后与四凤争夺情人,施巧计,辞退鲁贵父女,企图夺爱;雨夜不辞辛劳跟踪追击,倒扣窗子迫使周萍在鲁家出丑;回归后又公然吓退周朴园,傲然而立。

四凤周萍欲双飞时,她不顾一切人伦关系,撕破面纱,暴露周家鲁家的一切隐私,而使人触目惊心,致使四凤周冲触电而死,周萍枪下亡。

敲响了标榜为“最完满家庭”的周家的丧钟。

从这个角度讲,繁漪不愧是一位封建家庭出色的叛逆。

2 造成繁漪性格的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诞生。

典型环境是通过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典型性格总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孕育、成长起来的。

所谓“一定的生活条件”就是受时代、阶级制约的具体社会关系。

繁漪的典型性格也只能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于周朴园、周萍、四凤等人的矛盾纠葛中加以显现。

剧本《雷雨》以1923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

那时中国已经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五四”运动,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国家政权仍被封建军阀把持着。

封建势力仍统治着中国的社会和家庭,反动势力仍甚嚣尘上。

试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试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试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样文内容摘要《雷雨》中的矛盾错综复杂,人物性格真实鲜明,本文通过对《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人物形象的描写,揭露了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罪恶与封建势力压迫下人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封建家庭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一、周朴园是封建大家庭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3)(一)周朴园身上具有阶级特征 (3)(二)周朴园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3)(三)周朴园是一个心狠手辣、非常残忍的资本家 (3)二、繁漪是人性被扭曲异化封建女性 (4)(一)蘩漪被骗到周公馆,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4)(二)蘩漪是周朴园第三任妻子 (4)(三)蘩漪一半是常人,一半是疯狂的精神分裂者 (5)三、鲁侍萍是纯朴善良、饱经风霜的劳动妇女 (5)(一)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形象 (5)(二)鲁侍萍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 (6)四、周萍是荒唐、颓废、玩世不恭矛盾而罪恶的人 (7)参考文献 (7)试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雷雨》是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 创作于1935年,是中国现在话剧中演出和研究最多的作品。

这是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悲剧,它以汹涌的情感“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揭露了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罪恶,和在这个罪恶下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

这样一部巨著是值得后人不断研究探讨的,特别是《雷雨》中每一个人物都写得非常深刻、生动。

下面我就对《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进行一些浅析:一、周朴园是封建大家庭绝对权威的统治者周朴园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资本家、封建家庭专制主义的代表,是封建大家庭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一)周朴园身上具有阶级特征在第一场中当周朴园意识到站在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鲁侍萍时,他立即感到“惊愕”“恐慌”这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他的事业、利益可能受到威胁,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是对作为资本家对贫苦下人的仇视和戒备。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述曹禺戏剧的四大名著:《雷雨》(1933)、《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

二、《雷雨》线索(一)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鲁贵的多角关系;(二)周萍、蘩漪、四凤、周冲的多角关系;(三)周朴园、鲁大海的劳资关系。

三、《雷雨》人物性格分析(一)周朴园1.家庭中专制的家长:(1)对待妻子、对待儿子的权威性;(2)对待儿子的慈爱。

2.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1)为了利益不惜枪杀工人、收买罢工代表;(2)在德国的时候曾经倾心社会主义。

3.真心怀念鲁侍萍的男人:(1)长久以来一直怀念鲁侍萍,有真心的悔恨;(2)当鲁侍萍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又取防范的态度。

(二)蘩漪1.反抗家庭专制:吃药和下楼两件事体现她的反抗和无奈。

2.追求爱情:(1)爱情追求是痛苦生命的自我拯救;(2)拒绝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追求自我;(3)爱情失败既想委曲求全这又个疯狂报复,但终存善良。

3.在等级秩序和文化教养两方面看不起下等人。

4.外貌上:可爱与可怕两种风格相结合。

形象代表作家的反叛愿望,也包含作家对女性的期待。

(三)周萍1.外貌上体现出他具有理智无法控制热情、欲望的特点。

2.渴望拯救自己,所以真心爱四凤。

3.曾经反叛父权制,但是最终复归于父子伦理。

这个形象代表作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拯救。

(四)四凤1.青春纯美:具有拯救周萍精神忧郁的功能。

2.敬重、孝顺母亲:导致爱情与母女亲情的冲突。

3.自尊自爱:鄙夷鲁贵的奴才气。

代表作家对女性的形象期待。

(五)鲁侍萍1.外貌上:底层人的质朴自爱与上等人的教养相结合。

2.爱情上:一直深爱周朴园,但是又自尊自爱。

爱恨交织。

3.亲情上:热爱自己的子女。

4.命运感:害怕自己的女儿走自己的路。

这种害怕之中,包含作家对命运的形而上思考,也包含对阶级不平等的批判。

(六)周冲单纯、美好:(1)追求超越等级制度的爱情,尊重对方的人格;(2)否定劳资等级关系,追求公平、正义;(3)期待美(软好七怕的)奴硬家鲁才;庭贵气(关系,追求博爱。

《雷雨》人物分析

《雷雨》人物分析

1、繁漪:有人说她果敢阴鸷,有人说她魅惑野性,但无论世人怎样的爱恨褒贬,她却只是沉静一笑,任谁也看不到她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积郁烈火。

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肩负如此的多重身份,可想而知她的撕裂与挣扎。

然而,她这样的决绝却也正表明了她那“雷雨”般爆裂激荡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繁漪如是。

2、周萍:这是一棵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

也许它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有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如此渺小得不为人知。

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它,人们只有叹气,而他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

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

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而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而来的往往只是命运的无情嘲弄。

3、周朴园:坚毅和威严是他的外貌,虚伪和冷漠却是他的内心,自以为是控制住别人命运的人其实只是命运掌心的傀儡。

暴雨的午夜,孤单的时间,这个即将失去一切的老人是否正在思念记忆中的往昔,那朵永远成为心结的逝水梅花。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里,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而愚蠢的朴园却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能尽在把握。

愚顽得近于天真,虚伪得强装镇定,那么在最终一切毁灭后,也只能单留下他去苦尝辛酸。

4、鲁侍萍:灰暗的雪夜,只有我身孤影单,怀抱着一个儿子,思念着另一个儿子,被情人抛弃,把母亲气死。

于此之时年轻的侍萍才真正开始了她一生的悲惨。

“为什么不再次去死?不,我要活!为了活下去!”老天!这样的理由够不够充分简单?侍萍的悲剧在于她是所有真相的唯一见证者。

最终与儿女的别离,这位坚强的母亲承载了巨大的情感伦理双重压力,然而她还是决定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罪,只不过这个时候她的理由已然改变——“为了他们能活下去……”5、鲁贵:窥人隐私,以求一逞——这是鲁贵的原则,也是绝大多数没有顾忌敢做坏事人的准则,为了享乐于物欲,他们拜倒在金钱之下。

那万能而至高无上的物主,带给这世间怎样的寡言鲜耻与奴膝婢颜?像一只老鼠一样窥探,像一条蛇一样静观,像一只猪那样贪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从周朴园如何对待生命中的两个女人看人性的复杂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一篇。

作为戏剧,戏剧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刻画艺术两方面。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者上,我将人物形象分析和人物评论写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的基础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经过观察,高二(6)和高二(17)班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缺乏条理性。

理性思维的质量有待通过表达训练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目标:
1、把握剧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理解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周朴园与侍萍、繁漪之间复杂的关系。

2、掌握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周朴园对侍萍感情的复杂性,以及从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资本家特有的性格上的两重性。

五、教学难点:对周朴园复杂的内心感情世界的体会和把握。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当爱已成往事》导入。

歌词中: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雷雨》中:三十年了周朴园都在打探梅侍萍的消息,
当他们再次重逢时, 又有多少往事被重提, 又有多少爱恨还在心里? (二)、人物感情分析
1、周朴园对梅侍萍三十年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1)保留着旧的家具和陈设
(2)记得侍萍的生日 (3)保留着关窗的习惯 (4)雨衣、衬衣都喜欢旧的,记得绣着“萍”字的旧衬衣 (5)熟悉侍萍关窗的动作
(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 (4)“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5)“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6)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2、两个对比,你怎么看?怎么理解?
答案:(1)、对侍萍怀念的前提是,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

这时候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2)、周朴园年轻时的确喜欢过侍萍。

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

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侍女,漂亮伶俐,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

(3)、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

(4)、曹禺后来解释道:“因为两次婚姻的不如意,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怀念变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曹禺谈《雷雨》)
(三)、从周朴园对蘩漪的态度看周朴园作为中国第一代资本家的代表,身上所特有的双重性格特征。

1、观看《喝药》片段的影片
2、 “喝药”一段要她做出服从的榜样。

病的好坏为次要,维护他的权威是主要。

3、 血腥的原始积累
西方资本家
自由、民主、人权——反对封建的有力武器
血腥的原始积累
周朴园
信奉封建家庭等级观念——封建礼教
总结:周朴园作为脱胎于封建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天生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既有西方资本家原始积累时期的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带有中国封建阶级的家庭等级观念,带有浓厚的夫权、父权。

曹禺:可谓是剧本中的反面主角:“我脑子里的周朴园,他的影子就是我家的一个常客,一个在德国留学的董事长,他自诩沾有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自命不凡极了。

狂妄自大,唯我独尊。

他的妻子、儿子,在他看来都是他的财产,他的附属品,对他只能唯命是从。

在我所接触的人中,像这种门弟观念根深蒂固,一脑门子封建礼教的老头很多。

他们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但满口都是仁义道德,我恨透了这些人。


(四)、众说纷纭周朴园
1、发挥你们的想象能力,写一段文字描写周朴园未来的生活。

十、教学反思
对戏剧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高二教学的一个难点。

由于找到了矛盾的焦点,整堂课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很多学生都能大胆地站起来分享自己的观点,气氛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只是由于年代的隔阂,学生对旧式资本家的特征还缺乏一些了解,如果在授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课外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搜索和学习则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