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是由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的创作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中国20世纪20年代),政治经济形态的更替,道德价值观的交锋,深深地冲击着这一时代中人们的灵魂。
曹禺先生敏锐地捕捉了这些非常态的人性特征,在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后将其附着在适当的人物身上,再以话剧的形式阐释这种思考,这就使戏剧人物形象散发出了夺目的艺术感染力。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的阴险、狡诈、虚伪的一面。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
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侧面补充和丰富着他作为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周朴园与前妻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出他伪善的本质,年轻时他曾诱骗了侍萍,当他以为侍萍已经投河自尽后,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纪念自己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真,他精心保存和回忆着和侍萍的过去种种。
但当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佣母亲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考虑到可能会触及自身名誉,他竟马上翻脸。
尽显人性的虚伪冷酷。
周朴园是一位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他不惜牺牲任何人的。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

《雷雨》是我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其情节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著名演员巩俐、周杰伦领衔主演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雷同,据说该片就是根据《雷雨》改编的。
《雷雨》全文以两个冲突为主线,一个是周家大家长周朴园与妻子蘩漪的冲突,表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矛盾;另一个是周朴园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表现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
两条线通过周家与鲁家两个家庭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可尖锐悲剧的戏剧冲突。
《雷雨》的人物关系如下这样的人物关系注定里这里的大部分人要悲剧了。
不过在曹禺先生设计的剧情下,所有的人都悲剧了。
下面是我就三个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一)周朴园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上升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
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
事业地点轨迹无锡—哈尔滨—天津步步上升。
精明狡黠、有手腕有“魄力”、残忍冷酷是周朴园性格的主色调。
在处理罢工事件中“大义灭亲”, 我们看到的是在自身利益面前,将亲情放在一边、铁碗残酷的周朴园. 既然我们承认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就应该允许他具备资本家的觉悟与“素质”。
生活在特定的环境,经过那个年代,面对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他理应心有余悸,知道心慈手软意味着什么,保持高度警惕、开除鲁大海符合他的身份。
但是这样一个大义灭亲的封建势力资本家却一直爱着自己的前妻鲁侍萍, 逝去真爱的周朴园不象一般的有钱人,家有三妻四妾,还要到外面寻花问柳,他在肉欲上对自己近乎残酷. 我们能看出周朴园一面行凶,剥削矿工,一面行善,忏悔,这两种行为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有机统一,周朴园正是“妄图”在这种矛盾的行为中通过后者作为补偿,寻求内心平衡。
、(二)蘩漪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简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在线课堂《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从1934年发表以来,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雷雨》中,作者塑造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下面,笔者就选取其中的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谈谈他们的性格特点。
一、周朴园:独断专行、冷酷无情《雷雨》围绕周、鲁两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开,集中反映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旧新社会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教似乎不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般可怕,新思想也似乎不再受人们的排斥。
周朴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家里,他是性格古板、思想落后、蛮横专断的封建大家长。
专制、自私、冷酷是他的标签。
三十年前,为了自己的前程,他遵循父母的意愿,抛弃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爱人鲁侍萍;三十年后,为了维护自己封建大家长的形象及家庭内部的秩序,他处处压迫妻子繁漪。
他尤其看重家庭秩序和自己大家长的地位,要求家人对他俯首帖耳,不得违抗和冲撞。
当繁漪不想吃苦药时,他就用不容拒绝的口吻强迫蘩漪喝药,并严厉地说:“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外面,他是唯利是图、压榨工人、冷酷无情的大资本家。
他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发生了冲突。
鲁大海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
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剥削工人,压迫劳苦大众,唯利益至上。
即使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他也毫无同理心,甚至纵容悲剧发生。
当亲情与利益产生了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作为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专横独断,眼里只有冰冷的秩序而无温情;作为大资本家,他阴险狡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
他的出身和经历,使其成长为一名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资本家。
二、繁漪:大胆叛逆、偏执乖戾一个被根植过自由、平等思想的人,一旦生活在现实的牢笼里,就会不断地反抗。
《雷雨》中的繁漪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新女性。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涵盖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下面我们就对其中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一、贺矮子
贺矮子是《雷雨》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彻底的资本主义者,贪婪、残忍、自私而又有权力欲。
他用心计和阴谋迫害了女主角孔云露,并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
贺矮子的形象在作品中很深刻,他象征了当时变革时期的资本主义家族,反映了资本主义对旧式家庭结构的破坏和变革,对家族和信仰的否认。
二、孔云露
孔云露是贺矮子的妻子,在与贺矮子的爱情中毫无选择的她,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贺矮子的掌控和摆弄。
她最终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解脱了自己,摆脱了贺矮子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云露是一个女性的代表,在这个梦寐以求的男性世界中,她充满了对爱和自由的渴望。
三、明智
明智是一个重要的配角,他是孔云露的侍从,也是孔云露解脱的关键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内在美的现代人,有自己的个
性和思想,并且一直在为孔云露保护她。
他的形象象征了自由和平等,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
四、方片
方片是孔云露的妹妹,在作品中她是一个沉迷于生活琐事的小女生。
她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没有实际的想法和追求,最终她也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男人的手中。
方片的形象体现了旧传统对女性的依赖,她也象征了一种恋爱盲目和对未来不负责的态度。
通过对《雷雨》中几位重要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阐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使得作品不仅在当时时代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至今,仍是可以影响人们的思考和生活。
雷雨人物分析报告

雷雨人物分析报告1. 引言《雷雨》是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作品,通过对各个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本文将对《雷雨》中的几个关键人物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以及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2. 主要人物分析2.1 陆云飞陆云飞是本剧的主要男性角色,他是一个既有正义感又有野心的年轻人。
在剧中,陆云飞被描绘为一个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人,他在调查雷家庄庄主雷启云的死因时,发现了庄主的真实面目,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和腐败。
陆云飞的性格特点是勇敢、聪明和坚定。
他敢于挑战权威,不畏强权,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对雷家庄的调查让他暴露了许多隐藏的秘密,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追求真相。
他的勇气和智慧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2.2 晓红晓红是陆云飞的妻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她的性格特点是坚强、聪明和善良。
晓红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她是陆云飞的支持者和伴侣,为他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晓红的坚强和聪明使她能够理解丈夫的行动,并为他提供帮助。
她在陆云飞面临危险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冷静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晓红的善良和同情心也使她成为其他人物的倾诉对象,为他们提供慰藉和支持。
2.3 雷家庄庄主雷启云雷启云是雷家庄的庄主,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他被描绘为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冷酷无情的人。
雷启云的性格特点是狡猾、残忍和野心勃勃。
雷启云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非常珍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杀人。
他的冷酷和狡猾使他成为剧中的反面角色,也为整个剧情带来了紧张和悬疑。
3. 人物关系分析3.1 陆云飞与晓红陆云飞和晓红是一对夫妻,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默契。
他们相互支持和鼓励,在剧中共同面对着各种困难和危险。
晓红的存在为陆云飞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使他能够更加勇敢地追求真相。
3.2 陆云飞与雷启云陆云飞和雷启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关系。
陆云飞通过调查雷启云的死因揭示了他的阴谋,并最终将其绳之以法。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周朴园《雷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
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
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
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
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
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
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
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
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
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
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
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
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
虽然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片摆放在显眼处。
但也只不过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
好在别人心中树立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修一修。
曹禺《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曹禺《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评析引言曹禺《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力作。
作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统一的话剧作品,《雷雨》的成就无疑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成功最重要的则是人物形象塑造,正如著名评论家周扬所说:“《雷雨》最成功的一面是人物。
”[1]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精心设置、着意刻画的人物以及其思想性格的对立和冲突,构成了《雷雨》丰富奇异的戏剧情节和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并最终演绎出一场惊心动魄的悲剧,从而揭示出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斗争,预示了一个阶级和时代的没落。
一、周朴园钱谷融说:“人是生活的主人,是社会现实的主人。
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生活,抓住了现实。
”[2]曹禺正是通过对人物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来展现深刻的社会主题,塑造了周朴园这样一个丰富的,立体化的人物。
(一)社会特性的体现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发展,他较早地接触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文明。
他曾到德国留学,甚至呼吸过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
无论从留学的经历,还是后来的经济地位。
他都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式的人物。
但是,他却转化为一个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
当物质利益受到侵害时,他的最终目的是想维护个人的社会地位,为了物质利益的目的而显出残暴的一面。
当这种冲突和危机缓和时,其剥削阶级罪恶的一面也自然随之消失,显得宽容。
周朴园受过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不再像封建地主阶级那样霸占土地,剥削农民为发家之本,而是以开矿厂,雇用产业工人,实行新型的经营方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阶层成员。
剧本中暗示了周朴园的矿厂出现危机,工人罢工,工人代表鲁大海等闹到了家门口,周朴园正在忙着会见客人,处理事务。
这种潜在的危机因鲁大海的血性,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的阴险、狡诈。
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不以亲子关系而放弃开除他的念头,硬是把鲁大海开除了,阶级对立性表现出来了。
周朴园(打量鲁大海)你叫什么名字?鲁大海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得最凶的工人。
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周朴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对周朴园人物形象的分析:
1. 封建大家长:周朴园是一个封建大家长,他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大权,对家庭成员有着绝对的权威。
他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他的家庭关系也充满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痕迹。
2. 伪善:周朴园在表面上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但实际上他内心阴险、自私。
他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非常冷酷无情,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们的幸福。
3. 专制:周朴园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他的话就是圣旨,家庭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的命令。
他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非常严厉,甚至经常使用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4. 懦弱:周朴园在面对自己的过去和错误时,表现出了懦弱和逃避的一面。
他不敢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也不敢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周朴园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和行为都受到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但他同时也有着伪善、专制和懦弱的一
面。
他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周朴园《雷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
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
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
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
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
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
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
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
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
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
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
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
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
虽然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片摆放在显眼处。
但也只不过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
好在别人心中树立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修一修。
”从这几点上就足可以看出周朴园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
然而,三十年来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种种怀念又不全是假的。
他对侍萍还是有一点感情的。
因为个性,总是比较复杂的,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还常常盖有各种各样的掩饰物的。
周朴园是虚伪的,那是从整个地来看他。
但这并不等于完全否认周朴园具有任何真正的感情,也绝不排斥他对侍萍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
但当三十年后,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遇,当周朴园得知侍萍并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
由对鲁妈的陌生和好奇转变为对待侍萍的提防和小心翼翼。
他用质疑的语气问侍萍“你为什么到这里来?谁指使你来的?”还有后面他对侍萍说的“痛痛快快地,想要多少钱吧?”很显然他是想通过钱来收买侍萍,从而保证他的名誉、地位、形象不受损伤和威胁。
——周朴园与鲁大海虽是周朴园的亲生儿子,但鲁大海的性格和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和周朴园有着天壤之别。
鲁大海是矿上罢工最积极的工人代表,他思想觉悟较高,敢于和黑暗的资本主义阶级正面对抗,但他性格急躁,缺少经验。
最后还是没有斗过老谋深算的周朴园。
但他的这种勇于与黑暗反动势力斗争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的。
“你开枪打死了矿上三十几名工人,你包修江桥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时工,每个小时工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这是周朴园在开除鲁大海时,鲁大海对他说的话,从这句话中,可以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周朴园的残暴手段,和他冷血,心狠手辣的做事风格。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用无辜工人的生命做代价。
他不择手段的取得权威,企图掩盖罪恶。
而借助唯利是图的周朴园,也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和资产主义对底层劳动人民冷酷无情的迫害。
------中华文本库《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
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剧目之一,也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
作者在剧中着重揭露周朴园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性,虚假伪善和心狠手辣的精神面貌。
其实文化总是戴着两张面目的怪物,封建文化一方面宣扬男人的绝对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以诗礼教化人伦情感,使一切异化了的人又能暂时回归到人的本位。
周朴园也有人性的一面,如对鲁侍萍的怀念等。
在《雷雨》中,周朴园是制造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他是一颗“罪恶”的种子。
下面从三种矛盾冲突中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一、周朴园与家庭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家庭的矛盾,主要是他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来表现的。
他自诩他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而其实质是: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压制,摧毁了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使公馆成为能窒息人的黑暗王国,人间地狱,他就是黑暗王国的专制魔王,他的命令就是“法律”,任何人不得违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周朴园对妻子的冷酷无情作品的第一幕中,他一出场见到久别两年的妻子,就表明对妻子的生硬、冷漠的态度。
他只知道蘩漪是他的妻子——他的附属物;他的责任就是把她藏起来,同保存其它财物一样。
像周朴园这样的道德的人对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是不会放心的,他自己长期在外,妻子一时不在自己房里呆着,在他看来这就是不守本份,这就成了没有“秩序”,他内心要维护的是整个家庭,要使这个家庭有秩序。
而蘩漪的不驯服不服从,他是不能忍受的。
(二)周朴园对儿子的专横教训人的阶级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阶级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加固的。
他给儿子周冲的教训,不准他再说话,表明他对儿子的专横,他不许儿子有任何独立见解和自由思想的,吓得周冲不敢再跟他谈话。
他简直就像衙门里的官吏处理公事一样,几句闲嗑就暴露出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家庭统治者,他和家人之间没有一点亲人的感情,只有权威和命令。
我想由于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不仅造成周萍与蘩漪畸形反抗的乱伦关系,而且也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好幻想。
而蘩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因为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
二、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周朴园和鲁待萍的关系深刻揭露了周朴园虚假伪善的一面。
周朴园是个资本家,但同时也是一个“人”。
他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不是社会上某一阶级本质的抽象概括,而是现实中某阶级中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思想的人物。
他虽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但并不是没有人性。
这三十年来,他还一直保持着初恋时对鲁待萍的感情。
没错,周朴园下流贱格卑鄙无耻伪君子禽兽不如,但他还是一个人,他的心是死了,他依然有爱的权利,他在三十年里,无时无刻不记得侍萍。
从他保留侍萍的相片、保留三十多年前陈旧的家具以及穿旧雨衣和熟记侍萍的生日、夏季关窗等习惯中可以看出,在周朴园的潜意识深处,他的确没有忘掉侍萍。
他给儿子起名叫“萍”也是为了纪念侍萍。
若果说,他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那装给谁看呢?谁知道他三十年前的过去呢?既然周朴园如此爱着侍萍,那他当初又何必放弃呢?周朴园活在时代当中,活在一个社会当中,他为了他的信念而不得不放弃爱情。
剧中也体现出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关心,怀念之情。
我认为剧本多少也反映出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也并不完全是“以此来自欺欺人”的假象,倒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对自己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而进行的自责。
自从周朴园和侍萍分手后,周朴园又经过两次婚姻都很不美满。
周朴园之所以对与名门闺秀的婚姻不满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心里仍然想着侍萍。
他的确曾喜欢她,何况她还是周萍的母亲,怎能不常常想起她呢?一个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恋念的。
尤其是他做了那样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又以为侍萍已经死去,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在这种状况,他自然就会更加怀念他最初的恋人了。
三、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一般认为《雷雨》中写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是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丑恶灵魂,而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则是从社会角度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这仍然是从政治批判的角度剖析周朴园。
人的意识是一个绵延不断流动的整体,是一条无底的、无岸的河流。
如果不从流动着的整体看人物性格,而选择某一点,则无法窥其全貌。
周朴园的可悲之处是他不敢向压抑、摧残他的社会挑战,而是妥协退让,与他们同流合污。
当然,曹禺并没有将周朴园的性格推向某个极端,而是将他归于伪善,且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这也是这个人物形象丰满的原因罢。
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
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
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
在这一幕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
这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的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家庭中他是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在对待侍萍的情感上他是虚假伪善的;在政治上他是工人阶级的死敌;在经济上他是丧心病狂的吸血虫;在私人生活上他也是十足的伪君子。
正如曹禹所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这正是一个看似难以理解而又是多么贴切的“操行评语”啊!当我们在指责周朴园的家长专制时,那么周朴园的理想的破灭又是谁造成的呢?一切的焦点是统治中国人的封建意识,应该向它开火,直到焚烧干净,因为它已渗入到中国人的骨髓之中了。
周朴园的悲剧人生让我们明白了反封建任务的艰巨性。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中国论文网周朴园的人物形象总结《雷雨》是著名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多幕剧,剧中通过展现周家,鲁家两家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和阶级矛盾,成功的塑造了具有悲剧色彩的周朴园的形象。
首先,作为一位封建家长独裁者,他冷酷,自私,伪善,专横;其次作为一位资本家,他狠毒,贪婪,唯利是图;再者,周朴园具有人性的温情,忏悔,真诚;最后,他也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牺牲品,他有他的懦弱,无奈。
曹禺在刻画周朴园这个人物时“将之置于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矛盾冲突中,并力求挖掘其激烈的内心冲突,由外而内,成功的塑造人物多层次,多侧面的发展着的性格”。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是周家的一家之主,也是剧中各种悲剧的制造者。
他是一个早年在德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封建社会刚刚萌芽的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带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巨大阴影不仅吞噬了善良的劳动者,同时也吞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格、人性和价值。
而曹禺对周朴园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他与剧中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