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在高寒林区的增产作用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doc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人豆人垄密植栽培技术在高寒林区的增产作用中国是人豆原产国,有4 0 0 0多年栽培史,2 0世纪3 0年代中国人豆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际市场9 0 %的人豆來自中国。
自4 0年代以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人豆产业迅速发展,种植而积和总产陆续超过屮国。
据世界第七届人豆研究人会提供的资料,2 0 0 3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2 9 2 7力公顷,总产6 5 7 9. 5力吨,居世界第一;巴西大豆种植而积1 8 4 3.8 7万公顷,总产5 1 5 4万吨,居世界第二;阿根廷大豆种植而积1 2 4 0万公顷,总产3 5 5 0万吨,居世界第三;中国大豆种植面积9 5 0万公顷,总产1 6 5 0万吨,退居世界第四。
同时我国又是大豆需求量较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大豆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中国大豆需求量占世界大豆市场较大的份额,每年人豆需求量约3000万吨,国内人豆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每年进口量约2500 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加入WT0以来,大豆市场的竞争力更加激烈。
中国的大豆市场是世界各大豆生产国的必争Z地,谁能占领中国大豆市场,谁就在世界人豆贸易上占得先机。
为抵御国外如美国、巴西等人豆主产国的人豆对中国大豆的冲击,首先耍从大豆最基木的栽培技术抓起,利用先进的适合木地区的栽培技术来提高大豆的产量,为此,林区针对林区1的气候特点(无緡期短,积温低)在北部高寒地区全而推广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大豆生产成木,获得高经济效益。
人豆人垄栽培技术是林区人豆生产的必要措施,该种植技术是提高高纬度林区寒地人豆产量的根木所在。
一、我省北部林区大豆种植方式随着林区资源枯碣,可采资源H益减少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林业工人由木材生产、营林生产转向农业生产,开始走上以农养林,发展农业生产,加快林区经济发展Z 路,实现自给自足的冃标。
(一)林区大豆栽培方式及现状大豆具冇很高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提高大豆产量,栽培技术是必耍条件之一,栽培方式可分为平播和垄作。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指在保证一定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每单位面积的植株数量,以提高大豆产量和利用效率的一种种植方式。
下面将介绍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大垄栽培技术大垄栽培技术是将传统的单行栽培改为双行栽培,将两行大豆间的空隙留出来,形成垄道,利于透风透光和操作管理。
大垄的宽度一般为50-70厘米,高度为5-7厘米。
大垄的设置可以提高光照条件,增加大豆的光合作用面积,促进大豆苗的生长。
大垄还可以避免秧苗倒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密植技术密植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内增加植株数量,提高大豆的群体生长密度。
密植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大豆单位面积的产量。
1.合理选择品种在进行大豆密植栽培时,应选择适合密植的品种。
一般来说,早熟、丰产、抗性好的品种适合进行密植栽培。
对于大垄栽培,还需选择适合间距的品种。
2.适当减少株行间距在大豆密植栽培中,应适当减少株行间距。
株行间距过大会导致生长分散,不利于光合作用和通风透光,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
根据品种的不同,株行间距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之间。
在进行大豆密植栽培时,还应适度减少株株间距。
由于大豆株高较小,株株间距可以适当缩小,使植株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利于形成比较密集的植株群体。
4.注意调整种植密度大豆密植栽培时,还需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土壤的肥力状况,灵活调整种植密度。
如果土壤肥力好,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如果土壤肥力差,可以适度降低密植程度。
三、高产高效管理技术1.合理施肥大豆密植栽培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对土壤肥力的需求也较高。
在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大豆的生育期进行合理施肥。
在种植前应施足基肥,生育期内适当追肥。
2.及时灌溉大豆密植栽培时,由于植株之间的竞争关系较为激烈,需要保持土壤的水分供应。
在生育期内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度,避免植株因干旱而导致减产。
3.疏除杂草由于大豆密植栽培中植株之间的空隙较小,杂草易于生长,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式,本文将介绍其技术特点和操作要点。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是通过在种植过程中将行距和株距减小,增加种植密度,使每个单位面积种植的大豆株数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效益的目的。
具体操作要点如下:1. 土壤处理: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基地。
在播种前进行翻耕、松土和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2. 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盛、丰产稳定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3. 行距确定: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行距。
一般来说,行距可以控制在40-50厘米左右,以保证每株大豆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5. 种子处理:将种子进行翻堆、晾晒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种子。
可以进行种子浸种、种衣等处理,增强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虫能力。
6. 播种方法:采用秧盘或机械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
播种时注意均匀撒播,保证每个垄上的种子数量均匀。
7. 施肥管理: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进行适时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和磷钾肥的补充。
8.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9. 茬口整理: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茬口整理,清除残茬和杂草,为下一轮种植做好准备。
通过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操作,可以实现大豆种植的高产高效。
北部高寒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04
施肥与灌溉技术
合理施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基肥与追肥相结合
北部高寒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应 注重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提高 土壤肥力。
注重基肥与追肥的结合,基肥以有机 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以满足大 豆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氮磷钾合理配比
根据大豆生长需求,合理配比氮、磷 、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大豆生长发 育所需。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 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根据大豆生长需要,进行水分精 准管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提高机械化水平与智能化管理
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 高大豆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实现大豆种植的智 能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大豆生产信息化平 台,为农民提供科技指导和服 务。
根据大豆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制定适合北部高寒区的水肥一体化方案,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均匀供应 。
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根据水肥一体化方案进行灌溉和施肥,确保大豆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05
田间管理技术
查苗补苗与间苗定苗
查苗补苗
在播种后10-15天内,定期检查大豆的出 苗情况,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或移栽。
安全贮藏与品质保持
贮藏条件
安全贮藏大豆需要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湿 度和通风条件。一般来说,贮藏温度应控制 在1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 并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霉变。
品质保持
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大豆的品质和色 泽。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污染源,如农药、 化肥等。同时,定期检查贮藏设施和豆粒品
02
北部高寒区大豆栽培现状
栽培面积与产量
大豆的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较于常规垄作栽培技术而言,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性强等应用优势,该技术融合了平作密植和我国传统垄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增垄距、缩小行距、增加种植株数的手段对大豆种植进行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增产高产目的。
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面积的大豆种植中。
一、选择优质品种在栽培种植大豆前,应先进行科学选种,尽量选择成熟期适宜或略早、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强、丰产性高的矮杆或半矮杆优质品种,并确保所选种子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且种粒饱满大小均匀,为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性奠定基础。
例如,选用黑农51、63、84等系列,东农55、42、52等系列、合丰42、55、50等系列,垦农30等系列、东农46、63系列等成熟期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品种。
还要根据种植区域的积温带特性等选择适用的优质品种,不宜选用生育期长、植株过高的种类。
对于大豆跑囊线虫病高发区,需选择抗线四号等抗线品种,为大豆栽培工作做好准备。
二、做好种子处理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出苗情况、豆苗长势情况等,因此,在选好大豆品种后,还应对所要种植的种子进行进一步筛选。
可用人工或机械筛选两种方式,清除掉有病斑状、虫食痕迹、表面有破损、瘪粒等情况的种粒以及其它杂质,确保筛选后的种子质量达到二级分级标准以上,即“纯度和净度均≥98%、发芽率≥90%、含水量≤13%”的要求。
同时种植人员要做好种子包衣处理工作,可在1kg种子中混入2-4g的钼酸铵和1-3g的硼砂搅拌均匀,或用按1:75-100药种比例的大豆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三、做好选茬整地工作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对种植地的地势要求不高,一般种于低洼、岗坡地。
同时,应了解该地的前茬作物,尽量在前茬为玉米、土豆的土地上种植,以确保有深松或深翻的基础。
在整地时,一要确保垄体中间隆起,以防出现欠沟导致发生苗欺苗情况而影响豆苗的生长。
二要进行深松浅翻,打破犁底层,深度控制在18-20cm,耕深约30-35cm,以优化土壤物理性状,为豆苗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具备强抗性、保墒保肥的适宜环境。
黑龙江北部高寒地区大豆高产措施

等举措 , 大部分耕地 实现 了大 型拖 拉机 连片秋整地 、 秋起垄 , 耕地 质量得到 了改善 , 大豆产量有 了提 高。 2 0 1 1 年 海江镇金星村利 用本村农机合 作社 自有 的大型农机
具 进 行 秋 季 进 行 浅翻 深 松 整 地 、 秋起垄 , 种植 2 0 0 0亩 大 豆 大 垄 密 植 ,平 均 亩 产 达 到 了 2 0 5 . 3 公 斤 , 比一 般 生 产 田亩 增 产 3 9 . 7 公 斤, 增产 2 3 . 9 % ; 示 范 田 比~ 般 生 产 田亩 增 加 产 值 1 4 1 . 2元 , 总 增
黑龙江北部高寒地 区大豆高产措施
蔡 明礼 ( 黑 龙 江 省 嫩 江 县 多 宝 山镇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中 北部是 非转基 因大豆主产 区, 由 于气 候 冷 凉 , 无 霜 期 短, 积 温不足 , 大 豆 单 产 一直 徘 徊 不 前 , 鉴于此 , 结 合 近 年 来 生 产 实际 , 根据黑 龙江省北 部的气候 特点 , 提 出几 项 适 合 该 区 大 豆 生 产 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1 、 实行 合理轮作 大 豆虽然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格 ,但 是不宜重茬和迎 茬, 也 不 宜种在其他豆类作物之后 , 以有施肥基础 的谷类 作物为最好前 茬 。应 与其他作物实行 3年 以上 的轮作 。 通 过实行合理轮作一是可 以减轻病 虫草 害的发生。 如细菌性 斑 点病 、 立 枯病 、 大 豆 包 囊 线 虫病 、 大 豆 食 心 虫 等 以 大 豆 为 寄 主 的 病 虫害, 都 会 因 连 作 而 加 重 。轮 作 能 有 效 减 轻 这 些 病 虫 害 的 发 生 和 蔓延 。 而菟丝子 则通过轮 作会 因为失去寄主而消除 。 二是 防止 土 壤 中 营 养 元 素 比例 失 调 。连 年 种 植大 豆 消 耗 单 一 的 土 壤 养 分 , 使 土 壤 中磷 素 含 量 显 著 减 少 , 长 期可造成地 块缺磷 , 有 效 氮 含 量 却有所 增加 , 造 成氮 磷 比例失调 , 大 豆生长不 良。 轮作可使营养元 素 因土 壤矿 化得到恢复和调节 。 三是消除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物 的 毒 害作 用 。 大 豆 根 际微 生物 及 根 系 活 动 过 程 中 分 泌 出对 大 豆 有 毒 害作用 的物质 , 造成根系发育不 良, 影响大豆 正常营养代谢 , 使得 大豆根 系发育不 良, 根量及根瘤菌数量减少 , 固氮 能力下降。 轮作 则可避 免有害分泌物 的毒害 。 2 、 采用优 质、 高产 品种 , 充 分 发 挥 品种 的增 产 潜 力 品种是 大豆增产的 内因 , 选用 高产 品种是提高高寒地 区大豆 产 量 的 关 键 。种 子 是 最 基 本 的生 产 资料 , “ 有 了优 良品 种 , 既 不 增 加劳 动力和肥力也可获得较多 的收成 ” ,全国调查 公认 品种 在粮 食增 产 中的贡献 率是 3 0 % , 黑 龙江农 委调 查分析认 为 , 在粮食 增 产 中, 品种 的贡献率为 3 3 . 4 % 。科 学用 种是发挥 品种增产潜 力的 重要保 证。 3 、 全 面 推 行 大 型 拖 拉 机 连 片 秋 整 地 推 广 以深 松 为 中心 的 秋 季 松 、 翻、 耙等 整地技术 , 实现 秋雨 、 冬雪春用 , 春旱秋防 。近年来 , 切实加大秋整地力度 。 近 几年 , 嫩江县通 过推行“ 场 县合作共建 ” 、 组 建 农 机 合 作 社
寒地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用选种机械或人工粒选 , 剔除病斑粒 , 虫食粒及杂质 , 达到种子分 级标 准二级 良种 以上 ,纯净度不低于 9 8 % ,发 芽率不低于 8 5 %,含水量不 高于 1 3 % ,要 根据病虫害和土 壤条件 ,对 精选后 的种子进行药 剂拌种或采 用相应 的种衣 剂拌种 , 针对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地下病虫害如孢囊 线虫 、 根腐病 和根 蛆 ,可选用 3 5 %的克 多福等大豆种衣剂 按药 种 比1 : 7 5 1 0 0 包衣 的方法 防治;防治根腐病可用种子量 0 . 5 % 的多福合剂或种子量 0 . 3 %的多菌灵拌 种 ;防治大豆孢囊 线 虫病可 用种 子量 2 %的大豆根保 菌剂拌 种 ,并 同时 防治 根 腐病。 3 适 时播 种 以当地 日平均气 温稳 定通过 5℃的 8 0 %保证率 之 日期 作为当地始播期为宜 。黑龙江大多数地 区可在 4月 2 5日开 始 ,比原播 种期提早 7 — 1 0 d 。早播 大豆要适 当增加钾肥 的 用量 ;早播 有利充分 利用土壤 中水 分资源 ;早 播大豆一 定 要采用种衣剂拌种 ,还要 注意花荚期 与降雨相遇 的问题 。
4 精 细 整 地
Hale Waihona Puke 播后苗前施药 ,土壤墒情 好 ,可在大 豆播后 出苗前 ,对土壤进行封 闭处 理。每公 顷 :① 9 0 %禾 耐斯 1 8 o o 一 2 2 5 0 mL + 7 5 %宝 收 1 0 — 1 5 g + 7 0 %赛克 3 0 0 ~ 4 0 0 g 。 ②8 0%阔草清 6 0 9 4 — 9 0 %禾 耐斯 1 5 0 0 ~ 1 8 0 0 m L或 7 2 %普 乐宝或 7 2 %都尔 1 5 0 0 — 3 5 0 0 mL 。③ 9 6 %金都 尔 1 2 0 0 1 9 5 0 m L + 8 0 %阔草清 2 4 ~ 3 0 g + 5 0 %速收 7 5 ~ 9 0 g 。 7 . 1 . 2茎 叶 处 理 在 大 豆 出 苗 后 ,杂 草 2 - 4叶 期 进 行 。 每 公 顷 :A、1 2 . 5拿 捕 净 1 2 5 0 1 5 0 0 mL + 2 4% 克 阔 乐3 0 0 ~ 4 0 0 m L 。B、6 . 9%威 霸 7 2 0 1 0 5 0 mL + 2 4%克 阔 乐 3 5 0 — 4 5 0 mL或 排 草 丹 2 5 0 0 3 0 0 0 m L 。C、1 2 . 5% 拿 捕 净 1 2 5 0 ~ 1 5 0 0 mL + 2 1 . 4 %杂草焚 7 o o 4 + 4 8 % ̄草丹 1 5 0 0 m L 。 D、 4 %喷特 7 5 0 ~ 1 0 0 0 m L 。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近年来,大豆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但是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大豆种植的效益还有待提高。
因此,研究一种高效、高产的大豆栽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固定的土地面积内,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和垄距,使每亩种植的大豆数量增加,实现高产增收的目的。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意义在于:1.提高产量:大豆大垄密植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面积,提高种植密度和垄距,增加每亩产量,从而提高大豆的整体产量。
2.节约成本:相比传统的大豆种植技术,大豆大垄密植技术能够节约种子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种植成本。
3.提高土壤质量:大豆大垄密植技术能够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并能够提高土壤生物质量和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1.选用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大豆大垄密植技术的关键。
一般来说,选用早熟、优质、高产的品种,如“台湾系”、“美心系”等。
2.严格控制种植密度:在实践中,大豆大垄密植技术的种植密度一般为8-10万株/亩。
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控制好种植密度,防止出现拥挤现象,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3.增加垄距:垄距是指每两个垄间的距离。
在大豆大垄密植技术中,垄距一般为30-40cm。
增加垄距有利于大豆根系生长、通风透气和光照等方面的改善。
4.注意施肥:在大豆大垄密植技术中,适量施肥对于大豆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在施肥时应该注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合理控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给。
5.加强病虫害防治: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对高产大豆的种植至关重要。
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预防并控制有害生物。
三、大豆大垄密植技术的优缺点1.优点2.缺点(1)种植密度受限:大豆大垄密植技术中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较窄,施肥和防治病虫害也需更为严格。
(2)劳动强度加大:大豆大垄密植技术的实施需要增加垄数,会加大人工劳动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龙一 技信思 …黑江 一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在高寒林区的增产作用
武元春
( 北 林 业 局 , 龙 江 北 安 14 3 ) 通 黑 01 6
摘 要 : 合 实 际 , 对 大 豆 大垄 密植 栽 培 技 术 在 高寒 林 区 的增 产作 用 进 行 了论 述 。 结 针 关键词 : 大j ; 密植 栽 培 ; 用 作
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 大学生需求状况调查及其思 考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学4.o ,) r 0 (。 , 4 5 , 2
一
23 3—
的。
参考文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炜. l 伶 大学生需求倾向与激励机制的构建f江西 J l
教 育2 0 ( ) 0 82 . 7
丹藐 全面关心大学生需求 积搬促进大学生发 展f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0 51 J l 0 ̄. )
、
f谭 文辉 , 燕平 , 3 ] 龙 肖启 新. 以人 为本 , 实加 强和 改 切
中国是大豆原 产目 , 4 0 有 0 0多年 栽培史 , 8 一 5天 , O9 有效 活动积 温在 15 — 0 0 7 0 2 0 ℃之问 , 2 O世纪 3 O年代 中曰大 = 产达到历 史最高水 年 日照时数 2 0 — 5 0小 时 , l 40 2 0 昼夜温差大 。 平, 国际市场 9 %的大豆米 自中国。然而 自2 0 0 北 部林 区 的气候 条件决 定 该地 区只 能种 世纪 4 0年代 以来 , 美国 、 巴西 、 阿根廷等 国大豆 植无霜期短 , 有效积温低 的极早熟 或早 熟品种 , 积温 低 , 有效 生长 时间短 , 干物 产业迅速发展 , 种植面积 和总产 陆续超过 中国; 大豆生育期 短 , 同时我 国又是 大豆需求量较大 的国家 ,人 口众 质形成 和积累少 , 够不成较高的产 量。 多, 大豆的需求量 呈逐年增加 的趋 势 , 每年大豆 1 .栽培方式 影响大豆产量 .2 2 需求量约 30 00万吨 , 国内大豆 的产 量远远满足 我 省北 部林 区是 由林业 生 产转 型到农 业 不了国 内市场 的需求 ,每 年进 口量约 2 0 50万 生产 , 基础 薄弱 , 开发的土地 多 , 壤地力 条 新 土 吨, 特别是 加人 wr o以来 , 大豆 市场 的竞 争力 件差 , 种植技 术粗放 , 科技含量 不高 , 是造成 大 更加激烈 ,使 中国大豆市场成为世 界各 大豆生 豆产量低 的又一 重要因素。 产国的必 争之地 。 为抵御 国外如美 国 、 巴西等大 1. .3大豆重茬影 响产 量 2 豆主产 国的大豆对 中国大豆 的冲击 ,首 先要从 前几 年受大豆市场价格 的影 响 , 连续多 年 大豆最 基本的栽培技术抓起 ,利用先进 的适合 单~ 的大 豆重茬种 植 , 造成土壤养份单一 消耗 , 本 地区的栽培技术来 提高大豆的产 量。 为此 , 黑 病 、 、 虫 草害严重 , 加之 市场销售价格不好 , 没有 龙江林 区针对林 区的气候特点 ( 霜期 短 , 无 积温 可 引进适合本地 区市场 价格好 的农 作物 种植 , 低)在北部高寒 地区全面推广大豆大垄 密植栽 只能重茬种植大 豆 , 导致北 部林区大豆减 产 是 培 技术 , 高大豆产量 , 提 降低大 豆生产 成本 , 获 的原 因之 一 。 1. . 4地形 、 2 地貌影 响大 豆产量 得 高经济效益 。 大 豆大 垄栽 培技术 是林 区大 豆 生产 的必 我省北 部林 区属 漫 岗和低丘 陵区 ,0 8 %的 要措施 ,该种植技术是 提高高纬度林 区寒 地大 农用耕地都处在低洼易 涝的河套地区 ,春季 干 旱, 、 夏 秋多雨 季节易产 生涝灾 , 田基 本建设 农 豆产量 的根本所在 。 ( 低产 田改造 ) 不到 位 , 排水 不 畅 , 响大 豆产 影 1 省北部林 区大豆种植方式 我 随着林 区资源枯碣 , 可采资源 日益减少 和 量 。 125 区种植影响大豆产量 ..越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 的启动 ,林业工人 由木材 生 产、 营林生产转 向农业 生产 , 开始走上 以农养 种植户为 片面的追求产量 , 经常 引进一些 林, 发展农业生产 , 加快林 区经 济发展 之路 , 实 比较晚熟的大豆品种 , 违背 了当地 的 自然规律 , 现 自给 自足 的 目标 。 遇到低温 、 早霜年份不能正常成熟 , 成大豆产 造 11 区大 豆 栽 培 方 式及 现 状 .林 量下 降、 品质差 , 青豆 、 豆多 , 售价格不 好 , 秕 销 大豆具有 很高的营养价值 及经 济价值 , 提 经济效益差。 高大豆产量 , 栽培技术是 必要条件之一 , 栽培方 2引进种植技术 , 提高大豆产量 式 可分为平播和垄作 。平播 适宜不能起垄 的地 林 区土地面 积大 , 以大豆种 植为主 。影 响 块, 垄作 由原来的 “ 刀耕火种 ” 发展到现在的 “ 垄 大豆产量的主要 因素很多 ,栽培技术 的应用 排 三” 栽培和大垄密植栽培 。 在第一位 , 一个育成品种经过 区域试验 , 它的产 我 省北部林 区以主栽 大 豆为 主 ,产 量不 量构成基本上是个定值 。 高, 在全省处在最低水平 , 年来 受大豆市场价 近 林 区的气候条件 和地形 、 貌是 自然形 成 地 格低糜影响 , 经济效益下 滑 , 引起森工林 区农业 的 , 能改变的 , 不 针对林 区的气候条件就要选 择 主管领导和专家们 的高度重 视 ,力争要在北部 适 合本区域正常年份能够生长成熟 的大豆品种 林 区全面引进推广新 的种植技 术 , 并加快推广 , 种植是必 然的 ,但 是在大豆种植上想要获得 高 大力推 广垄三栽培 技术和 大垄密植 栽培 技术 , 产在不违 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就得从栽 培技 特别是北部积温低 , 无霜期 短的局( 、 ) 五 六 积温 术上人手 ,推 广应 用大垄密植栽培 的先 进栽 培 带推广大垄密植技术 。 经过 几年的栽培实践 , 高 寒地 区大垄密植栽培表现 出高产 、 稳产的优势 , ( 上接 1 5页 )展上给予切实有力的支持。学业 7 豆产量显著提高 。 1 . 2影响高寒 、高纬度林 区大豆 产量的主 要 因素 1 . 气候因素影响大豆产量 _1 2 我省北部林 区属大陆性季风 气候 , 处寒 地 温带 , 长夏短 , 季受蒙 古高压 的控制 , 冬 冬 寒冷 干燥 ,夏季受海洋气候 的影 响和林 区特有 的气 候条件 , 湿热多雨 , 春季风 大干旱 , 秋季季 风交 替, 气候变化 剧烈 , 降雨量 在 6 0 7 0 m, 年 5 — 0 r 降 a 雨量 多集 中在 6 9月份 ,雨 热 同季 ,无 霜期 - 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是 他们今后的立身 之本 。 一 对一年级新生' 要帮助f f 尽快度过适应期, 电门 培养专业兴趣和思维能力。对二三年级学生' 要帮 助他们夯实学业基础, 吸纳优秀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提升业务能力。对毕业生贝0 应为他们的就业、 创业 积极导航和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 挑战 杯 ”科 技 文 化 :生 “ 下 乡 ” 、 巳 三 以及 具 有学 校 特 色 的 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增 长才干和 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点
41选茬整地 : 择不重茬 的地块 , 地要 . 选 整 深松耙茬 ,深松深度在 2 — O厘米 ,打破 犁底 53 层, 秋整地秋起垄 , 根据林 区农机具 的作业 轮距 垄距 为 1 2m。 3e 42品种选 择 :选 择短 杆 ( 高 不 超过 . 株 8e 节问短 , 密 , 强 , 0m) 荚 杆 主茎结荚 , 叶展为半 直立型 品种 。具体适 宜品 种有 :垦鉴 l 、 号 北 90 、 9 1、 9 1。 75 北 8 2 北 7 5 公顷保苗株数在 4 — O 55 万株, 黑河 1 0 公 顷保 苗株数 5 万 株 , 12 O 北疆 1 号、 8 2 4 北 9 0 0公顷保苗 株 数 5 一 5万 株 , O5 东农 4、 4 疆丰 9 — 1 , 8 2 8 公顷保苗株数在 4 — O万株 。 55 43 _播种 : 在深松整 地的基础上进 行窄行 、 平播 ,在大垄上 6 精量点播 ,播深 3 5 条 — 厘米 ( 镇压后 ) 。 44施肥标准 : 9 P , 。 . N ,9 K6 4 除草 : . 5 化学 除草 、 工除草相结合 。 人 46中耕 : 铲趟及 时。 4 收获 : . 7 收割 机联合 收获。 黑龙江 省北 部林 区通 过大垄密植试 验 , 较 垄三栽 培增产 1 — 0 5 2 %。到 目前为止在北 部林 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已推广应用在生产实 践 当中达到全 区播 种面 积 的 8 %以上 , 区大 0 全 豆每年增产达 到 5 0万斤 ,由此 可见大豆大垄 0 密植在北部林 区农业生产 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
技术 , 高产 。 获得 3 我省林 区大 豆获得高产 的途径 31 . 增加公顷保 苗株数获得高产 北部 林 区无 霜期 短 , 有效 积温 低 , 在现有 适合本 区域种植 品种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公顷 保苗株数 , 达到个体生 长 良好 , 群体生长适宜是 增加产量 的途径 。 32大垄栽培获得 高产 . 林 区土地低 洼易涝 , 候春早 、 气 夏秋 涝 , 采 取大垄栽培既能春季抗旱 又能防涝排水 ,土地 有效使用面积增加 , 而达到产量增 加的 目的。 从 33深松整地获得 高产 . 深松耙茬 、 整地标准达 到农 艺要求 为增产 打下坚实基础 。 4大垄深松、 窄行 、 密植种植技术 的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