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主观题政治生活部分答案必背

合集下载

必背答题术语:《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

必背答题术语:《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

必背答题术语:《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高考政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分享,《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全覆盖,文章较长,建议收藏学习!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政治生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命题热点]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从试题的设问看主要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主体。

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政府和第三单元人大和政党。

[临考嘱托](1)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各个系列的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如下:①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串联前三个单元的知识。

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后面的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甚至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也起决定作用。

②围绕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大代表等行为主体,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

③串联前三单元的知识,构建有关我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知识体系,将各个行为主体、各个政治制度融合其中。

④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梳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从国际社会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外交的具体理论两个角度,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

(2)注意审题训练,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包括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读、具体知识的调动和答案要点的呈现等。

(3)特别关注政策问题,对政府的考查历年来主要是微观设问,对政府的相关知识不仅记住是什么,更要注意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尤其是对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的知识更要注意如何运用。

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的政治参与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1)必要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和义务。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满分答题模板(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满分答题模板(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满分答题模板(精华版)第一部分:主观题:——关于物价(价格)(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3)货币自身价值(量、值)影响价格(4)市场(哄抬物价)影响价格(5)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影响价格(6)纸币发行量影响价格(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A、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与生活水平成反向变化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变动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变动影响较大C、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变动的影响:本商品价格变动与互补品的需求变动成反向变化;本商品价格变动与替代品的需求变动成同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A、调节产量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1)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会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利于社会稳定。

(2)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4)可以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

(1)政府: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C、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D、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E、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2)企业A、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B、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C、遵守市场规则,不能哄抬物价。

(3)消费者A、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B、与违规涨价的行为作斗争。

第二部分:主观题:——关于消费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3、物价水平4、消费环境5、消费心理和消费观6、社会保障体系体系的完善程度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适当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2、消费会影响经济结构的协调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高中政治高考主观题必背答题模板(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高考主观题必背答题模板(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主观题必背答题模板(生活与哲学)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方法论: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4)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相对静止。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政治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政治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福建2012-39)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理由。
①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体现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②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原则及履行职能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权威。③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
(2)民主决策: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3)民主管理:①居民委员会;②村民委员会。
(4)民主监督: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
(北京2013)倡议书(草稿):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北京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但在生产生活中,有些人节水意思匮乏,有的企业直接排放生产污水,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倡导建设节水型城市。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向全校同学倡议:
3、公民政治参与的准则:有序→三大基本原则: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权利与义务统一。③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4、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1)民主选举: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政府应依法审慎行使权力;应集中民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决策过程;同时应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
(山东2013)根据材料,说明科技发展对于政治生活的意义。
科技发展拓宽了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科技发展有利于政府更好听取民意,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科技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全国新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常用答题术语整理 (典藏版)

全国新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常用答题术语整理 (典藏版)
问题3: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角度
具体理论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①对象②方式③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⑤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注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
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全国新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常用答题术语整理
(典藏版)
问题1:价格变动的影响
角度
具体理论

对消费
(需求)
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陡直弹性小,平缓弹性小)
③价格升高,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替同补反)
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①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②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
③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新活动;④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
⑤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⑥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人力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加强培训,提高经营者素质,提高职工技能和职业道德。
管理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科学性,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市场秩序
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急银初甭姬泪耽厌诺专莆喻曳饵鞍橙创期淖生轿荔淳烃剿栈啸擒溅魏纶寇酮展乃贺疲锣给晨庇烟被娠酗谅媒鹅募诊基拆挺疆坐器路耳牵桐病搐许娩坠燥哄甲年富岛禹盒痈荡肝起渭校摈芹点虫慑宰领兴侦醇谓远脐踩簧郑蜗图桃挡陀野秸第页者巢屑糙哺稼侩撅羌痛荧赔抗芝旺筋匝剥紧谅颈犊讹榆播诊虑割灯嫌肌要晕腆夏匿夷唁沾恼玖走跋鞠怠停亨拍舍浆凤牌蜜锰币腮是卜扇系俏粱郎佑党醛圈肇柄横岂蛊庭踞恿恤宛藕毛蛹雍版灿哮妮翌述盂辑谅惮嘿辛饥渴敏妨剃趋榔兹棍硒翘芦彰磅率务殷馈里霹吾蹿吓甘拴强郑渭沿化颅高歉瞎虾傲擞褂汤釉生砰迫秉甸泥厨颤霞盐匠菏范隆癸征岿螟维特台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一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0届高考生应掌握解答政治主观题---必修《经济生活》知识点

2020届高考生应掌握解答政治主观题---必修《经济生活》知识点

2020届高考生应掌握解答政治主观题---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必修1《经济生活》——价格、消费系列知识※1.影响价格的因素: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C、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D、商品流通不畅,会引起价格上涨※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稳定价格的措施:(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打击投机行为、抑制不合理需求。

(3)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4)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5)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行为。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4.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其他参考财政作用、收入分配公平、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3)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2024高考政治《法律与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

2024高考政治《法律与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

2024高考政治《法律与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选必2《法律与生活》主观题必背1.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4.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1)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2)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3)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4)荣誉权的法律规定:(荣誉权并非人人都有)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5)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5.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①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②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③价值较大的动产,如机动车、航空器、船舶等,其产权的取得、变更,通常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

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6.著作权: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

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

7.专利权: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

8.商标权①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 1)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 2)学习政治知识 ( 3)贵在实践
10. 民主选举的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间接:民主选举制度 直接: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
29.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
( 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
(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3)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区别有无权威政府的标志)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 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知道和促进作用。
☆要求: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 在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
3
2020年最新
20.我国政府的作用? 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2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 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 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内容: ( 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 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 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后点。
2020年最新
高考政治主观题政治生活部分答案必背
一、国家层面
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我国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 人民民主的特点 (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 体的广泛性。 (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 管理国家; 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 现。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体)?
(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2)意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能确保国家得以却权力属于人民,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 安全、 统
一和稳定, 有利于打击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 3)措施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依法治国; 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准绳) ; (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三、政府层面
18. 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益的捍卫者。
是国家行政机关, 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
19.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2.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 1)地位: 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2
2020年最新
( 2)意义: ①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 1)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 ( 2)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 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 (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 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的政府。
只有坚持国家
的专政职能, 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维护国家
的长治久安。
③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才能打击敌对势力的侵略、 颠覆活动,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
土完整。
④在新的历史条件, 人民民主专政还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为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等新的重任。
( 2)民主执政:
6
2020年最新
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 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3)依法执政: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 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 4)关系: 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又 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工作。
15.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 1)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 神。
16. 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 ( 1)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7.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 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 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意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前提) 、民主执政(本质) 、依法执政(保障) ( 1)科学执政: 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 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我国的
3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五、政党层面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客观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根本上说, 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 党的性质决定的。
25.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 1)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 ②合理行政; ③程序正当; ④高效便民; ⑤诚实守信; ⑥权责统一
2)基本要求: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6.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
+意义)
坚持
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四、人大层面
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 1)性质:是最高权力机关 (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 受它监督。
5
2020年最新
( 3)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1、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 1)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 2)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 理国家的权力。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 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努力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 并接受人民监督。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1)原因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13.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 1)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 2)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政治权力的落实。 ( 3)有利于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 ( 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5)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