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03
教育过程的基本原理
教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教育过程的本质
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过程的特点
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双向性、实践性等特点。其中,长期性指教育过程需要经历较长时间 才能看到明显成效;复杂性指教育过程中涉及多种因素和变量,需要综合考虑;双向性指教育过程是 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实践性指教育过程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05
智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智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
智育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促进全面发展。
VS
内容体系
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智育内 容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 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
智育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启 发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则。
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启示
从案例中提炼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包括教育理念更新 、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创新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 供借鉴和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者的定义与分类
广义上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 影响作用的人;狭义上的教育者指从 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的角色定位
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储 备、精湛的教育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 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着知识传 授者、能力培养者、思想引导者、情 感关怀者等多重角色。

(2024年)教育学原理全套精品课ppt课件

(2024年)教育学原理全套精品课ppt课件

2024/3/26
4
教育学发展历史与流派
发展历史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科学化发展阶段等多个时期。在古代,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哲学、 政治、伦理等著作中;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 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主要流派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如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 育学等。这些流派和理论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丰富了教育学的理 论体系。
教育法规的完善与发展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法规体系,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需要。
14
04 课程与教学论基 础
2024/3/26
15
课程类型、结构和设计原则
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 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
程等。
2024/3/26
课程结构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 课程评价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31
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
02
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4/3/26
03
价值取向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关系
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尊重不同价值取向,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公正。同
时,多元文化教育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2024/3/26
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国际化 趋势,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的国际 交流与合作。

2024版年度《教育学原理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年度《教育学原理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内容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的对象,它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教育者通过选择、加工 和组织教育内容来影响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则通过接受、理解和内化教育内容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教育者是教育内容的制定者和传授者,他们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组织和传授教 育内容。同时,教育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 审美情趣。
26
智育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论述
系统性原则
智育内容应涵盖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发展性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智育内容;
2024/2/2
27
智育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论述
• 生活化原则:将智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相结合
14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改革背景
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育目标调整
2024/2/2
15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改革趋势
课程结构综合化、多样化
课程内容现代化、生活化
2024/2/2
16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实施个性化、探究化 课程评价多元化、发展化
2024/2/2
2024/2/2
学员B
课程中介绍的教育评估和改进方法 非常实用,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有 很大的帮助。
学员C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 策,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 元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47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学原理》ppt

《教育学原理》ppt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 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师与学生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与教育学
考试重点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3.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4.教育学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 思想和著作
(二)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1.培根(英) 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
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 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并把它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 必由之路,为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 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 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 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 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 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1.孔子《论语》: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有教无类] 3.[克己复礼,为仁];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因材施教];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存本能活动。
英国 沛西·能 有关教育起源的学 说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教育家
教育家,你知道多少?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等诸子 百家,董仲舒、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武训、陶行 知、晏阳初、陈鹤琴、蔡元培、许寿裳、梁漱溟、 吴稚晖、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徐特立。 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 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 夸美纽斯、蒙台梭利、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 马卡连柯等。
☆ 教育问题
14日中午1时许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 区西十三楼宿舍楼一名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 生,从7楼楼顶跳下当场身亡。昨晚,校方 证实死者因失恋而跳楼自杀。 15日8时许, 一名大一男生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 八宿舍楼跳下身亡,有人怀疑该同学因挂科 而跳楼,并留下草草数行字的遗书,字里行 间流露出自杀倾向。这是该校连续两天发生 学生跳楼事件,目前,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调 查中。
☆ 教育现象
1.《文汇报》(3月27日)有一篇杂文,说四川绵 阳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练习组词时,把“老”字组 成“老婆”,把“情”字组成“情人”,把“勾” 字组成“勾引”,“‘跑题’虽远,意象倒还集 中”。令老师们大跌眼镜,吃惊不已。 2. 3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杭州市韶山 中学教师洪建斌的“班级社会化改革”:班级卫生 包干区“拍卖”,班长竞选组阁,公共设施承包, 自办“跳蚤市场”……当谈到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 革时,洪建斌说:“我们的教育太理想化了,学校 与社会之间有很多脱节的地方,学校不是真空,社 会存在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提王老师发现张平同学正一边晃动 桌椅,一边用手够着前排的同学。为了制止他的违规行为,王 老师大声呵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张平竟毫不 在乎地说:“我愿意,你管得着吗?”听到这话,王老师顿时 火冒三丈,考虑到全班同学正在考试,就耐着性子没有理睬他。 谁知张平变本加厉,竟一把抢过前排同学的试卷抄起来。这回 王老师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张平同学面前要他交出试卷, 没想到张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踩到了脚下。这时 王老师再也压不住火了,他一把将张平从座位上拽起来,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下可激怒了张平同学,他 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拎着书包愤然而去。 1.你认为这场冲突是否可以避免?教师应如何处理才不至于 扩大事态? 2.一旦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应如何化解?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03
提问技巧
启发式提问、针对性 提问、鼓励式提问
04
非言语沟通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眼神交流
班级氛围营造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班级氛围营造
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尊重多元、鼓励创新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了解与理解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情感支持与帮助
06
评价改革与发展趋势预测
Chapter
分析课程需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并 评价效果。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和实施步骤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素质和教学环境等 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包括准备阶段(确定目标、分析内容、了解学生、选择方法)、 实施阶段(激发兴趣、讲解知识、引导思考、实践操作)和评 价阶段(收集反馈、分析效果、调整改进)。
课堂教学管理技巧与策略
课堂教学管理技巧
包括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课堂氛 围的营造与维护、学生行为的引导与 激励等方面。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的师 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
04
德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03
德育体系构建
构建德育体系需要遵循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要
素,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德育过程规律揭示和方法探讨
德育过程规律
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 渐进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教 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情感陶 冶、实践锻炼、榜样示范、修养 指导等,教育者应根据受教育者 的实际情况和德育目标选择合适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随着社会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增加,教育 学将更加注重研究和推进个性化教育,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学发展中,教育公平和教育 质量将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以实现教育 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03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
01
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
教育学原理
目录
• 教育学原理概述 •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原理概述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的基 本理论问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进一步探 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教育的全面、深刻的 认识。
的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具体包括教 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范围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包 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此外,教 育学原理还涉及到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教育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域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
教育学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
教育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 进一步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 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04235_《教育学原理》课件PPT

04235_《教育学原理》课件PPT
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个 别教学到班级授课制,再到现代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2024/1/24
31
教学过程与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 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 与评定等基本环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 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 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包括科学性与思 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24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 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 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 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 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 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 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个 性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社 会遗传素质制约的同时,又在社会实 践中获得积极的经验,形成对客观现 实的积极态度和掌握社会规范与行为 准则的过程。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4
33
善,为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1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2024/1/24
1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 2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为政治制度培 养所需人才。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 。
3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美)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 无意识模仿,将教育现象归结为人类的 心理现象而非生物现象。肯定了教育是 人类独有的现象,但是仍然否定教育的 社会性。(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 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哲学基础:桑代克的学习心理学理论(试 误学习说)
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苏联及我国部 分教育学者的观点。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 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 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 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 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 要有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恩格斯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客观唯 物主义和历史发展
时间脉络(纵轴):古代——近代——现 代
形态标志(横轴):公——私,社会—— 家庭——学校,自发自觉自为——有组织 有目的强制性……
思考:教育是个人事务还是国家、社会事务? 理由?
第三节 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的诸多视角:
上层建筑说
教育-政治
生产力说
教育-经济
教育是幸福的必由之路等等
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动态系统有着相对 稳定、具体的共同的构成要素,通过内部各要素 的关系可以揭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教育 主体间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通过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诸多活动之 间的关系来考察:教育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积 累与积淀的统一。
教育学原理
2012年2月14日
第一章 教育概述
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与教育学辨析 教育的起源(各学说的根源) 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形态)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辨析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 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 人的身心发展。(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
表层结构(现象)
中层结构(特征)
深层结构(本质)
表层结构:教育现象
如:中考补课潮、高考移民大军、幼儿园收费、 校园暴力、国检、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等。
中层结构:教育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机构、强制性、免 费性、民族性、民主性等等。
深层结构:教育本质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
教育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命的的解读 和信仰
国家教育目的在历史上称为“教育宗旨”或“教 育方针”。
教育目的的特点:强制性、宏观性、历史性、理 想化。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 卢梭:培养自然人,自爱、自主、自立、自
制的自由的人。 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核心理念:“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
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席勒、康德、赫尔 巴特等。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完满生活的教育目的观 斯宾塞:为我们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 的职责。(完满生活包括:自我保全、获得生 活必需品、抚养教育子女、维持正常的社会和 政治生活、闲暇。)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 涂尔干: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 化。……塑造社会我就是教育目的。”
第三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 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政策与教育学:主观意志VS客观规律 教育经验与教育学:实践经验VS理论总结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主要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
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生物现象,是按照生物学规 律进行的本能活动,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庸俗进化论和生物还原论
双重属性说
经济-教育-政治
实践说
教育-人
灵魂说
教育-人
类本质说
教育-个性人
试析教育本质 关于对象与本质
对象是被意识到的存在物,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对象研究实际上就是事物的本质研究,本质乃存在的
存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特殊矛盾规定,具有 稳定性一般性。 事物本质的分析表层结构(现象)中层结构(主要特征)深 层结构(存在的存在)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层级结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 主要探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或教育所培养的人 应该具有何种素质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1、现实依据:物质生产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绝 对条件。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 因素; 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 思想关系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直接的决定 性影响; 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
2、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概要 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首先是指人能够 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做 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社会条件: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自 由时间的增多;新产业兴起,劳动转换加速。 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 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 要途径。
为什么要追问“教育是什么?”
我们怎么定义教育我们就有怎样的教育 我们实行了怎样的教育就将产生怎样的年轻人 有怎样的年轻人就决定我们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学习教育学理论的意义: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 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 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 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 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 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教育源于生活
教育即生活:杜威(美),学校教育的内容应该 是儿童现有的生活,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 现有的生活本身,教育通过与儿童生活相关的 活动引导儿童去获得直接经验,并在这样的活 动中不断地改造经验。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生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 教育寓于生活之中,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 生活;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 意义。
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规范性和表 达性的。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民族性、国际性; 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教育内容、手段、观念等具有现代性; 终身教育成为共同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