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课程复习

合集下载

寄生虫复习重点.doc

寄生虫复习重点.doc

名词解释1疟疾的复发:间日疟原虫的了抱了在进人肝细胞后,在发育繁殖的速度上可能是多态性的,既有发育快的称速发型了抱了,也有发育匣的称迟发型了抱了。

迟发型了抱了在肝细胞内进人休眠期,经过定时间,在定条件下再进行增殖,引起疟疾的临床发作称为疟疾的复发。

2保虫宿主:寄生虫成虫障寄生于人以外,还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宿主,并可作为人体寄生虫的传染源,该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3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 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4共栖:两种生物在起生活,其中方受五,另方既不受五,也不受害。

5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起,在营弄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

6寄生关系:两种生物在起生活,其中方受五,另方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弄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寄生关系。

7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起,其中方受五,另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弄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寄生。

8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寄生虫。

9宿主:两种生物生活在起,其中方受五,另方受害,受五的方称为寄生物,另方称为宿主。

10宿主特异性: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

11寄生虫生态学:是研究寄生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不同生态组织层次又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几个分支。

对寄生虫生态的研究是为了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找出其生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针对薄弱坏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12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13寄生虫感染:寄生虫进人宿主体内后如果能够定居、生存与繁殖而建互感染,怛宿主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此时称为寄生虫感染。

14感染阶段:寄生虫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阶段。

15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提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怛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

《寄生虫病本科》PPT课件

《寄生虫病本科》PPT课件

尾 蚴 迟发性变态反应 尾 蚴 性 皮 炎
日 童虫
在体内移行
肺部点状出血


成虫及其
静脉周围炎
发热、嗜酸 性粒细胞增
吸 代谢产物
多、贫血和

肝脾肿大
虫卵
形成免疫复合物 迟发型变态反应
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尾蚴性皮炎
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
结节中央为成堆 的成熟虫卵,虫卵表面可 有红色的放射状的嗜酸性 棒状体(称Hoeppli现象), 周围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 胞浸润,因其病变类似脓 肿,故又称嗜酸性脓肿, 在坏死组织中可混着多数 菱或形多面形屈光性蛋白质晶体,即夏柯-莱登结晶。以后毛 蚴死亡,脓肿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增生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 胞及一些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构成晚期急性虫卵结节。
病变进展时,引起更为广泛的组织坏死。
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的 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边缘呈潜掘状,常 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严重者溃疡在粘膜下层可形成相互沟通的 “隧道”,使表面粘膜大块脱落,形成巨大 溃疡,其边缘呈破絮状外观。
肠阿米巴病
肠粘膜表 面形成隆起的 针头大小的点 状坏死或浅表 溃疡。部分区 口小底大的烧 瓶状溃疡。
血吸虫性肝硬变
明显门脉高压
门脉窦前性阻塞
巨脾症 腹水 食道静脉曲张
血吸虫性肝硬化
肉 肝脏体积缩小,变形,变硬,表面起伏不平,常有散 眼 在地图状浅沟纹, 观 纤维组织沿门静脉呈树枝状分布,故称干线型肝硬化。
镜 汇管区有多量慢性虫卵结节,并因显著纤维化而增宽。 下 观 肝小叶并未遭受严重的破坏,故一般不形成假小叶。
结局:肝内门静脉的阻塞是窦前性的,故门静脉高压较门脉 性肝硬变时出现早且严重。

病理学第十六章寄生虫病PPT课件

病理学第十六章寄生虫病PPT课件

• 部位:乙状结肠、直肠

肝脏
• 机理:与成熟虫卵内毛蚴头腺分泌 的抗原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SUCCESS
THANK YOU
2020/10/1
急性虫卵结节
• 基本病变:急性坏死、渗出 • 肉眼观: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
镜下观
内 一至数个成熟虫卵
(含可溶性虫卵抗原)
放射状嗜酸性棒状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何博礼现象
• 临床:长期不规则发热、右上腹痛、 肝肿大、压痛、全身消耗和黄疸等
外观呈破絮状, 内含果酱样脓液
阿米巴 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的结局
向上:膈下脓肿、 肺脓肿、脓胸、 甚至心包炎
向下:腹膜炎、 还可累及胃、肠、 胆囊等
第二节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概述
◆血吸虫由于寄生在人体 的血管内而得名;它引起 的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
万千华绿 户村佗水 萧薜无青 疏荔奈山 鬼人小枉 唱遗虫自 歌矢何多
送 毛瘟 泽神

• 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六种: •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中国流行
• 曼氏血吸虫(S. mansoni) • 埃及血吸虫(S. haematobium) • 间插血吸虫(S. intercalatum) • 眉公血吸虫(S. mekongi) • 马来血吸虫(S. malayensis)
历史久
• 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
分布广
平原水网型:长江三角洲、沿江河
江湖洲滩型:洞庭、鄱阳…太湖周围沿江洲滩
山丘型:以上地区的高山、丘陵、 沟渠周边地区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危害重

《病理学寄生虫》PPT课件

《病理学寄生虫》PPT课件

乙状结肠、直肠
病变特点 结核结节
伤寒肉芽肿
伪膜性炎
组织垂直
与肠轴平行
浅表不规则地图样 烧瓶状
并发症 肠粘连、肠狭窄 肠出血穿孔、败血症 少见
阿米巴性肝脓肿等 肠狭窄结肠癌
临床表现
毒血症 腹痛、腹泻便秘 交替
全身症状明显 肠道症状较轻
毒血症,胶痛腹泻 粘液脓血症 里急后重
医学PPT
5
急性期病变
烧瓶状溃疡
肠粘膜液化坏死
溃疡边缘的阿米巴
医学PPT
6
急性期病变
早期粘膜表面 针头大小的点状坏死或浅溃疡
滋养体进入粘膜下层
组织液化坏死
口小底宽的烧瓶状溃疡
溃疡边缘不规则
周围粘膜肿胀
医学PPT
7
慢性阿米巴病
• 新旧病变交替
– 粘膜增生→息肉 – 肠壁纤维增生→肠狭窄 – 肉芽组织增生→阿米巴肿→肠梗阻
慢性肝血吸虫病晚期
医学PPT
24
脏器病变
• 肠:
– 部位:直、乙状、降结肠 – 卵沉积于粘膜下层、粘膜固有层内 – 急性期:
• 肉眼:灰褐色细颗粒状
表浅成丛小溃疡 • 镜下:嗜酸性脓肿 • 临床:痢疾症状、虫卵(+)
医学PPT
25
脏器病变
• 肠:
– 慢性期: 肉眼:壁厚硬,息肉 镜下:急慢性虫卵结节 临床:粪虫卵–,肠活检+
– 晚期: 肠腔狭窄、梗阻 腺瘤、癌变
医学PPT
26
脏器病变
• 脾脏病变
– 早期:轻度肿大 – 晚期:中/重度肿大,脾亢
• 肺脑病变 • 血吸虫病侏儒症
医学PPT
27
几种肠道疾病的比较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病理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病理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病理 第一节 球虫病
一、发病机理 二、对机体的影响 三、病理变化 (一)、鸡球虫病(如图) )、鸡球虫病(如图) 鸡球虫病
1、眼观球虫病(如图) 兔球虫病 1、球虫种类 、 肝球虫病 肠球虫病 2、眼观变化 、 3、组织学变化 、
第二节 猪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人畜共患的寄 ) 生虫病,流行广泛。 生虫病,流行广泛。 一、发病机理 二、病理变化(如图) 病理变化(如图) 1、眼观病变 、 2、镜检病变 、
第三节 住白细胞虫病
禽类的住白细胞虫病( 禽类的住白细胞虫病(leucocytozoonosis)是 ) 一种侵害血液、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原虫性寄生虫病。 一种侵害血液、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原虫性寄生虫病。
一、病原和发病机理 二、病理变化(如图) 病理变化(如图)
1、眼观变化 、 2、组织学变化 、
第四节 组织滴虫病
病原和发病机理 病理变化(如图) 病理变化(如图)
1、眼观病变 、 2、镜检病变 、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重要笔记)(一)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5、宿主类别: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直接型、间接型。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④破坏寄生的性别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⑶夺取营养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 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

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

⑴抗原变异⑵分子模拟⑶免疫抑制⑷寄生部位的隔离10、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12、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13、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指由于吃了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

[病理学]《第十六章:寄生虫》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第十六章:寄生虫》试题及答案

第十七章寄生虫一、单项选择题1.肠阿米巴病最常发生在()A、回肠末段B、盲肠和升结肠C、横结肠D、乙状结肠和直肠E、降结肠2..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对组织的破坏主要通过( )A、水解酶的作用B、毒素作用C、继发细菌感染D、伪足的机械运动作用E、吞噬作用3..肠阿米巴病最常发生在( )A、空肠B、回肠C、横结肠D、盲肠和升结肠E、乙状结肠和直肠4..肠阿米巴病引起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肺脓肿B、心包炎C、脑脓肿D、脓胸E、肝脓肿5..阿米巴痢疾不会出现( )A、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B、组织坏死C、剧烈炎症反应D、溃疡间黏膜正常E、在病变组织中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二、标准配伍型(B型题)1 .A、火山口状溃疡B、溃疡的长轴平行于肠管长轴C、带状溃疡D、烧瓶状溃疡E、地图状溃疡(1)大肠癌( )(2)阿米巴痢疾( )(3)肠伤寒( )(4)细菌性痢疾( )(5)溃疡型肠结核( )三、多选题1.阿米巴痢疾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及回盲部B、形成烧瓶状溃疡C、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D、坏死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明显E、可以播散到肝脏2.下列哪些选项符合肠阿米巴病的特点?()A、慢性期传染性强B、组织破坏由阿米巴滋养体造成C、急性期肠粘膜形成烧瓶状溃疡D、组织发生液化性坏死E、主要侵犯小肠3.阿米巴病的病变可累及:()A、肝脏B、结肠C、肺脏D、脑E、肛周皮肤4.下列变化中,属于阿米巴急性期的有( )A、形成针头大小的点状坏死B、溃疡呈烧瓶状C、溃疡间黏膜正常D、可引起肠穿孔E、临床上出现暗红色果酱样大便5.肠外阿米巴病常见于( )A、肝脏B、肾脏C、脑D、脾脏E、肺脏6.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对组织的破坏机制包括( )A、接触性溶细胞作用B、细胞毒素作用C、过敏反应D、机械性损伤E、吞噬作用7.阿米巴肝脓肿的成分有( )A、中性粒细胞B、陈旧性出血C、液化性坏死物质D、阿米巴滋养体E、血管及结缔组织四、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A3-A4型题)1.患者,男,35岁,以右下腹腹痛、腹泻就诊。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新旧病变共存:坏死、溃疡、 慢
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

肠腔狭窄
期 病
肠壁局限性包块

肠出血:最常见
肠腔狭窄:不常见

肠穿孔:较少见


阑尾炎:较常见
肠外阿米巴病
(二)阿米巴病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 是阿米巴病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临 床常表现为长期发热伴右上腹痛、肝肿大 和压痛,全身消耗等症状。
学习要求
掌握急性阿米巴肠炎的病变特点、发病 部位、病理特点(重点)
掌握血吸虫的基本病变(重点、难点) 了解阿米巴肝脓肿的病变特点 了解阿米巴、血吸虫的生活史及其发病
机制
一、概 述
寄生虫病(parasitosis)是以寄生虫为病 原体引起的疾病。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阿 米巴、卡氏肺囊虫、阴道滴虫)和蠕虫(线 虫、吸虫、绦虫)。
炎和静脉周围炎;肝脾等单核 吞噬系统内单核细胞增生,及 吞噬黑褐色的血吸虫色素;含 死亡虫体的嗜酸性脓肿。
静脉周围炎
4、虫卵引起的病变
部位:乙状结肠壁、直肠壁和肝 机制:迟发性变态反应 病变:依据虫卵成熟与否表现为轻度的炎
症反应、嗜酸性脓肿或异物肉芽肿
急性虫卵结节
急性虫卵结节表现为 嗜酸性脓肿,是血吸虫 病的特征性病变,是由 成熟虫卵中的毛蚴释放 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引起 的一种急性坏死、渗出 性病变。
大滋养体:直 径20~40um, 单个核,常伸 出伪足、吞噬 红细胞。
成熟包囊:呈球形,直径5~20um,含4个核。
3、病理变化
病变部位:常见于盲肠与升结肠,其次为 乙状结肠和直肠。
病变性质: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 病变特点: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 血吸虫病
掌握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基本病理变化;肝吸血虫病及肠吸血虫病。

熟悉 尾蚴、童虫和成虫引起的病变;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 病因及感染途径;血吸虫卵异位寄生引起的病变。

1.病因及感染途径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

常见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

在我国只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流行。

2.病理变化
2.1虫卵引起的损害为本病最主要病变。

2.1.1虫卵沉着部位主要沉积于乙状结肠壁、直肠壁、肝。

异位沉积于脑、肺等处。

2.1.3病变特点
(1)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中央为1~2个成熟虫卵,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体(Hoppli现象),周围为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粒细胞聚集,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

肉眼: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的小结节。

(2)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在嗜酸性脓肿的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层,其间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3)慢性虫卵结节——假结核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10天后,虫卵内毛蚴死亡,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虫卵崩解,破裂;单核巨噬细胞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肉芽肿类似的病变。

(4)纤维化结节:假结核结节纤维化,玻璃样变,死亡虫卵钙化。

2.2尾蚴引起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

2.3童虫引起的损害 一过性肺炎;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2.4成虫引起的损害 血栓性静脉炎伴血栓形成,血管周围炎、晚期纤维组织增生,死亡成虫周围可形成嗜酸性脓肿。

3.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3.1肝脏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2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最重,急性期易形成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浅表溃疡,慢性期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

临床病理联系:腹痛、腹泻、脓血便,急性期在粪便中可见虫卵,慢性期出现肠狭窄、肠梗阻,可发生癌变。

3.3脾脏肿大。

链接
(1)窦前性门脉高压和窦后性为主的混合性门脉高压的比较(表16一
1)
(2)血吸虫色素
(3)消化道溃疡的比较(表16—2)
(4)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比较(表16—3)
(5)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血吸虫虫卵进入机体后,在其发育的不同阶段诱发宿主的免疫反应造成损伤。

I型及Ⅳ型变态反应造成损伤→尾蚴性皮炎(尾蚴损害)。

机械性损伤、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引起损伤→过性肺炎(童虫损害)
逃避了免疫攻击,成虫代谢产物造成损伤→成虫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