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冲击矿压防治方案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卸压爆破
卸压爆破原理
通过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和气体膨胀力, 使煤岩体产生裂隙,降低煤岩体的应力 集中程度,达到防治冲击矿压的目的。
VS
卸压爆破实施
选择合适的爆破参数,如炸药类型、装药 量、爆破深度等,确保爆破效果和安全。
改变开采方式
调整开采顺序
合理安排工作面的推进顺序,避免形成大面积的高应力集中区,降低冲击矿压的发生概 率。
02
发生在巷道顶板或侧帮的冲击矿压。
采场型冲击矿压
03
发生在采场顶板或底板的冲击矿压。
按照显现强度分类
弱冲击矿压
显现强度较轻,对人员和设备有轻微 的损伤和破坏,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和重大设备损坏。
强冲击矿压
显现强度较大,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 大设备损坏,甚至可能引发地面塌陷 等严重后果。
02
冲击矿压的成因
地质因素
岩体应力
地下岩体在自重和构造应力作用下, 形成较高的原始应力。随着采矿活动 的进行,岩体应力会重新分布,当应 力超过岩体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 冲击矿压。
地质构造
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对岩体 的完整性产生影响,降低其承载能力 。在采动过程中,这些构造容易引发 冲击矿压。
人为因素
开采技术
地压监测技术
通过钻孔应力计、地温传感器等设备,监测 岩体的应力状态和温度变化,分析地压活动 规律。
检测方法
01
02
03
岩体破裂检测
通过微震监测和声发射监 测技术,检测岩体的破裂 情况,判断岩体的稳定性 。
应力状态检测
利用钻孔应力计等设备, 检测岩体的应力状态,分 析岩体的受力情况。
温度变化检测
通过地温传感器等设备, 检测岩体的温度变化,分 析地压活动的规律。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_整改措施_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_整改措施_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冲击地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的能量突然释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1、凡评价为具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煤层及岩层,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作业规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各项防范措施。

2、煤层注水是防治冲击地压的一项比较有效的区域性防范措施。

煤层预注水时间应超前回采工作1—2个月。

注水量应以达到使煤层含水率增加2%以上、并使煤体换税率达到5%以上为标准。

3、采面开采,要选择距离较近的无冲击地压或弱冲击地压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先行开采。

4、顶板高压注水。

开采煤层的顶板为坚硬或较坚硬岩层时,要采取顶板高压注水软化防范措施,消除或减弱冲击地压危险性。

5、顶板松动预裂爆破。

开采煤层的顶板为坚硬岩层时还要采取向顶板打钻孔、装药爆破的超前松动预裂爆破防范措施。

6、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超前采取防范措施。

要按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进行落实和实施。

凡没按规定执行的采掘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作业。

7、特别要加强掘进工作面及其附近50m范围内、采煤工作面及其附近巷道受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内、大型地质构造带附近等地点的防范工作。

从掘进巷道开门时起至设计位置、采场从开始回采至停采线位置,都要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

冲击地压有效防护1、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按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全面认真地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消除一旦发生冲击地压时可能造成的危害。

2、加大巷道断面。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区、掘进巷道断面净宽不得小于3m,净高不得小于2.4m,净断面不得小于7m2。

3、增加支护强度。

4、加强瓦斯监测监控。

5、对于有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煤工作面除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工作面上出口和回风巷各设一台甲烷传感器外,还应在工作面面的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

设置地点距采煤工作面10—15m,报警断电浓度≥0.5%,断电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入风巷、工作面及回风巷一切电源。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什么是冲击矿压?冲击矿压(也称为冲击地压)是一种地质灾害,通常在采掘过程中出现。

它是由于采矿操作导致地质体内的应力、变形和破裂变化而引起的。

冲击矿压是指在矿井掘进期间,在掘进面及其广阔区域内上、下、左、右和前、后等多个方向上突然形成的、冲击性的矿山压力。

由于矿体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了无序坍塌现象,形成的巨大瞬积压力引起的破坏现象称为“冲击矿压”。

冲击矿压的分类冲击矿压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层理面和节理面冲击这种类型的冲击是在煤层顶、煤底和岩层中的节理面上发生的。

由于节理的存在,矿石在受到采矿操作的挤压和剪切力作用下非常容易塌陷和坍塌,导致重大的安全问题。

排水沟和断层面冲击排水沟和断层面是冲击矿压的另外两种形式。

排水沟或断层平面的变形可以导致矿岩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矿山压力的急剧释放。

冲击矿压的防治针对冲击矿压的不同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控制采矿面积为了避免冲击矿压的发生,可以缩小采矿面积,提高矿山的稳定性,减少矿山法向应力和剪切力的集中程度。

这可以通过改变采矿方法、加强采矿区的支护和防护设施等方式来实现。

引导矿山压力引导采矿面上的矿山压力是减少冲击矿压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可以通过在采矿面的毗邻区域内预制一些控制性的岩柱或梁来实现,这些岩柱和梁可以引导矿山压力并分散压力影响。

加强矿山的支护和防护加强矿山的支护和防护措施也是减少冲击矿压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可以通过加强矿山的支柱、强化矿山的支撑结构、设置隔离带等方式来实现。

提高岩石力学性质提高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是减少冲击矿压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选取矿体稳定性较好的地层进行采矿、选择较大的采矿半径、采用地质工程措施等方式来实现。

总结冲击矿压是一种常见的矿山灾害,严重危及矿工的安全。

为了避免冲击矿压的发生,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矿山环境,提高矿井的稳定性,减少对矿工的威胁。

矿井基建时期冲击地压的防治分析

矿井基建时期冲击地压的防治分析

矿井基建时期冲击地压的防治分析矿井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矿井基建、采煤方式等因素均能对矿井的地压产生影响,其中,矿井基建时期的冲击地压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有效的防治方案能够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1、矿井开拓难度较大:在矿井开采之前,需要进行地下隧洞建设、巷道穿挖等基建工程。

而这些基建过程,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破坏,同时会对已有的地压状态产生影响,使地压发生变化,难以预测所产生的冲击地压。

2、煤岩体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在基建过程中,采用的破碎方式对煤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很大,且不同区域之间煤岩体的力学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基建过程中的破碎方式可能使原本相对稳定的地压状态产生变化,从而形成冲击地压。

3、采煤方式的不同:由于矿井基建时期通常是采取非机械化采光的方式,而且未来的采煤方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不同的采光方式会对煤岩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产生地压变化和冲击地压。

二、防治措施1、预测和预测:在进行矿井基建之前,需要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分析,以便预测可能存在的冲击地压。

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基建方式和采光方式,进行合理的地压预测和预测。

2、通风工程:通风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基建过程中,需要确保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煤尘和有害气体,并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积聚,从而保证矿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支护工程:当出现冲击地压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支护和加强。

通常,采用钢架、木架或混凝土等,对矿井进行加强和支护,以防止其出现安全隐患。

4、必要的停产:如果发现冲击地压达到一定程度,采取加强和支护措施已无效时,应采取必要的停产措施,以排除危险因素,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总之,矿井基建时期的冲击地压是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需要采取严格的预测和预测措施,加强通风工程和支护工程,做好必要的停产措施,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稳定生产。

冲击矿压及预防

冲击矿压及预防

卸压爆破前、后支撑压力分布曲线
宽巷掘进卸压钻孔布置图
爆破卸压示意图
实验室爆破试验装置与裂隙分布
煤体注水防冲原理
短钻孔注水
2.煤层注水
联合注水
长钻孔注本
煤层注水系统
3.钻孔卸压
煤层孔卸压
1-卸压前 2-卸压后
定向水力裂缝
4 定 向 裂 缝
定向爆破裂缝
5.其他防护措施
(1)及时预测预报、撤人 (2)特别支护 (3)特殊工作制度
对人的影响
在发生冲击矿 压区域如有人 员工作,则可 能对其产生伤 害,甚至造成 死亡事故。
矿山震动和冲击矿压 不仅对井下巷道造成破坏 ,伤害工作人员,而且对 地表及其建筑物造成破坏 ,甚至造成类似地震的后 果。如波兰1982年6月4日 在Bytom市下发生的3.7级 的矿山震动,造成588幢 建筑物损坏。
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 种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采深从200~1 000 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从薄层到特 厚层,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 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生产技 术条件上,不论水平、炮采、机采或是综采, 全部垮落法或水力充填法等各种采煤工艺,不 论是长壁、短壁、房柱式或煤柱支撑式,分层 开采还是倒台阶开采等各种采煤方法都出现过 冲击地压。
(3)采区或盘区的采面应朝一个方向推进. 避免相向开采,以免应力叠加。
(4)在地质构造等特殊部位,应采取避免或减缓应力集中 和叠加的开采程序
(5)有冲击危险的煤层的开拓或准备巷道、永久硐室、主 要上(下)山、主要溜煤巷和回风巷应布置在底板岩层或 无冲击危险煤层中,以利于维护和减小冲击危险。
(6)开采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应采用不留煤柱垮落法管理 顶板的长壁开采法。

煤矿企业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措施

煤矿企业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措施

煤矿企业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二)冲击地压局部预卸压措施(P85)
采掘工作面采取大直径卸压钻孔或爆破卸压等综合治理措施,降低或消除采掘工作面应力集中,降低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

1.掘进工作面
(1)掘进工作面迎头大直径钻孔:不同冲击危险区域迎头布置孔数:弱冲击危险区域1个、中等冲击危险区域2个、强冲击危险区域3个,孔深30-50m,工作面迎头始终保持卸压保护带长度不小于10m。

(2)掘进工作面帮部大直径钻孔:不同冲击危险区域帮部卸压钻孔间距:弱冲击危险区域间距3m、中
等冲击危险区域间距2m、强冲击危险区域间距1m,钻孔直径153mm,孔深15m,滞后工作面不大于20m。

(3)掘进工作面帮部爆破卸压:不同冲击危险区
域帮部卸压钻孔间距:弱冲击危险区域间距8m、中等
冲击危险区域间距7m、强冲击危险区域间距6m,钻孔直径42mm,孔深10m,每孔装药量3kg,滞后工作
面不大于30m。

2.回采工作面:不同冲击危险区域帮部卸压钻孔间距:弱冲击危险区域间距3m、中等冲击危险区域间距
2m、强冲击危险区域间距1m,钻孔直径153mm,4
上煤回采工作面孔深15m,4煤回采工作面孔深25m。

3.采掘工作面留底煤区域,在巷道底板两侧施工底
板卸压钻孔或爆破卸压。

钻孔间距根据不同冲击危险危
险区域分别为:强冲击危险区域为1m、中等冲击危险
区域为2m、弱冲击危险区域为3m,钻孔直径153mm,孔深见岩为止。

爆破卸压不同冲击危险危险区域分别为:强冲击危险区域为6m、中等冲击危险区域为7m、弱冲击危险区域为8m,孔深见岩为止,但不能小于0.6m,每孔装药量为孔深1/3。

王家寨煤矿防治冲击地压技术措施

王家寨煤矿防治冲击地压技术措施

王家寨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技术措施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在构造复杂区域,有时出现煤炮及震顶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冲击地压的监测,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一)、冲击地压专门防治措施1、钻屑法煤粉监测对采掘工作面采用钻屑法监测,预测预报冲击危险程度。

采掘工作面设计煤粉监测孔终孔深为3.5倍煤层厚度或巷道宽度,钻孔应尽量布置在采高中部,平行于层面,垂直煤壁,钻孔地点、孔距以及探测时间根据施工目的而定,预计冲击危险的钻孔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布置在最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

探测工作应由防冲队进行,探测时应记录钻孔时间、地点、深度、每米钻孔排出量、施工中的动力效应以及钻孔地点的生产地质条件,并绘制钻孔位置示意图,施工人员升井后要立即填写施工记录。

回采工作面进行煤粉监测时,要根据划定的冲击危险区域,结合具体生产、地质条件,沿工作面及超前上、下顺槽两帮布置探测带。

钻孔布置在煤壁中下部,与煤层层面平行,并与煤壁垂直。

从孔口开始每米收集一次煤粉,用弹簧秤称量并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上;用3mm孔眼网筛过滤煤粉,计算煤粉颗粒大于3mm的百分含量并记录;取粉过程中记录钻进的难易程度、卡钻、震动、微冲击等动力现象。

具体监测方法是:①初次对采煤工作面上、下巷道超前80米范围内普测一次煤粉,钻孔深度5.0米,孔间隔10米。

以后工作面每推进60米,按照间距20米监测一次。

②工作面初采的前30个循环,每天在工作面上出口以下5米、15米、30米处各打一个煤粉监测孔。

③当监测煤粉超过极限煤粉量或动力效应强烈、煤体已形成冲击危险时,发出冲击危险预报,组织实施卸压爆破。

爆破卸压后再打1~2个煤粉监测孔进行校验卸压效果,不能有效卸压时需重新实施卸压爆破。

掘进工作面进行煤粉监测时,对掘进巷道正迎头、迎头后50米范围内巷道两帮及揭露大型地质构造确定监测带。

监测孔间距30米,按3.5倍巷道宽度设计煤粉监测孔终孔深度。

监测方法及确定冲击危险依据与回采工作面方法一致,每天施工四个煤粉监测孔。

矿井冲击矿压防治方案及防范措施

矿井冲击矿压防治方案及防范措施

+475东翼B1+2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矿压方案及防范措施苇湖梁煤矿从建矿以来开采+730m水平至今开采+475水平几十年未发生过冲击矿压灾害事故,考虑随着采深增加矿压增大的因素,以及邻近的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已出现冲击矿压现象,为了预防发生冲击矿压事故,根据我矿实际情况,本着早预谋、早安排、早落实的原则,特制定矿井预防冲击矿压方案及防范措施。

一、煤层赋存条件及地质概况1、煤层赋存条件+475东翼B1+2煤层为急倾斜、特厚、低瓦斯、易自燃煤层,煤层倾角为64°,煤层厚平均30米。

2、煤层地质概况受南北强应力作用而使煤层发生急倾斜,为单斜地质构造,未受其它构造破坏,地质条件简单。

煤层产状为东西走向,倾向为北压南。

煤层层理、节理发育,结构复杂,含有多层夹矸层,其空间形态比较稳定。

为弱含水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除地面雨雪水灌入塌陷坑内、上部采空区少量积水、采掘工作面用水外,无其它水源危害。

3、煤层顶底板情况(1)煤层顶板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和碳质泥岩为主,间夹少量沙质泥岩或沙岩,其厚度为3.62米,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垮落。

煤层老顶一般为砂岩或砂质泥岩,随工作面推进,周期来压明显,一般厚度为22.55米。

(2)煤层底板直接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少数为砂岩,一般不随煤层开采垮落,对生产基本上没有直接影响。

一般厚度3.98米,老底岩性为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厚度为10米,不易垮落。

煤层顶底板特征详见下表。

B1+2煤层工作面顶底板特征表二、冲击矿压防治方案+475东翼B1+2煤层走向1191米,绝对标高为+478--+503m,阶段高25米,机采高度2.8米,放顶煤高度22.2米,采放比为1:8。

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后退式开采,采空区处理方法为陷落法,采场支护方式为16架ZF5000/17/28型和2架ZF5600/19/35型支撑掩护式支架。

经多年开采经验分析,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为70—100米,为预防冲击矿压,采取在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前沿走向上每隔60米进行人工强制性放顶,切断顶板的方案,即每60米切一次顶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5东翼B1+2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矿压方案及防范措施苇湖梁煤矿从建矿以来开采+730m水平至今开采+475水平几十年未发生过冲击矿压灾害事故,考虑随着采深增加矿压增大的因素,以及邻近的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已出现冲击矿压现象,为了预防发生冲击矿压事故,根据我矿实际情况,本着早预谋、早安排、早落实的原则,特制定矿井预防冲击矿压方案及防范措施。

一、煤层赋存条件及地质概况1、煤层赋存条件+475东翼B1+2煤层为急倾斜、特厚、低瓦斯、易自燃煤层,煤层倾角为64°,煤层厚平均30米。

2、煤层地质概况受南北强应力作用而使煤层发生急倾斜,为单斜地质构造,未受其它构造破坏,地质条件简单。

煤层产状为东西走向,倾向为北压南。

煤层层理、节理发育,结构复杂,含有多层夹矸层,其空间形态比较稳定。

为弱含水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除地面雨雪水灌入塌陷坑内、上部采空区少量积水、采掘工作面用水外,无其它水源危害。

3、煤层顶底板情况(1)煤层顶板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和碳质泥岩为主,间夹少量沙质泥岩或沙岩,其厚度为3.62米,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垮落。

煤层老顶一般为砂岩或砂质泥岩,随工作面推进,周期来压明显,一般厚度为22.55米。

(2)煤层底板直接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少数为砂岩,一般不随煤层开采垮落,对生产基本上没有直接影响。

一般厚度3.98米,老底岩性为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厚度为10米,不易垮落。

煤层顶底板特征详见下表。

B1+2煤层工作面顶底板特征表二、冲击矿压防治方案+475东翼B1+2煤层走向1191米,绝对标高为+478--+503m,阶段高25米,机采高度2.8米,放顶煤高度22.2米,采放比为1:8。

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后退式开采,采空区处理方法为陷落法,采场支护方式为16架ZF5000/17/28型和2架ZF5600/19/35型支撑掩护式支架。

经多年开采经验分析,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为70—100米,为预防冲击矿压,采取在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前沿走向上每隔60米进行人工强制性放顶,切断顶板的方案,即每60米切一次顶的方案。

见下切顶图。

(一)切顶目的:消除大面积悬顶,防止大面积悬顶垮冒引发冲击矿压。

(二)切顶方法:长孔爆破法。

(三)切顶步距:60米。

(四)切顶布置方式:在工作面煤壁运输顺槽(回风巷)北帮顶板布置一组2排切顶孔,每排在一个截面布置2个扇形孔,岩石钻打孔,人工装药爆破。

往外每60米布置一组切顶孔切一次顶,以此类推直到采煤工作面停采线为止。

(五)切顶孔施工方法:岩石钻人工打孔。

(六)切顶孔技术参数1、孔径:100mm。

2、排距:2m。

3、间距:1.5m,4、长度、角度:详见下面表。

5、装药长度、封孔长度、空孔长度、装药量:详见下表。

6、炮头、雷管数:每个炮孔2个炮头,每个炮头2发雷管。

7、护巷顶长度3.9m;8、距工作面煤壁前方3米爆破。

切顶图工作面切顶技术参数表(七)装药方式:采用人工装药,为正向装药结构,炸药为乳化筒装炸药,每孔2个炮头(中间一个,下端一个),每个炮头2发瞬发电雷管。

(八)封孔方式:采用人工封孔,使用不燃性黄土炮泥封孔。

封孔长度不小于3m。

(九)连线方式:孔内并联,孔外串联,即孔内每个炮头2发雷管脚线并联,孔外炮线串联。

(十)起爆方式及顺序:1、起爆方式:采用200型发爆器一次性起爆,每排2个切顶孔一次起爆,2、起爆顺序:从里往外逐排起爆。

(十一)切顶工艺流程:切顶工作布置→准备(准备工具、材料、设备并进行支护、设备检查)→加强切顶处支护→施工切顶孔→回撤工具、设备、物料→装孔→爆破。

1、切顶工作布置工序:方案交底→贯彻学习→布置工作。

⑪由主管单位把切顶方案向施工单位交底并布置切顶实施工作。

⑫由施工单位组织学习贯彻切顶方案,使作业人员了解掌握切顶工艺、工序、参数、标准、措施。

⑬施工单位切顶前班前会必须由技术员和值班队长认真安排切顶工作,讲清讲透,交待清楚。

2、准备工序:配备工具、材料、设备→检查⑪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材料、设备,并在切顶打孔处按标准化要求分类码放整齐,收拾干净打孔附近的杂物、浮煤浮矸。

⑫检查支护和设备是否完好,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好。

支护和设备不完好不准打孔作业。

3、加强切顶段巷道支护:采用液压单体加强支护,或对原先失效单体重新补液或更换,必须先支护后作业,必须支护有效可靠。

4、施工切顶孔工艺:测设孔位→剪网口→稳钻→上钻头钻杆→试机→钻进→退钻杆→回撤钻机钻杆。

⑪由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根据切顶方案测设标定切顶孔位置。

⑫按标定的孔位剪网,剪网口尺寸为25*25cm,并挖干净网口的活煤活矸。

⑬稳钻,按切顶孔方位角度把打孔钻机稳定在打孔的位置,用测角仪实测,直到符合规定值。

钻机必须牢固可靠。

⑭上钻头上钻杆,必须停机上,严禁开机上,钻头钻杆上牢固。

⑮开机试机空转一次,发现问题立即停机处理。

⑯开机钻进,按钻机操作规程操作。

⑰退钻杆,必须停机人工退钻杆,退下的钻杆必须码放整齐,严禁乱扔乱放,不得影响行人。

⑱回撤钻机钻杆,每孔打完后,立即停电把钻机钻杆搬运到下一个孔位置施工。

5、回撤工具、设备、物料工艺:当每排孔打完后,及时回撤工具、设备、物料,搬运到前方切顶处分类放整齐。

6、装孔工艺:检查瓦斯→验孔→制作引药→装药→封孔→收尾打完一组切顶孔即时装药完,每次切顶处严禁打孔装药同时进行,目前采用乳化筒状炸药,人工装药,使用煤矿许可瞬发电雷管。

⑪检查瓦斯,装孔前先由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瓦斯超限不准装孔作业。

⑫验孔,装药前先验孔,检查孔内的温度、孔深、角度、方向;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药;检查装药工具及作业环境,作业环境附近气体是否正常,顶板与帮是否完好,装药地点是否有障碍物,检查炮杆子是否完好,根数是否够量;装孔前先清理干净孔内的残渣;准备好装孔的工具和炸药及炮泥。

⑬制作引药,必须避开带电导体和设备,在支护完好处制作引药,禁止在带电物体附近制作引药。

必须先将雷管脚线短路,用绝缘胶布包好,每个引药装两发电雷管,从筒状炸药雷管孔插入并用雷管脚线缠绕紧,制作完毕后应由专人看管。

⑭装药,人工装药,正向装药结构,雷管聚能穴朝孔内方向。

一次最多10节药往孔内送,用专用炮杆子送到孔底并捣紧。

每6—10节药装一个引药,引药两发雷管并联,每孔装2两个引药,4发雷管。

严格按照设计装药量进行装药,不得随意增减装药量。

炮眼内发现异常、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温度骤高骤低等情况,不得装药;炮眼内煤、岩粉没有清除干净,不得装药;发现炮眼缩小、坍塌或有裂缝,不得装药。

没有合乎质量和数量要求的封泥,不得装药。

未检查瓦斯,或装药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不得装药。

⑮封孔,采用人工装黄土炮泥封孔,把黄土装入塑料袋中填满填实,把口封好,每孔炮泥长度不得小于3米,炮泥捣紧。

封泥时要防止母线挤断或挤破线皮造成短路或拒爆。

严禁用可燃物材料做炮泥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做炮泥。

⑯收尾,母线另一端应先进行短接用绝缘胶布包缠紧,将包好母线放入孔内保存好。

填写装孔记录,记录好现场的孔数、装药量、雷管量。

打扫装药现场,清理工具及垃圾。

恢复装药现场的标准化工作。

装药各种器具归位,在工作面现场清点炸药与雷管的数量,严格按清退制度将火工品送回炸药库与库工核实。

7、爆破工艺:检查瓦斯→加强支护→导通测试→连线→撤人设警岗→接线→起爆。

根据工作面进度进行爆破,采用正向爆破,距工作面煤壁前方3米时进行起爆爆破,装药两排孔放一排孔,每排一次性起爆爆破。

连线方式为孔内并联,孔与孔之间串联;起爆方式为发爆器起爆。

⑪检查瓦斯:起爆前必须由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未检查瓦斯,或装药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起爆。

⑫加强支护:工作面液压支架走到位,片帮板伸出紧贴煤壁,对端头支护和两巷超前支护单体重新补液,爆破点20米内打单体进行双排支护或三排支护。

⑬导通测试:由专职爆破员进行对雷管母线和起爆线用专用仪表或发爆器测试,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⑭连线:采用孔内并联,孔与孔间串联方式连线。

⑮撤人设警岗:指定专人包区域撤人,把本工作面和影响区域的人员全部撤出到进风巷起爆点外,起爆点距爆破点距离不得小于150米,指定专人包区域在起爆安全距离外所有进入爆破点的通道口设警岗。

⑯接线:接线前清点确认人员去向后,由爆破员接线。

⑰起爆:起爆前必须用电话向矿调度汇报请示,待接到调度室起爆指令后,确认无问题时进行起爆。

起爆30分钟后,从进风巷进入爆破地点和工作面检查瓦斯、支护、巷道、工作面垮冒情况,并收掉起爆线,发现问题立即组织处理,无问题后恢复采面生产作业。

(十二)切顶主要设备配备使用综采工作面已配备的设备设施。

(十三)切顶劳动组织1、作业方式按照综采工作面的“三班四运转”作业方式组织施工,打孔完成后立即装药,爆破时间根据工作面推进情况确定。

2、循环方式每60米切顶一次为一循环,即完成一次切顶的打孔、装药、爆破工作。

3、劳动组织组织4人进行切顶工作,早班打孔,中班装孔。

(十四)方案实施基本要求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方案所要求的各项参数进行施工。

2、发生严重冒顶的地段不得打孔。

3、在施工切顶孔时,减少人为的误差,提高施工精度,保证施工质量。

必须提高装药和封孔质量。

4、根据切顶效果进行调整切顶参数。

5、安全员负责现场打孔和装孔质量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即时认真如实记录打孔、装药、封孔、爆破、等实际技术参数和顶板垮冒情况,分析切顶效果,提出调整切顶技术参数意见。

(十五)切顶安全技术措施1、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矿切顶领导小组和施工单位施工管理小组。

①矿切顶领导小组组长:简留柱副组长:郭新亭、李大方成员:游伦鸿、赵开群、贺义刚、买买提依明、王明强、胡宝明、杨建、王建。

②成立以队长为组长,全部管理人员组成的单位切顶管理小组。

(2)领导小组职责①组长全面领导、指挥、布署、检查切顶工作。

②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做好分管工作,组织布置落实切顶工作。

③成员在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切顶工作。

④生产办负责切顶方案制定和设计,并负责切顶技术的管理。

⑤机运队负责机电设备管理,提供所需要的设备、电缆供电电源、电源接线的保障工作。

⑥地测站负责地质资料和水纹地质的保障工作。

⑦调度室负责调度协调保障和安全监控系统保障。

⑧安全办负责切顶施工安全监督检查。

⑨通风队负责通风管理和瓦斯检查。

⑩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和管理切顶工作和技术参数记录。

2、打钻安全技术措施(1)钻机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巷道布孔设计方案,了解掌握切顶技术参数,并严格按方案进行布孔打孔,严格按钻机操作规程操作。

(2)打孔时孔位、角度、高度、间距、排距根据参数严格按设计要求布置,不得随意改变。

(3)搬运钻机不得少于3人,抬钻人员必须同心协力,轻拿站稳后统一脚步慢慢行走,放电缆,放钻时轻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