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质量指标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2
现场查看,耐药菌感染未入隔离间扣1分,感染与非感染新生儿未分区放置扣1分,同类感染 未集中放置扣1分
5.对高危新生儿(早产儿)采取额外保护性隔离。
2
早产儿无相对独立区扣1分,护理人员衣袖入暖箱扣1分
6.婴儿所用物品均实地“一人一用一消毒”,奶液现吃现配,奶嘴、奶瓶高压灭菌后备用,并有每月抽样检验。
2
现场查看,一项不符要求扣1分,液体外渗造成局部坏死者全扣
5.各种导管、引流管保持固定通畅,标识明显,护士知晓管道护理相关知识。
2
现场查看和查护士,导管脱落全扣,其他一项不符扣1分
6.配奶间有专人管理,按配奶操作规程执行,用具存放规范合理,有消毒制制度及记录。
2
无配奶操作规程,扣1分
7.给新生儿喂奶时应抱起或采取头高侧卧位,防止误吸入呼吸道。喂奶后严密观察,防止呕吐、溢奶引起窒息。
3
现场查看和查看记录,一项不符要求扣1分
11.危重患儿的转科交接符合要求,转运及外出检查有医务人员护送,备相应急救用物。
2
护士长工作(5分)
1.有年计划、月安排、周小结、半年总结、年终总结。每日检查护理工作记录、每月有上级汇报,下级沟通。重要部门协调记录;每月开核心组会,护士会、业务学习各一次。
3
查看护士长管理手册,缺一项记录扣分
3
查看现场和资料,一项不符要求扣1分
2.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床单位清洁,无渣床褥无潮湿、无污迹,床单无皱折。患儿衣裤整洁、无污迹,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性,无红臀。
2
查看现场和资料,一项不符要求扣分
3.护士对危重患儿做到“十知道”,护士长对病区做到“九知道”。
2
抽查护士、护士长,一项不知道扣分
4.输液(血)加强巡视,做好记录,无外渗、肿胀,并有安全保护措施,执行卡按要求填写并保存一周。

儿科专科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儿科专科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高热患儿家属知道物理降温的优点及方法,高热惊厥患儿家属知道如何控制体温,预 防惊厥发作和急救处理方法,摭痫患儿家属知道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腹泻患儿家属知道如何调整患儿的饮食、野红的正确护理方法和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肾炎患儿知道卧床休息的目的及重要性,知道记24小时尿量的临床意义及记量方法。
患儿家属知道留置针的优点及注意事项,知道如何保护患儿头部及四肢的留置针。
无呼吸困难、发绅、烦躁及并发症的发生;
高热惊厥记录体温变化,抽搐的诱因、部位、持续时间、次数及伴随的症状等
腹泻应记录大便次数、量、性状、颜色,有无脱水表现(如前肉凹陷、哭时有无眼泪、 口腔黏膜是否干燥、尿量有无减少、皮肤弹性等):
肾炎记录水肿程度、血压、尿色、尿量及体重等
10
首次护理记录 未体现专科特 点扣5分,记 录不全扣2分
5
查看病人及护 理记录,一项 不符扣1分
体位与病情相符:重症肺炎患儿应绝对卧床,取半卧位,并经常更换体位,拍背方法 正确:高热惊厥患儿取平卧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肾炎患儿应卧床休息1-2周。
5
查看病人,一
项不符扣1分
哲养与饮食:肺炎及高热患儿应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腹泻患儿一般不禁食,呕吐严重者暂禁食4-6h(但不禁水): 秋季腹泻患儿禁食犍类和油类食物;肾炎患儿予低盐饮食(l-2g/日),但水肿消退、血 压正常后则恢复正常饮食,有氮质血症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10
询问病人及家 属,一项不知 道扣2分
患儿及家属知道患儿氧气雾化的作用及正确配合方法
家属了解重点药物知识,如氨茶碱、酚妥拉明、多巴胺、安定、10%水合氯醛等
家属知道小儿病床床栏的使用方法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用于评估和衡量儿科护理质量的指标和标准。

它是一个衡量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提供儿科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对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进行详细讨论。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应急护理:针对儿童急性病情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护理。

应急护理指标包括呼吸急促、心率异常、意识状态改变等。

及时识别和处理这些指标,可以有效避免儿童病情恶化。

2. 用药安全: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因此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等需要特别注意。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应包括正确使用儿童适量用药的比例、给药途径和用药时机的准确性等。

3. 防止医疗相关感染:对于免疫系统不完善的儿童来说,医疗相关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风险。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应包括手卫生合规率、消毒和无菌技术的正确使用等。

4. 疼痛评估与管理:儿童的疼痛评估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儿童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应包括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率、评估疼痛程度的准确性以及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

5. 家庭参与:鼓励和支持家庭在儿童护理中的积极参与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可以包括家庭参与的程度、儿童与家庭的护理计划共同制定情况等。

以上仅是关于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简要概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组织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指标和标准。

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改善儿科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提高儿童医疗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举个例子,应急护理的敏感性指标可以包括呼吸急促时的呼吸频率观察比例、心率异常时的心率监测比例和意识状态改变时的意识评估比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儿童病情的变化,避免病情恶化。

另一个例子是用药安全的敏感性指标,可以包括儿童适量用药比例的统计、正确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的比例以及对特殊药物使用的准确性。

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确保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儿童适量用药,降低药物引起的潜在风险。

儿科护理质量标准

儿科护理质量标准

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引言儿科护理是关注儿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为了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儿科护理服务,制定和遵循一套明确的质量标准非常关键。

本文档旨在介绍儿科护理质量标准,以帮助提升儿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标准一:专业知识和技能儿科护理人员应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儿童健康问题。

他们应该熟悉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并了解各个年龄阶段的护理需求。

此外,他们还应该熟悉并遵循相关的医疗纪律和道德准则。

标准二:安全和卫生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卫生,儿科护理机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保持清洁和无菌环境,控制感染传播,正确使用护理设备等。

此外,护理人员应该熟悉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剂量,遵守正确的用药流程。

标准三:沟通和团队合作儿科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应与患儿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积极倾听和回应他们的需求和关切。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儿童获得全面的护理支持。

标准四:家庭教育和健康促进儿科护理应重视家庭教育和健康促进。

护理人员应为家长提供儿童健康管理和护理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提供儿童健康相关的宣传和咨询服务。

标准五:持续质量改进儿科护理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系统,不断监测和评估护理质量,并采取措施改进。

护理人员应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此外,儿科护理机构还应积极收集和分析患儿和家属的反馈意见,以及时改进和调整护理服务。

结论儿科护理质量标准是确保提供高质量儿科护理服务的重要工具。

护理人员和护理机构应遵循这些标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和患儿的满意度。

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我们可以为儿童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 注:本文所述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三级督导单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三级督导单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三级督导单背景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

新生儿科护理是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工作。

在医疗机构中,新生儿科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科室,其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确保新生儿科护理质量,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督导管理。

督导目的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三级督导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新生儿护理行为,提高新生儿科护理水平,确保新生儿得到优质的人性化护理,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及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评估标准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三级督导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一、优秀1.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达到95%以上;2.新生儿TIPP评估评分平均值在85分及以上;3.对于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处理及预防等工作,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方法,达到及时、准确;4.护理记录规范,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并按照要求实施隔离护理、手卫生、环境卫生消毒等防控措施;5.与病人、家属沟通顺畅,能够解答病人、家属关心的问题。

二、合格1.新生儿母乳喂养率80%-95%;2.新生儿TIPP评估评分平均值大于等于70分小于85分;3.护理记录存在相应的不规范现象;4.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实施隔离护理、手卫生、环境卫生消毒等防控措施;5.对于病人、家属的沟通不够准确,未能解答病人、家属关心的问题;三、不合格1.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低于80%;2.新生儿TIPP评估评分平均值小于70分;3.对于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处理及预防等工作做的不充分,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4.护理记录极为不规范,未按照规定记载;5.未实施隔离护理、手卫生、环境卫生消毒等防控措施,或做的不够充分;6.态度恶劣,对病人、家属态度不好,或是不理睬病人、家属的关心留意。

督导步骤1.首先,督导团队应向医院申请新生儿科护理督导计划,然后将督导计划发送给医院负责人进行审核。

2.审核通过后,督导团队应通知相关护理人员开始进行新生儿科护理督导活动。

3.督导人员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率、TIPP评估评分、护理操作规范性、隔离护理、手卫生、环境卫生、沟通等方面。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入院第
1天
1、房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3、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进行卫生处置,正确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4、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饮食用药知识、安全知识、各种检查要求及配合要点注意事项
分值
扣分
实得分
30
入院第
2天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3、患儿家属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及检查检验结果
4、做好心理护理和患儿家属的沟通。
5、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20
入院第
3天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3、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4、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20
入院第4天--出
院前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3、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4、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相关饮食及康复知识
20
出院前1天或出
院当天
1.向患儿家属发放爱心联系卡,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饮食、服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留患儿家属联系电话,以便回访
10
合计
100

儿科:护理质量监测重点指标(试行)

儿科:护理质量监测重点指标(试行)

儿科:护理质量监测重点指标(试行)为了确保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本文件规定了儿科护理质量监测的重点指标。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本文件要求,加强儿科护理质量监测,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一、基础护理质量指标1. 患儿身份识别准确率:确保在各项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进行准确识别,防止护理差错发生。

2. 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文书应完整、准确、及时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及效果,确保护理文书合格率。

3. 护理操作合格率: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保证操作合格率。

4. 病房环境合格率: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确保病房环境合格率。

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1. 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

3. 营养不良发生率:监测患儿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4. 跌倒、坠床发生率:加强患儿安全管理,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

三、护理安全指标1. 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

2. 护理投诉发生率:降低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3. 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

四、护理满意度指标1. 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2. 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

五、监测与评价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儿科护理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护理质量监测情况,接受指导和监督。

本文件为试行,如有未尽事宜,请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完善。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认真执行本文件要求,不断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儿科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儿科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5分

输液巡视、记录频次未按要求
情 观
40分
做好补液巡视、观察、输液卡项目 记录准确
输液内容记录不准确

输液数与药物要求不符
3分/次 3分/次 5分/项
输液数与实际滴数不符
3-5分/项
护士不知晓重点药物观察程序 3分/项
用药异常未及时发现和汇报
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及 时汇报处理
用药异常未及时记录
健康 宣教
25分
安全防护措施不知晓
做好入院、出院、饮食、用药、检
查、术前术后、功能锻炼、安全指 未进行相应健康宣教或患者不知
做好心理护理

对患者做好安全指导
3分/项 2分/项
护理 临床 5分 路径
入径时间正确 按路径要求完成护理项目
未按要求入路径 入路径时间不准确 未按路径要求完成护理项目 护士长对路径项目为总体评价
儿科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2013年4月修订)
项目 分值
考核标准
内容和要求
扣分标准
未按要求巡视病房
3分/次
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发现病 情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做好记录
巡视卡记录与实际不符 病情异常为及时发现和汇报
病情异常未及时记录
5分/次 3-5分/次 3分/次
未及时发现仪器异常
3分/次
输液病人无输液记录
2分/项

自理能力、睡眠、两便、心理状况
情 拿
30分


治疗措施:主要用药和目的 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
主要用药不知晓 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不知晓
2分/项 2分/项
主要护理要点及措施
主要护理要点不知晓 主要专科护理措施不知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儿科护理操作指南,针对1 6 8 项直接护理活动工时进行测定。
形成因素型儿科病人分类勾选量表
护士工作满意度
定义 意义 测量,通过护士对一系列问题量化的 反应,确定护士对工作环境等几个方面的态度
改善护士工作的环境、传递管理者对护士的关心、提升护士工作 满意度、增加留任率、降低流失率
国内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 国内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 没有建立医院内部管理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 机制
• 国内没有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指导 和改善儿科病人护理质量。
国内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 不能反映病人最敏感的护理改善项目 • 没有使护理质量量化 • 不能帮助护理领导者评估护理在高质量病人结果
中价值 • 不能反映护理人力与护理质量之间的关系 • 对护理专业稳定性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 未达到帮助医院获得良好声誉的效果
建立护理敏感性指标路径
文献检索 确定儿科特异性、 护理敏感性指标
确定质量指标的 评价标准
对护士培训 并在临床执行
确定各指标的合格率 及收集资料的方法
收集实际资料 与标准对照
得出结论 提出改进措施
• 明确每个指标的实施标准、培训教材、临床护 理政策和常规
指标体系(杜纳贝迪恩模式)
结构指标
过程指标
结果指标
住院病人每天 护士工作满意度 非计划性拔管
平均护理时数
疼痛管理 静脉输液管理
跌倒或坠床 用药错误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压疮
评价性研究方法
• 确定各指标的定义和评价工具 • 制订指标执行和评价的标准 • 根据标准进行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 • 全院各病房执行标准 • 运用评价工具到各病房收集资料 • 分析资料、提出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再评价
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包括危险因素和预防因素。因此,降低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关键是识别危险因素和预防性因素,采取 针对性干预措施。
制作非计划性拔管报告单
创新成果
形成了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人力配备、插管固定的方法、 约束的方法、镇静方案、持续质量改进等5项措施)
住院病人每天平均护理时数
定 义 住院病人每天平均护理时数
研究问题
护理人员的配备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护理质量。卫生部规定三级甲等医 院按床护比1:0.4来配备护理人力,只从床位数这个单因素来决定护 理人力,未考虑病人的危重程度,所需的护理时数,这个最关键的因 素。如何客观地计算护理人力一直是困扰着护理管理者的难题。
美国护理学会《2005年注册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内容包括护 士工作满意度11个维度(护理工作、护士之间关系、医护之间 关系、决策、自主性、专业地位、收入、专业发展、支持性护理 管理、护理行政管理、享受工作)共71条。
按原量表的标准,>60分为高度满意;40-60分为中度满意; <40分为低度满意。我院数年的测量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工作满 意度的每个维度都在中度满意以上,而且从测量、采取措施改进 、评价措施的有效性的循环显示,从2007年至2010年,临床护 士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显示了措施的有效。
美国护理 质量指标 国家数据 库( NDNDI) 注册护士 工作满意 度调查表(
2005年版)
2007~2010年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
压疮
定义 研究问题
意义 测量工具
创新成果
根据NPUAP-AHCPR压疮分级,压疮I,II,III,IV级的总数除以调查日的病人总数 。
危重患儿压疮发生率在4%~17%,因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运用成人量表,在 评估感觉知觉、潮湿、摩擦切割等危险因素时,都存在困难。 研制儿童压疮风险评估工具来筛选高危人群,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降 低危重患儿压疮发生的关键。
减少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压疮
自制量表筛选高危人群 Braden Q 压疮危险评估量表 皮肤护理审核表(波士顿儿童医院)
•Braden Q 压疮危险评估量表应用评价 §我院自制的危重患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与B-Q量表的预测筛选能力相近,但自 制量表在使用的简便、可行、省时方面有显著优势,因而已成为我院常规使用的 评估压疮风险的工具。 §运用自制量表筛选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4%的下 限。
意 义 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力配置,保证病人安全
测量工具 创新成果
《儿科护理操作指南》;《患儿基本需要分类表》;《间接护理时数 测量表》
§儿科护理操作指南[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因素型儿科病人分类勾选量表 §客观、科学计算护理人力的方法 §目前护理人力配置处于业内较佳状态:大专以上护士占76% ,全院床位500张,护士520位
儿童压疮风险管理记录单
效果评价
2008年~2010年压疮千病人发生率
非计划性拔管(UEX)
定义 意义
测量工具
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也包括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
危重患儿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将造成患儿氧饱和度下降、窒 息、感染等并发症,是危害危重患儿安全的高危事件。
儿科护理质量指标
2020/9/20
儿科特异性、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 什么是护理敏感性指标:
– 主要受护理工作影响的病人结果。 – 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和促进
临床护理质量,体现护理价值。
• 如何建立:选择“护理敏感性指标”标准 – 文献查证 – 护理特异性 – 护理界广泛接受的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的 – 可跟踪的指标
观察措施有效性 确立儿科特异性评价标准
研究目标
• 测试儿科特异性、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 比较不同病房达到敏感性指标标准的差异 • 形成儿科特异性、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培训教材及临床护理政策和常规检测
研究内容
• 明确儿科特异性、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中 每个指标的定义、评价标准、测量工具、收集 资料的方法、分析资料的方法
国外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 美国护理学会(ANA)在1994年,在全美发起 了“全美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
(National Database of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 NDNQI)”
• 国外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已发展到包括病人跌倒 或坠床、压疮、院内感染、护士人力配置、护士 工作满意度、儿童疼痛、周围静脉外渗、约束的 使用等1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