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础营养2(蛋白质、无机盐)
营养素的基础知识 ppt

糖类的分类
糖类的生理功能
1)单糖 2)双糖 3)多糖
1)提供热量
2)构成细胞
3)促进消化与排泄 4)有解毒作用
5 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6 调节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的代谢
糖类的来源
粮谷类食物、根茎类食物
学前儿童的需求量
学前儿童每千克体重大约需要12克糖,占总热量的55%~60%为宜。
PART 2
维生素,无机盐,水
夜盲症 干眼症
脚气病
1)合成并修补机体组织 2)调节生理功能 3)供给热量
1 蛋白质消化率 2 蛋白质利用率
1 动物性蛋白质:瘦肉、蛋、奶、鱼等 2 植物性蛋白质:大豆及其制品
母乳喂养: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蛋白质2.0 克 牛乳喂养: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蛋白质 2.5克
脂类的分类
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类的营养价值
脂类的来源 学前儿童的需求量
营养素的基本知识
CONTENTS 目 录
一、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二、 维生素,无机盐,水
PART 1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的种类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来源
学前儿童的需求量
1)非必需氨基酸 2)必需氨基酸
1)完全蛋白质 3)半完全蛋白质
2)不完全蛋白质
1)脂肪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2)类脂
1)构成人体组织 3)储存热量 5)增进食欲
2)提供维生素 4)保护机体
1 提供必需脂肪酸 2 提供胆固醇
类脂:乳类、蛋黄、坚果等 。 脂肪:动物性脂肪和植5%左右,必需 脂 肪酸每日至少需要8克左右。
1营养学基础-2-蛋白质

细胞的结构
3 调节生理功能 1)酶——生物催化剂 2)激素 3)抗体 4)运输蛋白
血红蛋白
蛋白质的异常可引起疾病
镰刀型贫血为血红蛋白异常引起
正常人红细胞
镰刀型贫血病人的红细胞
4 提供能量 1克蛋白质产生4千卡热能
5 合成其它含氮化合物
如:核酸
三、膳食蛋白质的利用
1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胃
初步消化
在面粉中添加赖氨酸0.2%,面粉蛋白的生物 价值 47 — 71。
互补作用。
取长补短
生物价值
小麦
67
小米
57
牛肉
64
大豆
69
四种成分混食
89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杂合面 糯米绿豆粥 豆沙包 芝麻酱拌豆腐 素什锦:面筋、腐竹、香干、豌豆、笋片、木
耳、香菇。
动、植食品混合 > 单纯植物食品混合
补充缺少的必需氨基酸到相应的食品中,称 为强化食品。
如:赖氨酸 — 谷类 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 — 花生粉
18
16
14
12
总蛋白合成 10
率
8
6
4
2
0 1
3
20
69
年龄组
不同年龄组总蛋白质的合成率(g.kg-1.d-1)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用 广泛、重要。 生命离不开蛋白质。
1 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 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细胞不断增生, 组织器官不断发育,主要由蛋白质供给原料。
2 更新和修补组织 人体组织细胞的蛋白质总是在不断地分解和 破坏,不断地修复和更新,这些均离不开蛋白质。
一 些食物的蛋白质消化率(%)
儿童
成人
鸡蛋
第四章基础营养2(蛋白质、无机盐)教案汇总

第四章基础营养2(蛋白质、无机盐)教案汇总第一篇:第四章基础营养2(蛋白质、无机盐)教案汇总第四章基础营养2(蛋白质、无机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和无机盐的分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推荐摄入量和食品来源。
食品中重要的各类营养素的特殊营养意义,适宜摄食比例。
【主要内容】氨基酸和无机盐的分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推荐摄入量和食品来源。
食品中重要的各类营养素的特殊营养意义,适宜摄食比例及如何预防这些矿物质的缺乏症的发生。
【重点难点】几种较易缺乏的主要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影响其吸收的主要因素及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多媒体教学,提供课程网站,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节蛋白质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利特·马尔德在1838年发现的。
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极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
人体中估计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生命运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
人体内的蛋白质始终处于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合成的动态平衡之中,可以达到不断地更新和修复的目的,成人体内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是人体组织构成成分:正常人蛋白质占16~19%;如肌肉、心、肝、肾等器官含大量蛋白质,骨和牙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细胞膜含有脂蛋白。
2、构成体内各种体重重要物质①.催化体内一切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的酶类,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②.调节体内生理活动的各种激素属于蛋白质;③.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免疫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细胞膜和血液;⑤.遗传因子(核蛋白)。
《基本营养物质》 讲义

《基本营养物质》讲义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物是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
而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则是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支持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基本营养物质。
二、基本营养物质的分类基本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其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被称为三大营养物质,它们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糖类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按照其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是不能再水解的最简单的糖,能够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双糖如蔗糖、麦芽糖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为两个单糖分子。
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我们从谷类、薯类等食物中获取;纤维素虽然人体不能消化吸收,但它对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具有重要意义。
2、油脂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油通常在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肪在常温下呈固态,如动物脂肪。
油脂是人体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同时也能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如催化作用(酶)、运输作用(血红蛋白)、免疫作用(抗体)、调节作用(激素)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水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三、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1、糖类的化学性质(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这是检验葡萄糖的方法之一。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也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2)淀粉的特征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
2、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后者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基础营养学课件

基础营养学课件一、引言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科学。
基础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人体对这些营养成分的需求以及食物摄入对健康的影响。
本课件旨在介绍基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食物营养成分、人体营养需求以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知识。
二、食物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两大类。
1.宏量营养素宏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摄入量较大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糖类、淀粉和纤维。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提供给身体能量。
(2)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身体的生长发育、细胞修复和免疫功能的维持。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人体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3)脂肪: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2.微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摄入量较小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1)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参与身体的代谢过程、免疫功能的维持和细胞功能的调节。
(2)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构成组织和维持生理功能的无机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矿物质参与身体的骨骼和牙齿的形成、酶的活性和神经肌肉功能的调节。
三、人体营养需求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因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状况和活动量等因素而异。
为了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需要合理搭配食物,摄入适量的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1.能量需求:人体的能量需求取决于基础代谢率、身体活动和食物热效应。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身体活动包括日常活动和运动锻炼,能量需求与活动强度和时间有关。
食物热效应是指食物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消耗。
《基本营养物质》 讲义

《基本营养物质》讲义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饮食是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
而了解食物中所含的基本营养物质,则是合理膳食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些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基本营养物质。
二、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它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是结构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能够被身体迅速吸收和利用,为细胞提供即时的能量。
双糖,像蔗糖(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白糖)、麦芽糖和乳糖,需要在体内经过一定的分解才能被吸收。
多糖则主要有淀粉和纤维素。
淀粉存在于谷物、土豆等食物中,经过消化后可以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持续的能量。
而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需要根据个人的活动水平和身体需求来调整。
过多的摄入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而摄入不足则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它由氨基酸组成,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20 种氨基酸,其中有 8种是必需氨基酸,只能通过食物摄取。
蛋白质的来源丰富多样,包括肉类、鱼类、蛋类、豆类、奶类等。
动物蛋白通常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被称为完全蛋白;而植物蛋白中,某些氨基酸的含量可能相对较低,属于不完全蛋白。
蛋白质在身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构建肌肉、修复组织、合成酶和激素等。
对于运动员、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身体恢复期的病人,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尤为重要。
四、脂肪脂肪同样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肉类和乳制品中,过量摄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中的脂肪酸,对健康有益。
反式脂肪则是一种人工制造的脂肪,常见于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中,应尽量避免摄入。
脂肪不仅为身体提供能量,还帮助吸收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 和 K),保护内脏器官,维持体温。
基础营养学蛋白质

*组氨酸为婴儿必需氨基酸,成人需要量可能较少。
不同人群的必需氨基酸比值
缬氨酸
2.8
亮氨酸、
4.0
异亮氨酸
2.8
苏氨酸
2.0
苯丙氨酸 + 酪氨酸 4.0
蛋氨酸 + 胱氨酸 3.7
赖氨酸、
3.4
组氨酸
—
儿童 婴幼儿
1.0
1.0
8.3
5.5
11.3
9.5
7.5
5.1
8.8
5.1
88
85±6 小米
79
中国混合膳
96
摘自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724, 第119页,1985年。
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2、蛋白质消化率
影响食物蛋白质消化率的因素:
食物的因素:
膳食中含有的干扰蛋白质消化酶的物质,如膳食纤维。 食物的烹调方法:高温加热,使蛋白质的结构产生太大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2、蛋白质的代谢与氮平衡
影响氮平衡的因素: 氮平衡除与机体蛋白质代谢状况有关外,还受以下因素 影响:能量供给,蛋白质膳食的改变,机体处于病态、 应激状态、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
三、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2)酶和激素的主要材料 (3)构成抗体 (4)调节体液平衡 (5)运输各类物质 (6)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7)提供热能
蛋氨酸+半胱氨酸 3.5 3.4 3.9 2.4 2.5 3.2 1.2 2.8 2.3
苯丙氨酸+酪氨酸 6.0 5.5 6.3 7.3 6.0 6.2 3.2 7.2 3.8
苏氨酸
4.5 2.8 2.7 3.1 3.5 3.6 2.8 2.5 2.9
营养学基础2(精)

1.2蛋白质1.2.1蛋白质(1)组成单位: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在人体和自然界常见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组成人体和各种食物中的蛋白质。
不同的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蛋白质的种类千变万化。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膳食中摄取的,有8种。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口诀:一人携带两三本书来)。
对于婴儿,体内合成组氨酸的能力弱,故婴儿有9种必需氨基酸。
(2)蛋白质可分为三大类:①完全蛋白质:又称优质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如奶类中的酪蛋白、蛋类的卵白蛋白和大豆蛋白等。
②半完全蛋白质:指各种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含量低,相互间比例不适宜。
如小麦的麦胶蛋白。
③不完全蛋白质: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
如动物胶质蛋白、玉米胶蛋白等。
1.2.2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是看食物蛋白质的含量,消化和利用程度。
常见的评价指标: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利用率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
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消化率是指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
经过一般烹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高于植物蛋白质,如乳类为97%~98%,肉类为92%~94%,米饭为82%,馒头为79%。
植物蛋白质消化率低,主要因为蛋白质被植物纤维所包围,不能与消化酶充分接触;大豆还含有抗胰蛋白酶物质,也妨碍了蛋白质的消化。
经加工烹调,去掉纤维素,加热破坏抗胰蛋白酶物质,使豆类消化率提高。
如炒黄豆消化率为60%,豆腐为90%,正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为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应提倡熟食,且细嚼慢咽。
蛋白质的利用率:蛋白质的利用率是指食物中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常用的指标有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化学分。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越高,表示该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程度越好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不同食物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不同,搭配用,相互祢补,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基础营养2(蛋白质、无机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和无机盐的分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推荐摄入量和食品来源。
食品中重要的各类营养素的特殊营养意义,适宜摄食比例。
【主要内容】氨基酸和无机盐的分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推荐摄入量和食品来源。
食品中重要的各类营养素的特殊营养意义,适宜摄食比例。
【重点难点】各营养素的特殊作用及食物来源。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多媒体教学,提供课程网站,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三节蛋白质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利特·马尔德在1838年发现的。
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极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
人体中估计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生命运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
人体内的蛋白质始终处于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合成的动态平衡之中,可以达到不断地更新和修复的目的,成人体内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是人体组织构成成分:正常人蛋白质占16~19%;如肌肉、心、肝、肾等器官含大量蛋白质,骨和牙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细胞膜含有脂蛋白。
2、构成体内各种体重重要物质①.催化体内一切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的酶类,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②.调节体内生理活动的各种激素属于蛋白质。
③.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免疫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细胞膜和血液⑤.遗传因子(核蛋白)3、供给热能:1g蛋白质产能16.7KJ二、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大分子。
蛋白质被分解时的次级结构称肽:多肽:含10个以上氨基酸寡肽:含有10各以下氨基酸含3个或2个氨基酸的分别称3肽和2肽。
构成蛋白质的22种氨基酸划分为:★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可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共9种)。
1、定义: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肌体需要,必需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包括如下9种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种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组氨酸为婴儿必需氨基酸,成人需要量较少。
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能自行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变而来,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2、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需要量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l,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当食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相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越高,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越高。
如奶、鱼及鸡蛋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称为优质蛋白质,又称完全蛋白。
半完全蛋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不充足。
如稻子和麦子中的蛋白。
不完全蛋白:必需氨基酸不齐全也不充足。
如肉皮中的胶原蛋白。
3、限制氨基酸:是指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主要有赖氨酸(谷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缺少)和蛋氨酸(大豆、花生、牛奶、肉类蛋白质缺少)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氮平衡:是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和排出氮的关系。
B=I-(U+F+S)B:氮平衡;I:摄入氮;U:尿氮;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
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为零氮平衡摄入氮多于排出氮为正氮平衡摄入氮少于排出氮为负氮平衡三、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蛋白质在胃液消化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在小肠中完成整个消化吸收过程。
氨基酸的吸收通过小肠黏膜细胞,是由主动运转系统进行,分别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
在肠内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不仅来自于食物,也有肠黏膜细胞脱落和消化液的分泌等,每天有70g左右蛋白质进入消化系统,其中大部分被消化和重吸收。
未被吸收的蛋白质由粪便排出体外。
必要的氮损失: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氮损失。
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被水解成氨基酸被吸收后,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
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摄入与身体健康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或者能量摄入严重不足引起儿童发育不良或者发育停滞的营养性疾病。
成人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引起体力下降、浮肿、抗病力减弱等。
2、蛋白质摄入过多的危害•同时伴脂肪和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储存蛋白质,所以必须将过多的蛋白质脱氨分解,氮则由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因此这些代谢过程增加肾脏、肝脏的负担;若肾功能本来不好,则危害就更大。
•造成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可加速骨钙丢失,易产易致骨质疏松;•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体液酸化。
五、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1、成人每天推荐摄入量:理论上摄入约30g/d蛋白质就可满足零氮平衡。
但是按0.8g/(kg·d)摄入蛋白质为宜,我国推荐摄入量为1.16g/(kg·d) 。
2、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蛋白质数量丰富、质量良好、利用率高、同时富含脂肪酸和胆固醇•植物性食物:豆类•注意蛋白质互补:大力提倡我国各类人群增加牛奶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蛋、奶、和豆类食品,一般而言,来自于动物的蛋白质有较高的品质,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约有8种,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中摄取,若是体内有一种必需氨基酸存量不足,就无法合成充分的蛋白质供给身体各组织使用,其他过剩的蛋白质也会被身体代谢而浪费掉,所以确保足够的必需氨基酸摄取是很重要的。
植物性蛋白质通常会有1-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所以素食者需要摄取多样化的食物,从各种组合中获得足够的必需氨基酸。
一块像扑克牌大小的煮熟的肉约含有30-35公克的蛋白质,一大杯牛奶约有8-10公克,半杯的各式豆类约含有6-8公克。
所以一天吃一块像扑克牌大小的肉,喝两大杯牛奶,一些豆子,加上少量来自于蔬菜水果和饭,就可得到大约60-70公克的蛋白质,足够一个体重60公斤的长跑选手所需。
若是你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多喝一杯牛奶,或是酌量多吃些肉类,就可获得充分的蛋白质。
六、蛋白质互补作用膳食蛋白质互补三原则: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混合要好;2、搭配种类愈多愈好;3、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
因为单个氨基酸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约4小时,然后到达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而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到达才能发挥互补作用,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
第四节矿物质矿物质(又称无机盐),英文mineral。
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
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
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但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工作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
人体重量:96%是有机物和水分,4%为无机元素组成。
人体内约有50多种矿物质在这些无机元素中,已发现有20种左右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的,除C、H、O、N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称为无机盐或矿物质。
大致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有钙、磷、镁、钾、钠、硫、氯7种,其含量占人体0.01%以上或膳食摄入量大于100mg/d,被称为常量元素。
而铁、锌、铜、钴、钼、硒、碘、铬8种为必需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其含量占人体0.01%以下或膳食摄入量小于100mg/d的矿物质。
还有锰、硅、镍、硼和钒5种是人本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有潜在毒性,一旦摄入过量可能对人体造成病变或损伤,但在低剂量下对人体又是可能的必需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主要有:氟、铅、汞、铝、砷、锡、锂和镉等。
但无论哪种元素,和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相比,都是非常少量的。
一、矿物质的特点•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酶类的成分三、矿物质的缺乏普遍存在由于各种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分布及人体对其吸收、利用和需要的不同,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容易造成矿物质的缺乏。
主要因素:•地球环境中各种元素的分布不平衡;•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天然食品中的矿物质含量在下降;•食物加工过程中造成矿物质的损失;•摄入量不足或不良饮食习惯;四、重要矿物质介绍(一)、钙钙(calcium)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正常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相当于体重的2.0%。
其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
1、生理功能•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促进体内酶的活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其他功能•参与血液凝固•激素分泌•维持体液体酸碱平衡•调节细胞正常生理功能2、钙的吸收及代谢:膳食中钙的吸收率为20~30%,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端,主动转运吸收。
80~70%不能被吸收,被排出体外。
★促进肠内钙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乳糖、一些抗生素3、影响肠内钙的吸收主要的因素:草酸、植酸、磷酸、膳食纤维、脂肪酸、过量蛋白质、碱性药物。
4.钙的缺乏与过量钙的缺乏比较普遍:儿童:发育迟缓、骨骼变形,严重者可导致佝偻病;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影响牙齿质量。
过量的钙可能增加患肾结石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