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政工程系-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一、理工类
1、材料科学与工程
2、机械工程
3、电子信息工程
4、自动化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土木工程
8、水利水电工程
9、环境工程
10、石油工程
11、测绘工程
12、纺织科学与工程
13、交通运输工程
14、船舶与海洋工程
15、核工程与核技术
16、食品科学与工程
17、化学工程与工艺
18、生物工程
19、冶金工程
20、轻工技术与工程
21、安全科学与工程
二、管理类
1、管理科学与工程
2、工商管理
3、公共管理
4、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5、物流管理
6、工业工程
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8、会计学
9、市场营销
10、人力资源管理
11、财务管理
12、国际商务
13、审计学
14、电子商务
15、统计学
16、旅游管理
17、酒店管理
18、投资学
19、金融工程
20、保险学
21、银行学
三、文史类
1、哲学
2、汉语言文学
3、历史学
4、新闻传播学
5、法学
6、经济学
7、外国语言文学
8、文化产业管理
9、艺术学
10、英语
11、日语
12、德语
13、法语
14、俄语
15、阿拉伯语
16、汉语国际教育
17、中国语言文学
18、政治学与行政学
19、国际政治
20、国学。
合工大(全)2013

0305 01.中国 06 近现代 中国 国情与 近现 中国特 代史 色社会 基本 主义道 问题 路
吴椒军 檀江林 黄 志斌庆承松 任雪萍
《思想政治教育原 朱双庆 陈绪新 魏
理》,邱伟光、张耀灿 荣 刘新跃(兼) 1.思想政治理论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梁文慧(兼)教授王章 2.英语一 、日
科目 3 为全国统考科 或俄语 3.教育
目。 学专业基础综合 (300 分)
04.物理 学原理 的应用
01.英美
《英美概况》新编(第
文学
四版),来安方编,河
02.文学 翻译理 论与实 践
0502
01 英语 语言 文学
13
03.语言 学与应
用语言
学
南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欧洲文化入门》
(第二版),王佐良等
型
01.国际 贸易理 论与政 策 0202 06 02.跨国 国际 投资与 贸易 跨国经 学 营管理
张先锋教授陶爱萍 黄顺武 李世军 孙 纲副教授 晋盛武副 研究员那 明 鲁忠 江博士
03.国际 服务贸 易
01.经济 统计理 论与方 法 0202 08 02.国民 统计 经济统 学计
万伦来 张本照 金 菊良教授 王立平
翻译硕士英语 21
建筑技术设计与表现(6
有机化学(一)718 生物化学(二)811 “信号与系统”和
1
小时)504
单独考试英语 24 地质学基础 719
0
二外德语 241 生物学综合 720
“数字信号处理”8 规划设计与表现(6 小
十六位微机原理 812
33
时)505
合肥工业大学205718353

10 吴永发 冯四清 苏继会 1.思想政治理论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
李早教授 陈 刚 苏剑鸣 饶永凌峰 副教授
2.英语一
编;
郑先友 3.建筑学基础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编,
叶
鹏
4.设计与表现(一)( 6
小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
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专业领域 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
085204
01.高分子材料改性
材料工程
( 化 学工程
学院)
02.高分子合成与应用
03.高分子成型与设计
085204
01.材料成形过程与技术
材料工程
( 材 料科学 02.金属材料及表面工程 与工程学
院)
03.粉末冶金过程与技术
04.半导体材料与技术
05.复合材料
06.数字化成形 07. 新型无序合金
085208
01.可编程器件与系统设计
电 子 与通信
工程 ( 电 子科学 02.固体电子器件与工艺
与 应 用物理
学院)
03.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
04.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
招生 计划
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王付胜 胡存刚 倪有源
博士
10 梁华国 解光军 何晓雄 1.思想政治理论
《半导体物理学》,刘恩科等编著,
宫晨利 李 云 许少凡
械工业出版社。
王文芳 朱继平 许育东
刘君武 仲洪海 石 敏
贾 冲 张学斌 苏海林
王连超 徐道荣 李先芬
余 瑾 刘兰俊 何顺荣
王国平 王建民 徐光青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199.399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203.25万册,电子图书66.5万种、133.4万册,中外文现刊2983种,中外文电子期刊3.38万余种。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60多个研究所、联合共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40多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53个教学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践基地、172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0416台(套),总价值39335.59万元,实验室基础设施及生活、体育、文化设施配套齐全。
合肥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都需要以专业硕士途径报名,采用与全日制相同的录取政策。
即入学前考生面临初试、复试两项考核,要求依次考过,之后由院校根据成绩择优录取。
为顺利获得意向专业课程的学习资格,大家要熟知考试情况并提前做好复习。
合肥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
金融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建筑学机械工程
环境工程动力工程水利工程
英语笔译艺术设计电子与信息
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
程
共计16门专业,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来考虑,确有适合的专业可申请学习相关课程。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测量,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水准仪的使用与校正2. 全站仪的使用与校正3. 角度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4. 高程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5. 导线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6. 地形图的绘制与分析7. 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8. 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编制三、实习过程1. 水准仪的使用与校正:我们首先学习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全站仪的使用与校正: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角度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角度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包括测角器的选择和使用等。
4. 高程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学习了高程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5. 导线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导线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包括导线的布设、观测点的选择等。
6. 地形图的绘制与分析:我们学习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分析,以提高绘图技能和地理信息素养。
7. 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我们深入探讨了工程测量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误差控制措施。
8. 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编制: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按照规范编制了实习成果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收获如下:1. 掌握了水准仪、全站仪等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 了解了不同测量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其精度要求;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4. 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成果报告编制水平;5. 对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合肥工业大学2011土木学院录取名单

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1 王晓倩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2 车建萍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3 谢冰花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4 商文龙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5 庞洪伦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6 高山源源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7 张锐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8 钱程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39 雷天奇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40 胡晓亮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41 夏翔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42 黄丹结构工程103591103590243 罗茜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09 刘小萌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15 尚尔峥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35 程红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37 张磊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44 屈创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46 周点龙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51 金家传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52 谢贻军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55 臧世华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64 王超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66 胡红兵结构工程103591210004394 汪金祥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02 黄莉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17 何根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33 杜伟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34 韩强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42 李亚洲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44 沈琛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45 彭红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50 王凤云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52 李循锐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61 张杨洁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70 黄镜渟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75 顾佳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79 吕高超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84 陈志红结构工程103591210004489 张秋云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10 刘江松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12 刘顺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15 王娅蓉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16 邓香超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20 潘竹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22 邢云斐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25 邓鹏飞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31 杨忠友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37 郭瑞峰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47 赵林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50 龚旭东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84 钟康结构工程103591210004586 郑飞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03591210004774 高曼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03591210004775 余龙飞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03591210004776 王璠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03591210004782 刘海波工程力学103591210001109 张明工程力学103591210001111 徐明迪工程力学103591210001112 林海工程力学103591210001114 崔莎莎工程力学103591210001115 陈建林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103590247 钱亚萍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103590248 周广腾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103590249 张振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103590250 赵能亮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103590251 殷涛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103590252 孙秀雅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694 朱新安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01 钟华宝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13 李辉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16 郭世博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20 姚竞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26 杨希尧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35 吴节松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44 张建飞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49 李亚飞桥梁与隧道工程103591210004753 孙元固体力学103591210001097 张振固体力学103591210001099 严伟固体力学103591210001102 刘翔青固体力学103591210001104 孟吉祥市政工程103591103590244 王慧子市政工程103591103590245 郑丽市政工程103591103590246 郑启萍市政工程103591210004595 王树旺市政工程103591210004620 彭先福市政工程103591210004622 经晶市政工程103591210004623 吴乔龙市政工程103591210004632 李健市政工程103591210004637 朱蓓丽市政工程103591210004641 毛静静市政工程103591210004643 操宏庆市政工程103591210004656 纪付元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03591210004668 王思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03591210004670 许浩天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03591210004672 张丹汝水利水电工程103591103590259 杨建水利水电工程103591210004768 邵倩水利水电工程103591210004769 江龙水利水电工程103591210004772 程保磊水文学及水资源103591103590253 王菲岩土工程103591210004268 曹顺岩土工程103591210004272 杨伦岩土工程103591210004284 张学亚岩土工程103591210004289 程驭水工结构103591103590254 周娟水工结构103591103590255 张鹏水工结构103591103590256 赵振龙水工结构103591103590257 郭丹丹水工结构103591103590258 刘拴奇水工结构103591210004762 张巨升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58 孙祚浩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59 吴昊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0 黄春晓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1 陈亮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2 陈文静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3 耿玥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4 尤鸿飞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5 任晨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6 周柱武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7 吴平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8 周戎星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69 任立君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70 焦梦莹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103590371 钟文龙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210005412 边丙乾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210005413 徐强建筑与土木工程103591210005414 胡昊水利工程103591103590372 张乃丰水利工程103591103590373 黄军水利工程103591103590374 耿建康水利工程103591103590375 唐德全水利工程103591103590376 甘文宁水利工程103591103590377 章鹏水利工程103591103590378 费振宇。
测绘专业研究生学校综合排行

测绘专业研究生学校综合排行
B等(14个)
昆明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河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徐州师范大学
C等(10个)
河北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测绘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考研专业排名(仅供参考)
摄影测量与遥感A+ 武汉大学
A 中南大学
北京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B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防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东南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长安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A+ 武汉大学
A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同济大学
河海大学
长安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B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吉林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考试

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考试————————————————————————————————作者:————————————————————————————————日期:ﻩ《测量学》试卷样卷之二(答案)合肥工业大学专业《测量学》试卷大题号一二三四五六试卷总分大题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某地经度为东经118°50´,该地位于高斯投影3°带的带号n为(D) A.19 B.20C.39D.402.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A )ﻭ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B.瞄准、精平、对中、读数ﻭC.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D.粗平、精平、瞄准、读数ﻭﻭ3.当钢尺的名义长度大于其实际长度时,会把所量测的距离( A)ﻭA.量长 B.量短ﻭ C.不长不短D.量长或量短ﻭ4.系统误差具有( B )ﻭ A.离散性 B.积累性C.随机性 D.补偿性ﻭ5.某直线的磁方位角为88˚40΄,磁偏角为东偏3΄,子午线收敛角为西偏6΄,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B )ﻭ A.88˚43΄ B.88˚49΄ﻭC.88˚31΄D.88˚37΄6.在水准测量中,权的大小应(B)A.与测站数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B.与测站数和距离均成反比C.与测站数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D.与测站数和距离均成正比7. 用光学经纬仪测量竖直角时,竖直度盘应( D )A.随经纬仪转动B.固定不动C.随望远镜转动 D.随照准部转动8.附合导线内业计算中,如果测量的是左角,那么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应(A)A.反符号平均分配B.反符号按比例分配C.符号不变平均分配 D.符号不变按比例分配9.某点经纬度为东经110˚20΄,北纬19˚10΄,该地所在1:1百万地形图分幅编号为( C )A.H50 B.J50C.E49 D.F4910.观测一个圆半径R的中误差为m,则圆面积的中误差M 为( B )A.±Rm πB.±Rm π2C.±m R 2π D.±m R 2)2(π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学Surveying课程编号:0700122B学时:40学分:2.5开课学期: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选课对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续课程:《大坝变形观测》、《3S 技术与应用2》、《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内容概要:工程测量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基本测量方法、仪器操作技能、测量计算、工程施工放样以及应用地形图方面得到训练,为解决专业中有关测量方面的问题打下基础。
测量学是系统地、全面地从多个角度讲授测量学原理、方法、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内容涉及: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基本地理信息的采集,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原理和方法;和使用其他测量信息;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精度评定方法,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等。
建议选用教材:王侬,过静珺主编,《现代普通学》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主要参考资料:顾孝烈主编,《测量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蔡孟裔等著,《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潘正风等主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张正禄等编著,《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7。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1.本课程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2.本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测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认识测绘基本手段、掌握测绘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能在实践中应用测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
本课程可以实现培养要求中的能力为: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能力、基本测量能力、观测数据处理的能力。
本课程可以实现培养要求中的“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备必需的专门基本技能。
”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3.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为:基本测量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基础测量仪器及其操作、基础测量工作及其作业方法、基础测量数据处理方法、传统模拟测图原理与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知识目标:对测绘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了解测绘科学前沿知识,掌握测量工作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基本测量仪器的操作、测量数据的处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3.素质目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及地学领域工程师基本素养。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地学工程技术工作者的基本技能训练。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大坝变形观测》、《3S 技术与应用2》、《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与本课程密切关联。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附:实验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 实验学时8课程性质必修单元(章节) 主要教学内容 总学时数 讲授时数 实验(上机)时数 课外时数第一章 绪 论 2 2 第二章 测量学基本知识2 2 第三章 水准测量 8 4 4 2 第四章 角度测量 8 53 第五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54 1 第六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基本知识 4 4 2 第七章 控制测量4 4 第八章 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技术 1 1 2 第九章 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及成图方法2 2 第十章 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 2 2 2 第十一章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测量 2 2 合计40328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基本原理和专业基础理论,了解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种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测量基本作业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验和实践的能力。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别必做选做实验内容简述1 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2 验证√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2 普通水准测量 2 综合√普通水准测量4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1 验证√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5 水平角观测 1 验证√水平角观测6 竖直角观测 1 验证√竖直角观测7 视距测量 1 验证√视距测量实验的考核1实验课实验成绩的50% 2实验报告实验成绩的50%指导书要求《测量学实验与实习》测绘出版社出版注:实验类别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性、其它五种;必做与选做栏以“√”表示。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本章知识点包括测绘学与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分类、测量学的发展、本课程的目的、学习方法、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科学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后续内容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测绘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测绘学分科及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测绘学概念、测绘学任务、学习目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测绘学概念、测绘学任务、Geomatics。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1.1 测绘学与测量学(讲授)§1.2 测绘学的发展(讲授)§1.3 现代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讲授)§1.4学习测量学的目的和要求(讲授)第二章测量学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本章知识点包括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基准线,测量坐标系,高程基准,测量工作的原则。
培养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增强学生的不断求知、勇于探索科学高峰的良好学习素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地球形状和大小、测量常用坐标系统、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
理解定位基准面的确定、测量常用坐标系、高程、测量定位的基本概念。
掌握大地水准面的概念、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高程、高差定义、高程系统、测量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重点:定位基准面的确定、大地水准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高差定义、测量工作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定位基准面的确定、大地水准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本章所有内容均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进行。
§2.1 地球形状和大小(讲授)§2.2 地球椭球(讲授)§2.3 地面点位确定(讲授)§2.4 测量常用坐标系统与坐标系间坐标转换(讲授)§2.5地面点的高程(讲授)§2.6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讲授)§2.7 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讲授)第三章水准测量教学目标: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准测量原理,水准点,水准路线概念,水准仪的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的野外观测方法,内业数据处理,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培养学生建立地理空间高程概念,测量、计算的能力。
打牢专业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种高程测量的方法、了解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影响水准测量的因素。
理解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构造、水准仪的使用、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掌握水准仪各轴线应满足的关系、水准尺读数方法、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普通水准测量。
教学重点: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水准仪的轴线关系、水准尺读数、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实施、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水准测量实施、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3.1 水准测量原理(讲授)§3.2 水准仪及其使用(讲授+实验)§3.3 自动安平水准仪§3.4数字水准仪§3.5水准测量方法(讲授+实验)§3.6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讲授)§3.5水准测量误差的分析及注意事项(讲授)第四章角度测量教学目标:本章知识点包括经纬仪测角的基本原理,经纬仪的构造和操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光学或电子经纬仪,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的观测、竖角的观测及成果计算,了解角度测量误差。
训练学生测绘技术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测量课程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角度测量的原理。
理解经纬仪的轴线关系,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掌握经纬仪使用、角度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角度测量原理,仪器轴线间的关系、经纬仪的使用,角度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仪器轴线间的关系、方向观测法、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4.1 角度测量原理(讲授)§4.2 经纬仪及角度测量(讲授+实验)§4.3 电子经纬仪(讲授+实验)§4.4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讲授)§4.5角度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讲授)第五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教学目标:本章知识点钢尺基本量距方法,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原理,全站仪,直线定向。
训练学生测绘技术工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测量课程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距离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熟悉各种距离测量的仪器、工具。
理解相位法测距距离测量、全站仪坐标测量原理,直线定向的意义、清楚测距误差影响及注意事项。
掌握钢尺量距、视距测量、测角测距成果处理、方位角的推算。
教学重点:距离测量原理,距离测量方法、距离测量成果整理,方位角推算方法。
教学难点:距离测量原理,距离测量方法、距离测量成果整理,方位角推算方法。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5.1 钢尺量距(讲授)§5.2 视距测量(讲授+实验)§5.3 红外测距仪(讲授)§5.4 全站仪及其使用(讲授)§5.5直线定向(讲授)第六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本章知识点包括测量误差数据及其来源、数据的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计算机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对测量数据的初步处理能力,拓宽测绘专业领域学生社会经济领域认识的知识面,锻炼综合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素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测量与误差的关系、观测误差的分类。
理解观测条件、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衡量精度的标准、误差传播定律。
掌握削弱和消除误差的措施、同精度观测值的精度评定、加权平均值。
教学重点:衡量精度的标准、误差传播定律、算术平均值及其精度评定。
教学难点:衡量精度的标准、误差传播定律、算术平均值及其精度评定。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6.1概述(讲授)§6.2观测误差的种类(讲授)§6.3 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讲授)§6.4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讲授)§6.5误差传播定律(讲授)§6.6 同精度直接观测平差(讲授)§6.7不同精度直接观测平差(讲授)§6.8点位误差§6.9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应用第七章控制测量教学目标:本章知识点包括控制测量的概念、导线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高程控制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