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进程练习题含答案.doc
统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2·宜昌月考)美国学者在其著作《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描绘道: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
这反映出法国( ) 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C.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新问题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2.(2023·大同质量检测)如图是根据《武汉市志》整理绘制的1894-1924年武汉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源于列强开埠通商B.1912年前后因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C.1916年前后人口变化直接由外部原因导致D.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3.(2022·福清西山学校期中)观察民国年间中国城市统计表。
等级规模/万1915年1933-1936年大于200 0 1100-200 2 450-100 12 520-50 11 1810-20 18 48合计43 76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A.城市化得到一定发展B.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C.城市化进程开启较晚D.城市发展速度不均衡4.(2022·重庆綦江中学质量检测)下表为1978-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这反映了( )A.城市化水平超越世界B.城市化的发展趋向平衡C.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D.城市社区自治发展迅速5.(2022·齐齐哈尔期中)20世纪90年代,美国部分地区开始引进带有计时器的交通信号灯,这种信号灯不仅能够指挥行人与车辆正常行驶,还能够预先告知红灯或绿灯所剩的时间,帮助人们判断何时起步、何时停车。
这种交通信号灯( )A.消除了交通事故的发生B.推动了交通工具的进步C.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D.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6.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为全球范围内部分都市区人口增长数量统计图(含预测)。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都市区中表现为虚假城镇化的是()A.新德里B.北京C.纽约D.东京2.图示时段纽约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有()①环境质量较差①生活成本较高①就业机会较少①城镇化速度减慢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A.a阶段B.b阶段C.c阶段D.无法确定4.下列属于图中阶段①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等问题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5.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C.整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下降D.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增加读我国两城市简图,回答下列题目。
6.图中①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①地势平坦、临近河流,①水陆交通便利B.①土壤肥沃,①地势平坦C.①资源丰富,①水陆交通便利D.①①均水陆交通便利7.①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地理位置优越①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①土地价格较高①国家政策支持①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随着人口增长,相对平坦的土地短缺,城市不断向陡坡、林地、湿地等环境敏感区扩张,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风景破坏以及下游河道淤积乃至洪泛等问题。
为此,有关地区纷纷采取措施管制山地开发,以期缓解山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图示意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县的山地开发管控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符合城市发展破坏山地生态平衡因果链的是()A.破坏湿地—减少蒸发—城市内涝—产生滑坡B.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暴雨增加—洪涝灾害C.开挖坡脚—产生滑坡—破坏湿地—土地贫瘠D.削高填洼—破坏植被—减少下渗—城市内涝9.与传统土地细分模式相比,组团开发模式()A.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B.住宅分布较为分散C.通过削高填洼来建设城区D.住宅多分布在鞍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讲义:第23讲城市化 含答案

第23讲城市化1.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__城镇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错误!(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_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表示,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带来了__聚落形态__及生产方式、__生活方式__、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__稍被拉平的“S”形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①看城市人口比重确定城市化进程的阶段A__初期阶段__,B__加速阶段__,C__后期阶段__.②看城市化进程曲线分析变化特点a.B阶段到C阶段城市化水平__不断提高__,城市化发展速度__逐渐减慢__。
b.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处于__B__阶段.(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__后期__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__初期或加速__阶段.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①__生物多样性__减少。
②__水质__、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③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④出现城市“__热岛__"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__大气污染__、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①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__绿色交通__,减少城市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自然景观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一城市化进程的判读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
二者比较如下: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例1](2017·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双选)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D)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2)(双选)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BC)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图示1985年企业总数为310,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为60%,则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186;2004年企业总数为4 733,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20%,则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947。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化是指()A. 农民进城务工B. 城市人口增长C. 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D. 都市化进程答案:C2. 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 高速公路建设B. 工业化进程C. 政府政策D. 土地资源利用答案:B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问题和挑战之一?()A.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B.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社会保障问题C. 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D. 城市治理的问题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是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印度答案:B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包括()A. 区域经济不平衡B. 城市负荷增加C. 社会矛盾加剧D. 环境污染增加E. 交通拥堵答案:A、B、C、D、E二、判断题1.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答案:正确2. 城市化只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答案:错误3.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高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度发达期三个阶段。
()答案:错误4. 农民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正确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率越高,农业人口比例越低。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答: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 城市化提高了劳动力的流动性,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 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增加,推动了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
- 城市化促进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
-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如农民工福利和住房问题。
- 城市化加剧的社会矛盾,如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扩大等。
- 城市治理的问题,如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等。
高三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综合城市化水平是从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生活方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考虑的更能反映城市化内涵的一项综合指标。
1978--2008年,北京市城镇人口增加了960.1万人,其中北京郊区乡村人口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l 4.23%。
下图示意北京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综合城市化水平趋势比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市城市化表现出的特点是()A.人口城市化与综合城市化速度基本同步发展B.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差距持续减小C.1989年后人口城市化速度急剧加快D.人口城市化和综合城市化发展趋向协调【答案】D【解析】读图,北京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增长速度慢,综合城市化速度发展快,A错。
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差距呈波动减小,B错。
1989年人口城市化速度急剧加快,89年后又减慢,C错。
人口城市化和综合城市化发展趋向协调,保持均衡水平,D对。
【2】1978—2008年,北京城市化过程所暴露的问题有()①城市化发展速度将逐步趋缓②滞后城市化表现突出③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且以机械增长为④郊区城市化发展滞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1978—2008年,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水平提高,发展速度将逐步趋缓,不是城市化的问题,①错。
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于综合城市化水平,是虚假城市化表现,②错。
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且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城市化问题,③对。
郊区城市化发展滞后,④对。
所以C对。
【考点】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沙特通过组建世界级石化生产基地及世界级石化企业,已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
截至目前,沙特已在其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分别布局了朱拜勒、延布两个大型石化生产基地。
(1)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2)①地气候成因是什么?②地的气候特征是什么?(3)幼发拉底河是世界著名河流,其河流下游水量的变化特征是越往下游越小,其原因有哪些?(5分)(4)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有哪些?(5)朱拜勒工业城发展石油加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答案】(1)高原等高线较稀疏且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 m以上。
城市化的进程练习题含答案(20200514063838)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一、选择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2~4题:2.此图说明了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D.人口密度大3.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中国4.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读下表回答5~6题:197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2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913②4174③8989④74765.近20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A.①B.② C.③ D.④6.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国大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 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4-15题:7.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2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2倍8.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9.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10.以下属于“虚假城市化”国家的是()A.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阿根廷??? D.孟加拉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策略,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
据此回答11~12题。
1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数量 B.城市的数量C.城市的用地规模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2.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 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读1990~2008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13~14题。
城市化的进程练习题含答案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一、选择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2~4题:2.此图说明了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D.人口密度大3.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中国4.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197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2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913②4174③8989④74765.近20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A.①B.② C.③ D.④6.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国大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 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4-15题:7.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2倍 D .乡村人口增长了2倍8.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9.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10.以下属于“虚假城市化”国家的是()A.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阿根廷 D.孟加拉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策略,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
据此回答11~12题。
1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数量 B.城市的数量C.城市的用地规模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2.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 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读1990~2008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13~14题。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篇巩固提升1.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重要现象是()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A项错误;城市化进程开始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之一,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项错误;资本在全球扩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表现,D项错误。
2.据统计,1700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到1851年降为16%。
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动乱造成了人口减少B.圈地运动促使农民流亡C.经济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D.对外扩张带来大量移民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相对比较安定,A项错误;圈地运动促使农民破产进入城市而不是流亡,B 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D项与题干中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无关,故错误。
3.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这些在欧美国家的出现,说明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贫富差距逐渐消除”,故B项排除;C项错在“开始”,故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工人福利”,故D项排除。
4.西方学者在研究19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
以上材料表明()A.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B.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工业水平正向促进城市化率,而不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况,而不是奴隶贸易的影响,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况,当时欧洲国家工业水平提高,同时城市化率也不断上升,非欧美国家受到工业革命影响小,城市化率非常低,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一、选择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 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2~4 题:2.此图说明了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约为2500 万C.约 10%的人口住在郊区D.人口密度大3.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巴西B.印度 C .英国D.中国4.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读下表回答5~6 题:1970 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2 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913②4174③8989④74765.近 20 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6.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国大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下图是某地区1950~ 1980 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4-15 题:7. 30 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 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 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 2 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 2 倍8.30 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 B .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9.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长 B .交通方式变化 C .经济规模扩大 D .生活方式改变10.以下属于“虚假城市化”国家的是()A.印度 B .印度尼西亚 C .阿根廷 D .孟加拉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策略,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
据此回答11~ 12 题。
1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数量B.城市的数量C.城市的用地规模 D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2.下列有关“城中村” (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读 1990~ 2008 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13~14 题。
1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湖南省城市化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C. 2008 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D.全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比较平稳14.导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如图所示的因素主要是()A.没有特大城市,缺乏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B.资源贫乏,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C.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D.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闭塞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5 题。
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政策的影响15.从 1950 年到 1989 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 C.环境的恶化D.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 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21~ 22 题。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 .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回答第16 题。
2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 70 年代B.乙城市圈 80 年代16.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 C.甲城市圈 90 年代D.丙城市圈 90 年代...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2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A.乙城市圈 60 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B.乙城市圈 90 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C.丙城市圈 90 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读我国 2007 年 31 个省 ( 市、区 ) 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收入图,回答 17~18 题。
D. 90 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读“ 2005 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23~ 24 题。
17.由图可以得出的正确推断是( ) 23.可知该市 ( )A.人均 GDP高的省 ( 市、区 ) ,城市化速度快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人均 GDP高的省 ( 市、区 ) ,一般城市人口比重大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人均 GDP高的省 ( 市、区 ) ,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严重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人均 GDP越高的省 ( 市、区 ) ,城乡差别越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8.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 24.可推测该市 ( )A.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B.除直辖市外,城市化水平高的省区城市多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C.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比四川省高,其城市人口总量比四川省小25.(2011 ·广东 )1996 ~ 2006 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D.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比四川省高,其城市用地总量比四川省大长 %,2006 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 .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下图表示“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发展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9~ 20 题。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19.图中表示中国工业化率的曲线是( )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
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A.①B.②C.③D.④“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
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④曲线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26.图中 a、 b、 c 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33.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 .全村、村周边、村中心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D .村中心、全村、村周边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27. P— T 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34.图示现象可能导致当遭遇特大暴雨时,我国城市常内涝严重。
读“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 B .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下降28.内涝原因是图中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 .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A.①过多 B .②受阻读下图“甲、乙两国劳动力在各行业的百分比C.③过快 D .④增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29.城市内涝说明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35.从劳动力在各行业的构成可推断,甲国A.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A.城市化在加速发展 B .现代化水平较低B.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城乡差别还很大 D .城市化水平已很高C.加强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36.甲、乙两国分别可能是D.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升级A.俄罗斯、巴西B.中国、法国C.新加坡、朝鲜D.日本、韩国读 1990-2010 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城镇人口变化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大( %)城镇人口增长(%)2000 年比 1990 年2010 年比 2000 年30.有关 1990-2010 年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下降②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减少③乡村用地比重总体减少④乡村人口比重有所减少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D.③④3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建设用地将逐步演化为农业用地B.劳动力向第一、二产业大量转移C.促进了经济开发和信息广泛交流D.城市中心必将会被工业用地占据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二、综合题1.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 至 t4 的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此过程被称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建筑面积的扩大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2.读下表,回答问题。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年份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亿人)(亿人)比重( %)(亿人)(亿人)比重( %)19201940196019802000 20(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 1920~ 2000 年发达国家(用——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 ------ 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
(2)从你所绘制的折线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各自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