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 课件
合集下载
《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价格法律制度
价格法概述
价格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等。
价格行为法律制度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规则,包括明码标价、禁止价格欺诈等。
价格总水平调控法律制度
政府调控价格总水平的措施和手段,如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
价格监督检查法律制度
价格监督检查的机构、职责、程序等,以及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05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
阐述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时的解决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 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法律责任与监管措施
介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及政 府和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措施和制度保障。
经济法的作用
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对经济行为的规范,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法体系构成
经济法体系的概念
经济法体系是指由各种经济法规范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
合伙企业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合伙企业的设立和变更
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程序,合伙协议的内 容和要求,合伙企业的变更和终止等。
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
合伙企业的法律责任
合伙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出资义务、管 理权利、收益分配等。
合伙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
《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目 录
• 经济法基本概念与原则 • 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 市场运行法律制度 •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 经济纠纷解决途径与程序保障
《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实现 诉讼时效——2年
除斥期间——10编年辑ppt
知 识 谱 系
30
第六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
一、产品质量法所调整的产品 二、产品质量法
编辑ppt
31
第二节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 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三、产品质量标准制度 四、认证制度
编辑ppt
54
第三节 各种自然资源的主要法律制 度
一、土地管理法 二、森林法 三、草原法 四、矿产资源法 五、水法。
编辑ppt
55
试题 练习
2003年试卷一第53题:2003年8月,由于天 气干旱,农民甲的农作物缺水,甲便将某化 肥厂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结果 造成农作物死亡,甲要求化肥厂承担赔偿责 任。下列关于此案的说法那些事正确的?
编辑ppt
11
第三节 企业内部组织法律制度
一、公司内部组织制度 二、外商投资企业组织制度 三、国有企业组织制度 四、合伙企业组织制度
编辑ppt
12
第四节 企业变更终止法律制度
一、企业变更的类型 二、企业解散的原因 三、企业解散的清算制度 四、企业解散登记制度
编辑ppt
13
试题 练习
A.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 限公司
B.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房地产管理部门 和工商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
C.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册资本标准,适用国务院 的规定
D. 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设立房地产开 发企业
E. 答案:ACD
编辑ppt
45
2009年试卷一第76题:关于以划拨方式取得地使
编辑ppt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ppt

2020/7/2717 Nhomakorabea法律行为的分类
❖ 1、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 2、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
作为) ❖ 3、(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 4、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 5、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 6、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2020/7/27
18
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 1、宪法——全国人大
7
二、法律关系
说一 下
❖ 什么是法律关系?
2020/7/27
8
❖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 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 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 利与义务关系。
❖ ——法律关系有很多种,如民事 法律关系、形式法律关系、行政 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等等
2020/7/27
9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020/7/27
40
❖ 3.仲裁协议的效力
❖ 1)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 律约束力
❖ 2)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 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 的效力。
❖ 3)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司法管辖,但 一方向法院起诉,另一方在首次开庭之 前未对法院受理案件提出异议的,视为 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2020/7/27
29
❖ 4 .经济法法律部门,如预算法、审计 法、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 所得税法等。
❖ 5 .社会法法律部门,如劳动法、未成 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 法等。
❖ 6 .刑法法律部门,如刑法。
❖ 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如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
2020/7/27
32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和解决途径
❖ 解决途径: ❖ ——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
经济法概论课件

• 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的后果:被代理人应 当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 责任。
• 例题:2007年4月1日甲委托乙以2-3元的价 格去买矿泉水,但在授权委托书中未明确 矿泉水的数量。4月3日,乙代理甲以甲的 名义和丙签订了100瓶矿泉水的买卖合同 (合同标的额是250元),丙于当日向甲送 货,但甲拒绝付款。
1、法人成立的条件 法人是相对于公民的一种重要的民事主体。 《民法通则》第37条具体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依法成立。 • 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目前我国法人设立的方式有三种: • 根据法律、法令、行政命令设立 • 通过核准登记设立 • 按照标准条例、章程成立
• 地役权是指土地上的权利人为了自己使用 土地的方便或者土地利用价值的提高,通 过约定得以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 其中为他人土地利用提供便利的土地称为 供役地,而享要有地役权的土地称为需役 地。
• 例:甲为了能在自己的房子里欣赏远处的 风景,便于相邻的乙约定,乙不在自己的 土地上从事高层建筑;作为补偿,甲每年 支付给乙4000元。本例中,乙的土地属于 供役地,甲的土地属于需役地。
• ⑵被代理人无权进行的行为不能代理。
• ⑶只有某些民事主体才能代理的行为,他人不得 代理,如代理发行证券只能由有证券承销资格的 机构进行。
• ⑷违法行为也不得适用代理。
• (三)代理的种类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委托代理
• 重点是委托代理:被代理人的委托可以基 于授权行为发生,也可依据合伙关系、职 务关系发生。
• 质押,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 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 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 例题:2007年4月1日甲委托乙以2-3元的价 格去买矿泉水,但在授权委托书中未明确 矿泉水的数量。4月3日,乙代理甲以甲的 名义和丙签订了100瓶矿泉水的买卖合同 (合同标的额是250元),丙于当日向甲送 货,但甲拒绝付款。
1、法人成立的条件 法人是相对于公民的一种重要的民事主体。 《民法通则》第37条具体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依法成立。 • 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目前我国法人设立的方式有三种: • 根据法律、法令、行政命令设立 • 通过核准登记设立 • 按照标准条例、章程成立
• 地役权是指土地上的权利人为了自己使用 土地的方便或者土地利用价值的提高,通 过约定得以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 其中为他人土地利用提供便利的土地称为 供役地,而享要有地役权的土地称为需役 地。
• 例:甲为了能在自己的房子里欣赏远处的 风景,便于相邻的乙约定,乙不在自己的 土地上从事高层建筑;作为补偿,甲每年 支付给乙4000元。本例中,乙的土地属于 供役地,甲的土地属于需役地。
• ⑵被代理人无权进行的行为不能代理。
• ⑶只有某些民事主体才能代理的行为,他人不得 代理,如代理发行证券只能由有证券承销资格的 机构进行。
• ⑷违法行为也不得适用代理。
• (三)代理的种类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委托代理
• 重点是委托代理:被代理人的委托可以基 于授权行为发生,也可依据合伙关系、职 务关系发生。
• 质押,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 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 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经济法概论》课件

关系。
特点
主体不平等、内容与管理和调控相 关、主要受行政法调整。
例子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税收征管、行 政处罚等。
涉外经济关系
定义
涉外经济关系是指涉及外国因素 或国际因素的经济关系。
特点
涉及外国或国际因素、具有涉外 因素的法律适用问题。
例子
中外合资企业、跨国贸易、国际 投资等。
06
经济法实务与案例分析
与刑法的交叉
经济刑法是经济法和刑法 的交叉领域,主要涉及经 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
经济法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期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经济法开始萌芽。
20世纪30年代
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各国 开始重视经济法的制定和 实施。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 速,经济法的发展也更加 迅速和多样化。
03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总结词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详细描述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由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 内容的法律关系。其特征包括:主体特定、内容法定、客体明确、产生和终止具 有法定程序。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
总结词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
详细描述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自 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 行为和智力成果;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05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横向经济关系
定义
横向经济关系是指具有平等地位和法 律地位的市场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经济 关系。
特点
例子
特点
主体不平等、内容与管理和调控相 关、主要受行政法调整。
例子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税收征管、行 政处罚等。
涉外经济关系
定义
涉外经济关系是指涉及外国因素 或国际因素的经济关系。
特点
涉及外国或国际因素、具有涉外 因素的法律适用问题。
例子
中外合资企业、跨国贸易、国际 投资等。
06
经济法实务与案例分析
与刑法的交叉
经济刑法是经济法和刑法 的交叉领域,主要涉及经 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
经济法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期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经济法开始萌芽。
20世纪30年代
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各国 开始重视经济法的制定和 实施。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 速,经济法的发展也更加 迅速和多样化。
03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总结词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详细描述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由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 内容的法律关系。其特征包括:主体特定、内容法定、客体明确、产生和终止具 有法定程序。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
总结词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
详细描述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自 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 行为和智力成果;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05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横向经济关系
定义
横向经济关系是指具有平等地位和法 律地位的市场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经济 关系。
特点
例子
第一章 经济法基本原理 《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3)经济诉讼时效的种类
①普通诉讼时效。 ②特殊诉讼时效。 ③最长诉讼时效。
(4)经济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与延长
①诉讼时效的中止。 ②诉讼时效的中断。 ③诉讼时效的延长。
1.5.6经济诉讼程序
(1)第一审程序 (2)第二审程序 (3)审判监督程序 (4)执行程序
1.6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3)经济法律事实
(1)经济法律事实的概念
经济法律事实是指凡是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 客观现象。
(2)经济法律事实的分类
根据经济客观事实是否与经济主体的意志有关,经济法律事实可 以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1.4经济仲裁
1.4.1经济仲裁的概念
经济仲裁是指经济纠纷的当事人,依据双方自 愿达成的协议,共同选定某一仲裁机构并由其 依法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和不当 行使经济法规定的权利而必须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经济法律责任是一 项重要而基本的经济法律制度。
(2)经济法律责任的特征
①经济法律责任是法定责任。
②经济法律责任是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 过程中产生的,其责任内容具有经济性,其责任形 式以限制或剥夺经营性资格和经济补偿作为其主要 形式。
1.4.2经济仲裁的特征
(1)经济仲裁以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 (2)经济仲裁解决的是经济纠纷 (3)经济仲裁的程序简单、审理快捷 (4)经济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
1.4.3经济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依法独立仲裁原则 (4)一裁终局原则 (5)人民法院监督原则
(2)经济法的概念
①从经济法的内容下定义,认为“经济法是规 定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法律的通称。 如土地法、森林法、公司法等都属于经济法。”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行为
行为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实现某种 经济目的所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 也称为经济行为。包括经济管理行为和 经营行为。
智力成果又称非物质财富,是指人们从 事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包括知识产 权、专有技术和经济信息等。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经济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 概念
(二)经济法律责任的要件
经济法律责任的要件包括:
其一,经济法主体有违反经济法律规范或者未 履行经济义务的行为;
其二,经济法主体有过错,即违反经济法律规 范或者未履行经济义务的行为是因行为人主观 过错所造成。
(三)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经济法确认的,在追究违 法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时普遍适用的一项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 故意或者过失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司法原则。
1.国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2.经济权利与经济责任相统一的 原则 3.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
(三)经济法的作用
1.确认、规范和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
2.明晰经济法律关系 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
护其合法权益
3.维持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
4.促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1.经济法律规范的颁布与实施。 2.法律事实的存在和出现。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设立、 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 法律事实依照其发生与当事人的意志有
(1)事件 (2)行为
四、经济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 反经济法律规范或者未履行经济义 务时,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四)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
1.经济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度干预、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总结词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的基本准则。适度干预原则要求政府在必要时进行合理干预,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市场主体在竞争过程中遵守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公正;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公正。
详细描述
02
CHAPTER
经济法律关系
VS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社会关系。
详细描述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基于法律规定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责任形式。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主要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责任形式。
对于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触犯刑法相关规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03
02
01
04
CHAPTER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概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消费者的权利和维权途径
06
CHAPTER
经济法案例分析
总结词
保护公平竞争秩序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典型案例,了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和法律后果,强调保护公平竞争秩序的重要性。
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结词
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案例分析,了解消费者权益的内容和保护措施,强调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许慎《说文解字》
❖ 廌,獬豸,独角兽也。
❖什么是“法律”?
民法基础
❖ 民法的概念
法律
公法
私法
宪法权力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 • 权力法定,国家干预,政治国家的法
▪ 私法:调整平等的私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 • 权利本位,意思自治,市民社会的法
• 《民法通则》第84条: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 照法律的规定 ,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 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 是债务人。
民法基础
❖ 民法的概念
▪ 民法调整横向经济与人身关系 ▪ 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关系
❖ 民法的构造
▪ 民事法律关系模型 • 甲、乙各拥有自己的财产,二人相互协商,就交换 财产达成合意,丙对甲或乙(及其财产)实施侵害 • 三种关系:契约、物权、侵权
的协议。
民法基础
❖ 民法的历史
▪ 十二铜表法 ▪ 优士丁尼,罗马法典四书 ▪ 拿破仑组织编纂《法国民法典》 ▪ 1900.1.1,德国民法典 ▪ 中国的民法历史
• 第一次民法编纂,1910年 • 第二次民法编纂,1925年 • 第一部民法典,1930.12.26 • 1952,民法草案;1986,民法通则;2019,合同
▪ 非法人团体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法人 • 成立的条件
– 依法经登记设立 – 有独立的财产 – 有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法人 • 民事权利能力
– 受自然性质的限制 – 受法律的限制
• 民事行为能力
– 受营业范围限制
❖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 ▪ 行为 ▪ 智力成果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 民事权利 ▪ 民事义务
Company
LOGO
经济法概论
课程内容
▪ 民法基础
6-8课时
▪ 合同法总则
16-20课时
• 总论、合同订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保全与担 保)、合同变更与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违
约责任、合同解释
▪ 侵权法基础
4课时
▪ 市场管理法
4课时
教材与参考书
民法基础
❖灋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4)
• 民事权利能力
– 民事主体能够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 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独立行为使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 更、消灭的资格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自然人 • 民事权利能力
–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 出生:须脱离母体才成为法律上的自然人
» 胎儿是人吗? » 胎儿的民事权利:仅在继承法中有规定 » 胎儿权利的保护,案例 – 死亡 » 判断标准,脑死亡 or 心死亡? » 事实死亡与宣告死亡
法;2019,物权法;2019,侵权责任法
民法基础
❖ 大陆法VS普通法
▪ 大陆法:法典,法学家造法,稳定 ▪ 普通法:判例,法官造法,灵活
❖ 两种编纂体系
国家
罗马体系 法、意
潘德克顿体系 德、日、中
结构 人、物、诉讼 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
特点 浅显易懂
逻辑严密,难以理解
民法基础
❖ 民法的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自然人 • 民事权利能力
– 宣告失踪:自然人下落不明2年,经利害关系人宣告 – 宣告死亡
» 宣告失踪 » 失踪期间届满,普通期间4年,特别期间2年 » 经利害关系人宣告 – 死亡宣告的撤销 » 财产关系回复原状 » 身份关系
❖ 案例:张某于1991年出外谋生,一走就是6年,一直没和 家中联系。2019年张某之妻赵某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张 某死亡。2019年,赵某与钱某结婚,不久钱某去世。 2019年张某返回村中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了对其的死 亡宣告。张某与赵某的婚姻关系能自行恢复吗?张某是否 能取回赵某的财产?
– 以上两种情况中,精神病人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并经法院 宣告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法人 • 由法律规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合组织体和财合组织体。 • 法人制度的意义
– 有限责任,促进投资和交易 – 财产人格化,保证公益目的长期持续
• 法人的代表人 • 法人的分类
– 社团法人 财团法人 – 企业法人 非企业法人
民事法律关系
❖ 法律事实
▪ 法律确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消灭 的客观情况,可分为: • 自然现象,如人的死亡、战争爆发、自然灾害等 • 人的有意识的行为,如签订合同、结婚、捐赠、成 立公司、订立遗嘱等
▪ 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主体——权利义务的所属。 ▪ 客体——权利义务的所附。 ▪ 主体的能力
民法基础
❖重要概念
▪ 权利(right)——可以享受特定利益的法律上的力。 ▪ 义务(obligation)——法律强加给当事人作为或不作
为的拘束。 ▪ 权力(power)——使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 ▪ 责任(liability)——因为没有履行法律义务而受到的
制裁。 ▪ 债——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财产法
民法
物权
债权
身份法 亲属
所有权
契约
继承
用益物权
无因管理
占有
不当得利
侵权行为
民法基础
▪ 无因管理——没有法律规定或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 理事务。
▪ 不当得利——没有法律依据而取得利益,使他人遭受 损失。
▪ 侵权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使他人受到损害。 ▪ 契约——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自然人 • 民事行为能力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18周岁以上 » 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 精神病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 无民事行为能力 » 10周岁以下 » 精神病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 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 • 契约自由、所有权绝对、过错责任
▪ 现代民法:权利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化 ▪ 我国民法的原则
• 主体平等 • 契约自由 • 公平 • 诚实信用 • 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关系
❖ 定义
▪ 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 义务关系。
❖ 特征
▪ 主体平等 ▪ 意思自治 ▪ 以民事责任为保障
❖ 廌,獬豸,独角兽也。
❖什么是“法律”?
民法基础
❖ 民法的概念
法律
公法
私法
宪法权力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 • 权力法定,国家干预,政治国家的法
▪ 私法:调整平等的私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 • 权利本位,意思自治,市民社会的法
• 《民法通则》第84条: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 照法律的规定 ,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 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 是债务人。
民法基础
❖ 民法的概念
▪ 民法调整横向经济与人身关系 ▪ 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关系
❖ 民法的构造
▪ 民事法律关系模型 • 甲、乙各拥有自己的财产,二人相互协商,就交换 财产达成合意,丙对甲或乙(及其财产)实施侵害 • 三种关系:契约、物权、侵权
的协议。
民法基础
❖ 民法的历史
▪ 十二铜表法 ▪ 优士丁尼,罗马法典四书 ▪ 拿破仑组织编纂《法国民法典》 ▪ 1900.1.1,德国民法典 ▪ 中国的民法历史
• 第一次民法编纂,1910年 • 第二次民法编纂,1925年 • 第一部民法典,1930.12.26 • 1952,民法草案;1986,民法通则;2019,合同
▪ 非法人团体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法人 • 成立的条件
– 依法经登记设立 – 有独立的财产 – 有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法人 • 民事权利能力
– 受自然性质的限制 – 受法律的限制
• 民事行为能力
– 受营业范围限制
❖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 ▪ 行为 ▪ 智力成果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 民事权利 ▪ 民事义务
Company
LOGO
经济法概论
课程内容
▪ 民法基础
6-8课时
▪ 合同法总则
16-20课时
• 总论、合同订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保全与担 保)、合同变更与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违
约责任、合同解释
▪ 侵权法基础
4课时
▪ 市场管理法
4课时
教材与参考书
民法基础
❖灋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4)
• 民事权利能力
– 民事主体能够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 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独立行为使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 更、消灭的资格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自然人 • 民事权利能力
–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 出生:须脱离母体才成为法律上的自然人
» 胎儿是人吗? » 胎儿的民事权利:仅在继承法中有规定 » 胎儿权利的保护,案例 – 死亡 » 判断标准,脑死亡 or 心死亡? » 事实死亡与宣告死亡
法;2019,物权法;2019,侵权责任法
民法基础
❖ 大陆法VS普通法
▪ 大陆法:法典,法学家造法,稳定 ▪ 普通法:判例,法官造法,灵活
❖ 两种编纂体系
国家
罗马体系 法、意
潘德克顿体系 德、日、中
结构 人、物、诉讼 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
特点 浅显易懂
逻辑严密,难以理解
民法基础
❖ 民法的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自然人 • 民事权利能力
– 宣告失踪:自然人下落不明2年,经利害关系人宣告 – 宣告死亡
» 宣告失踪 » 失踪期间届满,普通期间4年,特别期间2年 » 经利害关系人宣告 – 死亡宣告的撤销 » 财产关系回复原状 » 身份关系
❖ 案例:张某于1991年出外谋生,一走就是6年,一直没和 家中联系。2019年张某之妻赵某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张 某死亡。2019年,赵某与钱某结婚,不久钱某去世。 2019年张某返回村中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了对其的死 亡宣告。张某与赵某的婚姻关系能自行恢复吗?张某是否 能取回赵某的财产?
– 以上两种情况中,精神病人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并经法院 宣告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法人 • 由法律规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合组织体和财合组织体。 • 法人制度的意义
– 有限责任,促进投资和交易 – 财产人格化,保证公益目的长期持续
• 法人的代表人 • 法人的分类
– 社团法人 财团法人 – 企业法人 非企业法人
民事法律关系
❖ 法律事实
▪ 法律确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消灭 的客观情况,可分为: • 自然现象,如人的死亡、战争爆发、自然灾害等 • 人的有意识的行为,如签订合同、结婚、捐赠、成 立公司、订立遗嘱等
▪ 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主体——权利义务的所属。 ▪ 客体——权利义务的所附。 ▪ 主体的能力
民法基础
❖重要概念
▪ 权利(right)——可以享受特定利益的法律上的力。 ▪ 义务(obligation)——法律强加给当事人作为或不作
为的拘束。 ▪ 权力(power)——使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 ▪ 责任(liability)——因为没有履行法律义务而受到的
制裁。 ▪ 债——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财产法
民法
物权
债权
身份法 亲属
所有权
契约
继承
用益物权
无因管理
占有
不当得利
侵权行为
民法基础
▪ 无因管理——没有法律规定或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 理事务。
▪ 不当得利——没有法律依据而取得利益,使他人遭受 损失。
▪ 侵权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使他人受到损害。 ▪ 契约——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自然人 • 民事行为能力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18周岁以上 » 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 精神病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 无民事行为能力 » 10周岁以下 » 精神病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 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 • 契约自由、所有权绝对、过错责任
▪ 现代民法:权利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化 ▪ 我国民法的原则
• 主体平等 • 契约自由 • 公平 • 诚实信用 • 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关系
❖ 定义
▪ 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 义务关系。
❖ 特征
▪ 主体平等 ▪ 意思自治 ▪ 以民事责任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