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护责任制度
工程后期管护制度

工程后期管护制度一、总则为做好工程建设后期的相关维护和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本工程后期管护制度制定。
二、管护范围本工程后期管护范围包括工程建设的设备、设施、场地、环境等各方面内容。
三、责任主体1.建设单位:负责工程后期管理的全面协调。
2.施工单位:负责工程建设质量的法定义务。
3.监理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和检查。
4.维护单位:负责工程后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五、工程后期管理制度1.定期巡检:维护单位应定期对工程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维护保养:对工程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环境保护: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工程周边环境的卫生整洁。
4.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处置。
5.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工程后期管理流程1.日常检查:维护单位每天进行工程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
2.周检计划:维护单位每周对工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3.月度报告:维护单位每月对工程的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4.年度评估:维护单位每年对工程设备、设施进行评估。
七、工程后期管理验收1.验收时间:工程设备、设施竣工后15天内进行验收。
2.验收标准:验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
3.验收结果: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八、工程后期管理考核1.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设备、设施、环境等各方面内容。
2.考核标准:按照维护单位的工作计划进行考核。
3.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作为维护单位的绩效评价依据。
九、工程后期管理制度的执行1.执行时间: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执行责任:所有责任主体都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十、工程后期管理制度的修改1.必要性: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对本制度进行调整修改。
2.修改程序:修改需由建设单位提出,经所有责任主体讨论通过。
3.修改效力:修改后的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工程后期管护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得到认真执行,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道路管护工作制度

道路管护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的管理和维护,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和完好,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道路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道路管护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保障畅通、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市道路的管护工作。
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道路的管护工作。
第五条道路管护工作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鼓励和支持道路养护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道路管护水平。
二、管护责任第六条道路管护责任分为一级管护和二级管护。
一级管护道路指城市主要道路、快速路、主干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与城市主要道路相连接的主要桥梁、隧道。
二级管护道路指城市次干道、支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外的桥梁、隧道。
第七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一级管护道路的管护工作。
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二级管护道路的管护工作。
第八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道路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养护和维修,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和完好。
第九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道路管护档案,记录道路的基本情况、检查养护情况、维修施工情况等内容。
第十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道路突发事件,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三、管护内容第十一条道路管护内容包括:(一)路面清扫、保洁;(二)路面病害处理;(三)排水设施清理、疏通;(四)绿化带修剪、施肥;(五)道路附属设施的维护、更换;(六)桥梁、隧道的检查、养护、维修;(七)其他道路管护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应当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周期和养护标准,确保道路养护质量。
第十三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应当采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材料和工艺进行道路养护,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四、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市、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管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对道路管护情况进行检查。
管护人员工作制度

管护人员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护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管护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管护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职守,认真负责,服务至上,确保管护对象的安全、完整和良好运行。
第三条管护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及时、保障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管护人员所在单位应建立健全管护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提高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岗位职责第五条管护人员的主要职责:(一)负责管护对象的日常巡查、检查、维护和保养;(二)及时发现并处理管护对象的安全隐患;(三)按照相关规定,对管护对象进行定期检修,确保其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四)参与编制管护对象的维修计划、大修方案和技术改造方案;(五)参与管护对象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六)建立健全管护对象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档案;(七)参加管护人员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八)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六条管护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技能和资格证书;(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三)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五)身体健康,能够适应管护工作的需要。
三、工作规程第七条管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管护对象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第八条管护人员应定期对管护对象进行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对重大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
第九条管护人员应按照维修计划、大修方案和技术改造方案,对管护对象进行维护、检修和技术改造。
第十条管护人员在进行维修、检修和技术改造工作时,应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一条管护人员应建立健全管护对象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档案,确保档案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二条管护人员应参加管护人员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适应管护工作的需要。
四、考核与奖惩第十三条管护人员所在单位应建立健全管护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管护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其工作绩效。
泵站管护主体责任制度范本

泵站管护主体责任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泵站管护工作,确保泵站正常运行,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泵站管护工作要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确保泵站设施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三条泵站管护主体(以下简称“主体”)是指泵站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
主体应对泵站的运行、维护、保养、改造和安全等工作负总责。
第四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泵站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泵站管护责任落实。
二、泵站管护责任第五条主体应当建立健全泵站管护责任制度,明确泵站管护工作的责任人、责任范围、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
第六条主体应当加强泵站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护,确保泵站设施安全运行。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泵站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第七条主体应当定期对泵站设施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泵站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第八条主体应当制定泵站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抢险救援体系,确保泵站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应对。
第九条主体应当加强泵站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泵站安全生产。
第十条主体应当定期对泵站管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泵站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三、责任落实与考核第十一条主体应当将泵站管护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明确责任人,确保泵站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第十二条主体应当建立健全泵站管护考核制度,对泵站管护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主体应当加强对泵站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泵站管护工作持续改进。
四、法律责任第十四条主体未履行泵站管护责任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主体违反泵站管护规定,造成泵站设施损坏、安全事故等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管护措施及责任人制度范本

管护措施及责任人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确保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范本。
本制度范本适用于各类森林、林木、林地的管护工作。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森林资源管护领导小组,负责对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
2. 设立森林资源管护中队,具体负责森林资源的日常巡护、监测和管理。
3. 确定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人,负责具体区域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三、管护措施1. 巡护监测:森林资源管护中队长应组织队员定期对所负责的森林资源进行巡护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森林资源问题。
2.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管护责任人应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人应定期对森林进行有害生物监测,发现有害生物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 绿化养护:责任人应按照绿化养护标准,对所负责的森林资源进行定期养护,确保森林资源的生长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5. 资源保护:责任人应严格执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非法采伐、毁林开荒等行为。
四、责任人制度1. 森林资源管护中队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对所负责区域的森林资源安全负总责。
2. 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人:负责所负责区域的森林资源巡护、监测、火灾预防与扑救、有害生物防治、绿化养护和资源保护等工作,对所负责区域的森林资源安全负直接责任。
3. 责任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管护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五、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森林资源管护中队长和责任人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其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2. 对在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责任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未履行职责、导致森林资源损失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范本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本制度范本解释权归森林资源管护领导小组所有。
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制度

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理与维护,确保整治工程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制订本制度。
二、管护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土地整治工程的后期管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各类土地资源的整治工程。
三、管护责任1.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承担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的主体责任,确保整治工程的有效运行和正常使用。
2. 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责任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自然资源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相关工作的落实。
四、管护措施1. 定期巡查土地整治工程后期需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整治工程的正常运行。
2. 维护修复对于土地整治工程中存在的损坏或破坏情况,应及时进行维护修复,保证整治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有效性。
3. 植被保护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等需要植被保护的土地整治工程,应定期进行修剪和养护工作,确保植被的生长健康。
4. 废弃物处理对于土地整治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水资源管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等需管理水资源的土地整治工程,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
六、经费保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对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工作的经费进行专项安排,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落实。
七、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及拒绝履行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责任的单位或个人,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并进行处理。
八、其他规定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并不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理工作的需要。
以上就是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
亮化工程项目后期管护制度

亮化工程项目后期管护制度一、总则为了持续保持亮化工程项目的良好状态,确保其长期效果和使用寿命,制定本管护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措施和责任分工,规范后期管护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管控水平。
二、责任分工1. 项目管理方:负责制定后期管护计划和预算,组织实施管护工作,监督检查亮化工程项目的保养和维护情况。
2. 管理公司:负责具体的亮化工程项目后期管护工作,包括日常保洁、绿化养护、灯光维修等。
3. 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负责做好社区内亮化工程项目的日常巡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解决。
4. 监测单位:负责定期对亮化工程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整改情况。
三、后期管护措施1. 日常保洁:保持亮化工程项目的清洁整洁是后期管护的基础工作,要定期清洁灯具、景观物件和园林绿化,并及时清理垃圾和杂草。
2. 绿化养护:定期修剪树木、修剪花草、施肥浇水,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品质。
3. 灯光维修:定期检查灯具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灯管、灯泡和电线,保证灯光效果的良好表现。
4.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亮化设备的运行情况,对故障和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5. 安全防护:加强对亮化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6. 管理记录:建立亮化工程项目的档案记录,包括设备清单、维修记录、巡查报告等,便于管理和跟踪工作进展。
四、后期管护计划1. 按季度制定后期管护计划:根据亮化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季节变化,制定相应的后期管护计划,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
2. 定期召开管护会议:每季度召开亮化工程项目后期管护会议,总结上季度工作,制定下季度计划,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 加强培训和督导:对后期管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工作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4. 定期进行巡查和监督:每月进行不定期巡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后期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管护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单位管护人员的管理,提高管护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事管护工作的员工。
三、职责与权限1. 职责(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所辖区域的日常巡检、维护和保养工作。
(3)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4)做好所辖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
(5)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2. 权限(1)对所辖区域内的设施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和保养。
(2)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
(3)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理。
四、入职与培训1. 入职(1)应聘者需具备相关管护工作经验,持有相关证书。
(2)单位对符合条件者进行面试,合格者予以录用。
2. 培训(1)新入职的管护人员需参加单位组织的岗前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单位规章制度、设施设备操作、安全知识等。
(3)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五、考核与奖惩1. 考核(1)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2)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
2. 奖惩(1)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管护人员给予奖励。
(2)对违反规章制度、工作不力的管护人员给予处罚。
(3)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降职、辞退等。
六、工作纪律1. 管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
2. 管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擅自离岗、串岗。
3. 管护人员应爱护公共设施,不得随意损坏。
4. 管护人员应尊重他人,文明礼貌,团结协作。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管护制度
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护工作,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用效益,保证已建成的工程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一、农田管护
治理改造后的农田,要作为基本农田管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项目区农田作为建设性用地,要不断进行土壤改良,扩大有机肥使用,提高地力。
二、泵站管理
1、建立最有效的灌溉调度制度,每个泵站由专人负责,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到节水、节能、省时、保灌。
2、保护好泵站及配套设施等设备,严防毁坏或丢失机电设施。
如发现故意破坏者,每个设备罚款100元;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3、定期对泵站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各项设施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发挥长期效益。
4、禁止在泵房上乱写乱画,发现一次,罚款30元。
5、封冻前要将地埋输水管道内的积水全部放出,以防冻裂。
三、堰塘管理
1、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建立管护组织、成立管护队伍、落实管护人员。
2、落实专人对堰塘进行日常养护和管理,确保堰塘的正常蓄水,满足农业生产正常的灌溉用水。
3、加强对堰塘管理养护,定期组织村民每年冬季进行一次清於处理。
4、建立养护资金筹措制度。
按照国农办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筹集。
四、拦河坝管护
1、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村民对拦河坝的养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清於除杂。
2、落实专人对拦河坝进行日常养护和管理,确保正常蓄水,满足农业生产正常的灌溉用水。
3、建立养护资金筹措。
按照国家农办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筹集。
4、建立村、组拦河坝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确保农田灌溉
用水。
五、渠道、桥涵闸等水利工程管理
1、原则:谁收益、谁管理。
落实专人进行经常性的管护,做到定人员、定责任、定报酬、定奖惩。
2、开发区各村对水利工程要有专人负责,经常进行维修,保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3、开发区各村对水利工程要制定本村管理办法,合理使用水利设施。
4、任何人不得损坏工程设施和设备,违者按损坏程度加倍赔款。
5、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和占用水利工程,违者以破坏水利工程论处。
6、要及时清理水利工程一些污泥、杂物等,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畅通。
六、机耕路管理
1、管护标准:路面平整、路沿石、砖完好平直,无杂草,无杂物,保持畅通,路碑、标志保持完好无损,清洁卫生。
2、禁止在道路上倾倒废土、作物茬、垃圾及设障等影响道路通行的行为,任何时候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3、禁止道路上有载重量大及有损道路的车辆的行驶。
4、对道路要进行全年经常性的养护,确保农业机械能及时作业。
七、防护林管理制度
1、管护标准:做到定期修剪,适时浇水,缺苗补栽,跌到扶正,当年成活率和三年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2、原则:谁收益、谁栽树、谁管理。
3、开发区各村要制定本村林木管理制度,有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4、各村要与组、户签订管理办法,责任落实到人。
5、要适时做好浇水、除草等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未成活的树木要及时补栽。
6、凡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坏、丢失、死亡的,受益户应按标准及时进行补栽。
7、严格禁止人为破坏林木,对无故损坏树木者,每棵罚款20元,并按标准进行补栽。
8、开发区规划的树木不得随意移栽和调换。
XXXX年XX月X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