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精)
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方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ODS2(5um,2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溶液(37∶63),检测波长为276nm,流速0.8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
结果:三批次阿司匹林肠溶片供试品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 99.2%、101.8%、99.0%;阿司匹林在20μg/ml~150μg /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2.7%,RSD=0.96%。
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准确度良好,可用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阿司匹林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牙痛、肌肉痛及神经痛等慢性疼痛,急、慢性风湿病及类风湿病等,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常用药物。
现在的研究发现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也可用于预防恶性肿瘤,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
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有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操作简单,快速方便,回收率高,可用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控制。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依利特 P23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UV230+紫外可见检测器;手动进样器;超声仪(型号 KQ5200E,功率 200W,频率 40KHz);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0.0001g)。
1.2 试药:阿司匹林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70316);阿司匹林肠溶片(A公司,批号:170512;B公司,批号:170705;C公司,批号:170603),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

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1.复习并掌握比色法检查阿司匹林片剂中游离水杨酸的实验原理。
2.复习并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含量的实验原理。
3.掌握水杨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一)鉴别(三氯化铁反应)阿司匹林为水杨酸酯类药物,加热水解后产生水杨酸,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适宜pH为4.0~6.0),会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的铁配位化合物。
(二)检查——游离水杨酸阿司匹林为水杨酸酯,不能直接与高铁盐作用,而其杂质游离水杨酸含酚羟基,可与高铁盐反应显紫堇色,因此,将适量阿司匹林供试品溶液与一定量水杨酸对照品溶液生成的色泽对比,即可控制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含量。
(三)含量测定——两步滴定法片剂中除了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稳定剂外,制剂工艺过程中又可能有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产生,因此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而采用先中和供试品共存的酸,再将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测定的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为中和:COOHOO CH3+NaOHCOONaOOCH3+H2O第二步为水解与测定+NaOH COONaOH+CH3COONaCOONaOOCH3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剩余)三、仪器及试药电热恒温干燥箱,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托盘天平(精度0.01g),称量瓶,称量纸,药匙,量筒(10ml、50m1、100m1),电炉,研钵,烧杯(25m1),胶头滴管,容量瓶(100 m1),玻璃漏斗,滤纸,纳氏比色管(50m1),锥形瓶(250m1),酸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水浴锅,温度计,阿司匹林肠溶片,纯化水,乙醇(分析纯),水杨酸(分析纯),酒石酸(分析纯),中性乙醇(分析纯),三氯化铁(分析纯),盐酸(分析纯),硫酸铁铵(分析纯),酚酞(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硫酸(分析纯),无水碳酸钠(基准试剂),甲基红(分析纯),溴甲酚绿(分析纯)四、实验内容与方法(一)鉴别(三氯化铁反应)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

spec试catj蛳PN埘ulgmed by sDA。Vd 10(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第七册)[S].2002:7A
99.4%.为.5%.计算平均回收率为99.4%。
HPLC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刘刚,王海涛,赵淼.姜韧,谭生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药学部,北京100101) 双黄连日服液由黄芩、金银花和连翘提取加工 制成,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绿原酸、黄芩苷和连 翘苷含量。其中,绿原酸测定采用甲醇-水・冰醋酸 (20:80:1)做流动相,黄芩苷测定采用甲醇-水-冰 醋酸(50:50:1)做流动相。金银花和黄芩制剂中 的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报道有u…,双黄 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未 见报道。本文研究建立了线性梯度洗脱高效液相 色谱法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 含量的方法。
容液组成与色谱流动相相近,防止样品在迸样流动
相析出沉淀物,保护色谱系统。
参考文献
f1]chP(2005).vol If中国药典2005年版.~部)(s】2005:
174.
[2】Hu Y x.YANGxM,wANc z,d以Dd啪nin砒ioll ofcaTben- ddn硼d tlli丑bend日zde in佃II咖∞b,帅Hd-pII蛳rnidro嘣协蛇一
mL
高效液相色谱仪(A西lentl200系列):C13llA 四元色谱泵,G1329A自动进样器,G1315B二极管 阵列检测器,G2170BA色谱工作站,G1316A柱温箱 和G1379B在线脱气机。绿原酸对照品(批号: 110753.200413)和黄芩苷对照品(批号110715・ 200514)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双黄连口
测定阿司匹林药片的含量-分光度法

测定阿司匹林药片的含量-分光光度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应用可见分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药片的方法。
2.熟练掌握722(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3.掌握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由水杨酸合成的白色晶体化合物,CH 3COOC 6H 4C00H ,常以片剂的方式用于减轻疼痛,退烧及消炎。
阿司匹林主要成分为乙酰水杨酸,其中酯基在碱性中可与羟胺反应生成羟肟酸,后者在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镁形成红色的羟肟酸铁,此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 。
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符合Lambert-Beer 定律。
可采取标准曲线法求出阿司匹林药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标准对照法:在相同测定条件下,可分别测出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代入公式:A 标准=abc 标准 A 待测=abc 待测将两式相除可求得待测溶液的浓度:A 标准A 待测=c 标准c 待测c 待测=A 待测A 标准×c 标准标准曲线法:同时测定一系列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成标准曲线(或称工作曲线),在同等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后,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该吸光度所对应的溶液浓度。
为提高测定灵敏度,通常选取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作为测定的入射光。
通过测定待测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A ,以吸光度A 为纵坐标,波长λ为横坐标,可得吸收光谱图,从图中可找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三、【仪器材料和试剂】仪器:722(721)型分光度计,容量瓶(25ml ×5),吸量管(1ml ×5,2ml ),比色管(25ml ×6),滴管,洗瓶,烧杯(200ml 、100ml ),分析天平材料与试剂:2mol ·L -1NaOH ,4mol ·L -1HCl ,10%FeCl 3,0.5g ·L -1乙酰水杨酸乙醇溶液,7%盐酸羟胺乙醇液,阿司匹林样品液四、【实验步骤】取适量阿司匹林药片称重,制成样品溶液,按表1-1所示,分别取0.5mg ·ml -1乙酸水杨酸乙醇液0.00ml ﹑0.50ml 、1.00ml 、1.50ml 、2.00ml 和阿司匹林样品溶液1.00ml 置于25ml 容量瓶中 ↓各加入7%盐酸羟胺乙醇液1.00ml ,2 mol ·L -1NaOH 1.00ml ,静置三分钟↓加入4mol ·L -1HCl 和10%FeCl 3各1.00ml↓加水至刻度线处,摇匀↓放置十分钟后备用↓取表1-1中4号溶液,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选择波长400~560范围内,意试剂空白组作为参比溶液,每隔20nm ,测定一次吸光度,每次改变波长测定均需要用空白溶液调零,并在最大吸光度A 附近±20nm 每隔5nm 测定一次溶液的吸光度,将数据记录在表1-3↓选择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参考文献:λmax=510nm ),以空白溶液为参比,分别测定表1-1中2~6号溶液的吸光度。
阿司匹林的纯度检测及含量测定

消耗NaOH液 阿司匹林重量 阿司匹林含量计算(列出式子) 体积(ml) (g) 24.10 0.3958 舍去 21.65 0.4018
阿司匹林含量(%) 108.8% 96.32% 96.82%
21.80 0.4025 ------平均值 21.725----- 0.4022-------------- -------2016年12月3日
------------------
96.57%
注意事项
1.因阿司匹林在水中溶解度小,且 用氢氧化钠 滴定液 滴定时易水解,而阿司匹林在乙醇中溶解度大,故以 乙醇为溶剂。 2.为防止阿司匹林酯键在滴定过程中局部氢氧化钠过 浓而水解,应在不断振摇下快速滴定。 3.滴定终点后, 反应液在放置过程中,因乙酰水杨酸 逐渐水解,粉红色逐渐褪去,要注意判断终点。 4. 氢氧化钠的浓度计算不能把体积和称样量取平均值 2016年12月3日 再代入公式。阿司匹林含量计算也不能这样。
2016年12月3日
阿司匹林中游 离水杨酸检查 样品溶液与对 照品溶液比较 (要写明是否 合格)
不合格
2. 阿司匹林澄清度检查(要写明是否合格)
不 合 格
3.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时滴定的正确姿 势及终点颜色
样1
消耗NaOH液体 邻苯二甲酸氢钾 积(ml) 重量(g) 16.65 0.2677
4.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约0.4g,加中性乙醇20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滴定(滴定速度先快后慢,防止阿司 匹林水解,约消耗20ml以上)。平行测三次。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 C9H8O4 拍照(滴定的装置、姿势、终点颜色)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

QS NO 2012002 实验报告专业:工业检验与分析课程:药物分析班级:10 化检301 班姓名:陈素娟学号:201090130110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实验一: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的测定(两步滴定法)实验目的:1、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原理。
2、掌握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测定操作和计算。
实验原理:根据阿司匹林结构中含有酯键和羧基,阿司匹林中存在有其他酸类物质(制片时加入的稳定剂枸橼酸或者酒石酸;阿司匹林水解产生的水杨酸和醋酸),先用氢氧化钠滴定液将阿司匹林的羧基及其他酸类物质的羧基完全中和,再用返滴定法定量,加入过量定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再用硫酸滴定液返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以求出阿司匹林的含量。
第一步中和:杂酸(酒石酸、枸橼酸、水杨酸、醋酸)+氢氧化钠→盐第二步水解:乙酰水杨酸钠+氢氧化钠(过量)反应硫酸+氢氧化钠(剩余)反应实验仪器及试剂:试剂: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0.1mol/L):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5.6ml,加新沸过的冷水使之成1000ml。
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0.05mol/L):取硫酸3.0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3、中性乙醇(无水乙醇)。
4、酚酞指示剂: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之溶解,既得。
5、阿司匹林片剂。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4个实验步骤:取本品10片,称重,研细,用中性乙醇70ml,分数次研磨,并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充分振摇,再用水适量洗涤研钵数次,洗涤合并于100ml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精密量取滤液10ml至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20ml 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至溶液显粉红色,在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40ml,置水浴锅上加热15min并非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校正。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

标示量%
每片含量 标示量
100%
供测试得品量标重(示(g)量g)( 平g /均片片)重(g)100%
剩余滴定法
T(V0 V)F 平均片重
标示量%
ms 标示量
100%
优点:
(1)消除了酸性杂质的干扰 (2)消除了酯键水解的干扰
片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阿司匹林标示量%
=
(V0
V) W
FTD 标示量
不用于含量计算
酒石酸 枸橼酸 水杨酸 醋酸
+NaOH →
COOH OCOCH3
+NaOH
酒石酸钠 枸橼酸钠 水杨酸钠 醋酸钠
COONa OCOCH3
+H2O
第二步 水解后剩余滴定
定量过量
COONa
COONa
OCOCH3
OH
主
+NaOH
CH3COONa
试
验 2NaOH 剩余 H2SO4 Na2SO4 H2O
W
100%
五、思考题
滴定过程中,如何防止阿司匹林水解? 如何配置中性乙醇?为什么要用中性乙醇?如
果用乙醇对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阿司匹林片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测定阿司匹林的
含量?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三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熟悉称量、滴定、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
酸碱滴定法
原料: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水解产物:水杨酸和醋酸 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
阿司匹林片剂
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中和 第二步:水解和测定
第一步 中和
加10mlNaOH滴定液 酚酞指示剂3滴 水浴加热15min,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

西 北 药 学 杂 志 2009年 12月 第 24卷 第 6期
443
于 50 mL量 瓶 中 ,加无 水 乙醇 适量 超 声 使溶 解 ,加 无 水 乙醇至刻 度 ,摇 匀 ,滤 过 ,取 续 滤 液 作 为 供 试 品 溶 液 。另按 同法 配制 空 白辅 料 溶 液 ,取 2种 溶 液 各 2O 肚L注入 液相 色谱仪 ,记 录色谱 图 ,结果 阿 司匹林 的 出 峰保 留时 间约为 3.8 min,而 空 白辅 料 与样 品峰 能 基 线 分离 ,不 干扰 。空 白辅 料 的色 谱 吸 收 峰 很 小 ,且 出 峰时 间晚 ,基 本不 干扰 本 品阿 司匹林 的检 查 。 2.5 系统 适 用 性 实验 取 阿 司 匹 林 肠 溶 片 (批 号 20070501)细 粉适 量 (约 相 当于 阿 司 匹林 20 mg),置 于 50 mL量瓶 中 ,加无水 乙醇适 量 超声 使 溶 解 ,加 无 水 乙醇 至刻 度 ,摇 匀 ,过 滤 ,取 续 滤 液 作 为 供 试 品 溶 液 。取 10 L溶 液注入液 相色谱仪 ,记 录色 谱 图 ,结 果 阿 司匹林 峰保 留时 间约为 3.8 min,理论板数 为 1 566。 2.6 准确度 实验 (以 回收 率表 示) 精 密 称 取 阿 司匹林 对 照 品 ,按 照 阿 司 匹 林 肠 溶 片 编 号 ,编 号 1 (80 ),编号 2(100 ),编 号 3(120 )的量 分别 加入 处方 量 的空 白颗粒 ,混 合 均 匀 ,制 成 3种 不 同 的模 拟 样 品 ,用 无 水 乙醇 溶解 并 定 容 成 50.0 mL溶 液 作 为 供试 品溶 液 。另精密 称 取阿 司 匹林 对 照 品适 量 ,同法 配 制 ,作 为对 照品溶 液 。各取 10 L上 述溶 液注 入液 相色 谱仪 ,记 录色谱 图 ,结 果见 表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双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整个实验过程中树立“量”的概念,严格实验操作,巩固容量分析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除了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稳定剂外,制剂工艺过程中又可能有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产生,因此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而采用先中和供试品共存的酸,再将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测定的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为中和:阿司匹林自阿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剂显中性)中溶解,加酚酞指示液后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
此时,中和了存在的游离酸(水杨酸、酒石酸、枸橼酸、醋酸),同时阿司匹林成为钠盐。
+ NaOH
3+ H2O 3
第二步为水解与测定:在中和后的供试品溶液中准确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置水浴上加热使阿司匹林结构中的酯键充分水解,生成水杨酸钠和醋酸钠,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
由于氢氧化钠在受热时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酸回滴时会影响测定结果,所以在测定时需同时做空白试验,以对结果进行校正。
+ NaOH
3COONa + CH3COONa OH
2NaOH+H2SO Na 2SO 4+2H2O
(剩余)
三、仪器及试液
1. 仪器
研钵;分析天平;100mL 容量瓶;250mL 锥形瓶等。
2. 样品及试液
阿司匹林肠溶片;酚酞指示液;无水乙醇;氢氧化钠滴定液(0.10mol/L;硫酸滴定液(0.05mol/L。
四、实验步骤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标示量为0.3g 的本品l0片,以研钵研细,用中性乙醇70mL 分数次溶解,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充分振摇,再用蒸馏水适量洗涤研钵数次,洗液合并于100mL 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留滤液备用。
2. 供试品溶液的中和
精密量取滤液10.00mL (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 ),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剂显中性)20ml ,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至溶液显粉红色。
3. 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再向上述溶液中,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0.10mol/L)40mL ,置水浴上加热15min ,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l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10mol/L)相当于18.02mg 的C 9H 804。
本品含阿司匹林(C9H 804 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五、注意事项:
1. 中和滴定速度稍快,注意旋摇,防止局部过浓
2. 本实验中,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3. 阿司匹林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易溶,故选用乙醇为溶剂,且乙醇可抑制阿司匹林的水解。
六、思考题
1. 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时应如何制供试品溶液?
2. 为什么阿司匹林制剂不可以用直接滴定法来测定其含量?
3. 测定过程中加入乙醇的目的何在?
4. 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第一次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时,哪些基团被中和?再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0.10mol/L)40mL ,并加热15min 的作用是什么?加热15min 后,为什么要求迅速放冷至室温?
5. 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时为什么要做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可否是未知?可否不是0.10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