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仁县交乐汉墓群
贵州兴仁县交乐墓群

贵州兴仁县交乐墓群————————————————————————————————作者:————————————————————————————————日期:贵州兴仁县交乐汉墓群交乐汉墓群交乐汉墓群,位于县城西南雨樟镇交乐村,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多达成100余座。
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
2号墓为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
1、4号为砖室“凸”字形墓。
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
被盗的5座墓,发掘出土文物有: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及摇钱树座等。
另还有五铢钱、货泉、添盘、银器、琥珀、狮饰、烧料耳当、小骨铜串珠、玉牌等。
墓葬大约在东汉和帝(89-105)前后,晚至桓帝(147-167)、灵帝(168-189)时期,1985年州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初,公安机关破获交乐乡龙树脚汉墓被盗案,文物管理部门对10号、14号等4座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此墓系夫妇葬墓,被盗窃的系男室,女室完好,发掘出文物45种近百件。
其中14号多室墓,是目前贵州所发掘的汉墓中最大的一座。
被有关人士称之为“全国少见,贵州仅有的汉墓葬”。
在10号墓出土“巨王千万印”一枚,在第二批发掘的墓中,在位于交乐村西南约1公里处,有直径约20米的封土堆,墓室坐西向东,南北轴线长12.8米,东西轴线长8.75米,分南北两个墓室,每室由墓道、室、耳室及两个后室组成,并列对称,除前室为穹隆顶外,余均为巷,砖室结构,地面以砖石铺成人字形花纹,砖纹为棱形纹。
墓穴发现盗洞,室内原陪葬器物基本盗空,在北室道内发现残损铜车马一具,前室出土青铜陶器若干件,耳室内发现“巴郡守丞”鎏金铜印一枚。
此次发掘,历时一月,共清理东汉中晚期墓12座。
时至今日,交乐汉墓群出土的主要文物有:铜车马、连枝灯、抚琴俑、巴郡守丞印、巨王千万印、带盖刻花铜奁、铜俑、五铢钱纹铜碗、摇钱树、刻花铜瓶、铜甑、陶灶、水池田园模型、陶摇钱树座等。
贵州导游基础知识第11章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业

[单选题]1.黔西(江南博哥)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年。
A.1949B.1956C.1978D.1982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1949年,黔西南和平解放;1982年,中央正式设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单选题]2.下列属于黔西南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是()。
A.安龙招堤风景名胜区B.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C.贞丰三岔河风景名胜区D.鲁布革风景名胜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CD三项,安龙招堤风景名胜区、贞丰三岔河风景名胜区和鲁布革风景名胜区均属于贵州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单选题]3.中国长江以南出土制品件数和种类最多的古文化遗址是()。
A.赫章可乐遗址B.盘县大洞遗址C.交乐汉墓群D.黔西观音洞遗址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项,赫章可乐遗址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城西,被誉为“贵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
B项,盘县大洞遗址位于盘县城区东南,是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
C项,交乐汉墓群位于兴仁县城西南雨樟镇交乐村,墓地中的文物分布相对集中,是一个规模壮观的汉墓群。
D项,黔西观音洞遗址位于黔西县沙井乡观音洞村,是我国长江以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也是长江以南出土制品件数、种类最多的古文化遗址。
[单选题]4.被称为西南一绝的漂流旅游是指()。
A.水春河漂流B.马岭河峡谷漂流C.格凸河漂流D.乌江漂流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马岭河峡谷位于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东北,是地壳运动与水流侵蚀下形成的一条狭窄地缝。
马岭河峡谷漂流为西南一绝,现已开放的漂流线长达12公里,在这条漂流线上,共经历18个滩、20个湾、30个潭,可谓峰回路转,步移景迁,可观赏的两岸“壁画”达30余万平方米,与流水、瀑布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单选题]5.“峰内有谷,谷内有峰;峰里有田,田里有峰;峰下有寨,寨里有峰”,这句话描绘的是()的景色。
A.兴义万峰林B.兴义泥凼石林C.贞丰竹林堡石林D.福泉仙桥石林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兴义万峰林位于兴义城南方向,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誉为“天下奇观”。
从遗物遗存看黔西南古代社会变迁「在深度穿越中涨姿势!」

从遗物遗存看黔西南古代社会变迁「在深度穿越中涨姿势!」2016-09-20崔利军黔西南社科2016年第17期A版绪论:黔西南地处北纬24°40′至26°20′珠江水系上游约16000平方公里的南、北盘江流域,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历史上属夜郎古国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六盘水市盘县特区,素有“三省通衢”、“滇黔锁钥”和“西南屏障”之称。
境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同、彝、仡佬、瑶、黎等35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黔西南历史文化厚重,有不可移动文物1248处(已登记)、文物保护单位54处,文物藏品(含化石)18834件(套)。
其中:一级文物62件(套)、二级114件(套)、三级277件(套)。
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的遗物、遗存为揭示黔西南古代社会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
黔西南古代社会研究,尤其是明清以前社会研究,因史料阙如、“文献不足征”之故,常使研究者难于着手,该方面研讨性文章亦屈指可数。
就省内外研究状况言之,初步统计有七篇:上述论文均采用了考古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两重证据法”,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黔西南古代社会研究,然仅着眼于点或局部,未从宏观上把握黔西南社会发展演变过程。
部分文章还存在脱离当时客观历史环境,表述不准、主观臆断诸多问题。
如:《交乐汉墓出土文物赏析》一文中,“巴郡守丞”释读为“小巴郡”之“郡守佐贰”(案:郡守佐贰为郡尉、郡监,秩禄“比二千石”;郡丞分为郡守丞、郡尉丞,系郡属吏,秩禄“六百石”);《走进夜郎》释读“老鹰岩”驿道为秦汉“五尺道”组成部分(案:“老鹰岩”为清代新辟驿站)等等。
本课题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采取田野调查法和汪宁生先生考古实物、普通古籍、民族史料结合的“三重证据法”,利用图书馆、博物馆、计算机远程服务体系与各类工具书,搜寻查找相关实物及资料,把黔西南古代社会划分为史前文化时期、三代至西汉初期、两汉时期、三国魏晋至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包括社会组织、经济状况、民风民俗、民族融合等方面内容。
21兴仁县交乐汉墓群35

兴 仁 概 况
兴 仁 古 建 筑
古 楼
兴 仁 环 境 优 美
兴 仁
美丽
兴仁县汉墓群出处
境 内
兴仁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自然环境
兴仁县交乐汉墓群
在北室道内 发现 残损铜车马 一具
出 土 文 物 众 多 请 欣 赏
铜车马
铜 钱 树
尚 方 七 孔 镜
陶 器
陶 俑
有 价 值 的 文 物
陶
壶
抚 琴 俑
抚 琴 奏 乐 俑
铜 马 车
马 车
考 古 人 员 正 在 挖 掘 文 物
墓穴 发现 盗洞, 室内 原陪 葬器 物基 本盗 空, 在北 室道 内发 现残 损铜 车马 一具
汉 代 的 酒 文 化 有 极 大 的 价 值
墓 中
出土的文物及尸体
兴 仁 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 南 地 区 的 屏 障
交 通 重 要 也 古 西 道 要 是 南 的 时 地 候 区
战 略 位 置
很 重 要
巴 郡 守 丞 印
兴 仁 之 窗
据考古专家考证,交乐曾是 东汉时期郡守住地。
出 土 铜 剑 鞘
兴仁县交乐汉墓群
目 录
一
墓群概况 墓群朝代
二
三
出土文物
研究价值
四
交乐汉墓群,位于兴仁县城西南 雨樟镇交乐村,据有关专家初步 考证,多达成100余座。贵州省博 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 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 冢三类。
东 汉 灵 帝
墓
群
出
土 文
物
墓穴发现盗洞,室内原 陪葬器物基本盗空,前 室出土青铜陶器若干件, 耳室内发现“巴郡守丞” 鎏金铜印一枚。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行政区划网最近更新:2010-12-30 16:18:23 文字大小:大中小邮编:562400 代码:522300 区号:0859 拼音:Qiánxīnán Bùyīzú Miáozú Zìzhìzhōu 英译:Qianxinan Buye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连,西与云南省为邻。
总面积16804平方千米。
总人口316.02万人(2007年末),有布依、苗、汉、回、彝、瑶、仡佬等民族。
辖1个县级市、7个县,即兴义、普安、晴隆、兴仁、贞丰、安龙、册亨、望谟8个县、市。
州政府驻兴义市遵义路。
地处黔西南山原丘陵地带,西北高东南低。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17.5℃,1月均温5℃,7月均温25℃,年降水量1250毫米。
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红水河、南盘江、北盘江。
水力资源丰富,有天生桥、鲁布革、平班、大田河等电站。
矿产有煤、铁、铅锌、金、汞、锑、钼。
南昆铁路、324国道以及309、212、205等省道过境,建有兴义机场。
北盘江、红水河顺流而下,直达珠江口,是贵州连接南海的重要内河航道。
名胜古迹有马岭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行政区划网最近更新:2010-12-30 16:20:29 文字大小:大中小邮编:562400 代码:522301 区号:0859 拼音:Xīngyì Shì 英译:Xingyi City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经140°32′-150°11′,北纬24°38′-25°23′,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东与安龙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隆林两县隔江相望,西与云南省罗平、富源两县毗邻,北与兴仁县、普安县和盘县连接。
贵州省黔西南兴仁县祥细简介

贵州省黔西南兴仁县祥细简介…概况‟兴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
东经一百零四度五+四分至一百零五度三+四分,北纬二+五度十六分至二+五度四十八分。
东邻贞丰县,西接普安县,南抵兴义县、安龙县,北靠晴隆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清雍正五年七月升南笼厅为府,新城县丛属之;宣统二年五月,新城设自治公所。
民国元年九月与普安县平分辖区,另拨晴隆、兴义、安龙部分插花地,设新城县,并改名为兴仁县,一九三五至一九四九年曾设专署于县城,名兴仁专署,解放初期沿用此名。
一九五0 年至一九五二年为兴仁专署,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五年属兴义专署,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一年改属安顺专署,一九六五年复为兴义专区所辖。
一九八一年九月兴义地区改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为自治州所辖八县之一,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全县总面积一千七百八+五平方公里。
共辖六个区、一个区级镇、三十八个乡、二个民族乡、二个乡级镇,人口总数约三+三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三+一万人。
有汉、布依、苗、回、彝、伦佬、壮等民族。
汉族占百分之七十八点三,少数民族占十一点七。
【自然条件‟本县地势西高东低,县境最高处为山道沟大坡,海拔二千零一+四米,最低处为北盘江乡出县界处,海拔四百六+米,县城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
从地貌成因类型来看,有溶蚀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境内碳酸盐类岩层出露面积较大,占全县面积的百分之六+七点六,非碳酸盐类岩层只占百分之三+二点四。
故以岩溶地貌占优势。
从地貌形态来看,有山地、丘陵和河谷盆地,其中以以中山山地分布面积较大,大体分布在兴仁岩溶盆地中心的县境周围地区,海拔一般一千四百至一千六百米,西部与普安县交界处海拔一千七百至一千八百余米,河流切割较深,相对高度三百至四百米,具有山高谷深特点,砂页岩山地性软。
风化较快,水土流失严重。
低中山和低山山地分布在县境东北北盘江沿岸地带。
由于河流强烈下切,谷坡陡峭,河流阶地发育不明显。
中部的兴仁城关,东部的巴岭和南部的雨樟等地为丘陵和河谷盆地分布区,海拔一千二百至一千四百米,地势开阔,水源条件好,是本县主要的粮油农作区。
黔西南州

基本州情索引号:QXN20120802-053134 发布时间:2012/8/2 11:08:21 作者:不详来源:不详点击:7687 【字体:大中小】【打印内容】[概况]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贵州省西南隅、云贵高原东南端。
现辖兴义市、兴仁县、安龙县、贞丰县、普安县、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和顶效开发区。
全州国土面积16804平方公里。
截至2010年底,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全州总人口339.81万人。
州境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同、彝、仡佬、瑶、黎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2.47%,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州。
[建制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设立贵州省兴仁专署,辖兴仁、兴义、普安、晴隆、关岭、盘县、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等10个县,专署驻兴仁县城。
1952年1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兴仁专署为兴义专署,专署移驻兴义县城。
1956年4月13日设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册亨、望谟、贞丰等4县划归黔南州。
1956年7月18日,撤销兴义专署,所辖兴义、兴仁、盘县、普安、关岭、晴隆等6个县划归安顺专署。
1965年8月17日恢复兴义专署,辖兴义、兴仁、盘县、普安、晴隆、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等9个县,专署驻兴义县城。
1965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枇准,撤销贞丰、望谟、安龙、册亨县,分别成立贞丰、望谟、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册亨布依族自治县。
1971年1月1日,盘县改为特区,归六盘水市。
1981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义地区,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行政区划未变更。
同时撤销贞丰、望谟、安龙、册亨4个自治县,设贞丰、望谟、安龙、册亨4个县。
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州府驻兴义县城。
1987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义县,建立兴义市。
[土地面积]全州土地面积1680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7%,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排列第26位。
30兴仁交乐汉墓群

出土文物展示
带盖提梁铜壶
1
摇钱树
2
铜车马
34
交乐汉墓 POW
持琴陶俑
带盖提梁铜壶
部侧提环角壶 之圆梁,形带 间钮,环高盖 饰环两套圈, 弦套端活足盘 纹铸龙链。口 九。首,两、 道颈含上肩鼓 。 与环连铺腹
腹与璜首, 下盖形衔八
2020/1/20
2020/1/20
摇钱树
绕段主上小竹盖带唇奴直径
北孝巾中的帝封位刘
冢灵起平皇的解皇宏
头皇义元后堂渡帝(
156 189 168 —189
167 )
184 22
村帝。年窦侄亭(
附 近 。
。 葬 于 文 陵 。 文 陵 在 洛 阳 西
六 年 卒 。 在 位 年 , 谥 号 为
( ) 爆 发 了 张 角 领 导 的 黄
妙 立 为 皇 帝 ( 因 桓 帝 无 子 。
厘 米 ; 朝 内 的 四 条 龙 脚 上 铸 一 玄 武 ,
铜车马
高结头蛇匐于只
超构上身;地曲
的严举缠龟;颈
工谨。绕蛇羚俯
艺,整龟两羊首
水浑座颈头抬,
平然雕、相头猴
。一塑尾向竖双
体,各,耳手
,造一作,捧
表型周爬曲桃
现生,行腿蹲
2020/1/20
出动龟状匍座
2020/1/20
持琴陶俑
• 持琴陶俑,高34厘米,为空心立 塑。左肩及头巾略残,俑双膝并 拢跪坐于地。头戴平头巾帻,风 眼蚕眉,隆鼻大嘴,唇留短须, 嘴角微翘,面露微笑作倾听状; 身穿宽袖长袍,内衣为圆领衫。 上身向右面前倾,身前双膝上置 一古琴,琴长35厘米,琴身左斜 一端着地,另一端放于右膝上边 。两手袍袖上卷绾于肘上,右臂 内弯,左臂前伸,用手掌、小指 、无名指及中指触琴面,食指、 拇指指面相对,正在拨动琴弦, 俑面带微笑,似正沉迷于幽雅的 琴声韵律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兴仁县交乐汉墓群交乐汉墓群交乐汉墓群,位于县城西南雨樟镇交乐村,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多达成100余座。
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
2号墓为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
1、4号为砖室“凸”字形墓。
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
被盗的5座墓,发掘出土文物有: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及摇钱树座等。
另还有五铢钱、货泉、添盘、银器、琥珀、狮饰、烧料耳当、小骨铜串珠、玉牌等。
墓葬大约在东汉和帝(89-105)前后,晚至桓帝(147-167)、灵帝(168-189)时期,1985年州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初,公安机关破获交乐乡龙树脚汉墓被盗案,文物管理部门对10号、14号等4座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此墓系夫妇葬墓,被盗窃的系男室,女室完好,发掘出文物45种近百件。
其中14号多室墓,是目前贵州所发掘的汉墓中最大的一座。
被有关人士称之为“全国少见,贵州仅有的汉墓葬”。
在10号墓出土“巨王千万印”一枚,在第二批发掘的墓中,在位于交乐村西南约1公里处,有直径约20米的封土堆,墓室坐西向东,南北轴线长12.8米,东西轴线长8.75米,分南北两个墓室,每室由墓道、室、耳室及两个后室组成,并列对称,除前室为穹隆顶外,余均为巷,砖室结构,地面以砖石铺成人字形花纹,砖纹为棱形纹。
墓穴发现盗洞,室内原陪葬器物基本盗空,在北室道内发现残损铜车马一具,前室出土青铜陶器若干件,耳室内发现“巴郡守丞”鎏金铜印一枚。
此次发掘,历时一月,共清理东汉中晚期墓12座。
时至今日,交乐汉墓群出土的主要文物有:铜车马、连枝灯、抚琴俑、巴郡守丞印、巨王千万印、带盖刻花铜奁、铜俑、五铢钱纹铜碗、摇钱树、刻花铜瓶、铜甑、陶灶、水池田园模型、陶摇钱树座等。
交乐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目前贵州5件汉墓出土1级文物中,就有3件是从交乐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它们是抚琴俑、铜车马、连枝灯。
交乐汉墓群交乐汉墓群属东汉中晚期墓群,位于兴仁县城西南20公里处。
汉墓主要分布于交乐村的祭山坡、关山、松林坡、黄泥堡以及长箐村的鲍家屯、云南寨、龙树脚、五里岗的土丘或台地上。
1975年贵州省博物馆在松林坡发掘了5座汉墓,1987年公安机关破获龙树脚汉墓被盗案后,省、州、县各级文物工作者为了抢救文物,发掘了13座汉墓。
交乐汉墓群- 墓群概况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
2号墓为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
1、4号为交乐汉墓群砖室“凸”字形墓。
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
被盗的5座墓,发掘出土文物有: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及摇钱树座等。
另还有五铢钱、货泉、添盘、银器、琥珀、狮饰、烧料耳当、小骨铜串珠、玉牌等。
墓葬大约在东汉和帝(89-105)前后,晚至桓帝(147-167)、灵帝(168-189)时期,1985年州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交乐汉墓群交乐汉墓群,位于县城西南雨樟镇交乐村,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多达成100余座。
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
2号墓为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
1、4号为砖室“凸”字形墓。
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
被盗的5座墓,发掘出土文物有: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及摇钱树座等。
另还有五铢钱、货泉、添盘、银器、琥珀、狮饰、烧料耳当、小骨铜串珠、玉牌等。
墓葬大约在东汉和帝(89-105)前后,晚至桓帝(147-167)、灵帝(168-189)时期,1985年州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初,公安机关破获交乐乡龙树脚汉墓被盗案,文物管理部门对10号、14号等4座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此墓系夫妇葬墓,被盗窃的系男室,女室完好,发掘出文物45种近百件。
其中14号多室墓,是目前贵州所发掘的汉墓中最大的一座。
被有关人士称之为“全国少见,贵州仅有的汉墓葬”。
在10号墓出土“巨王千万印”一枚,在第二批发掘的墓中,在位于交乐村西南约1公里处,有直径约20米的封土堆,墓室坐西向东,南北轴线长12.8米,东西轴线长8.75米,分南北两个墓室,每室由墓道、室、耳室及两个后室组成,并列对称,除前室为穹隆顶外,余均为巷,砖室结构,地面以砖石铺成人字形花纹,砖纹为棱形纹。
墓穴发现盗洞,室内原陪葬器物基本盗空,在北室道内发现残损铜车马一具,前室出土青铜陶器若干件,耳室内发现“巴郡守丞”鎏金铜印一枚。
此次发掘,历时一月,共清理东汉中晚期墓12座。
时至今日,交乐汉墓群出土的主要文物有:铜车马、连枝灯、抚琴俑、巴郡守丞印、巨王千万印、带盖刻花铜奁、铜俑、五铢钱纹铜碗、摇钱树、刻花铜瓶、铜甑、陶灶、水池田园模型、陶摇钱树座等。
交乐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目前贵州5件汉墓出土1级文物中,就有3件是从交乐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它们是抚琴俑、铜车马、连枝灯。
交乐汉墓群交乐汉墓群属东汉中晚期墓群,位于兴仁县城西南20公里处。
汉墓主要分布于交乐村的祭山坡、关山、松林坡、黄泥堡以及长箐村的鲍家屯、云南寨、龙树脚、五里岗的土丘或台地上。
1975年贵州省博物馆在松林坡发掘了5座汉墓,1987年公安机关破获龙树脚汉墓被盗案后,省、州、县各级文物工作者为了抢救文物,发掘了13座汉墓。
交乐汉墓群- 墓群概况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
2号墓为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
1、4号为交乐汉墓群砖室“凸”字形墓。
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
被盗的5座墓,发掘出土文物有: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及摇钱树座等。
另还有五铢钱、货泉、添盘、银器、琥珀、狮饰、烧料耳当、小骨铜串珠、玉牌等。
墓葬大约在东汉和帝(89-105)前后,晚至桓帝(147-167)、灵帝(168-189)时期,1985年州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初,公安机关破获交乐乡龙树脚汉墓被盗案,文物管理部门对10号、14号等4座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此墓系夫妇葬墓,被盗窃的系男室,女室完好,发掘出文物45种近百件。
其中14号多室墓,是目前贵州所发掘的汉墓中最大的一座。
被有关人士称之为“全国少见,贵州仅有的汉墓葬”。
在10号墓出土“巨王千万印”一枚,在第二批发掘的墓中,在位于交乐村西南约1公里处,有直径约20米的封土堆,墓室座西向东,南北轴线长12.8米,东西轴线长8.75米,分南北两个墓室,每室由墓道、室、耳室及两个后室组成,并列对称,除前室为穹隆顶外,余均为巷,砖室结构,地面以砖石铺成人字形花纹,砖纹为棱形纹。
墓穴发现盗洞,室内原陪葬器物基本盗空,在北室道内发现残损铜车马一具,前室出土青铜陶器若干件,耳室内发现“巴郡守丞”鎏金铜印一枚。
此次发掘,历时一月,共清理东汉中晚期墓12座。
带盖提梁铜壶交乐6号汉墓出土的铜车马,是贵州省出土的车马中最大的一套。
车马均为青铜器,马通高116厘米,长85厘米。
马系分段铸造后组装套合而成,分头、耳、颈、身、腿等共11个部件,尾不存。
铜马体形雄健,肌肉饱满,昂首挺胸,怒目奋鬃,两耳竖立,张口露齿作嘶鸣状。
其体态造型夸张合度,动感强烈,形象逼真。
此车马与甘肃省武威县雷台山汉墓出土的斧车极其相似,但规模比之要大得多。
除此之外,还在其他墓葬中发现过两套,但只余下残缺的马蹄、车轮和驾车铜俑等部件。
6号墓出土的持琴陶俑,高34厘米,为空心立塑。
左肩及头巾略残,俑双膝并拢跪坐于地。
头戴平头巾帻,风眼蚕眉,隆鼻大嘴,唇留短须,嘴角微翘,面露微笑作倾听状;身穿宽袖长袍,内衣为圆领衫。
上身向右面前倾,身前双膝上置一古琴,琴长35厘米,琴身左斜一端着地,另一端放于右膝上边。
两手袍袖上卷绾于肘上,右臂内弯,左臂前伸,用手掌、小指、无名指及中指触琴面,食指、拇指指面相对,正在拨动琴弦,俑面带微笑,似正沉迷于幽雅的琴声韵律之中。
连枝灯连枝灯是交乐出土文物中的精品之一。
青铜铸造,通高117.2厘米,灯座为两条蟠曲的龙组合成一圆盘,四条龙腿向外着地为灯的四脚,座高19.2厘米,座摇钱树径34厘米;朝内的四条龙脚上铸一玄武,直径为7—10厘米。
玄武背上跪着一赤足灯奴,平头大眼,高鼻大口,下颌前翘,双唇微闭,胸部发达,双乳突出;腰系宽带,带垂拖于胯下,双臂弯曲,手掌支放在膝盖上。
灯奴体态刚健,似杂技中头顶巨型竹竿表演者。
在玄武与灯奴之间,铸有2条小龙从灯奴左右顺灯杆盘旋而上,龙头向上,张口露齿。
灯杆共由7个部件组合而成,主干3件,枝条4件。
主干为上、中、下三段,中下段造型一致,每段铸造二条龙盘绕。
上段为锥形,一龙盘旋,龙头上伸,张口伸舌,怒目圆睁;灯中条从中下段主干上龙口蔓出,作“S”形盘绕于主干上。
枝条上阴刻双线卷草形花纹,上踞坐乐人、朱雀、鹦鹉。
朱雀展翅在乐人身后舞蹈。
乐人平额、隆鼻、大眼、头戴锥形高帽,或蹲坐或跪坐于枝条上,双手合十,吹箫、说唱形式不一,乐人脸型及着装类似古代波斯或阿拉伯人。
灯盏为圆盘形,平底直壁,底部正中有1厘米长锥形柱,与灯上伸出的枝条形成卯榫。
盏底边沿有三只蹄形足,呈等边三角形。
连枝灯为我国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中罕见,其设计精巧结构紧密,做工细致,精美生动,实可堪称贵州以至中国文物精晶。
摇钱树座灰白陶摇钱树座,座通高33厘米,底宽为27厘米X24.5厘米的不规则椭圆形,座上部塑一俯卧的雄性羊牺。
羊身呈半圆弧状,羊头低垂于下,羊角向内卷曲达一周半,下颌贴于座身下部;四蹄向内相对折曲于羊腹之下,后腿分开胯骑于座上;羊背中部座中最高点,塑一狮头蛇尾长角兽,腿部生两翼,张开巨口,露出两排尖利牙具、口腔中空洞为摇钱树插孔。
兽身似蛇形从臂下伸出,盘绕圆形插口一周,首尾相接,增强了插孔的强度和深度。
座身下部周围刻画了高浮雕的鹿、鹤、羚、猴、玄武。
鹿作行走状,角距参差,昂首挺胸;鹤为双鹤,一只昂首而立。
铜车马只曲颈俯首,猴双手捧桃蹲座于地;羚羊抬头竖耳,曲腿匍匐;龟蛇两头相向,作爬行状,蛇身缠绕龟颈、尾各一周,龟头上举。
整座雕塑,造型生动,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水塘稻田模型水塘稻田模型共2件,泥质灰陶,一圆一方。
圆形者口径47厘米,底径43厘米,高5.5厘米,形似一浅底圆盘。
盘中以泥条平分为二,一半为稻田,平分为6小块,每块中刻画禾苗,田与田之间有缺口,水可调节;另一半为水塘,与团有一涵洞相通,塘中塑有荷叶、莲蓬、田螺、鲤鱼、草鱼、菱角等水生动植物。
另一件为长方形,四角略圆,长72厘米,宽56厘米,高4厘米。
模型中一边为水塘,塘堤上设水闸,闸外水渠较宽,渠两边为水田,田内刻画层层波纹,似耕作后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