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料进化史

合集下载

涂料行业发展阶段

涂料行业发展阶段

涂料行业发展阶段涂料行业是指生产和销售各种类型的涂料和涂料相关产品的行业。

涂料可以用于室内和室外的建筑、工业和汽车等各种领域。

涂料行业的发展,也是随着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而逐步发展的。

一、初创阶段(1949年前)涂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开始出现于古埃及和古希腊,那时的涂料多用于装饰和保护墙壁、建筑物和陶器等。

直到19世纪末,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基于石油的化学产品开始出现,为涂料工业打下了基础。

中国涂料行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化学工厂为基础,生产的涂料多以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为主,并进行大规模的出口。

但当时人们对涂料的环保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并不高,涂料的技术含量和品质较低。

这一阶段的涂料行业处于初创期,生产规模较小。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建筑业和工业发展迅速,这使得涂料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此时,涂料行业开始变得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性,同时逐渐出现大规模的厂商和品牌。

中国的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的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产品种类也更加丰富。

1970年代初,中国涂料行业初步实现了国内化,但还没有能力向其他国家出口。

三、发展壮大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涂料行业也因此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涂料行业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转向汽车用涂料、船舶用涂料、家居装修用涂料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涂料的种类和品质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涂料的使用面积和生产规模也迅速扩大。

同时,涂料行业的环保和安全规范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2000年以后,中国的涂料行业正式迈入了市场化、专业化的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一些涂料企业采取品牌经营,建立专业团队,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大量涂料厂商涌现,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作为行业领军者,涂料行业大幅提高了技术水平、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

总体而言,中国涂料行业经过了初创、初步发展和发展壮大这三个重要的阶段,如今已处于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持续增长并向高端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中国墙漆发展史

中国墙漆发展史

中国墙漆发展史中国漆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熟练用漆的国家。

据已有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8000年前,跨湖桥的先民已经对漆的性能有所了解并开始使用,该遗址出土的“漆弓”被专家称之为中国的“漆之源”。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漆文化的发展更是有了飞跃的进步,汉代时漆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无论是唐代的金银平脱漆器,宋朝的素色漆器以及元明清的雕漆,其发展各具特色,各显百态。

漆是用漆树皮里的黏汁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器的涂料。

漆源于我国。

原始社会,我国人民就已发现漆树并懂得使用由漆树的汁液制成的天然漆来做涂料,以增加物品的强度和寿命。

当时,东方诸蛮族每逢出征凯旋,都将所获骷髅“漆其头以为饮器,”共相祝胜利。

从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经认识漆的重要性并用来制器,漆最初可能是产生于人们的涂绘,标记符号以及对实用器物美感的追求,源于生产工具,木器制造业的发展。

漆的制作水平自高者当属浙江瑶山遗址出土的镶嵌玉朱漆,朱漆与白玉相交辉映,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工艺水平已相当成熟。

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制作工具的发展,使得手工业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从农业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而分工愈来愈细,出现了专门的行业,这样的刺激下对漆器手工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漆还被作为贡品朝贡。

在商代,漆器制造业初具规模,形成特有的体系,表现为漆器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色彩和图案越来越丰富。

春秋以前,我国已广植漆树,并设立管理漆园的官吏。

《明史髹饰录》载:漆始用于书策写竹简,随即用于黑漆食器,其后则是黑漆其外朱漆其内的祭器。

战国前,漆是单一的棕色(天然色)。

战国时期,漆工将漆用桐油加色料配成彩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光泽度。

传统的漆颜色主要有黑、红、棕、黄、金黄和绿色等。

秦代的漆工为防止漆干后出现裂纹,发明了用阴宝使之阴干的工艺。

五代时的朱遵度撰写了《漆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漆工专著。

漆和油漆的概念不同,当今使用的装饰和保护用涂料一般都是油漆。

油漆的起源及发展

油漆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的油漆起源很早,使用油漆装饰木制品的历史十分悠久。

有关资料表明,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就有用被称为国宝的野漆(天然大漆)漆成的漆器。

据考证,油漆是先漆而后油。

我们祖先发现野漆,并用它在竹木简上书写文字,是当时的文化用品之一。

后来又发展到武器用漆、建筑用漆及各种日常用具的用漆。

例如: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曾乙侯墓葬中各种兵器杆柄上,都被涂以天然漆。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各种漆器和漆棺,说明其用漆量很大。

漆器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为满足当时社会需要,祖先继而摸索出来用植物油作原料,研制成的新漆种和各种颜料,由此流传至今。

19世纪末,各种油基漆和虫胶漆的人造漆类由欧洲传人我国。

本世纪30年代前后,又由西方引进了硝基漆(又称汽车喷漆)作为高级家具表面罩光的涂料,其施工方法虽类似虫胶漆,但减轻了劳动强度。

漆膜的耐水、耐热和光泽等,也都大大超过了虫胶漆膜的理化性能。

漆是用漆树皮里的黏汁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器的涂料。

漆源于我国。

原始社会,我国人民就已发现漆树并懂得使用由漆树的汁液制成的天然漆来做涂料,以增加物品的强度和寿命。

当时,东方诸蛮族每逢出征凯旋,都将所获骷髅“漆其头以为饮器,”共相祝胜利。

春秋以前,我国已广植漆树,并设立管理漆园的官吏。

《明史·髹饰录》载:漆始用于书策写竹简,随即用于黑漆食器,其后则是黑漆其外朱漆其内的祭器。

战国前,漆是单一的棕色(天然色)。

战国时期,漆工将漆用桐油加色料配成彩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光泽度。

传统的漆颜色主要有黑、红、棕、黄、金黄和绿色等。

秦代的漆工为防止漆干后出现裂纹,发明了用阴宝使之阴干的工艺。

五代时的朱遵度撰写了《漆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漆工专著。

漆和油漆的概念不同,当今使用的装饰和保护用涂料一般都是油漆。

油漆的发明油漆是用氧化铁或树脂等原料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品的涂料。

油漆的起源尚无定论。

公元前1500 年,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山洞里,油漆已用于绘画和装饰。

中国涂料发展史

中国涂料发展史

中国涂料发展史一、起源与初期发展涂料作为一种涂覆在物体表面的材料,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使用。

古代人们使用的涂料多以天然材料为主,如矿物质颜料、植物提取物等。

这些涂料主要用于装饰和保护建筑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涂料的制造工艺逐渐完善,并开始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二、涂料工业的兴起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中国涂料工业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涂料行业出现了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各类涂料产品。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的限制,中国涂料工业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三、新中国时期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涂料工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涂料工业开始向前迈进。

195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涂料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涂料研发和生产。

涂料工业的发展逐渐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四、改革开放与涂料工业的崛起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涂料工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涂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涂料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涂料工业也加大了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投入,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现代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涂料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涂料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涂料行业正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涂料产品如水性涂料、环保涂料、功能性涂料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涂料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等。

六、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涂料工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涂料行业将继续推陈出新,不断研发和应用更加环保、高效、功能性的涂料产品。

同时,涂料企业应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专业人才,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涂料工业经历了起源与初期发展、涂料工业的兴起、新中国时期的发展、改革开放与涂料工业的崛起、现代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等阶段。

涂料行业百年发展史

涂料行业百年发展史

1916年
1916年, 安徽督军倪酮冲在天津开办了第一家油漆 厂(现 天津灯塔最早的前身) ,这是当时中国继 1915年上海开 林油漆公司之后的第二家。
1917年
1916年9月,在英商祥生船厂就职的邵晋卿聘用技 师,工 人各2名在上海百老汇路永成里开办振华实 业公司,用手 搓、筛子筛,木棒拌和的原始手工 操作,制造双旗牌原漆、肩挑产品沿街卖。
1958年,顺德第一家涂料生产厂— — 龙江化工厂创立。 同年, 陕西兴平县社会福利加工厂(宝塔山漆前身)成 功组建;杭州油墨油漆厂(现浙江大桥油漆有限公司前 身)成立,当时有员工253人,年产量14吨;国营南京 造漆厂(现长江涂料前身)创立。
1965年
1965年,江门市制漆厂成立。
1966年
1966年,五羊油漆成立。
中篇:低潮与挫折— — 1949年 建 国后的稳步提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仅有50家油漆厂,从事涂料生产职工仅有 1055人, 年产量不足万吨,涂料产品只有几十种,而且都是低档品种 ,这就是新中国发 展涂料工业的基础。
1950年
1950年,湖南湘江涂料创立,是国内最早建立 的涂料 企业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94年
1994年,麦全旺在顺德容桂创立华隆涂料。同年,周伟 雄在顺德创立神洲化工;陈冰在深圳创立深圳市展辰达 化工有限公司(现展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君 子兰涂料在顺德成立;浙江温岭市发达造漆厂(鱼童漆 前身)成立。
同期,英国帝国化学工业集团(ICI)登陆中国(1984),国外品牌开始重新关 注 中国市场。而85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正式成立,代表着中国涂料业开始有了 自 己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1991年

中国涂料近现代史概说(续完)

中国涂料近现代史概说(续完)
人. 品牌 建 设 4 家 s 、 -
维普资讯
1 8





20 08第 4期
的兴起 , 得行 业硝烟 四起 , 使 竞争 越来越激 烈 。 () 模 化 企业越 来越 成为 行业 的领 头 羊。 3规 20 年前 l 位 的企业 ( 01 0 立邦 中国 、 广州珠 化 、 山东乐 化 、 坊立 邦 、 廊 上海 华生 、 东华润 、 广 上海 国际油 漆 、
料总量 的 7 %( 江 一角 洲 占 3 %, 江三 角 洲 占 3 长 6 珠
2% , 渤 海 三角 洲 占 l% , 它地 区 占 2 %)其 2 环 5 其 7 ,
比重进 一步加 大,相对来 说 , 江 三角洲 、 江 角 长 珠 三
义 的变革 。
() 2 以骨干涂 料企业 为核 心 、 中小涂料企 、 为补
( 日趋 成熟阶段 , 0-20 ) 2 1 06年 0 20 年 ,中国加入 世 贸 组织 , 始 在关 税 下降 01 开 和遵循 WT O基 本原 则 的基 础 上 , 步 开放 市 场 、 逐 贸 易、 服务 , 按市场经 济规则运行 。涂料行 业在深 入发 展 的同时逐渐完善 , 日趋 成熟起来 。与此 同时 , 并 日 趋激 烈的竞争 态势 亦加速 了 中国涂 料工业 的整 体洗 牌。 20 年 , 国经 济 实 现 了加 入 WT 02 我 O第 一 年 的
平稳过渡 ,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 万亿元 , 20 同 0 与 01
比增 长 8 %。在 国 内经 济 飞 跃 发 展 的 大 环 境 带 动 下 , 国涂 料工业产量 首次突破 20万 吨大 关 , 到 我 0 达 215 0 .7万吨 , 20 年增 长 l.3 , 较 01 10% 涂料生 产总 量 跻身世界 前三名 ( 由于统计数 量 的不全 面 , 还有 很大

涂料发展史

涂料发展史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
3
现代涂料
现代涂料
合成树脂涂料
随着合成树脂技术的发展,合成 树脂涂料逐渐成为现代涂料的主 流。合成树脂涂料具有优异的耐 候性、耐磨性和防腐性,被广泛 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 领域。同时,合成树脂涂料还具 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外观效果, 为现代工业和艺术领域提供了更 多的选择
现代涂料
高性能涂料
古代涂料
天然颜料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天然颜料来装饰物品和建筑 。例如,古埃及人使用黄铁矿、石膏和石灰等天然材料 来制作涂料。中国古人则使用植物油和天然颜料制成一 种叫做"油漆"的材料来涂装木制品
古代涂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树脂涂料
树脂涂料是涂料发展 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 碑。最早的树脂涂料 是由古希腊科学家发 明的,它是由松树脂 和天然颜料混合制成 的。这种涂料具有很 好的防水性和耐久性 ,被广泛应用于船舶 、桥梁和建筑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性能涂料逐渐成为 现代涂料的发展趋势。高性能涂料具有优异 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绝缘等特性,被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例如,陶瓷涂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耐腐蚀 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器和发动机的 涂层材料;导电涂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仪器等领域
涂料发展史
目录 Content
-
01
古代涂料
02
中世纪涂料
03
现代涂料
涂料发展史
涂料的发展史可以追溯 到数千年前,人类最早 使用的涂料是天然颜料 和树脂混合制成的一种 简单的涂层材料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 技术的进步,涂料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复杂而多 元化的材料体系

国产艺术涂料发展历程

国产艺术涂料发展历程

国产艺术涂料发展历程
国产艺术涂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当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装修的需求开始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转变。

艺术涂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质感和艺术效果的墙面装饰材料,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追捧。

在早期,国产艺术涂料主要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为主,通过模仿和学习,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和工艺。

同时,国内涂料企业开始加大对艺术涂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方式,逐渐树立起国产艺术涂料的品牌形象。

近年来,随着国内涂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产艺术涂料在品质和价格方面逐渐具备了竞争优势,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同时,国内涂料企业也不断创新,推出各种具有中国特色和个性化需求的艺术涂料产品,进一步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总体来说,国产艺术涂料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过程。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国产艺术涂料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并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涂料进化史(一)此为独家原创文章,须注明出处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中国漆艺自诞生至今已跨越了70个世纪,在绵长的人类文明史上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漆文化发展的成就,既满足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折射出举世瞩目的艺术光辉和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翘首回望七千载日月星辰,每个历史时期的漆艺各有千秋,诠释了不同时代的生活品质和人文气息。

从1978年在余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朱漆木碗和朱漆筒至今,考古学家发现,中国的漆艺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广泛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

简言之,即从中国人出生时用过的浴盆到羽化登仙时的棺椁,都离不开漆艺。

藉中国涂料工业百岁诞辰之际,本期特奉上“中国涂料史记”专题“从史前到宋元明清”,与读者诸君一齐踏上时光之旅,穿梭于各个历史朝代,阅览中国涂料的演进历程。

史前:新石器时期“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

而舜作食器,黑漆之。

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于此有其贡。

”——明朝黄成著《髹饰录图说》序背景综述史前,人类逐渐摆脱了动物本能,并通过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和脑容量扩增来为后续的手工艺品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过蒙昧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树并运用其汁液进行髹涂器物的时期,即新石器时期。

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树并运用漆树的汁液进行髹涂器物的国家,在战国文献中就有舜作食器、禹做祭器的记载。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期黄帝五世时的木胎圈足碗,距今已有7千多年,木碗外髹涂朱漆,是迄今为止发现早的漆器。

漆工艺的发展在先文献中多言为漆器之珍贵、奢侈,唯有贵族首领才能用得起。

而且崇尚漆器奢华之风,一朝甚于一朝。

《非子·十过》篇记:“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黑其上,输之于宫。

以为食器,诸侯以为奢侈,国之不服者十三。

”漆器主要用作食器和祭器,颜色多为黑色和红色,并且用红色勾勒花纹, 突出美感。

从良渚和龙山文化时期漆器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的情况来看, 当时的漆器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而且应有专业化分工,似有专门的设计人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手工业阶层和产业群体。

焦点事件(1)黄帝五世即尧帝,造木胎足碗,外髹涂朱漆,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漆器。

(2)舜帝大面积砍伐山林,大量制作漆木食具,以华美轻便的的木胎漆碗、漆杯、漆盘、漆筷等取代尧帝时期的土簋、土硎。

以木髹漆作食器的举动打破了茹毛饮血年代简朴的风尚,促进了天下漆器工艺比美之风的盛行,推动了漆器制作工艺的发展,为日后“千文万华”的漆工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禹帝改进了漆工艺,以漆器做的祭器、帷幔、席几、酒杯、勺子上都有彩绘,连供奉祖先的酒樽和俎案上也有髹漆装饰。

禹所制漆大多以黑漆髹涂其外、朱漆绘饰其为特征,开启了以漆器为祭器和随葬品的风俗。

从此以后,列国诸侯们从不满到顺从,以至发展到无不以拥有精美的漆器为自豪,并以漆器作为祭奠祖先的祭器、随葬品、饮器,争奇斗艳。

禹以漆器作祭器,虽然“此弥侈唉,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但同舜帝一样,也极推动了漆器工艺的进步,使其经过商、周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广泛普及和全面提升。

夏商周时期“周制于车,漆饰愈多焉,于弓之六材亦不可阙,皆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也。

后,王作祭器,尚之以着色涂金之文,雕镂玉珧之饰,所以增敬盛礼,而非如其漆城、其漆头也。

然复用诸乐器,或用诸燕器,或用于诸兵仗,或用于诸文具,或用于诸宫室,或用于诸寿器,皆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

”——明朝黄成著《髹饰录图说》序背景综述夏王朝的出现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漆艺演变的一个历史拐点。

因为从夏王朝开始,中国历史正式出现科学意义上的国家,跨进文明社会的门槛,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随着青铜器制作工具的发展,手工业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地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并且由简单操作蜕化为精细工艺,带动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并进一步刺激漆器手工业的发展。

漆器装饰艺术已经开始在祭器、礼乐器上使用;种类渐多,地域分布亦更为广袤。

《非子·十过》对此多有记载,如“流漆墨其上”、“墨染其外,而主画其”、“食器雕琢,觞酌刻镂”、“遵俎有饰”、“酌觞有采”等。

商朝漆器制造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特有的体系,表现为漆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色彩和图案也越来越丰富。

西周时期,在漆器上除了前代已使用的彩绘、贴金片、镶绿松石等装饰技法外,还运用了嵌蚌泡这一全新的髹漆工艺。

漆业由官府经营,为王亲、诸侯和卿大夫所有,渐渐地扩大到中、小奴隶主经营和享用,突破了官营围。

人工种植较为普遍,但政府对漆林经营赋以重税。

焦点事件(1)夏:在襄汾寺墓地发现的一批夏朝的的彩绘木器实物,器物的木胎虽已腐朽成灰,从器身外壁残留的彩皮却依稀可辨出鼓、盘、豆、案、匣等器形;熬汉旗大甸子墓葬中发现两件觚形薄胎朱色漆器,证明漆器装饰艺术已开始向多样性发展,甚至漆还被用作贡品朝贡。

《书经·夏书禹贡》有载:“兖州,厥贡漆、丝。

豫州,厥贡漆、枲、絺、紵。

”(2)商: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的朱漆髹饰的棺、漆盒、漆觚、钵、鼓等;商城发现的漆木棺残片;小屯商墓出土的彩绘木雕漆痕,这些朱、黑彩漆相间髹饰的具有饕餮、龙虎、云雷纹的漆器,极为形象地表现出商代漆器威严狰狞的彩饰风格,揭示出漆器与青铜器在形制和图案上的渊源关系;藁城台西村遗址出土的漆器、罗山仰天湖商代晚期出土的漆木柲残件等可以说是商代漆器最高成就的代表,漆器髹饰工艺彩绘、镶嵌的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藁城台西村出土的盒、盘等漆器残片,髹饰技艺复杂,制作工艺考究,如有的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然后彩绘朱、黑相间的色漆,花纹有饕餮、雷、圆点等多种,在饕餮的眼睛上还镶嵌有经过琢磨的方、圆、三角形的绿松石,甚至为显示富丽而在器物表面上贴上半圆形金饰薄片,首开在漆器上镶嵌金、银箔的记录。

在罗山仰天湖出土的十件漆器中,有一件用结实的边材镟制形成的黑漆木碗,这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镟制木胎漆器;另一件缠丝线黑漆柲,胎骨上髹漆后用丝线缠成方格纹,其高低不平的器表显示出后代堆漆的特殊效果。

从侯家庄商墓出土的皮甲残迹上,也可以看到皮革漆器的早期缩影。

(3)周:长安普渡村西周一号墓中就发现过镶蚌片的残件;陕县上村虢国墓也发现外壁镶嵌6个蚌泡得漆豆;邙山庞家沟西周墓发现瓷豆,豆外套有镶嵌蚌泡得漆器托残片;浚县辛村的西周晚期墓发现的“蚌组花纹”;可以代表西周髹漆成就的漆器是在琉璃河燕国墓地座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豆、觚、罍、簋、壶、杯、盘、俎等多种木胎漆器。

其中,漆曡和漆觚都是朱漆地褐色花纹,漆豆则是褐地朱彩,豆盘上用蚌泡和蚌片镶嵌,与上下的朱色弦纹组成装饰带,豆柄则用蚌片嵌出眉、目、鼻等部位,与朱漆纹样组合成饕餮图案,喇叭形的觚身上除了由浅雕的三条变形變龙组成的花纹带外,上下还贴有金箔三圈,并用绿松石镶嵌。

漆曡上的装饰纹样最为繁缛,除在朱漆地上绘出褐色的云雷纹、弦纹等纹样外,器盖上还用细小的蚌片嵌出圆涡纹图案,颈、肩、腹部也用很多加工而成一定形状的蚌片,嵌出蜂鸟、圆涡和饕餮的多种图案。

蚌片磨制整齐光滑,加工精细,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螺钿漆器。

春秋战国时期“后,王作祭器,尚之以着色涂金之文,雕镂玉珧之饰,所以增敬盛礼,而非如其漆城、其漆头也。

然复用诸乐器,或用诸燕器,或用诸兵仗,或用诸文具,或用诸宫室,或用诸寿器,皆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

呜呼,漆之为用也,其大哉!”——明朝黄成著《髹饰录图说》序背景综述春秋战国是一个政治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大转变、大发展的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时代。

一元文化离析,多元文化发展,造成新技术的诞生,也让漆艺需求发生了变化。

《墨子·佚文》云:“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

”反映了当时大多数安居乐业的民众对器物装饰审美需要的追求。

漆器以其天然生漆不变的光泽,明快、富丽的色彩,装饰纹样的随意、自由,加之胎型的丰富、多样,博受社会各阶层的青睐,形成了漆器工艺制作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青铜器工艺制作渐渐萎缩的格局。

当时,漆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饮食用品中的杯、盘、豆、勺、俎、壶等;日常生活用的奁、盒、几、床等;武器类的漆弓、漆盾、甲胄及各类兵器的杆、柄、鞘等;乐器中的琴瑟鼓笙;葬具中的棺、椁和镇墓兽等,甚至出现纯艺术形态的漆器工艺品,如漆鹿、虎座凤鸟等,在上层社会蔚然成风。

多地设有官营漆林,有官员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工艺历史上第一次突飞猛进、生机勃勃的发展时期,它经久不衰,一直延续至西汉。

焦点事件(1)春秋:生漆和桐油混用是我国漆工艺史上一项最杰出的创举,胶漆相投使漆器装饰艺术的表现力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迎来了漆器工艺千文万华、色彩缤纷、兴盛繁荣的新时代,并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首先,在用色上比过去大为丰富,彩绘漆如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小瑟,至少用了鲜红、暗红、浅黄、黄、褐、绿、蓝、白、金等九种颜色,花纹精美生动,尤其是金、银的熟练使用,标志了技法的发展。

其次是在漆器胎骨制法和造型上均有创新。

(2)战国:为了适应制作各种器物的需要,漆器胎骨至战国而大备,木胎之外还有夹伫胎、胎、金属胎、丝麻、皮胎和竹胎等多种,仅就木胎来说,就有斫木胎、旋木胎、卷木胎,还有通过雕刻成型的胎体,特别是丝帛上髹漆的品种,是一种新的漆制品。

这一时期的出土漆器千姿百态,数量、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分布广泛,远远超过了前代,如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凤鸟磬架、彩绘金色;又如江陵楚墓出土彩绘木雕座屏、虎座凤鸟鼓架、漆鹿、漆绘镇墓兽;出土的漆车马纹奁、狩猎纹奁;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棺神像、衣箱上的青龙白虎北斗图、彩绘鸳鸯盒等,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这些实物不仅让我们看出当时的颜色种类齐全,而且从它的繁复细致的彩绘中,还可以了解到当时对于漆工艺的重大改进和创新。

汉时期“盖古无漆工,令百工各随其用,使之治漆,固有益于器而盛于世。

别有漆工,汉代其时也。

”——明朝黄成著《髹饰录图说》序背景综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列国纷争的局面,开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新的历史时期。

但由于统治时间只有短短的15年,在工艺文化方面承袭了春秋战国风格而融合创新,总体呈现一种恢弘庞大而又富于现实精神的时代特色。

因此,代漆器大方美观,往往以用途的不同而分类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

工艺无论在胎型、品种、纹样装饰上,还是在制作技法上,都沿袭了很多战国时期的遗风,又加以工艺改进,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漆器的制作已经有多道工序和相当的规模,官营工坊和私营作坊并存。

不但有官营的漆园,还有严格的律法和管理制度。

简《效律》列有专条:“工禀漆它县,到官试多,饮水,水减百斗,赀工及吏将者各二甲;不盈二百斗以下到百斗,赀各一甲;不盈百斗以下到十斗,赀各一盾;不盈十斗以下及禀漆县中而负者,负之如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