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80例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80例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做好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并帮助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自我护理及照护是非常重要的。
2009年1月~2012年5月对80例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药物和配合按摩,通电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1~2012年5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干部10例,农民7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例,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15例,小学28例,文盲31例。
康复护理的方法:⑴早期康复护理时机: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
只要患者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⑵肢体功能锻炼:①急性期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变形:肩关节上举位,肩下放枕以支持肩部,防止内收内旋畸形。
仰卧位时,肩应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
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
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
患者不宜长时间仰卧,定时更换体位应帮助患者学会患侧、健侧、平卧交替使用,患侧时间短,长时间易使患侧受损;平卧引起骶尾、足跟部褥疮,2小时更换1次。
健侧卧位护理,应在患者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
患侧卧位护理,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使患肢处于功能位。
定时翻身;②患肢按摩: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强度,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
护士脑卒中个人工作总结

护士脑卒中个人工作总结在我担任护士期间,经历了许多护理病人的经历。
其中,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是我对护理脑卒中患者工作的总结:首先,我意识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此,在护理脑卒中患者时,我始终保持耐心和同情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其次,我深刻理解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需要是全面的。
从患者的生理状况到心理和情感方面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呵护。
因此,我注重全方位的护理,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照料,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慰藉和情感支持。
接着,我重视对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我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我认识到护理脑卒中患者需要团队合作。
在工作中,我和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照顾脑卒中患者,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总的来说,护理脑卒中患者的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的意义和价值。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为更多的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脑卒中患者需要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技能,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掌握了一系列护理技能。
比如,我能够熟练地进行患者的基本生活照料,包括喂食、翻身、如厕等,保证了患者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我也具备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够熟练地执行医嘱,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医疗状况的变化。
在与脑卒中患者相处的过程中,我始终尊重他们的个人权利和尊严,努力营造一个和善、温暖的护理环境。
我发现,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这对他们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康复护理方面,我经常与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和语言功能的训练,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基本生活能力。
脑卒中康复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我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某康复医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脑卒中康复实习。
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了解脑卒中康复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脑卒中康复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了解到脑卒中康复分为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和后期康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治疗重点和康复方法有所不同。
2. 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康复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为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
(3)实施:按照康复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心理干预等。
(4)评价:定期评价康复效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康复护理计划。
3.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我参与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1)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
(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4)协助家属了解康复护理知识,提高家庭护理水平。
四、实习体会1. 康复护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
2. 康复护理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康复护理工作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工作总结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工作总结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康复治疗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首先,脑卒中的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医生、护理人员、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
这些专业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物理治疗师可以进行功能性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对于一些失语的患者,语言治疗师可以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其次,康复治疗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同时,我们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康复治疗还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
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家属也需要提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支持和鼓励。
只有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全面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帮助脑卒中患者尽快康复,重返社会,重新享受生活。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标签: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美国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患上脑卒中,是美国第三致死疾病、第一致残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其极高的致残率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
笔者对58例脑卒中患者从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体位、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并应用中医特色疗法等几方面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在本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1岁,平均55 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35例,均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2.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脑卒中发生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
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脑功能恢复最快,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只要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一般宜在10 d~14d后进行康复护理。
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护理应该贯穿疾病的始终,且尽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进行康复护理。
2.2 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加上偏瘫在床,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
大多表现出失望、焦虑不安、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情绪,故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护理成功的保证。
护理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病情后,及时与患者沟通,取的其信任。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能给患者带来重大的残疾障碍,给家庭成员也带来极大的沉重负担。
脑卒中患者的恢复通常经历三个阶段:急救期、缓解期和康复期。
恢复期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使患者能够尽可能恢复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也尤为重要,目前康复训练已经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以积极有效的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练习,有助于恢复残疾的发生,恢复和维持残疾者的功能。
1.肌肉骨骼功能训练肌肉功能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全身功能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不对称性体张力,多肢协调力、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改善病变肢体的肌肉收缩功能,增强神经肌肉功能。
全身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双肢协调性,以便增加正常步态的范围、有助于全身重心的调整。
2.脑神经及感觉功能训练脑神经功能恢复训练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完善脑功能为目的,通过训练改变患者的思维,增强其控制自身肌体的能力,以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表现,提高患者的肢体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进行定期的感觉功能训练,也能够提高患者脑部神经机能,以及增强肢体功能恢复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体态不良及躯体功能紊乱所带来的活动不稳定性。
3.活动功能训练活动功能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在实际生活中恢复功能以及改善自身调节能力,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建立功能性的认知行为和实际运用功能,减少行动不方便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从康复训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即使在脑卒中后期,仍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某些功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患者以及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绪压力,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和社会支持,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更有效地实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目标。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对所有患 者采 用 B r e 指数积分 明显升 高 , at l h 患者综合 自理 能 力增强 , 对他人 的依 赖程 度减 轻 。其 中有 l 达到 完全康 6例 复 自理 。早期康复 在促 进患者肢体 运 动功能恢 复 , 既提高 日
常生活能力 , 显著优于单靠药物 治疗及 恢复期 再进行 康复治 疗。早期成功康复 护理 , 可大 大减 少肌 肉萎缩 , 关节 半脱 肩
脑卒 中患者进行早期康 复治疗护 理 ( 意识障碍 、 重痴呆 、 严 严 重精神 、 行为异常外 ) 男 3 , 7例 , 2 女 6例 , 年龄 4 ~8 1 3岁 , 平 均 6 岁 。其 中高血压 脑 出血 3 1 3例 , 血栓 形成 3 脑 4例 , 栓 脑 塞2 6例 ; 死亡 3 ; 系首 次发病 , 病 即 日或 1周 内人 院, 例 均 发
2 .站立训练
首先 进行 患侧 下肢 的负重 训练 。原 则 由
易到难 , 负重由少到多 , 方法 : 让患 者健侧 臀部 坐在较 高的床
边 , 向下用力 , 并 康复人员用一 手辅 助控制 患侧膝关 节 , 另一 手保 持患侧上肢抗痉挛体位 , 当患 者可在 一定范 围 内 自动屈
伸膝关 节后 , 可逐 步 降低床 的高 度 , 大患 侧关 节屈 伸 的活 增 动范 围 , 其后让患者双足平行 战立 , 将其 身体 , 重心 缓慢地 移 向患侧 , 避免膝关节过度伸屈 。 3 .步行训 练 康 复 人员 站在 偏瘫 侧 , 手握住 患 者患 一
意识清醒 , 病情逐渐改善 , 肌力达 到 2级 以上 , 以主动 运动 则
为主 , 动顺 序一般 由健侧至 患侧 、 运 由大关 节 至小关 节 、 率 频 由少至多 、 幅度由小 至大 、 间由短 至 长 , 序 渐进 , 时 循 活动 度 以不引起患者疲 劳为 宜 。按 摩可 以促 进 血液 循环 及 淋 巴 回
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
在中国,每年有将近200万的新增脑卒中患者,且发病率在以每年近9%的速度增加。
脑卒中的致残率为75%,是致残率最高的单病种疾病。
其中,运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0%~80机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带来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与负担。
研究证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通过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和建立代偿功能217—221来实现。
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脑卒中发病后,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大脑损伤灶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再生”、“发芽”,进而促进脑损伤后脑卒中功能重组。
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即偏瘫。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弛缓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早期康复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1.早期康复时机: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卒中康复管理)中指出急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根据康复评定情况,开展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体位转移离床训练。
2.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分钟,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级推荐,A级证据)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评估肌力、关节活动度、肌张力、痉挛、步态分析、平衡功能等,常用的有BrUnnStron)6阶段评估法、简化FUg1-Meyer法、Bobath方法、上田敏法、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运动评估量表等。
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是评估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估方法。
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根据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变化,将手、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分为6个阶段或等级。
应用其能精细观察肢体完全瘫痪之后,先出现共同运动,以后又分解成单独运动的恢复过程(表1)表阶段评估法阶段运动特点上肢手下肢1无随意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2引出联合反应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共同运动3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在坐和站立位上,有鼓、膝、踝的协同性屈曲4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 日期 :09 1 — 6 20 — 0 1 )
22 中期康复 .
重 点是 防止肢体 痉挛及软瘫 。尽可能练
后 , 可 开展 床 上 运 动 , 即 以利 肢 体功 能 恢 复 。以上 练 习 可指 导 患 者 和家 属 每 日完 成 几 项 , 以不 觉 得 劳 累 为宜 。
方向行走练习 , 改善步态等 。
3 结 果
经 过 康 复 锻 炼 ,5例 患 者 能 自理 日常 生 活 , 走 自如 , 4 行 3例
23 出院指 导 .
根据 患者症状 、 龄 、 年 肌瘤大小和部位及
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 教会患者学会 自我保健 , 注意休息 , 3个月
内从事轻体力活动 , 加强 营养 , 规律 生活 , 保持充足睡 眠 , 心情
促 进肠蠕动及血液循环 , 以防肠粘连 , 协助患者 进行有效 的咳
嗽、 咳痰 , 如痰液不易咳出 , 应鼓励患者咳嗽 , 双手按压切 口, 将 痰 液咳出 , 如痰液 黏稠 , 可用雾化 吸入 , 要时用祛痰药 , 必 以防 肺部感染 。 定时开窗通 风 ,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 日用消毒液清 每
庸
脑卒中 者肢 患 体运动 康复 疗的 理 功能 治 护 体会
张素梅
( 滨海县人 民医院 , 江苏 滨海 2 4 0 ) 2 5 0
脑卒 中是 中老年人常见病 , 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
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主要方法 : 卧位 , 按照被动一助动一 主动
抑制上肢痉挛模式。 伸展躯干可抑制躯干紧张、 痉挛 , 双手抱膝 左右轻摇身体 以控制上下肢痉挛 。 肩关节屈曲下用患手触摸治 疗者手再摸 自己的前额 , 然后再触摸 自己对侧肩以练习肘关节 屈伸功能 。 肢体放置保持 良肢位 , 肩关节 、 腕指关节等要经常进 行 自主活动 。 坐位 , 做患侧上肢支撑练习, 在患侧上肢支撑下做 小范围屈伸肘关节运动。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 , 手背 推移物体 , 手指夹拾小物体。 健侧下肢 可做肌力练习 , 患侧下肢 做屈伸膝运动。 站立位 , 站立平衡 练习 , 可以做站立平衡练习及
患者行走需拐杖协助 , 例效果不佳 , 2 在进一步治疗护理 中。
4 讨 论
脑卒 中后 中枢神经系统在结 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 组性 和 可塑性 , 条件适宜 时部分神经元可 以再 生 , 在 锻炼 时要 先缓后
快, 循序渐进 。在康复治疗 中, 正确 的护理指导起很大的作用 。 康复护理可 以改善 肢体功能 , 降低致残率 , 避免患者肌肉萎缩 ,
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使其精神放松而达到减轻疼痛的 目的 , 对
重度疼 痛的患者 , 必要时予镇痛剂 。术后 6h可让患者进食无 糖 和无奶的流质饮食 , 肛门排气后予以半流质及普通食物。
222 并 发 症 的 护 理 .. 术 后 鼓 励 并 协 助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以
体温 升高 , 应及时检查 , 如发现针眼处红肿 、 硬结要及时处理 。
其行走姿势 , 注意安全。 23 后期康复 . 继续前一个 阶段 的练习 , 进一步巩 固, 并
提 高 到 日常 生 活 动 作 中 。 主要 是 加 强 手 指 的精 细 动 作 练 习 , 侧
21 早期康复 .
正确体位 : 注意 良肢位摆放 。急性期患者
应绝对卧床休息 , 避免 不必 要的搬动 , 可抬高床头 1。一 0 5 3 。, 以促进静脉 回流 , 减轻脑水肿。需 经常变换体位 , 2 - 每 3 h h翻 身 1 , 次 避免发生压疮 。并按摩足心( 涌泉穴 )手心( 、 劳宫穴 ) 、 合谷穴 、 曲池穴等 , 助患者按摩全身肌 肉, 帮 防止肌肉萎缩及关 节挛缩 。 急性期后可逐 步增加锻炼 , 以做床边被动运动 ; 可 促进 肌 肉收缩运 动 ; 吸控制练 习 ; 呼 卧坐练 习 ; 习坐位平衡 ; 练 床到 轮椅 的练习 ; 健侧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日常生活运动 。此期还 应进行言语 治疗及心理治疗 。当患者意识清楚 , 生命体征平稳
22 5
愉快均有利于身体尽早康复。子 宫全切患者 3个月禁性生活 ,
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 4 2d禁止性生活及阴道擦洗 ,避免引起
感 染 , 定期 进 行 复 查 。 并
( 收稿 日期 :0 9 1 — 8 20 — 0 2 ) 基 层 医 学论 坛 2 1 第 1 0 0年 4卷 3月 下 旬 刊
分解 练 习 ; 手支 撑 墙 面做 肘 关 节 屈 曲伸 展 运 动 以及 促 进 肘 关 双
障碍性疾病 , 以起病急骤 、 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为特征 。 它
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 意识 、 运动 、 知觉 、 语言 、 精神情绪 方面, 其发病率 、 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 。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 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 多 ,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的趋势。该 病严重影响患者的 日常生活 , 因此对其进行积极的康 复治疗尤 为重要 。现将 5 0例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习肌 肉关节能够随意地独立运动 , 提高各关 节的协调性 , 逐步
作 者简介 : 素梅 , ,O岁 , 张 女 4 大专 告 知 患 者 是 正 常现 象 , 取 与 其 谈 话 、 数 上 4 可 采 数
洁病 房 地 面 2次 , 格 控 制 陪 护 。 如 术后 2d 3 严 - 现 切 口痛 、 d发
2 康 复 护 理
节伸展 ; 患者双手独立支撑 , 双腿前后站立 , 重心移动 以小范围
屈伸患膝 , 预备迈步 。步行 , 指导 患者先用健腿迈步 , 陪护者站
在其身后 , 稳定其上臂。 开始用患腿迈步可能有 困难 , 可给予一 定 口令 , 让患者有节奏行走 , 同时观察 其对线 , 找出问题 , 改变
1 临床 资料
选择我科 20 0 5年 7月一2 0 0 6年 7月 5 0例住 院治疗 的脑 卒 中患者 。所有病例均经颅脑 C T检查确诊 , 中脑出血 5例 , 其 蛛 网 膜下 腔 出血 3例 , 梗 死 4 脑 2例 ; 3 男 5例 , 1 女 5例 ; 年 龄 4 5岁 ~0岁 , 8 平均年龄 6 3岁。发病 3d内入院 , 均有不 同程 度 的肢体活动障碍 , 平均住 院 4 . 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