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

随着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水质受到了进一步的污染,水产品的质量也难以达到国家食品安全及标准。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之下,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越来越受到水产品行业的关注。

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而且也是对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负责。

本文也将针对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深入探究。

一、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主要指在苗种选择、无公害饲料喂养、注重调控水质,确保水质安全,在养殖过程当中安全用药,以确保饲养出安全无公害水产品的技术。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是在大众消费观念更新、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的需求当中产生的,其核心理念就是水产品要绿色健康,有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养殖环境不能因为饲养水产品而遭到破坏,饲养工作要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几个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细致探究。

1、苗种选择无公害水产养殖,首先需要选择养殖品种。

在繁殖品种选择方面,也有特殊要求。

如繁殖物种不能携带病毒和细菌,在引进新的繁殖物种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更加顽强的生命力,降低对水产品环境的要求。

当前养殖品种普通鱼类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特种鱼类有白斑狗鱼,河鲈,梭鲈,大鳞鲃等。

2、无公害饲料喂养在饲料性能方面,应选择优质饲料,注意水生动物饲养后的生长性能,注意饲料系数的多少,注意水生动物的健康等。

优质饲料具有饵料系数低、生长速度快、降低发病率等特点。

根据水生动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饲料大小。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水生动物的有效聂食量,而且还可以避免饲料的浪费。

以鱼类为例,饲料粒度一般在鱼口纵长的1/4~2/3以内,饲料长径比一般为1.5~2.5∶1。

3、注重调控水质,确保水质安全在水产养殖中,鱼塘底部负荷过重,鱼粪的堆积,加水带来泥尘和各种残留饵料沉积在底部。

还有些鱼塘已经多年没有清理了,底泥有几米深,水底与水的相互作用影响水质。

因此,改善池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

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

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鳙鱼也叫做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等等鳙鱼是淡水鱼的一种,鳙鱼也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鳙鱼要怎么养。

以下就是小编做的鳙鱼的饲养方法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鳙鱼的养殖技术苗种放养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

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

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

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

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养殖模式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

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水质调控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

关于无公害水产品及其常见养殖方法

关于无公害水产品及其常见养殖方法

关于无公害水产品及其常见养殖方法关于无公害水产品及其常见养殖方法一、无公害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是指源于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按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从苗种的生产放养,到饲料、肥料、药品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包装、贮运、上市等各个环节,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

无公害水产品必须是经过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所生产的产品,且产品必须经过认证和检测。

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方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法主要有人工生态环境养殖法、多品种立体养殖法、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等。

1、人工生态环境养殖法即人工创造一个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条件的水域,依据水态生态学原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

例如,种草养殖虾、蟹,现已成为发展无公害虾、蟹养殖,建设大面积生态养殖基地的主要模式之一;在渔池堤埂上种植葡萄或藤蔓类植物用以搭建遮阳棚养蛙,已成为蛙类生态养殖普遍采用的类型;水产品与农作物共生互利养殖法,即稻田养鱼虾等;鱼、畜、禽、草(菜)有机结合养殖法,即把畜、禽、水产养殖与饲草种植结合在一起,用无公害商品饲料养畜、禽、鱼,池埂边坡种饲草饲养鱼类和畜禽,畜禽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作饲草和培育水质的肥料。

冬季清塘的鱼池肥泥又可用作种草(菜)的基肥,从而形成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这是我国最经典的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法,也是无公害水产养殖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形式。

2、多品种立体养殖法大家都知道,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水产养殖,就形成了多品种立体混养法。

如以草、鲂为主养鱼,同池混放一定数量的鲢鳙鱼、鲤鱼鲫鱼等就是一种代表模式。

该模式组合十分合理:用草料(或部分商品料)喂养草、鳊鱼,它们排出的粪便可以肥水,培养浮游生物,鲢、鳙滤食浮游生物降低了水质肥度,而鲤鱼、鲫鱼又以草鱼吃剩的残饵、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起到打扫环境卫生的作用。

鲢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鲢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106 XIANGCUN KEJI 2018 年 4 月(中)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鱼无公害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主要体现, 其日常运作与养殖管理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标准作为指 导,生产出的水产品不仅可以直接进入市场,满足消费者 对于无公害鲢鱼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促进水产品加工 业的进一步发展。
鱼产量、品质与养殖效益,本文主要介绍鲢鱼无公害养殖技术,为养殖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鲢鱼;无公害养殖;生长习性
[中图分类号] S965.1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1-106-2
鲢鱼作为四大家鱼之一,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 于湖泊、江河中。由于鲢鱼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营养 价值高,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采用无公害 养殖技术,为鲢鱼提供一个清洁、无污染的环境,促进鲢 鱼茁壮生长,不仅能够提高鲢鱼的产量与品质,而且能够 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时间为早春、秋分及产后。鲢鱼饵料的标准配方为 6.2% 的麸皮、0.3%的维生素添加剂、0.1%的氯化胆碱、4.0%的 鱼粉、6.0%的棉仔粕、11.5%的菜籽粕、1.1%的菜油、5.4% 的钙粉及 1.2%的磷酸二氢钙。
5 结语
小麦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十分重要的粮食作
物,本文探索小麦在栽培管理中发生冷害的主要原因,实 施有针对性的应对技术和措施手段,实现科学有效种田, 保障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确保 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邵彬 . 小麦栽培管理冷害发生原因及应对技术探讨[J]. 中国农业信息,2016(3):60-61. [2]王玉建 . 小麦栽培冷害发生原因及应对技术探讨[J]. 农 业与技术,2017(1):109-110.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1.地点选择:选择拥有适宜的水质、水温和生态环境的地点进行养殖。

避免选择容易受到污染和有毒物质威胁的地点。

2.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养殖水产品的要求。

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的测量。

3.饲料管理:选择无公害、无添加剂的饲料,减少药物使用。

根据养殖水产品的生长和发育特点,合理配制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4.养殖密度: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度造成的水质污染和传染病风险。

根据水产品种类和生长周期,进行科学的养殖密度规划。

5.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养殖水域,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环境调整等方式,减少对化学药物的使用。

6.清洗和消毒: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设施的卫生和无污染。

选择无毒、无刺激性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避免残留物对养殖环境和水产品的危害。

7.养殖管理: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定期记录和监测养殖水产品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根据养殖水产品的需求,调节水体温度、氧气供应和养殖环境。

8.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养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方式,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利用。

9.安全监测:定期进行养殖水产品的安全监测,包括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

确保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0.宣传教育:加强对养殖人员和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对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认识和理解。

推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发展和普及,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和标准体系。

通过以上的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保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效果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水产品。

同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鲢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

鲢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4期学反应,达到除臭消毒的效果,使鸡粪变成饲料,以提高鸡粪的利用率。

利用鸡粪饲料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饲料资源。

鸡粪饲料技术成熟,前景广阔,是鸡粪资源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4鸡粪基料化利用鸡粪可以进行基料化利用。

鸡粪发酵时加入辅料,即可培养食用菌,研究表明以鸡粪为原料研制的香菇专用基料,长出的鸡粪菌丝整齐,出菇品质好,与传统基料相比,商业蘑菇的比例增加了约20%;用鸡粪和棉籽壳做混合基料,经过30d 的发酵,再在上面栽培金针菇,其菌丝生长速度达到了0.409cm/d ,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最高。

鸡粪也可作为培养藻类的基料,如球藻、螺旋藻等,用鸡粪基料生产出来的藻类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等。

5结语随着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大型养鸡场每天产生的大量鸡粪有待处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鸡粪资源化利用处理系统,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在鸡粪资源化利用处理中,目前尽管有许多方式方法,如堆肥发酵、高温干燥、沼气利用等,但尚未达到集约化养鸡场鸡粪低成本资源化、环保化利用的目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鸡粪进行科学化资源化利用的研发力度,从而实现鸡粪高效益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1]王磊,张永东,马斌.鸡粪的资源化利用途径[J].畜牧兽医杂志,2016,35(6):81-82.[2]张会芳.人工施鸡粪对退化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及其机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3]张兆顺.鸡粪的处理与开发利用[J].中国家禽,2002,24(12):35-36.【责任编辑:刘少雷】摘要随着我国鲢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加快推广鲢无公害养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在鲢养殖中应用无公害养殖技术,可以减少污染,达到绿色、质优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为此,本文从池塘精选、鱼种培育、人工授精、科学投喂、水质调控、鱼病防治、越冬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鲢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鳙(鲢)鱼增养殖技术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鳙(鲢)鱼增养殖技术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鳙(鲢)鱼增养殖技术技术概述:鳙鱼、鲢鱼均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因其食性以浮游动(植)物为主,在利用和控制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时,鳙鱼、鲢鱼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养殖历史十分悠久,其人工繁殖、养殖技术均已成熟。

近年来,由于我国鳙(鲢)鱼池塘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大力发展无公害鳙(鲢)鱼大水面增养殖生产,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也可以提高鳙(鲢)鱼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且在保护湖泊、水库、河流等大水面的水体环境和提高大水面资源利用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增产增效情况:湖泊、水库(河道)面积在0.1—0.2万亩的,平均产量约300—400kg/亩,亩增效益800元以上;面积在0.2—0.5万亩的,平均产量约200--300kg/亩,亩增效益500元以上;面积在0.5—1.0万亩的,平均产量约100—150kg/亩,亩增效益400元以上;面积在1.0—3.0万亩的,平均产量约60—80kg/亩,亩增效益300元以上;面积在 3.0万亩以上的,平均产量约30—50kg,亩增效益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1、养殖场所选择。

湖泊、水库、河道等大水面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围无任何污染源(如工业废水、废渣、废液,以及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等等)。

进排水口均要科学设置拦鱼防逃设施。

2、鱼种来源。

鱼苗鱼种应当来源于持有《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的合法的、正规的水产种苗生产单位。

繁育鱼苗的亲本应当是长江水系四大家鱼原种。

3、鱼种放养。

鱼苗鱼种放养时,应当进行鱼体消毒处理,可选用的消毒药物包括二氧化氯、食盐、高锰酸钾等。

湖泊、水库、河道等大中型养殖水面,以大规格鱼种或二龄鱼种为主,放养密度控制在50—100尾/亩为宜。

4、饲养与管理。

以鳙(鲢)鱼为主的养殖水面,在夏、秋季节,一般每隔7~10天施用一次追肥,每次施用绿肥或经发酵腐熟的畜禽粪尿或沼液(渣)等有机肥100~150千克/亩左右,不得滥施尿素、磷肥等无机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

鲢鳙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鲢鳙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2013DB43/T 782—鲢鳙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范围1nobilisAristichthys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池塘健康养殖的环(本标准规定了鲢()鳙境要求、苗种培育、食用鱼养殖、病害防治和生产日志。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鲢鳙鱼池塘健康养殖。

规范性引用文件2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 GB 3838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GB/T 11777 鲢鱼鱼苗鱼种 GB/T 11778 鳙鱼鱼苗鱼种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0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 无公害食品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畜禽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DB43/T 634环境要求3产地3.1的规定。

GB/T 18407.4应符合池塘3.2。

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宜,且保水性能好。

池塘要求参见表1 1 池塘要求表1DB43/T 782—20133.3 水源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进排水系统分开。

3.4 水质3.4.1 水源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和GB 3838(Ⅲ)的规定。

3.4.2 养殖用水水质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养殖排放水应符合SC/T 9101的规定。

4 苗种培育4.1 鱼苗培育4.1.1 鱼苗来源鱼苗应来自有苗种生产审批许可证的鱼苗鱼(良)种场。

4.1.2 鱼苗质量鱼苗质量应符合GB/T 11777、GB/T 11778的规定,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4.1.3 清塘消毒鱼苗下池前(10~15)d清塘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鳙鱼,又名花鲢、胖头鱼,浮游动物食性,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历来被捧为水产上宾。

鲢鱼,又名白鲢鱼,浮游植物食性,是人们常见的大宗水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食品结构的不断调整,鳙鱼更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准入机制,特对洈水牌鲢鳙鱼进行无公害养殖,并制定养殖操作规程。

1.养殖前的准备养殖水域选择池塘条件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首先选择是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避风向阳,面积10—20亩且池底平坦,池埂宽大、坡比在1:—1:3之间,池塘水深能够保持2米左右。

湖泊条件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湖泊,选择以蓄水为主的湖泊,并保持丰富的生物资源,且捕捞方便,排灌方便。

水源条件无公害养殖鲢鳙鱼水域的水源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区,远离鱼病疫区的地方,且进排水方便,其湖泊及池塘进水的主要水源应是水质清新的洈水水源。

池塘消毒池塘消毒主要是针对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而言,主要是彻底清除池塘野杂鱼及有害微生物。

氧化钙(生石灰)池塘消毒干池清塘消毒每亩用氧化钙(生石灰)75公斤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消毒每亩每米水深用氧化钙(生石灰)150公斤全池泼洒,以彻底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漂白粉清塘消毒每亩每米水深用漂白粉12-15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适度肥水以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在清塘消毒后,每亩施粪肥300公斤或绿肥400公斤。

2.鱼种投放鱼种来源主要是本地人工繁殖的鲢鳙鱼苗经过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进行套养成公斤的鲢鳙鱼鱼种。

苗种繁殖亲鱼选择鲢鳙鱼亲鱼种的选择,其亲本来源应该是国家规定的四大家与原良种基地,应选择性腺成熟、体型完整、品质优良、品种纯正、无病无伤的个体,雌性个体生长3-5年,雄性个体生长2-3年。

亲鱼的培育选择的鲢鳙鱼亲鱼种,马上进入专池、专人培育,保持池塘中水质清新,饵料充足,使亲鱼保持最大怀卵量,并促使性腺发育。

进入春季后要进行强化培育,除适当培肥水质,还要多投喂优质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全价饲料,促使性腺发育并进行性腺催熟,使其能在繁殖期顺利产卵繁殖。

鱼苗繁殖选择性腺成熟较好的鲢鳙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雄比1:1,人工注射催产剂、LRH-A(促排卵素),注射剂量为LRH-A10微克/公斤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国际单位/公斤,雄鱼减半,下午5时左右进行一次性注射,准确掌握其效应时间,适时进行采卵孵化。

鱼苗孵化将亲鱼所产之卵收集,经处理后集中于孵化容器内,用一定水流进行冲击,使其浮于水中而不至沉入水底缺氧死亡。

48小时后,鱼卵脱膜,而现出鱼苗,流水冲击至自由游泳后,投喂蛋黄,使其生长成强壮的鱼苗。

鱼苗培育人工催产繁殖出的鱼苗,要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后,方能套进成鱼池。

鱼种池消毒投放鱼苗前7天用氧化钙(生石灰)每亩每米水深75公斤全池泼洒或放鱼苗前10天用漂白粉12-15公斤兑水全池泼洒,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病原微生物。

适度肥水池塘消毒后,每亩投施300公斤粪肥或400公斤绿肥。

投放鱼苗首先检查水体中是否有浮游生物,如果有,证明水体毒性已消失,可以投放鱼苗,每亩投放5000尾,搭配投放其它鱼苗。

鱼种培育坚持巡塘,观察鱼苗成活率及摄食情况,观察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及鱼种生长情况,坚持每天投施追肥,投喂饲料,鱼种生长至2寸以后及时分塘,每亩投放3000尾,养殖成大规格鱼种。

鱼种套养将公斤/尾的大规格鱼种,套入成鱼养殖池塘中,让其在宽阔的水域中与成鱼同步生长至公斤/尾。

鱼种投放鱼种投放时间为了减少鱼种损伤,谋求更大效益,鱼种投放时间改历年春投为头年冬放。

成鱼捕捞后清塘消毒,投放鱼种。

鱼种选择选择品种纯正、品质优良、体形完整、无病无伤、色泽鲜艳、生长快、活力强、适应性广的个体作为无公害养殖对象。

投放密度主养鳙鱼池塘,每亩投放鳙鱼鱼种300尾,鲢鱼100尾,鲫鱼100尾,草鱼50尾,鲤鱼30尾,并少量投放规格适宜的凶猛鱼类,以摄食池塘中野杂鱼类,减少耗养量和饲料消耗。

主养鲢鱼池塘,每亩投放鲢鱼鱼种300尾,鳙鱼100尾,鲫鱼100尾,草鱼50尾,鲤鱼30尾,并少量投放规格适宜的凶猛鱼类,以摄食池塘中野杂鱼类,减少耗养量和饲料消耗。

鱼种规格鳙鱼种规格公斤/尾,鲢公斤/尾,草鱼公斤/尾,鲤鲫鱼公斤/尾。

鱼种消毒鱼种投放过程中,进行鱼体浸泡消毒免疫和注射疫苗免疫,浸泡鱼体可用氯化钠(食盐)3%浸泡鱼体5-8分钟,二氧化氯20ppm浸泡鱼体5-10分钟,高锰酸钾10ppm,浸泡鱼体15分钟,鱼体免疫可注射组织浆疫苗。

3.饲养管理水质管理水体溶氧主养鲢鳙鱼池塘溶氧不得低于5mg/l,应在池塘中央设置2-3千瓦以上的增氧机,并保持养殖过程中不断增氧,防止鱼类缺氧泛池,增氧一般是晴天中午开机,阴雨天傍晚开机,气压低时凌晨开机至日出。

水体PH值主养鲢鳙鱼池塘PH值(酸碱度)保持在之间,每个月用氧化钙(生石灰)30-50公斤/亩全池泼洒,中和水质和杀灭池塘中病原微生物。

水体透明度主养鲢鳙鱼池塘水体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0cm左右,要绝对保持水质清新、嫩、活、爽、不老化。

投饵施肥投施追肥在池塘中每隔7-10天,每亩施用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5-8公斤一遍,确保水质肥、活、嫩、爽、水质清新。

适时投饲投饵原则根据“四看”“四定”的原则进行适时投喂,“四看”即看天气,天气闷热、气压较低时少投或不投。

看病害,鱼类病害严重时少投。

看水色,透明度较高时多投,反之少投。

看摄食情况,摄食强度大多投,反之少投;“四定”即定质,投喂新鲜、营养丰富的饵料,不投腐烂变质、有毒的饵料。

定量,日投量一般为鱼体重的3-5%,根据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定时,养殖过程中控制在一定时间投喂,一般上午9时下午5时,使鱼类形成在固定时间摄食的习惯。

定位,长期固定在一定位置进行投喂或设置饵料台,减少鱼类摄食时的体力消耗,促进生长。

饵料选择喂养洈水鲢鳙鱼的精细油糠或鲢鳙鱼专用饵料要选择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饵料中没有添加各种违禁促生长素及无有毒有害物质,饵料配方合理,优质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饲料。

科学驯食用精细油糠或鲢鳙鱼专用饵料进行投喂,要经过科学驯化方能投喂。

首先在一定时间、一定位置用少量饵料,精心驯化,使鱼类形成在固定时间、固定位置集中上浮摄食之势,再用精细油糠或鲢鳙鱼专用饵料在固定时间、固定位置进行投喂,以减少饵料浪费,促进鱼类生长。

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巡塘检查,做到“三观”“五勤”。

认真观察池塘水质,观察鱼类摄食情况,观察鱼类健康情况,勤换水、勤增氧、勤预防、勤检查、勤捕捞,在高温闷热天气,每天坚持凌晨巡塘,以防鱼类缺氧泛池,保证鱼类正常健康生长。

适时捕捞以鲢鳙鱼为主的精养模式,要达到最佳效益,必须坚持适时捕捞,捕大留小,减少池塘负荷,促使鱼类生长。

鱼病防治生态预防无公害养殖鲢鳙鱼鱼,其鱼病预防离不开生态防治,保持池塘水质新、活、嫩、爽,绝对清新。

水体溶氧保持5mg/l以上,PH值之间,透明度30cm左右,为鱼类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物预防在精养池塘中投放一定数量规格适宜的凶猛鱼类,摄食池中小型野杂鱼类,减少池塘溶氧消耗及饲料浪费。

同时投放一定量的刮食性鱼类(罗非鱼、黄颡鱼等)摄食池塘中及其鱼体上的致病生物,减少鱼病发生机率,每个月每3亩池塘泼洒EM原液500ml或其它光和细菌,增加池塘中有益微生物含量,减少鱼病发生,促使鱼类健康生长。

坚持7-10天全池施用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5-8公斤每亩一遍,保持水体适度肥度,改善水质和鲫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减少鱼病发生。

药物预防鱼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除投放鱼种之前进行清塘消毒、鱼体浸泡消毒、免疫注射以外,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不断用杀虫、杀菌药物交叉使用,预防疾病发生,每半月用氧化钙,每亩每米水深35公斤或二氧化氯或漂白粉1ppm全池泼洒,不断杀灭池塘中病害生物,间隔半月用杀虫药物、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食盐混合兑水或高锰酸钾4ppm兑水、晶体敌百虫兑水全池泼洒,预防鱼病。

常见病的治疗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菌等。

流行:从3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10月份,水温10℃-30℃。

危害对象:鳙鱼、鲢鱼、团头舫、鲫鱼、鲤鱼、草鱼等。

预防:每亩每米水深用氧化钙(生石灰)150公斤彻底清塘消毒,同时尽可能清除池塘过多淤泥,减少池塘中有机质含量。

治疗:每亩每米水深用硫酸铜500克、硫酸亚铁250克、氯化钠(食盐)250克混合兑水全池泼洒。

草青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素流行:从4月下旬至9月底,水温25℃-30℃。

危害对象:草鱼、青鱼预防:除彻底池塘消毒外,对鱼种注射组织浆疫苗进行免疫。

肠炎病病原:肠炎点状气单胞杆菌流行:每年6-9月份危害对象:草鱼、青鱼预防:彻底清塘消毒,每亩每米水深用氧化钙(生石灰)150公斤,全池泼洒。

鱼种消毒免疫。

治疗:外用内服相结合进行治疗,用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和内服肠炎灵等药物。

中华蚤病病原:挠足亚目、剑水蚤日、蚤科、中华蚤属、中华蚤。

流行:每年4-11月份。

危害对象:草鱼、鳙鱼、鲢鱼、鲤鱼、鲫鱼。

预防与治疗:用生石灰每亩每米水深150公斤清塘,杀死水中虫卵。

硫酸铜,硫酸亚铁混合兑水或晶体敌百虫兑水全池泼洒。

锚头蚤病病原:锚头蚤科、锚头蚤属、多态锚头蚤、草鱼锚头蚤、鳃蚤头蚤。

流行:每年4月份-11月份,水温12℃-33℃。

危害对象:草鱼、鳙鱼、鲢鱼、鲤鱼、鲫鱼、乌鳢等。

预防与治疗:用氧化钙(生石灰)清塘,每亩每米水深150公斤,杀死水中锚头蚤幼虫和带有成虫的鱼种和蝌蚪。

用晶体敌百虫兑水全池泼洒。

采取生物预防:池塘中投放一定数量的刮食性鱼类。

(罗非鱼、黄颡鱼等)4.无公害鲫鱼养殖常用药物5.无公害鲫鱼养殖禁用药物无公害鲫鱼养殖,必须坚决执行国家用药标准,抵制禁用渔药,其品种主要有:六六六、呋喃丹、滴滴涕、甘汞(二氮化汞)、硝酸亚汞、五氯酚钠、孔雀石绿、磺胺脒(磺胺胍)、呋喃西林、呋喃唑酮、氯霉素、红霉素、甲基睾丸酮、环丙沙星(环丙氟呱酸)等。

6.鲫鱼无公害养殖操作中使用标准—89渔业水质标准—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T1008—1994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T392—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标准—200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2001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2001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