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规范
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专业的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2作业依据《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T7929)《城市测量范围》(CJJ 8)3坐标体系平面坐标系:采用大连城建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4要求与原则4.1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的基本要求4.1.1数字化成图的数据来源采用野外测量、原图数字化与已有测量资料采集等方法。
4.1.2数字化成图的主要工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处理、成果输出和成果检查。
4.1.3数字化成图的成果应包括:图及相应的数据文件、图形文件与拓扑信息。
4.1.4数字化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符合表1.注:1、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此时不同地形类别得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2、同一测区不得采用两种基本高距。
4.1.5地形图符号按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T7929)执行。
4.1.6统一使用MapDraw编制软件、层码表。
4.1.7数字化地形图与有现势性。
4.2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的精度要求4.2.1图根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4.2.2数字化地形图数学精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第4.1.8、4.1.9条规定。
4.2.2.1平面精度:4.2.2.2高程精度:城市建筑区和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高程注记点之间的高度中误差不大于±0.07m。
高程点注记的分布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第4.5.5条规定。
4.2.3地形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a)大小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平坦地:a<2°丘陵地:2°≤a<6°山地:6°≤a<25°高山地:a≥25°4.3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图根控制测量4.3.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宜在各等级控制点下加密。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三、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
地形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 原图数据采集 航片数据采集 数字摄影测量
数字化仪数字化 扫描仪数字化
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半站仪)在野外对成图 信息进行采集,数据载体可以是全站仪的存储器和 存储卡,或电子手簿、袖珍计算机可便携机
• 图根控制测量 • 碎部测量 • 其他专业测量
数据采集原理: 数字测绘:自动处理、自动绘图 必须包括点位信息和图形信息 • 点的三维坐标:测点编号 • 测点的属性信息:地形编码 • 点的连接关系
1. 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 • 无人值守,单人测量系统 • 存在问题:价格昂贵,不稳定
2. GPS测量模式: •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流动站不仅接受来自参考站的数据,还直接接 收GPS卫星数据,观测数据组成的相位差差分 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实时给出厘米级的定 位结果。
7.3 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与实施
一、数字测图的特点
• 设备配置现代化 • 内外业工作自动化 • 测量成果高精度 • 成图速度快 • 成果数字化 • 承载的信息量大
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
二、技术设计的内容
• 项目简介 • 测区概况 • 设计技术依据 • 测区已有资料及其分析 • 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 数字化测图设计:仪器设备与软硬件选择,野外 数据采集方案,数据与图象处理,地形图绘制 • 工作量统计、作业计划和经费预算
•建立图式符号编码表,在其中选择即可,主要用 在电子平板模式
图根控制测量----同步测量法:
碎部测量: 全站仪可根据观测量现场计算出点的三维坐标 • 极坐标法
要在全站仪上输入一系列已知值以进行计算
• 支导线测量
• 角度交会法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特点和应用

三、地形图要素分类和代码
按国家标准,1∶500 — 1∶2000 比 例尺地形图要素分为 9 类:
控制点、
居民地和垣栅、
工矿建筑物及设
交通及附属设施、
管线及附属设施、 水系及附属设施、
境界、
地貌和土质、
植被。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由 4 位数字组成, 左边一位是大类,后面依次细分为小类、一 级和二级,均用 1 - 9 表示。
例:一般房屋代码为 2110, 简单房屋代码为 2120, 围墙代码为 2430 等。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分类代码
图廓包括内、外图廓线、格网线、接图 表和图廓注记,其中图形部分由程序在绘制 时生成,图廓注记有些从文件调出自动绘制 注记,有些由键盘输入,按规定位置绘制。
高程点注记
一般注记
图廓示意图
六、绘制地形图
地形图在完成编辑后, 可以数字形式储存,或 者由计算机控制绘图机 绘制地形图。
绘图机分为矢量绘 图仪和点阵绘图仪。矢 量绘图仪绘图的基本元 素是直线段,逐个绘制 图形。点阵绘图仪将全 部图形转为点阵图像, 绘图的基本元素是点, 绘图时逐行绘出。
一、数据的图幅分幅
一个碎部记录文件涉及几幅图 一幅图由多个记录文件
二、图形文件生成 — 图形文件形式 图形文件由图块索引文件、图块点链
文件和坐标文件组成。
图块索引文件包括:符号码、线码、 点数、在点链文件中图块的起点地址。
图块点链文件包括:图块点在坐标文 件中的序号。
坐标文件包括:点号、坐标、高程。
1-500数字测图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500数字测图规范篇一: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规范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大比例尺测图是指1:500~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采用航测法成图。
小于1:50000的小比例尺图,是根据较大比例尺及各种资料编制而成的。
大比例尺除测绘地形图以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它们的基本测绘方法是相同的,并且有本地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图幅分幅方法。
技术设计是数字测图最基本的工作,它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及数字图的用途、用户的要求、本单位的仪器设备状况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设计。
因此,在测图开始前,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拟定作业计划,以保证测量工作在技术上合理、可靠,经济上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工作。
一、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依据数字测图方案,一般是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数字测图的目的,精度、控制点密度、提交的成果和经济指标等,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和本单位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加密控制方案、数字测图的方式、野外数字采集的方法以及时间。
人员安排等内容。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测量规范(规程)和测量任务书。
1.测量规范(规程)数字测图测量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目前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范》2.测量任务书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
这种技术文件是指令性的,它包含工程项目或编号、设计阶级及测量目的、测区范围(附图)及工作量、对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特殊要求以及上交资料的种类和时间等内容。
RTK数字测图标准作业流程图和指导书

RTK 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标准作业流程
1.1流程图
5
学习方案
1
接受任务
8-1
碎步测量(RTK
)
3
编制技术设计
书
2
踏勘现场
4
审批
过程检查
9
内业成图
7
控制测量
6
检查工器具
RTK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需求开始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矿山测量工测量设备检查记
录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控制测量成果表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测量任务文件电
子表单
测量过程检查记
录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测量技术员
11
编写技术总结
14
提交、归档
10
最终检查
12
审核
13
验收
RTK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业结束
测量技术员
测量技术员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测量成果移交记
录。
大比例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与成果生产规范讲义

汇
报
内
容
—背景 — 标准编制说明 — 范围和结构 — 标准的内容 — 条文说明 — 各部分的不同 — 结束语
3、编制原则
a) 系统性 作为数字航测标准的重要部分,所规定内容与相关产 品、质检及前期各流程标准协调,并保持各比例尺测图规 范内容协调,遵循系统性原则。 b) 科学性 标准规定的技术方法、要求和指标应科学、准确、合 理,真实反映数字航测技术水平,遵循科学性原则。 c) 实用性 依据测图实际,提出生产中需规范内容。并按作业的 一般流程对这些内容进行约束和规定,标准制定充分考虑 可操作性,使标准更加实用,满足实用性要求。
b.数字航测生产需要相关标准来规范
— 适应测绘生产要求,指导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生产,保障 作业质量,需要制定相关规范,构成支撑数字航测的相关标准 体系。
2、技术需求
—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摄影测量进入基于数字影像 或数字化影像生产的阶段,数字摄影测量阶段; — 飞速发展的航空、导航定位、数码航摄相机、内 外业一体化等新技术和新型设备出现与发展,使航空摄影 测量内外业产生很大变化; —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体系下,内外业各工序之间不 再有清晰界线,内外业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 因技术路线不同,基于传统技术的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内业规范已不适应当前生产需要,相关标准的划分 和层次亦需要调整; — 为适应当前技术要求和技术发展水平需要制定数 字航测标准。
1、标准范围
对数字航测法进行各比例尺DEM、DOM、DLG测图生 产作业进行了技术约定和作业过程指导,其范围是: 规定了基于框幅式航空摄影(包括胶片航空影像扫 描)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生产的作业内容、技术要 求。 适用于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的数字高程模型、数 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生产作业。基于推扫式航空 摄影的测图生产可以参照执行。 按测图成果比例尺不同,标准分成三部分: 第1部分 1:500 1:1 000 1:2 000测图; 第2部分 1:5 000 1:10 000 测图; 第3部分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测图;
1比500图测量操作规范

1:500地形图测绘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d)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
3.2 数据采集方法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边角关系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2。
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
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
3。
4 数据处理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AUTOCAD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
3.5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要求对地物进行分类、编码、绘制。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大比例尺测图技术方案

1.2.3 外业测量1.2.3.1控制测量一、首级平面控制测量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苏州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简称苏州CORS)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NSS RTK一级点的技术要求(见表1)进行控制点测设, 也可以采用GPS静态测量方式, 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NSS网一级点的技术要求(见表2)进行控制点测设。
控制点以每条高等级公路为单位进行布设, 每条公路布设不少于2个首级控制点。
1.主要技术要求(1)GNSS RTK测量主要技术应符合表1要求表1 GNSS RTK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平均边长/m 点位中误差cm 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观测次数一级500 ≤±5 1/20000 4备注: 困难地区相邻点间的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 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
(2)GNSS网测量主要技术应符合表2要求表2 GNSS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 a(mm) b (1×10-6)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 1 ≤10 ≤5 1/20000特殊困难地区最大边长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当边长小于200m时, 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cm。
2.控制点标石埋设控制点标石埋设按《城市测量规范》附录C图C.2.3或图C.3.1执行。
3.控制点命名GPS点名选用高等级公路名称加流水号表示, 点号为公路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加流水号表示, 如:苏嘉杭高速第二个GPS点, 点名为:苏嘉杭2, 点号为:SJH2。
在本项目测区范围内不允许出现重号。
4.点之记绘制首级控制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 格式见附录一。
5.观测要求(1)GNS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必须满足表3的规定。
表3 GNSS测量作业观测要求GNSS测量其他要求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第5.3.5.4章节执行。
(2)GNSS RTK测量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第6.3.2条~6.3.11条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
大比例尺测图是指1:500~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采用航测法成图。
小于1:50000的小比例尺图,是根据较大比例尺及各种资料编制而成的。
大比例尺除测绘地形图以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它们的基本测绘方法是相同的,并且有本地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图幅分幅方法。
技术设计是数字测图最基本的工作,它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及数字图的用途、用户的要求、本单位的仪器设备状况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设计。
因此,在测图开始前,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拟定作业计划,以保证测量工作在技术上合理、可靠,经济上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工作。
一、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依据
数字测图方案,一般是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数字测图的目的,精度、控制点密度、提交的成果和经济指标等,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和本单位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加密控制方案、数字测图的方式、野外数字采集的方法以及时间。
人员安排等内容。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测量规范(规程)和测量任务书。
1.测量规范(规程)
数字测图测量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目前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有: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工程测量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
《房产测量规范》
2.测量任务书
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
这种技术文件是指令性的,它包含工程项目或编号、设计阶级及测量目的、测区范围(附图)及工作量、对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特殊要求以及上交资料的种类和时间等内容。
二、数字测图的外业准备及技术书编写
在数字测图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实施前的测区踏勘、资料收集、器材筹备、观测计划拟定、仪器设备检校及设计书编写等工作。
1.测区踏勘
接受下达任务或签订测图任务的合同后,就可以进行测区踏勘工作,为编写接受设计、施工设计、成本预算等提供资料来源。
测区踏勘主要调查了解的内容有:
(1)交通情况。
包含公路、铁路、乡村便道的分布及通行情况等。
(2)水系分布情况。
包含江河、湖泊、池塘、水渠的分布,桥梁、码头及水路交通情况等。
(3)植被情况。
包含森林、草原、农作物的分布及面积等。
(4)控制点分布情况。
包含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导线点的等级、坐标、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
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5)居民点分布情况。
包含测区内城镇、乡村居民点的分布,食宿与供电情况等。
(6)当地风俗民情。
包含民族的分布、习俗的地方方言、习惯和社会治安情况等。
2.资料收集
根据踏勘测区掌握的情况,收集一下资料:
(1)各类图件。
测区及测区附近已有的测量成果等资料,其内容应说明其施测单位、施测年代、等级、精度、
比例尺、规范依据范围、平面和高程坐标系统、投影
带号、标石保存情况以及利用的程度等。
(2)其他资料。
包含测区有关的地质、气象、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资料及城市及乡村行政区划表等。
3.仪器设备的选型及检验
仪器设备是保证完成测量任务的关键所在。
仪器设备的性能、型
号、数量与测量的精度、测区的范围、采用的作业模式等有关。
对于测区控制网,首级一般都采用GPS网,加密采用导线加密。
导线的施测最好采用测角精度2〞以上、测距精度3mm+2*10-6.D 以上的全站仪施测,也可采用GPS RTK施测。
数字测图的野外数据采集采用测角精度不低于6〞,测距精度不低于5mm+5*10-6.D 的全站仪即可,有条件的采用GPS RTK效率更高,所选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对其性能与可靠性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4.拟定作业计划
根据有关的测量任务书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考虑拟投入的仪器设备、使用的软件及采用的作业模式,结合参加人员的数量、技术状况及测区资料收集情况、测区及附近的交通、通讯及后勤保障(食宿、供电等),拟订作业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测区的控制的具体实施计划;
(2)野外数据采集及实施计划;
(3)仪器设备、经费预算计划;
(4)提交资料的时间计划以及检验验收计划等。
5.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主要编写内容有:任务概述,测区情况,已有资料以及其分析,技术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劳动计划,仪器设备及供应计划,财务预算,检查验收计划以及安全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