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数字化作业方法探讨

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数字化作业方法探讨

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数字化作业方法探讨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城市规划面积日趋增大。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各项基础建设都迫切地需要现实性很强的数字地形图产品。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优质高效地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测绘保障,已成了测绘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本文从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概述出发,探讨了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以及航测综合法对比例尺的要求。

标签: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数字化;作业方法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建设以及入关后新的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和要求,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城市正在向建设现代化的城市迈进,而加快推进信息化将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途经。

众所周知,人类可利用的信息中80%以上与空间位置有关。

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是目前推行的测图方法,大比例地形图是城市建设发展作为测绘产业的主要产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地形图。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测绘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使得航测法测绘地形图的外业工作量主要集中在调绘上,为了减少野外调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缩短地形图的成图时间和更新周期。

一、大比例尺地形图概述大比例地形图是城市建设发展作为测绘产业的主要产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图件的数字化是各部门对测绘行业提出的要求。

常规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已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体系,对其成图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测绘是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绘手段。

一般有:1、全野外数字化测绘;2、已有图纸数字化;3、航测解析法三种。

目前已逐步趋向完善,被越来越多的测绘部门所采用。

本文重点讨论全野外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这种新手段从数据的获取、处理到绘图都与常规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有着本质不同,原来常规的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体系也就不适用了。

1比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毕业设计

1比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毕业设计

1比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毕业设计第一张绪论随着电子全站仪、RTK技术的发展逐步成熟,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地形图的成图方法正在逐步地由传统的白纸法成图向数字测图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数字测图几乎已占据了大部分的地形图测绘市场,数字化测图以其成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即用即测,快速建立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特点,已经被一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领导所青睐和引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数字地形图测在现代机助制图技术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

而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结合发展的光电测量仪器,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

因此全站仪也是目前实用的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DSM)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利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为GIS提供数据源,广泛用于测量工程、水文、工民建、道路桥梁、水利水电工程等建设领域。

数字地图(Digital Map)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的地图。

数字测图主要作业过程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软盘等)。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数字地形测图在现代机助制图技术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

而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结合发展的光电测量仪器,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

因此全站仪也是目前实用的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工具。

任务概况:针对我们即将走出校门的大三学生,为了夯实我们的基本技能,使我们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更加顺利和自如,更好的展现我们*****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素养,系里组织了这次毕业实习---校园地形测量工程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 自由设站:后方交会 • 已知点设站 • 高程设站 • 碎部点 • 放样
• 自动跟踪全站仪 • 超站仪:GPS接收机 + 全站仪
三、计算机制图系统
• 计算机绘图基础 POINT LINE
测绘专业软件的开发
四、其它仪器设备
• GPS接收机,RTK • 数字摄影测量 • 遥感
CH 7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地形编码方案----四位编码: • 第一位表示大类号(10类) • 第二、三位:顺序号 • 第四位:连线信息:1 直线;2 曲线; 3 圆弧线
地形编码方案----全要素编码: •由若干位十进制数组成,第一位有特定含义
1 01 0 03 04 居民地
房屋类别 特征说明 类序号 特征点序号
地形编码方案----无记忆编码系统:
3.数字化测图实现了大比例尺测图高精度和低耗费
• 白纸测图有精度损失:图上0.1mm,比例尺为1: 1000,最好精度为10cm。
• 蓝晒、图纸变形等误差 一般精度为0.3mm, 和 原测距精度一致
• 数字测图无损失地记录了外业测绘数据。
4.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进入新时期 测图作业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的一步法 •分图幅作业到地物整体测量,计算机自动分幅。
三、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
地形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 原图数据采集 航片数据采集 数字摄影测量
数字化仪数字化 扫描仪数字化
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半站仪)在野外对成图 信息进行采集,数据载体可以是全站仪的存储器和 存储卡,或电子手簿、袖珍计算机可便携机
• 图根控制测量 • 碎部测量 • 其他专业测量
数据采集原理: 数字测绘:自动处理、自动绘图 必须包括点位信息和图形信息 • 点的三维坐标:测点编号 • 测点的属性信息:地形编码 • 点的连接关系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特点和应用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特点和应用
A1 :表示记录类别, A2 :表示点号, A3 :表示连接点号, A4 :表示线型, A5 :表示符号码, A6、A7 :表示坐标 A8 :表示高程。
三、地形图要素分类和代码
按国家标准,1∶500 — 1∶2000 比 例尺地形图要素分为 9 类:
控制点、
居民地和垣栅、
工矿建筑物及设
交通及附属设施、
管线及附属设施、 水系及附属设施、
境界、
地貌和土质、
植被。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由 4 位数字组成, 左边一位是大类,后面依次细分为小类、一 级和二级,均用 1 - 9 表示。
例:一般房屋代码为 2110, 简单房屋代码为 2120, 围墙代码为 2430 等。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分类代码
图廓包括内、外图廓线、格网线、接图 表和图廓注记,其中图形部分由程序在绘制 时生成,图廓注记有些从文件调出自动绘制 注记,有些由键盘输入,按规定位置绘制。
高程点注记
一般注记
图廓示意图
六、绘制地形图
地形图在完成编辑后, 可以数字形式储存,或 者由计算机控制绘图机 绘制地形图。
绘图机分为矢量绘 图仪和点阵绘图仪。矢 量绘图仪绘图的基本元 素是直线段,逐个绘制 图形。点阵绘图仪将全 部图形转为点阵图像, 绘图的基本元素是点, 绘图时逐行绘出。
一、数据的图幅分幅
一个碎部记录文件涉及几幅图 一幅图由多个记录文件
二、图形文件生成 — 图形文件形式 图形文件由图块索引文件、图块点链
文件和坐标文件组成。
图块索引文件包括:符号码、线码、 点数、在点链文件中图块的起点地址。
图块点链文件包括:图块点在坐标文 件中的序号。
坐标文件包括:点号、坐标、高程。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

3.3.3 勘丈法
1 2 3 4 5 6

直角坐标法 距离交会法 距离直线交会法 直线内插法 定向直角拆线法 无定向直角拆线法
1 直角坐标法

已知 A 、 B 两点,欲测碎部点 i ,则以 AB 为轴线,自碎部点 i 向轴线作垂线(由直角棱镜定垂足)。假设以A为原点,只 要量测得到原点A至垂足di的距离ai和垂线的长度bi,就可求 得碎部点i的位置。

3.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 1 控制测量 – 2 仪器器材与资料准备
1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
2 仪器器材与资料准备
仪器、器材主要包括:全站仪、对讲机、电子 手簿或便携机、备用电池、通讯电缆(若使用 全站仪的内存或内插式记录磁卡,不用此电 缆)、花杆、反光棱镜、皮尺或钢尺等。全站 仪、对讲机应提前充电。 在野外采集数据之前,通常要对测区进行“作 业区”划分。 在数据采集之前,最好提前将测区的全部已知 成果输入电子手簿或便携机,以方便调用。

3.2 野外数据采集

使用全站仪实施大比例尺野外数字测图, 作业方式可区分为
–测记法 –电子平板法
1 测记法施测

测记法数据采集,每作业组一般需:
–仪器观测员(兼记录员)1名 –绘草图领镜(尺)员1名 –立镜(尺)员1~2名

其中绘草图领镜员是作业组的指挥者, 需技术全面的人担任。
2 电子平板法施测
X B X Z DZB cos ZB YB YZ DZB sin ZB
支导线法
支导线
3.3.2 半仪器法(方向交会法)
1方向直线交会法 2方向直角交会法

1方向直线交会法

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新测与更新项目技术设计方案

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新测与更新项目技术设计方案

5设计方案5.1软件和硬件配置规定5.1.1软件设备软件配置见表5.1-1:表5.1-1 重要软件投入情况5.1.2硬件设备使用的仪器设备作业前均应按照规定进行全面检查, 完好率100%。

硬件设备配置见表5.1-2:表5.1-2 重要硬件设备投入情况5.2技术路线项目全采用“内业→外业→内业”作业模式进行施工。

1)数据更新模式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法依据地形要素变化率分为新测、修补测。

地物要素变化率参照GB/T 14268-2023附录B中地图格网记录法计算。

地物变化率计算以图幅为单位, 以图上1cm2 格网为1个变化量记录单位(G), 以公式α格=(m/M)×100%。

公式中α格为地物变化率, m为图幅内地物要素变化的总G数, M为图幅的理论总1cm2格网数(M>m)。

本地物变化率α格>40%时, 进行重测, 图幅内所有地理信息要素进行测绘。

本地物变化率α格<40%时, 进行修测, 对图幅内部分地物要素和相应变化了的地貌进行实测修正。

原数据采用修测或修编更新方法更新超过3次, 要对所有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重测。

2)数据变化信息获取方法将2023年DLG数据与2023年0.05米DOM数据进行套合对比配合人工巡查获取整个测区全面的变化信息。

3)数据更新内业立体采集为主, 外业实测为辅进行数据更新。

结合测区的地形地貌及地物特点, 采用航测数字法成图, 平面和高程数据都由航测内业采集。

数据采集先内业判测, 后外业调绘、外业补测, 数据编辑整理, 再数据入库。

5.3图根控制测量5.3.1图根点的布设1)图根平面控制点逐级布设, 每个控制点宜保证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2)图根控制点是地形图修测和地形图测量的依据, 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加密。

3)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山东省GPS连续运营参考站(SDCORS)为基础进行布设。

4)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形、地物点及界址点的数据采集为原则, 合理布设并应尽量的均匀分布, 每幅图不少于4个(涉及各等级控制点), 个别情况至少2个。

大比例尺数字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控制测量部分)

大比例尺数字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控制测量部分)

桂林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2007桂林市下美城区(9标段)大比例尺数字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控制测量部分)为满足“桂林市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对1:1000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地籍权属调查和1:500数字地籍图数据库更新维护的需要和为“桂林市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提供精确、翔实的地形图基础数据,现根据招标文件项目和任务目的,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本设计书。

1 测区概况1.1测区位置及面积X:718.0km—724.0km; Y:58.0km—62.5km。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2.0km2。

详见附图一。

1.2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下美老城区。

东至东亭、后田、后垵、鳌园(下美解放纪念碑)一线;西至高速公路一线;南至下美龙船路、鳌园(下美解放纪念碑)一线;北至下美工业区建成区北端、浒井、磁窑、塘边一线。

测区为原下美老城区及北部工业区。

以下美大学为主的新老建筑群坐落其中,构成以学村为主要构筑物、以银江路、集源路、嘉庚路等道路及附属街坊的临海城区,包括北部的成片工业区。

该区地势平坦,建筑错落有致,交通便利,测区东南部为在建区域,建筑密度较小,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

同集路、高速公路连接线贯穿测区南北,与城区及工业区道路组成网状,交通方便,但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将给工作带来不便。

测区属海洋性气侯,常年可以作业。

2 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6、《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7、本《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

3已有资料及利用3.1 平面控制资料委托方提供的《桂林市Ⅱ、Ⅲ等GPS控制测量成果》Ⅱ大楼、Ⅲ马南点、Ⅲ官山等,作为本期D级GPS及一级导线起算数据,该成果属“99桂林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2°40′,1.5°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城市高程投影面为0米,参考椭球体为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使用时平面坐标表示X(N)省略千公里和百公里数,Y(E)省略百公里数。

大比例尺测图技术方案

大比例尺测图技术方案

1.2.3 外业测量1.2.3.1控制测量一、首级平面控制测量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苏州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简称苏州CORS)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NSS RTK一级点的技术要求(见表1)进行控制点测设, 也可以采用GPS静态测量方式, 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NSS网一级点的技术要求(见表2)进行控制点测设。

控制点以每条高等级公路为单位进行布设, 每条公路布设不少于2个首级控制点。

1.主要技术要求(1)GNSS RTK测量主要技术应符合表1要求表1 GNSS RTK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平均边长/m 点位中误差cm 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观测次数一级500 ≤±5 1/20000 4备注: 困难地区相邻点间的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 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

(2)GNSS网测量主要技术应符合表2要求表2 GNSS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 a(mm) b (1×10-6)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 1 ≤10 ≤5 1/20000特殊困难地区最大边长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当边长小于200m时, 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cm。

2.控制点标石埋设控制点标石埋设按《城市测量规范》附录C图C.2.3或图C.3.1执行。

3.控制点命名GPS点名选用高等级公路名称加流水号表示, 点号为公路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加流水号表示, 如:苏嘉杭高速第二个GPS点, 点名为:苏嘉杭2, 点号为:SJH2。

在本项目测区范围内不允许出现重号。

4.点之记绘制首级控制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 格式见附录一。

5.观测要求(1)GNS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必须满足表3的规定。

表3 GNSS测量作业观测要求GNSS测量其他要求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第5.3.5.4章节执行。

(2)GNSS RTK测量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第6.3.2条~6.3.11条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刘忠胜,张建亮大比例Jt数字测图方案设计本刊E-mail:bjb@sxinfo.net实践与创新
随着测绘技术和仪器的发展,测图碎步测量主要使用全站
仪或GPS—RTK进行。

本文以全站仪为例,对碎步测量的步骤叙
述如下:
(1)定测站点。

进行碎步测量前首先确定测站点,测站点要
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已知点与其通视。

(2)安置仪器。

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i脚
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

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
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
站仪放置不稳,使仪器安全存在潜在的危险。

仪器大概架在已知
点上,用眼睛看是否对巾,左右调整脚架,直到对中为止。

由于对
中后仪器不平,此时,应先调整脚架的高低,看见气泡差不多居
中时,再调整脚螺旋,对中与整平应交叉进行,直到仪器最终处
于对中整平状态。

(3)碎步测量。

后视一已知点(前所得fI{的网根点),方向归零。

在选定的地物点或地形点上立棱镜,测量读数。

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按比例尺精度确定每个碎布点之间的间距,一般在35m左右。

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

因此,一般要求2.3人负责立棱镜,其中2人同时立镜。

(4)外业记录。

全站仪所测得的数据主要记录竖直角、水平角、斜距、棱镜高。

同时绘草图人员在指挥跑棱镜的同时负责勾绘草图。

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

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

(5)测站检校。

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为了避免误差的影响。

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核。

检核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2.5内业绘图
内业绘图软件众多,如南方CASS、清华三维等,本文以南方CASS6.1为例对地形图绘制的具体过程展述如下:
(1)展点。

碎步点测量的成果数据存于全站仪内存中.通过数据线将全站仪与电脑连接起来,在CASS6.1中打开成果点文件,则视图窗口展示出所有测得的碎步点。

第一步,点击“图形”下的“展点”.先弹出空间点位数据窗口,接着弹出“打开点位数据文件”的对话框;
第二步,要求输入坐标文件。

当输入对应文件后,则系统A动将点名、点位、代码展绘在相应图层中。

(2)绘图。

结合在外业中勾绘的草图,进行展点连线、类别区分、属性赋予和性质注记等编辑成图.并对测区内地形利用数据文件生成数字高程i角模型。

软件可自动绘制等高线。

通过对等高线的修剪、编辑、注记等整理成图。

绘图之前,应先将CASS6.1的符号库功能菜单界面组织好,以便提高成图效率。

这里关键是要将右侧屏幕菜单或工具按钮菜单配置好。

因为两种菜单功能完全对应,所以选择一种即可,具体根据个人的作业习惯选择。

罔l是CASS6.1主界面。

222
图1CASS6.1主界面
3测图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进行地形测图时,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或者误差,应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检查后视点。

测箅后视点坐标.与该点已知坐标核对,看其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则说明测站后视数据有错误,或者测站后视点点位有错误。

(2)碎部测量时.要正确选定地物点和地形点。

首先.对测站周围的地貌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总的地貌是什么;其次。

确定地貌细小的变化在那里;最后,确定测量的顺序,即先测什么后测什么。

这样使观测者和立尺者在认识上达到统一。

按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应选在地物拐角上或地物轮廓的变换点上,而地形点则应选择在地形特征点上.充分表示出测区的真实地物和地貌。

(3)碎部测量时,跑镜员跑点应有次序,不要东跑一个点、西跑一个点。

观测员要尽可能测完一个地物再测另一个地物。

并立即绘fJ;地物的轮廓线。

地形特征点也应测一点连一点,测完后将地性线也连接fI{来.这样就不会发生遗漏和错误。

(4)碎部测量时,观测员和跑镜员应约定好联络信号。

跑镜员在跑镜过程巾。

要注意调查地理名称和量测陡坎、冲沟等比高,以供图上描绘和注记。

对本测站上无法测绘的局部隐蔽地区的地形,跑镜员要向观测员进行描述,以便研究测量的方法。

(5)绘草罔人员与观测员应在一定时问间隔(如每测50点)时互相核对点号,保证测量点号与草网对应点号的一致性。

当发现草图点号与当前测量点号不对应时,应及时更正,防止到内业时|}fj现混乱。

(6)在对测图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且这些闪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地减少测量误差的
方法,应做到: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提高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案设计
作者:刘忠胜, 张建亮, LIU Zhong-sheng, ZHANG Jian-liang
作者单位: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地测公司锦界煤矿地测站,陕西榆林,719319
刊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10,20(30)
被引用次数:0次
1.潘正风.杨正尧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2002
2.高井祥.肖木林.付培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200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qbkfyjj201030092.aspx
授权使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lngcjsdx),授权号:4d9e79bf-58b0-46b2-8d4a-9eaa0123bf02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