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人工智能导论-第一章绪论

人工智能导论-第一章绪论

法律问题
涉及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归属、监 管机制等。
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就业、教育、社 会公平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如 何确保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02 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关系
认知科学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心智和智能的科学,包括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 域。
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和建模等,旨在揭示人类心智和智能的 本质和规律。
目标检测
在图像中定位并识别出感兴趣的目标物体,通常包括绘制物体的边界框并给出物体的类别标签。 目标检测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目标跟踪
在视频序列中跟踪感兴趣的目标物体,获取物体的运动轨迹。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研 究方向,也是实现智能视频监控、人机交互等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技术
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
研究热点
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生成对抗网络、迁移学习等。
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将更加注重可解释性、鲁棒性、隐私保护、公平性等方面的研究,同 时,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结合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探讨
伦理问题
包括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人工 智能决策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等。
任务
计算机视觉的主要任务包括图像分类、目标 检测、图像分割、场景理解等。这些任务的 核心是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并利用这些
特征信息进行高层次的推理和决策。
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跟踪
图像分类
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预定义的类别,如猫、狗、汽车等。图像分类是计算机视觉中最基础的任务 之一,也是其他复杂任务的基础。
三维重建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从二维图像中恢复出三维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三维重建技术广泛应 用于文物保护、医学影像处理、工业检测等领域。

第1章 人工智能-绪论

第1章 人工智能-绪论

2020/8/1
人工智能
3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给出了各自的定义:
(1)人工智能是那些与人的思维相关的活动,诸如决策、问 题求解和学习等的自动化(Bellman,1978)。
(2)人工智能是研究怎样让电脑模拟人脑从事推理、规划、 设计、思考、学习等思维活动,解决至今认为需要由专家才 能处理的复杂问题(Elaine Rich,1983)。
2020/8/1
人工智能
15
1.3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 近期目标
人工智能的近期目标是实现机器智能。即先部分地或 某种程度地实现机器智能,从而使现有的计算机更灵活 好用和更聪明有用。
➢ 远期目标
人工智能的远期目标是要制造智能机器。具体讲就是 使计算机具有看、听、说、写等感知和交互能力,具有 联想、学习、推理、理解、学习等高级思维能力,还要 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2020/8/1
人工智能
25
1.5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1.5.1 博弈(Game Playing) 1.5.2 自动定理证明(Automatic Theorem Proving) 1.5.3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1.5.4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1.5.5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1.5.6 计算智能(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1.5.7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1.5.8 分布式人工智能(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5.9 机器人(Robot)
2020/8/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导论》第1章-绪论

《人工智能导论》第1章-绪论
萧条波折期
20世纪80年代 中期至今
稳步增长期
形成及第一个兴旺期
20世纪50年代中 期至60年代中期
第二个兴旺期
20世纪70年代中 期至80年代中期
1.2.1 孕育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人工智能的孕育期大致可以认为是1956年以前的时期。这个 时期的主要成就是数理逻辑、自动机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神 经计算、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为人工智能的诞生准 备了理论和物质的基础。
1.1.2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I)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前沿学科,它由 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 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
人工智能研究的近期目标是:使现有的计算机不仅能做一般 的数值计算及非数值信息的数据处理,而且能运用知识处理问 题,能模拟人类的部分智能行为。
过高预言的失败,给AI造成重大伤害
“20 年内,机器将能做人所能做的一切。”
——西蒙,1965
“在3~8年时间里,我们将研制出具有普通人智力的计算机。这 样的机器能读懂莎士比亚的著作,会给汽车上润滑油,会玩弄政治 权术,能讲笑话,会争吵。……它的智力将无以伦比。”
——明斯基,1977
1.2.3 萧条波折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 1955 年年末,纽厄尔和西蒙编写了一个 名为“逻辑专家”的程序,被许多人认为 是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它将问题表示成 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 结论的那一支来求解问题。
1.2.2 形成及第一个兴旺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AI诞生于一次历史性的聚会——达特茅斯会议
1956年夏季,由美国学者麦卡锡、 明斯基、朗彻斯特和香农共同发起,在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举办了一次长达2个 多月的研讨会,讨论用机器模拟人类智 能的问题。会上,首次使用了“人工智 能”这一术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 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人工智能导论第一章绪论

人工智能导论第一章绪论
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和边缘学科。
人工智能学科结构
计算原理 算法分析
控制理论 空间研究
自动程序设计
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
逻辑 数学
系统程序设计
心理学 图示学
认识论
心理学
逻辑学 自动定理证明 有关学科
图示学
运筹学
知识的模型化 和表示
机器视觉 计算机语言
光学
模式识别 声学 语音学
教学、科学和 工程辅助
3 知识与推理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和源泉。 推理是人脑的一个基本功能和重要功能,因此,
在知与交流
感知与交流指计算机对外部信息的直接感知和人 机之间、智能体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
机器感知就是计算机直接“感觉”周围世界,就 像人一样通过“感觉器官”直接从外界获取信息 ,如通过视觉器官获取图形、图像信息,通过听 觉器官获取声音信息。
智能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感知能力: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 行为能力: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的反应,包含:
简单的直接反应 复杂情况通过大脑思维反应
推理能力:根据当前掌握的信息,得出适当结论的能 力
问题求解能力: 学习与自适应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社交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创造力:智能中最难以理解和实现的部分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 要意义,与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并称为三 大尖端技术。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刚刚起步,有很多 关于人工智能根本性问题还有待于探索。
1.1 智能
从工程上讲,人工智能就是人造智能,不清楚什 么是智能,就难以真正理解和实现人工智能。
智能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综合能力,是 人类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 美国数学家Mauchly,1946发明了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McCulloch,建立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数学模型。 • 美国数学家Shannon(香农),1948年发表了《通讯的数学理

人工智能导论 第1章 绪论(导论) [兼容模式]1-24

人工智能导论 第1章 绪论(导论) [兼容模式]1-24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导论教材:王万良《人工智能导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第1 章绪论教材:王万良《人工智能导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人工智能导论第1章绪论☐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并把它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的名称。

☐20世纪三大科学技术成就: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人工智能☐1.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1.2 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1.3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1.4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1.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1.2 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1.3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1.4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自然界四大奥秘: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智能的发生。

▪对智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主要流派有:(1)思维理论:智能的核心是思维(2)知识阈值理论:智能取决于知识的数量及一般化程度(3)进化理论:用控制取代知识的表示▪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1.感知能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80%以上信息通过视觉得到,10%信息通过听觉得到。

存储由感知器官感知到的外部信息以及由思维所产生的知识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处理2.记忆与思维能力(1)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依靠逻辑进行思维。

思维过程是串行的。

容易形式化。

思维过程具有严密性、可靠性。

(2)形象思维(直感思维)o依据直觉。

o思维过程是并行协同式的。

o形式化困难。

o在信息变形或缺少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行为能力(表达能力)(3)顿悟思维(灵感思维)不定期的突发性。

非线性的独创性及模糊性。

穿插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中。

3. 学习能力学习既可能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既可以是有教师指导的,也可以是通过自己实践的。

第1-10共10章-人工智能ppt丁世飞

第1-10共10章-人工智能ppt丁世飞

人工智能的孕育期
McCulloch,美国神经生理学家。他和 Pitts 一起,在 1943 年建成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数学模型。 McCulloch 和 Pitts 的理论 开创了微观人工智能,即用模拟人脑来实现智能的研究。 Wiener( 维纳 ) ,美国数学家。他于 1948 年发表的控制论 (Cybernetics或动物与机器中的控制与通信)论文,不但开创 了近代控制论,而且为人工智能的行为主义学派树立了信息的 里程碑。 Shannon(香农),美国数学家。他于1948年发表了《通讯的 数学理论》,这是一个标志,代表了一门新学科—信息论—的 诞生。信息论对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心理学又是人工 智能研究的重要支柱。
人工 人工智能的一个比较流行的定义,也是该
领域较早的定义,是由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麦 卡锡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上提出的:“人 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人所 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总体来讲,目前对 人工智能的定义大多可划分为四类,即机器 “类人思维”、“类人行为”、“理性思维” 和“理性行为”。
【图灵测试】
1950年, 阿兰•图灵(Alan Turing)提出图灵测 试,为智能提供一个满足可操作要求的定义。图 灵测试用人类的表现来衡量假设的智能机器的表 现,这无疑是评价智能行为的最好且唯一的标准。
图灵测试的基本过程
图灵称为“模仿游戏”的测试是这样进行的: 将一 个人与一台机器置于一间房间中,而与另外一个人分 隔开来,并把后一个人称为询问者。询问者不能直接 见到屋中任一方,也不能与他们说话,因此,他不知 道到底哪一个实体是机器,只可以通过一个类似终端 的文本设备与他们联系。 然后,让询问者仅根据通过这个仪器提问收到的答 案辨别出哪个是计算机,哪个是人。如果询问者不能 区别出机器和人,那么根据图灵的理论, 就可以认为 这个机器是智能的。

(完整版)人工智能课后习题

(完整版)人工智能课后习题

(完整版)人工智能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人工智能?试从学科和能力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他的近期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

能力: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这些智能行为涉及学习、感知、思考、理解、识别、判断、推理、证明、通信、设计、规划、行为和问题求解等活动。

2、为什么能够用机器模仿人的智能?答: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它能够表现出智能,那么它就必定能执行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6种功能。

反之,任何系统如果具有这6种功能,那么它就能够表现出智能(人类所具有的智能)。

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伴随有3个推论。

推论一: 既然人具有智能,那么他(她)就一定是个物理符号系统。

推论二: 既然计算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它就一定能够表现出智能。

推论三: 既然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那么我们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活动。

3、人工智能研究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如何?答:1)认识建模。

认识科学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理论基础,涉及非常广泛的研究课题。

2)知识表示。

知识表示、知识推理和知识应用是传统人工智髓的三大核心研究内容其中,知识表示是基础,知识推理实现问題求解,而知识应用是目的。

知识表示是把人类知识概念化、形式化或模型化。

3)知识推理。

知识推理,包括不确定性推理和非经典推理等,似乎已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永恒研究课题,仍有很多尚未发現和解决的问题值得研究。

4)知识应用。

人工智能能否获得广泛应用是衡量其生命力和检验其生存力的重要标志。

5)机器感知。

机器感知是机器获吹外部信息的基本途径。

6)机器思维。

机器思维是对传感信息和机器内部的工作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处理。

7)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什么是人工智能
1 人脑的智能被列为自然界四大奥秘之一 物质的本质 宇宙的起源 生命的本质 智能的发生 2 对人脑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 • 思维理论:来自认知科学,认为智能的核心是思 思维理论:来自认知科学, 维,通过对思维规律与方法为取决于知识的数量 知识阈值理论: 以及一般化的程度。 以及一般化的程度。提出智能就是在巨大搜索空 间中迅速找到一个满意解的能力。 间中迅速找到一个满意解的能力。
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 心理现象, 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 、 心理现象 , 是获取外部信息的基本途径,人类大约80 80% 是获取外部信息的基本途径,人类大约80%以 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10% 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有10%是通 过听觉得到的, 所以感知是产生智能活动的 过听觉得到的 , 前提与必要条件。 前提与必要条件。盲人摸象 (2)具有记忆与思维的能力 • 记忆用于存储由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外部信息 以及由思维所产生的知识。 以及由思维所产生的知识。 • 思维用于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处理 , 利用已有 思维用于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处理, 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 计算、 比较、 判断、 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 、 计算 、 比较 、 判断 、 推理、联想、决策等。 推理、联想、决策等。 • 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 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
•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它是一种根据逻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 辑规则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理性思维方式, 辑规则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理性思维方式,反 映了人们对抽象的、间接的、概括的方式认 映了人们对抽象的、 间接的、 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逻辑思维的特点: 逻辑思维的特点: 1依靠逻辑进行思维 思维过程是串行的、 2思维过程是串行的、表现为一个线性过程 容易形式化, 3容易形式化,用符号串表达出来 4思维过程具有严密性、可靠性 思维过程具有严密性、 • 形象思维:又称有感思维,它是一种以客观 形象思维: 又称有感思维, 现象为思维对象, 现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认识为思维材 以意向为主要思维工具, 料,以意向为主要思维工具,以指导创造物 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思维活动。 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思维活动。
• 美国数学家莫克利和埃柯特在 1946研制 美国数学家莫克利和埃柯特在1946 研制 1946 出第一台计算机。 出第一台计算机。 形成时期(1956—1969 1969) (2)形成时期(1956 1969) • 1956 年夏季 , 麻省理工学院的麦卡锡 、 1956年夏季 麻省理工学院的麦卡锡、 年夏季, 明斯基,IBM 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的洛切斯 明斯基 ,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的洛切斯 ,IBM 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发起,邀请IBM IBM公司 特,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发起,邀请IBM公司 的莫尔、赛缪尔, 的莫尔、赛缪尔,麻省理工学院的塞尔夫 里奇、 索罗门夫, 兰德公司纽厄尔, 里奇 、 索罗门夫 , 兰德公司纽厄尔 , 卡内 梅隆大学的西蒙, 基—梅隆大学的西蒙,在达特莫斯大学召 梅隆大学的西蒙 开了一次研讨会, 历时两个月, 开了一次研讨会 , 历时两个月 , 提出了 人工智能” 这一术语。 “ 人工智能 ” 这一术语 。 标志着一个新 学科的诞生。 学科的诞生。
• 在专家系统方面: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费根鲍姆, 在专家系统方面: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费根鲍姆, 1965年开始专家系统 DENDRAL的研究 1968年 年开始专家系统DENDRAL 的研究, 1965 年开始专家系统 DENDRAL 的研究 , 1968 年 投入使用 • 在人工智能语言方面:1960年麦卡锡研制出了 在人工智能语言方面:1960年麦卡锡研制出了 LISP语言 LISP语言 发展时期(1970年以后 年以后) (3)发展时期(1970年以后) • 1972年法国马塞大学的科麦瑞尔提出了PROLOG 1972年法国马塞大学的科麦瑞尔提出了 年法国马塞大学的科麦瑞尔提出了PROLOG 语言 • 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肖特里菲等研究制造了用 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肖特里菲等研究制造了用 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专家系统MYCIN 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专家系统MYCIN • 1972年R.C.Shanky的概念网结构 1972年 Shanky的概念网结构 • 1973年R.F.Simon等人的语义网络结构 1973年 Simon等人的语义网络结构
• 1974年M.Minsky的框架系统的分层组织结构 1974年 Minsky的框架系统的分层组织结构 • 1977年E.A.Feigenbaum提出了知识工程 1977年 Feigenbaum提出了知识工程 • 我国从1978年开始人工智能课题的研究,主 我国从1978年开始人工智能课题的研究 1978年开始人工智能课题的研究, 要在定理证明、汉语自然语言理解、 要在定理证明、汉语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 及专家系统方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及专家系统方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 1990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工智能联 1990年 CJCAI-----Chinese 合 会 , 简 称 CJCAI---Chinese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 阶段 。
(3)具有学习能力及自适应能力 (4)具有行为能力 人通过语言、表情、眼神、 具有行为能力: (4)具有行为能力:人通过语言、表情、眼神、 形体、动作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形体、动作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传达某 个信息,称为行为能力或表达能力。 个信息,称为行为能力或表达能力。 人工智能: 5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 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 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 能的学科。 能的学科。 • 世界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与美国 IBM 公 世界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与美国IBM IBM公 司的RS/6000SP 深蓝)计算机系统于97 RS/6000SP( 97年 司的RS/6000SP(深蓝)计算机系统于97年5 日进行了六局的“ 月3日—5月11日进行了六局的“人机大战”, 5 11日进行了六局的 人机大战” 最终“深蓝” 击败对手。 最终“深蓝”以3.5比2.5击败对手。
6 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是在1956 1956年作为一门新兴学 人工智能是在 1956 年作为一门新兴学 科而正式提出的。 50多年的发展中 多年的发展中, 科而正式提出的 。 在 50 多年的发展中 , 它 经历了萌芽期、 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经历了萌芽期 、 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 萌芽时期(1956年之前 年之前) (1)萌芽时期(1956年之前) •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 公元前 384 322) 在他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公元前384 322) 384—322 的名著《 工具论》 的名著 《 工具论 》 中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一 些主要定律, 些主要定律 , 三段论至今仍是演绎推理的 基本依据。 基本依据。
参考书目
1 人工智能原理 刘叙华 姜云飞 吉林大学出版社 人工智能原理[ 2 人工智能原理[美]尼尔逊 科学出版社 3 人工智能导论 何华灿 西北大学出版社 4 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 王永庆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Intelligence• 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 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 哲学、 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 来的。 • 本章的主要内容 –智能 智能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内容、途径、研究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内容、途径、 领域
• 在机器学习方面:塞缪尔于1956年研制出了 在机器学习方面:塞缪尔于1956 1956年研制出了 跳棋程序,1959年击败设计者 1962年击败 年击败设计者, 跳棋程序 ,1959 年击败设计者 , 1962 年击败 州冠军 • 在定理证明方面:美籍华人数理逻辑学家王 在定理证明方面: 浩于1958年在IBM 740机上用了 1958年在 IBM机上用了3 5min证明 浩于 1958 年在 IBM-740 机上用了 3—5min 证明 数学原理》 了《数学原理》中的有关命题 • 在模式识别方面:1959年塞尔夫里奇推出了 在模式识别方面:1959年塞尔夫里奇推出了 一个模式识别程序,1965年罗伯特编制出了 一个模式识别程序,1965年罗伯特编制出了 可分辨积木构造的程序 • 在问题求解方面:1960年纽厄尔等人在总结 在问题求解方面:1960年纽厄尔等人在总结 心理学试验的基础上, 心理学试验的基础上,编制了通用问题求解 程序GPS 程序GPS
• 公元850年,希腊就有制造机器人帮助人们劳动 公元850年 850 的神话传说。 的神话传说。 • 公元900年,我国有歌舞机器人的传说记载。 公元900 900年 我国有歌舞机器人的传说记载。 • 美国哲学家培根 (1561 1626) 曾系统地提出了 美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 1626) 归纳法,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警句。 归纳法,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警句。 •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 (1646 1716) 提出了万能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 1716) 符号和推理计算的思想。 符号和推理计算的思想。 • 英国逻辑学家布尔 (1815 1864) 创立了布尔代 英国逻辑学家布尔(1815—1864 1864) 数。 • 英国数学家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图灵机。 英国数学家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图灵机。 1936年提出了图灵机 • 美国神经学家麦克洛奇与匹兹在 1943 建立了第 美国神经学家麦克洛奇与匹兹在1943 1943建立了第 一个神经网络模型( 模型。 一个神经网络模型(M-P)模型。
• 图灵的梦想 询问者智者询问者-人 智者-机器 询问者:你的14行诗的首行为“你如同夏日” 14行诗的首行为 询问者 : 你的 14行诗的首行为 “ 你如同夏日 ” , 你不觉 得 春日”更好吗? “春日”更好吗? 它不合韵。 智 者:它不合韵。 询问者: 冬日”如何?他完全合韵。 询问者:“冬日”如何?他完全合韵。 它确是合韵的,但没有人愿被比为“冬日” 智 者:它确是合韵的,但没有人愿被比为“冬日”。 询问者:你不是说过匹克威克先生让你想起圣诞节吗? 询问者:你不是说过匹克威克先生让你想起圣诞节吗? 是的。 智 者:是的。 询问者:圣诞节是冬天的一个节日, 询问者:圣诞节是冬天的一个节日,我想匹克威克先生 对这个比喻不会介意吧。 对这个比喻不会介意吧。 我认为你不够严谨, 冬日” 智 者 : 我认为你不够严谨 , “ 冬日 ” 指的是一般的冬 天 的日子,而不是某个特别的日子,如圣诞节。 的日子,而不是某个特别的日子,如圣诞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