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三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24.商王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周初大举实行分封。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据此可知,与商朝相比,西周

A.对地方的管辖更有效

B.管辖的版图更辽阔

C.开发了更广阔的土地

D.建立了集权统治

25.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一改按辈分排列祖先的惯例,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引起了卫道之士的批评。这反映当时

A.宗法观念崩溃B.批判思潮产生

C.君主专制强化D.商品经济发展

26.甲午战后,梁启超写到“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室,主人必艴然【艴(fu)然:生气的样子】而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启超看来,中国民主进程之大患在于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乏

27.1911年6月,梁启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革命论,诚不能自完其说;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非革命论,其不能自完其说抑更甚。政府日日以制造革命党为事,日日供给革命党发荣滋长之资料,则导全国人心理尽趋于革命亦宜。”材料反映了

A.清政府倒行逆施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B.梁启超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宪政转型

C.梁启超主张由改良转向革命

D.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2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是“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任务……”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29.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泸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一平民气,而救危亡。”下列对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B.发电报时中国面临主权受损的新危机

C.当时学生强力抗争,北京是运动中心

D.吴佩孚等人积极呼吁促成初步胜利

30.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已知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31.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了城乡之间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32.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33.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

34.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35.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 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此后,德国历史学家阿尔巴特·赫尔曼又将丝绸之路的含义延伸到从中国通向遥远西方的道路。丝绸之路以西汉张骞通西域为开端,他采用的东西交通路线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汉朝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领有天山以南地区,陆上丝绸之路东段完全开通。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和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隋唐时期,两条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都被西夏、吐蕃所阻隔,无复汉唐盛象,海上贸易的重心地位日益巩固。元朝时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明代虽然有过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这七次远航的舰队,并没有在世界大洋航道开拓的历史上留下长远的影响。永乐之后,中国的海疆时开时闭。北方修筑了今天被称为“万里长城”的边墙。从山海关到今天的厦门,许多地方都在海岸上建筑边墙。而此时西方发生的两件大事是大洋航道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现。它开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