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测试卷4(含答案)

高三历史测试卷4(含答案)
高三历史测试卷4(含答案)

高三历史测试卷4

24.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

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

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

25.《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诸大实业家,有从事于畜牧的,有从事于种树的,有从事于开矿的,都非占有山泽之地不行。据此可知当时大实业家

A.具有环保意识 B.非法占有国有资源

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展开激烈的产业竞争

26.《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

27.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 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C.破坏了民族团结 D.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28.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一种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逐步解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传统的华夷观走向崩溃 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减弱

C.国家关系平衡机制的建立 D.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正常化

29.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 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

30.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中说(1937年7月17日):“我们既是一个弱国,便只有拼全民族生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这表明

A.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1.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质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策略根据,以“同”

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客观条件,指导了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据此可知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A.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B.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C.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2.有学者认为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和更成熟,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这说明罗马文明的价值在于 A.单一政体中的权力制衡原则 B.法律制度的基石作用

C.改造犹太教而形成了伊斯兰教 D.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古文明

33.李剑鸣认为美国的建国者确立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机构行使,同时强调三种权力的平等和平衡,在相互制约中实现合作。这反映了美国分权体制

A.实行等级分权 B.背离“限权政府”理念

C.体现了联邦主义原则 D.实行了功能性分权

34.下表是某时期英国经济和进出口的变化(1964—1979年)

7 40.4

通货膨胀率(%)

这些变化

A.推动了撒切尔夫人的改革

B.反映了英国强国地位开始沦丧

C.说明了自由主义实践的局限

D.折射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

35.新兴经济体是21世纪初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出现的一个新词,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指的是一批保持着持续增长势头同时具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崛起

A.遏制了美国单极霸权主义 B.带动了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发展

C.推动了全球治理并解决了全球问题 D.逆转了当今世界格局走向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1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主干来划分,路级机构的设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每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宋代路级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责的地方分权体制。……就功能而言,宋代之后的路、三司、督抚显然与汉州、唐道不同,……已经由监察转向收地方行、财、军等各项权

力。……宋王朝又规定了诸司互察法和行政复查制度。宋代的这一做法被后世的元明清所继承,元代的行省制度、明清时期的三司与督抚制度,都采取了分权制衡原则。……

就此而言,宋代所创的路级体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材料二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

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山东巡抚袁世凯虽为惩办拳匪最得力之人,但此时也与刘坤一、张之洞态度一致。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

这样,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追究。可见,中央权威已经下降到极点,地方权力不断扩大,使得晚清政府摇摇欲坠。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路制的特点及其意义。(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晴汉族政治集团崛起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它没有国内法那样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它的强制只能主要依靠各个国家本身单独的和集体的行动。实际上,国际法具有强制力,它的效力有外力保证,对国家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摘编自王铁崖《国际法》(载邓正来编:《王铁崖文选》)就国际法的效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请考生在第 45~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忽必烈采用兼容并包的一体化经济政策,建立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以恢复经济实力,其中最重要的政策便是“币同制”。忽必烈认为,若出产铜铁的地区都有权进行采矿铸铜、铁钱,可能造成割据,所以应当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元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非常接近现代货币制度。政府颁布了《银钞相权法》、《整治钞法条画》、《至元宝钞通行条画》等多部法律,详细地规定了纸币的制作、发行、流通以及伪造的处理办法,要求将金银都集中于国库,禁止民间买卖。

——摘自唐犀《元代二元民族法律观念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货币制度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改革货币制度的意义。(6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1935—1937年,连续出台了3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1940年,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1941年3月,美国又通过了《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9月,苏、美、英三国签订第一个议定书。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摘编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40年代初美国战略调整的变化。(9分)(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40年代初美国战略调整的原因。(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现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向当时被西方经济学界誉为“大师”的剑桥教授马歇尔学经济学,先后出版了《货币政策论》、《货币论》、《走向繁荣之路》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书。他的总量分析法,抛开了传统的个量分析,从而使经济学完成了从微观经济学向宏观经济学的过度、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危害最深。危机的频繁发生,使西方国家的决策人急于找到解决经济问题的新方法,而传统的以“自由放任”为主旨的经济学说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凯恩斯主义随之应运而生。从那时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凯恩斯主义奉为国策。并被许多西方人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时代”等。

——摘编自罗静兰等著的《西方文化之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及其功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6分)

高三历史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41.(25分)

(1)特点:采取分而治之方针;实施地方分权制衡机制;突破山川形便的政区划分原则;

隶属于中央集权制等。(任答三点,每点3分,共9分)

意义:开创了地方治理新模式,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防范了地方割据,维护了中央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后代治国提供

了借鉴等。(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

(2)原因: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国内农民起义的发展;满清贵族的保守与传统军队战斗力的不足;汉族有志之士的学识、见识和理想追求等。(任答3点,每点2分,

共6分)

影响:扩大了地方权势,削弱了中央集权;改变了晚晴统治集团结构;汉族集团的西学东进,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42.(12分)

示例一

观点:国际法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分)

论述: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尤其是随着世界整体性的不断加强,在国际交往过程中,为了解决、协调人类面临的世界性共同问题,国际上制定了不同类别的系列国

际法。在政治上,第一次世界大后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非战公约》对维

护20世纪20年代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二战后的《联合国宪章》

对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经济上,二战以来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关贸总协定》都极大推动了战后

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联合国海洋权益法》为维护人类继承财产和各国海洋权

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意义重大。在可持续发展方面,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

国际公约,对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在发挥着指导

性作用。(2分)

因此,国际法出台后,只要国际共同履行,合作推进,必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其成果的共享。(2分)

示例二

观点:国际法因种种原因其效力是有限的。(2分)

论述:国际法效力的发挥,往往处决于多种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联盟盟约》、《非战公约》因缺乏保障机制而更多处于一纸空文境地。而《巴黎和约》、

《九国公约》则更因其自身的不平等性、侵略性而加剧了国际矛盾。二战后通

过的《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则因其霸权性、强权性,导致长期冷战

与对抗的存在,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稳定。近年来,美国特朗普政府以“美国

利益优先”为导向,纷纷退群,先后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

黎协定》、《伊核协议》和《中导条约》,对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政治安全等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分)

因此,国际法效力的发挥,既与国际法自身有关,又与其执行力相关联,从而严重制约着其效力的发挥。(2分)

45.(15分)

(1)特点:纸币流通为主且实现全国化;金银作为国家储备金;货币发行权统一收归中央;

提供法律保障;在吸收宋、金货币制度遗产上又有所创新等。(任答3点,每点

3分,共9分)

(2)意义: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内外贸易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为现代货币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一定借鉴。(每点2分,共6分。)

46.(15分)

(1)变化:由“中立”纵容到联合抗暴;由非暴力抵抗到武力参战;由有意识形态的敌视到破除意识形态的合作。(每点3分,共9分)

(2)原因:德日法西斯国家侵略的不断扩大;美国和人类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迫切要求等。(任答3点,每点2分,共

6分)

47.(15分)

(1)核心:国家干预经济(2分)

功能:①完成了从微观经济学向宏观经济学的过渡。②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繁荣起了直接的指导作用。③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客观催生了

战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产生。⑤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每点2分,任答

3点得7分,任答4点得9分,共9分)

(2)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②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的不适应。

③凯恩斯本人的经济学识及其对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每点2分,共6分)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专题测试卷——近代中国经济

蓝精灵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单元测试卷——近代中 国经济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 3.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D.民族共和思想兴盛 4.“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然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 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 D.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6.《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真题

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 .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 .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 .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2.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 . 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 .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 . 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 . 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 .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 .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 . 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4.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 . 秦孝公大力支持 B .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 . 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 . “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5. 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6.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 .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7.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 封建化过程 B . 农业化过程 C . 工业化过程 D . 汉化过程 8.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 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 . 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 . 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 . 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9. 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 . 反对禁欲主义 B . 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 . 矛头直指教皇 D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10. 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A . 日本重农抑商 B . 资本主义萌芽 C . 日本商业发展 D . 封建统治动摇资*源% 11.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 . 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 . 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 . 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 . 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2.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是() A . 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 B . 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

(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 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 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 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6.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7.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8.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9.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

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历史8月摸底考试试题20190918013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8页,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其中第Ⅱ卷第25-27题为必考题,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米黑色水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题目要求作答,并月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1-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内。) 1.图①西周大盂鼎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鼎内铭文记述周康王册命贵族孟之事。文中记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告诫孟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孟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该文物不能用于研究 A.西周手工业的发展 B.西周的饮食文化 C.先秦文字发展概况 D.西周的分封制度 2.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铁制生产工具发展 B.自然灾害日益严重 C.黄河流域经济发达 D.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3.表①是汉朝统治者围绕着盐铁生产经营采取的决策,这反映了汉朝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 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 4.魏晋时期,为摆脱宫斗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祟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这即是后世所说的“魏晋风度”。下列能体现“魏晋风度”的作品是 A.展子虔《游春图》 B.王冕《墨梅图》 C.顾恺之《洛神斌图》 D.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5.秦至西汉,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职,丞相对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有很大影响;隋朝废除(御史台)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唐高宗永徽年间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监察官员职级提升 B.监察权力的扩大 C.有效地削弱了相权 D.皇权得到了加强 6.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之父,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进入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汉代以前,对伍子胥复仇破楚的行为基本持肯定态度;宋代后,批判伍子胥复仇是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的削弱 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C.程朱理学的影响 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7.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杭州的丝织品“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之楚、蜀、滇、黔、闽、粤,衣被几遍天下”。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稳定 B.商品贸易突破地区限制 C.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D.政府彻底放弃抑商政策 8.1876年,中国首位外交官刘锡鸿在英国亲身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并感慨万千;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却以铁路会破坏风水“不可行者八,无力者八,有害者九”等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岳阳市高三质量检测试卷(一) 历史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半塔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 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 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 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判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7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 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广东省广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含标准答案

广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 历史试题 24.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 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B土地制度变革 C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D郡县制度确立 25。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 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农业经济的发展 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 26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这反映了 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 D.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 2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28戒奢崇俭是中国古代理财的指导思想,这一观念在晚清受到了冲击。有些人认为“国内一切仰给于外国,所费更大,节流无从谈起”,理财应重在“开源”,而不在“节流".据此,他们主张清政府应当 A大力发展农业B。兴办军事、民用工业 C.发动反侵略战争D。增加统治者的消费支出 29.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30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价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 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D。武汉杭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1广东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消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 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人B.实现了政企分开 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3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 些规定 A。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联考试题.doc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古代中国,“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莫过于违逆父母和不幸了。中国人这种敬老思想延伸到了对祖先的崇敬,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愧对祖先,使家族蒙羞。在他们看来,这比任何惩罚都要严重。”这种现象源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2.《史记.秦本纪》载:“ 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 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这一举措 A.表明秦国确立君主专制 B.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 C.得到诸侯国的普遍借鉴 D.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 3.1962年出土于陕北绥德县的东汉画像石牛耕图少,被中国邮政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 画像石》邮票所收录(见图1)。“牛耕图”反映出东汉时期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B.刀耕火种的现象已经消失 C.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D.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一战帮的发展巴起 4.南宋时期,市舶司的主官招引外商或贩货回国,只要税额达到一定标准,就会得到升高官阶的待遇。这表明南宋政权 A.积极完善科举选官制度 B.大力支持国人海外经商 C.注意笼络地方行政官员 D.积极开拓财政增收渠道 5.元朝虽为来自大漠的蒙古人所建,但在理学发展史中,却是强化程朱学派主流学术地位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元朝 A.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 B确立了殿试制度 C将《四书集注》定为科举依据 D.尚未形成心学

广州市越秀区高三历史摸底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越秀区高三历史摸底测试卷 本试卷共6页,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满分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颁布“推恩令”分化相权 B.唐朝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朝设军机处消除皇权与相权矛盾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该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D.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4.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所固有的善性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5.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6.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北京市海淀八模2019届高三模拟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海淀八模2019届高三模拟测试卷(二) 文综-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民本”二字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 A.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 B.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 C.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 D.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橘、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26.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7.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 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8.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2020年最新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二)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 试题(二) 24.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礼记·射义》 记载西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反映出 A.西周射礼中缺乏深刻的人文内涵 B.礼体现了家国同构式的等级观念 C.礼乐制度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射礼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25.读中国古代的思想地图可得 A.学术的发展体现东学西渐 B.体现了战国晚期文化趋同 C.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 D.孔子学说得到了各国欢迎 26.表1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 A.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 B.国家对于北方的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 C.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中心变革的影响 D.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 2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称: 《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 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这说明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务实的学风 D.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28.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 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9.如图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 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30.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认为:“到1940年,华北乡间的无数农民第一次被组织起来,受 革命观念的教导,达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和经济解放。他们现在为中国抗战构成了一个比绵延的堡垒和堑壕还要机警和有伸缩性得多的活的屏障。……他们是中国动员起来抵抗法西斯恶性病侵略的健康的细胞。”该观点意在 A.肯定了广泛发动农民对抗战的意义 B.揭示了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赞扬“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D.指出中共的主张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 31.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 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 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 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 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018-2019学年上期高2019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海淀八模 2019届高三文综模拟测试卷(二) 命题:北京京星教育中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民本”二字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 A.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 B.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 C.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 D.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橘、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26.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7.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 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8.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29.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 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30.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以下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12. 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 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 1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上述言论反映了 A.克己复礼的主张B.独尊儒术的建议 C.顺应自然的理论D.君权神授的思想 14. 钱穆《国史大纲》写道:北宋初年,宋太祖“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这一措施在当时应该被称为 A.强干弱枝B.分散兵权 C.以文制武D.重文轻武 15.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16.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皇帝的临终遗折云:西方国家也有其自己的“体用”。“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这是西方国家的“体”;轮船、大炮、洋枪等是西方国家的“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应该“采西人之体,以行用。”据此,张树声的主张是 A.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B.中西“体用”观是相同的 C.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D.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 17. 曾有人指出“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知识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以及错综的国内外政局,使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充满了复杂性。它一方面强调科学、推崇理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得过于情绪化。”下列各项体现了“过于情绪化”的是 A.“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 B.“要拥护德先生与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和旧文学” C.“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D.“任何政府皆为强权,惟个人自由不受侵犯,需为无权、无秩序之态。” 18. 下表摘引了一部关于某支人民军队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国共破裂,武装反抗”B.“强渡长江,将革命进行到底”C.“星星之火,井冈山会师”D.“平型关大捷,驰骋敌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