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泰州(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
(6分)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
②觞(shāng):酒杯。
③浦:水边。
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
(2分)(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
上阕写桥上送别。
因为经这桥上远行的人络绎不断,来这桥上送行的人成群结队,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
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那声音真是撼人心肺。
这里不是直写离愁,而是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
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
”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
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
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正值阳春天气,洛阳城里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
将柳絮纷飞比作雪花飘飘,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浓浓的离愁。
(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
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1分)1.初中即将毕业,班级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老师寄语】你们中间若有人坐着轿子、吹着和煦的风去过千座山,看过千种风景,这样的学生我不欣赏;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千种风景也会①______.我欣赏这样的学生:他在登山时流过汗,②______,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
我说的山,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nà喊的山。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煦 nà喊(2)横线①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B.刻骨铭心C.转瞬即逝D.根深蒂固(3)横线②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便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B.即便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C.如果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D.如果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4)以下直接解释“老师寄语”含义的一项是A.要想欣赏最美的风景,就要去攀登最高最险的山。
B.享乐是进取的敌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甘于寂寞。
C.“学则须疑”,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怀疑,善于质疑。
D.只有亲身实践,历经磨砺,才能体验收获真知的快乐。
2.【学生感言】以下感言中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初中三年,我们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收获满满;A.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之美;B.读《鱼我所欲也》,我们感动于孟子不为名利左右,坚守本心,舍生取义的情怀和担当;C.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折服于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能于一席一饭之间,抓住瞬间,描绘出众多人物的反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D.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理解了普希金含蓄的劝告:其实没什么好忧愁的,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将不复存在。
江苏省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30分)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盛一碗小米粥,调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 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
千百年来,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认真吃早饭!(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2)给加点字注音:调( )(3)看拼音写汉字:chún □朴(4)画直线的“计”字的意思是( )A.计谋B.计数C.计划D.计议(5)画波浪线的词语不准确,应换作( )A 自怨自艾 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 2.用古诗原句填空。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
(《诗经·周南·关雎》) ②江南可采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江南》).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④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⑤出自不同诗作的诗句组合在一起,有时能产生新的意境。
例如:“独坐幽篁里”,“吹笛到天明”;“古今幽恨几时平”,“吹笛到天明”。
请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或《春夜洛城闻笛》中任选一句,与“万里送行舟”配成一个新意境。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0分)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
(《礼记》)2)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
(《论语》)3)________________,XXX落晖。
(XXX《野望》)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
(XXX《陋室铭》)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
(XXX《渔家傲》)6)________________,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
(XXX 《定风波》)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
(XXX 《岳阳楼记》)9)XXX诗歌中的送别常与云彩作伴。
如《渡荆门送别》是“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的奇异多姿,而《送友人》则是“________________,夕阳故人情”的惆怅不舍。
答案】(1).(1)天下为公(2).(2)于我如浮云(3).(3)树树皆秋色(4).(4)草色入帘青(5).(5)星河欲转千帆舞(6).(6)水至清则无鱼(7).(7)也无风雨也无晴(8).(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9).(9)云生结海楼(10).浮云游子意解析】详解】注意以下字词容易写错:于我、XXX、忧、游子意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B.连云港籍作家XXX的长篇小说《北上》阔大开展,气韵沉雄,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间风云变幻的百年秘史,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C.着眼薄弱环节,注重查遗补漏,我市完善物资储备,加强应急练训练,未雨绸缪打响城市防汛战,确保港城安全度过汛期。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江南的初冬如一位美丽的女子,穿上夹袄更加温暖舒适。
落叶飘落,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翠绿,与北方的凄凉景象截然不同。
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景色丰盈不减。
在青色的苍茫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然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XXX。
古人曾形容天平山的枫叶为“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这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
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媚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雍(容)②苍茫③飞扬④明媚2)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山色不寒②绿意犹存③树头枝梢④仿佛五彩着色⑤层林尽染答案:B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8分)①万里赴戎机,XXX。
(《木兰诗》)唐代:XXX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XXX《黄鹤楼》)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XXX《春夜喜雨》)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XXX《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⑤子在川上曰:“逝者XXX,不舍昼夜。
”(《论语》)春秋:XXX⑥潭西南而望,XXX斜依,水声潺潺,山色苍茫,明灭可见。
(唐代:文学家XXX《陋室铭》)3.名著阅读。
(6分)1)有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灵霄。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①从理解XXX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位读者写此对话的意图是什么?答案:可能是想表达XXX勇猛果敢,不惧任何挑战的形象。
8.请简要概括这篇文言文的主题。
(2分)9.请简述第一段中“藻”字的含义。
(2分)10.第二段中“藻状”和“藻饰”有何不同?(2分)11.第三段中“藻井”和“藻窗”各有什么特点?(2分)12.请简述最后一段的含义。
(2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15题。
德才兼备”是一个成语,指一个人既有德行,又有才能。
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题语文第一部分(2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_____。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____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____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____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一脉相(chéng)_____②描(huì)_____③(màn)_____长④经天(wěi)_____地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答案:①承②绘③漫④纬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2分)①_____改为_____ ②_____改为_____解析:本题考查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答案:恣姿弛驰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
(《诗经·蒹葭》)②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________》)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⑥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⑧_____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桃花源记》)解析:默写时,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江苏省2020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课内阅读《言志议论类》

2021年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言志谈论类》【锁定考点】1.解释实词;2.比较虚词用法;3.翻译句子;4.概括托物言志所托事物的特征;5.体会作者所言之志;6.提取谈论文的中心论点;7.品析论证方法;8.分析论证思路。
【新题演练】一、《爱莲说》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5)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6)宜.乎众矣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属予作文以记之.B.濯清涟而.不妖妇拍而.呜之C.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见贤思齐焉.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2)(答该类试题要留意对关键词的精确翻译,如“谓”“同”等。
另外,要留意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让句式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如对“莲之爱”的翻译。
)(答这类题时,若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就既可以用选文中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对莲的风度和气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其中寄寓了作者对“君子”抱负人格的哪些追求?请结合文章简析。
(答出两条即可)(本题考查同学对托物言志作品中所写之物内在意蕴的理解状况。
作者在文中处处以莲自喻,同学应联系莲的特点进行拓展联想。
答题时要留意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不能笼统作答。
)6.文章结尾“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味深长,请进行品读。
(本题考查同学对文章所含思想情感的体悟力量。
答题时除了要关注文章内容,还要关注相关语句中的虚词、特殊句式等。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泰州(五)阅读苏沧桑的《酿泉》,完成18~21题。
(22分)①冬至后小寒前的一个清晨,明强带着我从楚门镇出发进山谷,沿山路盘旋而上。
那个小小的酿酒坊,就窝在山坳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
②做酒人在木蒸桶底部摊上一块白纱布,倒入浸好的糥米,盖上竹斗笠,打开一大早就开烧的锅炉,蒸汽从木蒸桶下汹涌而上,将糥米“炊”熟,黏度恰到好处。
炊饭,拉开了山里村冬酿的序幕。
③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要雪白的糯米,一粒坏米都不要。
④酿酒坊的总管灵江点点头,对,雪白的糯米,宁可贵点。
⑤泉水在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
⑥伊海、灵江、全于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最大的七十岁,最小的四十九岁。
灵江将铁锹斜插进糥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大木桶里。
铁锹收回,在一旁的小水桶里蜻蜓点水般地浸一下,以免糥米太黏,接着又插进糥米饭里。
如此反复,使的是巧劲,从六点到十一点,一刻不停。
全于用小水桶舀起泉水,淋在糥米饭上,要五桶半冷水,然后舀起温水再淋四遍。
他个子高,拎起水桶看着挺省力,但喧嚣的蒸汽声里,还是能听见他气喘吁吁。
⑦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
最要紧的是拌曲。
⑧永青伸出粗壮的手臂,将酒母撒到糯米饭上,然后一把一把将糥米饭搂近自己,用手掌连同手腕不停翻炒、抖洒,将结团的饭团揉松。
接着,他将糥米饭从缸底沿着缸身搭好,用竹刷子刷平,湿漉漉的糥米饭服服帖帖。
然后,他在缸底掏出一个小碗大的窝,轻轻盖上稻草盖子。
⑨月亮挂在大樟树上,小屋通往酿酒坊的斜坡上,走来酿酒坊唯一的守夜人,六十九岁的伊海。
他走进酿酒坊,蹲下身子,将耳朵贴紧发酵缸,一个缸一个缸地听,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醪液的发酵声,是那种“节节声”,像初春小雨打在树叶上,很细很急。
如果缸料厚了,温度高了,“节节声”便变得波涛汹涌,他就赶紧打开稻草盖子,耙几下,把气排出去。
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俗称“开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的关键。
一共二十几个缸,耙个把钟头,然后回小屋睡一会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已含江苏苏州、江苏南京、江苏扬州、江苏常州、江苏盐城、江苏徐州、江苏连云港、江苏无锡、江苏淮安一、〔江苏苏州〕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10题。
因此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A.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C.能谤讥于市.朝百里奚举于市.〔«生于担忧,死于安乐»〕D.闻.寡人之耳者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A.今齐地点..千里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C.能够..一战〔«曹刿论战»〕D.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生于担忧,死于安乐»〕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9.〝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成效?〔2分〕10.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讲»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能够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
对此你是如何明白得的?〔2分〕二、〔江苏南京〕(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
(13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假设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7.以下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8.以下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钞票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9.用现代汉语翻泽以下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不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次北固山下»:(2)«小石潭记»:(3)«观第五泄记»:11.依照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2分)诗文语句表达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1)«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欢乐«观第五泄记»(2) 恋恋不舍三、〔江苏扬州〕〔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14分〕【甲】〔邹忌〕因此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③言于君曰:‘要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因此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钞票财。
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
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
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
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不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讲明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4分〕〔1〕王之蔽.甚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3.以下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其.真无马邪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6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2分〕〔3〕咨询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2分〕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大起来;乙文告诉我们:〔2分〕四、〔江苏常州〕〔四〕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
〔共12分〕甲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讲...。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那么是君之谋也,君能够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讲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
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逼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
曲桡,那个地点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讲:念shuì,劝讲,讲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推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惧怕而屈服。
⑧为大事:那个地点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推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讲明以下词语。
〔2分〕〔1〕门庭假设市:〔2〕面刺:〔3〕期年:〔4〕不相讲:〔5〕走: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5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2〕邹忌以为然,乃讲王而使田忌伐魏。
〔3分〕19.选出明白得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差不多上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截了当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能够抹杀,事实能够歪曲。
乙文告诉我们如此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能够使人聪慧,是非却需要明辨。
乙文中邹忌采纳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躲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确实是要加以批判的地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差异专门大,试分不加以讲明。
〔3分〕五、〔江苏盐城〕〔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3题。
〔15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B、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沈复«幼时记趣»〕C、予观夫巴陵胜.状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司马迁«陈涉世家»〕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梁君○1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2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3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4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因此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