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生态学-第六章-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学-第六章-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常绿的森林类型。 1)、位置 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2)、气候特点 a、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度以上。年降雨2500-4500毫米,全年均匀分 布,无明显旱季。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b、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土壤养分极 为贫瘠,而且为酸性。 c、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存在植物中,每年一部分植物死去,在高 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直接被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形成一个 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① 纬度: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量不同,
产生热量差异。如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降低 0.5-0.7度。
② 经度:海陆、大气环流
经度地带性: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 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 的经向变化,即由沿海的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 旱区的荒漠(植被因水分状况而按经度呈带状依次更替。)。
C、乔木的特殊构造 板状根: 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 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进土中后, 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 叶子 乔木叶子在大小、形状非常一致, 全缘,革质,中等大小。 茎花 由短枝上的腋芽或叶腋的潜伏芽形成,且多一年四季开花。有些种类的树如波罗蜜、 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多昆虫传粉
3)、湖泊湿地
我国的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区域。
a、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 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其中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拥有独特的特点,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陆地生态系统是指存在于陆地上的所有生物群落、地理环境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生物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不同环境中的生物适应了各自的生存方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物种。

2.地形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的地形多样性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生态条件和资源分布。

山脉、平原、河流等地理特征使得各地生态环境各不相同。

3.植被覆盖: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是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植被为动物提供了庇护所、食物和生存条件。

4.土壤质量: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和动物存活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养分和水分保持能力。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的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环境。

它们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功能:1.水分环境:水域生态系统具有高湿润的环境特征。

水的存在使得水域生态系统成为许多生物的家园,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生物多样性:水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中的珊瑚礁、淡水湖泊中的水草等生物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和鱼类的栖息地。

3.水质变化:水域生态系统的水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水体的污染对水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4.海洋循环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和能量循环密切相关。

它对调节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三、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为了维护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自然环境知识: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知识: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知识: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内陆水域指的是不与海洋相连的淡水水域,例如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

这些水域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与其相连的陆地、湿地、沿岸带等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非常高的地区。

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保护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

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生物群落,例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等。

这些生物群落是在复杂的生态网络中相互联系的,它们的存在不仅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也为水域中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和饵料。

此外,内陆水域还能为食物链的顶端捕食者(例如鹰、松鼠、北极熊等)提供独特的狩猎场所,使得它们能够在进食的同时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例如,内陆水域能够过滤和净化水源,使得水源污染的概率大大降低,为人类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

此外,内陆水域中的水生植物也能固定土壤,防止水源泥沙淤积,保护河岸和堤坝,防止水灾的发生。

这些生态服务功能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内陆水域生态系统,保证它们能够继续发挥这些重要的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对内陆水域的不断开发和利用,许多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例如,建造水电站、填埋湿地、大规模灌溉等活动都会对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些活动可能会破坏水生植物栖息地、改变水流速度和水位、破坏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增加水污染和废水排放等。

这些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保护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这些水域,例如:1.支持环境法规和政策,防止对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2.鼓励可持续管理方法,例如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管理,以减少内陆水域水污染和水资源开采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

3.保护湿地和沿岸带,这些地区是内陆水域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区域。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2
能 量 效 率 为 17.5% 。 Λ
4
摄食
31%Λ 3(87.92 kJ/ m2) 并 提 供 本 身 产 量
25.12 kJ/ m2,能量效率为28.5%
2 湖泊生态系统
湖泊由湖盆和淹浸湖盆的湖水构成。 湖水的来源包括雨水、地表水和地下 水。 湖泊是淡水渔业的主要基地,是主要 的水产养殖生态系统.
主要生产者为一种慈姑(Sagittaria)和附生硅藻与蓝
藻。一级消费者(Λ 2)为鲻鱼、拟龟(Psendemys spp.) 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二级消费者(Λ 3)为太阳鱼、鲶鱼、
肉食性昆虫和其他底栖动物;三级消费者(Λ 4)为狗鱼
等。
全 年 太 阳 辐 射 能 为 71.18×105 kJ/m2 , 被 吸 收 的 有 17.17×105 kJ/m2。初级毛产量总值87.09×103 kJ/m2,净 产量为34.89×103 kJ/m2 。在净产量中大型植物占33%, 周生藻类占67%,浮游植物微不足道,外来有机质仅为初 级产量的5.4%。 内生和外来的有机质(39.44×103 kJ/m2)有54%左右为细菌
等。藻类仅在浅处出现。
砂底群落成员都具有一系列特殊适应,使 本身能在经常被搅动的基质上生活。如有 分泌粘质的器官,借粘质而附着,有坚固 的外覆物,能迅速在砂质中钻掘活动等 砂底群落种类少,但生物量有时很大,每 平方米可达9000~170000个。
5.淤泥群落
在平原河流极常见。生物的种和量都很丰富,
分解利用,35%随水流出,仅11%(14.10×103 kJ/m2)为植
食性动物(Λ2)所利用。
Λ 2 总产量为6146 kJ/ m2 ,Λ 2/Λ 1 能量效 率 为 16.7% 。 Λ 3 摄 食 26%Λ 2 产 量 (1603.54 kJ/ m2)并 提 供 本 身 280.52 kJ/ m2 产 量。 Λ 3/Λ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是指由水体、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境条件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鱼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体类型、水质状况和底质特征等方面探讨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一、水体类型对鱼类的影响水体类型是指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湖泊、江河、海洋等不同类型的水体。

不同类型的水体具有不同的环境特征,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湖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体,水流缓慢。

在这样的环境下,湖泊可以提供稳定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许多鱼类选择在湖泊中生活和繁衍,如蓝鳍太阳鱼和鲤鱼等。

湖泊的生境条件对鱼类的适应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江河是一种流动性比较强的水体。

江河中水流湍急,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这些环境条件对一些喜欢洄游的鱼类非常有利,比如鲑鱼和扬子鳄鱼等。

江河的水体特征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条件。

最后,海洋是一种广阔的水域,淡咸水交汇于此。

海洋具有更高的盐度和更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

海洋中的鱼类种类繁多,有些鱼类喜欢游弋在大洋中,如鲨鱼和旗鱼,而有些鱼类则喜欢靠近海岸线,如沙丁鱼和鲈鱼。

海洋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为不同类型的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水质状况对鱼类的影响水质状况是指水体中溶解氧、温度、营养盐和污染物等因素的含量和浓度。

水质状况的好坏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鱼类的呼吸功能。

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时,鱼类会出现窒息和死亡现象。

相反,溶解氧含量足够高的水体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水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水温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鱼类的生理机能和代谢率产生影响。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些淡水鱼类,如鲫鱼和鳠鱼,更喜欢温暖的水域,而一些河流中的鱼类,如鲑鱼和鲈鱼,则更喜欢较冷的水温。

最后,水质状况还与营养盐和污染物的含量有关。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释文:水域生态系统是以水为基质的生态系统。

该系统中绝大多数生物终生不离开水。

又可分为:①淡水生态系统,即以淡水为基质的生态系统。

②海洋生态系统,即以海水为基质的生态系统,占地球面积的70%、水量的97%。

[1]可分为淡水和海洋两大生态系统及其下属不同等级(或水平)的水域。

其中,淡水生态系统通常包括湖泊、水库和江河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通常包括沿海及内湾生态系统、藻场生态系统、珊瑚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外海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前三者可统称为沿海生态系统,后三者则为大洋生态系统。

每一级水域生态系都各占有一定的空间,包含有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信息流的作用,构成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水域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水这一环境因子。

水的某些特性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因子具有重要影响:①水的密度大于空气海水的盐度一般高达35,且较稳定;淡水盐度一般变动于0.05~0.5之间;河口水域的盐度变化较大。

水生生物除少数广盐性种类能调节体内渗透压而自由往来于淡水、海水之间外,一般只能适应于一定盐度范围的环境,因而有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之分。

②水的比热较大,导热性能差因此水温,尤其是大洋水温,比陆地稳定得多。

如温带海域全年温度变幅一般为10~15℃,两极和热带海域仅约5℃。

③光线在水中的穿透力比在空气中小日光射入水体后衰减较快。

特别是在海洋中,只有最上层海水中才有足够的光照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在某一深度处,光照的强度减弱至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适足以补偿其自身的呼吸作用的消耗,这一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真光带。

真光带的深度,在某些透明度较大的热带水域可达200米以上;而在比较混浊的近岸水域,有时仅约数米,是水生动物富集和最活跃的区域。

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不但酸、碱、盐可以溶解于其中,一些有机物也能为水所溶解,从而为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源。

水产技术员职业技能大赛-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水产技术员职业技能大赛-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

生境:(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及活动的场所,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物、有机物,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生物群落(按功能可分):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A.生产者: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光合细菌及化能合成细菌B.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有机物作为食物源的异养生物。

主要是指动物和寄生性生物。

(有草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寄生动物)C.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包括某些营腐生生活的原生动物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能量流动:①以食物形式在生物间传递,具有单向性。

②牧食食物链+腐质食物链(2)物质循环:①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生物圈里任何物质沿着一定路线从周围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循环往复过程。

②用“分室”或“库”来表示物质循环中某些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中某化学元素的数量,即把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看成不同的分室或库。

(3)信息传递:①营养信息:某种意义上,食物链、食物网就代表着一种信息传递系统。

②化学信息: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引诱剂③物理信息。

声、光、色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④行为信息。

4.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1)非生物组分(生境)有3-4个自然体,如水,水底,大气,冰盖,而陆地通常有土壤和空气两个(2)水域生态系统生境有垂直分层,而陆地不明显。

(3)水域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组分所占的比重远超过陆地生态系统。

温度较陆地稳定,光照条件较差,氧状况也较差。

(4)水域生态系统的生境活动性大(5)水域生态系统中有固着动物和浮游生物5.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1)浮游植物整个身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效率高,但现存量较低,远低于植物。

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水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水和食物资源,还扮演着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角色。

因此,评价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1. 水源涵养:水域生态系统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水面的蒸发作用可以使水体中的溶解物质沉淀,从而提供干净的水源。

2. 水质净化:水域生态系统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3. 水土保持: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湿地区域可以吸附和沉淀土壤中的泥沙颗粒,防止水土流失。

4. 海洋调节: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海洋有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5. 游憩和休闲:水域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了游泳、钓鱼、观鸟等休闲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评估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水资源,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1. 水源涵养的经济价值水源涵养对于保证城市和农业的用水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水源涵养的经济价值可以从年均补给量、调节蓄水能力和保水能力等指标来考虑。

通过计算出水源涵养对于城市和农田水资源供给的贡献,可以评估出其经济价值。

2. 水质净化的经济价值水质净化可以减少水处理成本,同时还可以提供清洁的水源。

评估水质净化的经济价值可以从节省水处理费用和提高水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考虑,同时还要考虑缺水引起的损失和影响。

3. 水土保持的经济价值水土保持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泥沙淤积,对于农业和水资源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水土保持的经济价值可以从减少水库淤积和提高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等方面考虑。

4. 海洋调节的经济价值海洋调节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防止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帮助。

评估海洋调节的经济价值可以从减少灾害损失和提高气候适应能力等方面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地转流与风海流(或称漂流)。
地转流是由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而 产生的海水流动,
风海流是指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海水流动 。 海流按其水温低于或高于所流经海域的水温,可
分为寒流和暖流,前者来自水温低处,后者来自 水温高处。
5.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 用下所产生的周期运动现象。
4.张永泽 湿地是分布在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 的生态系统。
按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湿地 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 地侵蚀、促淤造陆、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 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有“自然之肾”之称。
④海洋动物屈膝非常丰富,食物连长而且复杂, 且生食链比腐食链重要。植物体态矮小,大型水 生动物少,浮游动物是重要联系者。
⑤流动的水和营养物质有效的生物再循环是形成 高生产力的2个主要因素
三.湿地生态系统
一.湿地的概念
1.郎惠卿
“湿地是指被浅水和有时为暂时性或间歇 性积水所覆盖的低地。它常常是被众人提 及的下面名称:草本沼泽(Marshes)、木 本沼泽(Swanp)、泥炭藓沼泽(Bogs)、 湿草甸(Wet meadows)、池沼 (Potholes)、淤泥沼泽(Sloughs)以及 河漫滩(river-overflow lands)。
1971年湿地公约中,把湿地的基本概念认为 “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 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 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调节水 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 生态功能。
4. 海流:是指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一个月、 一个季节、一年或长期)具有大体一定方 向及速度的较大规模海水运动。因为它是 大体恒定的(定常的)的海水流动,所以 又称之为常流。
2.生物组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
3.海洋的特征 ①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和 营养物质的供给,光是最主要因子 ②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是限制热带,亚热带 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另一个因子 ③植物屈膝组成较陆地贫乏,富有植物中的 藻是最重要和占有时的种类,高生产性,社 会周期段,任何时刻的生物量都较低
深水层:没有植物,有机碎屑作为分解者和 消费者的食物
静水层:边界清楚,易进行定量研究。
二.海洋生态系统
河口生态系统:河口是指地球上陆海两类生 态系统之间的交替区。
浅海生态系统: 浅海区域是介于海滨低潮带 以下的潮下带至深度200 m左右大陆架边缘 之间,属海滨浅水地区。
1.生境特征 矿化度:地下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 化合物的总含量,通常根据一定体积的水在 105`— —110‘温度下蒸干所得残渣的重量来进行判 断。g/l
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
第一节:简述 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类
型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征
一.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
外流流域 流水
内陆流域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静水
冰川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
咸水
河口湾 浅海 大洋
湿地生态系统 介于陆地与水生环境之间
河漫滩 湖泊湿地 红树林 海草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河流的流域:
3.刘钟龄
这类生境的基本特点是:地形相对低洼、具 有丰富的土壤水分来源、土壤上层的水溶性 盐分含量也可能较高。从地貌特点来看,低 湿地主要包括:河漫滩、宽谷地、湖滨低地、 湖盆洼地、风蚀洼地(碟形地)沙丘间低地 等。这些不同形态的低湿地由于水分条件与 盐分状况的差异,可以大致区分为:潮湿低 地、泛滥低地、沼泽低地、盐湿低地。
一部分为注入海洋的外流流域, 另一部分则是流入封闭的湖海或消失于沙漠、 盐海,而不是与海洋沟通的内陆流域(表13— 1)。
2.湖泊:湖盆的积水部分,根据湖盆的成因划分为: 构造湖(地质构造) 、 火口湖 、 冰川湖、人工湖、泻 湖等(表13—2)。
3.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 并兼有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
5.生态学词典P255:湿地(wetland)指被 淡水或盐水周期性淹没的低陆地区。包括沼 泽、海涂、湿草地及浅水湖泊。国际上通常 把沼泽及水深小于6m的水面称为湿地。具有 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促淤保滩和提供野生动 物良好栖息地等功能。
6.湿地公约中,把湿地的基本概念认为“湿 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 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 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调 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 的基本生态功能。
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涨落和海水的周期 性水平流动,习惯上把前者称为潮汐,后 者称为潮流。
可以把潮汐大体分为如下的3种类型:正规 半日潮、混合潮、正规日潮。 (见图13— 1)
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交的中间过渡地带
6.赤潮,又名红潮,是由海水中某些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 条件下,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聚集而 引起的一种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 是一种危害性大而广的海洋污染现象。
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一.淡水生态系统
1.流水生态系统
食物链:植物 无脊椎动物
鱼类
人类
水的流速是根本调节因子:
2.静水: 淡水湖泊,沼泽,水库,池塘,存在垂直运动
滨岸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根深植物带(莲, 藕)沉水植物带(消费者为蛙,蛇)
表水层:(光亮带)生产者为浮游植物,各 种藻类,消费者为浮游动物
2.余国营
从学科上我们认为湿地是地球表层上有水(经常 过湿或有浅水面)、土(水成土、半水成土或有 潜育层)和挺水或湿生植物(可伴生其他水生生 物)相互作用构成,其内部过程长期为水所控制 的自然综合体。
从管理上讲湿地的定义应采用拉姆萨(Ramsar) 公约中的定义,即湿地系不问其为天然的或人工 的、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草原、泥炭地或水 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 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