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与-瑞氏染色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ppt课件

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成 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医学课件
14
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在碱性 环境中染色偏蓝。因此要求用磷酸盐 缓冲液,使染色环境维持在6.4~6.8 之间,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
医学课件
15
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 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 0.5~1min。
医学课件 20
制备血涂片
染色
镜检
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 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 低倍镜: 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 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油镜: 观察红细胞形态。
医学课件 21
正常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 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 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 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 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和部分白血病。
血涂片的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 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 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
医学课件
11
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 stain)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好,对胞核稍差。
二、吉姆萨染色法(Giemsa’s stain)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 生虫着色较好。
医学课件
25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医学课件
26
红细胞大小异常
2.大红细胞( macrocyte):直径>10μm。最 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 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 (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μm。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症(MDS)。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ppt课件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制作
见幻灯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四、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瑞氏染色
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 (骨髓2张、 血片2张)进行瑞氏染色。瑞氏染液:缓 冲液1:2时间1小时,小水流冲洗,自然 凉干后备检。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 种成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 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兰色;伊红 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红色。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3)
为100%,应 记录95%。 细胞成份分析: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造血细胞为幼稚粒、红细胞;非造血细 胞为脂肪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急、亚急及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多为(++)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造血面积及细胞成分:慢性再障多在 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很少;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造 血细胞为主。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呈细沙状,均匀分 布,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以上,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油滴,不易 干燥。 (+++)油滴聚集成片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油滴分级(2)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1-1 血细胞成熟过程规律
胞体:大—小 巨核 小—大 胞浆:细胞越幼稚,蓝色越深;细胞越成熟, 染色越浅淡,以胞浆染色判断有核红细胞、粒 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度。 胞浆染色:深蓝(原始)---蓝色(早幼)---浅 蓝(中幼)---粉色 颗 粒 变 化 : 由 无 颗 粒 ( 原 始 ) --- 噬 天 青 颗 粒 (早幼)---特异性颗粒(中性粒、嗜酸粒、嗜 碱粒)。 胞浆量: 有少----多
继续教育试题描述瑞氏染色外周血涂片正常白细胞类型及形态

继续教育试题描述瑞氏染色外周血涂片正常白细胞类型及形态
瑞氏染色是一种用于外周血涂片染色的染色方法,它能够使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显色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便于对它们进行分类和鉴定。
正常的外周血涂片中,包含有五种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它们分别是:
1. 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最常见的一种白细胞,它
的细胞核呈弓形或多叶形,显示出深紫色的颜色,胞浆呈淡紫色或粉红色,并具有颗粒形态。
2. 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另一种常见的白细胞,它的
细胞核呈圆形或半月形,显示出深紫色的颜色,胞浆较少或不含颗粒。
3. 单核细胞(Monocyte):是一种大型的白细胞,它的细胞
核呈半月形或豆状,显示出深紫色的颜色,胞浆较宽,具有充满颗粒的表面。
4.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白细胞,它的细胞核呈两个叶状,显示出深紫色的颜色,胞浆呈橙色或粉红色,并具有颗粒形态。
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是一种少见的白细胞,它的细
胞核通常难以辨认,胞浆呈深紫色或黑色,并具有颗粒形态。
在瑞氏染色下,不同类型的白细胞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从而可以根据其特征进行鉴定和分类。
血细胞形态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血细胞形态检测检测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与原理1.1检验目的:白细胞、血小板有无数量及质量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改变。
1.2 检验原理:瑞氏染色原理:瑞氏染料中含有美蓝和伊红两种染料,前者为碱性,后者为酸性,它们与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具有不同的亲和力,使其显现出不同的色调,以便于辨认。
细胞核染色质的核酸与强碱性的组蛋白、精蛋白等,形成核蛋白,这种强碱性物质与瑞氏染料中的酸性染料伊红有亲和力,故染成红色;但核蛋白中还有少量的弱酸性蛋白及其氨基,它又与瑞氏染料中的美蓝起作用,只因其量太少,而不显蓝色,故细胞核呈紫红色。
较幼稚细胞之胞浆和细胞核之核仁含有酸性物质,与瑞氏染料中的碱性染料美蓝有亲和力,故染成蓝色;当酸性物质各半时,则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即所谓多嗜性。
2. 样本收集和贮存2.1原始样本系统:全血。
2.2标本类型:EDTA抗凝血2ml,标本的采集应使用标准一次性采血管,充分混匀,勿震荡。
2.2保存条件:EDTA抗凝血在室温可稳定24小时;收集后的标本应该尽快检测,4小时检测完毕。
3.试剂3.1瑞氏染液:3.1.1试剂成分:瑞氏染料 1.0g无水甲醇500ml甘油10ml3.1.2瑞氏染液配制方法:将瑞氏染料称量好后,放在乳钵中加少量无水甲醇匀速研磨至溶解,将研磨好的染液倾倒入试剂储存瓶中,倒入无水乙醇继续研磨,反复多次,直至乳钵中无瑞氏染料沉淀为止,染液试剂瓶存满为止。
将配制好的染液放在36℃24小时后方可使用,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3.2磷酸盐缓冲液PH6.43.2.1 脱水Na2HPO4 1份: 处理方法将Na2HPO4于蒸发皿上干燥(火燃烘烤)成粉末称量。
3.2.2无水KH2PO4 2.6份:将脱水Na2HPO4 1份和水KH2PO4 2.6份充分混合,边研磨边混匀。
3.2.3将上述粉末1g加溶解于500ml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方可使用。
3.3 器材:载玻片、加样枪、吸头、推片器4. 仪器显微镜 OLYMPUS 型号:CX21。
血细胞形态

异常淋巴细胞
III型 (幼稚型)
❖ 胞体较大,核圆形或椭圆型,核染色质为细 致的网点状,可见1-2个核仁,胞浆深兰色, 偶见少量空泡。
异常淋巴细胞
❖ 异常淋巴细胞正常人血片中偶见,但不超过 2%。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异常淋巴细胞最为多见,常大于10% 可高达50%以上。病毒性肝炎,风疹及某些 过敏性疾病时异淋可轻度增高。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空泡变性
中性粒细胞: 有核左移现象 有中毒颗粒 空泡变性 核变性
杜勒小体
❖ 在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局部嗜碱性着色 区域,呈圆形或云雾状,呈蓝色,可分布于胞质 中或边缘处,可能是胞质中的内质网或残留 的RNA。见于严重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 症和烧伤等。
中性粒细胞: 空泡变性,杜勒小体,核棘突,核右移
血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原理(染血细胞)
❖ 瑞-姬氏复合染料由酸性伊红和硷性美蓝组成,伊红钠盐为阴 离子,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美蓝有色部分为阳离子,与带 负电荷的物质结合,两者溶解在甲醇中形成可溶性的伊红化美 蓝溶液,即可固定细胞又利于细胞蛋白质选择性的吸附其中有 色离子而着色。
❖ 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吸附作用也有化学结合作用,各种细胞化 学性质不同,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同,故呈现不同着色特点。 如血红蛋白,嗜酸颗粒为硷性物质与伊红结合而染成红色,细 胞核与原、幼细胞的胞质为酸性与美蓝结合染成兰色。中性颗 粒与两种染料同时结合染成浅紫红色。
I型 (空泡型)
❖ 最常见,胞体圆形,比淋巴细胞大,核圆,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粗网状或块状, 排列不规则,有缝隙感,胞浆丰富,为深兰 色含空泡或泡沫状。
异常淋巴细胞
II型 (不规则型)
❖ 胞体大,似单核细胞,外形不规则,常有多 个伪足呈花边状,核圆形或不规则形,着色 较I型浅淡,胞浆丰富,多为浅兰色或兰色, 有透明感,边缘着色深,胞浆内一般无空泡, 有粒粒可数的嗜苯胺兰颗粒。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温会燕 郭敏
红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
较一致,直经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 2μm,中央约为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 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 直径的1/3-2/5。
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RBC形态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
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 症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①低色素性( hypochromic)RBC染 色过淡、中央淡染区 扩大,提示Hb↓,见 于缺铁性、海洋性,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 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球形细胞亦呈 高色素性.
• ③嗜多色素(多染色 性 Polychromatic)细 胞呈淡灰兰色或紫灰 色。刚脱核未完全成 熟的RBC,见于增生性 贫血如溶贫。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 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 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 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
• 淋巴细胞20-40% 增高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性炎、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肾移植 术后,白血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肾 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
31
红细胞形状异常
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正常,厚 度增加大于2μm。无中心淡染区。常见于遗传 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和伴有球形细胞增 多的其他溶血性贫血如AIHA、HDN等。
.
32
球形红细胞
.
33
红细胞形状异常
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细胞呈卵圆 形、杆状,长度可大于宽度3~4倍。这类红细 胞成熟后在高渗、等渗、低渗及正常血清内, 其椭圆形保持不变。常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 胞增多症(HE),可高达25%~75%(正常人 为1%)。也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
20
制备血涂片 染色 镜检
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 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
低倍镜: 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 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油镜: 观察红细胞形态。
.
21
正常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 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 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 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 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和部分白血病。
血量过多,无尾
.
9
玻片油腻,有空泡
1.灰白层涂片法 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 狼疮细胞(LEC)检查。
2.厚血涂片法 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
.
10
血涂片的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 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 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
.
25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
26
红细胞大小异常
1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形态观察

实验一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形态观察一、目的原理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
观察血细胞的形态。
二、材料及用具(每组)牛(羊)或鸡的新鲜血液、载玻片、显微镜、瑞氏染液、胶头滴管、染色缸。
三、方法步骤1.血涂片制备取两张洁净的载玻片A、B,用B蘸取少许血液与A的1/3处。
用B 末干净的一端成45度角紧贴与在载玻片A上,并使A的血液顺着B均匀的散开,然后使A、B成45度角往前平行的推B至末端1cm处。
2.血涂片染色将血涂片在室温下放置2-3分钟使血涂片完全干燥。
然后用胶头滴管吸1滴瑞氏染液与血涂片上,使染液要完全漫过血液。
静置5分钟左右,然后倾去染液,用很小的流水紧贴载玻片的一端轻轻的冲洗染液直至染液完全被冲洗干净。
3.血细胞观察用吸水纸将血涂片上的水吸干后放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
四、血细胞形态1.血涂片观察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无核、红色扁圆形小体。
由于它是双凹盘形,所以中央染成较边缘为淡。
鸡的红细胞呈卵圆形,内有一个卵圆形的细胞核。
2.嗜中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淡红色微细颗粒,胞核有3—5个分叶。
3.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深红色大而圆的颗粒,核通常有2—3个分叶。
4.嗜碱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粗细不等的紫蓝色颗粒,核分叶不明显。
5.小淋巴细胞:细胞形态小,核椭圆形或豆形,染成蓝色,细胞质很小,染成浅蓝色。
6.中或大淋巴细胞:细胞较大,细胞较多,核的周围有亮晕。
7.单核细胞较淋巴细胞大,细胞质亦较多,细胞核是肾形或马蹄形。
8.血小板体形甚小,形态不规则,内含紫色颗粒,无核,常聚集成团。
五、要求与思考题5种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有何差异?六、注意事项1.推开的血涂片要均匀,血液不能太多太厚,要尽可能的薄。
2.应严格控制染色的时间,并适当的做出调整。
3.观察细胞形态应耐心细致观察,如嗜碱性粒细胞应仔细寻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染色与细胞形态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3
临床常用细胞染色方法
• 巴氏染色:
鲜艳多彩,鳞状上皮过 度角化细胞胞质呈橘黄 色;角化细胞显粉红色; 而角化前细胞显浅绿色 或浅蓝色。
编辑版ppt
4
• H E染色(苏木精—伊 红染色)
核与胞质对比鲜明,
不同组织胞质颜色不一
编辑版ppt
5
+ 美兰(+)
编辑版ppt
7
瑞氏/瑞-吉染色
• A液(染色液) • B液(磷酸盐缓冲液PH6.8 ) • 血涂片或是细胞抹片干燥 • 先加A液,覆盖整个涂片区域,静置约1min • 滴加等量B液,充分混匀,静置约5-10min • 细流水下冲洗干净,干燥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3
编辑版ppt
• 瑞-吉染色=瑞氏染色+吉姆萨染色
• 瑞氏染色
A 伊红 + 美兰
甲醇(溶解、脱水固定)
酸性(—)
碱性 (+)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颗粒、淋巴胞质 中性颗粒
编辑版ppt
6
• 蛋白质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
• PH<PI
正Hale Waihona Puke 荷 + 伊红(—)• PH>PI
负电荷
瑞氏染色 颗粒、胞质
吉姆萨染色(天青) 细胞核、寄生虫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10
肺泡灌洗液(BALF)
• 合格的BALF要求:
• 1.回收率>30-40%
• 2.不可混入血液,红细胞<10%、上皮细胞<3%
• 健康人细胞总数5-10×106/l
•
肺泡巨噬细胞占80%
•
淋巴细胞< 12%
•
中性粒细胞<2%
•
嗜酸性粒细胞<1%
编辑版ppt
11
尘细胞,圆形或卵圆形, 细胞边界清楚,胞质丰富, 嗜碱性或嗜酸性,含吞噬 物,核数目不一。